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23量长教材分析浙教版

合集下载

《教室有多长》测量

《教室有多长》测量
测量工具与仪器
常规测量工具
01
02
03
钢卷尺
用于测量较短的长度,通 常在10米以内。
米尺
用于测量较小的长度,如 书本、纸张等。
游标卡尺
用于测量较小物体的尺寸 或精确测量圆的直径。
激光测距仪
激光发射器
发出激光束,对准被测物 体。
接收器
接收从物体反射回来的激 光束。
距离计算
通过测量激光束往返时间 ,计算出与物体的距离。
全站仪
望远镜
对准目标,测量角度和距离。
水平角测量
测量水平角度。
距离测量
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束测量距离 。
数据记录
自动记录数据,方便后续处理 和分析。
04
测量实践与误差分析
测量计划与操作流程
测量计划
首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测量计划, 明确了测量的目的、方法、步骤和需 要的工具。
操作流程
接着,我们按照计划逐步实施测量。 首先,对测量工具进行校准,确保其 准确性。然后,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测量,并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结果。
测量的目的
测量旨在获取准确的、可靠的、 可比较的测量结果,以便进行决 策、制定标准、进行预测等。
测量单位与测量标准
测量单位
测量单位是用来表示物理量的标准单位,例如米、厘米、千 克、秒等。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比较性非常重要。
测量标准
测量标准是用来确定和比较物理量的标准量值,例如长度、 质量、时间等。它们通常由政府机构或专业组织制定和发布 ,以确保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误差来源
在测量过程中,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者的操作方法和环境因素。例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 会影响测量工具的精度,而测量者的视线和操作方法也可能导致误差。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3.量长度 浙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3.量长度 浙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3.量长度一、单选题1.一本书大约多厚(单位为厘米) ()A. 1B. 10C. 202.谁量得对?()3.小动物们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4.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A. 卷尺和测绳B. 步测C. 目测D. 以上三个答案都对5.下面是小明和小方测量铅笔长度的方法,对的是()AB6.下面量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A. 第一种量法B. 第二种量法C. 第三种量法D. 第四种量法二、判断题7.小明用1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5刻度对齐另一端,物体长度为5厘米8.厘米的英文单位是cm9.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10.如图,图中画笔的长度是5厘米2毫米.11.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5刻度对齐另一端,物体长度为5厘米三、填空题12.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13.看图填空。

这支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铅笔长________厘米1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5.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________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________作单位。

16.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4”是________厘米,从刻度“2”到“7”是________厘米。

17.用尺子量书的厚度。

书的最后一页对齐0刻度,第一页对齐1刻度,书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四、计算题18.小明的铅笔一端对齐的尺子刻度是2刻度,另一端对齐12厘米,小红的铅笔一端对齐的尺子刻度是4刻度,另一端对齐13厘米,谁的铅笔比较长?五、解答题19.量一量。

20.有办法知道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六、综合题21.我们身体上有很多“尺子”可以助我们测量。

(1)比如聪聪的指甲盖宽约为1厘米,他正在用指甲盖量图中铅笔的长度。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加减法等基本概念。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够运用数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内容安排上,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数的顺序,学会简单的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数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加减法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加减法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数的顺序的掌握,以及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的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五 教室里的测量 复习课件 浙教版 (17张PPT)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五 教室里的测量 复习课件 浙教版 (17张PPT)
红色铅笔长( 9 )厘米,黄色铅笔( 8 )厘米, ( 红) 色铅笔长一些。
蜗牛赛跑的长度是多少米?
我俩跑得一样快,已经跑了90厘米
我到终点了。
还要跑10厘米才到终点。
90+10=100(厘米)=1米
画一画。
画一条长为3cm的线段。
画一条长为3cm的线段。
3厘米
画一条长为5cm的线段。
5cm
五 教室里的测量 复习课件
复习要点 1.厘米和米的表示 2.厘米和米的关系
测量铅笔盒、铅笔等较短的物体或距离时,用 “厘米”做单位,用“cm”表示。
从“0” 刻度开始 测量。
指向厘米 就是所测 量的长度。
测量较长的物体或
距离时,用“米”做单
4米
位,用“m”表示。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34厘米-20厘米=( 14 )厘米
填米还是厘米呢?
1. 门高约2( 米 )。 2. 桌子高约80(厘米)。 3. 铅笔长约18( )1. 一枝粉笔长8( )。
m 2. 大楼高约15( )。 cm 3. 围巾长约80( )。
4. 香蕉长约20( )。
cm
填一填。
1米=100厘米 1m=100cm
巩固练习 连一连。
桌子
小刀
篮球场
10厘米
1米30厘米
28米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高5( 米 )
橡皮长
4(厘米)
手提电脑
长30(厘米 )
填空。
100 1米=( )厘米
200厘米=( 2 )米
30 1米-70厘米=( )厘米 20厘米+23厘米=(43 )厘米
5米=(500 )厘米
画一条比9cm少2cm的线段。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单元分析浙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单元分析浙教版

《教室里的测量》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介绍
本单元以“教室里的测量”为主题,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厘米、量长度、认识米。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

教学时,要重视建立厘米、米的长度表象,能够清晰地想出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这是估计物体长度的重要基础。

在测量活动中,教材比较重视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材还设计了较多的估测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物体长度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3.根据1厘米、1米的长度估计物体长度,学会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进度。

浙教版小学数学总目录(含6个年级)

浙教版小学数学总目录(含6个年级)

. 小学数学总目录(浙教版)一年级(上)1、立体图形2、平面图形3、9以内的数4、认识1~55、数的合与分6、认识07、比多少8、认识6与79、认识8与910、几与第几11、比长短、比高低12、比轻重13、大于、小于和等于14、认识1015、10与几16、统计17、学看钟表18、9以内的加法19、十几加几20、9以内的减法(一)21、9以内的减法(二)22、十几减几23、加法与减法24、和是10、10减几25、三个数的加减26、20以内进位加法(一)27、20以内进位加法(二)一年级(下)1、20以内退位减法(一)2、20以内退位减法(二)3、加法和减法4、认识乘法5、2的乘法口诀6、100以内的数(一)21~407、两位数加一位数8、3的乘法口诀9、4的乘法口诀10、乘加11、认识100与整十数12、100以内的数(二)41~10013、找规律填数14、比较数的大小15、不进位加法16、不退位减法17、认识人民币18、几元几角19、进位加法(一)20、退位减法(一)21、乘减22、认识厘米23、量长度24、认识米二年级(上).1、平均分2、认识除法3、用乘法口诀求商4、玩七巧板5、认识平行四边形6、图形的合与分7、立方体拼图8、进位加法(二)9、退位减法(二)10、比较两个数的多少(一)11、比较两个数的多少(二)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一)14、加,减混合(二)15、倍的认识16、5的乘法口诀17、6的乘法口诀18、倍的应用19、7,8,9的乘法口诀20、0的乘法21、搭配22、带余除法(一)23、带余除法(二)24、除数是10的除法二年级(下)1、分与时2、经过时间3、认识秒4、乘除与加减混合运算5、有小括号的运算6、应用问题7、辨认方向8、认识路线9、找位置10、拼图11、观察物体12、认识三位数13、三位数的读写14、数的大小比较15、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16、1000与1000017、四位数的读写18、找规律计算19、认识克与千克20、三位数进位加法21、三位数退位减法22、加减法估算23、简便计算三年级(上).1、两位数乘一位数(一)2、两位数乘一位数(二)3、加法、乘法的交换律4、加法、乘法的结合律5、简便运算6、三位数乘一位数(一)7、三位数乘一位数(二)8、应用问题(一)9、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1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2、乘除法估算1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14、应用问题(二)15、认识毫米与分米16、认识千米17、认识吨18、辨认方向19、路线20、认识角21、三角形和四边形22、长方形23、认识图形的周长24、认识面积25、面积单位26、四连方三年级(下)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2、单价、数量和总价3、速度、时间和路程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5、应用问题(一)6、应用问题(二)7、24小时计时法8、年、月、日9、生活中的时间10、步测与目测11、长方形的周长(一)12、长方形的周长(二)13、乘法分配律14、长方形的面积(一)15、长方形的面积(二)16、面积单位的换算17、两位数乘两位数18、数据的处理19、综合应用(一)20、综合应用(二)21、认识几分之一22、认识几分之几(一)23、分数的简单计算(一)24、分数的简单计算(二)25、认识几分之几(二)26、应用问题(三)27、认识小数(一)28、认识小数(二)四年级(上).1、商是两位数的除法2、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一)3、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二)4、商不变的性质5、应用问题6、线段、射线和直线7、线段的计数8、两点间的距离9、图形的平移10、垂直与平行11、画垂线和平行线12、确定位置13、图形的旋转14、认识圆15、角的认识16、数据的调查与分类17、条形统计图(一)18、条形统计图(二)19、应用问题(一)20、应用问题(二)21、应用问题(三)22、中括号23、计算器24、探索计算25、十进制计算法26、万以上数的读法27、万以上数的写法28、三位数乘两位数29、近似数30、综合与实践四年级(下)1、自然数2、认识负数3、整除4、能被2,5整除的数5、能被3整除的数6、倍数与因数7、素数与合数8、分解素因数9、认识可能性10、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1、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12、真分数与假分数13、假分数与整数14、假分数与带分数15、角的度量16、角的分类17、轴对称图形18、图形的旋转19、三角形的边20、三角形的角21、三角形内角和22、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23、梯形的边与角24、图形的高与底25、代数式(一)26、代数式(二)27、认识方程28、等式的性质29、解方程30、列方程解题(一)31、列方程解题(二)32、*综合和实践五年级(上).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2、小数的数位顺序3、小数的性质4、小数的加减法5、小数与整数相乘6、小数点向右移动7、小数除以整数8、小数点向左移动9、平均数10、方案设计11、游乐场里的过山车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3、三角形的面积14、梯形的面积15、组合图形的面积16、公顷与平方千米17、综合与实践18、小数与小数相乘19、小数除以小数20、积与商的近似值21、循环小数22、菜市场里的采购23、反应时间测试24、选购住房五年级(下)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大小比较(一)3、分数的基本性质4、公因数5、公倍数6、约分与通分7、分数的大小比较(二)8、分数与小数的互化9、分数加减法10、分数乘法(一)11、分数乘法(二)12、分数除法1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4、简单的分数应用问题15、工程问题16、折线统计图17、运行图18、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19、长方体的表面积20、体积与体积单位21、长方体的体积22、体积单位的换算23、容积六年级(上).1、生活中的比2、比与除法3、比的基本性质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5、比的应用6、认识百分比7、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8、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9、百分数的应用(一)10、百分数的应用(二)11、应用问题(一)12、应用问题(二)13、折扣和利润14、利息和纳税15、圆的周长16、圆的面积17、圆与正方形18、扇形19、扇形统计图20、可能性大小21、身高和体重22、地球水资源23、中国水资源24、分析用水量25、节约用水26、防止水污染六年级(下)1、比例的意义与性质2、正比例(一)3、解比例4、正比例(二)5、正比例应用问题6、反比例(一)7、反比例(二)8、反比例应用问题9、认识比例尺10、比例尺的应用11、方向与位置12、操场上的数学问题13、养蚕中的数学问题14、旅游中的数学问题15、环境保护中的数学问题16、圆柱与圆锥的认识17、圆柱的表面积18、圆柱的体积19、圆锥的体积20、整数与小数21、数的整除22、分数与百分数23、加减运算24、乘除运算25、四则混合运算26、代数式与方程27、比与比例28、应用问题29、线与角30、方向与位置31、位置的确定32、平面图形33、图形的交换34、立体图形35、数据的整理36、统计与可能性。

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量长度》课件2教学ppt课件

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量长度》课件2教学ppt课件
量长度
用尺子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看哪一根手 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1、下面这些都是线段。
怎样量长度呢?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怎样量长度呢? 量一量上面的线段分别长几厘米。
我会量 2cm
我也会量 1cm
我量的对吗? 3cm
我明白了! 2cm
先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 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 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几 厘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说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
(1)量一量你各个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 度大约是1厘米
(2)手指约 8 厘米,1拃长约 16 厘米
想一想:
2到5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
3cm
蓝色彩条长几厘米? 4cm
5cm
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 得几就是几厘米。
铅笔长 10 cm
cm
1、把物体放平。 2、将物体的左边和 “0” 刻度线对齐。 3、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出
几厘米。
下面量边的长度的方法对吗?
()
我量的对吗?
下面量边的长度的方法对吗?
()
这样量对吗?
下面量边的长度的方法对吗?
()
这样量对了吧?

下面量边的长度的方法对吗?
()
这样量呢?
拓展练习:
1.找一找,家里的哪些物体 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跟爸爸 妈妈说一说。
2.找 2 件自己喜欢的物体,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并记录下来。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量长度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量长度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些工具来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
1.回家选择4-5件物品,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课后继续研究你的小尺子,并用它试着量量上面选定物体的长度。
教师重点讲解
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自由发言




量长度
统一长度单位尺子





三、在操作与练习中增长估测能力
1.活动:用新铅笔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枝新铅笔的长度。测量后交流各自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2.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3.反馈交流学生的估测结果。
方法1:可以先直接估测,然后用相同的实物进行实际测量,检验自己的估测是否正确。
方法2:可以在第一个方块下面做一个记号,然后按照第一段的长度依次画下去,看能画出几段,就说明有几个
二、活动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
(1)选用(回形针、小方块、小三角形、1角硬币、小刀、新橡皮)物品,量出数学书的宽是多少?(提醒:要摆成直线)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
(4)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列表。
选择物品
小方块
量长度
教学
目标
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围绕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量的大小和空间位置,并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测量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感性认识和数学思维。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量的大小和空间位置的概念;2.培养观察能力,学会用目测比较大小和位置;3.学会使用标尺测量长度;4.学会使用称量器测量重量;5.学会用水平尺测量平面图形,初步了解周长。

二、教学内容1.量的大小和位置的概念;2.观察能力的培养;3.长度的测量;4.重量的测量;5.平面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物品的大小和位置,引导学生对比观察;2.互动法: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测量实验和判断题;3.解决问题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际情况并解决相应问题。

四、教学准备1.材料:标尺、秤、水平尺、纸板、铅笔、铅块、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品;2.ppt课件:图示演示量的大小、位置和测量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你们知道什么是量吗?例如:物品的大小,宽度、长度、深度,它们都是量。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测量的问题,比如商品称重、货车装载等。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经常使用长度计量器或者秤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

2.量的大小和位置的概念(20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探究一下量的大小和位置的概念。

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品的大小和位置吗?请你们看一看ppt上这些物品,看看我们该如何比较大小呢?”(教师演示两个不同大小或位置的物品,让学生用目测判断)教师:“那么,怎样在不同位置的物品之间比较大小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从头顶高度、表面积、表面积之外的空间等角度进行比较)3.观察能力的培养(20分钟)教师:“我们知道,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各种量,更好地认识周围的环境。

为了培养观察能力,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22《认识厘米》教材分析浙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22《认识厘米》教材分析浙教版

《认识厘米》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懂得可以根据一定的参照物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材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意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看与问桌子的长度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量得的结果不同;用同一种物体(铅笔)测量,因为长短不同,量得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的课桌,量得的结果不同?这种矛盾冲突让学生深刻地体验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通过讨论这样的问题,引出用尺量更好,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需要测量的实际例子,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

做与说出现了测量工具——直尺。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借助表象记忆,教学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表象。

一般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一是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得出从起点“0”到刻度“1”之间的一大格是1厘米,再通过从尺子上找出其他的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长度的初步表象;二是在生活中寻找约1厘米长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三是用两根手指比划出大约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这样,学生可以对1厘米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形成鲜明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事实上,学生只有对长度建立了准确的表象,才能正确运用它进行估测,也容易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读出测量的结果,可以让学生观察铅笔、螺钉、羽毛等的长度分别是从“0”开始到几,再说出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教材同时呈现三种物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读数的规律,即从“O”开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示没有0刻度的“断尺”,让学生思考怎样测量。

如测量时把起点对准“2”,终点对准“5”,让学生说说长度是多少。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23.量长度浙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五篇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23.量长度浙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五篇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23.量长度浙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五篇第1题【单选题】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A、三角尺B、米尺C、卷尺【答案】:第2题【判断题】一个水杯大约高1厘米。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判断下面这枝铅笔的长度是6厘米8毫米。

A、正确【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一间教室的长度大约有20厘米。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厘米的英文单位是cm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______厘米______厘米【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度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工具是______和______,度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一端在对准直尺上的______刻度,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______厘米A、7【答案】:第9题【填空题】我们已知的测量长度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的测量质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其中1千米=______米,1千克=______克。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用尺子量一量,你自己的一拃(zhǎ)长______米.【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一根绳子对折后测量的长度如下图,这根绳子的总长是______厘米______毫米。

【答案】:【解析】:第12题【解答题】先估计,再测量A有误【答案】:第13题【解答题】你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宽吗?先估计,再量一量.A、估计6厘米,量出是6.2厘米【答案】:第14题【解答题】估一估,线段有多长。

【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用和估一估.大约有______个长;大约有______个长.A、8B、4大约有______个长;大约有______个长.A、16B、8【答案】:。

小学一年级测量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测量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测量知识点总结测量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之一,它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

以下是对小学一年级测量知识点的总结:长度测量- 长度是描述物体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

- 常用的长度单位包括:米(m)、厘米(cm)和毫米(mm)。

- 孩子们通过使用尺子来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重量测量- 重量是描述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

- 常用的重量单位包括:千克(kg)和克(g)。

- 孩子们通过使用天平等工具来学习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容量测量- 容量是描述容器能够容纳多少液体的量度。

- 常用的容量单位包括:升(L)和毫升(ml)。

- 孩子们通过使用量杯等工具来学习测量液体的容量,并能够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

时间测量- 时间测量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测量,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时间的概念同样重要。

- 孩子们学习如何读取时钟,包括小时和分钟。

- 他们通过日常活动来感知时间的流逝,例如一节课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等。

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 例如,他们可以测量自己的书桌长度、书包的重量,或者比较不同饮料瓶的容量。

测量的重要性- 测量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无论是在购物、烹饪还是进行科学实验时。

- 通过学习测量,孩子们能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测量不仅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一年级的测量学习,孩子们能够建立起对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的基本认识,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浙教版一年级下册《五 教室里的测量22.认识厘米》课件

小学数学浙教版一年级下册《五 教室里的测量22.认识厘米》课件
浙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
教室里的测量
教室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1、认识我们的教室。
动脑筋想一想: 怎么知道教室有多长?
看看有几个脚印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挑选好合适的测量工具后就 可以进行测量了
量的进程要注意什么?
1.一个紧挨一个摆放。 2. 做好标记。
婴儿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4个成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Fra bibliotek几个头长? 7个
课桌有6拃长
课桌有4枝铅 笔长
课桌有3个文具盒长
认识直尺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视察直尺,你发觉了什么?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刻度
刻度
刻度线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 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0刻度——标志着开始 cm——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 cm 表示
这都是1厘米
{ { { { { { { { { { {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大约 1cm
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 体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 几厘米。
1、测量长度
长( 7)cm
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 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 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 的长就是几厘米。

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量长度》 教案知识点总结教案

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量长度》 教案知识点总结教案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小学数学
通过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探讨测量方法。 (1)先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 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三、专项训练。 1.说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
答案:2cm 4cm 5cm 8cm 2.手掌宽大约( )厘米。
答案:8cm。 四、拓展练习。 闭上眼睛画一条 厘米长的线段。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小学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小学数学
浙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 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 前几步,加油学习吧!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小学数学
《量长度》 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 102 页、103 页例题及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 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 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 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 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情景图,认识各种尺子。 谈话: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节课我们就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认识米尺。 师: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 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 0,0 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 0 刻度,0 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 起点。(课件演示) 感知 1cm 的实际长度。 课件演示 1 厘米的长度。 用手指比一比。 认识几厘米。 我们知道了 1cm 有多长。那么 2cm、3cm 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找一找: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下面的长度:5cm 、7cm 、9cm。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之测量的认识与应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之测量的认识与应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之测量的认识与应用教案之测量的认识与应用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活动,我们需要测量时间、重量、长度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对小学一年级来说,测量就是一项开始学习的重要技能,是整个数学教学中非常基础的部分。

在小学一年级学习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单位进行测量,学会估算和精确测量等技能。

此外,学习测量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测量单位的认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测量,我们应该首先教他们不同物品的测量单位,例如长度的测量单位是米、厘米,重量的测量单位是千克、克,时间的测量单位是秒、分钟、小时等。

通过介绍这些基本测量单位,学生可以了解到测量单位的作用和用法,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在测量的过程中,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测量变得更加准确,例如测量长度需要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重量需要使用天平或秤等。

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老师可以进行模拟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和安全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时,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具或互动软件等方式来增强知识的传递效率。

三、估算和精确测量估算和精确测量这两项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在测量时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物品的图片,让学生估算其长度或重量并记录下来。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进行精确测量。

四、应用测量技能学生学习了测量技能后,应该尝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游戏中可以利用测量的知识来比较谁跑的最快,谁跳的最高。

在做饭时,孩子们可以学会用秤量食材的重量。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对测量技能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测量学习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测量也是一个持久的、需要不断实践的技能。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以及综合运用,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测量知识,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五 教室里的测量 复习 浙教版 (17张)

一年级下册数学-五 教室里的测量 复习 浙教版 (17张)
五 教室里的测量 复习课件
复习要点 1.厘米和米的表示 2.厘米和米的关系
测量铅笔盒、铅笔等较短的物体或距离时,用 “厘米”做单位,用“cm”表示。
从“0” 刻度开始 测量。
指向厘米 就是所测 量的长度。
测量较长的物体或
距离时,用“米”做单
4米
位,用“m”表示。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填一填。
红色铅笔长( 9 )厘米,黄色铅笔( 8 )厘米, ( 红) 色铅笔长一些。
一年级下 册数学- 五 教 室里的 测量 复 习 浙 教的 测量 复 习 浙 教版 (1 7张)
蜗牛赛跑的长度是多少米?
我俩跑得一样快,已经跑了90厘米
我到终点了。
还要跑10厘米才到终点。
1米=100厘米 1m=100cm
巩固练习 连一连。
桌子
小刀
篮球场
10厘米
1米30厘米
28米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高5( 米 )
橡皮长
4(厘米)
手提电脑
长30(厘米 )
填空。
100 1米=( )厘米
200厘米=( 2 )米
30 1米-70厘米=( )厘米 20厘米+23厘米=(43 )厘米
5米=(500 )厘米
一年级下 册数学- 五 教 室里的 测量 复 习 浙 教版 (1 7张)
cm 1. 一枝粉笔长8( )。 m 2. 大楼高约15( )。 cm 3. 围巾长约80( )。
4. 香蕉长约20( )。
cm
一年级下 册数学- 五 教 室里的 测量 复 习 浙 教版 (1 7张)
一年级下 册数学- 五 教 室里的 测量 复 习 浙 教版 (1 7张)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23 量长度|浙教版 (共12张PPT)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23 量长度|浙教版 (共12张PPT)
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我走、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别小 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人都有自己的做人之志和生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16、忙于采集的蜜蜂,无 17、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 18、人生 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 19、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 20、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1、只要你肯奋斗,没有什么是绝对 22、幸福和幸运是需要代价的,天下没有 23、再困难,氧气总是 24、励志的句子: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25、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 26、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 27、勇士搏出惊涛骇流 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 28、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9、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30、没有灯的小路一样可以行走,只要心还在。 31、力成文 学:牢记所得到的,忘记所付出的 32、不怕苦,吃苦三五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3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3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5、梦 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 36、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规划的人生才更精彩。 37、每个人的生命都宛如一曲乐章,奏出悲欢离合、描绘阴晴圆缺。 38、好多人做不好自己, 是因为总想着做别人!39、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热爱生命,努力生活。40、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41、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42、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 朝着顶峰延伸。43、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4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45、励志的句子: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46、从不奢求生活能给予我最好的, 只是执着于寻求最适合我的!47、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48、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49、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50、青春是蓬勃向上,积极进 取的象征,是奋斗的黄 51、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5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53、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 54、励志的 短句子:自信的生命最 55、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诺,踏上旅途,义无 56、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57、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努力了就值得了 58、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 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59、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扞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60、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61、敢 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62、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 63、除了放弃尝试以外没有失败! 64、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是一种精神的超然,是生命 的升华。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24认识米教材分析浙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教室里的测量24认识米教材分析浙教版

《认识米》教材分析认识米,侧重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增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看与问结合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提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跳了多远,并介绍通常采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选择这样的教学情境,暗示学生测量较长的长度可以用米做单位。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米尺,帮助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铅笔、身高、桌面长边比一比,使学生对1米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体验量较长的长度可以用米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用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教室里较长的物体长度,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再讨论用什么尺子量比较好。

这样的过程,不仅解决了为什么要用米做单位量长度的问题,而且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量不同的物体应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米=100厘米”的结论,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实际活动来获得,这种活动的过程,对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有帮助。

做与说第一环节,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应从物体的一个端点开始,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拉紧。

至于测量的结果,只要求大约是几米就行了,不要求精确到厘米。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1米的长度概念,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环节,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实际测量,以检验估计的结果是否接近实际长度,积累估测的活动经验。

第三环节,可以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测量结果既可以用单名数表示,也可以用复名数表示。

测量前,教师先进行示范,或者引导学生看图示。

测量时,要引导学生相互配合,被量的学生要直立,测量的学生先将0刻度线对准被量学生的脚跟,再用三角尺轻压他的头顶,三角尺所对的刻度就是被量学生的身高。

浙教版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浙教版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慈溪市匡堰初级中学谢学芳邮编:315333《长度的测量》是浙教版《科学·第一册·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的一部分,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长度的测量》是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刚进中学的初一新生。

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

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课文最后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的测量》是本章《科学入门》的中心节。

前两节《科学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向往;《实验和观察》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科学》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实验和观察,同时认识到人体感觉的局限性,为运用工具进行测量埋下了伏笔,此时大家都跃跃一试,所以本节《长度的测量》的到来真可谓水到渠成。

同时,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下面几节(体积、时间、温度测量),对下面几节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长度测量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也是学习《科学探究》的活生生的例子。

二、学情分析搞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

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

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知识基础:学生对正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熟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长度》教材分析
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测量。

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质上是测量线段的长度。

看与问
第一环节,先认识线段。

一根拉直的线、桌子的边、门框的边等都是线段的形象。

四年级将全面地认识线段,这里不需要介绍线段的概念,也不需要说明线段与直线的区别、线段有两个端点等。

教学时,可以直接出示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提出我们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

只要学生能把握住线段是“直”的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就可以了。

测量线段时,先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测量物体长度的认知过程,再概括出一些测量的基本要点。

如“对齐”即线段的一端与尺子的刻度起点对齐,“紧靠”即直尺的边紧挨着被测量的线段,“读数”即看线段另一端所对的刻度读出线段的长度。

由于学生年龄小,初次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要求不宜太高,允许有一些误差。

测量后,要重视引导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

第二环节,看图说出线段的长度,一方面可以巩固使用尺子测量与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

第三环节,对实物的测量比对线段的直接测量要求要高一些,原因是尺子的摆放起点与终点不准确,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这样的练习,不必要求测量十分精确,可以告诉学生,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大约”来表明长度,这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测量手指宽度,对于建立厘米的表象有好处。

在测量手掌的宽度和1拃的长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估计,以检验学生对长度概念的建立情况。

在估计时,要让学生说出估计的方法。

和上题一样,不要求测量十分准确,但可以引导学生记住这些长度,因为这些人体身上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随身携带的“尺”。

练与用
第1题,根据手掌宽度或鞋子长度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种测量操作方法,是把“标准”(手掌或鞋子)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的。

测量时,要引导学生把“标准”一个紧挨一个地摆放,再根据摆放的次数算出物体的长度。

第2题,先估计张开的食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再把它当作“尺”来测量课本的边长。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身上的“尺子”,列成一张表。

可以创设一些现实、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选用什么来测量比较好,培养学生灵活选择测量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题,是对学生长度感的一种训练。

先在头脑中建立3厘米长线段的表象,再画出来。

数学百花园,可以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测量工具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的历程。

人类在历史上发明了大量的一切可能的单位,这些单位常常与人体本身有联系。

如英国国王亨利一世把自己的鼻尖到手伸直时的大拇指的跨度作为长度单位“码”。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固定的东西来决定国际单位。

这就是公制度量系统产生的根源。

国际上通用的是公制度量系统,每一个单位与相邻的单位总是以10进制的关系相连。

过去人们使用的单位并不太符合这个规则,或者说,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可能很复杂。

如学生自己选择度量工具,测得桌子的长是5支铅笔加3个回形针的长度,这时就需要知道铅笔的长度与回形针的换算关系,可能是5.7个回形针的长度等于1支铅笔的长度。

因此,大家使用的长度单位只有统一起来,测量才能进行精确的有意义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