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3杜甫诗五首 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哀江头(1)
《哀江头》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赏析这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4、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哀思一、作者及背景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号称“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歌更多地反应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及对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他的诗歌,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时,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曾经的万国之都、黄金之城如今被异族占领,不复昔日荣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难免十分痛苦。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想起昔日贵族出游胜景,不由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规范读音。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哀痛的情感。
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字音、停顿、重读。
自由朗读,找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板书:哀诗眼)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句含义。
(2)把诗歌分为三个层次。
四、思考、交流1、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对这首诗歌分层次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大家都体会到这首诗歌表达的是悲哀的情感,那么你认为诗人是为了什么而哀呢?明确:自己流离失所百姓饱受战乱君王不幸蒙难杨妃身死异乡国家动荡不安2、找一找,诗中的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的哀情?明确:少陵野老吞声哭,人生有情泪沾臆等细柳新蒲为谁绿,苑中万物生颜色等3、诗人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哀情呢?(运用了何种手法)明确:直抒胸臆间接抒情4、大唐盛世是如何沦落到如此哀境的?诗句中有何体现?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君王的不思进取,贵妃的骄奢淫逸,统治阶级的佚乐无度。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前贵族们春游曲江的繁华景象。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一、导入以《书愤》和《八阵图》导入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大家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陆游和杜甫)两首诗都涉及到一个人物,他是-—诸葛亮。
在古诗中,许多诗人写到诸葛亮,或赞颂他的丰功伟绩,或叹息他的大业未成,更多的人,通过诸葛亮寄托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
今天,我们来看杜甫的蜀相,看他又借诸葛亮抒发什么感情。
二、题解及背景简介1、关于题目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即帝位,史称蜀汉,而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所以人们称他为蜀相。
2、题材解说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或感慨岁月沧桑巨变、诗人自己功业无成,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诗的典范.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媒介”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3、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蜀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蜀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把握,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三、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人杜甫和诗中所提到的诸葛亮比较熟悉,并能了解相关史实。
但在古诗文学习上仍相对薄弱,很难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3重点难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蜀相》教案
一、导入
二、解题
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之为“蜀相”。
三、知识回顾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月夜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月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相关知识。
2、学习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诗眼”的作用,品味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交流讨论,重点掌握“诗眼”题型解题方法,读懂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诗眼,体会其深刻主题。
【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由学过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引入风格相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进入新课。
二、走进杜甫:1、关于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誉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运多舛,一生坎坷。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诗歌在创作上风格沉郁顿挫,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于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理解诗歌的含义。
四、再读诗歌,思考探究1、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此时身处长安,为何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
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
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
五、课外拓展,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王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9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祖籍襄阳(今湖北××市××区)。
杜甫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脱险后,任左拾遗。
后因事被贬,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著名的诗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月夜》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所写。
此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的多难而叹息。
关于“沉郁顿挫”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登岳阳楼》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登岳阳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甫;背诵《登岳阳楼》。
过程与方法:感受《登岳阳楼》中“坼”与“浮”字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
2学情分析本书为选修课本,本课为选修课,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高考规范答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全诗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登岳阳楼》教学活动【导入语】洞庭湖上,一岳阳楼,古往今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
一楼何奇?一楼不奇。
奇的是众文人的才华,众文人的情怀。
孟浩然曾在洞庭湖边描绘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就是孟浩然的大气。
其实,像孟浩然这样的大气人物是从不会寂寞的,就像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杜甫,也留下了千古佳作——《登岳阳楼》,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背景介绍】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杜甫诗五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
杜甫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脱险后,任左拾遗。
后因事被贬,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其为“诗圣”。
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著名的诗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月夜》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而妻子和儿女因避乱暂住鄜州(今陕西富县境内)。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像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又呈吴郎》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
当时,杜甫住在瀼西一处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语文选修1粤教版第3课《杜甫诗五首》精品教案 doc
语文选修1粤教版第3课《杜甫诗五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体会杜甫诗中蕴含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杜甫五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一、背诵王维诗《辛夷坞》《观猎》、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然后简要回顾王维和李白两位诗人的一些内容。
二、杜甫介绍: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有《杜工部集》。
三、杜甫诗五首的背景: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
四、结合课文注释,整体阅读,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蜀相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蜀相【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品味语言,体会“空”“自”的妙处,掌握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技巧。
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深厚情感。
3、整合迁移,探究“空”在古典诗歌中的深刻意蕴。
【教学重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空”在古典诗歌中的深刻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高中语文到现在,我们已经结束了整个必修教材的学习,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每册课本的学习重点是哪个单元?比如,我们刚刚结束的必修5的古代抒情散文,更是要求我们篇篇背诵,其中李密的《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读之,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
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能与李密《陈情表》的至孝之言相提并论的就是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表》的至忠之言了。
《出师表》是蜀相诸葛亮准备北伐时上给后主刘禅的,表中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并充满了诸葛亮个人对先帝刘备的“受恩感激”之情。
他叙述了自己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他分析了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他劝勉后主刘禅对宫中府中的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确实“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
那么结合我们最近阅读的名著《三国演义》,如果让你用“一个()的诸葛亮”来介绍这位蜀国丞相的话,你会用哪个词?又为什么用这个词呢?(胸怀天下)他躬耕垄里,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忠心耿耿)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辅佐蜀汉两朝;(神机妙算)他神机妙算,草船巧借十万箭;(气定神闲)他气定神闲,空城计退百万兵;……教师引导:就是这样一位“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英雄,实现了自己毕生的理想了吗?他一生丰功伟绩,却壮志难酬,功业未就。
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月夜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月夜教学目标:1.丰富对诗人杜甫的认知,强化对责任感的认识;2.巩固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掌握曲笔手法的运用及分析;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中人物形象,分析诗歌情感;2.难点:分析曲笔手法在诗歌当中的运用,掌握分析此手法的方法及鉴赏要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交流分享所收集的杜甫诗歌,充分认识杜甫其诗其人,归纳常见诗歌当中的诗人形象。
二.赏析诗歌内容、情感1.本诗主要内容写人,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清冷的月夜闺中、倚窗望月、思念丈夫的愁苦、孤独的思妇形象。
2.结合注释,明确思妇具体形象——思妇是诗人的妻子,思妇思念的人是诗人3.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诗人写妻子思念自己,意欲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4.综合内容、情感总结本诗。
三.赏析手法1.诗人通过写妻子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这种“诗人想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情感,但不写自己,而是通过写他人对自己的情感,从而来实现表达自己情感目的”的手法,叫做曲笔或对写。
2.结合其它三首诗讲解手法的判断依据、效果特点、分析方法判断依据:诗中人物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是互指的;效果特点:含蓄、委婉分析要点:结合写对方的诗句分析3.结合手法分析规范,分析曲笔在诗中的运用及效果,写出规范答案。
4.综合内容、情感、手法总结本诗。
四.探究,结合手法赏析诗句1.通过此诗的学习,对杜甫的形象认识应该更丰富了,他的心中除了君王、国家、百姓,还有他的妻子儿女,这样的杜甫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他的形象特点?——深情、重义、顾家2.你认为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对妻子的深情?——本诗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最能体现诗人对妻子的深情的句子即是最能体现妻子对诗人深情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赏析本诗的诗眼,写出合乎规范的分析答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第1 课王维诗四首一、作者介绍王维(701 —761) ,字摩诘,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人,后迁居蒲州( 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
天宝十一载(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
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
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
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
有《王右丞集》。
二、四诗简介(一)积雨辋川庄作1 .写作背景简介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湖等,今已湮没。
《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
2 .基本解读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主旨)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
积雨,久雨不停。
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
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炼字)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
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曰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杜甫诗五首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思想。
2.认识其诗抒写个人情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浑厚,意境开阔的特点,即“诗史”的特点。
3.初步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解读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中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中两个动词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名句识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考点演示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
因上书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此称其为“杜工部”。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月夜》教学设计
杜甫诗五首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杜甫生平、思想意识及其现实主义诗歌风格2、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史”特点3、背诵五首诗(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2、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3、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把个人情怀与时事紧密联系的浑厚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2、分析诗歌的手法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月夜一、导入由简介记行诗导入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表思乡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今天我们就来看杜甫的另外一首记行诗《月夜》,看诗人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思亲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杜甫生平及思想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 5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三十五岁以前),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二)、困居长安时期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哀江头》教学设计
哀江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哀江头》中今昔对照的手法。
2、让学生理解《蜀相》中寄托的诗人的身世感慨。
3、让学生体会《登岳阳楼》雄浑阔大的意境。
4、让学生体会这几首诗中体现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天。
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二、朗读诗歌。
三、结构分析按现实——回忆——现实,将诗歌分为三部分,请找出标志性的语句。
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1、行曲江所见景象2、忆往昔繁华盛况3、发物是人非感慨四、鉴赏和探究1.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1)诗人独行曲江为什么要“哭”,他看到了什么?明确:“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
“细柳新蒲”,又是一个天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
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不禁心中大恸。
(2)既然内心痛苦,为什么却不大声地哭,而是“吞声哭”,而且要“潜行曲江”呢?明确:因为当时江山易手,安史叛军已掌控长安。
“黄昏胡骑尘满城”,此时天已黄昏,胡骑出动,扬起了满天灰尘,给人一种高压恐怖气氛。
诗人的这些谨慎的行为都是尽量不被叛军发现的无奈之举。
小结:第一部分写行曲江所见景象。
(荒凉、破败)2.朗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三层:A. 总写往日繁华。
B.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C.写对李杨二人自食恶果而酿成悲剧的感慨。
(1)此段写班婕妤的典故有什么作用?明确:“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这几句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
“同辇随君”用班婕妤典故,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形成对比。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粤教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1单元-3杜甫诗五首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3 杜甫诗五首
阶
阶
段
段
二
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内容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全 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 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 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从诗歌可以看到,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为什么作者却说是 闺中“独看”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 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 出了那个“独”字,相思之情又进了一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哀江头 [常识·速览] [探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 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 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 《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探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 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 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扩张到鄜州以 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 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教案《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粤教版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6 教学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五首诗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提高 对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五 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诗歌才华,培 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
《月夜》
《哀江头》
《蜀相》
《又呈吴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首诗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
难点:《月夜》中杜甫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哀 江头》中杜甫如何抒发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蜀相》中杜 甫如何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又呈吴郎》中杜甫如 何劝诫吴郎关心百姓疾苦。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手段:PPT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讲授新课:逐篇讲解五首诗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并展示成果。
归纳小结:总结五首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强调杜甫的诗 歌才华和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背诵五首诗。
写一篇关于杜甫诗歌创作特点的小论文。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杜甫诗五首
一个小石头
山野中的一颗美丽的小玉石,很羡慕被运到城市里做了珠宝的翡翠玛瑙。
后来它也被运到城里,却和普通小石子一起铺成了路。
有一天,一位贵夫人的一枚小宝石丢落在它身边,小玉石羡慕地说:“你有多幸福呀,每天光彩照人!”小宝石说:“我有什么好呀,被打磨得失去了天性,整天被人玩弄,我倒羡慕你呢!”话音刚落,小宝石就被人捡走了。
小玉石若有所悟,从此以后生活得很快乐、开心。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
赏读: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赏读: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
人。
”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人,要么是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多么优秀,这样的人是自负,要么是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多么冤枉,这样的人是自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艺文类聚》卷四
赏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
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
赏读: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
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
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就会互相劝勉了。
”
一、作者视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 500首诗歌被
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二、写作背景
《月夜》: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廊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为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表达出他真诚的爱国激情,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
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谈及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又呈吴郎》: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
《登岳阳楼》: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