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粮食作物生产教案
高中作物生产技术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小麦种植技术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1. 小麦播种技术。
2. 小麦田间管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麦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小麦产量?二、新课讲解1.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a. 播种期:小麦种子发芽,形成幼苗。
b. 幼苗期:小麦幼苗生长,根系扩展。
c. 分蘖期:小麦开始分蘖,增加株数。
d. 孕穗期:小麦穗分化,形成籽粒。
e. 抽穗期:小麦抽穗,籽粒开始发育。
f. 扬花期:小麦花药开裂,花粉散落。
g. 成熟期:小麦籽粒饱满,成熟。
2. 小麦种植技术要点:a. 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
b. 播种:适时播种,确保出苗率。
c. 浇水:根据小麦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浇水。
d.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e. 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f. 采收:适时采收,提高产量。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小麦播种、施肥、浇水等操作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2. 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思考题。
2. 收集小麦种植方面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和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农忙大班教案范文
农忙大班教案范文第一章:认识农作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2. 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及其特点。
2. 观察农作物图片,认识它们的形态特征。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
2. 让学生带来农作物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几种常见的农作物。
2.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农作物的特点。
第二章:农具的认识和使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农具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农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种类的农具,如犁、锄头、收割机等。
2. 演示农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农具展览,观察农具的形状和功能。
2. 邀请农民师傅现场演示农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几种常见的农具。
2.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农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如播种、施肥、除草等。
2.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
2. 让学生带来农作物标本或图片,了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描述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生产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
第四章:农民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农民情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特点。
2. 了解农民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农村家庭,了解农民的生活环境。
2. 让学生采访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工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描述农民的生活状况。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1.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组成要素–光照–温度–湿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温室栽培–水培技术–施肥技术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1.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2.农作物育苗技术–定植容器的选择–基质选择和消毒处理–温湿度调控第三章农作物栽培技术1.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水稻–小麦–玉米2.一些特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水果–草坪草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病害的认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农作物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虫害的认识–灭治技术–生态防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提供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考察,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学习笔记,收集、整理、归纳要点;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实践评估: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2.实验设备和器材:温湿度计、测光仪、显微镜等3.实地考察的农田资源时间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理论授课第2-3周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理论授课第4-5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第6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理论授课第7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8周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第9-10周教学回顾和复习综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作物生产技术教案教案标题:作物生产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作物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素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分类a. 作物生产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b. 作物生产技术的分类:土壤管理、种子处理、植物保护、施肥技术等2. 作物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素和方法a. 土壤管理:土壤改良、土壤肥力调控、土壤保护等b. 种子处理: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处理剂的使用、种子催芽技术等c.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病害防治、草害防治等d. 施肥技术:肥料选择与使用、施肥方法与时机、施肥量的计算等3. 作物生产技术的实践操作a.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b. 种子处理实验c. 植物保护实验d. 施肥实验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作物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分别介绍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关键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作物生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种子处理实验、植物保护实验和施肥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总结归纳:总结作物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素和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6.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和实践任务的质量。
教学资源:1. 课本:作物生产技术教材。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土壤采样工具、种子处理剂、植物保护用品、肥料等。
3.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周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
1.3 教学内容1.3.1 农作物的定义与分类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的分类1.3.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收获1.3.3 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1.4 教学活动1.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内容。
1.4.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4.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农作物种植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作物生长的成功因素。
1.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选择和播种的方法,学会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种子选择种子质量的判断种子品种的选择2.3.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2.3.3 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施肥时间和方法2.3.4 灌溉技术灌溉的原则和方法灌溉设备的选用2.3.5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2.4 教学活动2.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4.2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农田中进行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实验操作。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一、标题《探秘粮仓:认识粮食作物之旅》二、引言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认识粮食作物,学生们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和粮食的珍贵,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感恩心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身感受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粮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他们对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动手尝试和探究。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粮食作物的认识和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特点;了解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掌握基本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感恩心态;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尊重;鼓励学生关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特点;了解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感恩心态。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含粮食作物介绍、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等内容);常见粮食作物的种子或实物;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粮食作物相关的资料或图片,了解粮食的种类和特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操作过程。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粮食生产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提问导入:你们每天吃的主食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些主食是由哪些粮食作物制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些神奇的粮食作物吧!3.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作物生产教案怎么写好
作物生产教案怎么写好教案标题:作物生产教案怎么写好教案概述:作物生产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农业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教案撰写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作物生产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作物生产的概念和意义;2. 作物生产的基本要素和条件;3. 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4. 作物病虫害防治和肥料施用;5. 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作物生产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作物生产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条件,讲解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农田、种植作物、测量土壤温度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物生产的理解和经验,并引导他们思考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5. 总结与评价: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课本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基本的作物生产知识和理论基础。
2. 实验器材和工具:用于实践活动,如土壤温度计、种子、农具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深化学生对作物生产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作物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2. 实地考察和访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当地的作物生产情况,并与课堂所学进行对比和分析。
农业生产教案:了解粮食生产流程,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农业生产教案:了解粮食生产流程,学习食品安全知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安全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保障粮食安全,除了加大种粮农民的投入力度以外,还需要推广粮食生产知识,在广大群众中普及粮食安全知识,使人们了解粮食生产流程,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农业生产教案,旨在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粮食生产流程,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做到“知食安”,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一、教案目标1.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重要性。
2.掌握粮食生产的整个流程,包括耕种、收割、存储等。
3.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包括如何正确选择食品、保存食品、避免食品中毒等。
二、教案内容1.课堂导入——让学生了解粮食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粮食与生命密切相关的角度去了解粮食。
2.课堂讲解——介绍粮食生产流程。
教师介绍整个粮食生产流程,包括耕种、田间管理、收割、谷物处理、贮存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从种子到粮食入库的全过程。
并介绍一些关键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如田间管理应注意的细节、如何正确收割谷物等。
3.课堂互动——实践掌握。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内学农园或农村风景区进行。
让学生体验耕种、管理农作物、选择粮食种子、收割、传统加工等环节。
4.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食品安全知识,包括如何正确选择和烹制食品、如何保存食物、避免食品中毒等。
5.课堂互动——食品安全知识测试。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测试,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方案,并向全班进行推广。
三、教案评价教案的实施可以通过随堂测试、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从测试结果和问卷调查中,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对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为后续课堂提供参考。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作为一名国家公民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生产技术。
2. 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简介2. 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3. 农作物管理技巧4. 病虫害防治方法5. 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教学准备:1. 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种植工具和材料(如种子、肥料、农药等)3. 农作物管理技巧的相关教材或资料4. 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的示范材料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农作物生产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讲解农作物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并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3. 讲解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10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土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并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践活动:种植农作物(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种植工具和材料,按照讲解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亲自动手种植农作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讲解农作物管理技巧(5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管理技巧,包括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水分管理等内容,并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6. 讲解农作物收割和储存方法(5分钟)教师讲解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方法,包括收割时间、收割工具、储存条件等,并强调储存方法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种植方法、管理技巧和收割储存方法的掌握程度。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增强学生的农作物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3.种植技术:地块准备、播种和栽培管理;4.施肥技术: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方法;5.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6.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等内容。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3.农作物生产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1.农作物选种的原则和方法;2.农作物繁育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
第三节:种植技术1.地块准备:土壤改良、翻耕和平整等;2.播种技术:播种密度、深度和排列方式等;3.栽培管理:浇水、除草、松土、保土等技术要点。
第四节:施肥技术1.肥料种类和营养元素的作用;2.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确定;3.施肥方法: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技术要点。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2.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1.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如课堂测试、作业考察等;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3.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周期。
2. 掌握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3. 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水、肥、光、温等)。
4. 生长周期调控方法(播种时间、栽培技术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讨论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实例。
第二章:农作物播种与育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播种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育苗技术的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播种的方法和技巧(播种深度、密度等)。
2. 育苗技术要点(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实例。
教学活动:1. 演示播种方法和技巧。
2. 操作练习:学生自行进行播种和育苗操作。
3. 讨论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的实例。
第三章: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水肥管理、修剪、除草等)。
2.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学习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3. 讨论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第四章:农作物产量提高与品质调控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技术。
2. 学会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教学内容:1. 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理和方法(合理施肥、种植密度等)。
2. 农作物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品种选择、栽培环境等)。
3. 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2. 演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3. 案例分析: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实例。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育、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能,包括农作物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能,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热爱农业、热爱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态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育、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特别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三、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课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农业现象,激发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课程内容。
2. 知识点讲解:通过对农作物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育、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框架。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实验与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影像资料等,促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农作物生产简介教案
《农作物生产简介》教案学校:柘城职教中心教师:李艳秋《农作物生产简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农作物概念及分类。
2.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深知农作物生产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生产发展的基础。
2.理解农民的重要性进而体会父母的不容易。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农作物概念及分类2. 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农作物的分类及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俗语“民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食物的自给自足,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那这些食物怎么来的呢?对,我们都知道农民们田地里种植的一些俗称的“庄稼”,就是这些食物的来源,而在我们专业里呢,我们称他们为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作物生产简介这一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学习一.农作物的概念及分类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三.耕作制度下面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引导讨论、分析并回答。
本节课我提出的问题是:【板书】(1)什么叫农作物?(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常见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芝麻、棉花、烟草、水稻等等,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注:有些农作物可能有几种用途)(3)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概念。
师:好,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请用15分钟时间仔细的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15分钟后,师生结合问题和重难点共同深度探究,归纳总结。
一.农作物【板书】(一)概念师:先看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什么是农作物及其分类,找一学生回答。
生:农作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师:想一下刚刚的第二个问题,农作物有几种分类方法呢?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等,这些农作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呢?【板书】(二)分类生:两种,一种是通常的分类方法就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1.1 农作物概述介绍农作物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农作物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2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解析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阐述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3 农作物种植制度讲解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农作物种植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播种2.1 种子处理介绍种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讲解种子消毒、拌种等处理技术的操作要点2.2 播种技术阐述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关键技术介绍播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第三章:农作物田间管理3.1 灌溉与排水讲解灌溉的重要性、时机和方法阐述排水措施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2 施肥技术介绍施肥的原则、方法和肥料种类分析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3 除草与治虫讲解除草和治虫的重要性介绍除草剂和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其安全间隔期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介绍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及其识别方法讲解病虫害诊断的重要性和方法4.2 病虫害防治方法阐述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分析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3 常用农药及使用技术介绍常用农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合理轮换和间隔期第五章:农作物收获与储藏5.1 收获技术阐述收获时期、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收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农作物干燥与储藏讲解农作物干燥的方法和设备阐述储藏条件对农作物品质和保存期限的影响5.3 粮食储藏技术介绍粮食储藏的方法、设备和注意事项分析粮食储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六章:农作物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6.1 农作物种植模式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如单作、间作、套作等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6.2 栽培技术讲解土壤改良、作物轮作等栽培技术阐述栽培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7.1 农业生物技术介绍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7.2 农业信息技术讲解遥感、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阐述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第八章:农作物生产与环境保护8.1 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8.2 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介绍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分析环保型技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九章:农作物生产与市场运营9.1 农作物市场分析讲解农作物市场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方法阐述农作物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2 农作物营销策略介绍农作物品牌建设、线上线下销售等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对农作物销售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第十章:农作物生产政策与法规10.1 农作物生产政策讲解国家对农作物生产的支持政策,如补贴、扶持等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农民利益的保障10.2 农作物生产法规介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如土地使用权、农药使用等阐述法律法规对农作物生产和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作物概述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农作物对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 粮食作物生产教案
《第一章粮食作物生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薯类作物生产2、理解: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3、识记:豆类作物的种类。
4、应用:禾谷类作物的栽培要点;二、教学重难点禾谷类作物栽培的环境条件和栽培要点三、教学过程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
在这一章里主要介绍这样几个方面: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生产。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它既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养殖业的基础。
所以首先要非常明确粮食生产对国家的意义。
1、粮食安全问题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所以有所谓粮食安全问题,还开过多国首脑会议。
我国粮食生产成就举世公认,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 %(新土壤普查统计数据耕地面积13253万公顷,占世界10%),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
这样少的耕地,养活了这么多的人口,成就的确很大,但不能盲目乐观,粮食生产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人口的发展、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从1957年以来,每年平均减少49万公顷,近几年,平均年减少有所缓和,但减少是总趋势)、土地的恶化(减少的往往是质量较好的土地)、环境的污染等都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我国人口多,粮食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解决。
粮食生产不稳定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价格体系的紊乱和经济波动。
政府一向重视粮食生产,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国家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连年增产,不少地区取消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1985~1989年,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下降并连续四年徘徊。
到1990年后,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投入、资金及政策方面采取多种办法鼓励粮食生产。
1995年实行的“粮食省长负责制”,在保障粮食面积、投入、供求区域平衡乃至推动区域间粮食市场发育等方面,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
农作物生产基础教案
农作物生产基础教案农作物生产基础教案一、引言农作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
农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农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二、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1. 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是指人类通过种植、培育和收获等活动,为了获得食物、饲料、纤维、能源等各种需求而栽培的植物。
常见的农作物包括谷类、豆类、油料、蔬菜、水果等。
2. 农作物生产的目的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
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提供饲料和纤维:如玉米、大豆、棉花等。
(2)提供能源:如甘蔗、玉米等。
(3)美化环境:如花卉等。
3.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要素农作物生产需要依靠土地、种子、肥料、水和气候等要素。
其中,土地是最基本的要素,种子是生产的起点,肥料和水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气候则是决定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
三、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方法1.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包括直播和育秧两种。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撒在田地上,育秧则是先将种子在温室内育成幼苗,再移栽到田地上。
不同的农作物适合不同的种植方式。
2. 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两种。
有机肥料主要来自于动植物残体和粪便等,具有较好的保护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化学肥料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可以快速提高土壤肥力,但也容易造成土壤污染。
3. 灌溉方法灌溉方法包括人工灌溉和自然灌溉两种。
人工灌溉是通过各种灌溉设施将水引入田地,自然灌溉则是依靠天然降雨滋润作物。
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适合不同的灌溉方式。
4. 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
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或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具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四、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1.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改良和化学改良两种。
农作物生产技术1-3章教案27页word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粮食作物生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薯类作物生产2、理解: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3、识记:豆类作物的种类。
4、应用:禾谷类作物的栽培要点;二、教学重难点禾谷类作物栽培的环境条件和栽培要点三、教学过程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
在这一章里主要介绍这样几个方面: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生产。
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它既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养殖业的基础。
所以首先要非常明确粮食生产对国家的意义。
1、粮食安全问题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所以有所谓粮食安全问题,还开过多国首脑会议。
我国粮食生产成就举世公认,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 %(新土壤普查统计数据耕地面积13253万公顷,占世界10%),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
这样少的耕地,养活了这么多的人口,成就的确很大,但不能盲目乐观,粮食生产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人口的发展、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从1957年以来,每年平均减少49万公顷,近几年,平均年减少有所缓和,但减少是总趋势)、土地的恶化(减少的往往是质量较好的土地)、环境的污染等都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我国人口多,粮食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解决。
粮食生产不稳定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价格体系的紊乱和经济波动。
政府一向重视粮食生产,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国家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连年增产,不少地区取消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1985~1989年,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下降并连续四年徘徊。
到1990年后,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投入、资金及政策方面采取多种办法鼓励粮食生产。
1995年实行的“粮食省长负责制”,在保障粮食面积、投入、供求区域平衡乃至推动区域间粮食市场发育等方面,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
1995年,国家实行稳定粮食定购数量和价格,议价粮坚持实行市场收购的政策。
1996年,国家再次调高了粮食收购价格。
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5.045亿吨。
粮食丰收后,数次出现农民卖粮难,而且粮价低,投入高,使得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200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5264亿吨。
粮食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今年,特别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粮,比如给直接给农民种粮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农业部制定的2003年至2007年《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中,对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等的发展都有明确的预期目标、主攻方向及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将解决制作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专用小麦品种缺乏问题,解决现有小麦品种出粉率和面粉色泽等磨粉品质普遍偏差,附加值低的问题。
专用玉米重点是培育优质饲料专用、工业加工专用的玉米新品种。
高油大豆培育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含油量和提高单产。
2、实现粮食安全标准是什么?实现粮食安全的标准: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3、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弱化;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粮食供给的结构矛盾;优质、专用农产品数量不足;加工能力不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劳动者素质偏低。
因而在生产中抓住时机,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的生产,切实保证它们的优良质量,是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4、粮食生产的潜力和对策粮食生产的潜力和对策包括:低产田改造、复种指数提高和新技术推广;资源保护、加工增值、科技教育和资金投入。
5、粮食储藏粮食储藏有两种形式,即农户储藏和国家储藏,特别是国家实行了粮食储备制度,国家储藏尤其重要。
粮食储藏安全的环境:低温、干燥、6、加工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正在有机地结合,成一种全新的工业部门。
当然农产品加工业也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这是要特别注意防止的。
另外在食品工业的生产、转化、包装、储存和运输等阶段,都可能出现食物被微生物污染及防腐剂、添加剂和其它物质的不适当使用,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生产者必须注意。
(二)禾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总产量最高的就是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
水稻要扩大北方稻区恢复南方稻田面积;坚持多熟制技术;实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旱育稀植、抛秧、直播、再生稻等技术;实施“品种更新与种子优质”技术;实施培育地力和科学施肥技术;实施“化学调控”技术;实施“植物保护技术”,特别注意无公害生产技术;实施低产田改良工程;实施吨粮田工程。
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
“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
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种植面积不足,关键是优良品种比例较小,要继续推广小麦高产技术和优质品种。
玉米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适于深加工的工业原料作物。
近几年,我国玉米出口量较大。
其他禾谷类作物,大麦、燕麦(燕麦片)、荞麦、黑麦、高粱(酿酒)、谷子、黍、薏苡等,有些属于有一定保健价值的小杂粮,有些属于生育期短,可用于灾后补种的。
1、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根为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有些象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所以把它称做为须根系。
它是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的。
所以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例如小麦就算是须根系。
由胚根生长形成的一条主根就是种子根,在幼苗期起吸收水分和支撑作用,一般在不定根形成以后就逐渐枯死。
不定根是从茎节上生出的,在每个未伸长节间的茎节上都会长出若干条不定根,且越向上的茎节上长出的根越粗,数量也越多,伸长节间的茎节上不再长根。
以水稻为例,水稻根系主要集中在0~20厘米的耕作层内,占总根量的90%以上。
在生育前期根系主要横向发展,生育中期根系才穿过犁底层,伸入土壤下层,迅速向下发展,到抽穗前后就基本停止生长。
浮根在幼穗分化期形成,分布在5厘米的表土层中,在抽穗后继续伸长,直到成熟。
稻根的颜色有白色、黄褐色和黑色之分,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根系活力。
白色根的活力最强,黄褐色根活力下降,而黑根已基本失去活力。
这和我们人的头发从黑发到花白再到白色的变化正好相反。
通过栽培管理,保持根系活力,减少黑根的发生,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
水稻根系与地上部生育有密切关系。
只有根系发达,地上部器官生长才能旺盛,“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那水稻根系有些什么重要作用呢?它除了有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向根际分泌氧气等主要功能外,还有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后两者都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基部节间密集不伸长,中上部节间伸长。
叶互生,每节着生一叶,禾谷类作物的主茎叶片数目是比较稳定的。
花序有总状、穗状、圆锥、肉穗花序等,通常称为穗。
穗由小穗组成。
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成几个生育阶段或生育期。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几乎所有农业土壤都可以种植,但要获得高产,需要有良好的土壤条件、丰富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养分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虽然不同作物需要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看都要求较高。
水分禾谷类作物的需水量,黍和粟最少,高粱次之,水稻最多,但也随栽培技术、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温度小麦、大麦、黑麦等是典型的耐寒作物,其生物学零度一般在0℃左右,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是喜温作物,其生物学零度在10℃以上。
光照小麦、大麦、黑麦等属长日照作物;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属于短日照作物,缩短光照时间可以加速植株发育,使穗提前分化。
3、产量形成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这三个因素,即:单位面积产量(kg)=(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00×1000)产量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逐步形成的。
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自动调节。
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陆续在生育的中、后期表现出来,并随着个体发育的进程而降低的。
穗数是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中补偿能力最大的。
分蘖的发生或成穗或死亡,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调节。
小穗和小花最后的结实,也反映了自身的调节,粒数和粒重是最后可适应调节的因素。
可见,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的自动调节作用,是生长后期的产量因素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
根据不同的地力条件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调节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禾谷类作物高产的关键。
4、栽培要点禾谷类作物的栽培要点主要是在轮作与整地、播种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浇水等方面。
(三)豆类作物本章介绍豆类作物的主要栽培种,有大豆、豌豆、绿豆、小豆、蚕豆、饭豆等。
豆类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位置。
各种豆类作物的加工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因此,豆类的种植和加工,也是农民致富的方式。
1、形态特征食用豆类作物是双子叶显花植物,属于豆科。
根为圆锥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
茎为草质或木质,多数柔软易倒伏。
茎秆大多呈圆筒形,内部充实,如大豆、小豆等;有四方形而内部中空的,如蚕豆、豌豆等。
叶为豆类作物的叶群由阔叶组成,遮光性强,群体内部透光差,光的利用主要在群体的上层叶内进行。
花及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朵排列较密,蝶形花,自花授粉,也有异花授粉的。
果实为荚果,多呈扁平或圆筒形。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光照食用豆类作物对光照的反应有两种类型。
豌豆、蚕豆等属于长日照型,大豆、绿豆、豇豆等属于短日照型。
温度食用豆类作物分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
喜凉作物(如蚕豆、豌豆),可在南方秋播,北方春播。
喜温作物(如大豆、菜豆)一般用于晚春播。
水分豆类作物种子富含蛋白质,吸水膨胀后体积可增大一倍以上,因此发芽时需水较多,在整个生育期中也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
养分豆类作物在生育期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尤其对钙的需求显著高于禾谷类作物。
土壤豆类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较耐瘠薄,但以疏松、保水性良好的土壤为宜。
3、栽培技术栽培技术包括间作轮作、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几方面内容。
(四)薯类作物共同的特点是:地下部具有特别膨大的块根、块茎或球茎等。
薯类作物中我国重要的栽培种有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头等。
本章主要介绍薯类作物中的甘薯和马铃薯,世界甘薯的栽培面积在亚洲最大,亚洲,我国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而且分布较广,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