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装配生产线系统技术方案说明
柔性生产线的流程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对整个柔性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简单操作。
2. 软件梯形程序图的编写。
3掌握S7-300PLC的PROFIBUS通讯方法。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1.柔性生产线2.软件STEP73. STEP 7—Micro/WIN 32编程软件三、实训过程柔性生产线的流程由各种不同机械结构组成的传输机构作为加工件的运输平台,在整个生产线上不同位置安装有五个不同功能的加工站,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及机械加工技术,可完成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
系统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工业机械加工及传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为一体,学生可在该系统进行编程、接线、调试等多项实操过程。
整个系统由五个子单元和一个环形流水皮带线单元组成,分别为:供料工作单元、冲压加工单元、直线坐标机器人组装单元、码垛机器人单元、仓库存储单元。
一、气动回路部分气动传动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
气动传动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 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供给的能量转变位气体的压力能,为各类气动设备提供动力。
2 执行元件如气缸和气动马达。
它能将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力和速度,以驱动工作部件。
3 控制元件用以控制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具有一定的输出力和速度。
这类元件包括压力阀、方向阀、流量阀和逻辑元件等。
4 辅助元件除以上三类元件以外,其余元件称为辅助元件。
如过滤器、干燥器、消音器、油雾器和管件等。
它们对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系统中气缸与电磁阀是SMC 的产品,气缸有标准气缸、双杆气缸、微型气缸、薄型气缸、气动手指等。
二、电容、光电、磁性、机械传感器原理与接线1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探测物体挡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使接收器不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线时输出信号。
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探测物体挡在传感器正面使传感器接收到足够的光线时输出信号。
拖拉机智能制造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
拖拉机智能制造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机械设备,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对拖拉机的需求越来越大,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拖拉机制造采用人工装配线的方式,存在着效率低、精度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拖拉机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为拖拉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实践中,拖拉机制造中的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拖拉机制造中的装配线平衡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必要对拖拉机智能制造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拖拉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拖拉机智能制造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的技术和应用情况,解决在拖拉机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装配线不平衡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拖拉机制造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策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还将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为拖拉机制造企业提供可行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拖拉机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为拖拉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还可以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拖拉机智能制造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提升产品质量。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研究拖拉机智能制造柔性装配线平衡问题,探讨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灵活性和高效性的平衡,对于提高整个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决拖拉机制造中存在的平衡问题,可以有效提升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装配化实施方案
装配化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装配化生产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装配化生产是指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组装单元,然后通过自动化设备和工艺流程将这些组装单元进行组合,从而实现产品的快速、高效、精准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
本文将探讨装配化实施方案,包括其优势、实施步骤和关键技术。
一、装配化实施方案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装配化生产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装配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装配化生产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装配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同时,装配化生产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 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装配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加快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周期,缩短了产品的上市时间。
二、装配化实施方案的步骤1. 制定装配化实施规划:确定装配化生产的实施目标和时间表,明确实施的步骤和措施。
2. 优化生产工艺: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将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组装单元,并确定各个组装单元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
3. 选购装配化设备:根据实施规划和生产工艺的要求,选购适合的装配化设备,包括自动化装配设备、智能化生产线等。
4. 实施装配化生产:按照实施规划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装配化生产。
5. 完善装配化管理体系:建立装配化生产的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确保装配化生产的稳定运行。
6. 持续改进装配化生产:不断优化装配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管理体系,提高装配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三、装配化实施方案的关键技术1. 自动化装配技术:包括自动化装配设备、智能化生产线等,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组装。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
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
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
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
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柔性制造系统FMS方案
柔性制造系统(FMS)方案一、建设目标采用工业标准的主流设备和器件,以真实工程零件为加工对象,构建一个企业型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与高安全性的柔性制造生产、教学平台。
二、功能要求1.加工对象:以工程零件为加工对象,在该系统下能实现转向螺母的全自动加工,加工的零件符合图纸的各项精度指标要求。
同时,该系统还能完成同类型5-6个真实零件的加工。
2.操作模式:具有“联机/单机”两种操作模式,可单机训练也可整体控制。
即系统中的每个加工执行单元(物流传输线、机器人、立体仓储、检测设备等)既能独立完成加工,利于学生的参与;又能联机自动加工,生产出合格的零件。
3.软硬件接口:系统具备开放兼容的软硬件接口,在每个控制电控柜单元都留有扩展接口,以便系统有条件通过外接其它品牌的PLC 或单片机对系统进行控制与通讯。
整套系统从软、硬件到结构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便于扩展更多模块或外接外部工业设备。
4.管理模式:采用数字化系统管理模式,每一台设备均采用网络型式对外联接,由服务器统一管理生产过程当中的各种数字联接任务,具有现代化柔性制造加工系统的特征,可进行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加工、无人值守加工。
5.硬件性能:核心元器件均采用进口知名品牌,如机器人、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视觉系统、传感器、气动原件、伺服电机、继电器、人机界面、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以确保设备的高精度、可靠性与安全性。
系统可以最终实现从综合控制监控中心、加工装配自动线、检测分拣系统、到最终的整套物流循环系统功能。
可将大型现代化制造自动化现场的技术应用与工程项目完整涵盖。
、加工零件及技术要求图1零件图1耳-14¥1——貝曙闵星于埋盏話秦黑空畫益扯二弓X S 晞盂囂釁s i i s m s p l -薪器•雷+器書“ 匸至E:劈期5&沪「二70」徒叭眇他嘰*皆強堂工n*+5H三1—X L -L .1-sj ri.H 啊*"•甘・>1I ;群i 更“6fifjl*010毎*ltllKit.钻孔、攻丝铁平而k端而,内孔外圆及外圆 槽图3加工部位示意图零件外径尺寸基本在①50-①200之间,长度在80-200之间,材料为20CrMnTi。
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是一种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通过集成各种灵活性和自动化技术,能够在不同工件类型和生产需求之间实现快速转换和高效生产。
本文将探讨柔性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和步骤。
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需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
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要求,确定合适的柔性制造系统架构。
这包括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整体设计,以及系统中各个关键设备和工作站的布局。
通过充分了解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合理规划生产线的布局和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需要关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柔性制造系统高效运作的核心。
在选择和配置自动化设备时,需考虑生产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例如,采用模块化的机器人和自动导引车,可以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转换和部署,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检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三,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需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
信息系统在柔性制造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设备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物料追踪与库存管理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信息系统还可以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ERP系统、MES系统等,实现内部业务流程的衔接和协同。
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需要关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
柔性制造系统通常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和操作人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性强的过程。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产品特性和生产需求,确定合适的系统架构;实施阶段则需要关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培养。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
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
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
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
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柔性生产线的流程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柔性生产线的流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对整个柔性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简单操作。
2. 软件梯形程序图的编写。
3掌握S7-300PLC的PROFIBUS通讯方法。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1.柔性生产线2.软件STEP73. STEP 7—Micro/WIN 32编程软件三、实训过程柔性生产线的流程由各种不同机械结构组成的传输机构作为加工件的运输平台,在整个生产线上不同位置安装有五个不同功能的加工站,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及机械加工技术,可完成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
系统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工业机械加工及传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为一体,学生可在该系统进行编程、接线、调试等多项实操过程。
整个系统由五个子单元和一个环形流水皮带线单元组成,分别为:供料工作单元、冲压加工单元、直线坐标机器人组装单元、码垛机器人单元、仓库存储单元。
一、气动回路部分气动传动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
气动传动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 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供给的能量转变位气体的压力能,为各类气动设备提供动力。
2 执行元件如气缸和气动马达。
它能将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力和速度,以驱动工作部件。
3 控制元件用以控制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具有一定的输出力和速度。
这类元件包括压力阀、方向阀、流量阀和逻辑元件等。
4 辅助元件除以上三类元件以外,其余元件称为辅助元件。
如过滤器、干燥器、消音器、油雾器和管件等。
它们对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系统中气缸与电磁阀是SMC 的产品,气缸有标准气缸、双杆气缸、微型气缸、薄型气缸、气动手指等。
推荐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设计
推荐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设计推荐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设计【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公司(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关键词识别】:1、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可研2、柔性装配生产线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设计4、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设备方案配置5、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财务方案分析6、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环保节能方案设计7、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厂区平面图设计8、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融资方案设计9、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盈利能力测算10、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11、银行贷款用可研报告12、甲级资质13、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应用领域】:【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详细大纲——2013年发改委标准】:第一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2 项目承办单位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6 经济及社会效益1.7 结论与建议第二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承办单位概况3.1 公司介绍3.2 公司项目承办优势第四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产品市场分析4.1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4.2 市场容量分析4.3 市场竞争格局4.4 价格现状及预测4.5 市场主要原材料供应4.6 营销策略第五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技术工艺方案5.1 项目产品、规格及生产规模5.2 项目技术工艺及来源5.2.1 项目主要技术及其来源5.5.2 项目工艺流程图5.3 项目设备选型5.4 项目无形资产投入第六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原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6.1 主要原料材料供应6.2 燃料及动力供应6.3 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6.4 项目物料平衡及年消耗定额第七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地址选择与土建工程7.1 项目地址现状及建设条件7.2 项目总平面布置与场内外运7.2.1 总平面布置7.2.2 场内外运输7.3 辅助工程7.3.1 给排水工程7.3.2 供电工程7.3.3 采暖与供热工程7.3.4 其他工程(通信、防雷、空压站、仓储等)第八章节能措施8.1 节能措施8.1.1 设计依据8.1.2 节能措施8.2 能耗分析第九章节水措施9.1 节水措施9.1.1 设计依据9.1.2 节水措施9.2 水耗分析第十章环境保护10.1 场址环境条件10.2 主要污染物及产生量10.3 环境保护措施10.3.1 设计依据10.3.2 环保措施及排放标准10.4 环境保护投资10.5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1.1 劳动安全卫生11.1.1 设计依据11.1.2 防护措施11.2 消防措施11.2.1 设计依据11.3.2 消防措施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2.1 项目组织机构12.2 劳动定员12.3 人员培训第十三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3.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13.2 项目实施进度表第十四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14.1 项目总投资估算14.1.1 建设投资估算14.1.2 流动资金估算14.1.3 铺底流动资金估算14.1.4 项目总投资14.2 资金筹措14.3 投资使用计划14.4 借款偿还计划第十五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财务评价15.1 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15.1.1 参考依据15.1.2 基本设定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15.2.1 直接成本估算15.2.2 工资及福利费用15.2.3 折旧及摊销15.2.4 修理费15.2.5 财务费用15.2.6 其它费用15.2.7 总成本费用15.3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15.3.1 销售收入估算15.3.2 增值税估算15.3.2 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15.4 损益及利润及分配15.5 盈利能力分析15.5.1 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15.5.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15.5.3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15.5.4 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15.6 不确定性分析15.6.1 盈亏平衡15.6.2 敏感性分析第十六章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16.1 经济效益16.2 社会效益第十七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风险分析17.1 项目风险提示17.2 项目风险防控措施第十八章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综合结论第十九章附件1、公司执照及工商材料2、专利技术证书3、场址测绘图4、公司投资决议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6、开户行资信证明7、项目备案、立项请示8、项目经办人证件及法人委托书10、土地房产证明及合同11、公司近期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12、其他相关的声明、承诺及协议13、财务评价附表《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图表目录图表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图表产品需求总量及增长情况图表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图表2013-2020年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预测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方式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措施图表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图表项目新增设备明细表图表主要建筑物表图表主要原辅材料品种、需要量及金额图表主要燃料及动力种类及供应标准图表主要原材料及燃料需要量表图表厂区平面布置图图表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图表项目人均年用水标准图表项目年用水量表图表项目年排水量表图表项目水耗指标图表项目污水排放量图表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图表项目劳动定员图表项目详细进度计划表图表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图表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单位:万元图表行业企业销售收入资金率图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图表借款偿还计划单位:万元图表正常经营年份直接成本构成表图表逐年直接成本图表逐年折旧及摊销图表逐年财务费用图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销售收入测算表图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图表损益和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图表财务评价指标一览表图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盈亏平衡图图表项目敏感性分析表图表敏感性分析图图表项目财务评价主要数据汇总表【更多增值服务】: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融资合作)编制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细分市场调查(市场前景+投资期市场调查)分析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IPO上市募投(甲级资质+符合招股书)项目可研编制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定及规避策略分析报告【博思远略成功案例】:1. 500千瓦太阳能储能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新建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 新能源(磁动力)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 年产4000万平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 年产200MW 太阳能晶体硅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 3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 透明导电膜(TCO)玻璃项目商业计划书8. 200MW太阳能薄膜板厂及1GW太阳能发电站项目9. 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 治理矿渣废水及矿渣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 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 某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可研报告13. 电子废物拆解及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 年产20万吨绿色节能多高层钢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 收集、净化废矿物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 高性能微孔滤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 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可研报告18. 太阳能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 高效节能生物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 年处理2000吨钕铁硼废料综合利用项目21. 山东烟台某文化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2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 3D产业动漫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 江苏省动漫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 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 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 生物麻纤维绿色环保功能型面料生产线项目28. 氟硅酸综合清洁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 年产300万码研磨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 年产20万吨有机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 车用稀土改性镍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 12万吨/年磷精矿(浮选)、配套8万吨/年饲料级磷酸三钙项目33. 电石下游精细化工品生产装置建设项目可研34. 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系列产品项目35. 精细化工产业配套园项目建议书兼可研报告36. 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生产项目可研报告37. 矿山机械及配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 汽车配套高分子材料成型产品生产项目39. 年产3万吨异形精密汽车锻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0. 汽车商业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 新建磁动力轿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42. 4万吨PA6浸胶帘子线(含鱼网丝)项目申请报告43. 年产20万辆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4. 扩建年产30000套各类重型汽车差速器总成生产线项目45. 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6. 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立项报告47. 富硒食品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8.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项目立项报告49. 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 新型水体富营养化处理项目商业计划书51.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建设项目52. 5000吨水果储藏保鲜气调库可行性研究报告53. 我国国际生态橄榄油物流中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4. 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5. 大型水果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6. 超五星级园林式温泉度假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57. 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信息系统项目可研报告58. “祥云”高校云服务平台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 气象数据处理解释中心项目申请报告60. 电子束辐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 年产3000台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电液伺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 年产3000万根纳米碳碳素纤维加热管/加热板项目63. 压敏电阻片及SPD电涌保护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4. 智能电网电能量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5. 10万套镁合金手提电脑外壳压铸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66. 年产10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加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7. 38万吨废钢铁加工处理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 年产80万吨铁矿石采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9. 年产1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 年产3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1. 新建年产500吨钼制品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72. 3万锭亚麻高档生态面料生产线项目立项报告73. 年产废纸再造30万吨白板纸并自备20000KW热电厂项目立项报告74. 年产6000万套烟用商标纸彩色印刷项目立项报告75. 11.6万立方米竹板材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6. 6000万平米胶粘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7. 五万锭精梳纱生产线高新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78. 年产10万吨超细矿石微粉可行性研究报告79. 年产2000万块新型空心砖生产线项目申请报告80. 年产2.0亿标块粉煤灰蒸压砖项目建议书81. 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2. 年产5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墙地砖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83. 大理石板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4. 年产8000万吨高性能建筑乳胶涂料可行性研究报告85. 云南红河州开远市方解石粉加工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6. 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可研报告87. 煤层气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8. 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
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装配与工艺规划
工艺规划是指根据产品 特性和生产要求,对生 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 行合理安排和优化,以 确保生产出高质量、高 效率、低成本的产品。 工艺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生 产要求进行定制化的工 艺规划。
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 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人 、机、料、法、环等多 个因素。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 际情况,对工艺规划进 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降低劳动强度
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操作和干预,降低 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பைடு நூலகம்。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自动化生产线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推动企业实现数 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
自动化生产线的历史与发展
自动化生产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 初,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设备和 电气系统来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某些工序 。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电子制造行业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采用了柔性装配系统,如机器人抓取、视觉识别等技术,以及可编程控制器和工 业软件的工艺规划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线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 高生产效率。
案例三:食品制造行业的柔性装配与工艺规划
总结词
食品制造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卫生和安全要求高,柔性装配与工艺规划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人才短缺
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市场上相关人才短缺。解决方案: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
安全风险
自动化生产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如机器人误操作、设备故障等。解决方案: 加强安全监管,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安全。
THANK YOU
电子制造业中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制造业中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在电子制造业中,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成为了电子制造业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电子制造业中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
一、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概念与优势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指的是具备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线的布局和工艺流程,实现高效灵活的生产。
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物料输送、零部件装配和产品测试等生产过程,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2. 降低人力成本: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能够自动完成大部分生产任务,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
4. 适应市场需求: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布局和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快速调整,适应不同类型的产品生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原则设计一条高效的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模块化设计: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使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运行和调整,以实现生产线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2. 自动化技术应用: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如机器人、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 数据化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智能调度系统: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任务的调度和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5. 人机协作:在柔性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中,人机协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柔性生产线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对整个柔性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简单操作。
2.软件梯形程序图的编写。
3掌握S7-300PLC的PROFIBUS通讯方法。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3.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三、实训过程柔性生产线的流程由各种不同机械结构组成的传输机构作为加工件的运输平台,在整个生产线上不同位置安装有五个不同功能的加工站,利用各种操纵技术及机械加工技术,可完成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
系统集可编程操纵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工业机械加工及传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为一体,学生可在该系统进行编程、接线、调试等多项实操过程。
整个系统由五个子单元和一个环形流水皮带线单元组成,分不为:供料工作单元、冲压加工单元、直线坐标机器人组装单元、码垛机器人单元、仓库存储单元。
一、气动回路局部气动传动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
气动传动系统由以下四局部组成:1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提供的能量转变位气体的压力能,为各类气动设备提供动力。
2执行元件如气缸和气动马达。
它能将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力和速度,以驱开工作部件。
3操纵元件用以操纵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淌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具有一定的输出力和速度。
这类元件包括压力阀、方向阀、流量阀和逻辑元件等。
4辅助元件除以上三类元件以外,其余元件称为辅助元件。
如过滤器、枯燥器、消音器、油雾器和管件等。
它们对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系统中气缸与电磁阀是SMC的产品,气缸有标准气缸、双杆气缸、微型气缸、薄型气缸、气动手指等。
二、电容、光电、磁性、机械传感器原理与接线1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探测物体挡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使接收器不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线时输出信号。
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探测物体挡在传感器正面使传感器接收到足够的光线时输出信号。
能够通过调节灵敏度调节VR调节检测的距离。
发动机缸体柔性生产线
发动机缸体生产线建设概述
生产线概述 目前发动机缸体生产线有两种: 第二种是柔性生产线.生产线上设备基本上是一般通用的立式加工中
心、卧式加工中心等,不采用或极少采用专用机床,零件的装夹是靠 操作者手工完成的,每个工位必须配备专人,这种型式的生产线属于 半自动化生产线,管理难度略大一些,适合于批量不是特别大的流水 线生产,但此种生产线便于新产品的开发、产品改型。 二汽神龙发动机缸体生产线属于此种类型,这种生产线己渐渐取代专 用机床生产线,国内大连亿达日本机床公司和沈阳 BW 机床公司分别 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奇瑞发动机建设的缸体生产线均为柔性生产线。
曲轴复合加工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发动机曲轴粗加工采用的加工方式是多刀车床车 削、 CNC 车削、 CNC 外铣加工、 CNC 内铣工艺,精加工仍以普通磨 床、半自动曲轴磨床磨削工艺为主。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德国开发出了曲轴车拉、车一车拉工艺,该工艺 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换刀时间短等优点, 特别适合于平衡块侧面不需要加工且轴须有沉割槽(包括轴向沉割槽) 的曲轴,加工后曲轴可直接进行精磨,省去粗磨工序。曲轴精加工已 少量采用数控磨床磨削工艺,尺寸的一致性得到改善。
由于曲轴加工不同于普通机械加工,许多工序必须使用专用刀具,如 上面介绍的内铣、车一车拉和高速外铣,所使用的都是专用刀具,这 些刀具的刀体制造复杂,价格也比较昂贵,图 为曲轴高速加工外铣刀。
曲轴加工柔性生产线方案
目前国内轿车曲轴生产线多为高速柔性生产线,这种生产线的特点是不 仅可以加工同系列曲轴,而且还可加工变型产品、换代产品和新产品, 真正具备柔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高速柔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结合发 动机曲轴自身结构的特殊性,曲轴柔性生产线应具备以下特点:由高速 加工中心、高效专用机床和少量组合机床组成。按工艺流程排列机床并 由自动输送装置连接,采用柔性夹具和高效专用刀具生产。为防止关键 工序设备故障造成全线停产,可增补平行设备,亦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 需要。曲轴典型的制造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电柜智能装配生产线
电柜智能装配生产线摘要传统的电柜装配作业模式分散,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效率低下,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跟上工业4.0智能制造潮流,我司研发和构建了注塑机行业首创的电柜智能装配生产线。
电柜智能装配生产线主要由六台主控制电脑、四台柔性配电装板装配工作站、四台柔性电柜箱装配工作站、一台配电板中转过渡工作站及一个超大主监控显屏幕组成。
生产线以类似流水线的模式运作,每个工作站又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拆分,拼装或者扩展,真正实现柔性生产。
1.引言电柜的智能柔性生产装备,在各行各业都是一个难题,基本都是靠人工完成。
包括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行业,在绝大多数的加工过程都是靠机械臂+加工工具自动化完成,但是电柜的装配和调试,均是靠人工完成。
在大型装备行业,如MAZAK,三菱、广日电梯等进过我们现场考察的企业,在控制柜的安装方面,均采用人工完成。
管理和作业方式改造难度很大。
本项目完成后,将注塑机控制柜的安装采用流水线的方式作业管理,并通过智能传感和半智能工具使得整个装备过程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
2.注塑机电柜装配线自动化升级改造的必要性传统电柜装配时,采用定点装配模式,所有物料通过人工配送到装配工位,在一个装配工位内完成开线、剥线、压线、穿线、接线,挂板等全流程,全程基本上也是由操作者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品质差异大,其原因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1.个人作业,缺乏作业标准,工序不明晰,几乎没有任何约束,随意性很大;2.特工多,作业工作内容变化多,很容易出错,而且参照作业的标准只有电气原理图,对作业人员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操作人员技能高低与熟练度对装配的效率和质量影响非常大;3.现场管理混乱,物料随意放置,没有标准化的供料储料系统,也没有标准的装配作业动作指引,严重影响效率;4.目前仅做配电板部件组装,在外线机台处挂到电柜里,运输过程容易出现碰撞损坏,增加不稳定因素;5.没有数据管理系统,没有详细的可追溯的生产数据,不便于统筹管理针对注塑机电柜生产要求,对传统电柜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并与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提升电柜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对提升注塑机功能性能和工厂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壳体零件自动化柔性加工智能生产线控制方案
壳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控制方案壳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控制方案二零一八年七月1壳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控制方案目录1项目总体规划及布局 (1)2管控系统方案总体规划 (1)3管控系统详细方案 (2)3.1现场工业网络方案设计 (2)3.1.1数控机床联网方案 (5)3.1.2配套设备联网方案 (6)3.1.3打标机联网方案 (9)3.1.4现场电子看板联网方案 (10)3.1.5视频监控网络方案 (10)3.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2)3.2.1上下料辊道 (15)3.2.2自动化工装库 (16)3.2.3自动化上下料库 (17)3.2.4装卸工作台 (17)3.2.5装卸机器人 (18)3.2.6上下料机器人 (19)3.3现场MES系统设计方案 (20)3.3.1MES系统硬件组成及功能 (20)3.3.2MES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22)3.3.2.1 MES系统与主控PLC集成 (22)3.3.2.2 MES系统与数控机床集成 (23)3.3.2.3 MES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集成 (24)4管控系统硬件配置 (25)I壳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控制方案11项目总体规划及布局壳体柔性加工自动线是在原有的两台加工中心和三台数控车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的改造。
根据原有布局,新增了自动化的物料输送系统、自动装卸及检测工作台、机器人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化的工装库和上下料库等辅助设备,同时利用电气控制系统和MES 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整个生产线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加工需要。
项目设备布局如下图所示:2管控系统方案总体规划根据壳体柔性加工自动线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为了达到项目的建设需要,实现对柔性加工线的自动化控制、无人化运行、数字化生产、智能化调度,规划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方案,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如下:1. 现场工业网络为了实现项目建设的功能要求,需要对柔性生产线进行网络化的集成管理控制,通过现场设备的工业网络互联打通制造执行系统与现场设备执行层之间的数据通信,保证柔性生产线的现场设备层、控制层、操作层与上面的管理层之间信息传输的实时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装配生产线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3)1.1概述 (3)1.2实现目标 (3)1.2.1装配生产柔性化 (3)1.2.2提升生产效率 (3)1.2.3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1.3系统安全性 (4)2系统方案 (4)2.1设计原则 (4)2.2产品装配工艺流程 (5)2.3工件输送工艺流程 (10)2.3.1入库流程简介 (10)2.3.2出库及装配流程简介 (12)2.3.3各区域、空托盘、空包装箱等物流流程 (13)2.3.4研制阶段零部件物流流程 (13)2.4总体方案 (13)2.4.1系统构成 (13)2.4.2系统概论 (14)2.5装配工装设计 (15)2.5.1功能 (15)2.5.2使用方法 (16)2.5.3主要结构 (16)2.5.4互换性与增产办法 (17)2.6物流方案 (17)2.6.1零部件预处理区设计 (17)2.6.2装配区设计 (22)2.6.3检测区设计 (23)2.6.4输送线设计 (23)2.6.5助力机械臂 (24)2.7柔性装配生产线管理信息系统 (25)2.7.1系统架构 (25)2.7.2物理部署 (27)2.7.3网络构成 (28)2.7.4软件实现 (29)1.方案特点说明 (47)2.附图说明 (49)1项目概述1.1概述通过总装生产线的柔性化设计,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品种型号产品,企业可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的型号和产量,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灵活变化。
通过装配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实行全面监控、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企业可根据生产的需求调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进而实现控制决策与过程改进,最终实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实现目标1.2.1装配生产柔性化满足5种不同型号共100套产品的现场同时库存周转、装配生产和调度需求。
建设装配工位10个、测试工位5个的总目标。
每个装配工位适应不同装配工序的装配需求,每个装配工位可实现6个自由度的装配工艺需求。
建设投产后,装配工位满足产品研制阶段的研制需求,生产调度满足反向作业的操作与管理,零部件的存储货位可实现动态优化。
检测分为在线检测及性能检测,在线检测时工件无需搬运、将检测设备推到其附近实施检测;性能检测集中在测试区进行,用户自备专用设施。
各检测结果需人工输入并上传到管理系统。
1.2.2提升生产效率系统实施后,装配人员仅需在装配工位作业,工件、配件均自动输送到装配工位附近;当某一工序装完后,采取在线检查及检测,减少过程搬运时间;装配工装要求自由度大、灵活,调节便捷、快速;站台与工装间借助助力机械臂,达到省力目的。
1.2.3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1) 投产后的柔性装配线,物流配送智能化、自动化;(2) 物料管理数字信息化,实现物联网在装配生产中的应用,每个配件、半成品状态实时跟踪并上传管理系统,能及时对所需了解的物料数量、所处位置、流转信息以及装配状态进行查询和统计;(3) 过程控制信息化,装配生产点装配工艺仿真提示,装配过程实时视频监控;(4) 对产品质量追溯性强,质检及测试数据上传智能化,并按要求保持各相关数据记录;(5)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减少传统的人工找货、搬运等,避免了因人工参与造成的不必要失误。
(6) 过程控制信息化,现场管理上,避免人工找货、搬运;(7) 实现与MES系统无缝连接,为MES提供所有生产数据。
系统在未连接MES系统时,须实现人工录入订单,系统根据人工订单自动运行。
(8) 整个系统的通讯信号符合保密性要求,不能涉及有生产数据和检测数据的无线信号。
(9) 构建网络安全系统,确保数据安全性;1.3系统安全性(1) 实施保障中船重工七○五所是从事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单位,获得国家一级保密资格认证、军用软件研制能力等级证书、军品质量体系认证并是具有相应安全生产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的必要条件,承担国家多型高新、重点国防项目研制。
(2) 元器件选型系统中采用的机电设备全为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成熟设备,机械传动器件、电气电子元器件以合资品牌国产为主,少量采用原装进口件。
(3) 应急措施系统具备容错、纠错、快速诊断、及时恢复的功能,当系统软硬件发生故障时,有应急方案,无法避免时分段运行,不因局部故障影响系统整体运行;对于立库、缓存库的存取设备,需有备用电源,当停电发生时,不影响正常生产,并预留人工取货路径,必要时,人工将零部件取出。
2系统方案2.1设计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用户的远期发展目标和满足用户近期要求为基本点,从专业和经验的角度出发,遵循经济、合理、先进、实用、可靠的原则,采用科学而先进的方法和理念,进行本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工艺要求,实现柔性化装配;➢有限空间最大存储量;➢作业流程自动化管理;➢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系统高稳定及可靠性;➢可扩展性强;➢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柔性化;2.2产品装配工艺流程下面就其中一种工件的装配工艺详细说明,其它型号产品装配过程与之类似,不再举例。
单件装配总体工艺流程图(1)部件1、2、3从零部件预处理区自动出库,经人工送达配作间并配作,配作完毕合格后人工送达装配区站台,同时出库工件A到达装配工位站台,装配人员使用助力机械臂或人力将工件从托盘上搬放在装配工位工装上,按工位现场终端提示完成相应工序装配,装完后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的工件标识为3A。
可人工将其存放在暂存区或进入下一装配工序组装部件4,装完检验合格后自动存放在暂存区,此时工件A已装完4个部件,标识为4A;(2)自动调度B、C两个工件从零部件预处理库出库到装配工位站台,装配人员使用助力机械臂或人力分别将工件从托盘上搬放在装配工位工装上,同时出库部件5(部件5需与部件4按要求一一对应)到装配工位,人工按现场终端提示装配,装完检验合格后存放在暂存区。
此时工件B、C已经临时连接在一起,标识为工件1BC;(3)装完后的工件4A与工件1BC需连线在线检测,若装配时并联进行的,当装配完4A、1BC两工件后无需去暂存区存放,将二者靠近后连线在线检测。
若装配时串联进行,则将先装好的工件,如4A暂存,当工件1BC装完后在装配工装上等候,将对应的各4A从暂存区自动取出靠近1BC,在线连线检测,合格后的4A、1BC各自往下装配;(4)从零部件预处理库中自动出库部件6到工件4A装配站台,完成装配并检验合格的工件标识为5A,存放于暂存区中;(5) 从零部件预处理库中自动依次出库部件7、8、9、10、11、12到工件1BC 装配站台,完成装配并检验合格的工件标识为2BC ,存放于暂存区中;(6) 对于工件5A 、2BC 可串联或并联进行装配,串联装配时,存放先完成的工件,直到后者完成后一并送入测试室测试;并联装配时,若完成不同步,则按上述步骤进行,若同步完成,则无需进暂存区存放。
测试合格后的工件经人工搬送到暂存区存放;(7) 将工件5A 、2BC 从暂存区取出送达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暂存或再次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工件5A 作为成品暂存或包装发货,工件2BC 完成刚性连接,暂存或包装发货;(8) 对于上述所有工序,按生产任务情况,在工位上可进行串联或并联装配,每个装配工位均可做任意一道工序;当串联装配时,同时可进行10个型号产品装配。
(9) 对于工件A ,当装完部件1、2、3成为3A 时,需将流转托盘工装更换。
更换的托盘工装来自于暂存区;(10)对上述工件A 、B 、C 以及12种部件,当每次完成物料取完后,空托盘均经自动存取机搬运至码盘站台码盘(特殊工装托盘除外),同时对托盘上的条形码信息进行清零。
但对于工件A 、B 、C ,其托盘上的工装需单独人工回收;(11)对于上述12种部件,每种部件装配完后剩下的空箱由操作工将其集中放入物料框推车中,由人工将其推出厂房并处置;(12)对于工件A 、B 、C ,每当成为3A 、4A 、5A 或1BC 、2BC 时,其运载托盘上的条形码均实时更新物料状态信息,并上传到管理系统;2.3工件输送工艺流程2.3.1入库流程简介2.3.2出库及装配流程简介2.3.3各区域、空托盘、空包装箱等物流流程(1)对于零部件预处理区、装配区之间采取自动输送线输送,其余测试区、检验室、包装发货区与各区间则采取人工小车搬运;(2)空托盘组需进行反向流转,按每4个一组送入零部件预处理区中存放;(3)对于从零部件预处理区中出库后的物料,若发生错误、临时变更等情况时,需进行退库处理。
此时,启动退库管理程序,输送线反转将物料托盘送回到立库中,系统自动分配货位并存放;(4)对于过程中的不合格品,暂存于预处理库暂存区中,按管理流程处理;(5)成品包装发货后,空托盘搬运到入库站台,并自动送入预处理库区中存放;2.3.4研制阶段零部件物流流程对于研制阶段的工件装配,由于为小批量,其依据零部件来料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若来量大,可将其存放在零部件预处理区随机存取侧货位,装配时按正常生产任务出库;若来量小,则在入库检验区缓存,无需入零部件预处理区,直接经输送线到达装配区装配。
2.4总体方案2.4.1系统构成整个柔性装配生产线物理空间上由四大区域构成,即装配前零部件预处理区、装配区、检测区以及包装发货区。
柔性装配生产线系统总体上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零部件预处理区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输送设备(含平面链式及辊道机、升降输送系统等);➢柔性装配工作台;➢辅助设备(含助力机械臂搬运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
总体效果图如下:图一 方案效果图2.4.2 系统概论整个系统集零部件来料预处理、装配、检测、暂存于一体,零部件采用托盘为搬运载体,以便将形状多样的物品规范化,便于零部件仓储搬运及生产流转。
装配前的零部件使用标准托盘加工装作为载体,装配后的工件由于外形发生变化,需更换为专用托盘。
托盘采用条码标签标识,托盘在整个仓储、流转的过程中均进行信息跟踪及依据装配状态实时录入系统。
零部件预处理区高层立库仓储作为仓储设备,零部件预处理区与装配区隔离,便于两个不同区域的管理。
零部件预处理区与装配区之间利用自动输送线传送,并借助装配区的直行穿梭车将零部件搬运到各个装配工位站台以及物料流转。
装配线为集中作业模式,装配线由多个装配工位构成,装配工位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强,满足不同型号产品不同工序的装配需求,达到柔性装配的目的。
作业时人工将工件从站台搬运至装配工位工装上,装配后的半成品、成品工件采用现场暂存与回库暂存两种方式,并在装配厂房设置检测区、暂存区、装箱发货区。
装配区、配作室、检测区、暂存区、包装发货区、试验区之间均以人工小车搬运工件、部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