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源地的处理

合集下载

炭疽疫源地炭疽芽孢污染根除净化技术措施

炭疽疫源地炭疽芽孢污染根除净化技术措施
1 炭 疽 芽 孢 污 染 情 况 分 析
家具 、 运输工具 等

用 0 . 0 4 %碘 溶 液 , 或
1 0 %漂 白 粉 液 、 1 % 的
过 氧乙酸做 喷雾 消毒
1 . 1 粪、 尿等 分泌物 、 排 泄物
患炭疽病 的牛 、 羊 等动物 的
处理。
粪、 尿 等分泌物 、 排泄物 中可能有炭疽 芽孢存在 。一般情 况 下 ,炭疽芽孢杆 菌繁殖体暴 露于空气 中 4 h 左右 就可以形 成
兽 医 卫 生
2 0 1 1年 8月 ,辽 宁省海 城市牛庄镇南 关村发生牛炭疽
等 分 泌物 、 排泄 物 表 面
病疫情 , 造成 2头牛发病死亡 , 并造 成 3 O余人感染发病 。为
了扑灭 此次疫情 , 共扑 杀并无 害化处理牛 、 羊 等动物 4 1 9头 ( 只) , 无 害化处理牛 、 羊 肉等动 物产品 2 4 5 0 k g 。炭疽疫情 过
・—
污染根除净化技 术措施 炭疽疫源地炭疽芽孢
层3  ̄ 5 e m的水泥 , 将表面彻底覆盖 。对病死畜倒毙处的地 炭疽疫 源地 炭疽 芽孢 根除净化技术措施要点是 : 对被炭
面更应采取 抹水泥覆盖措施。 疽芽孢 污染 的土质地 面先 消毒 , 清除表层粪 、 尿和 土壤 , 再覆 盖一层新土壤 ; 对水泥 等硬 质地面先 消毒 , 清除表层粪 、 尿。

白粉做消毒处理 , 比例为 1 份2 0 %的漂 白粉或生石灰 死 动物倒毙处 的水 泥等硬质 地面或土 壤地面更 有可能存 在 阳 壤加漂 辽宁 省动物疫 病预防 控制中 心,沈 1 1 0 1 6 1 】 炭疽芽孢 。
一 . 1 . 辽宁省鞍 山市动 物疫病 预防控制 中 心,鞍山 1 1 0 1 4 ; 的土壤做深埋处理。 比 2份土壤。处理后

医学: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

医学: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

案例二:某实验室疫源地消毒实践
消毒对象
消毒方法
消毒频次
消毒效果评估
实验室内的实验台、仪 器设备、地面、墙面等。
采用75%乙醇擦拭、紫 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方式进行消毒。
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对实验台和仪器设备需 每天使用后进行消毒。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和 化学残留检测,确保消
毒效果符合标准。
案例三:某社区疫源地消毒实践
荧光信号来判断消毒效果。
实时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在线监测系统,实 时监测消毒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如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等,
以评估消毒效果。
消毒效果的评估标准
01
02
03
微生物学指标
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到 安全水平,无病原微生物 存活。
化学指标
消毒后化学指示剂变化或 荧光物质消失,表明消毒 有效。

03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含氯消毒剂
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具有 广谱杀菌作用,可用于各种环
境和物品的消毒。
醇类消毒剂
如乙醇、异丙醇等,对细菌繁 殖体和亲脂病毒有较好的消毒 作用,可用于手和皮肤消毒。
碘伏类消毒剂
如聚维酮碘、碘酊等,具有广 谱杀菌作用,可用于皮肤、黏 膜和伤口的消毒。
02 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
疫源地消毒的原则
预防性消毒优先
在疫情发生前,应优先采取预防 性消毒措施,以降低疫情传播的
风险。
科学合理消毒
根据疫情类型、传播途径和病原体 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频次, 避免过度消毒和消毒不足。
安全环保
消毒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 应合理使用消毒剂,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疫源地消毒名词解释

疫源地消毒名词解释

疫源地消毒名词解释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地区进行消毒处理的一种措施。

在疫情发生地,病原体可能通过空气、水、食物、物体表面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对疫源地进行消毒是防止疫情扩散和控制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几个与疫源地消毒相关的名词解释:1. 消毒: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其他物理方式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过程。

消毒可以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方式。

物理消毒包括高温消毒、辐射消毒、过滤等,而化学消毒则是利用化学物质对病原体进行杀灭。

2.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途径或方式。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空气悬浮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食物、水传播等。

3.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通过将物体或环境暴露在高温条件下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高温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烘烤消毒、煮沸消毒等。

4.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指利用辐射技术对物体或环境进行消毒。

常见的辐射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线消毒、γ射线消毒等。

紫外线消毒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和表面附着的病原体,但其杀菌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5.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物质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氯化物、醇类、过氧化物、酚类等。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使用和稀释。

6. 隔离:隔离是指将疑似感染者或已确诊患者与其他人群隔离开来,以阻断传染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分为家庭隔离和集中隔离两种方式。

家庭隔离是指将患者隔离在家中,而集中隔离则是将患者集中在特定场所进行隔离。

总之,疫源地消毒是一项重要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蔓延的措施。

通过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防止传播途径的扩散,并减少病例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同时,在进行疫源地消毒时,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操作规范,以确保消毒效果和操作安全。

疫点处置方案

疫点处置方案

疫点处置方案一、背景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疫情防控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疫点,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是每个地方政府和社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疫点处置流程1. 发现问题疫点的发现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主动排查、摸排和调查发现,二是因为发生疫情事件而被迫发现。

无论哪种情况,发现问题后应该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启动处置方案。

2. 估算疫情规模在启动处置方案之前,需要对疫点进行初步估算,确定疫情的大致规模和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制定处置方案根据估算的疫情规模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方案应该包括人员配置、防护措施、隔离措施、排查和检测、病例转运等方面。

同时,应该对接相应的医疗资源,如卫生站、医院等。

4. 执行处置方案根据制定的处置方案,实施处置措施。

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措施和人员配置,以便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

5. 结束处置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后,应该及时结束处置。

同时,要彻底清理和消毒疫点,确保后续不会再次发生疫情事件。

三、注意事项1. 保护人员安全在处置疫点时,要确保人员的安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等。

并且,在疫点处置过程中,要注意隔离和防止交叉感染。

2. 关注群众情绪处置疫点不仅要注意疫情的控制和治疗,还要关注群众情绪,及时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消除群众恐慌和不安情绪。

3. 协同配合在处置疫点时,需要协同配合各相关部门,包括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

并且,在处理疫情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四、结论疫点的处置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协同配合。

同时,要注重群众安全和情绪,及时宣传和解释工作,消除恐慌和不安情绪。

只有通过高效的处置,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消毒与评估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消毒与评估

疫源地消毒方法
(五)衣物、床上用品等纺织品 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无复用价值的或污染
严重的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 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先用有效氯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按常规清洗。 (六)餐(饮)具
清除食物残渣后,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 泡消毒,作用30min以上,再用清水洗净。
(五)织物的消毒
1、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后,置于阳光下直 接暴晒至干燥,暴晒时不得相互叠加, 暴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2、耐湿热的(如棉麻类)煮沸法: 100℃,15-30min或蒸汽消毒15min。 3、使用有效氯含量250mg/L~500mg/L含 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时将织物全 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清水将残 留消毒剂冲净。缺点是容易脱色。
一、常用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二)根据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对象确定常用消毒剂 1.常用的物体表面消毒剂: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消毒 剂等。 2.常用的空气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消毒剂用量 ≤10mL/m3,消毒作用时间≤1h。 3.常用污水消毒剂:选择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4.常用餐饮具消毒剂:选择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消毒 剂。 5、常用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消毒剂:选择含氯类、过氧化 物类消毒剂。
疫源地消毒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执行与人员 对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
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 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二)时限要求
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 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 应在12h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 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消毒管理办法(1992)-卫生部令第22号

消毒管理办法(1992)-卫生部令第22号

消毒管理办法(1992)正文:---------------------------------------------------------------------------------------------------------------------------------------------------- 消毒管理办法(1992年8月31日卫生部令第22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消毒工作及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卫生主管机构依照《消毒管理办法》负责本系统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对生产、经营和使用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管理。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的卫生防疫机构承担本系统内的消毒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国家对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卫生许可证的审批和发放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简称省级以上)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消毒服务和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的所有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场所。

第二章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第六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组织,负责本单位消毒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建立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内感染。

第七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必须接受消毒灭菌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第八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

应急和疫源地消毒处理

应急和疫源地消毒处理

一般应急和疫源地消毒处理方法和原则应急消毒处理1、备用药物、器械漂白粉精、戊二醛、来苏、碘伏、明矾、电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器、防护服、秤重工具、量具。

2、疫源地或灾区消毒处理原则消毒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迅速携带消毒药物及应急器械、量具前往现埸。

到达现埸后应对当地发病情况、有关检测结果、临床诊断、居住环境、人员活动范围、日常接触物品等进行了解,综合以上情况后,初步确定选用消毒药物种类、浓度、使用方法、消毒对象、消毒范围等,并立即配制、实施。

消毒人员应穿戴隔离衣、帽、口罩,严格按有关消毒要求进行。

应根据由外向内、由上而下,先消毒较清洁区和污染轻的房间,再消毒污染严重的住所、厕所等。

对于房间的消毒,应依次从门把手、墙壁、家具、地面循序进行,对污染严重的衣物、用品,无用的销毁,可用的用塑料袋装入后进行消毒药液的浸泡消毒处理.餐具可用消毒药液浸泡、煮沸消毒、红外线消毒柜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前、后均应向病人、家属讲明消毒的目的、注意事项,使得他们能配合专业人员开展工作,做好日常消毒防病工作,期望达到控制疾病蔓延的目的。

消毒人员应做好现埸消毒记录,包括药物配制,施药浓度,作用时间,消毒对象,具体时间等,应有处理人员签名,并做好存档工作。

应及时清洗器械、器具,并按隔离要求,依次脱下隔离衣、帽、口罩,装入专用袋带回消毒,最后要彻底清洗双手.终末消毒一般要求在接通知后24小时内完成。

消毒过程中不可吸烟、饮水、吃东西,并应劝阻无关人员不要进入工作埸所。

对已消毒和尚末消毒的物品、埸所应有明确标志分开,以免重复、交叉污染.疫源地消毒的要求1、疫区消毒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消毒方法的选择: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选择消毒方法。

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疑似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或按下一条进行处理.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特定场所的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估以及常用的消毒剂

特定场所的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估以及常用的消毒剂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8月目 录一、特定场所(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二、消毒效果评估三、常用的消毒剂一、特定场所(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2020.1.28附件6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2020.2.18明确提出:应合理使用消毒剂,遵循“五加强七不宜”。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89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2020.2.29(一)依法依规开展消毒工作;(二)采取科学消毒措施。

(三)防止过度消毒;(四)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2020.6.17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一)采取科学消毒措施。

遵循“五要”, “七不”。

(二)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对消毒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预防性消毒和影响大的终末消毒,各级疾控部门要做好消毒效果评价。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国家关于消毒的重要发文u控制传染源u切断传播途径--消毒u保护易感人群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消毒分类:Ø疫源地消毒: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随时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Ø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可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例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餐具消毒、饮水消毒、手卫生、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等等,都属于预防性消毒。

消毒的目的意义p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疫源地消毒)p 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人们接触病原体感染传染病的机会。

(预防性消毒)p 除臭p消除恐惧心态,维护社会稳定---有时很重要p 宣传作用---消毒作为在卫生应急救援的标志动作和形象消毒意义的延伸与病媒生物防制的区别 对象:病媒生物 微生物控制指标: 控制密度 控制数量控制措施: 防与灭 灭(一)、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的原则1、消毒要与其他防控措施配合,如传染病疫情和症状监测、隔离、医学观察、病人治疗、院感控制、病媒生物控制、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强化免疫、预防用药、个人防护等。

传染病学传染病消毒技术

传染病学传染病消毒技术

④ 干粉消毒法
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 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 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0mg/L,略加搅拌后, 作用 2h~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 有效氯 50mg/L 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 作用 2h后排放。
含氯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所需溶 液应现配现用。
饮用水消毒: 在饮用水源水中加 入5mg/L 的二氧化氯,作用 5min, 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使用注意事项
1)A和B液混合后产生的二氧化氯溶液不稳定, 应现配现用。
2)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
化氯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
① 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 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00mg/L~250 mg/L 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min;
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500mg/L 二氧化氯浸泡 30min;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000mg/L 二氧化氯浸 泡 30min。
(2)适用范围: 可用于饮水、污水和游泳池水消毒、医 疗卫生单位环境物体和诊疗用品消毒, 餐具、茶具、水果、蔬菜消毒等。
二溴海因使用方法
(1)消毒液的配制:加有助溶剂的国产二 溴海因消毒剂有效溴含量50%,易溶于 水,使用时可用自来子水配成消毒液, 或将浓的二溴海因消毒液用自来子水配 成所需浓度的消毒液。采用浸泡、擦拭 或喷洒法消毒。
①浸泡法 将洗净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消毒 液内,加盖,作用至预定时间后取出。对 一般污染物品。用250mg/L~500mg/L二溴 海因,作用30min,对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物 品 , 用 1000mg/L ~ 2000mg/L 浓 度 , 作 用 30min。

疫源地消毒技术

疫源地消毒技术
5
2、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 加大消毒药剂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 毒作用时间。 3、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 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 用时间。
6
4、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 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 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18
4、人兽共患病
对发热期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 病人的便器; 衣物、被褥; 餐(饮)具和污染食物; 生活用具; 有时需对室内空气、环境等进行消毒。
要特别注意对病兽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 进行消毒处理。
19
八、技术要求
1、疫区消毒
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 污染的范围和对象。
2)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 监测结果为依据。
22
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到达疫点: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 2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
戴防护眼镜。 3) 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物品、面
积、体积 4)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浓度—时间)
23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
进行消毒前采样。 7)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
25
14)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工作服、胶 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内卷后放 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 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9
2、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中肺 结核, 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 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 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 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10
3、对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感染性腹泻等由病人或其陪护 人进行消毒处理。

疫源地消毒总则2022

疫源地消毒总则2022

疫源地消毒总则202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传播性和隐匿性显著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再次警示各项措施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为进一步规范各地消毒工作,指导各方精准落实消毒各项措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精准规范消毒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消毒是实施“人、物、环境”同防措施的重要手段,精准规范地做好消毒工作事关防疫整体措施落实,事关疫情防控效果。

各地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依法依规开展疫源地终末消毒。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坚决杜绝入户消毒技术不规范、操作简单粗暴、执行跑偏走样等问题发生。

要更加注重对消毒技术规范和流程的严格要求,更加注重加强消毒事前、事中、事后沟通,更加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过程监督,更加注重对公众开展消毒知识和有关规定的宣传解读,精准规范开展消毒,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精准规范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一)严格规范疫源地的终末消毒。

各地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终末消毒的范围和对象,严格对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居所、工作学习场所、诊疗场所、集中隔离点、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要细化终末消毒工作实施细则,严格要求专业人员根据标准规范作业,加强个人防护。

要规范消毒过程中的工作记录,加强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价,确保消毒规范、有效、可追溯。

(二)优化入户终末消毒技术操作流程。

消毒前,加强与住户的充分沟通,了解房内状况和物品性质,告知其消毒工作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争取理解和支持。

消毒过程中,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正确选择消毒产品和消毒方法。

针对污染风险较小、不耐腐蚀或现有方法无法消毒的物品,加强风险研判,视情况采取密闭封存、长时间静置等无害化处理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物品损坏和环境污染。

传染病疫源地处理制度

传染病疫源地处理制度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传染病疫源地处理制度
1、若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协同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疫点处理,并报告当地政府机关,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若发现上述规定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时,应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进行疫点处理。

2、方法与步骤
到达疫区(点)后,应立即进行下列工作:
2.1核实诊断,查明疫情。

询问病人和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症和诊治记录予以确诊,并做好个案调查记录。

2.2确诊急性传染病后,应指导病人入院(或在家)隔离治疗。

2.3根据病种和病前后可能接触的人群,查找疑似病例;确定密切接触者并进行医学观察;注意继发病例的出现,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措施,包括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卫生防病知识教育。

2.4根据病种,分别采集病人(包括恢复期血清)接触者、环境等有关标本,尽快送检,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依据。

2.5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追索传染源和可疑病因;划定疫区范围,采取针对性消毒、杀虫、灭鼠措施。

2.6连续观察1个最长潜伏期,无继发病例出现,即可解除疫区,并及时写出调查报告。

3、疫区(点)处理后要有记录,年末应对疫区(点)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与控制技术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与控制技术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与控制技术一、医院感染质控标准(一)医院感染发病率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7%:100-500张床位的医院<8%;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0%。

(二)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100—500张床位的医院<0.5%;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0.5%。

(三)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四)医院感染漏报率应<20%(五)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六)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得检出任何病原菌。

(七)血液透析系统监测进水口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出水口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八)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九)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力争达到70%。

(十)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使用中灯管应≥70μw/cm2,新购进灯管不得低于90μw/cm2。

(十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十二)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三)接触皮肢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四)使用中的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五)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以上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二、医院消毒灭菌原则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注射器、针炙针、针头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或灭菌,灭菌选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干热灭菌法:消毒可选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各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处理原则

各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处理原则

各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处理原则一、消毒的定义与目的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对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疫源地的分类传染病疫源地根据其范围大小和存在时间长短,可分为以下两类:1、疫点指发生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地方,以及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范围较小的场所。

2、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三、消毒处理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尽快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被隔离之前,其居住、活动的场所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应立即进行消毒。

2、针对性原则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病原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对消毒方法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时,应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例如,对于细菌繁殖体和真菌,一般使用中效消毒剂即可;对于芽孢和病毒,则需要使用高效消毒剂。

常见的中效消毒剂有碘伏、乙醇等,高效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3、彻底性原则消毒处理应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不仅要对病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用品进行消毒,还要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对于疫点内的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表面,应使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对于病人用过的衣物、被褥等,可以采用煮沸、浸泡或阳光下暴晒等方法进行消毒;对于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再处理。

4、重复性原则由于病原体可能在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且有可能再次污染已消毒的区域,因此,消毒处理应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病原体的特点,在一定时间内重复进行,以确保消毒效果的持续性。

5、安全性原则在进行消毒处理时,应注意消毒剂的使用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选择消毒剂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选择合法、有效的产品。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和使用,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疫点疫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理论与方法-疫源地消毒技术(1)

疫点疫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理论与方法-疫源地消毒技术(1)

综合医院:1、粪大肠菌群:≤500MPN/L(排),≤5000MPN/L(预);2、肠道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排),—— (预) ;3、传染病房污水、粪便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站;4、总余氯:3~10mg/L(排)、2~8mg/L(预)。
二、疫源地消毒要求
5、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5.1工作程序询、勘、采、收、闭、配、消、采不再强调打消毒通道消毒顺序:房间先外后内,污染先轻后重,风险由高到低;肠道传染病:先灭蝇再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先空气再物表5.2注意事项药物必须现场配制消毒现场不得吸烟、饮食气体熏蒸(臭氧?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消毒时,房间需密闭不漏气,待 消毒物品需散开悬挂,温湿度,防火5.3工作记录
城市楼房怎么划???门栋为小圈,整栋楼或小区为大圈?
1、甲类传染病:鼠疫1.2鼠疫疫区处理标准(GB 15978-1995):云南家鼠、喜马拉雅旱獭、北方沙鼠疫源地持续活跃。湖北不是鼠疫自然疫源地风险来自于病例和带菌动物输入。
村庄大小隔离圈划设示意图
三、消毒原则
1、甲类传染病:鼠疫1.2鼠疫疫区处理标准(GB 15978-1995):病例、疑似、接触者,均需单独病房或隔离室;肺鼠疫、肠鼠疫病人需单独病房隔离治疗;肺鼠疫、肠鼠疫的小隔离圈须首先消毒,痰、排泄物及时消毒;大小隔离圈灭鼠灭蚤腺鼠疫及其他鼠疫隔离圈内灭蚤灭鼠,病房每天消毒;管制猫狗,并体表灭蚤;尸体消毒后就地焚烧或高地势深埋。禁止物处理
4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
5终末消毒工 作程序
1随时消毒卫 生要求
二、疫源地消毒要求
1、随时消毒卫生要求
消毒合格判定自然菌消亡率≥90%
检查及采样 方法
医院随时消毒 按GB 15982第4章
1、环境分类,各类环境的空气、物表标准限值2、外科手、卫生手3、医疗器械:高度危险性无菌,中度≤20cfu/件(g、100cm2),低度≤200cfu/件(g、 100cm2)4、医疗用水 5、防护用品 6、消毒剂7、消毒器械:UV、臭氧、环氧乙烷8、污水

消毒

消毒

消毒[填空题]1消毒概述参考答案:消毒是指杀死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通常用化学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填空题]2消毒的分类参考答案: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1.疫源地消毒是指对有传染源存在的地区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根据实施消毒的时间不同,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

(1)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消毒工作。

(2)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2.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的消毒。

[填空题]3常用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参考答案:消毒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功能。

1)适用范围:火烧适用于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煮沸适用于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压力蒸气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压力蒸气灭菌器分类: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两大类。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核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波长范围200~270nm,以250~270nm波段杀菌作用最强。

1)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防护是重要手段,终末消毒无 意义。
疫点的随时消毒
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 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 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
“六消毒”是指:
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 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 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 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 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 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 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 消毒剂。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 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 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 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 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消毒工作的意义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生长繁殖 病
染 源
动物
原 排出 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卫生应急处理或疫源地消毒
疫源地消毒的作用正在被重新认识: 疫源地无害化 稳定民心(灾后、突发事件等) 宣传(引起重视、减少接触等)
疫源地消毒永远不能被抛弃。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来,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病原体,也叫病原物、病原生物,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它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人的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人的寄生物,它不能在外界长期存活或者繁殖,必须在其宿主体内繁殖。

所以,当发生传染病病例时一定有其病原体的来源。

这种来源一般都是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被称为传染源。

病原体从一个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传播到另一个易感个体,是借助于外界环境中一定的物体,如水、空气、食物、日常用品、手等实现的。

伤寒、霍乱、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许多肠道传染病和部分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可以经水传播;所有的肠道传染病和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污染食物而传播。

手及日常用品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可以传播病原体。

被污染的病房、医疗器械、药品也会传播病原体。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按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以控制或者消灭传染病。

流行病学一般将传播途径分为空气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手和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等。

由于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所以,采取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也不相同。

如对肠道传染病可以对垃圾、粪便、污水进行卫生处理,进行饮水消毒;对经昆虫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昆虫的生态习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杀虫方法;对呼吸道传染病则可以通过对空气消毒、通风等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消毒处理可以分为预防性消毒处理和疫源地消毒处理两大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源地的处理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

主要传染源为痢疾患者和痛原体携带者。

可由含病原体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水、食物、饮料及手等。

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也可经由携带该类病原体的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而传播。

痢疾杆菌在外环境中的抵抗力强,如在水中可存活90天以上,但对理化消毒因子的抵抗力较低。

常用消毒方法
l、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0.5%、过氧乙酸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喷雾。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l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

喷洒量为200ml/m2=300ml/m2。

作用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2、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素养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等,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推集一处),密闭门窗,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l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l-2小时。

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也可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5%过氧乙酸20ml(3g/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