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拿来主义2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 教读课《拿来主义》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 教读课《拿来主义》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教读课《拿来主义》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册第二单元教读课《拿来主义》二. 学习目标:1.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 明确鲁迅所针对的那个时代特点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3. 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抒情;学会根据语境辨识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 重点、难点:(一)重点:1. 本文十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则是正面论述“拿来主义”。

作者采用“破”字当头的迂回笔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这就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点明国民党反动派与腐朽的清政府一脉相承,提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

批判“送去主义”即是对“拿来主义”的肯定,前者的危害提示越彻底,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文章的立论更鲜明有力。

2. 作者对“送去主义”的批判及其手法:鲁迅批判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列举了三件事。

作者行文中说国民党反动政府大干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勾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葬送了大片国土。

这三件事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且善用反语:是“一点进步”等,表达了强烈的憎恶之情。

3. “送来”与“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二者加以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对我国进行贪得无厌的侵略和掠夺,以实现亡我野心。

“拿来”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滋养本身。

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本质迥异,将二者区别,既可明辨是非,又可使立论更加鲜明突出。

4. 写作技巧上,本文最大特点是用形象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运用形象概括,进行归纳推理。

文中以“闭关”说明抱残守缺,用“送去”说明取悦洋人,用“拿来”说明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这样就形象地阐明了“闭关”误国,“送去”卖国,“拿来”利国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逻辑力量。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和电子课本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word文档资料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word文档资料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发布的《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

(2分)答: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

高一语文 鲁迅《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 鲁迅《拿来主义》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 挑 选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思考?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如何挑选,课文列举了几种正确的做法?运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
(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 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 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 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 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 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 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 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 外思想”。
比喻论证,既清楚透彻,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害(使用) 有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烟枪烟灯 毁掉大部分 姨太太 各自走散
分析“送来主义”
•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 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 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 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 斥 •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 倾销商品(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

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下面几个句子,是否只谈文化遗产问题?(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第(2)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

第(1)句只要看下文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的东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学艺之外的情况,联系写作背景,不难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

第(3)句较难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送去主义的盛行。

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学艺方面的事情。

选用摩登一词能启发读者广泛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行径的作用。

3.本文论证艺术有什么特点?分析: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本文的论证特点就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导学 第12课 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导学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12课拿来主义人间鲁迅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

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

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

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唯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

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

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

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

他虽然注重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

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

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

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

你弃医从文,把麻木的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小丑们无处躲藏。

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

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拿來主義》導學案(二)學習目標:1、理清文章思路;2、結合實際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瞭解並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一、課前準備:走近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創作,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呐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

且介亭的緣起: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

魯迅先生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懣。

“且介亭”暗示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裡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關於雜文:雜文是一種文學體裁,一般採用議論的表達方法。

特點:1、短小、活潑、犀利、雋永。

2、既有議論性,又有文藝性。

3、題材廣泛,形式多樣。

4、大中取小,小中見大。

寫作背景:自從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來,反動統治者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個方面奉行賣國政策。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實行反革命的文化“圍剿”,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氾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著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

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

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的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本文選自《且介亭雜文》預習字詞:(1)注音自詡()殘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骨髓( )吝嗇( ) 蹩( ) 孱頭( ) 譬如( )(2)理解禮尚往來:自詡:譬如(pì):二、課堂活動(一)通讀全文,並為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後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高一【语文(统编版)】《拿来主义》——巧用两“比”发真声-学习任务单

高一【语文(统编版)】《拿来主义》——巧用两“比”发真声-学习任务单
完成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
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
主义
送去
主义
送来
主义
【学习任务三】
“拿来主义”者全不是这样的。解读“这样”的具体内涵
【学习任务四】
分析第9段的比喻,填写表格
喻体
本体
大宅里的
特点
态度
“占有、挑选”的标准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学习任务五】
比较两段“比喻”,体会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并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2.能够准确辨析文中不同“主义”的特征,准确归纳本文观点。
3.通过和《反对党八股》的比较,理解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4.能够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学习任务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通读全文,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读“预习提示”。

“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文章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三、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高一语文课文内容详解

高一语文课文内容详解

高一语文课文内容详解:《拿来主义》层次分析与领悟内容一、层次分析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

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

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

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作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

二、领悟内容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精选 3 篇)《拿来主义》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中的一篇精讲课文,也是“文明的对话”这一专题的第三板块“拿来与接纳”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专题的文章讲的是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惟独这样,人类的文化才会共同繁荣发展,第三板块则从“继承和接受”的角度匡助学生懂得文明对话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杂文代表作之一,它从文化源头上揭露中国固有文化妨碍社会前进、蒙骗群众的成份,启示人们认识其实质。

文章告诉我们,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菁华,弃其糟粕。

这篇文章是对前几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1、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评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2)体味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3)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1)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2)把握并学习先破后立的文章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评地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深入思量。

重点:1、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3、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高一学生虽然接触过鲁迅先生的杂文,但本文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而且这篇杂文并非直接正面阐释自己的观点,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所以,教学时必须介绍清晰有关的背景,在梳理出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匡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理解“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1、问题导读法:通过设问和学生探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1、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文和注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索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第7-2课《拿来主义》-【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

第7-2课《拿来主义》-【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

(2)关于“且介亭” 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 “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 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示愤慨之 情。“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 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2.写作背景
1.第6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参考〕
本段是由批判“送去主义”到论 述“拿来主义”的过渡。
2.如何第7段中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的含义?〔参考〕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 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这是实行 “拿来主义”的前提。
文本研读
研读一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送去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参考〕 2.“送去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参考〕 3.“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参考〕 4.“送去主义”有哪些危害?作者论述“送去主义” 的危害,为什么要提及尼采?〔参考〕 5.结合语境,揣摩“捧”“挂”“显出一点进步 了”“丰富”“大度”“抛来”“抛给”等词语的含 义。〔参考〕 6.小结。〔参考〕
3.写作特点 (1)语言犀利、幽默。 鲁迅的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反 语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犀利幽默。 (2)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本文在论证“拿来主义”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 论证了“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中心论点。
谢谢观看!
1.“送去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参考〕
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的政策,导致国力衰弱, 在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枪炮之后,开始奉行卖国投降 的路线。
2.“送去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参考〕
单是学艺上,就有下列表现: 1.送古董。 2.送古画、新画。 3.送“梅兰芳”。

12《拿来主义》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衬托修辞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用相同特点事物相比较。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无主次之分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有主次之分 正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诩中③过国当他也然是不,太是能阳,反够,虽语“只光然、大是热有褒度送无人词 ”出穷说贬讽去,,用刺,只掘,“也是起“送不给地丰去算与下富主坏,的”义事不煤是者情想来媚”,取,外无一得就求耻者。足荣出见然够的卖得而全借国丰尼世口家富采界,利,几究事益二百竟实国者年不上家见之是贫利得用太乏益大。阳,度但,。是他尼,发采几了就百疯自。
思考:送来的实质是什么?
为 何 要 “ 拿 来 ”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送来的实质: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 否则太不“摩登”了。我
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
义”。
贬词褒用,“珍惜”意,再次表明“拿来”的态度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
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
“立”: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 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2.3 《拿来主义》三、《拿来主义》解读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1] 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

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

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

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

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

“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

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

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这本应该是一个通俗且普及的思维观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始终是偏激且畸形的。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杂文是经过鲁迅先生倡导和垂范而成为独立文体的,《拿来主义》是一篇典型代表鲁迅杂文风格的优秀作品。

请仔细思考本文在语言方面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哪些特点?(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仪.节(yí)脑髓.(suǐ)孱.头(càn)自诩.(yǔ)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C.蹩.进(bié)闭.关(bì)冠.冕(guān)残羹.(gēng)D.磕.头(kē)挖掘.(jué)玄.虚(xián)吝啬.(sè)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冠冕孱头祟洋媚外B.譬如国萃古董残羹冷炙C.脑髓磕头蹩进故弄玄虚 D.吝啬惴摩恐怖勃然大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拿来主义》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新教材)第六单元第六单元《拿来主义》知识点清单12 拿来主义一、重点剖析1. 本文是如何围绕“拿来主义”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先破后立。

从全文来看,虽然文章论述的对象是“拿来主义”,但作者先用大量篇幅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破;一一驳倒后,再引出“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立。

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就越有力;前者的危害被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就越充分。

因此,从批驳入手,再转入正面立论,显得水到渠成,鲜明有力。

(2)破立结合。

文章破中有立,在批判“送去主义”时(破),作者提到“拿来”(立);同时又立中有破,在论证“拿来主义”时(立),先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破),再指出实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该“占有”“挑选”和创新最后得出结论,(立)。

2. 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时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借此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反面典型,请概括其表现及比喻义。

“姨太太”等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对待它(她)们的态度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 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文章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赏析:“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指的是西方侵略者用武力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

“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文章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将“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讽刺。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赏析:“捧”字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姿态;只有几张画,却一路“挂”过去,讽刺了“送去主义”者招摇过市、自吹自擂的可怜相;“发扬国光”加引号表示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这一反语揭露了“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可笑至极的丑态。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优秀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优秀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优秀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优秀1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2课时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1、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启发:如果将第8段内容改写为“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拿来’!害怕继承、拒绝借鉴是逃避主义,盲目排斥、全盘否定是虚无主义,完全接受、全盘西化是投降主义,这些态度都是错误的”,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教师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同时,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但还分析了“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这种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第3段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本文的论证艺术总结如下:(1)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2)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2、学生活动:请组织语言,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网络不是毒”的观点五、阅读与品味——鉴赏语言特点教师示范赏析一个语言运用的例子,然后请学生选取自己感觉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说说这个句子的妙处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教师示例:“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卖国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教师小结: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这就是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展现这样强烈的感染力,来源于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的赤心热肠,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透过跳脱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六、拓展与运用——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师总结:伟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透过烦琐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质,更在于他所揭示的这种本质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有幸拥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伟人,也得以留存这样一篇至今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的指导性文章回忆课堂开始我们比较的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中国引进苏联战斗机的事例,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辟论断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有着怎样的意义处在高度开放、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作为承载着继承与创造重任的青年人,更应懂得智慧地“拿来”。

第12课《拿来主义》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2课《拿来主义》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活动四: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实为倒退——反语。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 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 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祸延子孙 。
大受其害。
实行不通。
否定。
否定。
闭关主义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后 立

送来主义 (被侵略)


拿来主义


4、“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 度?是怎样说理的?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拿来”!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活动二:探究文本内容。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 义”有什么关系?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 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2、梳理总结送去主义的坏处。
对象
做法
结果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送去主义者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类比论证:二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6、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 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 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 么?(两个字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兴趣所在,我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丛 书的绿色部分(政治)更感兴趣,可以说几乎全部披阅一 过,而越是读到后来,关于上述两种拿来主义之对错的 困惑就越是强烈,而对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至 少在绿色部分是否名实相符就越是怀疑:首先,是其远 远未能反映西方学术之原貌,随便举一例,以泰戈尔的 《民族主义》入此丛书,即属不伦不类,盖泰氏既非西 方,也非学术。而既然民族主义为近世主要社会思想之 一,断不应该以此薄本抵充就足够。 其次,是所谓“定评”云云,难晓其义。一般理解, 对政治思想有承启作用者,方称得上“定评”,比如霍 布斯的《利维坦》,而如《温斯坦莱选集》、《雪莱政 治论文选》等,却难以称得上政治学和政治哲学史上有 “定评”的著作。
也许哈耶克这段话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历史 学家通过某种建构或解释的行动……在某些方面,诸如语言学、 经济体制和法律团体等问题,当我们处理它们时,这些事物的 结构非常复杂,如果没有精细技术的帮助,就不再可能在没有 错误和造成矛盾的危险下将它们重建起来。”“历史学家…… 在关系不太复杂的领域,他的本能可能引导他走向正确。当他 转向诸如语言、法律或经济学等比较复杂的现象,并仍然不屑 于利用理论家为他制造的模型时,他几乎注定会失败。”(《个 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哈耶克或许仅仅是在说历史学家,但在我的理解,曾国藩、 康有为、孙中山……这一长串可以一直排到今天也包括你我的 整个名单,在面对西方复杂的工商、金融、学术甚至仅仅是足 球时的窘迫,其实不正表示了仅仅依靠常识和本能的窘迫,并 且也近乎宣告了鲁迅式拿来主义的某种局限?
(来源于2001年01月04日11:31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思考题
⒈文中所阐述的中国人“拿来主义”的内涵是什 么? ⒉作者认为在如今的中国应该怎样实行“拿来主 义”? ⒊文中以足球发端,真正要阐述的问题是什么?
“新”拿来主义
来源于2000年3月28日 03:25 江淮晨报
面对积弱的祖国,六十多年前的鲁迅先生曾大力提倡拿来主义,意在 激励国人以“取以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将外来文化大胆拿来为我所 用。 中国六年的足球职业化进程,也是一个全方位接受外来足球文化的过 程。但是六年来,少见精妙绝伦的巴西技术,也少见攻守完备的欧洲战 术。却见到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也很会重新“阐释”拿来主义,也很大胆地将外 国足球的东西拿来。这些人“以职业的标准拿钱,以非职业的标准比赛 训练(国安教练乔利奇语)”,每年拿着大把大把的票子不仅脸不红心 不跳,而且依然心安理得地干着糟踏中国足球的龌龃之事。令人心寒的 是,六年来,中国球员所干出的有违体育道德精神的事已不是极个别的 个人行为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次深圳平安队的“六人夜不归宿事 件”很能证明“新”拿来主义在中国足坛已占有相当规模的市场。
这种相似是否也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我们民族百余年来的 苦难与我们的知识活动,尤其是与学习或拿来有关?我的一个朋友曾 经不无愤慨地说:“中华民族确实不是优秀民族,一个搞现代化搞 了150年还没有成功的民族怎么能算得上优秀民族?”话虽愤激, 但相比东邻,能无愧乎?
正如在足球上我们喜欢争论哪种“风格”适合国情一样,在现 代化进程中我们也热衷于“哪种”道路适合的问题,可我们似乎从 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东邻是如何学习或拿来的,以及这是否可能正是 两国,在包括足球在内的现代事物的学习上存在差距的原因。
(破)
提出三种方式
(立)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 ——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昏蛋 —— 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废物 —— 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闭关主义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反语
也叫“故意说反话”,用故意“正 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方式表情达意
棉花迷变成了棉花疯子。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正话反说)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 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反话正说)
在有关外来事物的态度上,大家其实都在某种程度上赞同 “拿来主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希望“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但是如何“拿来”和“取去”,无疑仍有分歧的存在。 鲁迅有言,鼓励大家“运用眼光,自己来拿”,但似乎他忽略 了一个问题,即眼光是否存在或眼光的正确性如何保证的问题, 毕竟,对外来知识的认识和判断,不象烟枪和姨太太那样可以 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关于西方现代知识进入中国的问题上,一直存 在着两种不同的拿来主义思路,一种思路是用事先就存在的眼 光有目的地拿来,这应是鲁迅和毛泽东式“拿来主义”的本义, 姑且名为“先选择后引入”;另一种思路则不妨称之为“先引 入后选择”,即对于外来知识不加事先选择,先引入再说,这 大概更近于日本的路数,因为早在上个世纪,他们就号称凡在 西方有所建树或有新意的书,三月后必有日文译本。这里不是 讨论两种思路谁对谁错的地方,尽管我无疑是倾向于后一种思
我以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主要来自于 西方的现代性知识是不能被事先划分为“糟粕”和“精华”的, 因为很难设想一个有待现代化的前现代社会中人,能够事先获 得对于现代性知识的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标准,相反,我们只有 在尽最大可能地引入西方现代性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始形 成自己对于西方现代性知识的判断和选择标准。 然而,可以肯定地说,鲁迅式拿来主义是本世纪后半部分 我们对待西方现代性知识进入的主流态度,并支配着我们的实 践行为,而另一路径的拿来主义却从未被认真地看待过。大名 鼎鼎的商务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但凡是或者自居是 知识分子的,大概没有不读上两本的,从中获益,应该不在话 下。然而,这套“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 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的丛 书,以“每年刊行五十种”的速度,是否可能以及如果可能又 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学术的原貌,所谓“定评”的标 准何在,在我看来,是检验鲁迅式拿来主义成果的一个标志。 但很遗憾的是,我不认为这套享有大名的丛书的成果值得欢呼。
在我的理解,这应该与沿笛卡儿(甚至可以上溯柏拉图)——卢 梭——黑格尔的这一知识谱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和沿休谟— —洛克——康德(包括其后继如韦伯)这一知识谱系与马克思主义的 抵触有关。而如果这一解释确实成立的话,则它依然表明我们在西 方现代性知识的进入上的既定思路——先选择后进入的鲁迅式拿来 主义,只不过在这里,某种意识形态取代了常识成为了选择的标准。
鲁 迅 全 身 像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25年5月时的鲁迅
鲁迅全家
鱼翅
(精华)
鸦片
(糟粕,也有某些益处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大宅子
(文化遗产) (糟粕)
比喻论证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反对三种态度
废物 (全盘接受) 新人 (占有挑选)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毁灭 (烟枪和烟灯)
鲁迅先生若是黄泉有知,不知对其后辈的所做所为会作何感想?
思考题
•文中的“新”拿来主义具体含义是什么? •与课文中鲁迅所批判的哪种态度吻合?
扑克牌54张,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副牌大猫代表太阳,小猫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红色 牌代表白昼,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个星期与扑克每一花色的牌数正好是13张,,52张牌的点数相加是364,再加上小猫的 一点,是365,与一般年份天数相同;如果再加大猫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天数。扑克牌的K、Q、J共有12张,既表示一年 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12个星座。 ; / 扑克游戏入门 kgh53neg 扑克不仅有纸制的,还有许多其他材质的。有景泰蓝包金的扑克、金箔银箔做的扑克、水晶扑克、玛瑙扑克、象牙扑克、象骨 扑克、牛角牛骨扑克、竹制扑克、有机玻璃扑克、玻璃钢扑克……这些扑克牌都是用来收藏的,很少用来打。比如玛瑙扑克、 象牙象骨扑克、牛角牛骨扑克虽然都被做成了麻将的形状,但玩的时候还是扑克的玩法。另外还有许多异型扑克,如圆形、圣 诞树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急步奔了进来:“姐姐,姐姐,您这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别哭啊!说出来,咱们壹定能解决!就算凝儿解决不了, 不是还有二哥哥,爹爹和娘亲吗?”“呜呜……”“姐姐,您到底是为了什么,您到是说话啊!咱们壹起想法子啊!”任凭冰 凝怎么劲,玉盈就是无法止住哭泣,她也不想这样,可是,她根本控制不住,特别是面对凝儿,那个要成为王爷第壹侧福晋的 凝儿,这个位置,原本是王爷为了她,亲自向皇上请求而来的,如今却与自己永远地没有了任何关系。她恨王爷,为什么要让 她知道这壹切,如果她不知道,该有多好!第壹卷 第五十壹章 嫁妆按照商量好的计划,年夫人提前回到京城。女儿的嫁妆 是她最放心不下的事情,新年的时候,凝儿已经把头面首饰送与了四福晋,她回了湖广后,天天四处找寻能作为凝儿头面首饰 的嫁妆,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她费了好多心思,托了很多人,自己也跑了不少地方,就是没有找到更称心的,这心里更 是对凝儿充满了内疚。壹路紧赶慢赶,四月二十二日,年夫人回到了京城年府,玉盈和冰凝两个豆蔻年华的闺女齐齐站在二进 院,向走进院门的娘亲深深壹拜。年夫人壹看见冰海,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面,壹想到这里,禁不住老泪纵横,壹把抱住冰凝:“凝儿,娘的闺女啊!”“娘亲!” 母女两人抱头痛哭,玉盈在壹旁也是哭得几度哽咽,既为母女、姐妹间的生生分别,也为凝儿与王爷的未来担忧,还有自己那 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壹接到凝儿被赐婚的消息,玉盈就焦急地四处找寻凝儿的头面首饰!凝儿将自己的嫁妆添到送给四福晋 礼单里的事情,事后她也知道了,后悔不已。所以她非常着急,眼看着还有不到壹个月的时间凝儿就要成婚,可这头面首饰还 没有着落呢!京城大大小小的店铺都被她跑遍了,壹次壹次地满怀希望而去,壹次壹次地带着失望回来,连凝儿的头面首饰都 解决不了,她还算什么年府的大姑奶奶?可是,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时间太紧,要求太高,又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怎么可 能解决呢?今天娘亲都回到京城了,可这嫁妆还没有收到,玉盈既愧疚又焦急。晚上,待晚饭过后,娘亲和姐妹俩人聊完,玉 盈先假意陪凝儿回房休息,待凝儿关了房门,她转身又返回到娘亲的房里,让年夫人壹愣:“玉盈,怎么又回来了?”“娘亲, 凝儿的头面首饰,玉盈没有办好,请娘亲责罚。”“盈儿,你这是说什么混话,娘亲都没有办到的事情,怎么可能责罚你?” 虽然娘亲不理会她那套责罚之类的话,但玉盈还是将没有办好凝儿嫁妆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眼看着成亲的日期越来越近, 她也就不再兜圈子,开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