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 第三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学号姓名
神经调节(3)
【旧知检测】
1.(改编)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考点呈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回顾练】
2.(2014年高考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巩固练】
4. (2015·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c)
5.(2015·广东广州一模)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拓展练】
6.(改编)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据图回答: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______________神经元的________
形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
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通过________(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
(1)传入(感觉)树突末梢
(2)由正变负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电信号)
(3)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膜)
(4)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5)不偏转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不能逆向传递
【课堂小测】
7.(2015年昆明模拟)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8.(2015年南京四校调研)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由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班级学号姓名
神经调节(3)
一、选择题
1.(2015·福建宁德普高毕业班质检)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
2.(2015·安徽蚌埠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改编)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乙酰胆碱后,后膜外表现为正电位
C.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只能形成一个突触小体,确保兴奋传递不受干扰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后膜一定产生兴奋
二、非选择题
4.(改编)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
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B.麻醉药
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
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