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陶瓷xi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陶瓷的瑰丽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陶瓷的瑰丽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被誉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陶瓷的瑰丽艺术。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瓷器物出现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早期的陶器以泥质粗糙、简单的器型为主,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陶瓷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唐朝时期,中国陶瓷艺术达到了顶峰。
当时的瓷器以白瓷、青瓷和三彩瓷为代表,工艺精湛、造型丰富多样。
唐朝的陶瓷艺术不仅受到国内各地的影响,还受到了丝绸之路上众多国家的文化交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明清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再次达到高峰。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汝窑瓷器和宜兴紫砂壶,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独特的造型成为当时的代表作品。
清代的景德镇及宜兴瓷器更是声名远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艺术瑰宝。
二、种类与特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根据不同的工艺和风格可以分为多个种类,每个种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1.青瓷青瓷是中国陶瓷中的重要品类之一,以其独特的青绿色釉面而得名。
青瓷制作工艺复杂,烧制温度高,并且具备较高的韧性和耐热性。
青瓷一直以来都是陶瓷艺术的瑰宝,代表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2.白瓷白瓷是指釉面白洁光亮的瓷器,常见的代表作品有北宋的定窑白瓷和元代的青花白瓷。
白瓷制作简洁大方,造型典雅,被誉为"万瓷之祖"。
3.彩瓷彩瓷是以彩绘花纹装饰的瓷器,包括唐代的三彩瓷、明代的景德镇彩瓷和清代的粉彩瓷等。
彩瓷既继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4.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是由宜兴的紫砂泥制作而成。
紫砂壶独特的泥料、工艺和造型使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被誉为"茶具之皇"。
三、技艺与传承中国陶瓷艺术凝聚了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智慧和才华,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使得这门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
“微刻”、“微画”与 “微雕”
“微雕”不同于“微 刻”最主要的特点是有 立体空间的呈现,“核 雕”、“骨雕”、“象 牙雕”和“微画雕”等 都应属于“微雕”范畴。 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 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 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 雕刻艺术。
“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 少立体感;
“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 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 小的画种 。
绝看,竹。相空一分小是
技 ”
。
到 镂 刻 的 内
其 作 品 要 用
片 或 数 毫 米
它 甚 至 可 以
像 的 东 西 。
雕 ) 等 , 所
般 指 微 细 的
支 , 是 微 观
之 一 的 工 艺
中 国 传 统 工
容 , 故 被 历 代
放 大 镜 或 显 微
的 头 发 丝 上 进
在 米 粒 大 小 的
微 雕 是 凸 出 来
陶瓷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
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 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 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 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 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 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 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 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 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 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 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 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 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 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 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民间陶瓷的种类
民间陶瓷的种类瓷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彩绘瓷和单色釉瓷。
1.单色釉瓷分为白瓷、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釉瓷。
白瓷,它的含铁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制作完成之后它颜色很浅,所以可以被用来做画,很多文人都曾在上面画过山水水墨画,非常的漂亮,哪怕不画画,单纯地放着,也是很有质感的。
青瓷,也被称之为绿瓷,是因为它含有比较高的氧化铁,在制作之后就变成了青绿色,好像是大自然的馈赠一样,非常的有生机。
黑瓷又称天目瓷,比青瓷颜色深是因为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铁,所以制作出来的陶瓷更有质感。
青瓷,因为它的釉色介于清与白之间,颜色比较淡雅。
色釉瓷,有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它里面有着不同含量的氧化铁、氧化铜并且烧制的温度也不同,所以它就显现了各式各样的颜色。
比如绿釉、蓝釉、红釉、黄釉等。
2.彩瓷,顾名思义,通过绘画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有人在上面画花草树木,有人在上面画龙凤,或者人。
精致程度并不比白纸上画的少,但立体感似乎更足。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选择陶瓷种类,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青白瓷,因为我觉得它表明了人生的淡泊和素雅,好像告诉我们生活平淡才是真。
1、紫砂陶器紫砂陶器源于宋,盛于明,是江苏宜兴鼎山的特产。
它选用当地含铁量高的甲泥中的紫砂泥。
有紫色泥、绿色泥、黄色泥等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产品呈赤褐、淡黄、绿、紫、黑等色。
由于紫砂泥具有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结合力高,缩性小(约《2%)、变形小的优点。
2、精陶陶器按其胎体的质量分为粗陶器和精陶器。
精陶器做工精致,造型规整,胎体较薄,釉面洁白晶莹润泽,装饰花纹雅致。
其坯胎结构、性质与粗陶大致相同,气孔率大,吸水率10%~l5%。
3、骨灰瓷“骨灰瓷“介于硬质瓷和软质瓷之间而偏软质瓷。
造型圆润,坯胎晶莹透亮,适宜制作茶具、咖啡具等高档日用细瓷和工艺美术陈设瓷。
它多用釉中彩装饰。
装饰釉上彩,由于釉的烧成温度低,花纹能熔入釉中,也有极好的效果。
4、长石质瓷“长石质瓷“是目前国内外日用瓷所普遍采用的瓷器,它是由长石、石英、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方制作而成,其中长石起熔剂作用。
山西民间彩绘瓷欣赏
山西民间彩绘瓷欣赏作者:王鼎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14期文·图/王鼎民间陶瓷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造型和装饰的形式美感,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的深厚魅力,更突出的是一种美好的思想。
这些民间彩绘瓷流露着瓷绘艺人朴素真挚的情感,表现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使用者的美好祝愿,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古代、近现代民间陶瓷装饰中,瓷绘是民窑装饰的主流。
山西民窑彩绘历史悠久,宋代白地黑花瓷大放异彩,金代红绿彩瓷奇葩绽放,明、清以来,青花瓷、青花褐彩、青花红绿彩、绿彩、青花褐绿彩等异彩纷呈,发展繁荣的彩绘瓷,极大地美化了人民的生活。
为了展现山西民窑彩绘瓷的风采,我们从传世的藏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介绍给读者,供大家欣赏。
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是宋代北方民窑创烧出的彩绘瓷品种,代表了北方民窑彩绘瓷的最高水平,山西烧制白地黑花瓷的主要窑口有浑源窑、孟家井窑、介休窑、霍州窑、长治窑等。
山西民窑白地黑花瓷产品种类众多,绘画题材丰富,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诗词戏剧等无不涉及,画面具有浓郁的民间情趣和韵味,记录了古代丰富的民风民俗,成为研究山西民间艺术和北方陶瓷史的宝贵资料。
图中瓷瓶器形精巧优美,色彩对比强烈,绘画率意灵动,给人以简约、奔放、气韵生动的美感。
红绿彩瓷红绿彩是金代北方民窑首创烧制的彩绘瓷新品种,流行于金、元、明三代北方省份。
山西烧造红绿彩瓷的主要窑口有长治窑、孟家井窑等。
红绿彩瓷在初创时期就因其大红大绿的热烈色彩而深受人民大众喜爱,喜庆的红绿色彩,显示出浓郁的民间韵味,符合大俗大雅的大众审美观念。
北方金元红绿彩艺术对元明两代江西景德镇制瓷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红绿彩的基础上发展为五彩瓷,使中国瓷器走上了五彩缤纷的彩绘之路。
图为红绿彩瓷塑,大红大绿喜气炫目。
青花瓷据最新考古资料,青花瓷源于公元9世纪的唐代,成熟于元代,昌盛于明清两代。
元代江西景德镇以烧造青花瓷而闻名天下,被誉为中国“瓷部”。
明代北方部分民窑采用了青花流派的彩绘技术。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陶瓷技艺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陶瓷技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从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读者对传统陶瓷技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1. 陶瓷技艺的历史渊源传统陶瓷技艺在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品种和工艺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青花、景德镇瓷、汝窑、龙泉青瓷等。
每一种传统陶瓷的制作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技艺精湛,纹样繁复,色彩斑斓。
传统陶瓷制作的过程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制作,这些技艺已经被传承了几百年,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
师傅们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学徒,学徒则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陶瓷制作的技艺。
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不断,同时也使得每一种陶瓷技艺都能够得到更好的保留和发展。
1. 科技创新对陶瓷制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陶瓷制作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这使得陶瓷制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科技的发展也使得陶瓷制作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从而制作出更加精美细腻的陶瓷作品。
在传统陶瓷的制作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陶瓷的制作中,使得传统陶瓷作品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更加注重美学和实用性。
这种设计创新使得传统陶瓷作品更加充满活力和时代感,更能够切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除了在制作工艺和设计方面进行创新,现代陶瓷制作中也开始出现了新的材料和工艺。
传统的陶瓷大多是采用陶土为原料,并通过烧制等方式制作而成。
而在现代陶瓷中,除了传统的陶土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陶瓷材料,如高岭土、瓷石等,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大大丰富了陶瓷的品种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陶瓷的制作和鉴赏。
传统民间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代表性的作品。
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的民间陶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公元前8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陶器是由土块手工捏制而成,通常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制陶技术和陶瓷艺术。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陶瓷工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不同朝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和形式各有特色,如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陶、宋代的青瓷等。
这些陶瓷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传统陶瓷的制作工艺传统民间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采集原料、制作胎、刻画图案、施釉以及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集原料,一般选用粘土和瓷石粉等天然材料。
接下来是制作胎,在约束环境下制作出形状各异的陶器。
然后,艺人们运用刀子或其他工具刻画出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通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有关。
随后是施釉,将颜料和调制完成的釉料涂在陶器表面以增强光泽和美观度。
最后,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对于陶瓷的色泽和质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陶瓷作品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陶瓷作品。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作品:1.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其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色图案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通常以白瓷为基底,用深蓝色的颜料涂绘各种花卉、人物和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2.宜兴紫砂壶:宜兴是中国紫砂陶艺的发源地,它以制作出精美的茶壶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采用特殊的泥料,经过多次筛选和加工,制作出独特的壶身和壶嘴。
艺人还会在壶身上雕刻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壶具有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3.巴蜀剪纸灯笼:剪纸灯笼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巴蜀地区的剪纸灯笼尤为精美。
民间工艺品大全
民间工艺品大全瓷器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
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
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这种瓷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在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命力。
青花瓷器有盘、瓶、香炉、执壶、罐、碗、杯等,胎体厚重,装饰图案繁复,纹饰层次多。
如折沿大盘,盘沿多绘海水,斜方格,卷曲的枝头,缠枝花纹;盘内绘缠枝或折枝花卉;盘子中心绘莲池,鸳鸯、鱼藻、凤凰、花卉、海水、云龙等纹饰。
在一部分瓷器上,画法自由,内容丰富,成为一种新型的有特色的画面和艺术品。
青花瓷一经出现,迅速地得到传播和发展,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瓷器"与"中国"在英语中同为一词,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
珐琅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
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
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
珐琅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过去俗称“古月轩”瓷器琉璃琉璃,“以石为质,以硝和之。
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陶瓷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陶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许多独特而精湛的传统手工艺。
其中,陶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陶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陶瓷的魅力与表现形式。
一、陶瓷的起源与发展陶瓷是中华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人发现了可以利用火来将黏土加热硬化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原始的陶器。
随着时代的变迁,陶瓷的制作技艺逐渐完善,作品的装饰与形制也越发多样化。
例如彩陶、青铜纹陶、绿釉陶等等,每一种陶瓷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二、传统陶瓷的特点传统陶瓷作品以其纯朴、质朴和自然的风格,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往往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注重于艺术表达与实用价值的结合。
传统陶瓷作品常常以古人的生活为主题,富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同时,传统陶瓷还注重形制的优美和装饰的精细,例如釉里红、刻花等技艺都展示了传统陶瓷的高超工艺和艺术才华。
三、陶瓷艺术的流派与地区特色中华民族广大的领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陶瓷艺术流派,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都形成了独有的陶瓷制作工艺和风格。
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宜兴的紫砂壶、陕北的华县窑等,它们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
每一种陶瓷作品都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和情感,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独特艺术风格。
四、陶瓷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陶瓷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建筑、饮食、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陶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陶瓷制作方面的长足进步与创新。
五、现代陶瓷的发展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逐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陶瓷作品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巧也日益丰富多样化。
例如,陶瓷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使得陶瓷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并且可以满足当代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传统民间陶瓷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工艺技艺。
它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工艺技术、代表作品和传承保护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渊源中国的陶器文化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陶器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陶器除了被用作家居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器皿之外,还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民间陶瓷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美的独特理解。
二、工艺技术中国传统民间陶瓷制作工艺复杂多样,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
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传统陶瓷工艺,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宜兴的紫砂壶等。
其中,景德镇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精湛的绘制技艺而闻名于世。
而宜兴的紫砂壶则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独特的存在,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质感而备受喜爱。
三、代表作品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代表作品众多,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手艺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例,其代表作品包括《福禄寿喜盖罐》、《和合俑》等。
福禄寿喜盖罐是传统陶瓷中的吉祥象征,它以其精湛的绘制和丰富的寓意而备受珍视。
和合俑则是一种表达对家庭和睦、和谐生活的陶瓷艺术作品,制作精细、寓意深远,常被人们用于装饰家居。
四、传承保护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尽管近年来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技艺传承问题,许多传统陶艺工艺的传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新一代的传承人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机会。
其次,市场需求问题,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陶瓷的需求逐渐减少,市场变得相对冷清。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传统陶瓷的文化价值,加强传承保护工作,将其发展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陶艺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陶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和民俗传统,其中之一就是民间陶艺。
民间陶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一、制作土灯笼中秋节的传统民间陶艺之一是制作土灯笼。
土灯笼是一种用泥土制成的灯具,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经验丰富的陶艺师傅来制作。
陶师会用粘土捏制出各种灯笼的形状,然后晾干并上色,最后在中秋节当晚点亮。
土灯笼多以亮红和金黄色为主,设计上常常采用中秋节的吉祥图案如兔子、月亮、桂花等。
二、制作陶质月饼模具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当然少不了月饼,而制作陶质月饼模具就是一项重要的民间陶艺活动。
制作陶质月饼模具需要熟练的陶艺师傅掌握技巧,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月饼口味和图案需求,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陶模。
这些模具形状多样,可以是圆形、方形、花形等,使用者只需将面团放入模具内,压出图案后,再将模具拿出即可。
三、制作陶艺中秋装饰品民间陶艺还包括制作各种中秋节装饰品,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
陶艺师傅可以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技艺,制作出精美的陶艺中秋装饰品,如兔子造型的陶艺摆件、桂花图案的盆景花瓶等。
通过制作和观赏这些陶艺品,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魅力。
四、传承中秋陶艺技艺中秋节的传统民间陶艺不仅在庆祝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
许多家庭会把陶艺作品当作家庭传统工艺物品,代代相传。
同时,一些陶艺师傅也秉承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陶艺技艺的执着,致力于传承和创新中秋节的陶艺艺术。
结语:中秋节传统民间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这一传统民间陶艺仍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并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通过制作土灯笼、陶质月饼模具以及各种中秋装饰品,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陶瓷分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瓷。
但是陶瓷不只有这两种分类,它有许多表达形式。
那么,关于中国的民间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品鉴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陶瓷艺术品来体味历史长河中的点滴。
而当代陶瓷艺术的探索者和创作者们,不仅承继着悠久的传统技艺,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发展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
那么,什么是现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的新亮点?又如何鉴赏中国的现代陶艺品?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何不同,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探讨。
以时间为线先从创作时间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的第一代陶瓷艺术家因其学习背景、师承来源不同,时代的变迁使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由于一些艺术家的留学背景,反映出了西方陶瓷艺术与中国的差异。
例如祝大年、梅健鹰、郑可、高庄的作品。
祝大年曾留学日本,他的作品装饰性强、色彩明朗,透出很强烈的人情味。
作为“建国瓷”的主要参与者,他不仅努力恢复地方名窑的生产,也从理论上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了重要工作;高庄的作品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工艺手段,还反映出了历史时期的特征。
第一代陶瓷艺术家的学生构成了中国第二代陶瓷艺术家。
这时,新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等一批艺术教育院校的成立,不仅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制,也使中国的学生更多地接受到了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
例如,杨永善、周国桢、陈若菊、张守智等,他们的作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承前启后,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陶艺作者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之中有一部分坚持传统技艺,在材质和工艺方面进行探索,作品精致、感性细腻;也有一部分在作品中体现出更多地糅合各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探索陶瓷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不局限在传统的陶瓷造型和功能的基础之上。
陶瓷基本知识——中国民间陶瓷的历史简述(组图)
陶瓷基本知识——中国民间陶瓷的历史简述(组图)中国民间陶瓷的历史简述我国制陶技术早在8000多年前约新石器时代就被我们的祖先掌握了。
其中尤以彩陶艺术历史的悠久和造型纹饰的丰富而著称于世,在我国灿烂的古文化甲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美术发展的源流,又是造型艺术历史最早的篇章。
严谨的装饰构成,擅以二方连续纹饰器物;想像大胆的变形纹样;人面、鱼纹、人纹、蛙纹的分解构成;流畅的线条,锋利的笔触,饱满实用的器物造型以及烧制工艺上的卓越成就,无不让世人瞩目,民间陶瓷就是在优秀的彩陶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近万年的发展历程,陶瓷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长期植根于民间,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与普及性。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远古的泥质陶、夹沙陶、黑陶、白陶、硬质釉陶到原始的青瓷和早期的白瓷以及唐三彩、釉下彩、宋瓷以及元、明、清的青花瓷等。
陶器的发明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随着农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需要而诞生了陶器。
半坡型的彩陶以鱼纹为主,从写实的鱼纹单独纹样到写意只用鱼的代表性特征部分:如头、身和尾进行组合概括成几何纹。
庙底沟彩陶纹是鸟纹、植物纹为主,以侧面、正面鸟纹到表现展翅飞翔的勾羽圆点纹以及卷瓣花朵纹和叶状纹,具有很强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马家窑型用旋转律动、柔美流畅的弧线组成图案极有感染力还有简练概括的人纹、蛙纹。
半山形彩陶还出现了神人纹,其动态似蛙状。
马家窑文化彩陶弦纹瓶汉代釉陶得到很大的发展,除日用器皿外,陶俑、井灶、楼舍等陶塑小品极为突出,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朴素、洒脱的艺术风格。
汉代釉陶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已有一定规模,其胎质造型釉色已有很高的水平。
唐代已有不少名窑,如被称为“似玉”、“类雪”的越窑和邢窑,这表明中国陶瓷艺术进入一个新时期。
洪州窑亦为唐代名窑,窑址在今江西丰城县一带,创烧于南朝,停烧于晚唐。
其品种主要有青釉和褐釉两大类,装饰手法为划花、印花、镂空、堆塑等。
西晋·青釉镂空双系罐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元·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明·青花罗汉图炉清·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6。
民间艺术的传统陶瓷
民间艺术的传统陶瓷传统陶瓷是民间艺术中独具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的一种表现形式。
陶瓷是一种通过高温烧制的艺术品,它以其别致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吸引着世人的注目。
本文将探讨民间艺术中传统陶瓷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1. 传统陶瓷的发展历程传统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土壤和水,通过打磨、加热等工艺制作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工艺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陶瓷传统。
在中国,民间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粗糙朴实,主题多以生活、人物和动植物为主。
到了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出现为民间陶瓷带来了全新的风貌。
汉代时期的陶瓷工艺达到了巅峰,裂纹彩陶、绿釉陶等作品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对陶瓷工艺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唐代的三彩陶瓷、宋代的青瓷、元代的釉里红,都为中国陶瓷艺术增添了瑰丽的篇章。
至今,中国的传统陶瓷工艺依然传承并发扬光大。
2. 传统陶瓷的技艺特点传统陶瓷以其独特的技艺特点而闻名于世。
首先是选料,民间陶瓷通常采用当地的特色土壤和矿石作为原料。
这些原料在高温烧制后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颜色和质感。
其次是造型。
民间陶瓷常常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形象,如动物、花卉、器皿等。
在造型上,民间陶瓷强调自然、简约和富有生命力的表现方式。
再次是装饰。
陶瓷制作过程中,装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装饰手法包括刻、挖、描绘纹饰等等。
这些装饰可以增强陶瓷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最后是烧制。
民间陶瓷通常采用土窑烧制,其独特的烧制工艺能够给陶瓷带来独特的质感和色彩,这也是传统陶瓷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传统陶瓷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传统陶瓷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陶瓷作为文化遗产的代表,通过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底蕴,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
说说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说说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传统民间陶瓷艺术更是闻名世界。
从古至今,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魅力。
一. 陶瓷的历史渊源陶瓷艺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
而到了商代、周代时期,陶瓷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汉代时,中国的制瓷技术达到了巅峰,为后来的制瓷技艺奠定了基础。
从此以后,中国的陶瓷艺术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二. 传统民间陶瓷的种类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
其中,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以及陕北的耀州窑等都是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的著名代表。
1. 景德镇瓷器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以其丰富的陶瓷资源和卓越的瓷器工艺而闻名。
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的名牌产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获得了广大市场的认可。
景德镇的瓷器多以青花、彩绘和釉下彩等工艺为主,其艺术风格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2. 宜兴紫砂壶宜兴市位于江苏省,是中国最著名的紫砂陶瓷产区。
紫砂壶是宜兴陶瓷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陶土和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
紫砂壶制作精细,形状优美,而且经久耐用。
不仅如此,紫砂壶还具有吸附茶香并使茶味更醇厚的功效,深受茶艺爱好者的喜爱。
3. 耀州窑耀州窑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窑之一。
耀州窑的陶瓷器物主要是高温烧制的青釉陶瓷,其釉色呈蓝绿色或蓝灰色。
耀州窑的陶瓷釉色独特,工艺精湛,被誉为"陶瓷之冠"。
耀州窑的作品多以瓶、罐、盒和碗等形式出现,通常绘有各种纹饰和图案,图案内容多样,有花卉、动物、山水等。
三. 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艺术特点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中国传统民间陶瓷的造型独特,形态各异。
从青铜器到陶瓷器再到现代器物,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介绍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介绍陶艺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
那么,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民间陶艺的特征民间陶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
民间陶艺有结合实用的,也有纯欣赏性的。
民间陶艺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要说现代抽象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我看就数民间陶艺了,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纹样就是抽象的典型。
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价廉物美,因材施艺,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材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加工细致,纯度很高的材质,固然有它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纯度较底的材质,更能体现粗犷,朴素,原始的材质本身的美,因为这种材质一经火焰烧成后,化学反映复杂表面肌里效果丰富。
从而使纯真的感情,自由的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体现。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坯胎,就是采用含铁质较高的下脚料,使用单纯一种青料彩绘,有料有笔,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见真情,从素雅中见含蓄。
再加上使用白里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温烧成,画面呈现青白相映,晶莹透彻,“娇翠欲滴”,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手艺是民间陶艺的重要特征,只有纯熟的手工技术,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随机应变的体现心灵的感受,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笔迹刀痕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加直接显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火焰是陶艺最具特征,最受制约的一关,所以陶艺也可说是火的艺术,任何不经火的考验,就谈不上是陶艺了。
火是可怕的,但人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于人类,造就着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釉彩。
钧瓷无双,靠的便是火焰的变化和气氛的控制。
中国陶瓷PPT-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10.白头偕老
明清瓷器纹饰。白头鸟 ,大小如画眉,老则白 头,又名白头翁,旧时 既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 ,又往往将之比作夫妻 恩爱终生,白头偕老。 瓷器画面上绘一对白头 翁,即寓祝愿夫妻“白 头偕老”之意。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11.如意图
流行于清代。如意,原为 僧人用具,讲经时手执之 物。后亦作为民间玩赏的 吉祥物,形状如灵芝或云 形。瓷器上绘两只柿子和 如意,称“事事如意”, 绘松柏、柿子、灵芝,表 示“百事如意”、“万事 如意”、“吉祥如意”、 “和合如意”、“新韶如 意”等图案。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4.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 说》:“松百木之长”; 《礼·礼器》:“松柏之有 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 易叶”。松,代表长寿象 征之外,还作为有志、 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 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 志节高尚之意。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5.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竹,清高而有节;梅,不 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 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 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 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 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 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 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 德、志节.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8.伯牙携琴 访友
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 。据《乐府解题》载:伯 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 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 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 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 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 。与钟子期为友,所奏《 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 之期悟出,世称知音。
民间陶瓷中
民间陶瓷中 常见的纹样及寓意文化
民间陶器的历史与收藏价值
民间陶器的历史与收藏价值民间陶器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之一。
在民间,陶器常常被用来盛放食物、饮料或存放物品,同时也常常被用来作为礼物、装饰或仪式用具。
因此,民间陶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收藏意义。
民间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用土和水混合成泥,经过模制、干燥和烧制制成陶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陶器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和风格的民间陶器。
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代的青铜器、唐代的三彩瓷等,每一种陶器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趣味。
民间陶器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民间陶器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符号和精神,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能够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生活和情感。
其次,民间陶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体现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再次,由于民间陶器的传世品相对稀少,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品质更为难得,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在收藏民间陶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确保陶器的真伪和完整性,尽量选择有良好信誉和正规渠道的商家购买。
其次,要了解陶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陶器的价值。
最后,要注意陶器的保存和保养,避免受潮、碰撞或温差等因素造成的损坏。
总的来说,民间陶器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潜力。
通过收藏民间陶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行为。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民间陶器的研究和收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 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 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 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 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 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 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 除以上所举,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 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 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只 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 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 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而后通过海路 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 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瓷器是我国对 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一 陶的故事
五、汉代陶艺:铅釉陶 汉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 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 器形有: 鼎、盒、壶、仓、灶、井、水碓、磨、楼阁、池 塘等等。 汉代铅釉陶的大量烧制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 一大成就和特点,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 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 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
• 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 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 影响。虽然瓷器和陶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 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 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 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 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 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 的结果。
•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 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 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 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 二、坚硬程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 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 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 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 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一 陶的故事
一、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1、彩陶艺术 从陶瓷器的发展历史看,仰韶文化彩陶 实际是中国陶瓷器的源,或至少是其中的一 个源。 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早期——西安半坡类型为代表 中期——河南三门峡庙底类型为代表 晚期——彩陶水平大幅提高,南北方各 具特色
•
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 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 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 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
白陶双系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 化
•
“白陶”是陶器向瓷器的飞 跃。“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 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器胚多 以手工捏成,使用含铁量比陶 土低的瓷土或高岭土,烧成温 度在1000℃左右。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 纪)刻纹白陶的创制和使用, 是中国制陶工艺发展史上的新 成就。白陶的硬度、耐火度和 吸水率都较以往的陶器有了大 幅度提高,所以我们说白陶是 陶器向瓷器的飞跃。 白陶器因其质地坚硬,洁净 美观,做工考究而成为奴隶主 贵族的专有物品。商代后期的 白陶制作过程更趋精细繁琐, 所以白陶器的精品多集中于这 一时期。西周以后,由于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 器逐渐消失。
一 陶的故事
四、 秦汉陶艺
作为一种陶器,秦兵马俑在制作方法工艺上,集商周 以来数千年我国制陶工艺技术之大成,
一 陶的故事
四、 秦汉陶艺
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分部位(头、手、足、躯干 等)合模制作、套合、粘接成初胎(叫定型),再于表 面覆加细泥,进而刻、画结合的艺术手法制成。在烧成 上,我们从陶俑地坚硬、通体无形变等特点可以看出, 秦兵马俑制作时,胎泥配制成份严格统一,干湿程度非 常恰当,火候恰到好处,陶色统一,确实达到了当时制 陶的最高水准,说明了当时已经建造了容积相当大的窑, 能较准确地控制窑内烧成的还原气氛。
一 陶的故事
陶器诞生于火与土的交响之中,是伴随 着人类的生活而被自然而然的发现的。 说陶是发现而不是发明的,是强调陶的 自然属性。 中国古代陶器的出现大约是在10000年以 前,河南安阳小南海1.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 洞穴里,在和吃剩的烧骨堆在一起的有一堆 烧结的土块,这是陶被发现的最早的证明。 陶和食物被一起发现,说明陶和人类生活的 关系。
《花瓣纹彩陶盆》 中期,陶器品种增多。除盆、 钵、瓶、壶、瓮、罐外、鼎、 灶、釜已成为普遍使用的炊具。 平底增多,圆底器显著减少。 陶器纹饰以几何纹为主,也有 不少鱼、娃等动物纹样,其装 饰多在器物外壁。色彩有 红 白黑三色,对比鲜明。 彩陶鲵鱼纹瓶 (庙底类型)
• 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 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 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 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 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5000年)制 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堪 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 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成就。 • 黑陶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 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 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 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 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 的美称。
一 陶的故事
四、 秦汉陶艺 1、 秦始皇兵马俑 秦朝时代陶质的器皿甚为少见,一般只有属原 始瓷的罐类,属灰陶的有鬲、蚕形壶、瓮、鸭蛋壳 等以及一些建筑用陶。相比之下,秦代的艺术陶的 制作却显得繁荣而独具特色。
一 陶的故事
四、 秦汉陶艺
在艺术表现上,秦始皇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 是以写实为主的。 这是对先秦雕塑艺术风格和先秦陶瓷艺术风 格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现实中的人和实物风 貌的准确把握。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主要采用 塑的方式,这种塑不是一般的捏塑,而是用模 塑的手法使俑像形体具有圆润、比例协调的特 徵。
•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 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 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 有半透明的特点。
•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 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 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 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 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 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 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一 陶的故事
二、夏商周陶艺 夏商西周春秋陶器中,还有一个引人注 意的品种印纹硬陶需要提及。 印纹硬陶也是陶器,只是胎质比一般的 泥质陶、夹砂陶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 般陶器高些,器表拍印有几何形图案为主的 纹饰,所以叫印纹硬陶。
一 陶的故事 二、夏商周陶艺
它的特点是: 胎的化学成份跟原始瓷器的相似,只是铁的含 量多些,器表和器里均多呈紫色、红褐色、灰褐色 或黄褐色;器表多有拍印几何形图案纹饰;有的有 一种光泽;胎较坚硬,轻轻敲击可发出金石声。 印纹硬陶是由陶到瓷过渡的一种具有原始瓷某些 特点的陶器。 商周陶器多为炊器。并常有几何纹、弦纹、兽面 纹、和回纹等纹样进行装饰。
陶与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从制作的工艺原理上来说,瓷器是由陶器 发展而来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 先就已经利用瓷土做原料,经高温烧成精美 的硬陶.
• 陶瓷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器皿,但我们习惯 上所称的“陶瓷”是一种通称,实际上,“陶” 和“瓷”在质地上、物理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明 瓷器的国家。 通俗地说: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 烧制的器皿则叫瓷器。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 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 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做陶瓷。
第九章
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历来就有悠久的陶瓷历史,从远古时期的彩陶、 黑陶,到悠久的白釉瓷、原始瓷,再到美丽的唐三彩、粉 彩。陶瓷的历史遍布几乎整个中国史,在时间的一点点推 移中,陶瓷的魅力也在一点点增加着,可以说,陶瓷就是 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也就是 从“陶瓷”的英文单词“china”中演化而来的。
一 陶的故事
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 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 绘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 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战国 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 釉的美化。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反映 着大唐盛世的面貌,有很高的艺术性。宋代 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瓷器生产逐 渐代替陶器生产。
•
黑陶双系罐,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黑陶高柄杯 》 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杯》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时期,有黑、灰、红、 白等色的多种陶器。在仰韶文化 晚期时出现的慢轮陶轮基础上, 出现了利用快速旋转的陶轮产生 的离心力量拉土制坯。这一时期 的黑陶制作上出现了刻花、镂空 等装饰技巧。
一 陶的故事
一 陶的故事
六、 隋唐陶瓷艺术以及唐以来的陶艺发展 隋唐是我国瓷器高度发展的时期,相比之下, 陶艺发展除了唐三彩依然绽放出瑰丽的色彩之 外,开始走向衰落。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为人物、马、骆驼,其中以人 物俑占多数。 人物俑分男俑和女俑两种。
•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 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 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 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 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 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 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 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 和白瓷。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 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它的种 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 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 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 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 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