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行为的误区与重构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学习有哪些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有哪些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有哪些误区?初中数学怎么学习误区:追寻学习障碍,助力学业修为提升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时期,打好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而现在,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指导学生走出困境,取得学习进步。

一、重概念轻运用,过分关注数学理论许多学生将数学学习视野局限在对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严重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他们仅能进行简单的机械练习,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无处下手。

比如,死记硬背三角函数公式却无法解决简单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

个人建议:1. 注重概念理解: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2. 注重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等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应用。

二、缺乏主动思考,过度依赖老师讲解一些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遇到问题就依赖老师或其他同学解答。

这种依赖心理会阻碍他们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我建议你:1.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难题先尝试独立思考,即使无法解决也要记录自己的思路,并反复用相同的方法尝试一段时间。

2. 积极地参加课堂互动:主动回答问题、积极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寻求学习伙伴: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忽视基础知识,急功近利不少学生急于求成,轻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试图通过刷题来提高成绩。

然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应对更复杂的难题。

我建议你:1. 打好基础知识: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误区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误区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误区解析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本文旨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误区概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分强调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讲解,缺乏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4.教学内容过于追求难度,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二、误区解析1. 过分强调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认为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然而,过分强调记忆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能能够熟练地背诵公式和定理,但在实际问题中却无法灵活运用。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公式和定理。

可以通过举例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和定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认为这是传授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然而,过分依赖讲解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丧失,也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的发展。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这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最直接的方式。

然而,过分依赖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过大,也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误区及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误区及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误区及方法 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误区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那么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文一给出了探讨.误区之二: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误区之三: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误区之四: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误区之五:教学中,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和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和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和误区?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并建立和完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习过程中一些比较普遍的错误和误区会阻碍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影响学习效率。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初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区,并针对性提出建议。

一、概念理解不清,基础不牢固1.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

很多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仅仅是“符号”,而没有认识到它代表数值与零点的距离这一本质属性,可能导致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出错。

2. 对数学公式的记忆依赖过强,极度缺乏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

一些学生不注重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导致遇到变式题时就束手无措。

二、解题思路不清晰,缺乏逻辑推理1. 审题不仔细,对题目条件和要求理解错误。

一些学生习惯性快速阅读题目,遗漏掉关键信息,造成解题方向错误。

2. 缺乏逻辑推理能力,解题过程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一些学生习惯于“凑答案”,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导致解题过程漏洞百出,难以得到正确答案。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严重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1. 缺乏有效的方法进行预习和复习。

一些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去听课,没有预习和复习,导致平时上课时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知识掌握不牢固。

2. 缺乏有效的错题整理和反思。

一些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不够重视,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和归纳,导致相同的错误反复出现,学习效率偏低。

四、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1. 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只觉得枯燥乏味。

一些学生对数学兴趣缺乏,学习过程中经常走神,造成学习效率偏低。

2. 缺乏自信,遇上难题容易放弃。

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轻易放弃,导致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重视概念理解,夯实基础。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并通过多种方法巩固练习。

2. 崇尚逻辑推理,注意培养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并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

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误区?初中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石,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成绩提升。

以下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一、基础不牢固,学习减分:误区:部分学生存在轻视基础知识的态度,认为初中数学很简单,没有认真学习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计算方法,导致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时就难以下手。

应对策略:深入理解概念,注重推导过程,形成知识体系。

天天练习基础题,培养基本运算能力,做到熟练掌握。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每天有时间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二、缺乏思考习惯,学习减分:误区:部分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难题时喜欢直接翻开答案或求救他人,没有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造成学习效率偏低,无法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应对策略:培养独立思考习惯,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先尝试独立思考,并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和解题步骤,并分析解题过程中的错误。

提高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轻视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盲目:误区:部分学生只注重解题技巧和方法,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导致解题思路单一,遇上新题型时无法灵活运用。

应对策略:讲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等,帮助学生明白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

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并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形成灵活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四、缺乏总结归纳,学习混乱:误区:部分学生缺乏总结归纳的习惯,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导致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应对策略:鼓励学生课上及时复习,并做笔记,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将不同知识点整合,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不定期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学习有哪些常见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有哪些常见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有哪些常见误区?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打好初中数学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会阻碍学生进步,影响学习效率。

以下是初中数学学习常见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一、重概念轻练习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理解了数学概念就能掌握知识,忽视了练习的重要性。

应对策略: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解概念是基础,而练习则是将概念转化为技能的关键。

学生应该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并逐步提高解题技巧。

二、忽略基础知识误区:一些学生追求难题,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导致学习陷入瓶颈。

应对策略:数学学习是一个由简入难的过程,基础知识是学习更高阶知识的基石。

学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能够熟练应用,才能应对更复杂的题目。

三、不看重解题步骤误区:部分学生只注重结果,忽视解题步骤的规范,会导致解题思路混乱,易出错。

应对策略:数学解题需要规范标准,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书写规范的解题步骤,注重逻辑性和严密性,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四、极度缺乏总结归纳误区:一些学生学习完知识后,严重缺乏总结归纳,导致知识点记忆模糊,无法灵活运用。

应对策略:学习完一个章节或一个知识点后,学生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理解。

五、学习方法不周全误区:部分学生缺乏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下降。

应对策略: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及时复习、错题整理、适度练习等方法,都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学习态度不端正误区: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应对策略:学生应该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并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七、普遍缺乏与老师的沟通误区:一些学生遇到学习问题,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学习进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和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和对策
出假 设 , 进而检验假设 , 得 出结 论 . 我 相 信 随 着 新 课 改 向纵 深 发 展 , 对 于 如 何 提 高 数 学 课 堂
学 内容的正确把握 , 忽 视 了对 活 动 的 体 验 和 反 思 . 反 而 导 致
活动华而不实 、 哗众取宠 , 这 种 活 动 是无 意义 的 、 无价 值 的.
教 学 方 法



璐 l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和对策
◎魏 红梅 ( 吉林 省 通 榆 县 第 九 中学 1 7 3 2 0 0 )
【 摘 要 】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改 变 了传 统初 中数
学课 堂教 学 的弊 端 , 使 课 堂 教 学 走 出 了 围绕 课 堂 而开 展 课 堂 教 学 的怪 圈 , 激 发 了学 生 参 与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的积 极 性 与 主动性. 提 高 了课 堂 教 学 实 效. 但是 , 有的教师在这个过程 中 不 自觉 地 又 陷入 了新 的误 区 ,这 些 误 区 影 响 了课 堂 教 学 效 果, 进 而 影 响 了数 学教 学 质 量本 文分 析 了产 生 问题 的原 因 并 作 出 了反 思 , 力 求 在 实 践 中走 出 一条 适 应 新 课 程 改革 的初 中
教 学 的有 效 性 这 一 问题 , 会有更多的教师不断地总结 、 完善 . 走 出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误 区 : 只 有 抛 开 形 式 主 义 的束 缚 和 功 利 主 义 的诱 惑 , 潜心钻研 , 勇于探索 , 才 能 提 高 课 堂 教 学效 率.
误区之二 : 开 展 小 组 合作 : 重形式 。 轻 实 质 “ 提倡 学 生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 方 式 ” . 这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一个 重 要 方 面 , 是课 堂教学模式 的一大转变 . 合 作 探 究 式 学 习 为 发 挥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团结 、 协作 精神 、 培 养 合 作 探 究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的四大误区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的四大误区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的四大误区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人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建议大家要避免一些误区。

以下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四个误区:
一、不了解基础经验
初中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经验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基础经验,那么学习是很难进步的。

例如,代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如果不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很难理解后面的代数表达。

二、机械重复做题
机械重复做题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误区。

为了获得高分,许多学生只做一些标准题目,从未试图去搞懂数学原理。

因此,当遇到不同的问题时,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三、缺乏练习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在练习数学的时候,因为过于专注于理解题目的意思、学习理论知识或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从而没能成功解决问题。

必须通过实战训练,检查自己的认知,回顾自己的步骤并了解自己的错误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四、对数学缺乏信心
需要理解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依靠记忆。

错误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许多困难,低自信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学生们通过克服这些障碍,加强自己的信心,可以拾起数学知识的热情,获得更多的动力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正是因为这些误区而使得初中数学学习成为了一件繁重的而又无法顺利完成的任务。

因此,建议大家避免这些误区,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固定每个知识点并且每日学习,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学习数学,并且掌握好数学知识。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误区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误区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误区初中数学教学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成就面前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课改存在的一些误区,本文从几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重“学”轻“教”,变自主为自由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 的不“主导”,任由学生“自主探究”,由此,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正确、及时引导对于自主学习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的现象,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变自主为自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的板书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许多老师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

结果为了能够制作一张张五彩缤纷,吸引学生眼球的PPT,许多老师常常耗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对于如何把知识整理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重要的问题倒没有时间去思考。

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许多学生反应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让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教师和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互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讲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应该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吸收、消化前面讲解的知识。

通过笔者的观察,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不自觉地加快讲解的速度,整堂课下来,很少与同学有互动的过程,更别说留有学生们的思考时间了,这样教学就成了单纯的演示,课堂上知识是讲解了很多,但学生们却没有很好的理解,长此以往,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将受到影响。

浅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

浅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

探索篇•课改论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雨后春笋,教师教得更加生动灵活,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改推动了师生双边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但不难发现,初中数学教学由此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创设教学情境不切实际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于是许多老师认为,每节数学课一定要创设情境,不是情境导入的课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一位老师在学习“无理数”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在纸上准确地画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问:“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有多长呢?量量看!”学生测量后,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然后教师强调,因为这条对角线的长不是有理数,所以不能用尺子准确度量出来。

再由此导入探究过程。

这个情境引入更值得商榷,一是学生的测量会有误差,即使长度为整数也有可能测出不同的结果;二是即使长度是有理数,也有可能不能准确测出它的长度。

这个创设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所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运用,切忌为追求氛围而刻意做作。

二、倡导自主性而放任自流自主学习教学法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与体验,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知识、在探索中领悟知识、在合作中培养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出现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很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讨。

有的数学课似乎如果没有安排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不叫上“课”,以致有些根本不需要让学生探究的知识,比如一些基本概念,教师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有的老师上课时唯恐多讲,本来一两句话就可讲明白的道理,却总是叫学生去摸索,陪学生捉迷藏、兜圈子,这样的自主学习实在是不敢恭维。

所以教师不能片面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初中生受年龄和认知能力水平的限制,教师的教授讲解还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学生研究的误区。

以下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分析误区及改进对策。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一些教师只注重讲解数学理论,缺乏实践性,没有让学生进行锻炼,使得学生的研究没有实效性。

另外,有的教师以往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也会影响学生的研究。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实践性,多引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练,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没有更多的变化,学生很容易产生乏味,影响研究兴趣。

此外,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报告会,让学生只是听课,不参与活动,也不利于学生的研究。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多样性,把课堂活动作为一种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研究热情。

最后,在课堂管理上,有的教师缺乏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乱动,使得课堂教学秩序混乱,不利于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研究,有利于学生的研究。

以上就是我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的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多样性,合理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收获。

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关乎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科目,在初三阶段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学科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学生自身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常见错误一:教师注重“讲解”而忽视“互动”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互动参与。

他们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板书和讲解概念,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纠正方法:教师应当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常见错误二: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初三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过于追求复杂题目和高级技巧的讲解。

然而,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无法应对更复杂的问题,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错。

纠正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复习课程内容、巩固基本技能以及提供足够的练习题目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常见错误三:解题步骤的呈现不清晰有些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清晰的解题步骤和逻辑,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惑和挫败感,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纠正方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清晰地呈现解题步骤和逻辑。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常见错误四: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初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关键词〕数学教学;误区;对策09—0075—01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两者以数学教材为中心,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力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意。

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误区一:合作学习重形式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不管问题适不适合合作学习,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一上课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而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也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只是在行间来回徘徊,也不及时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更没有有效地归纳总结,也不进行适宜的评价。

这样长此以往,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真正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对策:合作交流应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间有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

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设计出难度高于个人能力,低于集体合力的问题。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优等生的引领带头作用,让中等生的水平正常发挥,“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帮助影响下得到应有的提升和发展。

再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之前,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等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最后,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不仅要归纳总结合作学习的成果,还要评价学生参与的情况,多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

误区二:重自主疏指导自主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可是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实质,他们错误地认为,强调自主就是完全放手,于是他们把问题完全交给了学生,未能明确讨论的方向,任其讨论、发展。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多重挑战,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大部分源于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以及相应的改进对策。

首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不充分的误区。

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会以概念介绍、推导解题为主,而忽略了引导性的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

他们并不是完全不重视实践,只不过将实践活动局限于课堂上的一些小游戏和实验活动,而缺少对学生数学思维考验的活动。

另外,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也会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只重视对学生以具体举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的依赖性思维。

其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设计不适应的误区。

学生的学习能力随年龄而变化,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大部分老师在指导数学讲解时,仍然会采取中学时期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自身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没有给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十分突出,且影响甚广。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

首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大指导性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密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重要观念,并将观念及其应用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掌握能力。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数学讲解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多花一些时间,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更贴近学生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克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一步。

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改进对策,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误区与对策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数学知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学误区,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机械运算的重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机械运算往往被过分强调,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认为数学只是一种无聊的计算工具。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题海战术的使用在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中,题海战术被广泛使用。

学生需要大量做题,而忽视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只关注答案,而不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思考方法。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应试导向的教学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许多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只追求分数的高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数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缺乏趣味性,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为了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四大误区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四大误区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四大误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下面我就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1、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

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同等地位的、独立的。

2、忽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初中一年级讲“绝对值”这个概念时,只要使学生清楚知道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提高深化,待学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设计如下练习:(1)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a|=?(2)字母m、n是有理数,则|m+n|=?从讨论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代数式和绝对值概念的认识。

二、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第二大误区。

1、“巧解”往往有局限性,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2、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

如果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3、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三、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从而成为教学上的第三大误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误区及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误区及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误区及方法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误区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那么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文一给出了探讨.误区之二: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误区之三: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误区之四: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误区之五:教学中,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行为的误区与重构计宇晨(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中学,江苏苏州215200) 摘 要:为适应教育环境、对象、目标的变化,数学教学行为的改变及重构势在必行。

当然,这个重构还是要从认知教学行为中的误区开始。

主要研究对象还是数学教学中课堂身份、教材解读、课堂氛围塑造等几个方面。

在教学行为的重构中,应力求实效和创新。

在重构的目标上,要以学生的数学学业发展为直接目的,以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教学行为;角色;形式;氛围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7-2  随着世界和时代数字化、一体化的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去通过自己的所学以及创新,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与此同时,作为初中老师,我们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行为出发,以过往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敢于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创新。

初中数学作为中学理科学习的奠基石,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我们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创新。

而这样的调整和创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数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从新确认应有的课堂身份,从现有的一些陈旧教学行为中束缚中解放出来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作为这样的组织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我们在教学行为中,预告改变“一言堂”的状况。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入更多的个别学习、学生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这些都是公认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当然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如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全等图形,应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互相协作思考生活中的或者眼前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平面图形。

在教学行为开展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相关图形,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用画图或者文字记录的形式确定下来。

最后个小组派代表来阐述自己的实例。

在这个完整的讨论协作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充分体会到用自主交流和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成就感和乐趣。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这种引导的行为应当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构架中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应设置一些宏观教育目标,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辨别能力。

这种教学行为应视为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启迪,学生在思考和消化过程中所遇到困难或者迷惑的时候,可能会在思路上停滞不前,那么就需要我们去间接的指引,使之辨明方向,不是简单的直击主题和结论;当然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外部刺激,在一些定理和记忆和应用需要挂钩的时候,教师不能拖拽着学生去前行,而是通过正面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察能力。

如在教八年级数学(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时,一般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和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来作为主要论断,这个也是必要的。

但是学生没有形成形象记忆,或许能够记牢定理,但却不会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去实践和应用,所以真正要做到活学活用,那么就需要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形成一些形象记忆,把角、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基本构造,成为“钻石”或者“风筝”,让他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形象记忆来加深对这两条定理的印象。

教师应努力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如在八年级数学平方根,在讲解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的时候,可以用走路的形式来演练其中的道理,如果老师现在站在这个正数上,那么以上这个算式中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是我从原地向后走一步,再平方,则是我向前走一步,那么就是回到原地,也就是说,这个算是的结果就是被开放数。

学生对于这样的行为应该比较认同,而且容易去形象的理解这个问题。

如果达到了以上的目的,那么应属于具有实效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中要把教材充分的用活,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捧书教学”是传统教学行为中比较机械的表现,“化书于形”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如七年级数学“因式分解”的问题。

用什么方式、什么公式不应成为解决一个问题首要思考的问题。

书本的黑体的知识和程序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整式特点的观察和辨析是更为重要的,如要活学活用,那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别能力,而不是将死记书本中的公式和概念作为今后同学们主要掌握手段和应用基础。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有效教学行为发挥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

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通过其他媒体获取相关学习材料,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JIAO SHI JIAO YU 教学反思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要塑造教学行为展开过程中的活跃氛围,避免沉闷和孤立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在影响数学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乃至逻辑思维拼图的成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在学习确定位置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假如明天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准备如何向你的家长说明你的位置,才能使你的家长不用你的带领自己就能准确地做到你的座位上?有的同学刚说完,别的同学就反驳他说的不明确。

有的同学虽然说清楚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很啰嗦,我适时地提问能不能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说明你自己的座位呢?我接着说明: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排第二排......每一排从左向右一次是1,2,3……这样第一排第一个座位就可以用(1,1)来表示。

那么第一排第二个座位如何表示呢?第二排第一个座位如何表示呢?接着又让(4,5)的同学站起来,(5,4)的同学问,他们一样吗?这样做学生不但知道了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2个数据,还知道了:(1,2)与(2,1)表示的意义不同。

如在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

创设课堂气氛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并同时在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入诙谐的点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上这些阐述都是我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行为的发展和研究上,我们应该采取教到老、学到老的姿态,时刻把教学行为的调整和创新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

(上接第61页)与所给话题无关的事情。

其实,深化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1.有效划分小组临时性的分组无法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分组时,要综合成绩、能力、性别和性格多方面因素进行分组。

2.明确成员角色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具体地说明小组任务需要哪些能力,还要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和聆听,及时记录。

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知道每个人担任的角色是什么,每个角色的职责是什么,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小组成员间的平等参与。

3.科学计分方式我们使用这样的计分方法:学生A的贡献分=学生A本次成绩—学生A上一次得分小组得分=本组所有成员的贡献分这种方式使得小组目标与个人责任结合起来,对小组中的各个成绩段和不同能力学生都有激励作用。

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继而更热爱学习。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主动意识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一旦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主体意识,必定能够增强其发挥主体地位的行动。

在英语课堂活动的评价中,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在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其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教师评价真实具体并富于激励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旨在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而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作定论。

在进行语法一般现在时的课堂活动中,动词第三人称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笔者设计了这样名为“四班好舌头”活动:出题者给出一个动词,比如like,答题者要分别说出like与不同主语连用的形式。

即熟练说出I like,You like,he likes,she likes...熟练like后再换其他动词,再将单一动词换成动词短语。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基础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表现。

为了调动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设置了不同等级的“好舌头奖”。

初阶好舌头(like流利说)、中阶好舌头(玩转动词)、高阶好舌头(造句达人)、小组最新贡献奖等等。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同组成员互帮互助,使中阶和高阶获得者比者预料的增加不少。

2.学生互评亲切中肯点燃主体热情学生互评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互评时,立足点相同,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不但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注重评价的真实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既要看到同学的优点,又要恰当地指出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