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种子监管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当前,中国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
种子市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种子的存在、种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
为了确保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其监管工作。
目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种子市场监管力量不足。
由于各级政府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量不够充实。
地方农业部门在种子市场的监管中存在不统一、不完善的情况,监管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种子市场监管手段不够科学高效。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主要依靠人工排查和抽检,效率较低。
监管手段不够科学化、信息化,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违法行为。
种子市场监管的制度不够健全。
种子市场监管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密切,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
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得到查处。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度,增加投入,完善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能力。
推进种子市场监管手段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应建立种子市场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和监测。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
完善种子市场监管制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监管责任和职能分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合作。
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
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积极宣传种子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他们对假冒伪劣种子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挑战,必须加强监管力量、推进监管手段科学化和信息化、完善监管制度,并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农业发展领域,农作物种子的地位显著,只有保证农作物种子质量,才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品质。
市场化发展进程中,要加大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以免劣质种子进入市场,损害农民的权益。
本文研究中,重点分析种子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处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问题;监管对策前言针对农作物种子问题,我国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证制度规定的规范化。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种子市场规范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在农作物种子市场,存在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暴露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不足问题,因此要科学治理种子市场监管问题,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
1种子市场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1.1 种子市场违法违规问题多样在现代种子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未遵循规定建立种子经营档案,标签不合格、未审定品种推广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还会增加农民利益损失。
农村连锁经营、种子超市、委托代销等零售商出现后,更加助长了违法种子经营行业。
1.2 农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监督和管理种子市场时,农民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农民为了低价购买,有时会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种子,由于此种交易方式比较隐蔽,且手段形式非常多,所以加大了种子监管工作的难度。
当种子质量不佳时,则很难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1.3 农作物种子质量与进货渠道问题农作物种子质量、进货渠道问题,多体现在包装、标签、标注、标识不规范方面。
种子生产企业销售种子时,必须详细标注种子生产许可证、产地检疫编号、质量指标、品种审定编号、生产地点、生产日期、品种简介等信息,但是缺失生产日期、包装日期标注的问题常见。
采用拆包方式,多数商户在落后山区销售,种子货源混乱,将劣质种子当做优质种子售卖。
经营者过度关注种子的价格,不太关注质量问题,从而损伤农民的权益。
当监管经费保障不到位,则会影响执法人员的监管力度,增加调查取证难度,很难发挥出种子市场的监管职能。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摘要】随着种子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包括监管政策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随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一:加强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应对建议二: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力度;应对建议三:加强种子市场信息公开和交流。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保障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新形势、现状、存在问题、应对建议、背景介绍、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子市场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技术升级,种子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与种植效益息息相关。
当前种子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种子的泛滥、监管力度不够等,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提升种子质量和种植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强化监管,加大惩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才能有效遏制假冒伪劣种子的流通,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还需加强种子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种子企业的自律意识,促进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本文中,将针对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以期为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种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数量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农业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目前,中国农业市场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种子市场,而监管工作成为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已经开始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种子市场监管机构主要涉及国家农业部、农业农村局,以及各地的农业局、粮食局等部门,虽然监管机构存在,但监管细节不够到位,对市场的监管工作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2、违法成本较低。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不法商贩在种子市场上存在作假、掺假、夹杂等行为,而且违法成本比较低,很难得到有效治理。
3、消费者权益难以维护。
由于带有发芽性的种子,质量和品种的关键因素看不出来,容易遭受商家的诈骗,而且消费者的知识和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二、应对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
1、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应该强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构建安全、稳定、快捷的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全方位监管。
同时,应该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差异化监管,强化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对不法商家的惩戒力度。
2、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执法机制,通过常规化和规范化监管,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应该加强对违法商贩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树立执法震慑力。
3、加强消费者教育。
应该加强消费者的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识别假冒伪劣种子的能力,增加消费者对种子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加强科技支撑。
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工具开拓监管渠道,提高监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同时,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种子质量和品种的研究水平。
总之,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是保障我国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应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消费者教育,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切实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摘要】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指出监管漏洞和问题。
随后提出了四点应对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与公示以及加强执法力度。
这些建议旨在提升种子市场监管效能,保障种子质量和市场秩序。
在结论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更加健全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确保种子质量和粮食安全。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新形势、现状分析、监管漏洞、问题、应对建议、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制、信息披露、公示、执法力度、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子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种子市场存在着一些监管漏洞和问题,导致了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种子泛滥等现象。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解决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与公示,加强执法力度等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提升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水平,保障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监管漏洞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建议,以期为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种类繁多,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种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使得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
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以次充好,以次充多,出售劣质种子,给农民种植造成了一定损失,严重影响了种子市场的秩序与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越发凸显其重要性。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良种子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而不合格的种子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促进种子质量和产业健康发展,对于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的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将对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1. 种子市场乱象依然存在近年来,尽管我国对种子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种子市场上的乱象依然存在。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假冒伪劣的手段,销售劣质种子,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甚至对农作物生长环境造成污染。
一些商家违规销售转基因种子,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种子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但是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方面,由于监管力量不足,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种子市场上屡屡违法乱纪,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一些不法商家可以通过改变包装、更换标识等方式逃避监管,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困难。
3.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种子市场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新兴的种子生产技术和新品种的不断涌现,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球种子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得我国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更加复杂和严峻。
二、应对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1. 加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针对种子市场上存在的乱象,需要加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
一方面,加大对种子市场的检查力度,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行为。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采取种子追溯系统、电子监管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问题和策略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问题和策略一、对策及建议1.加强法律宣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合同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2.强化准入制度,确保种子质量强化种子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商品种子入市准入。
建立强制性种子质量抽检制度,实现对农作物种子流通入市场环节质量全面监测,尤其要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的抽检密度;二是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准入。
进一步明确规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必须具备的资金、设施、设备、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高种子生产经营者入市的门槛。
3.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日常监管健全和完善种子管理体系,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及经营网点的监督和不定期检查,对无证生产经营种子或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要跟踪监督,立案查处,发现一件,处理一件,依法取缔;对违法情节严重,给农民造成损失的,不仅要赔偿经济损失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案要案实行挂牌督办,公开通报和曝光案件查处结果,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4.建立投入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内设立一定数额的种子市场监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子质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质量纠纷案件查处、种子市场检查交通费用、生产经营人员培训及种子法律法规宣传等,保障种子市场执法经费,提高种子市场监管能力。
二、栽培技术要点锦稻105(AB104)品种属多穗、大穗型中晚熟品种,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在栽培管理技术上,要围绕提高成穗率及结实率上采取相应的(前促、中控、后保)栽培措施。
辽宁、华北中晚熟稻区,应以旱育稀植为主,配合盘育抛秧或摆秧。
晚熟稻区可旱种、麦稻复种或晚育晚栽。
西北中晚熟稻区可旱育插秧,盘育抛秧或摆秧,新疆中晚熟及晚熟稻区可水直播。
辽宁稻区,本田在播期及插秧期、密度、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播期及插秧期:中晚熟稻区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晚熟稻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插秧;⑵密度:薄地宜插29.7厘米某9.9~13.2厘米,每穴2~3苗;平肥地29.7厘米某16.5~19.8厘米,每穴3~4苗;肥地29.7厘米某23.1~26.4厘米,每穴4~5苗。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业品种改良的推进,种子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商家通过非法手段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种业发展。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保障种业健康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种子市场监管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种子法》和《种子市场管理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职责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等。
监管力量不足。
种子市场众多、分布广泛,监管人员相对不足,很难做到全面监控,容易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
监管手段相对陈旧。
当前,一些不法商家采用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仅依靠传统的执法手段已经难以有效打击。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
完善法律法规。
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立法工作,明确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协调机构,提高监管的协同效应。
加大监管力度。
应加大对种子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加强培训,提高监管水平。
还要加强对种子企业的管理,提高其自律能力,减少不法商家的生存空间。
创新监管手段。
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种子市场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场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要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全面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种子市场意识,让他们能够辨别真伪,选择优质种子。
要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农技推广站等农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种子市场的信息,提高农民的种子购买水平。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问题,促进种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 州 市 萧 山 区种 子监 管 工作 现状 及 发展 对 策
王 伟 , 贾 世 燕 , 丁 桔
( 杭 州 市 萧 山 区种 子 管 理 站 ,浙 江 萧 山 3 1 1 2 0 1 )
种繁 育基 地 3 3 . 3 h m 、年 生产 种 子 2 0万 k g ,有 力 地推 动 了 优 良 品 种 推 广 ,保 障 全 区 农 作 物 种 子
供应 。 1 . 2 优 良品 种 推 广 成 效 明 显
近 年来 ,萧 山 区每 年 引进 农 作 物 新 品种 6 0余 种 ,通 过试验 示 范 ,筛 选 了一批 优 良品种 在生 产上 推 广应 用 ,使 主要 农作 物 良种覆 盖 率 提 高到 9 5 %,
推 广 的主导 品 种 更 加 突 出 ,集 聚度 达 到 7 0 % 。 在
粮 油 生 产 上 ,常 规 晚 粳 稻 以 浙 粳 8 8 、嘉 5 8等 高 产 、稳 产 、优 质 、抗倒 伏 、抗 逆 性 强 的 品种 为 主 ; 杂交 晚稻 以 甬优 系 列 为 主 ;小 麦 以扬 麦 2 0为 主 ;
安 全
低 系 列 品种 为 主 。旱 粮 生产上 推广 应用优 质 高产 毛 豆 3号 、浙 农 6号大 豆和 先甜 5号玉 米等 品种 ;蔬 菜生 产上 ,推 广应用 了白雪春 2号 萝 卜、越 蒲 1号
1 种 子 产 业 及 监 管 现 状
1 . 1 种 子 生 产 与 经 营 现 状
油菜 以浙 大 6 1 9 、浙 油 5 0 、中 双 1 1等 高 产 高 油 双
监 管技 术和 手段 落后等 问题 ,一 定程度 上 影响 了 当 地 种业 的健 康发 展 。随着农 业现 代化 进程 加快 和现
代 种业 发展 ,迫 切需要 加快 推进 现代 种业 发展 ,切 实抓好 种 子 监 管 工 作 ,保 障 萧 山 区农 业 生 产 用 种
种子 的供 应工 作 ,年 销 售各 类 农 作 物 种 子 3 0余 万
k g ,销 售额 4 0 0万 元左 右 ;浙江 传化 生物 技术 有 限 公 司主 要 代 育 部 分 瓜 菜 种 苗 ,年 育 苗 4 0 0万 株 以 上 ,销售 额超 1 0 0万元 。近几 年萧 山 区通 过 实施 种 子 种苗 工程 ,建设 了一批 新 品种试 验 、展示 示范 和 良种生 产基地 等种 业基 础设施 。 目前 ,萧 山 区有 新
技术 有 限公 司 2家是 持证 种子企 业 。浙江 勿忘 农种 业股 份有 限公 司萧 山分公 司承 担萧 山 区主要农 作 物
对种 子经 营许 可证 、营业 执 照 、品种 审定及 保 护 、种子 经 营档案 、种 子标 识标 签等 进行 检查 ,规
范 种 子 市 场 秩 序 。 对 种 子 经 营 单 位 采 取 定 期 和 不 定
蒲子 、钱 塘旭 日番 茄等优 良品种 ,推动 了 以适应设 施栽 培为 主攻 方 向的蔬 菜产业 快 速发展 。
1 . 3 种 子 生 产 经 营 行 为 日趋 规 范
萧 山区现有 种 子 经 营单 位 4 1家 ,其 中浙 江勿 忘农 种业 股份有 限公 司萧 山分公山 区种 子 种 苗 企 业 规 模 较 小 、竞 争 力 不 强 、生 产 经 营 还 存 在 一 些 违 法 行 为 、 种 子 市 场 监 管
技 术 和手 段 落 后 等 问题 ,提 出扶 持 和 壮 大 优 势 经 营 主 体 、加 强 农 作 物 品 种 管 理 、健 全 种 子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建 设 、 建立 稳 定 的 良种繁 育 基 地 、减 少 非 种 子 质 量 引起 的 投诉 、强 化种 子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等 对 策 措 施 。
品种试 验基地 1 个 ,新 品 种 展 示 示 范 基 地 5个 , 良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3 0 作 者 简 介 :王
期种 子 质量抽 检 ,做 到检查 关 口前移 ,严 把种 子质 量关 。每年抽 检 粮 油 、蔬 菜 等 作 物种 子 6 0个 批 次
8 0个样 品以 上 ,对 不 合 格 种 子 按 照 相 关 规 定 要 求 及 时进 行处 理 ,避免 流入 市场 。加强 种子 生产 基地 巡 查 ,对种 子生 产许 可证 、田间生 产档案 等进 行检 查 ,对 存在 问题 要求 及时 整改 ,从 源头上 确保 种子
囫
澎 江 唇 中 学 第 5 6  ̄ 2 0 1 5 年 第 5 期
文 献 著 录格 式 :王 伟 ,贾 世 燕 ,丁 桔 .杭 州 市 萧 山区 种 子 监 管 工 作 现 状及 发 展对 策 [ J ] . 浙 江 农 业 科 学 ,2 0 1 5 ,5 6( 5 ) :6 1 0— 6 1 2
关 键 词 :种子 监 管 ;对 策 措 施 ; 萧 山 区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0 4 . 3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0 5 2 8 — 9 0 1 7 ( 2 0 1 5 ) 0 5 — 0 6 1 0 — 0 3
种子 是农 业生产 中不 可替代 的最基本 的生产 资 料 ,是农 业科 学技术 和各 种生 产资 料发挥 作 用 的载 体 。品种 的创 新和 推广应 用是 推动 农业 生产 可持续 发展 的重 要 因素 。近年来 ,萧 山 区通过 加强 种子 市 场监 管 ,组织 实施 种子 种苗工 程 ,积极 引进 、示 范 和 推广 优 良品种 ,使 良种在保 障粮 食安 全 、稳定 菜 篮 子和 促进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方 面发 挥 了重 要 作用 。 目前 ,萧 山 区 种 子 种 苗 企 业 规模 较 小 、竞 争 力 不 强 、生 产经 营还存 在一 些违 法行 为 ,加 之 种子市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