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赤壁赋 课时1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3篇)赤壁赋教案1设计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积累现代汉语知识,一方面,汉语变迁造成了语言障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
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
再者,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设想《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
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
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
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媒体准备:背景音乐、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内容(说明: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说明:用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掌握字词句的知识。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部编版高一语文赤壁赋课件第一课时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 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 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 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 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 人充当了急先锋。”
花儿朵朵,百花争艳
组别 加分
优秀个人
1组 2 徐阳
2组
3组 2 李玟轩
4组
5组
6组
7组 2 李文卿
8组 6 张志浩、刘菲菲、赵向鑫 9 10 2 崔竞涵 11 2 刘雨晴 12
花儿朵朵,百花争艳
组别 加分
优秀个人
1组 2 张怡婷
2组
3组 2 徐梦卓
4组
5组 2 蔺仕龙
6组 2 韩燕婷
7组
8组 2 赵学松 9 10 11 6 杲嘉睿、墨凯鑫、刘亦婷 12
课前准备
课本 导学案 双色笔 积累本 古汉语词典
精彩演讲
要求:
1.限时3分钟左右。 2.脱稿,有激情。 3.自然、流畅,声
音洪亮。 4.同学们认真听。
演讲题目: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苏轼面对赤壁,从困境中得到了超脱,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朋友的不理解,考试 的不如意等等的困扰,你是否从自然万物 中豁然开朗了呢?请与大家分享,要求运 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呜呜然,如怨如慕, 京都思不慕绝,如像缕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如泣如诉,余音袅 余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
袅,不绝如缕。舞幽 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
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
嫠(lí)妇。
最新赤壁赋教案及板书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1)
最新赤壁赋教案及板书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文章内容梳理、主题思想探讨等。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唐宋八大家”第五节“苏轼与《赤壁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赏析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以及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赤壁赋》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课文学习:(1)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教师进行解答。
(2)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内容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第一课时2. 内容:(1)作者:苏轼(2)背景:北宋时期,赤壁之战遗址(3)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情感变化:怀古→伤今→乐观→奋发(5)主题思想:人生如梦,珍惜当下,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文章内容: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作者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课件 第1课时
Ø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
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写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
作
已年近半百,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背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
景
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
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
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
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
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 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 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
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写作背景。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品读第1、2段,欣赏优美的句子。
课堂练习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课堂小结
文章中的“悲”从客人悲凉的洞箫声 中而来。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 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 得十分形象真切。
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 课 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第文
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一 段
翻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译
属客:劝客人饮酒。属:通 “嘱”,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泛舟在 赤壁下的江面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江上风平浪静。 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 吟起“窈窕”的篇章。
泣 就:像使细…丝…一之样泣将断未绝。这箫声仿佛使潜藏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复习(第一课时)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
项是( B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 ②和③相同
1.选出加粗词注音、释义错误的一项 A.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浩浩乎如凭(乘)虚御风 击空明兮溯(sù 逆流而上)流光 B.倚(yǐ 依)歌而和(hè 唱和)之 不绝如缕(lǚ 细丝) C.余音袅袅(niǎo 声音婉转悠长) 苏子愀(qiǎo)然 D 酌:斟酒 横槊(shuò 长矛)赋诗 D.羡(xiàn 羡慕)长江之无穷 洗盏更酌(zhuó 商量) 泣孤舟之嫠(lí )妇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于表被动 )
7、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凌茫然万顷)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是….)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举酒属客
劝请,敬酒
2.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 “以…为侣、以…为友”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享受 名作动 “向东进军”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本是一位盖世的英雄,然而如今在哪 里呢?
(6)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我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很快实现,只 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 秋风中。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糜鹿。 翻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砍柴, 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 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翻译:至于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 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 一毫也不敢取用。
《赤壁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
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细读。
理解字词;自读诗句,运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疑难。
3、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2、根据学法指导,准确断句和感受重读;3、准确翻译句子,结合特殊句式和活用。
【导学过程】1.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
字,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弟,合称“三苏”。
2.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3、方法点拨:重音和节奏(见背面)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学习过程】 1.注音壬戌()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冯()虚御风桂棹()倚歌而和()之愀()然舳舻()山川相缪()酾()酒横槊()渔樵()江渚()匏()樽蜉蝣()扁()舟扣舷()狼藉()枕藉()嫠()妇是造物者无尽藏()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1—2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1、朗读1、2自然段,翻译句子。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赤壁赋第一课时
课堂总结
读《赤壁赋》 康靖贤
景佳事雅乐而歌, 客倚洞箫悲恨多。 明月清风无尽藏, 一儒一道两东坡。
板书设计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打通文意
作业布置
1、阅读《苏东坡传》 2、积累文言现象。 3、完成习题。
写作背景
活动展示二: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
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
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
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
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幸亏亲友
(月光下的清波)
自读课文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望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自读课文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②歌
扣舷而歌
(唱)
歌曰
(歌词)
倚歌而和之
(歌声)
自读课文
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课堂练习
根据内容提示,写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1、拟人手法描写满月美景的语句:_____,______。 2、用夸张手法写箫声的悲切的语句: 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 天际相接的句子:______,_______。
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翻译: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陆地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 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 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哀叹 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上课流程实况
《赤壁赋》上课流程实况《赤壁赋》上课流程实况第一课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朗诵一首最有名的中秋词,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那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师生集体背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普遍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东坡中秋对月,虽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有情有理趣,耐人寻味。
当时,苏轼在山东密州担任太守,即党政军一把手,中国的大诗人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当然也包括对对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赤壁的月亮,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赤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苏轼学生:不是那个苏轼。
师:这时的苏轼的人生跌了个大跟头,看注解,你得到了哪些关于苏轼的人生的信息?生:1057年考中进士,很聪慧,少年得志,官当得很大,礼部尚书。
师:那是必须的。
还有呢?生:运气不好,被诬入狱,屡遭贬谪。
命运坎坷。
生:还远贬海南岛,倒霉透了。
师:当时海南岛不是现在的旅游度假胜地,是蛮荒之地,再贬就出国了。
苏轼被贬的第一站是湖北黄州。
(出示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赤壁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其人
导入导学 自主学思 合作学习 质疑探究 精评精讲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 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赤壁其地
导入导学 自主学思 合作学习 质疑探究 精评精讲
本文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
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
(二)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二)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 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自主学思1
导入导学 自主学思 合作学习 质疑探究 精评精讲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整理 危坐:端坐 何为:为什么 其:代词,指曲调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东:向东 缪:通“缭”,盘绕 苍苍:深青色 之:取独 困:击溃、打败
(三)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 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 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之:调节音节 匏樽:用匏做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 以 : 连词,表目的 相属:属相,劝你饮酒 蜉蝣:一种昆虫,生命短促,只能活几个小时 之:结构助词,的 之:取独 挟:持,带。这里指偕同 抱:环绕 长终:长久存在 乎:句中,表停顿 骤得:迅速得到,轻易得到 托遗响于悲风:把洞箫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苏轼赤壁赋教案3篇
苏轼赤壁赋教案苏轼赤壁赋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赤壁赋教案1(一)、导入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
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
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二)、朗读要求学生边听配音朗读,边想象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随后交流自己最喜爱的一句描写美景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三)、研读讨论: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问题二: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乐: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问题三: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问题四: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
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1.〈赤壁赋〉教案篇1《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品鉴技巧之美。
:3、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位旷世奇才的佳作——《赤壁赋》。
(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
(四):具体方式:学生把在课前预习整理的材料进行交流。
首先交流实词和虚词,把它们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在校教师及时作判断,给出正确的答案。
(实词和虚词略)。
接着交流词类活用情况: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状语;东望武昌接着交流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字词和句式特点,全面解决文章的边面意思。
(五):全面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样的景?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教师点拨: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秋景如画,风月无边,一路乐景。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真的很佩服苏轼。
第二段思考:(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明确: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学习第三段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明确: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六)讨论话题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它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在课前,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学生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 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 值观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以评估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小测验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 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线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讨论主题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进行实时问答、测试和投票,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学生活动设计
80%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赤壁赋 》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 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
100%
角色扮演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听讲、笔记、回答问题 等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 状态。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 力。
作业评阅
认真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 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凤凰职教语文教案:赤壁赋(全3课时)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读不曾晃动一下便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6.朗读第一段,要求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三)研读第二段
1.朗读,疏通句意。
2.本段是过渡段。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之情往往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歌之”就是写照。作者不仅歌“窈窕之章”,还歌“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多数人认为,作者感情脉络由喜转悲,是从箫声出现开始的。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板书:由情入理
3.问:那苏子认为该怎样度过人生呢?
明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问:你认为文中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的箫声,还是苏轼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悲意?
讨论后教师发表见解(供参考):美人,一般认为是君王,自己与君主天各一方,这就写出了苏轼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为大宋分忧,而自己却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赤壁赋第一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把握苏轼的思想。
2.把握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提高熟练翻译文言语段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景物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预习检测壬戌()酾酒()桂棹()横槊()袅袅()渔樵()幽壑()扁舟()嫠妇()匏樽()愀然()蜉蝣()相缪()无尽藏()狼籍()舳舻()旌旗()枕藉()四、文化常识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学生活动安排与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请大家根据《苏东坡传》或有关作品,制作“苏东坡小传”,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思想轨迹。
活动展示一:人物: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时代:北宋身份:文学家、书画家。
官场: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任知州县令、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郎知登州(蓬莱)、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起草诏书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赤壁赋.教案第1课时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感知内容,为生字生词正音。
属(zhǔ)窈窕(yǎo tiǎo)斗(dǒu)凭(píng)棹(zhào)和(hè)
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疾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B、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赤壁赋
编制:李运鹏审核人:李冬梅
第二课时
[引导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本文的思路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文章共有五段,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并巡回指导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文意脉络感情脉络
[小结]
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