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李杰 庄辉
乙型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
HBV DNA, (IU/ml)
HBeAg ALT 肝组织学 临床诊断 10
> 1 x 106 阳性 正常 无明显异常或轻度 炎症坏死 慢性HBV携带者
>2x 103 阳性 增高或者波动 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 HBeAg阳性CHB 乙型肝炎肝硬化
< 2 x 103 阴性 正常
>2 x 103 阴性 增高或者波动
6
≥ 10
6
HBV DNA (拷贝/ml)
Chu CM,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0:E25-30
13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水平HBV DNA促进HCC的发生
14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预
防
15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乙型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
李杰 庄辉
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病原学
2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乙型肝炎病原学——HBV分类及分子结构
嗜肝DNA 病毒科 基因组长约3.2kb 部分双链环状DNA 基因组分为4个编码区: S区:由S、前S1和前S2组成; HBsAg C区:由C和前C组成;HBcAg、 HBeAg P区:编码DNA聚合酶 X区:HBx蛋白,与HBV致肝 癌有关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992.01.01 2002.01.01 2005.06.01
2009.04.09
2012.01
2015.03
HBV疫苗 新生儿 HBV疫苗 纳入计划 HBV疫 纳入计划 免疫,疫 苗接种 免疫管理,苗免费, 完全免 新生儿 但疫苗需 但需支付 费 手续费, 自费 16 约10元人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血、注射毒品、医疗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性传播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而母婴传播则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
此外,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共用针头、刺青、耳洞穿孔等。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表现为地区性和年龄性差异。
乙型肝炎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尤其是亚洲、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
这些地区的高感染率主要是由于卫生条件差、医疗设施不完善以及医疗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
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还与年龄有关,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成年人则相对较少感染。
预防乙型肝炎的策略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根据WHO的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此外,对于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注射毒品者、性伴侣等,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是预防乙型肝炎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个人防护包括避免接触感染血液和其他体液、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等。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是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行为。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宣传册、健康讲座、社区活动等。
春季如何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访庄辉院士
春季如何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访庄辉院士
李杰
【期刊名称】《肝博士》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但一些病原微生物也活跃起来。
因此,春季是某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来自临床的资料显示,春季是肝炎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甲型肝炎(甲肝),其发病率约占全年的70%以上。
戊型肝炎(戊肝)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甲肝相似。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李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3
【相关文献】
1.庄辉:戊型肝炎 [J], 东来
2.甲,戊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与甲型及戊型肝炎的比较 [J], 麦惠文;唐小平
3.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戊甲双重感染的临床鉴别研究 [J], 焦杨文;陈晓明
4.427例急型肝炎(甲型、戊型)的临床特点分析 [J], 朱庆华;刘红春;明亮;金雨琦
5.甲型、戊型和甲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J], 鲍中英;刘梅生;孙焕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庄辉中国慢性乙肝流行病学现状
记者:庄院士,您好。
今天希望您能跟我介绍下中国目前慢性乙肝的流行病学现状。
庄辉院士:中国从1992年开始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000年6月我国肝病专家向国务院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1年被国务院采纳,2002年1月1日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目前,中国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以上,首针接种率达94%;2009-庄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亚太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委等职。
发表论文65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5册,中文专著30册。
曾获美国专利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新药证书3项、省部级奖多项。
陈词庄辉:中国慢性乙肝流行病学现状8. All Rights Reserved.2011年,还给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6800万儿童进行了补种。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国家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明显下降。
2014年,对全国1-29岁人群进行了乙肝流行病毒调查,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经降到0.32%,全人群估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5.49%。
1992年我国估计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200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是7.18%,即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估计为5.49%,约7400万例乙肝病毒携带者。
可以看出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记者:不难看出,中国乙肝防治取得现在的成绩,母婴阻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那具体的母婴阻断方案目前是怎么实施的?庄辉院士: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我们国家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注射首针乙肝疫苗,出生1和6个月时再注射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疫苗;2010年后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新生儿仍单独用乙肝疫苗免疫;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其阻断效果可以达到95%-98%;而对于HBV DNA水平比6较高(大于10IU/ml)的母亲,仅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还不能完全阻断乙肝的传播。
7. 乙型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预防及母婴阻断-20190417--李杰教授
1
乙型肝炎(乙肝)病原学——乙肝病毒(HBV)结构
嗜肝DNA 病毒科 部分双链环状DNA 基因组长约3.2kb 基因组分为4个编码区: S区:由S、前S1和前S2组成;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C区:由C和前C组成;乙肝核
心抗原(HBcAg)、乙肝e抗 原(HBeAg)
• 继续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管理
• 重点关注边远、贫困、工作薄弱地区
• 做好孕产妇产前HBsAg筛查和高危新生儿HBIG注射
• 进一步完善乙肝母婴阻断策略
—高危儿童免疫后监测
—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策略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发
—孕期抗病毒治疗 —。。。。。。
引用自中国CDC张国民教授的课件
18
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2
乙肝病毒(HBV)传播途径
年龄组
感染途径(血和血制品、母婴及性接触)
新生儿 儿童期 青春期/成人
所有年龄
母婴传播 (围生期) 家庭传播 (破损的皮肤和黏膜)
性接触 注射吸毒 职业暴露
危险注射 其他与卫生保健相关的因素
•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会传染 HBV •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新生儿
婴幼儿 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母亲HBsAg(+)
母亲HBsAg(-)
出生后24h内尽早 (最好在 出生后12h内) 接种1剂次 100 IU HBIG,同时在不同 部位接种10微克酵母重组 乙肝疫苗;
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 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
按照0,1,6 程序接种3针 10微克酵母 重组乙肝疫
ü 对于常规免疫完成乙肝疫苗免疫者,没有证据支持加强免疫
乙肝科普书籍
乙肝科普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乙肝的科普书籍推荐:
1. 《乙肝及其防治手册》- 作者:薛涛、邢延根
该书介绍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特征、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等内容,提供了关于乙肝防治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
2. 《乙型肝炎的防治学》(第二版)- 作者:董善江、曲腾飞
等
该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乙型肝炎科学防治理论和技术的专业著作。
内容涵盖了乙型肝炎的病毒学、流行病学、免疫学、预防接种、诊断治疗、病案管理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3. 《肝病学大百科》- 作者:CSR国际
这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肝病学参考书籍,其中包括了关于乙肝的详细介绍,包括病毒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临床实践中的指南和建议。
4. 《乙型肝炎手册》(第二版)- 作者:曲腾飞、董善江等
该手册是一本面向临床工作者和学习者的乙型肝炎学习教材,内容覆盖了乙型肝炎的基础知识、流行病学、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及各种相关疾病的管理与治疗。
这些书籍提供了乙肝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指南,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在选择书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
行选择。
另外,可以通过向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机构或乙肝患者组织咨询的方式,获取更多乙肝方面的书籍推荐。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_2010年版_解读_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预防
乙肝预防措施包括: ( 1) 乙肝疫苗预防; ( 2) 切 断传播途径; ( 3) 意外暴露 H BV 后预防; ( 4) 对患 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其中乙肝疫苗是预防 H BV 感染 的最有效方法。
我国卫生部于 199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管理, 并要求自 1992 年 1 月 1 日起, 对所有新生儿 按 0、1、6 月程序 ( 即出生 24 h 内、出生后 1 和 6 个 月) 接种 3 针乙肝疫 苗, 但不同于 其他计划 免疫疫 苗, 家长需支付乙肝疫苗及其接种费用。2001 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要 求各省市自治区自 2002 年起, 除收取少量手续费外, 给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2005 年 6 月 1 日 起,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完全免费。2009 年 4 月 9 日卫生部发布 全国 15 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项 目实施方案 , 对全国 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2010 年 12 月 10 日, 中华 预 防医 学会 在北 京 召开
疫苗
生产厂家
剂量 ( g) 儿童 成人
啤酒酵母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5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5
汉逊酵母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0
CH O 疫苗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10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
10 10/20/ 60
10 10 10
指南 ( 2010 年版) 建议: 对 H BsAg 阳性母亲 的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 H BIG) 和乙肝疫苗 联合免疫。对 26 篇乙肝疫苗和/ 或 H BIG 预防 H BV 母婴传播论文的荟萃分析表明, 单独乙肝疫苗阻断母 婴传播 的保 护率 为 72% ( 95% 可 信区 间为 60% ~ 80% ) ; 乙肝疫苗与 H BIG 联合免疫的保护率为 92% ( 95% 可信区间为 83% ~ 97% ) 。乙肝疫苗联合 H BIG 与单独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其相对危险性 ( RR) 为 0 52 ( 0 44~ 0 63) ,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11] 。
规范医师对乙型肝炎的诊治行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之一
规范医师对乙型肝炎的诊治行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
读之一
庄辉
【期刊名称】《肝博士》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2005年12月10日.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式投布,现仅就该指南的编写原则、病原学、自然史和预防部分进行简要解读。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庄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规范防治健康指南——为相关人士解读《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J], 杨秉辉
2.合理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之二 [J], 贾继东
3.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之四[J], 贾继东
4.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新标准——解读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J], 王磊
5.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 [J], 孟庆华;侯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
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 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
无防护的性行为
HBV 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职业暴露
修足
文身
扎耳环孔 共用剃须刀和牙具
不经呼吸道 和消化道传播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 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 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 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z血液 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更新要点
新生儿(哺乳)部分没有修订,与2019版一致。
推荐意见5
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 童,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应 ≥28 d,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 d (A1)。
更新要点
儿童(疫苗补种)部分没有修订,与2019 版一致。
推荐意见6
对3剂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剂60 μg或 3剂20 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 序后1~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 可 再 接 种 1 剂 60 μg 重 组 酵 母 乙 型 肝 炎 疫 苗 (A1)。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 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 虫等)传播。
3.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1)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
接种对象:新生儿、婴幼 儿 、 15 岁 以 下 未 免 疫 人 群、成年高危人群。
接种程序:全程需接 种3剂,按照0、1、6 个月的程序。
HBeAg阳性CHB患者可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年发生率约为 2%~ 15%。年龄<40 岁、ALT 升高、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HBeAg血 清学转换后,每年约有0.5%~1.0%发生HBsAg清除。研究显示,HBsAg转阴 10年后,约 17.8%的患者血清 HBV DNA 仍为阳性。>50岁、或已有肝硬化、 或合并HCV或HDV感染者,即使HBsAg消失,仍有发生HCC的可能性。
乙型肝炎系列培训材料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可终身阳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HBsAg 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 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 HBsAg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 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 + - - -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3)假阳性
- + - + + 5
急性HBV感染后康复。
+ - - - + 6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 抗HBc 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 IgM抗HBc 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
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
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
2.2介绍几个概念:
① “两对半” ② 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
③ “转 阴” 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率
❖
❖ 2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双抗原夹心法 。 ❖ 国家标准: 特异性参比:20/20 灵敏度:≤ 10mIu ❖ 精密性参比:Cv≤ 15% 临检中心行业标准: 30mIu
庄辉:戊型肝炎
庄辉:戊型肝炎作者:东来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2期东来人物档案庄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亚太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委等职。
发表论文65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5册,中文专著30册。
曾获美国专利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新药证书3项、省部级奖多项。
记者:庄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肝博士》杂志的采访,关于戊型肝炎(以下简称戊肝),大家接触和了解较少,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戊肝目前的发病情况,以及目前中国戊肝疫苗的使用情况。
庄辉院士:戊肝是由戊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跟乙肝不同,它是一种急性肝炎。
戊肝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在发展中国家既有流行,也有散发。
目前,我国戊肝的发病率较低,每年约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三。
1986~1988年,新疆地区曾发生大规模戊肝流行,共计发病119820例患者,死亡707例,其中孕产妇死亡人数414例,如加上胎儿死亡,共计死亡1121例。
目前我国戊肝发病主要为散发,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的10%。
但在成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多数地区戊肝占首位,尤其是在老年人群,戊肝所占比例更高。
2011年12月1日,由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戊肝疫苗,该疫苗安全有效。
但由于我国戊肝发病率较低,目前一般人群不需要普遍接种,该疫苗主要用于重点人群,以及戊肝爆发或流行时的应急预防。
记者: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自己感染了戊肝?感染戊肝后会有哪些症状呢?庄辉院士:首先,戊肝作为众多肝炎中的一种,有很多症状与甲肝相似。
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
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
约1/3有关节痛。
常见胆汁淤积症状,如皮肤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改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庄辉教授
改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庄辉教授叶知秋【摘要】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足以对人构成严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因此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共有20亿人感染肝炎病毒,【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8页(P22-29)【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治疗;诊断;庄辉;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作者】叶知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足以对人构成严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因此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共有20亿人感染肝炎病毒,其中约有5亿人(全世界十二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慢性肝炎,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而死亡。
满头银发的庄辉院士,在作报告时神情凝重,这大概缘于他在报告一开始所介绍的一组数据。
庄辉院士在报告一开始首先指出:“目前,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疟疾的病例数为:艾滋病150万人,肝炎140万人,结核病120万人,疟疾120万人。
从经济投入来看,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疟疾计划开支情况作了统计,其中病毒性肝炎最少,我们国家也一样,投入艾滋病防治的钱,要远远大于病毒性肝炎。
”“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病毒性肝炎死亡占第一位,占第二位的是结核病,第三位是艾滋病,第四位是疟疾。
非洲的情况跟亚太地区不一样,艾滋病跟疟疾的死亡人数比较多,多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
庄辉院士-我国肝病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
陈园生, 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88-891; Shen T, et al. PLoS ONE 2011; 6(8):e23550;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中国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报告. 2017; Dai S, et al. J Med Virol, 2012, 84(1):1-5; Su Y,et al. J Med Virol, 2013, 85(3):425-43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5, 23(12):906-923; 16
47; 3. Wang FS, et al. Hepatology, 2014, 60(6):2099-2108
4
中国非感染性肝病疾病负担
病因
全球
中国
占全球 (%)
ALD (adult) 1.5亿
0.6亿 (4.5%)
40.0
NAFLD
6.0亿
2.0亿 (15%)
33.33
其他
2.2亿
0.37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 2007~201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jkj
2015 2016
年份
2017
15Βιβλιοθήκη 我国估计约1000万丙肝患者
人群类别
抗-HCV (+) (%)
估计的丙肝例数
一般人群 (13亿) HIV 患者 (70万) 血透析患者 (16.59万) 男男同性恋 (500~1000万) 性工作者 (600万) 静脉注射毒品 (250.5 万) 性病患者 (600万) 供血员 (1000万) 器官移植患者 (15万) 其他高危人群 (1000万) 合计
中国 一般人群 BMI25 kg/m2 慢性乙肝
乙肝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传染性
非传染性
血源性疾病 的传播
不灭菌器材 导致的感染
不正确技术 造成的伤害
注射物内含有 其它物质引起的伤害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 病、疟疾等
脓肿 败血病 毒性注射 过敏性休克
注射性麻痹 结核性淋巴炎
毒性反应 过敏性休克
图 3-1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乙肝预防的四个要点
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二、传播途径预防 三、意外暴露后的预防 四、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乙肝病毒传播的两个必备条件
传染源: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分泌物
易感者:皮肤、粘膜的破损
不同体液和分泌物中乙肝病毒 的浓度
高 中 精液、 阴道分泌液、 唾液、 羊水 低 尿液、 粪便、 汗液、 泪液、 乳汁
血液、 血清、 伤口渗出液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第2针和第1针间隔≥28天。 第3针与第2针间隔≥60天。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
主要是新生儿 其次
婴幼儿 青少年 高危人群
乙肝疫苗免疫程序
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分别为0、1、6个月
即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 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 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 针滞后于接种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
医源性传播
血液和血液制品:由于严格实施对献血员进行筛查, 目前已经少见。 不安全注射、创伤性治疗(治牙,针灸) 性接触 破损粘膜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共用牙刷、剃须为在 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PPT
乙肝预防措施包括: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传播途径预防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992、01、 01
2002、01、 01
2005、06、 01
新 生 儿 HBV 疫 苗纳入计划免 疫管理,但疫苗 需自费
种20g重组酵母或20g 2005, 13:881-891
为什么《指南》建议提高乙 肝疫苗剂量?
Hepatitis B vaccines licen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10~40g of HBsAg protein/mL、
50 000 40 000 30 000 20 000
20g疫苗组,n=251 10g疫苗组,n=256
P>0、05
P<0、05 P<0、 001
10 000
0
Chiaramonte M, et al、 Vaccine, 1996, 14:135-137
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10
高剂量疫苗 20g/剂
“ 对 HBsAg 阴 性 母 亲的新生儿可用 5g 重 组 酵 母 或 10g CHO乙型肝 炎疫苗免疫”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881-891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
“关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 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最好在 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 IU), 同 时 在 不 同 部 位 接 种 10g 重 组 酵 母 或 20g 中 国 仓 鼠 卵 母 细 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 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10, 26, 27] ”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庄辉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09(001)002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 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1].全球肝癌患者中,75%以上是HBV所致[2].
【总页数】7页(P18-24)
【作者】庄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庄辉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孕妇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曹宏
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许红梅;任红
4.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易永祥
5.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易永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庄辉院士: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成就、现状及挑战
庄辉院士: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成就、现状及挑战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侵犯肝脏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等。
近年来,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减少了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病和死亡,但我国病毒性肝炎负担依然严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8600万例,占全球约1/4。
在2022东北三省肝病感染病学术论坛中,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分享了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成就、现状及挑战。
肝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图1为1990-2020年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年龄标化发病率。
从图可见,无论是急性乙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还是急性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在我国都有明显下降。
其中,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下降最为明显,这表示我们中国肝炎防治取得了很大成就。
图1 1990-2020年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年龄标化发病率(图片源于幻灯)如图2所示,1990-2020年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年龄标化死亡率,4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
其中急性乙型肝炎的死亡率下降了97.4%,急性丙型肝炎的死亡率减少了95.5%,说明我国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图2 1990-2020年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年龄标化死亡率(图片源于幻灯)图3所示是我国急性甲型肝炎年龄标化发病率,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流行率水平。
我国1992年批准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2002年上市了甲型肝炎灭活疫苗,2009年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8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儿童都要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卫生设施的改善加上国家甲型肝炎免疫规划,使我国的急性甲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
到2019年,急性甲型肝炎的发病率为1.9/10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说明我国甲型肝炎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3 我国急性甲型肝炎年龄标化发病率(图片源于幻灯)图4所示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目前已属全球最低水平。
乙型肝炎系列培训材料-文档资料
数日后HBsAg即转阴。
– 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
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
尚无确实的证据。
高危人群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吸毒者 监狱犯人 性传播疾病病人 血液透析病人 医护人员
1.2 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2.1 HBV的基本(电镜)结构 1.2.2 HBV的基因结构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可终身阳性
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HBsAg 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 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 抗HBs HBeAg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S pre-C
HBV DNA 3.2 kb C
C
P X
HBsA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BcAg
DNAP HBxAg
pre-c
X
pre-S2 pre-S1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指 标及意义
2.1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2.2 介绍几个临床乙肝检测的概念 2.3 临床常见乙肝血清标志物反映模式
2.1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V C基因
前 C区 C区 表 达
前C / C 蛋白 切割、加工
HBeAg
分泌到细胞外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cAg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使用安全套。
• 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 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4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对已经确定的HBsAg阳性者,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 (该三种标志物均阴性者) 接种乙型 肝炎疫苗。
22
意外暴露后HBV预防
23
切断传播途径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灸的针具) 。
• 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原则。 •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 • 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5年发生率12%-25% 5年发生率5%-15%
肝硬化 慢性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11
肝细胞癌
Seeff L, et al. N Engl J Med. 1987;316:965-70. Lai CL, et al. Lancet 2003;362:2089
影响肝硬化发生的因素
母亲HBsAg 建议 出生12h内接种乙肝疫苗+HBIG 1~2月龄后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出生时1针除外) 9~8月龄时检测HBsAg和抗-HBs 出生12h内接种乙肝疫苗+HBIG 检测母亲HBsAg 1~2月龄时根据母亲HBsAg状况,接种乙肝疫苗(出生时1针除外) 1月龄或出院时接种乙肝疫苗 完成全程乙肝疫苗免疫
10 婴儿HBsAg阳性率,% 8 6.6
8.5
6
4 2 0 0 所有母亲 HBeAg阳 性母亲 0 >108 <105 105-108 2.9
母亲不同 HBV DNA水平, copies/mL
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探索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给予抗病毒药物,以提高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Wiseman E, et al, Med J Aust. 2009 ;190:489-92 21 21
HBsAg阳性母亲能否哺乳?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新生儿在出生 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 母亲的哺乳”
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加强?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 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 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 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性乙型肝 炎预防、 关怀和治 疗指南》 正式发布
16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及免疫策略
新生儿
母亲HBsAg (+)
母亲HBsAg (-) 按照0, 1,6程 序接种3 针10μg 重组酵 母乙肝 疫苗
婴幼儿
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高危人群
(如医务人员、经常 接触血液的人员、托 幼机构工作人员、接 受器官移植患者、经 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 品者、免疫功能低下 者、HBsAg阳性者的 家庭成员、男男同性 性行为、有多个性伴 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 品者等)
*1月龄后对乙肝疫苗应答与足产儿相同 18
阳性
不详
阴性
HBV HBV 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
HBsAg HBV 5%-15%
E
HBV DNA
HBV
X 19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与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关系
20
HBV DNA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
213 例HBsAg&HBV DNA均为阳性的孕妇 新生儿出生后12h内用100IU 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 阻断,疫苗接种剂次为0,2,4,6月龄
Chu CM,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0:E25-30
13
高水平HBV DNA促进HCC的发生
14
预
防
15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992.01.01 2002.01.01 2005.06.01
2009.04.09
2012.01
2015.03
< 2 x 103 阴性 正常
>2 x 103 阴性 增高或者波动
无明显异常或轻度 中度或严重炎症坏 炎症坏死 死 非活动性HBsAg携 带者 HBeAg阴性CHB 10 乙型肝炎肝硬化
HBV感染后结局及疾病进展
急性HBV感染
90% 围产 (生) 期感染 25%-30% 婴幼儿时期感染 2%-5% 5岁以上儿童, 成人
乙型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
李杰 庄辉
1
病原学
2
乙型肝炎病原学——HBV分类及分子结构
嗜肝DNA 病毒科 基因组长约3.2kb 部分双链环状DNA 基因组分为4个编码区: S区:由S、前S1和前S2组 成;HBsAg C区:由C和前C组成; HBcAg、HBeAg P区:编码DNA聚合酶 X区:HBx蛋白,与HBV致肝 癌有关
内衣壳(C) S蛋白 (S) M蛋白(S+PreS2) L蛋白 (S+PreS2+PreS1)
DNA DNA聚合酶(P)
42 - 45nm
灭活方法:65℃,10h;煮沸10分钟;高压蒸气;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碘伏
3
乙型肝炎病原学——HBV病毒复制
Myrcludex B
AT61;AT130; BAY41-4109; GLS4
27
按照0,1,6程序 接种3针20μg乙肝 疫苗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 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乙肝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7
体重<2000g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建议
钠离子-牛磺 胆酸-协同转 运蛋白
NVR3-778; BSBL-25
NAs
NAs
4
HBV传播途径
年龄组 新生儿 儿童期 青春期/成人 感染途径(血和血制品、母婴及性接触) 母婴传播 (围生期) 家庭传播 (破损的皮肤和黏膜) 性接触 注射吸毒 职业暴露 危险注射 其他与卫生保健相关的因素
所有年龄
•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会传染 HBV
8
自然史
9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
免疫耐受期 免疫清除期 低活动或非复制期 再活动期
HBV DNA, (IU/ml)
HBeAg ALT 肝组织学 临床诊断
> 1 x 106 阳性 正常 无明显异常或轻度 炎症坏死 慢性HBV携带者
>2x 103 阳性 增高或者波动 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 HBeAg阳性CHB 乙型肝炎肝硬化
新生儿HBV
疫苗纳入计 划免疫管 理,但疫苗 需自费
HBV疫苗纳 入计划免
疫,疫苗免 费,但需支 付手续费, 约10元人民 币
新生儿 HBV疫苗 接种完全 免费
《全国15岁以 下儿童乙肝疫
苗免疫项目实 施方案》:对 全国15岁以下 人群补种乙肝 疫苗
《中国成 人乙肝免 疫应用技 术指南》 正式发布
《WHO慢
出生后24h内尽早 (最好在出生后12h 内)注射乙型肝炎免 疫球蛋白(HBIG) , 剂量应≥100 IU,同 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10μg重组酵母乙肝 疫苗 在1个月和6个月时 分别接种第2和第3 针乙肝疫苗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 的儿童应进行补种 剂量为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或20μgCHO重组疫苗 按照0,1,6程序接种
•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5
流行病学
6
全球HBV感染状况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 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Schweitzer et al. Lancet 2015
7
不同地方性流行区人群发生 HBV慢性感染的年龄比较
男:女,2.2~18倍 年龄 HBV DNA高水平 HBeAg持续阳性 ALT水平高或反复波动 嗜酒使肝硬化危险性增加6倍 合并HDV、HCV、HIV感染
影响肝癌发生的因素
男:女,3~6倍 年龄 HBV DNA高水平 ALT增高、波动 合并HDV、HCV、HIV感染 嗜酒 黄曲霉素
Ikeda K, et al. J Hepatol, 1998,28:930-938 Benvegnu L, et al. Cancer, 1994,74:2442-2448 Fattovich G, et al. Gut, 2000,46:420-426 Fattovich G,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2,97:2886-2895
对慢性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
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 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25
中国乙肝流行率(1992 – 2014)
(中国CDC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from Raphael Zellweger
26
»提问和回答 »感谢您的倾听
12
随着HBV载量升高,肝硬化发生率增加
3000 2500 发生率 /100 000 人 -年 2000 1500
HBeAg阳性者 趋势检验 p=0· 04 HBeAg阴性者 趋势检验 p<0· 001
1000
500 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