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合集下载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僖 公四年》)——共,后来写作“供 ”,供 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说,后来写作“悦”,高兴。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四》)——责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1.词义引申以后,同一个字形表示的义项 众多,为区别词义而另造新字,分担原 字的部分意义。
• 2.由于字形的假借,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 字,为使假借义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 造新字,承担本义或假借义。
•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 字的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 是表示古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 古字与今字形体中有相同成分。
(三)今字产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1.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加形符而成。如: 奉—俸、捧 采—彩 賈—價 辟—避、僻、譬、闢、嬖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 一、古今字 • (一)定义 •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
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 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 古今是相对的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 例: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 传·隐公元年》)——大,后来写作“太”。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 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替代古字。
三、通假字
• (一)定义
• 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某个字本有专字, 可古人书写时没有使用这个专字而是借 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这种现 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字是本字,用 来代替本字的字是通假字,也称为借字。
• 例:
再如:“游”和“遊”。“遊”的本义是关于 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关于行走 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 “遊”。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上课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上课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几种光谱的比较
比较 光谱
产生条件
光谱形式
应用
一些不连续的明线组成,
线状光谱 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的光谱 不同元素的明线光谱不同 可用于光谱分析
(又叫特征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 连续分布,一切波长的光
连续光谱
不能用于光谱分析
气体发光形成的
都有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探究一:光谱分析法
(二)线状谱
1、实验器材
2、实验结果
探究一:光谱分析法
(二)线状谱
稀薄气体
金属蒸气
探究一:光谱分析法
4、不同线状谱的异同:
(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 线状谱 (2)原子只发射几种特定频率 的光 (3)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 不一样的
探究一:光谱分析法 思考:烟花中的五颜六色是什么原理呢?
这个公式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找到了译解原子“密 码”的依据。
探究三:经典理论的困难
• 1、矛盾一: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 2、矛盾二: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性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辐射电磁波
电子轨道半径连续变小
原子不稳定
事实上: 原子是稳定的
辐射电磁波频率连续变化
辐射电磁波频率只是 某些确定值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第一:每一个n值分别对应一条谱线。 n的两层含义:
第二:n只能取正整数3,4,5······,不能 取连续值,说明了原子光谱波长的分立特 性(线状谱)。 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 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探究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三、实验结论:

第三节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

第三节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

第三节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在立法权限的划分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通常是一国宪政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这种划分体制往往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

从现代世界各国的立法体制来看,不论是复合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都比较注重中央与地方立法权力的划分,并成为各国立法体制的核心内容。

这里仅探讨我国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的划分情况。

一、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力划分体制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力划分体制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宪法制定。

这个阶段是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的两级立法体制。

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规定在全国政协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制定并解释国家法律,颁布法令,并监督其执行;废除或修改政务院与国家法律、法令相抵触的决议与命令;规定国家的施政方针。

在《共同纲领》中并没有规定行政机关的立法权。

但是在1949年12月16日和1950年1月6日政务院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政务院不是立法主体,但“有权颁布决议和命令,并审查其执行”。

先后通过的各级地方政府组织通则中规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地方立法的主体,即大行政区、省、市和县人民政府分别有权拟定与地方政务有关的暂行法令、条例以及单行法规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备案。

此外,根据1952年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法令所规定的范围内,依其自治权限,制定本自治地方的单行法规,呈报上两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备案。

第三节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第三节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 ( λ − µ ) (α , β ) = 0 , 而 λ ≠ µ , (α , β ) = 0 . ∴
2
定理5.11 阶实对称矩阵A 重特征值, 定理5.11 设 λ 为n阶实对称矩阵A的k重特征值, 等于的代数重数k. 则 λ 的几何重数 n − r (λE − A) 等于的代数重数k. 换言之, 阶实对称矩阵A 因此 r (λE − A) = n − k .换言之,n阶实对称矩阵A的k重 恰有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 λ 恰有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定理5.12 阶实对称矩阵,则必存在n 定理5.12 设A为n阶实对称矩阵,则必存在n阶正交 矩阵Q 矩阵Q,使 λ1
2
λ −3
2 1 2 0 0 0 , 0 0 0
4 2 4 对 λ2 = 7 , E − A = 2 1 2 → 7 4 2 4
T 特征向量 α 2 = ( −1 , 2 , 0)T , α 3 = ( −1 , 0 , 1) ,
− 4 − 4 − 1 − 1 1 1 ′ ′ α3 = 0 − 2 = − 2 , α 3′ = − 2 , 5 1 5 0 5 5
11
2 − 1 − 4 ′ α 1 = 1 , α 2 = 2 , α 3′ = − 2 , 5 2 0 −1 2 再单位化, 再单位化,拼起来得 5 3 2 1 P = 3 5 2 0 3 − 2 −1 使 P AP = 7 . 7
为任意常数; 属于特征值3的特征向量为 属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为 α 3 = k (1,0,1) , k 为任意常数;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的作用与脂质的溶解 性有什么关系? 磷脂是细胞膜和各种细胞 器膜的重要成分,磷脂不溶于 水,对于维持生物膜的正常形 态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是细 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运 输,但血液中含量过多可能引发心脑 血管疾病。
(2)氨基酸通式及特点
氨基
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 羧基 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 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 一个碳原子上
侧链基团 思考:1、判断某分子是否是氨基酸的依据是什么?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思考:2、不同的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儿?
H2 O
H H N
H C R1
O C
H N
H C R2
O C
H N
H C R3 COOH
三肽
H
H C R1
O
H N
H
O
H
H
H
N
C
C
R2
C
N
C
CO
H
C CO HN
R3 HN
R4
H HOOC C Rn HN CO C R5 H
多肽——肽链
3、蛋白质化学结构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
5、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种类多种多样,例如人体内含蛋白
质的种类约有 10万种,整个生物界的蛋白质 种类估计有100亿种。
蛋白质的多样性决定于结构的多样性,那为
什么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呢?

第三节 角度

第三节 角度

第三节角度角度是创作者表达态度的方式之一,视点则是镜头机位的依据,这两者决定了观众如何看待画面中的人物、事物,决定他们能看见什么。

一、角度的意义角度又称为“摄影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和“机位角度”。

摄影机以一定角度记录场景或物体,角度能非常有效地传达叙事信息和情感态度。

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确立后,便出现了两种角度关系:垂直高度的角度——平角、仰角、俯角;水平方向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垂直高度的关系角度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画面创作中常用的技术要素。

角度作为画面造型语言,意义是:1.角度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2.角度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3.角度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讲解视听语言的“角度”问题。

二、不同角度的画面造型效果不同高度的摄影角度,会使主体呈现的面积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前后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不同。

1.平角即摄影机处于与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常用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画面有平稳感。

平角拍摄的画面,形成的透视感比较正常,不会夸张物体的垂直线条,拍摄的人物也比较客观。

平角拍摄的画面在视觉上比较平淡,在选择这种拍摄角度时,创作者一般在场景中不追求视觉上的离奇性,而是要尽量保证场景中故事讲述的清晰;平角也用来拍摄人物的主观视点,显示被摄对象之间,或被摄对象与摄影机之间的平等关系。

如果拍摄以儿童为主人公的电影或纪录片,摄影师就应该让摄影机低下来,让视轴和儿童的视线平等,而不是成人看待儿童的俯视视角,这样获得的画面效果才能体现出对儿童平等的态度。

2.俯拍又称“俯角度”,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俯拍角度拍摄的画面,景物或人物的竖向线条被压缩,景物垂直方向的特点被忽略,越趋向俯瞰角度,越成为平面点的状貌。

俯拍拍摄出的人物会显得渺小,被环境所包围。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用了大量的俯拍镜头,表现环境对人的压抑。

第三节 连动句

第三节 连动句

• c. 由“有/没有” 和其他动词组成 的特殊形式 如:你有权力发表意。| 他有病 不能来学校。 | 我没有希望去留 学。 • d.前面动词的受事宾语也是后面动 词的受事 如:老师倒了杯水喝。
三.连动句的结构方式
• 1.连动词的谓语 ①可以是两个动词。 如:我去找。 ②可以都带宾语,也可以其中一个带宾语。 如:我去找他。 我去宿舍找他。 • 2.连动词的状语 一般放在V1前,但如果是表示时间的状语可以放句首。 如:你快去告诉她。 | 三年前她来中国访问过。
2.根据动词间的意义关系来分
• ①V2 发生时V1已结束。即两个动作是连续 的。 如:小王去市场买菜。 • ②V2 是V1的目的 ,并且 V1 、V2都能带 宾语。 如: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 • ③V1是V2进行的方式 。 如:他平时用钢笔写字。 他唱着歌走进教 室。
• ④肯定形式V1+否定形式V2 。但两个短语表 示的意思一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 事实。 如:小张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 • ⑤特殊形式 • a.按时间顺序的连贯动作 如:我拉开门走出教室。 • b.由“来/去”和其他动词组成的特殊形式 如:我们一会儿游泳去。 我们一会儿去游 泳。
连动句的存废
• 关于汉语中到底存不存在连动式,语法学家的意 见不一。 • 有些学者认为连动式这种结构方式在汉语中试不 存在的,主张将其划归到已有的其他语法格式中 去。 • 胡附、文炼先生认为在句法上没有必要把“连动 式”单独归为一类,并提出两点质疑:第一,连 动式指的是“动作的连续”而不是“动词的连 用”,如果动词代表的动作时没有实现的,这是 还算不算“连动”?
二.连动句的分类
1.根据主语的不同来分 • ①主语是施事。这种句型往往表达施事主体 主观意愿的复杂过程。主观意愿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施事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类。二是句中的动词多是自主性动词。 • ②主语是受事。这类句型的连动句兼属于被 动句。如:他被抓去枪毙了。 那么好的酒生产出来运不出去。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2)生境特征 底质:硬质底部 光线:清澈海区,藻场可延伸至20-30 m深处。 温度:仅分布在冷水区。暖温带和热带海区则不出现大型藻场。
(3)大型海藻多具一年周期的生 长和枯死节律。另外,藻场在平 时也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 破坏。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浮囊 藻柄 叶片
附着器
示一种海藻植物体的结构(仿Nybakken,1982)
(5)河口区除了陆源营养补充之外,还具有滞留营养物的水文 和生物机制。
河口湾的水循环模式--“营养物收集器”
三、河口生态系统
2、群落特征 (1)河口区生物种类种类多样性较低,但某些种群的
丰度却很大。广温、广盐和耐低氧是河口生物的重 要特征。
(2)河口湾植物在整年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植 物包括浮游植物、小型底栖藻类和海草、沼泽草和 海藻等大型水生植物等。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1、珊瑚礁生物群落在热带沿岸区的广大海域。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体内有共生动黄藻)死亡骨骼、含
钙藻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共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环境。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2、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中多 样性程度最高的群落,原因在 于,珊瑚礁生境复杂以及每个 种占据很狭窄的生态位。
植物:底栖硅藻&大型海藻 底栖动物:几乎包括各个门类的代表,种类组 成与底质类型有密切关系。
游泳生物:
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是各种鱼类,世界主要渔 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近。 按FAO于1967年统计,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 一半的6种鱼依次是:鳀鱼、大西洋鲱、大西洋普 鳕、鲭鱼、阿拉斯加狭鳕和南非沙丁鱼。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2、大型海藻场
(4)生物群落及关键种 大型海藻提供了藻场生物群落的框架,其巨大叶片上附着微型或小型动植物,

第三节__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第三节__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温度约为900℃。该处压力高,热量集中。在后刀面上约 0.3mm处的最 高温度约为700℃。 3)切屑带走的热量最多,它的平均温度高于刀具、工件上的平均温度。 4)工件上最高温度在近切削刃处,平均温度较刀具上最高温度低20~30倍。
三、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切削温度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产生的热量和散热速度。 产生的热量少,散热速度高,则切削温度低;或者上述之一起主导作 用,也会降低切削温度。 因而,凡是能影响产生的热量和散热速度的因素均会影响切削温度的高低
学习目的
通过对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温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
研究,以便控制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学习内容
一、切削热的来源及传出 二、切削区的温度及其分布 三、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一、切削热的来源及传出
1、切削热来源
1)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耗功, 这是切削热的一个重要来源。 2)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耗功产生出大量的热量。 3)工件与后刀面之间的摩擦耗功产生出大量的热量。 因此,切削时共有三个发热区域 剪切面 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区 后刀面与过渡表面接触区
所以,切削热的来源就是切屑变形功和前、后刀面的摩擦功。
根据切削理论,切削变形和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在剪切面上的塑性变形产生的热量最多。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切削热的计算公式
Q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切削热(J/s); Fc—主切削力(N); Vc—切削速度(m/s)。
注:该公式中忽略了进给运动所消耗的功率,且假定主运动所消耗的功全部转化为热能。
3)实际意义: 从降低切削温度的角度出发,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为提高切削效率, 应优先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其次增加进给量,最后确定刀具和机床性 能允许的最大切削速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当S<D时,由于有超额利润存在,厂商必扩大 生产,其它行业的厂商也会涌入此行业(资源可以自 由转移),这将导致整个行业的供给增加,又迫使价 格下降,超额利润消失。
当S>D时,由于有亏损存在,厂商必缩小生产 或退出该行业,这将导致整个行业的供给减少,又迫 使价格上升,亏损消失。如下图所示。
P,C,R P*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 在长期内,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可以获得利润,
则会吸引其它新的厂商加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市场 价格下降,直至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如果 出现亏损,行业中原有厂商的一部分就会自动退出生产, 市场价格上升,直至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最后, 由于行业的每一个厂商都处于一种既无利润又无亏损的 状态,行业内厂商的进出也就停止了,于是,厂商便处 于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分析: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以市场供求曲线为基 础的企业进出(市场)模式作用的结果。可变成本是 随着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按照企业进出模式, 只要企业的平均成本高于平均销售价格,必将导致企 业亏损。但只要该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不高于平均销 售价格,这个企业的经营就算是有经济意义的,也就 可以继续存在。
1980-1991年,除一年外,泛美公司年年亏损,总额 接近20亿美元之巨。1991年1月,该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细心的读者一定应该到,这个日子同关闭之日相距将 近一年。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垂死的巨人多活了一年 时间?而且,就在1980年出现首次亏损之后,为什么 不马上停止这家公司的业务?又是什么因素使得这家 公司得以连续亏损经营长达12年之久?
分析:我们可以运用零利润定理来解释这一现象。 零利润定理表明:长期来看在一个竞争行业中,任何 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会趋于零。

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对动作理解深刻原来的动作定型巩固故可以直接指出其错误动作特别是精细动作更是如在每次教学训练课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去做回忆写训练日记通过反馈和强化可以加深对教学训练主要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动机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一)动机 •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受一
• 固有反馈指由所要完成动作练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的反 馈,如篮圈、箭靶等给练习者提供瞄准信息,这是动作 练习本身要求所固有的。
• 非固有反馈指练习者在进行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为了 更准确地完成动作,由外部提供信息的反馈,如教师或 教练员用语言、动作或某种机械刺激来提示练习者如何 完成或改进动作。这是动作练习本身非固有的反馈。
三、训练水平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四、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 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大脑皮质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正常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本世纪初期美国的 Yekes和Dougdsen发现应激水平与运动技能水 平之间呈倒U关系。适度的应激水平可使运动技 能的发挥达到最高水平。
定目的支配的。这种支配人的行为的目 的,就称为是动机 • 美国心理学家 Morgan和King1966年 把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归结:
内环境刺激(生理、心理需要)和外环境刺激
引起动机状态 产生动机行为 达到满意状态 不满意可再激起新动机
动机分类
• 原发性动机:先天具有的。多采自人体内部生理的需要,与人 体器官、系统和激素水平有关。如口渴要喝水,饥饿要饮食等。
(三)反馈的作用 • 1.提供信息
➢2.强化动机
➢3.激发动机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信息反馈通道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硝 酸 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0
/
140 130
溶 解 度
12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100
温度单位:℃ 溶解度单位:g/100g水
90 80 70
溶解度曲线:某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 溶剂的 性质
微溶 、
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 的 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
外因:温度
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定义 (2)相互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 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人们通 常把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 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0.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讨论:
硝 酸 钾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硼酸
0.00015 0.165
难溶
微溶
7.4
可溶 易溶
易溶
222
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三、气体溶解度
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种类 外因:压强(成正比)、温度(成反 比)

第三节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

第三节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

第三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基本概念和知识,会计算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2、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和知识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

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其中6是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记作(12,18)=6。

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84,…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其中36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记作[12,18]=36。

3.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常用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3)短除法(4)辗转相除法例1、求28和70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列举法这里我们不作介绍,重点学习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法。

解:方法一(短除法):2 ︳ 28 707 ︳14 352 5所以,(28,70)=2×7=14; [28,70]= 2×7×2×5=140方法二(分解质因数):∵28=22×770=2×5×7∴(28,70)=2×7=14; [28,70]= 22×5×7=140最大公因数取分解质因数式中公有的质因数的较小次方的乘积;最小公倍数取分解质因数式中所有的质因数的较大次方的乘积。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澳门回归
中国国旗升起
澳门人民欢庆回归
葡萄牙国旗降下
•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 的怀抱
区旗的寓意
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 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 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 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五角星代表统一的中国;三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 象征澳门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绿色代表 祖国大地,象征和平与安宁。寄托着澳门回归祖国后 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澳门被侵占的过程
(1)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 行进入澳门。
(2)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 在澳门的定居权。
(3)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 氹仔岛和路环岛。
香港回归
• 根据1984年中英声 明,中国政府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 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仪式上中国国旗冉冉升起
A.英国 B.法国 C.祖国内地 D.美国
8 .对于香港和澳门,我国政府不允许其实行的政策
是( C )
A.“一国两制” B.“高度自治”
C.完全独立
D.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9.关于香港、澳门经济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B.香港产业构成是以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
息服务及旅游业为主
一、 港澳的地理位置
香港和澳门的经纬位置(高、中、低纬)、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1、位置和范围

1)港澳位于我国
线
东南部,临南 海
2)香港位于珠江口 ( 东 )侧,毗邻
( 深圳)经济特区。
3)香港由(新界 )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从“一看就不是好人”“ 马云是个骗子”的“内伤 ”中,他面带笑容,一步 步挑战向前。握手孙正义 ,登上《福布斯》,并肩 杨致远……从想在美国融 资200万美元,但没人搭 理的“路人甲”,一路笑 到在美国一次融资超过 250亿美元,缔造全球最 大IPO新纪录的巨人。
笑对一切的马云,是永葆乐观,永 不抱怨的人。在所有面向青年人的 演讲中,他都不忘用自己的不堪来 鼓舞大家拥抱梦想: “数学考过1分,大学考过3次,初 中考重点考了3次也没考上,好不容 易考进大学,也是杭州第四流的。 我自学英语,也尝试自学编程但没 有成功,我没有一个富有的父亲, 也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 马云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始终对未来有期许,始终相 信我要努力,要证明自己。”
北京受挫,决定回杭州再 开始的前一夜,马云和团 队在一个小酒馆里大碗喝 酒、大块吃肉,一边哭一 边唱《真心英雄》。 第二天登上长城,讲完要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等 豪言壮语后,出现在照片 中的他也是如他说:面带 笑容,尽管内伤很重。
回到杭州自己给自己疗伤 的马云,不但笑对一切, 更以“逗比”精神鼓舞所 有人,在千难万苦中微笑 地向上攀爬。 功成名就之后的演讲中, 他说:我很荣幸自己是商 人。商人最大的成就是员 工的微笑。
幸福一直是人们不倦的追求。生活中,或许我们也 在不停地问着自己,也问着身边的人,自己幸福吗?自 己拥有幸福吗?自己感受到幸福吗?简简单单才是幸福 吗?或许拥有名利钱权才有幸福……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 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 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 福。
2、抽时间做喜欢的事。不要总是唠叨“没时间”。其实,如果每天早起
半小时、晚上提前半小时关电视,一年下来就多出了365个小时,何愁做不了喜 欢的事?这些时间会让你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惊喜。 3、积累积极情绪。一天过得是否快乐,并不在于发生一件多大的乐事, 而在于很多琐碎的小乐趣。试着把这些“微幸福”积攒在心里,比如看到花开 了,窗外飞来一只可爱的鸟儿等,能有效缓解压力。

第三节单相传质

第三节单相传质

第三节单相传质本节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的内容:单相传质过程及单相传质速率方程;2、熟悉的内容:单相扩散、分子扩散、扩散通量、等分子反向扩散、漂流因子、分子扩散系数、对流传质、涡流扩散、有效膜概念及菲克定律;3、了解的内容:分子扩散系数影响因素及估算;4、难点: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及单相传质速率。

当不平衡的气液两相接触时,若y>y*,则溶质从气相向液相传递,为吸收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溶质由气相主体向相界面传递,即在单一相(气相)内传递物质;(2)溶质在气液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即在相界面上发生溶解过程;(3)溶质自气液相界面向液相主体传递,即在单一相(液相)内传递物质。

不论溶质在气相或液相,它在单一相里的传递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分子扩散,二是对流传质。

5.3.1定态的一维分子扩散1.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现象:如图5-7所示的容器中,用一块隔板将容器分为左右两室,两室分别盛有温度及压强相同的A、B两种气体。

当抽出中间的隔板后,分子A借分子运动由高浓度的左室向低浓度的右室扩散,同理气体B由高浓度的右室向低浓度的左室扩散,扩散过程进行到整个容器里A、B两组分浓度均匀为止。

扩散通量:扩散进行的快慢用扩散通量来衡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称为扩散通量(扩散速率),以符号J表示,单位图5-87 两种气体相互扩散为kmol/(m 2·s)。

菲克定律:由两组分A 和B 组成的混合物,在恒定温度、总压条件下,若组分A 只沿z 方向扩散,浓度梯度为zc d d A ,则任一点处组分A 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 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此定律称为菲克定律,数学表达式为zc D Jd d A AB A -= (5-27) 式中 J A ——为组分A 在扩散方向z 上的扩散通量,kmol/(m 2·s );zc d d A ——为组分A 在扩散方向z 上的浓度梯度,kmol/m 4; D AB ——为组分A 在组分B 中的扩散系数,m 2/s 。

第三节 煤层的赋存条件

第三节 煤层的赋存条件
极不稳定煤层:常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仅局部可采。
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岩石夹层(夹矸),将煤层分为简单结构煤层 和复杂结构煤层
1)伪顶 : 直接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 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炭质泥岩或泥岩 。
2)直接顶 :覆盖在伪顶或煤层(无伪 顶时)之上,采煤时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 的数米厚的粉砂岩、页岩、泥岩。
3)基本顶(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 (因为有些煤层无伪顶或无直接顶)之上,采 煤后不易自行垮落,厚度及强度大,只发生变 形的粗砂岩、砾岩或石灰岩,。
2. 底板 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分为二种: 1)直接底 直接位于煤层之下,强度较低, 几十厘米厚的富含植物根化石泥岩和泥质页岩。
遇水膨胀,会引起底鼓现象,破坏巷道,影响运输。
2)基本底( 老底) 位于直接底之下, 比直接底坚固,厚度较大的砂砾岩,石灰岩。
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
对采掘巷道、采面的维护和正常生产循环影响 很大。如果顶板松软,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一)煤层的埋藏特征 1、煤层的赋存条件 2、煤层顶底板
煤层的赋存条件 (一)、煤层形态——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
煤层成层状,层位连续,厚度变化有一定规律。
煤层层位有一定连续性或连续性不明显,厚度变化大。
(二)、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板
基本顶(老顶)
直接顶
伪顶
煤层底板
直接底 基本底(老底)
1. 顶板 位于煤层的上覆岩层。顶板分为三种:
1.3-3.5m 中厚煤层 3.5-8.0m 厚煤层
>8m
特厚煤层
按倾角分
<8°
近水平煤层
8° - 25° 缓倾斜煤层
25° -45° 倾斜煤层
>45° 急倾斜煤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师: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昆虫在花丛和树林间飞舞……;我听到了鸟的叫声……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
生:鸟类有翅膀,是飞翔器官。

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象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
生:不能,不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标本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体表(被覆羽毛、裸露)。

体形呈(细长形、流线形)。

家鸽的躯干呈___形。

家鸽的前肢变为___,生有几排大型___,是__器官。

后肢有__趾,__趾向前,__趾向后。

尾部生有大型__,飞翔中起__作用。

师: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师: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
生: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

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会飞不起来的。

师: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生: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的正羽是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它们在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师: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生:继续进行探究:
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

无牙齿可减轻头部重量,与__生活相适应。

肌胃外壁有发达的__层,内壁上有一层___,胃腔内有许多__粒。

腺胃可分泌____。

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__磨碎,具有类似__的作用。

小肠弯曲(细长、短粗)。

直肠较(短、长)。

小肠是__和__食物的主要器官。

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____,与__生活相适应。

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

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__心房,__心室。

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__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____能力,属于(恒温、变温)动物。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

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生:从食物中来。

师: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

师:请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生:(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师: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
生: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

师:你们知道天空中飞行的动物中,除了鸟类外,最多的种类是什么吗?你们都熟悉的有哪些?生:昆虫。

蜻蜓、蜜蜂、蝴蝶、蛾、蚊……
师:现在已经知道的昆虫种类超过了100万,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分布十分广泛。

它们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有3对足,多数有翅。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能飞行的动物。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教材24页的几种昆虫及各种昆虫翅的图片,根据生活经验把每种昆虫与它相应的翅连出来,并举例。

生:观察、讨论、连线、举例。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思考一下,鸟类的翅与昆虫的翅一样吗?
生:不同。

师:昆虫的翅与鸟翼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共同点呢?
生: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师:那么翅对于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意义呢?
生: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等。

(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模型和彩图。

)师: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的身体都有哪些特点。

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生: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师:蝗虫的运动器官有哪些?它们着生在哪些部位?
生:运动器官是足和翅,都着生在胸部。

师:蝗虫的体表有什么结构?有没有与运动器官相连的肌肉?
生:有,胸肌发达附着在外骨骼上。

外骨骼还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师:在蝗虫的头部有触角,在胸部有附肢,它们都分节吗?
生:分节。

师:除蝗虫外,你们还能举出其他昆虫吗?
生:蜜蜂、菜粉蝶、蜻蜓、螳螂……
师:昆虫在分类上届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你们能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生: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

那么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是单一的呢?举例加以说明。

生:不是。

例如,野鸭即能在空气中飞翔,也能在水中取食;海龟在水中生活但要到陆地上产卵;蛙类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
师:因此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你准备今后如何去做?(学生之间交流补充)
课外作业:
1.列表总结出环节动物、节肢运动、鱼类、鸟类和哺乳运动的主要特征。

2.课下搜集资料,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到陆地上产卵?哪些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鸟类的飞翔生活为例,通过讨论探究和制定相关的观察计划,来引导学生探究鸟类的体形、飞翔器官、运动的动力产生和身体平衡的维持、减轻体重的体内外结构特点等方面是如何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又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飞翔器官并与鸟类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适应飞翔生活动物的共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