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案(语文版)

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街头剧的特点,认识人物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认识戏剧冲突反映的社会矛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旧社会的恨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爱。

【教学要点】重点:本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难点:青工人物形象的塑造。

【教学步骤】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

上海人,导演,理论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至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战争期间,历任上海救亡演剧队队长。

《放下你的鞭子》选自《街头剧》1938年版第一集,导演陈鲤庭.在抗战前期,戏剧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开始时,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非常活跃。

当时演出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有《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等剧作,上述三剧被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计鞭子”。

2.基础知识1)独幕剧:独成一幕的短剧,类似小说中的短篇小说。

容量小,人物较少,情节也较简单,往往通过一个生活片段,集中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表现尖锐的矛盾冲突。

独幕剧的结构紧凑,故事完整,要求在一幕一景中提出矛盾,发展和解决矛盾。

情节的基本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应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完成。

2)街头剧:又称广场剧。

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街头、广场宣传演出的戏剧形式。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流行较广,多以群众关心的政治斗争为题材,常能鼓动群众,使观众在感情上与演出者融为一体。

3.写作背景1931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

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

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放下你的鞭子》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放下你的鞭子》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某某:
3、汉子和香姐卖艺街头,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亲生女儿呢?这合乎情理吗?
饥饿让父亲脾气暴躁,忽视亲情。
4、汉子和香姐最初认为是什么让他们经历苦难的?他们这种思想观念最后有什么改变没有?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
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命,是天意。他们后来认识到了使他们命运多舛的根源,懂得了安稳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斗争、去争取。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3、请用两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香姐一家人的悲惨境况。
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
4、所选文段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无比愤恨和强烈不满。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香姐 没有饭吃的时候,还顾到什么好心肠呢?这种心境,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不会懂的……先生,这种生活我们已经过了六年了。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某某,同时在某某、某某发动进攻。蒋介石却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军采取了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日军在19日侵占某某,接着分兵侵占吉、黑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街头剧剧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1课 放下你的鞭子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1课 放下你的鞭子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放下你的鞭子一、导学目标1、学习“街头剧”的知识,丰富戏剧知识。

2、了解剧作中形象鲜明的人物个性。

3、感悟剧作的精神,教育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导学流程(一)预学收获1、了解作者2、理会背景3、明确“街头剧”知识4、字、音、词达标A、读准字音:作揖.()滑稽.()昧.良心()掷.钱()骚.动()媚.态()5、辨别字形sā( )网 zhēng( )狞chè( )退 zhèng( )言清chè() zhēng( )嵘C、词义积累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言。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二)感知达标1、汉子和香姐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开始汉子要说香姐是他从苏州买来的呢?2、课文是围绕什么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三)深入探究1、分析卖艺汉和香姐的人物形象,并理解其意义。

2、青工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提问对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起了什么作用?(四)感悟训练(即席发言)1、汉子和香姐应是相依为命,而汉子还要用鞭子狠心地抽打自己的亲生女,这合乎情理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香姐说:“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

”这句话怎么理解?(五)能力提升1、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瞎说,人断了气还能做玩意儿吗?()B、我一见人家养着的小猫小兔,我就恨不得生吞活剥的吃了下去。

()2、阅读课文从“汉子:(向观众)诸位听见了吗……香姐:不,他是我的爸爸”。

后完成题目。

A、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吗?如有不同,请分别写出它的含义。

①朋友,你年纪轻轻,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②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B、“汉子不应,直瞪着两眼发痴”,你怎么理解汉子的“发痴”?此时他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写一段此时汉子的心理描写。

(六)学后感言学习本单元课文后,请说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并说明理由。

【2019年整理】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

【2019年整理】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2、学习通过台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悟剧中人物的痛苦经历,认清痛苦本质,明确团结起来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作揖(yī) 南腔北调(diào) 伶俐(líng lì) 昧(mèi)俏皮(qiào) 掷钱(zhì) 骚动(sāo) 滑稽(jī)媚态(mèi) 鹞子(yào) 勉强(qiǎng) 睁视(zhēng)畜生(chù) 糟蹋(tà) 暴躁(zào) 鲁莽(mǎng)抚养(fǔ) 摧残(cuī)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调(diào)调动应(yīng)应该少(shǎo)少量(tiáo)协调(yìng)答应(shào)少年强(qiáng)强大稽(jī)滑稽难(nán)困难(qiǎng)勉强(qǐ)稽首(nàn)遇难(jiàng)倔强晕(yūn)晕倒倒(dǎo)倾倒挣(zhēng)挣扎(yùn)黄晕(dào)轻重倒置(zhèng)挣钱挨(āi)挨门挨户(ái)挨打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争铮睁四、词语积累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

作揖:拱手行礼。

伶俐:聪敏;机灵。

俏皮:①(容貌或装束)俊俏。

②举止活泼或说话风趣。

骚动:①扰乱,使不安宁。

②秩序混乱。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少顿:一会儿,片刻。

媚态:①谄媚的丑态。

②娇媚的姿态。

鹞子:鹞鹰,一种猛禽,驯养的雌鸟可用来帮助打猎。

糟蹋:①浪费或毁坏。

②侮辱;蹂躏。

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轻率。

五、作者简介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笔名麒麟、C.C.T等,上海人,导演、理论家。

毕业于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

初二下册《放下你的鞭子》教案及反思

初二下册《放下你的鞭子》教案及反思

初二下册《放下你的鞭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课堂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a.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b.以小见大,寓意深刻。

c.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富有哲理。

3.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认为文章中最感人的部分。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五)课后作业1.摘抄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以“放下你的鞭子”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课堂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课后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对文章的情感分析不够深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2.课堂讲解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情节,如“放下你的鞭子”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的情感动因。

师:请大家找到文中“放下你的鞭子”这一情节,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动作会让人印象深刻?生1:因为它出乎意料,平时都是鞭打,突然放下让人感到惊讶。

(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讨论,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师:请大家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读完之后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放下你的鞭子》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放下你的鞭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包容和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放下你的鞭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家庭观念。

(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亲情、家庭观念。

4.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放下你的鞭子》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亲情、家庭观念,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对亲情、家庭观念进行思考。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亲情、家庭观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亲情冲突及解决办法。

语文版语文八下11《放下你的鞭子》教案3

语文版语文八下11《放下你的鞭子》教案3
回忆并说出答案:
(1)独幕剧:
容量小,人物较少,情节也较简单
(2)街头剧:
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做到温故知新,能对照认知本课特点。
资源准备:课件
(2)在学生回答后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展示歌词
(1)感受日军侵略带来的民族深重灾难
资源准备:课件展示问题及答案
(2)为什么一开始汉子要说香姐是他从苏州买来的呢?(由于难度大,以选择题形式展示)
a.残酷的现实使他漠视亲情。b.说女儿是买的可以引起旁人的同情从而博取可怜钱。c.要亲生女儿卖艺会让父亲很没面子,因而隐瞒。
(3)汉子和香姐街头卖艺,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亲生女儿?合乎情理吗?
资源准备:课件
布置作文
巩固知识
从本剧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以“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为题,写一篇简单的戏剧评论。
学生课后完成
设置意图:经历写作,学生思想得到沉淀,对本文的主题也更确立。
资源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学生教师进行
教师活动运用活动逻辑判断
九、形成性评价
在这节课里,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说,他们对戏剧这种文体很感兴趣,对于多媒体教学更加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设计意图:以悲沉的歌曲及惨不忍睹的画面,学生感受悲愤心情,为下面判断课文主题做准备。
资源准备:课件、mp3
(2)展示抗日战争时的报纸图片
(2)根据图片用几句话描述时代背景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章节一:戏剧背景与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背景及作者陈天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分析戏剧的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戏剧《放下你的鞭子》创作的历史背景。

2.介绍作者陈天翼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3.分析历史背景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戏剧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讨论法,让学生发表对作品和作者的了解和看法。

章节二:剧情梗概与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剧情梗概。

2.分析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戏剧人物塑造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概述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剧情梗概。

2.分析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冲突。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概括剧情梗概及人物特点。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剧情中的作用。

章节三:主题与思想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

3.培养学生对戏剧主题思想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探讨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发表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看法和思考。

章节四:戏剧结构与艺术特色教学目标:1.掌握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结构特点。

2.分析戏剧的艺术特色,包括对话、动作、场景等。

3.培养学生对戏剧结构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分析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的结构特点。

2.探讨戏剧的艺术特色,包括对话、动作、场景等。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戏剧结构和艺术特色。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析戏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章节五:戏剧表演与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段。

2.分析戏剧《放下你的鞭子》中的表演场景和角色塑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1课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1课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放下你的鞭子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放下你的鞭子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体味戏剧语言的特色.过程与方法:本课由观看演出剧照和同名油画导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剖析文章内涵.最后进行小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

重点:1.把握文章脉络,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

3.体会课文主题:反抗压迫,争取幸福.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

2、领会作者在故事结构、情节编排上的用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文学大师的戏剧《钦差大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中国的现代戏剧-《放下你的鞭子》。

展示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感受画中父女眼中的悲苦无助。

师:谁能跟我们说说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生:画的是一对贫困的父女,他们蜷缩在一旁,眼中尽是茫然和无助,未来毫无希望。

2.师:本课《放下你的鞭子》是一部街头剧的剧本,陈鲤庭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它讲述了卖艺父女二人,因家乡被日寇占领而离乡背井的痛苦经历。

该剧抗战期间在大街小巷广泛演,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展示《放下你的鞭子》的剧照。

3.介绍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概况以及作品时代背景.二、阅读课文,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是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的. 1.朗读课文,了解剧本内容,找出文中精彩的片段,思考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八年级语文下册 《放下你的鞭子》 课文精讲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放下你的鞭子》 课文精讲 语文版

《放下你的鞭子》剧本通过描述父女二人由于日本侵略者占领他们东北家乡,被迫过着颠沛流离的卖艺生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南腔北调()耍()俏皮()掷()骚动()咳嗽()滑稽()鹞子()畜生()糟蹋()作揖()惊泣()国难()2、多音字┏diào 小调┏chù畜生┏zhuó着慌┏bǎ把戏调┫畜┫着┫把┫┗tiáo 调皮┗xù畜牧┗zháo 着火┗bà花把儿3、形近字┏骚:骚动┏鹞:鹞子┏畜:牲畜┗搔:搔痒┗谣:谣言┗蓄:储蓄┏蹋:糟蹋┏嗽:咳嗽┏躁:暴躁┗塌:倒塌┗漱:飞漱┗燥:干燥4、词语解释【南腔北调】课文中指南北各种戏腔。

也用来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

【过门】课文中指歌词的前后或中间,由器乐演奏的一段曲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揖】旧时行礼的一种形式。

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注意] 口语中多读为zuōyī。

【媚态】课文中指娇媚的姿态。

也用来指谄媚的样子。

【忿(fèn)忿不平】心中不平,为之十分气愤。

同愤愤不平。

【生吞活剥】课文中指不加烹调的意思。

通常用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

也比喻一知半解。

【鲁莽】轻率,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

[近义] 莽撞【糟蹋】浪费、损害。

【掩面】遮住脸。

5、词语辨析鲁莽莽撞【辨析】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说话做事不审慎的意思。

主要区别:“鲁莽”多指说话、做事轻率不慎重,如办事鲁莽等。

“莽撞”指待人接物冒失不小心而冲撞人,冒犯对方尊严,如讲话莽撞。

“莽撞”比“鲁莽”更加粗心。

6、文学(文体)常识陈鲤庭:__________,上海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街头剧又称为___________,是一种反映____________的短小活泼的________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__放下你的鞭子_教学设计_教案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__放下你的鞭子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体味戏剧语言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本课由观看演出剧照和同名油画导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剖析文章内涵。

最后进行小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把握文章脉络,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

(3)体会课文主题:反抗压迫,争取幸福。

2、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

(2)领会作者在故事结构、情节编排上的用心。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

蒋介石却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军采取了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

日军在19日侵占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黑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街头剧剧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陈鲤庭,1910年生,曾用名陈思白。

上海人,导演,理论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至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在上海市南汇县大团镇小学任教的陈鲤庭创作的,次年冬,任山东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的该校学生俞启威(黄敬)等,决定在寒假期间下乡演出该剧。

于是,由崔巍执笔,将原来适于舞台演出的话剧改写为街头、广场也可演的剧目。

当年寒假期间,《放下你的鞭子》首次在崂山附近的王哥庄演出,由于演出效果很好,不久,该剧被各剧种争相上演。

《放下你的鞭子》原是一出以反对阶级压迫和封建统治为主题的剧目,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一些剧团在演出中不断对剧情加以改动,使其成为一出以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主题的抗日剧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放下你的鞭子》课件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放下你的鞭子》课件 (新版)语文版
11* 放下你的鞭子
陈鲤庭
现代戏剧
抗战前期,戏剧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非常活跃。当时影响 最大的有《放178 1940年 司徒乔(1902-1958)
陈鲤庭
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上 海人,导演,理论家。历任上海救 亡演剧队队长。全国文联委员,中 国戏剧协会理事。
基础知识
yī 作揖
sāo 骚动
tà 糟蹋
qiào 俏皮
南腔北调: 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言。
生吞活剥: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搬用 。
鲁莽:
粗鲁、轻率。
骚动:
秩序紊乱;纷扰。
作揖:
拱手。
糟蹋:
侮辱、蹂躏。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精彩片段, 思考出场人物的性格。
2、复述故事情节,理清起因、经过、高潮和结 局。
东北地区沦陷后,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无以为生; 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的父女俩到处流浪,卖艺为 生。当女儿无力进行演出时,其父手持皮鞭痛打女 儿,于是义愤填膺的群众纷纷谴责老汉:“为何鞭 打自己的女儿?放下你的鞭子!”由老汉鞭打女儿, 青工及众人认识到父女悲惨的流落根源,萌发了一 股反日热情。
1、汉子和香姐是什么关系?
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剧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 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为什么一开始汉子要说香姐是他 从苏州买来的呢?
3、汉子和香姐街头卖艺,为什么他 要鞭打自己的亲生女儿?合乎情理 吗? 4、汉子和香姐最初认为是什么让他 们经历苦难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 句。
他们这种思想观念最后有什么改变没 有?找出相关语句。是谁促使这种改 变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放下你的鞭子》学案(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放下你的鞭子》学案(无

11.放下你的鞭子【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并掌握街头剧的常识
3、把握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学习重难点】
1、街头剧的常识,结构分析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积累字词,(学法:参照注释,查阅工具书)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作揖()南腔北调()伶俐()昧()
俏皮()掷钱()骚动()滑稽()
媚态()鹞子()勉强()睁视()
畜生()糟蹋()暴躁()鲁莽()
抚养()摧残()
2、词语积累
南腔北调:
鹞子:
俏皮:
滑稽
伶俐
媚态
糟蹋
二、关于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

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性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

三、常识填空(学法:查阅资料,参照注释
本文作者是。

四、结构分析
要求:按照戏剧情节的发展,以青工上场为界,将全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五、学习反思
六、课堂检测
听写生词。

语文版八下《放下你的鞭子》教案6篇

语文版八下《放下你的鞭子》教案6篇

第三单元《放下你的鞭子》写作指导单元重点:1.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在戏剧文学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日出》是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即使从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也可以看到曹禺戏剧创作的成就与风格。

《钦差大臣》是俄罗斯杰出的戏剧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所揭露出的结构性腐败真可以说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性的邪恶”,这部喜剧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至今有着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许多国家常演不衰,启发着人们对社会进行深刻的思考。

《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街头剧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它所产生的巨大历史作用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2. 这三篇课文有着突出的戏剧特点,即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展开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一点是我们在鉴赏戏剧文学作品时应当加以注意的。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戏剧常识简介一. 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二. 戏剧剧本的构成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三. 戏剧剧本的特点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特别的课文,它的名字叫《放下你的鞭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尊重和理解的故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课文背景。

2.作者介绍课文作者王树增,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著称。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尊重和理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作者的用心。

3.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分析课文中的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3)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尊重和理解。

5.写作训练(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尊重和理解的文章。

(2)教师选取几篇优秀文章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放下你的鞭子》,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收集关于尊重和理解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2.组织一次关于尊重和理解的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放下你的鞭子》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我还布置了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放下你的鞭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写作背景以及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特点。

2、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分析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形象的特点,领悟戏剧的主题思想,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进一步学习、掌握剧本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剧本的能力。

4、体会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人物个性,了解它的历史意义,牢记父辈在外敌侵略下的遭遇,为振兴中华,富国强民而努力,领悟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背景导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

蒋介石却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军采取了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

日军在19日侵占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黑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放下你的鞭子》是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而生,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二)了解作者:
陈鲤庭,1910年生,曾用名陈思白。

上海人,导演,理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至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战争期间,历任上海救亡演剧队队长。

《放下你的鞭子》选自《街头剧》1938年版第一集,导演陈鲤庭。

在抗战前期,戏剧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开始时,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非常活跃。

当时演出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有《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等剧作,上述三剧被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计鞭子”。

1931年创作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1940—1943年编著《电影规范》,导演过《屈原》《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丽人行》《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等影片。

(三)戏剧知识:
街头剧:又称活报剧,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

街头剧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街头、广场宣传演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话题,《放下你的鞭子》是街头剧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读准字词
作揖(yī)骚动(yī)糟蹋(tà)俏皮(qiào)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言。

生吞活剥: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搬用。

鲁莽:粗鲁、轻率。

骚动: 秩序紊乱;纷扰。

作揖:拱手
糟蹋: 侮辱、蹂躏。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条理:
开端:写汉子因为香姐无力耍动作而鞭打她,观众忿忿不平。

发展:青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命令汉子放下鞭子并将其制服。

高潮:写汉子和香姐父女俩的身世和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的原因。

结局:在在青工的感召下,包括汉子、香姐以及在场观众在内的人都团结起来,决心一起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小结:剧本通过描述青工和父女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同时也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发出强烈的控诉,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一齐打倒我们的仇人!”
(六)研习课文:
1、汉子和香姐应是相依为命,而汉子还要用鞭子狠心地抽打自己的亲生女 ,这合乎情理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文中香姐自己已向众人解释了父亲这个反常理的举动。

“可怜的爸爸,为饥饿所迫时常暴躁使气,可是在从前,他是我慈爱的爸爸呀!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

”被饥饿逼疯的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香姐举了自己的例子,原来她是个好心肠的姑娘,对小猫、小白兔那样的小动物非常惜爱,而如今,在饿得慌的当儿,一见到它们就恨不得生吞活剥地吃了下去,还顾到什么好心肠.经她这么一解释,父亲狠心地鞭打自己的女儿的极端做法完全可以理解,是合情合理的。

旁人觉得很愤慨、很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他还没饿到那份上。

(2)造成这种人性扭曲、人性泯灭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剧本通过青工的口说出“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2、汉子和香姐最初认为是什么让他们经历苦难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他
们这种思想观念最后有没有发生改变?(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是谁促使这种改变的发生的?
(1)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命,是天意。

(2)他们后来认识到了使他们命运多舛的根源,懂得了安稳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斗争、去争取。

(3)是青工帮他们认识到的。

3、分析人物形象:
(1)卖艺汉:一位从东北沈阳沿途卖艺流落到上海的街头艺人。

他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慈爱的人。

由于战争造成的背井离乡,饥寒交迫,使他丧失了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变得暴躁,“疯狂”了。

但青工的责问,女儿的诉说使他悔恨莫及,又恢复了原来的性格,把一切痛苦、灾难、不幸变成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和谴责——因为这是造成一切苦痛的真正原因。

(2)香姐:一个天真、标志的姑娘。

她伴随父亲漂流街头整整六年,受苦遭罪,忍饥挨饿,并不怨父亲,更可贵的是:她十分理解、体谅父亲。

她的血泪申诉是全剧剧情转折的关键,把全剧推向了高潮。

(3)青工:是一个有觉悟,爱憎分明,为人憨厚正直,敢于仗义相助的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是上海无数有觉悟的产业工人的代表。

全剧通过他的提问,揭示出造成卖艺汉父女和东北广大劳动人民痛苦的根源。

他的分析使全剧高潮形成。

全场观众高呼口号,从而突出了全剧的主题。

4、剧中的青工是怎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剧中的青工是热血青年,是个进步青年。

他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路见不平,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放下你的鞭子”“我们都是一样的穷苦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他叉住汉子的喉,推倒在木箱上。

当听了香姐的一番话后后悔鲁莽,勇于承认打错人了。

他善于启发众人“是啊!”谁叫你们弄到这般田地!”“命,不要相信什么命!谁给你这个命的?”“天,你现在还在怨恨天吗?天是空的,你刚才不是说过吗?把你们从家乡赶了出来,弄得你们有田不能去种的是谁?使你们家破人亡,挨冷受饿的是谁?——这都是人干出来的。

”“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害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演讲富于鼓动性,众人在他循循善诱下,民族热情、抗战意识逐渐觉醒,众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汉奸!”连汉子也喊出心声:“孩子,记着,要打倒那些吃人的东西,才有生路。

”“我们要像人的样子活下去!”
他很善于把众人的情绪引向深人。

进一步启发大家:“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哪怕是赤手空拳也能战胜飞机大炮。


(七)情感升华
陈鲤庭的街头剧紧密地配合了现实斗争,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激情,能够以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抗战的主题,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感人的形象,它的艺术感染力和政治鼓动性都很强,所以在当时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它启导人们,不能束手待毙,不能当亡国奴,团结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寻求生存与自由,整个剧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免受外侮。

我们要接过民族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改革,自强不惜,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板书设计:
11、放下你的鞭子
开端:汉打香姐众气愤——设下悬念;发展:青工挺出汉放鞭——照应题目;
高潮:香姐道出其中因——悲惨境况;结局:青工感召众对敌——众志成城。

————控诉侵略,号召反抗。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