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辽源战俘营遗址 阴森地道当年建造精良
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
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8年第6期
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原西安县),用来关押美、英等国高级将领
和高级文职官员的场所。
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这里先后关押了34名盟军高级将领,
包括美国陆军的温莱特中将、帕克少将、爱德华·金少将、乔治·摩尔少将,英国陆军的珀西
瓦尔中将,荷兰考尔中将。
该旧址现已收集大量文史资料,已挖掘部分文物,还有大面积的地下室和地下通道尚未发掘。
目前已挖掘出的文物有日式三八式步枪子弹壳、日本手雷等武器,短把铁锹、日式短把洋
镐等劳动工具,铁皮罐头盒子、搪瓷盆以及标有“陆军”字样的瓶、碗、罐底、瓶嘴、搪瓷杯、注射用针剂等生活和医疗用品,还有折页、卡子、门栓、门叉、骨头等遗物。
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所高级盟军战俘营遗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罪行的铁证,也是中国
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见证。
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源矿工墓历史记录日本侵华罪证
辽源矿工墓历史记录日本侵华罪证作者:刘宏颖来源:《祖国》2017年第06期摘要:辽源矿工墓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形成的历史深刻揭露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的资源的掠夺与矿工的残害,是日本侵华的有力实证。
关键词:劫难记录数字辽源矿工墓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郊,距离市区约八公里。
这里松柏苍翠,碑石林立,坟冢丛丛。
作为辽源市唯一一处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3A景区”于一体的窗口单位,这里所保存的历史遗迹,其价值是厚重的、不可估量。
八十多岁的辽源人一提到矿工墓,他们便会泪流满面,眼中满满的都是历史的沧桑。
一、煤城见证的殖民劫难辽源矿工墓过去称为“方家坟”、“万人坑”,是东北沦陷时期遗留下的一处日本侵華、掠夺矿产资源、残害中国劳工的见证地。
矿工墓的历史就是辽源这座城市的劫难史。
辽源原名“西安”,民国时期因为煤炭资源丰富,成为享誉东北的“矿业之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日本侵略者为了把东北变成以战养战的物质供应点,以武力强占西安煤矿。
他们以少量的代价,甚至不用代价进行破坏性掠夺式开采,从那时留下的资料上看,在每生产一吨煤要消耗多少原材料的栏目中,除了火药、雷管等材料之外,还有一项就是“消耗”零点几的中国劳工。
据日伪资料记载,当时矿区的矿工平均年均只有30.5岁,无数年轻鲜活的生活消损于日寇的欺压与屠刀之下。
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掠夺煤炭的手段更加疯狂,推行了“以华治华”的政策,在矿区先后扶植了42个封建大柜。
方家柜不是最大的柜头,却是对矿工统治最残酷的,大把头是当时天津茂川特務机关的特务方明、方成两兄弟,蔡久龄是方家大柜的总经理。
当时有一首这样的民谣“马怕下坑内,人怕方家柜”,可见其对矿工的剥削与迫害程度。
史上最残忍的实验地哈尔滨七三一遗址观后感
史上最残忍的实验地哈尔滨七三一遗址观后感许多人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恐怖和残酷,但鲜有人了解到在同一时期,日本也设立了一处令人恐惧的实验地。
这个地方就是中国哈尔滨的七三一遗址。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历史遗址,亲身体验了那段黑暗历史的残忍和荒诞。
当我踏入七三一遗址大门时,一股压抑而沉重的氛围扑面而来。
这个遗址是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者用来进行人体实验的地方,内容包括活体解剖、细菌战实验等残酷行为。
走进遗址内部,我看到了很多给人恐怖感的展览。
首先,我参观了七三一遗址的实验室区域。
那里展示了许多实验设备和器具,其中一些保持着当年使用的痕迹。
我看到了许多人体标本,包括尸体和活体实验对象的器官。
这些实验室充满了冰冷的气息,几乎无法想象这些设施曾经用于虐待和杀害人类。
接着,我参观了七三一遗址的细菌战实验区。
这里展示了当时日本军方为了研究细菌战而设立的房间和设备。
展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军如何进行细菌战实验,他们给受害者注射疾病病毒,寻求制造新的生化武器。
这些实验的残忍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对人类的邪恶和疯狂感到震惊。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警醒。
七三一遗址是一座犯罪的见证,它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危险性。
残酷的实验活动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死亡,这让我深感痛心和愤慨。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为了未来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参观结束后,我沉思了许久。
我深信,唯有通过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七三一遗址触动了我对人性的思考,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共同努力,让这样的暴行不再重演。
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祈祷,希望和平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能够在世界各地传播,让每个人都能够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的痛苦。
对于七三一遗址,我将永远保持敬畏之心,将它记在心间,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我相信,只有通过铭记历史的残酷,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和平的未来。
辽源游玩景点
辽源游玩景点辽源位于中国吉林省中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这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游玩。
本文将为您介绍辽源的几个值得游玩的景点。
一、净土谷净土谷是辽源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它位于市区的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壮丽的瀑布。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古老庙宇和寺庙,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长白山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山脉。
它位于辽源市的东部,是一个以山峰和温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长白山峻峭的山峰、独特的火山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植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长白山还拥有温泉资源丰富,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放松身心的温泉浴。
三、白洋淀白洋淀是辽宁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
它位于辽源市的西南部,被誉为“东北的明珠”。
这里的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区,欣赏湖水和周边的美景。
此外,白洋淀还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吸引了许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察和拍摄。
四、融城湖温泉融城湖温泉位于辽源市的西部浑江区,是一个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村。
这里的温泉水质纯净,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作用。
游客可以在这里泡温泉、享受按摩和SPA服务,同时还可以参加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如游泳、高尔夫等。
五、东北虎园东北虎园是辽源市的一处特色景点,位于农安县的乌吉密林区。
这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东北虎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游客可以在园区内观赏到濒危的东北虎,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这些景点,辽源展示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人文遗产。
无论您是喜欢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还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兴趣,辽源都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您能尽情享受在辽源的旅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辽源市矿工墓 方家坟
编者按《方家坟》这篇充满血泪的通讯,是一篇活生生的帝国主义的罪行录。它告诉我们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辽源煤矿的工人是怎样受着日本帝国主义、买办和封建把头的惨无人道的剥削和宰割。那时工人的生活是怎样连牛马都不如。在这几座大山的重重压榨下,辽源工人白骨成山,血泪成河。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罪恶,真是声竹难书。今天我们青年读着这些血泪斑斑的材料,谁又能止得住满腔的愤怒!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阶级仇恨,与今天帝国主义的元凶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斗争到底。
这是把头们残害矿工的一些凶器 舒野摄能拿到昨天下班时就脱下来的破胶鞋。他们的身上披的是破衣烂片,没有衣服的就把破被子挖个洞,套在脖子上,拦腰一系,勉强遮体,在刺骨的寒风中抖成一团。就在这种情况下,矿工们开始了一天的沉重劳动,
井下,昏暗的灯光照着低矮的巷道。遍地积水浸泡着腐朽了的矿柱,散发着发霉的气息。井下巷道毫无规则,生产秩序非常混乱。通风不好,氧气稀薄,一下井就憋得透不过气来。许多人晕过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采煤掌子的上顶板离底板有几米高,在微弱的矿灯光下,根本看不见上面的情况,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下石头把人砸死。在这种生命毫无保障的条件下,工人们每天为了几个橡子面窝窝头,却要被拿着lang头棍的把头逼着干十二个、十三个、竟至十四个小时的活……
人们进了“方家柜”,就像鸟关进了笼子。方家柜的四周围着两道铁丝网,中间夹着一道高压电网,最里面又是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从各地招来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全部关在这个包围圈里。包围圈四周有七道卡子门,每个门都有两个提着镐把的外勤把守着。六个卡子门只准矿工进,不准矿工出,连伙夫出门打水都要像牲口一样带上“捂眼”,后面还要跟上外勤监视着。只有一个卡子门是为矿工开的,而这个门只出不进。这就是通往“方家坟”的“鬼门”。
揭密辽源日本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
揭密辽源日本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德国等法西斯阵营国,在人类历史上犯下了罪恶滔天反人道罪行。
如臭名昭著的欧洲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德国残杀了难以计数的犹太人,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亚洲各地也犯下了同类罪行,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一页。
日本军国主义疯狂地侵略东亚各国后,建立了60余所战俘集中营(日军称为俘虏收容所),囚禁、残害被侵略的各国人员和战俘。
其中,关押时间最长,涉及国家和民族最多,战俘职务最高的,要属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俘营集中营。
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探索·发现》节目介绍:日本在奉天(今沈阳)设立了“沈阳盟军战俘集中营”(日称奉天俘虏收容所),关押从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战场被俘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的士兵2000多人,而在西安(今辽源)设立了关押盟国美军驻菲律宾联军司令温莱特中将、摩尔将军、金少将、英军珀西瓦尔将军、荷属东印度总督加尔•达•凡斯塔尔博格•斯塔夏沃尔等34名高官的“辽源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日称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地点在辽源北大营,即现在的辽源市军分区院内。
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狂人,为什么要将盟军高级战俘关押在西安城呢?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日本乃一独岛之国,四面环海,资源及乏,而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就便引起了日本剑指大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梦想。
1890年,日本欲侵略我国东北,为其所谓的保护利益线,解决“满蒙问题”。
突如其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日本登陆上了我国东北领土,均获得了丰硕的资源和利益,甚至远远多过日本本岛,这样,日本逐渐将我国东北看成日本的一部分,且形成了“舍支那之满洲外无他”“宁舍本土,不弃满洲”的战略思想。
而地处东北的西安县,物资丰富,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又是日伪法西斯残酷统治下的“模范县”,这便成了日本在东北方圆首屈一指地重要军事战略要地。
西安县有着东北第二大煤矿,煤质好产量高,是补充军需燃料的重要基地,因此,九一八战争爆发后,日本关东军派遣河本大作(皇姑顿炸死张作霖的策划者之一)为首的9人小组,来西安(辽源)使以武装力量强行按管矿山,牢牢控制了煤矿生产。
寒葱岭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发现始末
兰台之窗九一八事变,开启了东北各族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日寇为消灭东北抗联,自1933年4月通过建立“集团部落”,由日军集中掌控老百姓,断绝了老百姓和抗联队伍的联系。
面对孤立无援的绝境,抗联将士在深山里修建密营,在密营里储备物资、医治伤员、学习、生活、训练队伍、缝制衣服。
在那个特殊时期,东北抗联离开了密营是无法生存的。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给抗联将士带来温暖、让他们赖以生存的深山密营也逐渐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风尘中。
2013年8月,敦化市林业局对基层林场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小牡丹林场场长李玉君任寒葱岭国营林场场长。
此时的敦化市林业局,为适应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发展,组织全局职工开展“二次创业,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活动。
李玉君在工作上是一个拼命三郎,同时也是一个有想法、工作有创新的人。
面对新的形势,他到任后,就如何在这个1958年成立的寒葱岭国营林场进行创业,开展了深入调研。
他在调研中发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葱岭红叶远近闻名,还曾发生著名的“寒葱岭伏击战”。
1939年9月24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将军指挥了“寒葱岭伏击战”,击毙了日军松岛讨伐队队长,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因此,他认为可以在寒葱岭开发红色文化与森林旅游结合的红色旅游项目,筹建寒葱岭红色旅游观光区。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局党委的支持。
他带人亲自对寒葱岭辖区内的资源情况进行了踏查。
他在踏查过程中,发现在林场56林班内有一块林地的地形非常奇特,而这块林地已列入当年的采伐计划。
他还了解到,曾有老职工在这块林地附近发现过疑似烈士的遗骨;2008年,林场职工刘明田和附近村民张合弦在55林班内挖出两支汉阳造的套筒步枪。
通过了解的这些,他对这块林地产生了兴趣。
他果断停止对这块林地的采伐,并进行有效的保护。
他的决定,为揭开寒葱岭被岁月蒙上的面纱留下了伏笔。
李玉君是位实干家,经过三年的努力,带领林场57名职工成立寒葱岭枫颐园林农产业合作社,建设了寒葱岭红色旅游观光区,帮助林场25名职工在红色旅游观光区内就业,并摆脱了贫困。
“鸟语花香”话辽源
“鸟语花香”话辽源作者:蒋信怀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12期如果在改革开放前,“鸟语花香”这个词很难用在辽源身上。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辽源人办到了。
他们把“满天是灰,到处是泥”的旧城市,建设成了清洁美丽、鸟语花香的生态文明新城市。
从祖籍上讲,我是个外乡人,但我有幸亲眼看到了辽源的前世今生,也亲身经历了辽源一步步实现“鸟语花香”的全过程。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那是1968年2月,我怀着保家卫国的激情,从故乡四川省垫江县应征入伍来到了吉林省东丰县3018部队。
一天晚饭后,班长对我说,连里可能要去辽源矿工墓搞悼念活动。
没过多久,我们就来到了辽源矿工墓。
刚进入辽源时,我看到不少平房墙角堆放着炉灰。
一旦刮风,满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
在街边休息时,班长指着那些烟囱说:“辽源是座煤城,家家户戶都用煤做饭,所以灰尘特别大。
”班长干着嘴唇讲,我们竖着耳朵听。
灰尘大,这是我初到辽源时留下的印象。
第二次到辽源,是1969年的秋天,我刚调到团报道组不久,又跟随一营去了矿工墓。
报道组将这次活动写成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万人坑前狠批剥削有理论》。
此稿被军报采用后,我们得到了团首长的表扬。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为了搞好这次宣传报道,报道组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采访那天,雷雨交加,部队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冒雨到了矿工墓。
在经过市区时,除大十字街有段水泥路外,其余的全是高低不平的黄泥路。
市内人多车多,路面早已被踩成了稀泥浆子,有的战士把鞋陷在泥里,举步维艰。
一路上,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溅得浑身是泥。
路况很糟糕,这是我第二次到辽源时留下的印象。
第三次到辽源,是1971年的夏天,我从团报道组下派到二营当书记,当时二营全体官兵在辽源“五七”井执行挖煤任务。
营长经常带着我到各连检查工作,我也常带着营报道组下到连队采写新闻。
时间长了,我对辽源的了解也多了。
那时的辽源,面积不大,只有东吉、西宁、南康、北寿四个街道。
楼房少,平房多,烟囱林立,就像高射炮一样,一个挨着一个。
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
辽源国家矿山公园通过国家资格评审本报讯 (蔡斌陈巍记者赵蓓蓓) 近日,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国家矿山公园领导小组批准,辽源矿山公园被授予“国家矿山公园”资格。
此次评审,全国共有33个矿山公园获得资格认证,辽源是我省唯一获此资格认证的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参观、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带。
辽源自1911年就开采煤炭资源,积淀了丰厚的矿业遗迹和人文历史。
其中,“日伪时期死难矿工陈列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信一坑”、“泰信采炭所”、“满洲炭矿株式会社西安矿业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本大佐旧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矿山公园内珍贵的矿业遗迹不仅是科考、科普、旅游参观的重要场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
为做好辽源国家级矿山公园的申报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自去年4月就多次组织合作单位和专家召开调度会,并委托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矿山公园申报书、综合考察报告、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终于获得国家批准,这不仅有利于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对发展特色旅游也具有重要意义。
辽源市国土资源局获市政府嘉奖近日,辽源市人民政府发布嘉奖令,对辽源市国土资源局予以通令嘉奖,奖励资金100万元。
2008年以来,辽源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申报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先后编制了《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书》、《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综合考察报告》、《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作了电视宣传片、《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图片册》及申报所需的相关材料,同时完成了吉林辽源国家矿山公园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方案。
2010年5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正式立项。
该项目的申报成功,对推进辽源市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加快城市建设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矿业遗迹保护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战俘小男孩被实验文章
战俘小男孩被实验文章“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用这首《思乡》来描述XX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再合适不过了,这个在7岁时,就成为日军俘虏的小男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在日本生活的几十年间,他都对中国家乡充满了思念,他一直记得母亲离开时的音容笑貌。
在战争时期有太多的人间悲剧,很多家庭在战争中都受到了伤害,那个时期中国人民过着炼狱一般的生活,大家都不知道下一秒还能不能安全地活着。
为了早点结束日军发起的这场侵华战争,中国男儿都选择了走上战场,像7岁的XX也已经是一位小战士了。
当时XX的家里条件非常艰苦,父亲已经参军,跟家里失去了联系,妈妈为了让妹妹可以有一口吃的,就把妹妹送人了,已经到上学年纪的XX,家中也没有能力供其读书,母亲为了让XX可以读书认字,把XX托付给了,当时的一名红军中尉,让XX跟着部队打仗,等有机会的时候,可以让XX去读书,他答应了XX的母亲,把XX带在身边,还给XX买了文具用品。
但是当部队走到XX县城的时候,与日军发生了一场恶战,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我军四千多战士都成了俘虏,这其中就有XX,本以为自己的生命也要在这里结束了,可是当时的XX队长,看着XX,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结束一个幼小的生命,他制止了对XX行刑的士兵。
就这样7岁的XX躲过了一劫,之后XX就把XX带在身边,跟着他们行军打仗,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但是之后他们很快战败成了同盟军的战俘,后来日军全面宣布投降,战俘全部遣送回国之前,发现有一个中国小孩,当时部队一个日本医生表示希望可以收养XX,而且XX的家人也没有找到,就没有强行引渡,而是同日本医生加地正隆签署了一份《少年同伴请愿书》,正式确立了加地正隆与XX的养父子关系,一同到日本生活,这一去就是四十年,之后的XX医生一家对XX非常的疼爱,回到日本之后,XX母亲希望孩子可以读书的希望也终于实现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商业大学,他一直非常优秀。
后来他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公司的业绩非常好,后来34岁的XX与一位日本姑娘相恋结婚,之后生了一个男孩,两个女孩,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开始自己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做进出口生意。
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史实研究
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史实研究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以下简称“辽源集中营”)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辽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依法开展地情资源开发的工作要求,全力组织对辽源集中营遗址的研究、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
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史实研究课题组”;第一次正式接待外埠专家和学者来辽举行座谈;第一次在全市甚至全国对有关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收集和挖掘;第一次把史实研究工作进行了省级课题立项,并争取了立项经费;第一次编纂了辽源集中营基础资料图册,并与世界二战集中营研究学者和外国专家进行交流;又是第一次对辽源集中营未来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合理方案。
总之,我们市方志委在辽源集中营史实研究工作中,本着依法开发、资源共享、对历史负责和服务当代的原则,大力开展集中营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并确立了三个主攻方向,一是要搞清历史真相,二是依法补记辽源市志,三是寻求与经济转型工作的契合点。
即不但要提高整个社会对辽源集中营研究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引导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同时还要探索史实研究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路子,进而影响和促进研究工作本身。
最终目的就是要打好打牢研究和开发辽源集中营的基础,为下一步全市各部门进一步保护开发辽源集中营提供坚实的智力和动力支持。
下面,就史实研究工作相关内容报告如下:一、史实研究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座谈研讨工作。
史实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召开五次座谈研讨会,充分利用了座谈加研讨的形式促进工作开展。
通过座谈会解决的问题有:1、确定遗址全称为“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
2、在课题组内部大致敲定了辽源集中营的遗址范围。
3、呼吁地方军分区对遗址进行保护,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4、在第一次座谈会中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史实研究组织-“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史实研究课题组”。
5、确立了辽源集中营史实研究工作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
6、创造了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交流平台。
七三一遗址不可忽视的历史残忍真相
七三一遗址不可忽视的历史残忍真相七三一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一处备受争议的地点,它承载着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人民进行人体实验的残忍行径。
这个遗址的存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真相的深思。
在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七三一遗址就是当时他们在哈尔滨附近建立的一座秘密研究基地。
这个基地看似简单,不过当你走进它之后,你会发现里面埋藏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残忍的罪行。
在七三一遗址中,日军对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人体实验。
他们将活生生的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生化武器的研究,包括毒气试验、细菌试验、冷冻试验等等。
这些实验让无数无辜的生命遭受了不可想象的痛苦与折磨。
在这个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残忍的实验设施,比如人体解剖台、气囊室等等。
这些设施都记录了日军当时对中国人民进行的实验细节,令人膛目结舌。
在解剖台上,中国人民经历了种种刀割的痛苦,他们的身体被无情地拆解,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满足日军的科学探索。
七三一遗址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直面历史的残酷,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今的和平与稳定。
尽管这段历史令人心寒,但我们不能回避它,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以免再次重蹈覆辙。
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我们需要铭记并传承历史的教训。
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的研究与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七三一遗址的存在及其背后的残忍真相。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平,推动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对七三一遗址的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以便还原真相,给那些受害者伸张正义。
历史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追求真相和正义来铭记这段历史,给予受害者以安慰和尊严。
总的来说,七三一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处重要地标,它见证了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人民进行人体实验的罪行。
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了解残忍的真相,并通过教育与研究来纪念受害者,传承历史的教训,以免再次重蹈覆辙。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研究与调查,还原历史真相,给受害者以尊严和正义。
参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观后感作文
参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观后感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上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我们住在沈阳,这个陈列馆就坐落在著名的沈阳故宫遗址公园里面。
一进大门,我就被那座巍峨高大的建筑给震撼住了!原来是一座旧时皇家宫殿的遗址,里面陈列着很多珍贵的东西,讲述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
我们先来到了一个介绍当年东北沦陷的大厅。
那时是1931年,日本军队突然攻打了沈阳北大营,接着又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
我看到一面巨大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小旗子和箭头,代表着日军是怎样一点点侵占我们东北的领土。
旁边还展示着当时新闻报纸的头版,大字标题写着"918事变爆发"、"东北沦陷"。
看着这些,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悲伤。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伪军伪政权"的展厅。
那里陈列着很多日伪当局的旗帜、服装、文件等物品。
我看到一些画着暗黑骷髅头的旗帜,被称为"亵渎旗",充满威胁和谩骂的字眼。
有一个像个大帽子似的警帽,是当年东北伪警察的制服。
妈妈告诉我,那些伪军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殖民统治东北而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
看到这些展品,我感到很生气,同时也很羞愧。
最令我痛心的,是接下来参观的"民族压迫与人民反抗"的展览。
我看到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照片,有的是日军在村庄里肆意焚烧、杀戮平民,有的是被马牲畜踩死的婴儿,有的是被枪毙的爱国志士......每张照片旁都写着受篇2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上周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这个陈列馆位于沈阳市,是专门介绍二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的一个地方。
进门的时候,我就被陈列馆庄严肃穆的气氛所震撼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墙,上面雕刻着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残酷场景。
浮雕中,一群日本士兵怒目圆睁、手持钢枪,正在殴打和虐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看到这面浮雕,我心里顿时觉得很难过。
寻访辽源战俘营遗址 阴森地道当年建造精良
寻访辽源战俘营遗址阴森地道当年建造精良作为“奉天俘虏收容所”的分所,关押过盟军副司令温莱特、5位中将、5位总督、4位少将和2位首席法官。
盟军30余名高级军官在这里渡过了二战结束前的囚禁时光。
雨水的冲刷下,辽源战俘营的营房显得格外清晰,略大于普通规格的日式红砖依然坚硬,粗壮的木制房檐却已腐朽。
一阵风吹过,台阶上满是尘泥与落叶,访者寥寥,参天高树荫蔽了一年又一年的寂寞。
7月20日,当本报寻访团抵达遗址时,年过七旬的郝连生费力搜寻着当年的记忆,这是65年后他再一次回到战俘营故地,抚今追昔:“建筑换了,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地方。
”翻出那些过往的老照片,战俘们离开的日子,当年的囚室几多变化。
它曾被作为西安县粮库,库员在这里合影,照片上赫然标记着“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坚决为建设新经济而奋斗”!如今,这里被辽源军分区大院所辖,每天清早,军号声声,衣着整齐的士兵们跑操路过战俘营遗址,目不斜视。
无人关心这座普通平房的过去,即使它曾经的房客也是沙场浴血的军人。
营址所在:易守难攻之地7月20日,寻访团的第一站并没有直接去战俘营遗址,而是去了辽源市的海拔最高建筑——龙首山上66米的魁星楼。
“咱们辽源市群山环绕,丘陵围城,城内有渭津河、梨树河、半截河等河流交汇,汇成东辽河发源地……这种景观在全国不多见,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战俘营当时设在日军驻西安县(辽源市旧称)守备大队(当地人称”北大营“)院内,位置就在县城和辽源煤矿之间的一处小山坡上。
”站在魁星楼顶层,辽源战俘营史实研究课题组长常忆杰一边四处指点,一边为记者讲解。
循着他手指方向,记者在市区北部看到一座红色建筑。
“战俘营旧址就在红色建筑的后面,那里是军分区,没有申请,一般人是进不去的。
”常老师接着说。
由于之前打了多次招呼,寻访当天我们得以驱车进入军分区院内,走进战俘营遗址维护现场。
辽源战俘营原有营房20多间,如今还保留5间。
仅存的5间营房相当残破,外表已立起木制框架,但仍然可以依稀辨出建筑的日式风格。
中国的奥斯维辛战俘营向世界揭开神秘面纱“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展览馆开馆”
中国的奥斯维辛战俘营向世界揭开神秘面纱“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展览馆开馆”作者:武国禄来源:《雷锋》2015年第09期1945年9月2日,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在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代表同盟国签字的时候,他的身后站着两位面无表情、骨瘦如柴的的将军,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他们俩是谁?何以能站在麦克阿瑟的身后,近期,随着一个被封尘了60多年的消息,被称之为“中国的奥斯维辛”的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在吉林省辽源市原辽源军分区院内被发现,其神秘面纱才被揭开。
原来,这两位将军,就是被关在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的战俘。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美军中将乔纳森·梅休·温莱特和英军中将阿瑟·珀西瓦尔。
1941年12月1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2年5月菲律宾全部沦陷,太平洋战场上约20万盟军官兵成为战俘。
为此,日军在其本土和占领区建立了100多个战俘营,其中伪满四平省西安县(今辽源市)战俘营,作为“奉天(沈阳)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从1944年12月1日起到日本投降,先后关押了34名从台湾辗转羁押而来的战俘,与20万人相比,34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他们其中的16人,是日本在东南亚战场上俘获的最高级别的战俘,他们的级别、身份和经历,折射出整个太平洋战场的进程,反映了日军战俘政策的改变,更体现出盟军战俘的悲惨遭遇,因而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他们的关押地点,当然是日军深思熟虑、戒备森严的囚禁重地。
一、世界上级别最高的战俘营侵华日军辽源战俘营,是二战期间协约国战俘中关押级别最高的战俘营。
一是战俘级别高。
当时,这里被关押的战俘中有34名盟军高级将领,其中5名中将、4名少将和美、英、荷三国殖民地的5名总督和2名首席大法官,在此之前,这里还关押了美军少将乔治▪帕克和英国空军少将莫尔特比,但后期他们两人被转押到沈阳战俘营。
二是战俘待遇高。
辽源福寿宫简介
辽源福寿宫简介辽源福寿宫是吉林省内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庙,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数百年历史。
福寿宫位于辽源市市区南部,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典雅传统,被誉为辽源地区的文化古迹。
一、建筑风格1. 福寿宫建筑风格典雅,传统,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楼高的紫楼,楼顶由黄色琉璃瓦装饰而成,宽敞明亮,内部陈设华丽。
2. 宫内设有殿堂、大雄宝殿、偏殿、念佛堂、七佛殿、转经堂、观音殿等。
3. 福寿宫内的所有建筑物均为木结构,使用传统的斗拱和梁柱结构,美观且富有特色,受到各方游客的喜爱。
二、历史沿革1. 辽源福寿宫建成于明嘉靖年间,形成鼎盛时期与康熙和光绪年间,期间历经了多次兴修和变迁。
2. 清光绪年间福寿宫曾被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后由辽源州知州督促重建,并得到了皇帝的特赐“平定女真碧水蟾龙神荼的保佑”。
三、寺庙内部1. 大雄宝殿:主要供奉佛家的雕像和佛经,气度宏伟,规模宏大,被誉为福寿宫内观看的重要场所。
2. 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四周极为宽敞,景色优美,深受信众欢迎。
3. 七佛殿:殿内供有七尊不同造像的佛身,美观大气。
4. 念佛堂:堂内有琳琅满目的供品和佛像,受到广大信徒的推崇。
5. 转经堂:经由这里,信徒可以绕宫转一周,展开其良好的心灵。
四、祭典活动1.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在福寿宫内举行盛大的元宵节活动,花烛酒宴、鞭炮齐鸣、烟花爆竹等节目为游客带来了充满情趣和节日气氛的视觉体验。
2. 福寿宫还会为香客举行佛教活动,例如盂兰盆会、三宝供养、放生仪式等等,吸引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综上所述,辽源福寿宫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庙,是辽源地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值得前往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访辽源战俘营遗址阴森地道当年建造精良
作为“奉天俘虏收容所”的分所,关押过盟军副司令温莱特、5位中将、5位总督、4位少将和2位首席法官。
盟军30余名高级军官在这里渡过了二战结束前的囚禁时光。
雨水的冲刷下,辽源战俘营的营房显得格外清晰,略大于普通规格的日式红砖依然坚硬,粗壮的木制房檐却已腐朽。
一阵风吹过,台阶上满是尘泥与落叶,访者寥寥,参天高树荫蔽了一年又一年的寂寞。
7月20日,当本报寻访团抵达遗址时,年过七旬的郝连生费力搜寻着当年的记忆,这是65年后他再一次回到战俘营故地,抚今追昔:“建筑换了,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地方。
”
翻出那些过往的老照片,战俘们离开的日子,当年的囚室几多变化。
它曾被作为西安县粮库,库员在这里合影,照片上赫然标记着“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坚决为建设新经济而奋斗”!如今,这里被辽源军分区大院所辖,每天清早,军号声声,衣着整齐的士兵们跑操路过战俘营遗址,目不斜视。
无人关心这座普通平房的过去,即使它曾经的房客也是沙场浴血的军人。
营址所在:易守难攻之地
7月20日,寻访团的第一站并没有直接去战俘营遗址,而是去了辽源市的海拔最高建筑——龙首山上66米的魁星楼。
“咱们辽源市群山环绕,丘陵围城,城内有渭津河、梨树河、半截河等河流交汇,汇成东辽河发源地……这种景观在全国不多见,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战俘营当时设在日军驻西
安县(辽源市旧称)守备大队(当地人称”北大营“)院内,位置就在县城和辽源煤矿之间的一处小山坡上。
”站在魁星楼顶层,辽源战俘营史实研究课题组长常忆杰一边四处指点,一边为记者讲解。
循着他手指方向,记者在市区北部看到一座红色建筑。
“战俘营旧址就在红色建筑的后面,那里是军分区,没有申请,一般人是进不去的。
”常老师接着说。
由于之前打了多次招呼,寻访当天我们得以驱车进入军分区院内,走进战俘营遗址维护现场。
辽源战俘营原有营房20多间,如今还保留5间。
仅存的5间营房相当残破,外表已立起木制框架,但仍然可以依稀辨出建筑的日式风格。
整座营区遗址成三个梯形状,现存营房在最高的第三阶梯,地势最高,视线最好。
工人们当天正在临时展厅内部进行着紧张的维修。
“军分区大院很快就搬走了,以后这里将专门建成一个战俘营陈列馆,对游人开放。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秦品馥指着当年温莱特被关押囚室所在的方位
“感谢你们沈阳人!”
关于战俘营的保护,辽源战俘营史实研究课题组已提出“一址两馆”的意见,在保护辽源战俘营遗址的同时,建立“辽源战俘营纪念馆”和“二战大事记展览馆”。
“一址两馆”建成后将“有效整合辽源战俘营资源,积极构建辽源特色旅游线路”,在常忆杰的口中,对这个项目的经营,意义可谓深远。
“还是专家挽救了咱们辽源的战俘营!”课题组成员秦品馥对记者感慨。
这位年近70的老人多年来一直在当地从事民俗文化研究,熟稔辽源的文史掌故。
2007年,当沈阳市开始着手筹建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的时候,作为“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的辽源战俘营遗址的挖掘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
曾有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张一波意识到辽源战俘营的价值,试图前往辽源考察,但一直无法进入军分区着手实地研究。
经过一番周折,张教授最终找到秦品馥,希望秦老能帮帮忙。
“我当时就知道这不是个小事,立即给市里领导写信,但人微言轻,信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
这之后,秦品馥又多方奔走,最后终于找到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敲定了接待单位。
“辽源战俘营实际上不是我们辽源人发现的,是沈阳的专家发现的,我只是做了一点辅助性工作,不值一提。
”秦老谦虚地说。
地下室内部
见证人回忆:日本人那天挺紧张
辽源战俘营史实研究课题组成立后,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寻找见证人则成为重中之重。
为了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很长一段时间,秦品馥早出晚归,整天举着一个“寻找北大营遗址知情者”的标语牌游走于辽源市的闹市街井,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寻找可能的见证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当年的见证人纷纷站了出来,70多岁的美术家郝连生就是其中之一。
“那应该是1945年的事情,因为不久就光复了。
我当时在西安县西宁小学读三年级,我们班的日语老师和北大营的日本人有些来往,就带着班级同学去北大营…勤劳奉伺‟(义务劳动),帮着拔拔草,美化一下环境。
我记着进北大营要和站岗的日本兵通报,他们都扛着枪,
武装带上缠着子弹,我们同学都有点害怕。
哨兵打了一个电话,里面出来一个日本军官把我们带进去劳动,并警告我们…不要乱走‟。
劳动到中午,日本人供了一顿饭,用薄木盒盛装,样子很别致,饭是我们中国人平时根本吃不到的…精米‟,还有一些酸甜的小菜,吃饭用的是一次性筷子,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新奇……下午结束劳动,就要离开的时候,我在战俘营营房前面那个空地上看到了几个大鼻子的洋人,他们由日本人陪同着散步。
那几个洋人的穿着和日本兵很不一样,不穿军装,而是各种样式的西服,颜色也不统一,现在想想,那些外国战俘的待遇应该是很高规格的……”
战俘营遗址前,郝连生回忆着当年的情景,老人谈兴甚高,当记者请他在遗址前留影,老人甚至一度拒绝撑伞。
这是郝连生65年后再次来到这里,他显得很激动。
记者在地下室与地道连接处
阴森的地道当年建造精良
寻访当天,除了参观现存的5间营房,记者还参观了营房旁边的地道遗址。
由于沈阳和双辽的战俘营遗址现场并未挖掘出地道,辽源战俘营地道遗址的发现倍加珍贵,也显示了该战俘营的特殊地位。
为了使地道遗址不遭破坏,遗址外表已搭建起临时帐篷,此外,帐篷内还存放着温莱特的半身像。
光线暗淡的地道内阴森潮湿。
为了向记者详细介绍地道遗址,性急的秦品馥老人没有借助梯子下爬,而是从1.8米高的地表一跃而下,幸好下方土质松软,老人落地时仅打了个趔趄,并无大碍,这让周围人惊出一身冷汗。
据记者观察和秦老介绍,战俘营现已挖掘出地道遗址两处。
第一处为一个长宽各3米的正方形地下室,可能为地道入口。
与地下室相连的为一条狭长的通道,距地表4.2米深,宽一米左右,南北走向,有两道木门,由于年代久远,木门框早已腐烂。
第二处地道在现存营房的南面,此地道顶棚距离地面有6米深,很可能为防空设施。
两处地道遗址下面都铺有水泥地面,红砖砌墙,水泥抹缝,建造质量极为精良。
在考证挖掘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第二处地道并未完工,坑道内发现了搪瓷盆、短锹、短镐等劳动用具,还发现了一个铁皮罐头盒子。
此外,第一处地道遗址内还曾出土两枚日本“三八”式步枪子弹壳。
地道的挖掘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挖出的两处地道遗址仅仅是战俘营地道的冰山一角,真实的地道很可能通往当年的“北大营”墙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文章来源:《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