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论述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的“两个基石,两个发现。
”,经过拓展构建成整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问:这个体系是怎样构建的?(P13)【前面的表述不太准确,问题是正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
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4.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提出:“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做个四个创新性的回答,其中一个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结合思想实际谈谈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同1】简答1.马克思在《1859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P10、P11)2.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
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4.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
5.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6.恩格斯关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的三种情况的论述。
选择填空1.马恩毕生的工作围绕______展开。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2.工业革命使机器体系和以____为标志的工厂制度的确立。
(雇佣劳动)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________(原始积累)4.马克思1881年《致xx李奇的信》明确指出饿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_____(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
5.恩格斯_____(《自然辩证法》)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P1086._____(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与物关系的颠倒)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产生的基础。
P647.巴黎公社创新性理论之一是用______制度(社会公仆制)代替官僚制度。
8.第二国际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是_____(庸俗进化论)9.恩格斯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是_______,在其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发展的新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xxx1848—1850的xx的xxxxxxxx的导言》)【这个名字太长了。
】10.列宁的______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直接继续。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理论贡献:⼀是创⽴唯物史观,发现了⼈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是创⽴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产⽅式和它所产⽣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业⾰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提供了可能。
⼯业⾰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产关系变⾰。
急剧变⾰的社会发展为⼈们打破形⽽上学观念,确⽴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盾:资本主义⽣产⽅式⽭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业⾰命不仅带来了⽣产⼒的迅猛发展,⽽且引起了⽣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业⾰命不仅创造了⼀个⼤⼯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个与⼤⼯业相联系的近代⽆产阶级。
4.⽆产阶级成为独⽴的政治⼒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争取⾃⾝解放和整个⼈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产阶级⽃争的性质、⽬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1.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理论到今天的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适应和应对社会变革的需求。
2.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他们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并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3.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分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兴起。
这些思想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斯大林则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多种派系和流派,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
其中包括托洛茨基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
这些派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拓展,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面对全球化、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等挑战,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一个解释这些问题的框架。
同时,一些新的理论流派如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6. 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和争议尽管马克思主义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其中一些批评主要针对其经济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此外,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于理论化,无法与当今世界的复杂性相适应。
7.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仍然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考研备考如何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备考如何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考研政治科目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之一。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了解基本概念在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内容。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理解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基本概念。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各个阶段和重要事件。
二、建立逻辑框架记忆庞大的历史内容时,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分为不同的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例如,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奠基阶段、列宁主义的发展和丰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等。
在每个阶段内,我们可以分别列举出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建立起清晰的思维导图,便于记忆和回忆。
三、运用联想法联想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对于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很适用。
我们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进行联系,形成联想。
例如,我们可以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比喻成一把锤子和一把镰刀的结合,象征着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
通过运用联想法,我们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四、制作笔记卡片制作笔记卡片是另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我们可以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思想写在卡片上,按照时间顺序或其他逻辑关系进行排列。
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卡片洗牌,逐个回忆和复习。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卡片分为两堆,一堆是已经掌握的内容,另一堆是尚未掌握的内容。
通过反复复习和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
五、多维度复习在备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时,仅仅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复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简述马克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什么说《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在这两篇文章里,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揭示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并批判了鮑威尔等人抽象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
2.马克思指出,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宗教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只有先消灭了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
马克思对宗教的上述观点表明他已开始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他用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宗教的作用及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表明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同时表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3.马克思明确的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他指出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宗教时抽象的谈人的解放,认为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国家改革来实现政治解放。
实际上,他们讲的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并不谋求消灭私有制,因而也不可能消灭宗教。
可见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真正消灭宗教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够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在实现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鲍威尔等人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能实现对国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实现政治解放。
马克思指出这种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唯心主义幻想。
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变革社会现实的革命实践,进行武器的批判的社会力量也不是鲍威尔之类的所谓批判者,而是被他们所蔑视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对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只有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其彻底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等。丰富确凿的史料,严密科学的逻辑,重点和规律
突出,脉络和发展清晰,体现历史感和现实性统一, 理论和实践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形成(1835· 10——1848· 2);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1848-1895);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一)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遭遇的四大挑战
一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
二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伯恩斯坦在理论上的挑战; 三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的挑战;
四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挑战。
在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体上经历了 一个从外部斗争走向内部斗争、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交错 进行的过程。 外部斗争时期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同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
创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绪
论
学习目的: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和体系结构,了解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特点和分期,把握学习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对
象。
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性质和分期根据。
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
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一度遇到挫折。
但是从总体上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蓬勃发展的。尼克松在 他的《1999:不战而胜》中说:‚极权共产主义在本世纪初还只 是一个策划于密室之中的阴谋,现在已统治着世界人口的35%。 虽然有些国家取得了进步,更多的国家事实上倒退了。‛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一、大纲性质:本大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复试专业课的考试大纲.二、大纲内容和要求:主要考察考生作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理论素质,侧重考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所考察的知识点,都包含在所指定的参考书之内。
第一章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人类思想史的伟大变革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品格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列宁主义的诞生1。
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2.列宁主义产生的思想前提3.列宁主义的诞生第五章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2.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4。
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5。
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6。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7。
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第六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第七章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1。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6。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八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革命背景第九章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容1。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第十章江泽民和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1.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思想和理论、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2.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试图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剥削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思维方式,强调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4.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4.1 早期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
他们主要从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4.2 二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二国革命时期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列宁、斯大林等。
他们根据各自国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将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3 全球化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期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毛泽东、邓小平等。
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的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归纳考研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与思想交流,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纲领和目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
《资本论》则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法持久的发展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石。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例如,在中国,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在其他国家,亦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危机、社会变革等问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
例如,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最终版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理论特质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前提,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
(3)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组织建立、壮大,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界,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批说明自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全面、深刻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利润、地租、利息、分工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尖锐的批判,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理论特质:1.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理论批判以往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断地批判自身理论。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首创,并且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观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一切认识包括理论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
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
3.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革命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
4.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史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条件,把握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代表性文本及其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内在逻辑。
学习重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三、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2.生产关系的变革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三、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特别是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开始了很大发展,并且很快进入了工业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质变,也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以机器体系和雇佣劳动为标志地工厂制度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2.生产关系的变革工业革命使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确地显现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迅速地开拓和扩大了世界市场。
总之,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激化,其具体变现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了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马克思发展史重点
C.19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对新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2.马恩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
3.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主张
二、多选
马克思发展史分为:基层、开拓、发展、创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 三篇评论性文章 出版自由等的辩论 林木盗窃法辩论 记者辩护
德法年鉴 标志转变的文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一、单选
德法年鉴——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黑格尔 哲法学原理核心思想 国家观;
马克思思想完全转到共产主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神圣家族;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进行研究;
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凝结。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首先,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方式生产、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最后,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普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文档
第一讲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战友和继承者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开启的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科学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运动经验的理论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通过回顾和研究它走过的历史道路和历史经验,懂得这个理论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有哪些规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推力,理解这个理论的实质和精髓,以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胜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曲折前进的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当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研究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批判继承人类思想发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每一个时代里,马克思主义都是沿着曲折的道路波浪式地发展的。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1848年到1871年的第一次高潮,1872年到1904年的第一次低潮;1905年到1956年的第二次高潮,1957年到现在的第二次低潮。
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是欧洲革命风暴时期。
马克思主义经受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革命真理。
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都在实践中破了产。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他们共同制定的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他们共同创立和领导了第一国际,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开始传播,并和他们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必须警惕“和平演变”并坚决斗争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变化:
1921、3-10初期:主要任务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形式;
1921、10-1929斯大林终止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
实施内容: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马尔库塞:“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
高兹: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而分工源于技术。技术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生产,同时剥夺工人对生产的控制。
2、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理论
既承认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又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二、
苏东剧变的原因
1、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
2、内因一:历史因素,即国内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沉积。
2、内因二:现实因素,即执政党提出并贯彻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际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八、
奥菲:福利国家矛盾理论:福利国家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具有维护和破坏的两面性,资本主义经济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它的存在又威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
九、
2、社会主义模式理论
社会主义应该以人为目的,关心人、尊重人、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工人自治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一、
1989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表《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性变革》,进一步阐述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要点:
1、根本改造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
2、为社会民主党恢复名誉,宣布社会民主党也是社会主义政党
3、重申全民国家论,主张实行人民自治与代表值、议会民主机制的结合
4、公开宣称“列宁”根本没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完整纲领
普兰查斯:资本主义国家用经济让步瓦解被统治阶级,换取长远经济利益。
米利班德:掌权的政治家不同于资本家短浅的眼光,国家不简单地服从资本家时时刻刻的利益,而着眼于长远利益。
奥菲:福利国家不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七、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资本主义面临四种危机: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政府输出危机)、合法性危机(政府输入危机)和动因危机(文化输出危机)。
实质: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区别:一个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另一个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要有四种具体形式:其一,租让制;其二,合作制;其三,代购代销制;其四,租借制。
四、
3、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党领导并决定国家经济政策。
政治方面
1、一党制(1922年11大确定)
2、高度集权(以党代政、地方权力向中央高度集中、党内要权集中)
3、行政强制手段(组织处理和肉体消灭;强调“一长制”;监督权架空:党的监察委员会由选举的产生的平行组织改为任命,工农检察院由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的苏维埃监察委员会替代)
市场社会主义
教科文方面
1、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同时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盛行
2、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文教;但搞自然科学阶级性划分,搞“文化革命”
苏联模式评价:历史地位:
1、适应了在落后国家特殊环境中救国图强的迫切需要。
2、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初始模式,在某些方面显示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优越性。
3、为抗击法西斯做了大量的力量储备。
“苏联模式”:指苏联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现形式。
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模式的特点:
经济方面
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分全面所有和集体农庄所有)。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计划在30年代后逐渐指令性计划)。
5、论证社会主义就是人道主义,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联的奋斗目标
6、鼓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似性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
以政治多元化否定和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议会制,以经济民主化推行私有制,以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国际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和“人道主义化”来推行妥协外交。这是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
A、仅仅是共产国际内部的流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释
B、矛头指向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机会主义,政治上与共产党没有根本分歧
C、关注现实,积极探索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重视增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哲学特征,较少受资产阶级哲学影响
六、
1、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反对科技“中立性”观点,认为科技体现的工具理性变成社会的组织原则,造成异化、物化和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成为社会对人进行全面统治、操纵的深层基础,科技正在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为政治统治进行辩护。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西马比较脱离革命实践,而更倾向于“学院式”的哲学研究。
3、理论构建方式上,西马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往往以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形成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
4、理论内容上,西马研究的焦点从经济基础转向哲学和文化领域,形成“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
早期西马不同于后来的西马:
4、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重大缺陷:
1、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导致经济运行模式僵化。
2、长期优先重工业的战略设计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失衡。
3、国家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极其严重,尤其是领导人集权导致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长期后果。
五、
西马的4个基本特征
1、理论方向上,在反对教条主义口号下,主张“重新发现”、“重建”、“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