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教学的“鱼”“渔”兼授原则及研究方法的应用
鱼_渔_兼授_谈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原则
36“鱼”“渔”兼授:谈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原则林秋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广州 510420)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国内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实例具体阐述了“鱼”“渔”兼授的教学原则,即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传授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语言研究的能力。
遵循这一原则,语言学教学就会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也会受益无穷。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6539(2009)02-0036-05On Teaching Principle of the College Course of LinguisticsLin Qium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satisfactory i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linguistic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posed a teachingprinciple of equally emphasiz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methodology,and illustrated how to apply this principle in teaching with concrete examples. It suggested that linguistic instruction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will become much more interesting,practical and beneficial to students.Key words:teaching principle;teaching methodology;linguistics teaching;linguistic methodology潘之欣(2002)曾通过小规模问卷调查了全国26所高校英语系开设“语言学导论”类课程的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
“鱼”“渔”兼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50期总第646期“鱼”“渔”兼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摘 要: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对于教育领域而言,“鱼”和“渔”的授予都同样重要,教师不仅要基于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与经验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之答疑解惑、提供辅导,还要能够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鱼”“渔”兼顾的教学方式发挥出更大的育人功用,促进学生更为顺利、自主且深入的发展。
对此,本文将以“鱼”“渔”兼顾视角探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致力于让教师与学生都回归最佳位置,通过良好的教与学设计而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鱼”“渔”兼顾作者简介:李丹丹,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课型之一,也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所应重点发展与养成的关键能力之一。
就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来说,阅读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获取、对于教学主题的认知、对于中外多元文化的深入领略,都需要立足阅读途径来实现。
并且,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等学科素养技能与品格发展的重要依托,支撑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锻炼与素质建设,对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助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问题分析(一)学生主体被忽视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客观认知自身的课堂地位以及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常常用自身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究,很少能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读语篇的机会。
正因如此,学生在阅读课的主体地位无法确切显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思想和行动都会受到过多的束缚,这并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深入掌握以及对教学语篇的深化理解,会影响学生最终的阅读学习成效及能力发展水平。
(二)阅读教学形式化一些教师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影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展中也会偏重应试教育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这导致了阅读教学的形式化问题。
对讲课如何做到既授“鱼”又授“渔”的体会
对讲课如何做到既授“鱼”又授“渔”的体会
李冬梅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3(012)018
【摘要】通过两个具体的《电路》授课实例探讨前言的重要性,如何在前言中对授课内容“承上启下”,理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知识点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思维.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寻找路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总页数】2页(P184-185)
【作者】李冬梅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如何做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J], 韩艳侠
2.授鱼与授渔--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J], 唐新若;
3.“授鱼”还是“授渔”——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体会 [J], 游璐皤;
4.“授鱼”还是“授渔”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体会 [J], 张文学
5.从授人以“鱼” 到授之以“渔”——初中复习课磨课体会 [J], 刘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与“渔”
“鱼”与“渔”作者:顾桂凤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6年第09期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内涵和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写作的时候,应当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授人以渔,注重对写作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优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由于写作的基本知识比较少,教师一般都是按照过去的教学框架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普遍以写作模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死记硬背教学模板,随后在写作练习中难以灵活应用,只会盲目的按照模板进行写作,根本不能真正抒发自身的情感,无法掌握写作的涵义。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写作是学生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所以,进行写作练习时,应当安排学生自己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构思,将自己所想的写作内容与写作的结构框架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课堂上不会有太多的限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感悟写作技巧,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
初中生的年纪尚且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个人兴趣爱好较大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写作时,将写作技巧和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写作技巧时,举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根据这些场景进行构思和写作,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更快的将身心沉浸到场景中,从而得到感悟。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有疑问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关心,促进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写作。
二、加强素材积累写作需要学生将自身的所思所感写于纸上,但学生常常不知道怎么去写,无法完美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加强素材的积累。
学生在阅读大量素材之后,就会从素材中得到自己的感悟,之后在写作时,无论是对于什么题目,都可以从素材库中找到类似的,然后再利用积累的词句,就能够很好的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写出优秀的文章。
“鱼渔双授”模式培育可用之才
“鱼渔双授”模式培育可用之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通过构筑“鱼渔双授”的教育模式,创建在厂校融合式“教学车间”平台上,按照“三环节四阶段”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工学交替、能力生态”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
“工学交替”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和在工厂的时间与空间上学习交替,更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等教学内容的不拘形式交替;“能力生态”不仅是一种能力培养目标,更是一个能力培养过程,“生态”的落脚点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鱼渔双授”教育模式解读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鱼渔”双授的教育,是指按照“生产科研生态流程”细分出的“行业(企业)、技术链、人才链”与“教育教学生态流程”细分出的“专业(方向)、课程链、能力链”所需的育人元素,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并传授掌握与应用“知识、技能”的方法,既给“鱼”,又给“渔”。
第一,实践教学“三合一”。
在理实一体课程教学上,以厂校融合式“教学车间”平台为载体,通过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1/ 7合,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利用生产性实训。
达到“学做合一”;在企业顶岗环节通过任务实操与轮岗训练相结合,将专业课引入企业开设,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达到“产学合一”;在企业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试验环节通过岗位实践与技术服务,重点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达到“双业合一”。
第二,课堂教学“生产化”。
按照建设任务要求及开放办学机制,学院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整合与扩建,以便更好实现“厂校融合”中的“校中厂”。
首先将三个基础实验室整合序化为“基础实验中心”;其次重点扩建整合了“农产品深加工实训车间”。
其中与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功能性食品加工实训室”:再次整合了“产品质量分析实训车间”等。
功能性食品加工实训室是示范专业与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专业为茗宝设计开发“茶爽口香糖”配方,并提供技术路线,企业将“中试车间”建到学校,出租给学校使用。
巧用文中“鱼”与“渔” 引导学生学写作
巧用文中“鱼”与“渔”引导学生学写作【关键词】:学写作授之以鱼丰富积累授之以渔形成技巧“鱼”“渔”兼得再立意【内容摘要】:小学生对作文有畏惧感,生活的经验不够丰富,词汇贫乏,无内容可写,即使有了内容,也不知如何下手。
针对这种通病,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一个个教材例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即“授之以鱼,丰富积累,使学生言之有物;二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形成技巧,使学生言之有序。
三是“鱼”“渔”兼得后,指导学生如何立意,使学生习作有灵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观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道出了语文教学本质的东西。
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课本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凭借课文,巧用例子指导学生写作显得尤其重要。
小学生初涉写作,常常出现“谈文色变”的现象。
他们对作文有畏惧感,主要原因是生活的经验不够丰富,词汇贫乏,无内容可写,即使有了内容,也不知如何下手,写出的文章人云亦云,缺乏个性。
针对这种通病,我紧紧依靠文本,通过语文课堂一个个教材例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形成写作技巧,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打好学生写作基础。
也就是通过课文这些“鱼”学习“渔”了。
一、授之以鱼丰富积累使学生言之有物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积累,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等到说话、作文时便能言之有物,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鱼”“渔”论道
乂学教育””虧eg翻a “鱼”“渔”论道®阳勿平内容摘要: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在践行“为人师表”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让我们聆听一位语言学教师与一位教育学教师关于“鱼”“渔”教育的对话,探索并积累一些为师之道,以丰富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鱼”“渔”教学实践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就有了所谓“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评价与争论。
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在践行“为人师表”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让我们聆听一位语言学教师与一位教育学教师关于“鱼”“渔”教育的对话,探索并积累一些为师之道,以丰富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语言学教师:在我看来,教师的职责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提出这一命题的人肯定会强调“授人以渔”,而事实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课堂只是在“授人以渔”,大师韩愈也只能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就很难说了。
古代汉语、音韵学都是工具性的课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基本定位在“授人以鱼”方面,也就是说传授知识、释疑解惑。
教育学教师:教学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有区别于“士农工商”之职业的独特之处,它不能经由“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的父兄式的技艺传承而自然完成;而是需要具备特定的方式并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教师已不再是传授基本生存手段的父兄,而是要以人道的先觉者的睿智去觉悟后觉者,承担起文化与精神传承的灵魂工程师之职责。
而这显然就不是“授人以鱼”所能做到的,而需要人格、心理、知识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融合的好教师。
语言学教师:呵呵,要成为这样的“好老师”谈何容易。
语言课比起文学课来,自然要枯燥得多,乏味得多。
讲读古代的语言,没了“昔我往也,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的悠扬,也没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长叹。
英语教学应注重“鱼”“渔”并举
学活动的为人师表 ,都会 给学生 以潜移 默化 的影响。这是培养和 发展学生学 习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既是教学的内
容又是教学活动的根本 目的 ,如何才能鱼 和熊掌兼得呢? 古人云 :授人以鱼 , “ 不如授 人以渔” ,我想 :授人 以鱼 ,更要授人以 “ 渔” 就是说, 。 在教学实践中, 要把传授知识 和传授获取知识 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 既 潜心猎鱼 , 又要注重捕鱼方法 , 做到‘ ” ‘ 、 鱼 “ ” 渔 并举。这 “ ”“ 并举的教学原则 , 鱼 、渔” 在教学领域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英语 教学 是一 种特殊 的教 育活 动 , 它既具有 自身的特殊规律 。( 中国学生是 在 以汉语 为母 语的 环境之 中生活的 , 因
的 运 用上 。 教 师 在 注 重 对语 言 、 法 、 语 词
让学 生 自己去发现 去探 索 , 会发生这 就 样的事 I ' a:
,
自学能 力的提 高首 先体现 在学 生身 上 , 也应主要依靠学生 的 自身努 力。老 师的 教从 根 本 上就 是 启 发学 生 积极 主 动地 学。因此老师在教 学上就要注 意发挥学 生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学思路上 , 要处处 围绕学生, 让学 生‘ ‘ 唱主角” 。在教学方法 上要实行 启发式 , 废止注入式。 教师要深信每一 个学生都有成 功的 愿望和能 力。因此在教育过程 中就 要平
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如果把 “ 、 鱼” “ 渔”的含义引申到英语教学领域 ,鱼 ” “ 就是英语基础知识 , 、 、 、 听 说 读 写技能 和 语言运 用能 力 ;渔 ”就 是掌握这种技 能 “
的 科 学 方 法 。 显 而 易 见 ,鱼 ” “ ” 举 “ 、渔 并
授之以渔教育方案
授之以渔教育方案介绍授之以渔教育方案是一种以“学以致用”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方案。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授之以渔教育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渔教育方案旨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目标授之以渔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授之以渔教育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1.问题导向教学:教师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项目化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授之以渔教育方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学习: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掌握所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3.项目实践: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思路和新想法。
教学评估授之以渔教育方案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因此教学评估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来评估:1.项目评估:通过对学生项目实践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的表现。
阅读,教学中播撒“渔”
阅读,教学中播撒“渔”在教学中,播撒“渔” (也称“捕鱼”)是一个常用的教育策略,指的是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和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捕捞”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播撒“渔”?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1. 创设情境学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授地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探险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地形地貌,如何识别方向,如何利用地形来安全前行等。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疑惑和困惑,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解决一道难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解决思路,与同学分享交流,从中发现和修正错误。
3. 提供资源和工具学生需要有一些工具和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书籍、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例如,在教授英语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词典、语法书、听力材料等资源,同时鼓励他们主动去寻找和收集相关的英语资料。
4. 鼓励实践和探索学生需要有实际的体验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场地或实验室实验,或者到野外考察和观察等活动中去探索知识。
例如,在教授生物学时,可以安排学生到野外进行植物和动物的观察和研究,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5. 赞赏探索和探究的过程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走出舒适区,勇敢地去探索和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赞赏他们的探寻精神和勇气。
例如,在教授历史时,可以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鼓励他们多多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关注学生的探寻过程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6.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捕鱼”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学习,从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主动思考和学习能力。
谈“鱼”\“渔”\“欲”兼得原则
谈“鱼”\“渔”\“欲”兼得原则摘要: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好语言学对于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表明,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目前还差强人意,所以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鱼”、“渔”、“欲”兼得的语言学教学原则,从语言学知识的讲授、语言学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对学生学习语言学兴趣与动力的激发与培养三个方面出发,构建新的语言学教学体系,教学效果明显,有助于实现高校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鱼”、“渔”、“欲”兼得原则;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一、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胡壮麟认为,“语言是社会之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1]。
杨自俭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天赋能力和习得机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是传承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他还认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2]。
使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必须懂得使用语言;英语专业的学生,为提高自己的学识及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标,他们必须钻研语言。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5)的要求,英语专业课程由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类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大模块构成。
作为一门英语本科专业的必修课,英语语言学课程属于专业知识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3]。
同时,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也将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其他课程如英美文学和翻译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材多为胡壮麟等编写的《语言学教程(修订版)》、戴炜栋等编写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修行版)》和刘润清等编写的《新编语言学教程》。
“渔场与渔”—浅思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
“渔场与渔”—浅思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孙玉芹女小学教师本科涡阳县花沟学区中心小学【摘要】在现代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为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形成过程提供了客观有利条件;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增强学生探求未知事物及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获取新知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主动性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满堂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传统教育中比较进步的教育思想,可是在实际的小学教育实施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渔”而后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个个步骤。
虽然表面上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却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无法得到发挥,创新意识仍然被扼杀在教师的威严之下。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呢?我认为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既授之以渔,又带至渔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
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论当下教育的“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才智/126论当下教育的“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朱恩芳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要: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老子提出并应用于教育领域,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思考探索。
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被赋予不同的面纱。
面对日益增长的素质文化需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考究“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蕴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对其教育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授之以鱼;授之以渔;鱼渔同授;鱼渔同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必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思想在当前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也已有很长时间。
面对“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在不同的学者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当今教育状况之下,究竟该对“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做出怎么的评判,教育教学实践又该如何回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之思的教育蕴意“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出自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之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根据字面意解,我们不难知道,老子是在告诉我们:给予一个人鱼,不如教授给这个人捕鱼的方法,给人鱼只能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享用一时,但是教授人捕鱼的方法却是可以解决长期生活只需求、受用终生。
老子的这个思想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并为众多教师与研究学者所熟知。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把老子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种隐喻: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显然,在这里,“鱼”一般指知识,“渔”一般指学习的方法。
二、“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之思的教育回应老子提出“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同时,作了暂时性与长期性之考虑,从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综合看待“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利弊取舍,可谓智者之思。
在当下,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结合中国实际教育现状,也是作出了对“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教育回应。
授生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授生以“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1. 引言1.1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passively 接收信息,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渔激活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和生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渔激活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渔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1. 知识导向原则: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重知识的引导和传授,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知识的基础和框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论初中语文探讨性学习的应用(1)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论初中语文探讨性学习的应用[背景]: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咱们教师往往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为教学目标,从而把它们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充当一个毫无发言权,被动的同意者的角色,他们的主观感受,思想情感全然无法取得真实地表达;而新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以人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表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师生在教学中表现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进程,教师不但要给学生“鱼”吃,而且要教会学生打鱼的方式——“渔”,只有如此,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知识才能够取得不断积存。
[关键词]:何时运用如何运用探讨性学习,顾名思义: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探讨取得知识技术,进展情感与态度,培育学生的探讨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究其全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从中培育学习适应,积存学习爱好等,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过于强调同意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探讨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以为,并取得普遍地应用。
可是,物极必反,由于探讨性学习能够深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每一个学生大体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尤其是场面超级喧闹,给本来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相当大的活力。
因此,探讨性学习成为公布课的必备环节之一,乃至到了每一个问题都有合作探讨的必要,一度达到几乎泛滥的程度;学习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常显现“喧闹有余,内容不足”的为难场面。
于是,个别教师开始反思,什么问题适合采纳探讨性学习?又如何高效率地进行探讨性学习呢?本人在教学实践和在听其他教师的公布课的进程中,对何时能够运用探讨性教学方式和如何运用探讨性教学方式,有了如下粗浅的观点:第一,本人以为,不是任何知识都需要通过探讨性学习来达到把握知识的目的,许多简单的问题,学生略加思索便能把答案脱口而出,这就全然没有探讨的必要。
若是任何问题都进行探讨性学习,只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既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刻,也使的这堂课成为一节没有什么内容,光有喧闹场面的“游戏课”算了;反过来讲,也不是说需要进行探讨性学习的问题必然要超级难,那样即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讨论,仍然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那么这次的探讨性学习也是失败的。
教学中的“鱼”与“渔”——试论学习策略的培养
作者: 王卉[1] 周序[2]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师
页码: 71-7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学习策略 授人以渔 课堂教学 培养 有意义的学习 鱼 新课程改革 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教不如会学”、“知识是学生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等等。
这些理念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即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
国外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学习策略的确对学习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学习策略的培养甚至被看做是“开启更强的自主性和更有意义的学习的金钥匙”。
课堂阅读教学“鱼”“渔”兼得法的研究
课堂阅读教学“鱼”“渔”兼得法的研究冯和平1洪振军2赵力强3 国红岭4(英华教育集团完全小学,河北邢台054000)【摘要】阅读教学“鱼”“渔”兼得法:1、望文生义法,根据句子字面表达获取表层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法。
3替换比较理解法。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
5、要素法。
6、概念法(理论法)。
7、模式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鱼渔兼得;学习方法;一、研究的背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即得“鱼”又得“渔”呢?“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老师是主角是演员学生是配角是观众,教学依然是以往的“填鸭式”。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鱼’‘渔’兼得”这一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范围本文题目中的“鱼”即语文学习当中具体的一个知识点、一类知识,如比喻句、拟人句,他们两个均属修辞手法;“渔”则是指学习掌握运用某一知识的方法,如一篇文章中出现了环境描写,学生则第一时间想到环境描写都有哪些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来看该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因此该课题主要侧重两个方面的研究:一、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掌握、运用的同步进行,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通过老师的引导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
二、在课堂上,学生是否对语文知识、问题和相关知识、问题涉及到的学习方法学习、掌握及灵活运用了,以后在学到该类知识、问题是否能够马上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学习、解决并掌握。
三、研究的内容阅读的目的是,通过文章的语句描写来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包括字面意思(或浅层意思,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文字就能显而易见的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和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蕴含意思,也就是说字面没有表露而通过表面意思推测出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语言学教学的“鱼”“渔”兼授原则及研究方法的应用摘要:遵循“鱼”“渔”兼授的原则,语言学才能成为一门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理论方法的应用、描写方法的应用和实验方法的应用三种情况。
关键词:语言学教学;“鱼”“渔”兼授原则;研究方法;应用一、语言学教学——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人们在讨论教学的时候,常常引用一句古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鱼”就是那些有关语言的知识和前人用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论,而“渔”则是那些得出这些知识、理论的方法,包括具体的观察、描述、分析、解释、检验等方法。
有些人认为,只有先学好语言学的理论,打好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学习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能力。
其实不然,“鱼”和“渔”并不是对立的,也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打基础和做研究不应该完全被割裂开来,在打基础阶段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应当逐渐培养做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也就是说,在我们开始引领学生进入“鱼”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就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捕鱼,既让他们品尝到鱼的鲜美,又让他们享受到捕鱼的乐趣,还学会捕鱼的技巧并将受用终身。
遵循“鱼”“渔”兼授的原则,语言学才能成为一门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语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理论方法、描写方法和实验方法。
哪一门语言学分支适于使用哪一种方法是有所侧重的。
1.理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方法是依据某些语言事实及事实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形式化的理论模型,然后把模型放在更多的事实中检验,根据反例不断进行修改,直至逼近真理。
此种方法多用于理论语言学( 如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等)的研究。
我们在介绍这些领域的理论的时候,可以遵循它们的研究过程进行教学。
比如句法学的X-bar理论,往往是学生们最费解、老师们最头疼的教学难点。
如果直接介绍该理论模型,学生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需要有X-(X-bar)这样一个层次。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先建立起这样一个认识基础,即任何一个句子在人脑里面反映出来的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像树一样的层级结构。
比如英文句子“Theyhate Bill.”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直觉判断出句子里面每个单词的结构关系。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建立起这样一种结构(见图1)。
他们认为动词hate和名词Bill关系最密切,两词首先结合组成一个动词词组VP,然后这个动词词组再跟代词they组成一个句子。
用这种结构模型来分析这个句子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接着我们可以给出更多的英文句子,让学生用这种结构模型去分析一下,看是否适用。
当学生分析另一个英文句子“HehatesBill”时,他们大都认为这个句子和前面那个一样,可以用同一棵“树”来表示(见图2)。
这时候,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hates”并不是一个原形动词,后面的“S”并不是一开始就和“hate”合并的,它是因为这个句子是一般现在时态,而主语又是第三人称单数才加上去的。
它具有时态和人称一致的句法功能,作为一个曲折词缀,应该作为独立的一个成分I(Infl ection)予以重新分析。
它的作用就像一种胶水(郑超,2006:68),把D和VP粘在一起组成一个合法的句子(见图3)。
但是这三者并不是线性关系,I毕竟是跟VP关系更密切,因此我们假设I 先和VP结合生成一个叫I-(I-bar)的成分,再和D合并成句子(见图4)。
由于I是I-的中心语(head),I-又是句子S的中心语,所以S可以看做是I 的最大映射(m axim alprojection),用IP代替。
这个时候,新的结构模型诞生了。
为了检验它,我们让学生用它来分析更多的句子,如“HehatedBill.”,“HeishittingBill”,“Hehashit Bill ”,发现它比原来的模型更具有解释力,直到用它来分析句子“HehalwayshatesBill. ”学生们根据直觉认为,hate和Bill还是最先合并,然后和always合并成一个大VP。
它们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见图5)。
为了区别不同层级的VP,我们把V和N的结合体不用VP表示,而用V-表示,这样上面这棵“ 树”又改写成如图6的样子。
这时,我们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IP(图4)和VP(图6)两棵树,发现它们有着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它们都是分别以l和V为中心语的最大映射,中间还有一个含有I-和V-作为中间映射(intermediate projection)的层次。
我们通过更多的例子分析告诉学生,实际上任何一个词组或句子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表示其结构(X代表任意的一种词类)(见图7)。
我们让学生们把这个模型放到更多的词组和句子当中检验。
他们会发现,这个模型确实普遍适用,一个句子里面任何一个词都可以在这棵“树”当中找到它的位置。
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出,中间映射X-的引入是为了使树状图反映出更多的句法信息:词与词如何合并成短语,继而合并成句子的。
这样,学生们就在不断地探索、检验、修改中掌握了X-bar理论。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根据笔者所作的调查,很多学生认为句法是他们感到最有趣的一章。
2.描写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描写方法是观察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语言现象,使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描写、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共同性和规律性,产生语言理论的一种方法。
描写方法主要使用的领域包括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母语习得等。
我们在介绍相关的一些概念知识和语言理论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身边的语言事实,鼓励他们自己收集、整理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当我们教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时,与其一开始就把这一原则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四条准则逐一阐述并举例说明,还不如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譬如人们在交谈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他们会基于什么样的原则进行交谈?然后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归纳和描述所发现的一些规律。
在充分的课堂讨论和交换意见以后,才引出Grice的合作原则,这时学生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们的想法和语言学大师的重要理论非常相似,只要做个有心人,创造语言理论并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继续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些准则是否总被遵循?人们在会话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故意违背某条准则的情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学生们又会想出一些违背合作准则的例子,当然,教师们也可以相应地补充一些,然后就这些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们又会进一步发现,原来每一条合作准则都可以被说话人有意违背以达到某种目的,以此引出“会话含义”的概念。
这样,语用学的很多概念和理论都在学生们自己的观察、讨论和分析中被揭示出来,学习也就从一种“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的过程。
3.实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描写方法强调自然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方法强调对研究环境的操纵和控制,即通过实验方法去观察。
它的一般步骤是围绕变量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操纵和控制变量,然后制订实验方案,进行观察测量,最后检验假设。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众多领域。
比如在教二语习得的时候,一个最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影响外语学习水平的因素。
由于这个话题很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他们通常会有很多很好的想法。
他们想到的因素会有:学习外语的兴趣、动机和信心,所花的时间和功夫,学习方法和策略,老师的水平、经验和教学方法,语言天分,学习的环境和年龄,等等。
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他们的这些想法只是凭平时一些零碎的观察所得出的印象,要使它们成为一种定论,需要有严谨的实验作支持。
而这里每一个因素都是一个变量,围绕每一个变量都可以提出一个假设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想要研究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学习时间就是自变量,学习成绩是依变量。
我们问学生,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什么样的预测?学习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如果会,怎样影响?学生们的回答可能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高。
教师这时候就需要带领学生设计试验。
我们要提醒学生,为了使实验站得住脚,还要控制好其他变量(即所有可能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因素),保证它们不对自变量和依变量的关系发生作用。
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观察两个人或两组学生,确保他们学习动机、方法、环境等其他所有情况基本一致,通过操纵他们学习的时间的长短,来观察学习成绩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提醒他们注意每一个细节。
最后如果没有时间或条件实施实验的话,可以和学生一起想象一下实验得出的结论,结论可能会有多种可能性,可能是简单的支持或推翻假设,也有可能像这样的一个结论:在某一时间段内(比如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高;在8-1 2小时内,学习时间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而超过12小时以后,学习时间越长,成绩反而越低。
带领学生做好一个实验以后,我们就可以叫他们仿效,自行设计实验去考察别的变量,或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这样,学生们的学术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品质,锻炼了实践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课程教学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把已有的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这样做就相当于无视他们研究语言的能力,剥夺了他们表达观点的权力。
为了使学生“鱼”“渔”并获,我们要贯彻“鱼”“渔”兼授的教学原则,不但向学生们传授现成的知识,还要有意识地教给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研究型人才,在语言学的世界里乃至其他领域闯出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1]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9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 007(8).[3]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研究,1997(3).[4]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5).[5]郑超.当代语言学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