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

合集下载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 学目 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特别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规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 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 能;通过海平面气压分布和季风形成等直观图的阅读,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又把两者结 合起来,初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பைடு நூலகம்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了 解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介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季风环 流的形成。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 律;季风的形成。
; 德国退税 https:///knowledge/ 德国退税

回答出“心理变化”1分,回答出“突出主旨”2分)24.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2分。没按文中原句回答,意思相同亦可。)25.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 ,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分。围绕“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2017江苏盐城)(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

22版:气压带和风带(创新设计)

22版:气压带和风带(创新设计)

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高考内容要求】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认知:利用三圈环流模式图认识气压带、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理解北半球冬、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环流圈b中纬环流圈c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盛行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以北半球为例)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技法点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常考的25类图像之六)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气压带风带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气压中心北半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圈环流简图
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情境三(三真一假)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均匀
实际情景四
实际大气环流要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不均匀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 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 全不同)
30º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活动 3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东亚
西北 冬季 季风 东南 夏季 季风
冬季 东北 季风
南亚
西南 夏季 季风
3.季风的形成
→季风形成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 黄叶闭疏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西风代表的意象:寒冷、萧瑟、苍凉、悲壮 • 东风代表的意象:温暖、湿润、浓情蜜意 • 为什么东南风温暖湿润而西北风寒冷干燥呢?
东 东风 风请思考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下垫面性质较 单一),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一、引言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水分和气压的分布以及变化上。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海陆分布的改变则可以改变大气的热源和驱动力,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

二、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海洋和陆地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海洋吸收热量并保持热量,而陆地则相反。

因此,在一定的气压差作用下,海洋上的气流容易形成低压系统,而陆地上的气流则容易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气压差异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气压和风场的分布
海陆分布对风场也有影响。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例如,在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反时针方向的风向;而在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四周流向中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向。

这些风场的改变也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

四、不同地区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海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赤道附近,由于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海洋共同作用,大气环流相对复杂。

此外,海岸线、大陆边缘、山脉等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热量、水分、气压和风场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课时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较完整。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区。

(4)季风环流:①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②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素养培优材料一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枯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枯燥。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薄幕卷层云
毛卷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乳白色,日月透过云层,轮 廓清楚,可见地面有影,并经常有晕圈出现。 卷层云逐渐增厚,高度降低,并继续发展,预 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有农谚“日晕三 更雨,月晕午时风”在民间流传。反之卷层云 无明显变化,云量还逐渐减少,未来的天气将 不会有大的变化。 毛卷层云 云层厚薄不均,云底也不平整,毛丝 般纤维结构比较明显,云的顶部比较平坦,略 有微小起伏。
堡状层积云 云体呈细长条状,底部较平, 顶部凸起一个或几个云堡,但高度不同, 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从远处观测好像城堡 或长条形锯齿。 堡状层积云是局部地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 突破稳定气层之后,又继续发展而形成的。 如果当地水汽条件较好,垂直气流继续增 强,有利于积雨云发展,预示着当地将有 雷阵雨天气。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 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 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 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 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 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幕状,灰白色,好似浓雾,云底 较低,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和高层建筑。 层云是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 层云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间。 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因夜间强辐射冷却 或乱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层 云常在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被破 坏,层云也逐渐消散。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 季降小雪。
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 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 当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六、七 百公里,按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移速来估 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 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的道理。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5.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6.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4.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被切断的气 压大带
大气活动中心(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 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7月份
高压
高压
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
1月份
低压
冰岛 低压
二、海陆分布对风带的影响
季风 类型
东亚 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Hale Waihona Puke 风向成因西北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东南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 带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2.影响: 气压中心
D
G
G
D

地理教学材料-资料2: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和平均状况

地理教学材料-资料2: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和平均状况

第四节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其水平范围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时间尺度在1—2日以上。

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并孕育和制约着较小规模的气流运动。

它是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背景条件。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一)太阳辐射作用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

大气不仅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它类型能量,同时大气本身也向外放射辐射。

然而这种吸收和放射的差额在大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沿纬圈平均在35°S—35°N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①,即净得能量区。

由35°S向南和由35°N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

这样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辐射梯度,并以中纬度地区净辐射梯度最大。

净辐射梯度分布引起了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使大气中出现了有效位能,形成了向极的温度梯度。

大气是低粘性、可压缩流体,温度和气压的改变可能引起膨胀或收缩。

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

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见图4·31。

环流使高低纬度间不同温度的空气得以交换,并把低纬度的净收入热量向高纬度输送,以补偿高纬热量的净支出,从而维持了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二)地球自转作用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素能升华】
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 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 受东南信风影响。
(1)正常年份,青藏高原对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风 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 青藏高原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 定的热力对比,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 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为西南季风爆发 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太阳辐射量丰富,地表增温比同海拔 周围大气快,高原形成热源,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 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热力对比,从而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季西 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高原不再对西风产生分支作用,喜马拉雅山 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为西南季风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分析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的原因。 答案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的严重 干旱原因是: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 重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解析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东南部、中部上空的西北气流异常,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 (孟加拉湾来的水汽)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重 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表南风 ③虚线为经向风,小于0代表北风 ④虚线为纬向风,
大于0代表东风
A.①④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2)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备考导航】考点呈现知识线索素养解读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4.季风的形成与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纬度差异―→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影响气候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受海陆分布影响―→季风环流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原因、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周边环境的景观变化,感受气候的季节特征,归纳季风气候的特点。

【必备知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注1】(1)注意三圈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我们平时所指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等。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辨】气压带的形成不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流运动造成的。

一个是热力原因,一个是动力原因。

【记1】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注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气压带气候特征自然地理景观特征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呈现出热带荒漠景观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多呈现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多呈现出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1)信风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主要原因)
2、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冬季 西北风
亚洲高压— 赤道低压
夏季 东南风
太平洋高压— 印度低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
东北风
亚洲高压— 赤道低压
西南风
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右偏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海平面气压图.swf
季风环流2.swf
阅读: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部 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雨期集中在夏季且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 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 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 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气压活动中心:
三圈环流
3.假设条件: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地球不但不停的 但是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 因 地表还存在海陆之分, 自传、公转, 此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 实际 的大气环流比我们上节课学的要复杂的多。 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呈带状分布图 实际气压带、风带是否还呈带状分布呢?
一 月
副极地低 压带被大 陆上冷高 压切断
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
南 半 球
热力性质 差异小 海洋面积占 绝对优势
气 压 中 心 发 生 季 节 变 化
气压带基本 呈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1、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有显著 改变的运动现象称为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变化(陆地夏季低压、冬季高压)
冬季(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冰岛 副极地低压带 低压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1月
北半球冬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形成多个气压活动中心, 如下表:
被切断的气压带
太平洋
亚欧大陆 大西洋
冰岛低压
冬 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一月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G
D
500—600N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冬、夏季海陆上的高低气 压中心,势力很强、 范围广,被称为气压活动中心。
例如:
亚洲高压、印度低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风向随季节发生改变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讨论:
世界上东亚地区的季风最为典型,为什么? 答:东亚地区西连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季风环流最强盛。
亚洲冬季风形成图
1.东亚、东南亚、南 亚冬季各吹什么风? 答:东亚吹西北风; 东南亚和南压吹东北风。 2. 南亚冬季风发源于哪里?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二、北半球冬、夏季各气压中心
D
陆地
G
D
(1月)北半球冬季

二、北半球冬、夏季各气压中心
陆地
D
G
G
(7月)北半球夏季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 如下表:
温度 陆 地 气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印度低压
(7月)北半球夏季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 压 带 断 裂 成 气 压 中 心
七 月
全 球 实 际 气 压 分 布 状 况
副热带高 压带被大 陆上热低 压切断
大 陆 增 温快 形成热低压 副 热 带 高压 保 留 在 海上 大陆降温快 形成 冷 高 压
北 半 球
地球自转
地表受 热不均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地转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 风带的 形成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季风环流
思考:
1、郑和下西洋,从长江入海口出发,到东南亚和南 亚。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可以顺风推舟?
答:冬季(吹东北风)出发, 夏季(吹西南风)返回可以顺风推舟。
冰岛低压
冬 季 夏 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一月DLeabharlann 副极地低气压带GD
500—600N
G副热带高气压带 D G
七月
300—400N
二、北半球冬、夏季各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1月)北半球冬季

二、北半球冬、夏季各气压中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回顾
1.假设条件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2、地球不公转 单圈环流 3、地球不自转
回顾
1.假设条件 2.假设条件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2、地球不公转 单圈环流 3、地球不自转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2、地球不公转
三圈环流
回顾
1.假设条件 2.假设条件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2、地球不公转 单圈环流 3、地球不自转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2、地球不公转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地球不但不停的 但是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 因 地表还存在海陆之分, 自传、公转, 此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 实际 的大气环流比我们上节课学的要复杂的多。 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呈带状分布: 实际气压带、风带是否还呈带状分布呢? 答:北半球气压带破碎, 南半球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2、
C
C
阅读: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每 年夏季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 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 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 富,四季绿色,水网密布,物产丰富,被称为 “鱼米之乡”; 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 景观。
答:发源于亚洲高压。 3. 南亚冬季风成因?
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00
亚洲夏季风形成图
1.东亚、东南亚、南 亚夏季各吹什么风? 答:东亚吹东南风、 东南亚和南压吹西南风。 2. 南亚夏季风发源于哪里?
答:来源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东南信风。
3. 南亚夏季风成因? 答: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00
季风环流:
7月
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如下表:
温度 陆 地
气压
形成
位置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北半球
低压 夏季:陆地降温慢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7月
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如下表:
温度 陆 地
气压
形成
位置

亚洲低压 亚欧大陆 低 (印度低压) 300N—400N
7月
北半球夏季
又 7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移至300N—400N,
夏季(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
亚速尔 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 高压
7月
北半球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 形成多个气压活动中心, 如下表:
被切断的气压带
太平洋
亚欧大陆 大西洋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不呈带状分布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风
如果把白天和晚上改成夏季和冬季, 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又会如何? 不同季节海陆热性质差异表现为: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会形成陆地热低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会形成陆地冷高压。
【思考】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南北半球比较,海陆热力差异大小有何 不同?为什么?
形成
亚洲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或蒙古高压)
位置


北半球
高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 如下表:
温度 陆 地 气压
形成
位置


亚洲高压 亚欧大陆 (西伯利亚高压 500N—600N 或蒙古高压)
1月
北半球冬季
又 1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移至500N—60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