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观对当代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影响研究
浅析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东方人与西方人的理解具有一定差异性,但都认为人是“人文素养”的核心,重视人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精神及思想。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素质。
所以高校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高校教育中英美文学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人文素养较差,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缺少公德意识、人际关系不好、行为不文明等现象。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高校在就业导向、市场需求等指导下,以实用主义和功利性模式培养学生,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英美文学课程没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英语专业学生产生“学文无用”的思想,喜欢应用文写作、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等课程,而使英美文学逐步边缘化。
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其能够增强学生文化交际与文学鉴赏的水平,让学生更加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社会、政治方面的情况,提高其人文素养。
第一、英美文学可以增强学生英语水平。
文学作品的语文表达形式通常优美鲜活,具有较强文化内涵,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分析能力。
第二、英美文学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高校英美文学课把美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文学作品是作家感受和体验生命后的感悟,阅读英美文学可以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发挥出道德教育的功能。
三、英美文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一)教材中增加文学知识高校英语专业在大三、大四时开设英美文学课,大部分学校的教材是《美国文学选读》和《英国文学作品选读》。
目前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二战时期的作品,现代文学作品较少,内容过于陈旧。
教师应该增加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作品。
例如英国文学,引导学生学习《绳王》《幸运的吉姆》《等待戈多》《愤怒的回顾》等文学作品。
通过对现代英美文学的补充与介绍,既能够让英美文学课程紧密联系时代,也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写论文范围,杜绝出现重复研究经典作品的现象。
英美文学经典对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作用
英美文学经典对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作用作者:刘丽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06期【摘要】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实一体化、产教融合,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然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条件下,了解国内外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英美文学经典在培养大学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经典;人文素养;作用分析【作者简介】刘丽,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工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化、商务英语。
大学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系统地接受专业知识熏陶,还能学习相关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同时,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逐渐成熟,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即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常规课程,英语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还能让其了解英美文化。
而作为英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经典的作用更为突出。
学习和了解英美文学经典,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一、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人文素养是指对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本质在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即人的内在本质和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的关怀。
对于大学生来说,人文素养就是指其内在涵养,具体表现在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文化科学素质。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通过内在修养所展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和行为。
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追求高质量专业人才同时,也越来越功利,力求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企业或行业带来最大效益。
受此影响,大学教育也越来越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理实一体、产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文和文学课程,从而使得现代大学生出现了以下问题:人文知识缺乏,传统文化知识淡薄;抗压能力较差,经受不住挫折;做事过于追求实用行,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问题等。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观对当代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影响研究
120鉴 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观对当代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影响研究袁漫琳 李 前卢梭和华兹华斯均为生态作家的杰出代表,两人在人生的黄金之年逃离俗世的纷扰,居住于心中的桃花源,领略文学的真谛。
他们的作品饱含了对自然、对于自我、对两者和谐的追求。
新时代,大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滋养下,对于出世与入世、屈原与渔夫、孑然坚守与随波逐流这类选择的问题,似乎依然迷茫。
大多还是选择了后者,做一个适应这个浮躁社会的渔夫。
这两位作家对于如何打理心中的花园,怎样重归心灵的充实与宁静,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给了大学生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一、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观是指关系到所有的生物,以最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自然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生态危机,人们应该考虑到所有方面,以最全面的角度提出有利于生态的策略,多赢角度解决问题。
在《1815年九月》中,华兹华斯提到“海低声耳语,唤起素静无华的鸟雀,你们的大敌逼近了要筑好雀巢,加强防护”。
这里阐述了鸟与寒冬之间的抗争,然而这种争斗和人与自然的斗争不一样,前者不会对生态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后者却能摧毁生态建构。
《瓦尔登湖》里有“铺了石子,沿湖种了松树,他告诉我旧时的和新近的故事”,石子、湖、树、人,四个单独的个体场景融合成了一幅画。
如若将四个场景比喻成元素,那么生物圈则是集合,无数的元素构成了这个集合。
如果集合出现了问题,其整个子集都会受到影响。
在这一理念下,面对生态问题,要从各个元素、小处看起,才能构建正确的集合,解决问题。
整体的和谐是生态的最终要义,也是人类和谐的本源。
只从对人类有益的视角看待生态问题是极其不成熟的,要结合自然整体观,纵览全局。
除此之外,人类作为生物圈的特殊一环,大学生应该有这样的使命感,人们有义务承担构建一个更好、更稳定的生态系统的责任,而不是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却做着催生自我毁灭这样愚蠢的事情。
二、重归自然的怀抱人类长久以来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坚守着自然是敌的思想,受贪婪的欲望所支配,让自然资源变得紧缺,生态修复能力重创,同时自身也难以得到片刻平静的心灵。
英美文学中的意象与叙事分析
英美文学中的意象与叙事分析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文体和流派,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意象。
意象被定义为一个作品中重复出现的形象、符号或象征,它们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同时,英美文学中的叙事方式也是非常独特和精彩的,例如传统的叙事和现代主义的叙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将分别从意象和叙事角度对英美文学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一、英美文学中的意象分析1.自然意象自然是英美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它反映了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例如,威廉·华兹华斯的《梅尔特内斯岛》中,自然被描绘为充满生命力的力量,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同样,约翰·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中,自然被描绘为无情的力量,它代表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的威胁和挑战时的弱小和无助。
2.宗教意象宗教意象在英美文学中也非常常见,它反映了作品中人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宗教对人类的影响。
例如,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中,上帝和撒旦的形象代表了善与恶的对立和人类在二者之间的选择;弗拉纳里·欧康纳的《善人之死》中,基督教神学被运用到故事中,代表了人类对宗教和信仰的探索和追求。
3.家庭意象家庭是英美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意象,它代表了亲情、爱情和牺牲。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孤儿奥利弗的经历代表了家庭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复杂性;欧·亨利的《月亮下的加勒比海》中,家庭被描绘为追求幸福的重要场所。
二、英美文学中的叙事分析1.传统叙事传统叙事是英美文学中非常常见且经典的叙事方式,它通常包含了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例如,雪莱的《法兰肯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清晰地展现了叙事的结构和元素。
传统叙事通常以线性的方式展开,有着清晰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2.现代主义叙事现代主义叙事是英美文学中相对较新的叙事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结构和模式,采用蒙太奇、意识流和非线性叙事等方式来呈现故事。
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解析--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
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解析
——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 今 天 ,工 业 文 明 与 物 质 主 义 导 致 生 态 危 机 日 益 严 重 ,大 量 的 文学作品开始关注和聚焦此 类 问 题 。 毕 晟 著 的《生 态 视 域 下 的 英 美 文 学 研 究》一 书 正 是 基 于 以 上 现 实 背 景 ,旨 在 从 生 态 角 度 来 研 究 文 学 ,重 点 对 英 美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 行了探索。
该书从多个维度呈现了 英 美 文 学 中 的“ 生 态 主 义 ”思 想 内 涵 ,例 如 对 征 服 、统 治 自 然 的 批 判 ,对 工 业 与 科 技 的 批 判 ,对 生 态 责 任 的 倡 导 ,对 生 态 整 体 观 念 的 梳 理 ,引 导 读 者 透过文学作品体会其中蕴含 的 深 意 ,理 解 生 态 文 学 的 思 想 内 涵 。 此 外 ,该 书 通 过 对 生 态 视 域 下 的 英 国 、美 国 经 典 文 学 进 行 讨 论 ,例 如 济 慈 诗 歌 的 生 态 思 想 ,劳 伦 斯 小 说 中 的 生 态 观 念 ,以 及 美 国 学 者 罗 尔 斯 顿 的 生 态 整 体 主 义 ,引 领 读 者 穿 越时空与经典著作和大师对 话 ,从 经 典 文 学 作 品 的 生 态 观 中 ,启 发 读 者 去 思 考 人 与 自 然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津 桥 学 院 汤树兰)
该 书 共 分 为 六 章 ,以 时 间 顺序为线索梳理了英美文学 的 发 展 历 程 ,归 纳 和 总 结 了 英 美地区文学中生态观的产生、 发展和变迁。首章为古代西 方 的 生 态 观 ,采 用 举 例 的 方 式 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生态观念, 包括基督教信仰下的伦理观 念 、西 方 田 园 抒 情 诗 中 的 自 然 情 怀 、沿 海 地 区 自 然 牧 歌 以 及 浪漫主义诗歌中朴素的生态 主义理念。第二至第四章整 理了英美文学中常用的生态 文 学 意 象 ,系 统 阐 述 了 西 方 生 态 文 学 中 的 意 象 类 型 、形 式 和 特 征 ,结 合 意 象 塑 造 和 部 分 生 态 文 学 代 表 作 品 ,总 结 了 西 方 文 人 的 生 态 价 值 观 念 ;分 析 和 汇总了英美生态文学及文人 生态价值观念中所包含的情 感 精 神 ,认 为 西 方 生 态 文 学 的 发 展 与 欲 望 批 判 、生 态 责 任 、 自然和谐等因素有关。第五 章对几部西方生态文学经典
英美文学中人与自然的用例相关分析
定期举办计算 机绘 图竞赛和工程图识图竞赛 ,广泛 开展第二课 堂活动。 通过竞赛 。 给学生搭建起了一展身手的舞 台; 通过竞赛 , 开拓 了学生的眼界 , 丰富 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 通过竞赛 , 使学生找到了学 习 中的不足与差距 , 激发起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 第二课堂活 动不仅学 院重视 , 而且得到了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 其中 20 年 l 06 2 月举 行的第三届工程图识 图竞赛 , u C D认证项 目 At A o 总代理成都科 思达公司提供 了 30 00元赞助费 。为奖励成绩优秀的同学 , 此项费用 全部作为 比赛奖金发给了获奖学生。 为 了拓展学生的就业途径 、 提高我院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 , 我们 积极 与院、 系领 导配合成立 了 A t A 认证考试工作站。教学中教 uC D o 师们除完成常规教学内容外还有针对性地结合认证考试知识点进行 教学 , 也有教师利用工作之余为学生做考前培训 。 通过教师兢兢业业 的教学 , 我院 A t A u C D认证通过率达到 9 %以上 。 o 0 在全省名列前茅。 总之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 的系统工程 , < 需要在办 学、 教学 中不断 的探索 、 创新 、 完善教学 内容 , 优化教学资源 。 并不断 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 , 坚持 以服务企业为宗 旨、 以就业为导 向, 更新教 育教学理念 , 出满足企业需要 的高职人才 。 培养
( 上接第 1 页) 8
作 中会遇到很多零件 、 机器设备 的测绘 , 中很重要 的一步工作就是 其 徒手绘制零 、部件的草图 ,因此学生必须要有徒手绘图的能力。在 C D强化训练时 ,要求学生将 零件测绘过程中绘制 的零件草图用 A At A u C D软件绘制成正式图纸,用绘图仪输 出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 o 展出 , 通过这一举措极大的激发起了学生 的争胜欲望 , 实训效果显著 提高。 金工实训> 在《 过程 中, 实训技师往往要求学生制作各种薄板零 件, 为此我们加强 了 开图模型制作的训练。 展 学生首先根据模型要求 在计算机上绘制出零件的三视图并完成展开图,对于较为复杂的相
试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试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摘要: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校应从最基本的学科教育和课程设置入手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与欣赏性兼具的学科,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并且结合其他途径,在共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程设置英美文学引言如何理解人文素养?“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的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纵观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进程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人文素养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进步以及提高。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严峻形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全球化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原有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有的教育理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以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风气 , 而放弃 善 良正 直 的品质 , 要 敢于 “ 用 持 久 的 日常行 动 去 与 貌 似强大的敌人斗争” 。 古英 语史诗 《 贝奥武 甫》 中 的 部 落首 领 贝奥 武 甫 品格 高 尚 , 心 地善 良、 勇敢 , 敢于 和代表恶 势力 的妖 怪 做 斗 争 ,最 终 为诗 歌 采 用
中最基本 、 最核心 的部分 , 塑 造 一 个人 的世界 观 、 价 值 观 和人 生 观 。 另 外 ,用 文 学 来 培 养 文 化 也 是 一 种 智慧地对待文学的方式 。“ 外 国 文学 凭着 外 国特 色和 文学 特 色 , 在作用 于大学生心 智成长 时有着 独 特 的方 式和魅力 。既有新 奇 的 异 域色 彩 ,又有极 强的 文学 感染 力 ;既 有 寓 于 文 本 中 的其 他 民族 不 同 的 思 想 和 情 怀 ,又 有 与 学 生 日常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的 人 文 通 识 内 容; 因此 , 外 国文 学 教 学 促 进 大 学 生心智 成长既 能够 “ 晴 天霹雳 ” 、 “ 柳 暗花 明” , 又能够 “ 春 风化雨 ” 、
学教育
以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圄毒 、 l 红 岭
内容 摘 要 : 大 学 育人 质量 因大 学 生缺 少 人 文 关 怀 、 缺 乏 文 化底 蕴 、 缺 少 创 造 性 思维 能力 被 社 会 关 注 , 高 校 教 育重知识, 轻文化 , 轻 人 文教 育 的弊 端 渐 渐 凸 显 。 文 学、 历 史 等 课 程 学 习是培 养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重 要途 径 。文 章
发展学 生的人 文素质 就是教 学生“ 学会做人 ” 。 许 多 学 生 认 为 上 大 学 的 目 的 是学 知识 , 长 能力 , 而 把学 做人 , 育 美 德 放 在 次 要 地 位 。 他 们 重 视 参 加 各 种 技 能 训 练 ,忽 视 对 自身 道 德修养 和 文 明习惯 的培 养 , 对 修身与 成才之 间的关 系缺乏 正确 的认 识 。这 种 功 利 思 想 严 重 制 约 大 学 生 的成 才 。常 言 道 :小 赢 靠 智, 大赢 靠德 。教师通过文学作 品 引 导学生培 养理想人 格 ,提 高 自 身修养 。 弥尔 顿 在 他 的 《 失乐 园》 中
挖掘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内涵
识。
文学是社会 生活 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 文学作 品一旦从 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 , 必然会影响、作 用 于社会生活 , 甚至推动着社会 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 上, 历来的思想家和文 艺评论家 , 都非常重视文 学的广泛 的 社会作用。所以 , 我们必须 利用英语专业高年级英美文学课 这一契机 , 对学 生进行思想教 育,以升华他们的情操、提高
号。
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净化心灵的场所 ,
可是通过对大 学生 “ 床头书”种类的调查发现 : 现在大学生 看的书 除了专业课本外 ,就只是外语 、电脑 、经济 类书籍 和如何面试、如何社 交等方面 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 文类 书籍 则 鲜有 人读 。大 学 生读书 求职 的心态 非常 “ 务 实” , 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 “ 竞天择、适 物 者生存”思想的指 引下 ,他们考 虑的是如何适应 这个社会 , 如何为将 来谋得高薪水的职位打下基础 , 因而急于掌握各种
恒艺术魅力的风景线 , 也是诗人创作 的灵感源泉。华兹华斯 的许多诗作都表现 了他在人 自然 中的狂喜心态 , 对大 自然的 热爱 、 生活在美好 的大 自然 中的普通劳动者的深情幻化成 对
二
英美 文学作 品 中蕴含 的生 态意识
一
篇篇关于大 自然 的诗 章。湖光 山色、花草 鸟兽 、日月星辰
基金项 目: 南省教育厅教改 “ 湖 大学生高 尚审美情趣的 培养 与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 目编号湘教通 项
【0 02 33 0 。 2 114/7 )
当代 ,由 不合理 的、自日的、无节制 的、 于 过度的开发 , 造 成全世界 的 自 然资源极度短缺 , 同时 由于向 自 然排放大量的 人类废气物 , 已经超过 自然 生态的 自我调节能力 , 造成环境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文关系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文关系自然与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描绘得深入而细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共生。
本文将通过多个文学作品的例子,探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一、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自然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常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背景之一。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乡村女性》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与美丽、安宁和和谐的联系。
他描述了乡村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情感的温暖和激励。
二、自然的力量与破坏然而,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也常常被描绘为具有破坏性的力量。
例如,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的《飓风》中,描述了一次可怕的飓风对人类生活和家庭的摧毁。
通过描写飓风的力量与破坏性,作品向读者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脆弱关系,以及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和不安全感。
三、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文学作品中还常常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渴望。
例如,法国作家朱尔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描述了一群航海家对未知海洋的探索。
通过描绘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渴望和勇气,作品传达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的勇敢和冒险精神。
四、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织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还常常反映了人类命运与自然环境的交织。
例如,中国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通过描述人类命运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作品呈现了现代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关注与思考。
五、自然的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自然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情感或思想。
例如,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中,白鲸被描绘为自然界的力量和挑战。
通过描绘白鲸与人类追逐的故事,作品探讨了人性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法抵御。
综上所述,自然与人文关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自然美与情感表达
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自然美与情感表达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强调个人情感、自然美和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这种文学流派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通过情感表达来传达内心情感。
本文将探讨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美与情感表达的相互关系。
浪漫主义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几乎成为他们作品的常态。
他们把自然描绘成一个神秘、壮丽而不可捉摸的存在。
他们相信自然是不可改变的,它是恒久不变的力量。
在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被描述成传递和引发情感的力量。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华滋和华兹华斯都将自然描绘成一个超越平凡的、灵性的存在,他们通过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痛苦。
在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景色往往用来联想和表达人类情感。
例如,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经常使用自然图像来表达对爱情的思考。
他的诗歌《悼念赫尔维柳斯夫人》中,自然景色所包含的浪漫和哀伤的情感为读者带来了深思。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也经常通过自然景色来实现。
自然景色象征着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情感,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诗人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浪漫主义者相信,自然是唯一能真实表达人类情感的存在。
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通过描述大自然的美丽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浪漫主义文学还强调了对自然的追求和寻求心灵的和谐。
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冷漠和各种社会问题时,浪漫主义者将自然视为人类灵魂的庇护所。
通过与自然接触和沉浸,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例如,英国诗人珀西雪·雪莱在他的诗歌《西风颂》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他通过与自然融为一体来寻求人类的心灵平静。
尽管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美与情感表达之间有许多相互关联,但它们并不总是和谐共存的。
浪漫主义者常常强调个人情感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这与大自然的客观存在形成一种对立。
有时,浪漫主义作家会将自然美描述为威力无穷的力量,消解人类情感的独立性。
尽管如此,他们的作品仍然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美。
英国文学中的自然景观与心理描写
英国文学中的自然景观与心理描写导言英国文学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心理描写著名。
自古至今,许多优秀的作家通过描述和描绘英国的自然环境,并将之与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探究英国文学中自然景观与心理描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介绍几个代表性作品来加以说明。
一、自然景观对人物情感的影响英国拥有多样化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迷人的湖光山色、广袤的草原、雄伟的山脉等。
这些景色经常被用来反映或夸大人物的情感状态,起到了一种象征或对比作用。
例如,在《呼啸山庄》中,艾米利先生把他内心痛苦不堪时所看到的地方形容为“万无一失”。
这种描述把作者内心苦涩转化为了对外在景色如火如荼进行艺术上融合并独创给读者希冀万分之余的内在愿景。
这种情感和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许多英国文学作品中找到,它们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氛围和主题。
二、自然景观与人物心理描写除了象征性的角色,自然景观还被用来揭示或深化人物的心理状态。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描述伊丽莎白·班纳特穿越风雨交加的乡村时,展现了她内心冲突与不安定。
这种对比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到她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并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类似地,在威廉·沃兹温克拉夫特的小说《爵士与研究生》中,作者通过描绘荒凉而危险的北极环境来凸显主人公心理上孤独无依和压抑感。
这样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之间形成强烈对比从而进一步塑造出故事主线。
三、代表性作品1.《呼啸山庄》 - 作者艾米利先生以优美而精确的语言,将咆哮的风景与主人公内心斗争形象地相结合,揭示了生活中残酷和黑暗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2.《傲慢与偏见》 - 作者简·奥斯汀通过对自然风景和角色情感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刻画了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阶层和性格的冲突。
3.《爵士与研究生》 - 威廉·沃兹温克拉夫特以其深沉且戏剧性的散文描写能力,将北极环境与主人公内心常态产生强烈对比,展示了一个多面向故事。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对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理解和认同,并有能力用文化的眼光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知识扩展、跨文化交流和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到不同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大量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从情节、语言还是艺术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文学的美和艺术的力量,培养审美情操。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和文化是交流的重要媒介。
学习英美文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为国际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
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乏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融,通过研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在文学的层面上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美文学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其中的作品往往离不开深思熟虑的思考和艺术的创造。
学习英美文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学批评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人类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与人类关系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与人类关系1. 引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18至19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以强调个人内心体验和对自然的热爱为特点。
这些诗人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表达,并将其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本文将探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不同方面。
2. 自然的美和力量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强调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这使得人类感到敬畏和无限的魅力。
例如,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在他的《抒情小径》中描述了湖泊、山脉和花朵,以唤起读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3. 自然与灵魂的联系浪漫主义诗人们相信大自然与人类灵魂有着紧密联系。
他们认为通过与自然接触,可以重建内心平衡,并重新发现真实的自我。
例如,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在他的作品《古怪瘋癲》中提到,自然是灵魂的镜像,并能唤起人们对内在力量和美的思考。
4.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浪漫主义诗歌强调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人们认为,通过保护大自然并与其共存,人类可以实现精神上的成长和幸福。
例如,约翰·凯茵斯(John Keats)在他的《杜鹃》中描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关系。
5. 自然与人类的反抗浪漫主义诗歌也探讨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有时候,人类通过剥削自然资源或改变环境来寻求个人利益,这导致了与自然界的冲突。
例如,珍·奥斯丁(Jane Austen)在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当时社会阶级体系对土地控制所造成的冲突。
6. 结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描绘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复杂而多样的关系。
诗人们通过描述自然的美和力量、强调与灵魂的联系、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以及探讨冲突与对抗,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内在世界的觉醒。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也对我们理解和体验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浅谈英美文学教育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作用
浅谈英美文学教育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作用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中实现立德树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英美文学教育,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刻的思想反思和道德触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英美文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人与事物,这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对人性、命运、道德选择的探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对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的思考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价值以及个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英美文学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品格与修身养性的范本。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人生信念,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的麦克白,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中的华盛顿先生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角色,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人格。
英美文学教育对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也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有很强的关联,如自由、平等、正义等。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对社会的不公正有更深入的理解,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和责任,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英美文学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并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思路。
英美文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将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学习到文学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等。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
学生也会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对事物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从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看西方文化价值取向———针对人性的本质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研究
从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看西方文化价值取向———针对人性的本质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研究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3-10 10:20:39 点击:4文化价值取向的模式很多。
克拉克洪与斯多特贝克是较早提出文化理论的美国人类学家。
他们提出的价值取向模式只提供五个普世性问题: 1.人性的本质为何?2.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何?3.人生的时间定向为何?4.人类行动的形态为何?5.人类之间的关系形态为何?(1)下面我们以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为例,来探讨一下问题1 和问题2。
首先来探讨一下人性的本质。
一、人性的本质———原罪论基督教是美国的第一大宗教,美国新教徒为居民的57%,天主教为28%,可见基督教是美国的主要宗教信仰。
原罪是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因此英美民族基本上是认为人性本恶的。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为此需要基督的救赎。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桑的《红字》。
《红字》讲述了发生在17 世纪中叶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白兰(Hester Prynne)原本生活在英国,与丈夫科学家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婚后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后来按照丈夫的吩咐前往波士顿。
齐灵沃斯打算随后也赴北美与妻子团聚,但因事未能如期成行。
在波士顿,白兰与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相识后相爱,以隐秘的方式维系爱情。
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珍珠出生,于是白兰因通奸罪被投入监狱,但拒绝说出珍珠亲生父亲的姓名。
她被判终身在胸前佩戴代表“私通”(Adultery)的红字“A”。
齐灵渥斯来到波士顿后,以行医为业暗中寻访,发誓要找出珍珠的父亲。
终于,齐灵渥斯发现了白兰与丁梅斯代尔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折磨丁梅斯代尔。
在最后一次布道时,丁梅斯代尔承认他就是珍珠的父亲,然后倒在白兰的怀中停止了呼吸。
后来,齐灵渥斯和白兰也相继过世,白兰去世后,按照她的意愿安葬在丁梅斯代尔的墓旁。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与超越意象》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与超越意象引言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和超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们对于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追求。
本文将探索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自然与超越意象的重要性和影响。
自然意象在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体现在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自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人们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它所带来的愉悦和灵感,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之情。
例如,在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抒情小牧童》(The Solitary Reaper)中,他借助描述苏格兰山谷里一个孤独唱歌的女孩来表达对大自然美与和谐的赞美。
此外,在这些诗歌中还出现了对自然元素如花朵、树木、河流等进行详细描绘的意象。
这些描绘不仅仅是为了触动读者的感官,更是通过自然之美来传递诗人内心感受和情感的直观表达。
超越意象在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体现在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超越意象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诗人们试图突破日常生活的界限,探索更深沉、更高尚的精神层面。
他们通过对超越世俗界限的思考和想象,表达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超越意象可以体现在对宇宙、上帝、人类灵魂等抽象概念上。
例如,在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卡比拉》(Kubla Khan)中,他以一种幻想色彩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奇妙景象。
自然与超越意象的互相结合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自然与超越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
自然对于诗人们来说是超越的源泉,同时超越意象使得自然在诗歌中具有更深远的内涵。
通过将自然与超越意象结合,诗人们试图传达一种宏大而崇高的情感、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层理解,以及对于美好事物和人类本质的追求。
这种结合使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独特而充满力量。
结论通过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自然与超越意象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着诗人们无尽的想象力、对于自然之美和精神世界奥秘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观对当代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影响研究
作者:袁漫琳李前
来源:《牡丹》2019年第14期
卢梭和华兹华斯均为生态作家的杰出代表,两人在人生的黄金之年逃离俗世的纷扰,居住于心中的桃花源,领略文学的真谛。
他们的作品饱含了对自然、对于自我、对两者和谐的追求。
新时代,大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滋养下,对于出世与入世、屈原与渔夫、孑然坚守与随波逐流这类选择的问题,似乎依然迷茫。
大多还是选择了后者,做一个适应这个浮躁社会的渔夫。
这两位作家对于如何打理心中的花园,怎样重归心灵的充实与宁静,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给了大学生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一、生态整体观
生态整体观是指关系到所有的生物,以最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自然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生态危机,人们应该考虑到所有方面,以最全面的角度提出有利于生态的策略,多赢角度解决问题。
在《1815年九月》中,华兹华斯提到“海低声耳语,唤起素静无华的鸟雀,你们的大敌逼近了要筑好雀巢,加强防护”。
这里阐述了鸟与寒冬之间的抗争,然而这种争斗和人与自然的斗争不一样,前者不会对生态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后者却能摧毁生态建构。
《瓦尔登湖》里有“铺了石子,沿湖种了松树,他告诉我旧时的和新近的故事”,石子、湖、树、人,四个单独的个体场景融合成了一幅画。
如若将四个场景比喻成元素,那么生物圈则是集合,无数的元素构成了这个集合。
如果集合出现了问题,其整个子集都会受到影响。
在这一理念下,面对生态问题,要从各个元素、小处看起,才能构建正确的集合,解决问题。
整体的和谐是生态的最终要义,也是人类和谐的本源。
只从对人类有益的视角看待生态问题是极其不成熟的,要结合自然整体观,纵览全局。
除此之外,人类作为生物圈的特殊一环,大学生应该有这样的使命感,人们有义务承担构建一个更好、更稳定的生态系统的责任,而不是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却做着催生自我毁灭这样愚蠢的事情。
二、重归自然的怀抱
人类长久以来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坚守着自然是敌的思想,受贪婪的欲望所支配,让自然资源变得紧缺,生态修复能力重创,同时自身也难以得到片刻平静的心灵。
这一思想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和动物生灵的交谈之间,在卢梭作品里体现在对简单生活的推崇。
《致公鸡》里,华兹华斯说到,鸡叫声的韵律让他重返自然。
“O blithe New-comer!I have heard,I have thee and rejoice.”这种愉悦让远离自然的人无法触及。
在诗尾,作者细述了这一
欢愉,感谢这自然之声,让他躺在草地上冥想,与过去的美好时光邂逅,探索真我。
《致云雀》里,他感谢云雀给他了思想的空间和灵感创作,挂念带他逃离纷繁大世界的小雏菊,哪怕
是在路边巧遇的一片水仙花,也是自然的信使,威斯敏斯特桥下奔流的河水亦为自然的灵媒,它们都在传达着自然的信息。
《约翰》里的那个智力缺陷的男孩,被森林里的大瀑布的美所吸引,不被别人理解。
但是,约翰屏蔽了一切外在的纷扰,遵从了自然的感召。
《瓦尔登湖》中,卢梭贬低了人的物欲无意义论,文明人用生命追逐奔波的结果也只是回归黄土作茧自缚,那么野蛮人终其一生追逐食物以及安身之地也是徒劳,两者并没有区别。
他比较了文明人和野蛮人的生活,呼吁人们回归自然的怀抱,崇尚至简生活。
在建造房子的问题上,他对比了人富丽堂皇的居所和乌龟、杜鹃等动物的巢穴,总结到“只有居住者才是独一无二的建筑师——它来自不知不觉的真实与高贵”,再次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推崇。
大多数人都被外在的无形之手所局限,听不见心灵的声音。
然而,在如今这样一个心理世界匮乏的社会下,大学生是否应该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繁荣呢?有人卖肾为了去买苹果牌的手机,有为了淘宝的高端购物而借裸贷无法归还,有为了追星追名牌逼得家破人亡的,在不良的风气之下,是否应该想想幸福生活的本质为何?两位作家给出了答案,重返自然。
三、自然即我,我即自然
人们从安逸中醒过来,意识到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只是第一步,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更进一步,即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即我,我即自然。
在《她住在人迹罕到的路边》这部作品里,读者为描述的美丽、寂静的场景所深深吸引,印象最深的是却是那个已经回归自然,长眠于泥土,再无纷扰的苏格兰小女孩。
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活着时谁知道她在人间,更有谁知道她夭亡”。
露西活着的时候,摒弃了外在纷扰,外在的嘈杂都不曾影响到她半分,因为她的心和一朵半隐半现的紫罗蓝,和长青苔的石,和野鸽泉,和自然在一起,离开时就像树损草枯、叶落花谢一样自然,无悲无伤。
她融入了泥土,和自然融为一体。
《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中,卢梭记录了他的历程以及感悟,里面有成群的游鱼,亦有苍翠的藤本植物,有屠杀河鲱以求富有的商人,亦有不紧不慢播豆子怡然自得的人。
其中写道:“什么是生命?骄傲的夏日草地。
华丽的盛装,今朝,穿着她绿色的长毛绒,明天成为干草。
”这是草地的归宿,又何尝不是人的归宿,什么如昙花一现,最终归落于黄土之中。
生命,随着斗转星移、花谢花开,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磨灭。
生命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最高境界。
当自然即我、我即自然的境界达成,躯体的存在便不再重要了,整个世界都会拥抱你,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而你即是世界。
人都有经历快乐苦痛共存的生活,最终的归宿必然是魂归黄土,与自然融合,这亦是人最终的存在形式。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人就是自然,自然即是人”的思想,善待自然,即是善待自己,在纷扰的生活中坚守静地。
四、结语
本文从自然和人类的两个方面着手整体分析,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作为特殊的食物链的一环,應该首先建立意识保护生态,在维护生态平衡上做出积极的贡献。
先有了这个基础意识,再以递进的形式,从初阶的重归自然意识到最高形式,与自然融合。
但是,只拥有这样的
回归意识,无法解决人们已经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因此华兹华斯和卢梭的作品里中透露出与自然相融的思想,这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终极方法,只有拥有自然即我、我即自然的思想,人们才会真正警觉,行动起来。
两位文学界的引导者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在作品中运用生态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保护生态的斗士,他们像一盏明灯,从人文角度给出大学生答案,使其明白应该追求何种生活,如何调整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培养了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师范大学“英国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英国卓越教师计划对我国卓越教师培训计划实施的启发与影响”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袁漫琳(1998-),女,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