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价值与实践思考

合集下载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它在科学研究、社会决策、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掌握统计与概率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技巧;2.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场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内容1.统计概述–了解统计的定义和作用;–学习数据的分类与整理方法;–学习常用的统计描述方法,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2.概率基础–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随机变量–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类;–学习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学习求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4.随机事件–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学习事件的联合概率、条件概率和独立性;–学习贝叶斯公式和全概率公式。

5.统计推断–学习抽样调查的方法和原理;–学习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学习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6.数据分析–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学习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方法;–学习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示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演示教学法:通过课堂实例演示和操作,在生动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与概率教材》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实验器材:计算器、平衡杆等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度、主动性等2.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3.考试成绩: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评估七、教学安排授课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法统计概述2学时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概率基础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合作随机变量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合作随机事件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演示统计推断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数据分析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演示复习与总结2学时合作学习法、演示期末考试复习2学时合作学习法、演示八、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结合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采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相关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篇1【教学内容】统计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课堂作业】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9-110页“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2、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a、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b、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c、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设计意图: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思考让学生拥有一颗数据分析的头脑——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思考学校: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作者:俞建栋【内容提要】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最重要的。

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中致力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实例培养统计意识;重视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增强数据分析方法;会用统计的思想做实验,运用数据进行推断,使学生拥有一颗数据分析的头脑,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和随机思想。

【关键词】数学统计概率数据分析频率2009年笔者有幸参加省、市实验学校教改之星评比活动,两次活动的课堂展示环节中分别抽到《折线统计图》和《中位数》。

两课内容虽然不一,但均来自“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同时也引发笔者对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持续思考与实践。

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来看: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①描述统计。

包括整理数据、统计图表等;②数据的代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③可能性。

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

“统计与概率”这块教学内容从一出来就成为我们老师喜爱的热门内容,因为它与生活联系,又有学生可以操作实践的内容,比较容易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但以往老师只有统计图表的教学经验,对许多新增加的内容比较陌生,加上一些教师自身就缺乏统计与概率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众多的公开课和家常课中,一些不可忽视的教学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现象透视一:教学素材选择不当,无法凸显统计知识的价值基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扎根学生的现实背景,体现“统计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地在统计素材选择上做足文章。

这其中出现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而有意义的素材,但也出现一些“乱投医”现象。

例如:在一位教师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出示下表,并让学生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程思政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将思政教育与概率统计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讲解概率统计中的经典案例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统计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在介绍基本概率原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赌博、彩票和保险等与概率统计相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概率统计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对概率统计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经典案例,如蒙特霍尔问题和生日悖论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将思政教育与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概率统计的奥妙。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抽奖实验,让学生实际抽奖并统计结果,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来讨论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理解概率统计的原理,还可以培养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概率统计的内容,增强学习的记忆效果。

我们还可以将思政教育与概率统计科研训练相结合,通过开展小型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的热情。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某一特定群体的某项行为或观点,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样的科研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设计科研项目、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我们还可以将思政教育与概率统计教学相结合,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在讲解概率统计应用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发展和政策有关的案例,如金融危机和食品安全问题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概率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思政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将思政教育与概率统计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和理解概率统计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探索与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3统计与概率(1课时)——怎样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3统计与概率(1课时)——怎样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3 统计与概率(1课时)——怎样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始终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这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呢?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教学前在教学前,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需要的是统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测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并能够快速了解到学生当前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问题所在,从而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二、教学中在教学中,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需要的是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1、随堂测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定时给学生出一些基础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题目,在实战中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作业检查:教师可以适时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并及时为学生提供明确、及时的评估和指导。

3、讨论课:在统计和概率学科的教学中,讨论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法。

在讨论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相交流,分析问题的深度、宽度和难易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加深入实际,顺应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后在教学后,评估学生在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学习效果需要的是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教师主要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和小测验进行评估。

1、期末考试:在期末考前,教师有必要针对考试重点,对学生进行深度的讲解,让学生对考试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复习状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一个直观的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

2、小测验:小测验是在每个单元末期,对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内容进行的简短的测试。

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用于提高掌握率的措施和方法,便于之后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

⼩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闽侯县⼩学数学学科⼯作室施燕陈光登林宪⼩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主要是想与⽼师们共同分享《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规定,包括核⼼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数据分析的⽅法、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事件发⽣的可能性。

通过讨论澄清以下困惑:在实验稿《课标》中“统计观念”是核⼼概念,现在为什么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呢?发展学⽣的“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标,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在“统计”的教学中,如何让学⽣在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法有哪些?如何设计合理的活动,使学⽣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概率”的教学中,如何让学⽣感受随机现象?⼀.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也许有⼈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统计不就是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吗?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就能做的很好,还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学习吗?确实,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等内容不应再占据学⽣过多的时间,事实上它们也远⾮统计的核⼼。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标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提到观念,显然它就绝⾮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是⼀种需要在亲⾝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组数据的领悟:由⼀组数据所想到的,所推测到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统计与概率独特思维⽅法和应⽤价值的认识。

(⼆)数据分析观念体现的哪些⽅⾯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说明只要有⾜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思考与分析

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思考与分析

素养方略151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思考与分析★万海焱“概率与统计”在小学高学段数学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数学与应用的连接点。

可见,这一知识点不仅是一种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是学生认识实际生活,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重要策略。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这样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点失去了本身的应用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的教学要求,遵循教育原则,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一、“概率与统计”新课标设计的特点1、强调过程性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不应按部就班地将知识单向传输给学生,使教学呈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是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将注意力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统计中发现问题,还能够使他们运用统计图或者统计表等数据处理的方法,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并得到结果。

此外,在每个学生完成统计活动后,可以由全班学生进行分享,以此优化每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从而实现过程性目标。

2、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计算机课程。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能够为概率和统计的学习提供便利。

因此,教师应将“概率与统计”的相关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数据整理的效率,还能成为学生建立、记录、研究信息的有力工具。

同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也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使学生分析数据的本质特征,让实验结果得到充分的印证,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思路。

二、“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1、实践性原则“概率与统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践行实践性原则,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如:小学生喜欢的花草树木,或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每个学生的出生年月以及一天温度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统计与概率》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l)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统计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作研究和决策时常用的方法。

并结合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实例,使学生明确统计的意义,感受统计的重要性。

(2)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整理、回顾学过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即例1;第二层是回顾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的情况,即例2;最后,教材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后,让学生根据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每名学生的身高、体重、最喜欢的学科、图书等项目,设计个人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

例3、例4、例5是一个整体,分别代表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例3是让学生先回顾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并亲自参与确定统计的主题、设计具体统计项目、收集数据的过程。

有了这些原始数据,才可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教材中的调查表只是一个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确定调查表的内容。

教学建议(l)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师再给予点拨、梳理。

教学时,可让学生回顾:关于统计与可能性,小学阶段学过哪些知识?学生的回忆也许是散乱的,无序的、不完整的,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给予梳理。

例如,可以按照统计的过程梳理,从数据的分类、计数到统计表、统计图、统计量,再到可能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复习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使学生对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2)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例3是让学生经历统计项目的确定、数据的收集过程,为例4、例5打下基础。

以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为例,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于个人情况,可以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调查表。

然后进行组间交流,互相补充调查项目,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班通用的调查表。

全体学生填完调查表后,就形成了一系列原始数据,每一份调查表就是一个数据样本。

统计与概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统计与概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一)三个学段内容的安排(第二学段)
1 数据的统计过程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计
算能运用计算器,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折线
图、扇形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 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 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意义,能选择 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二)第三学段总的目标
1 从事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提出问题、确定样 本、收集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分析数 据、作出决策和预测),
2 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 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的技能;
3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 用统计与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第三学段总的目标
统计全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 计数据; (2)感受抽样的必要性,指出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容量.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一)三个学段内容的安排(第三学段)
(4)理解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 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5)会计算方差、极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 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 用,会用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四、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处理特点
(一)三个学段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
1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初步的体验 (1)如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分类等活动;
(2)用计数、测量、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 在统计表中;
(3)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4)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 不解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与概率》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4课时,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统计知识,包括图表的类型、制作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另一部分是概率知识,包括概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加深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回顾和预习统计和概率相关知识,准备相关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问该班男女比例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3统计与概率(1课时)——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3统计与概率(1课时)——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

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统计与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统计与概率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不仅可以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

一、教授基本统计和概率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和概率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教授概率分布时,可以通过掷骰子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分布的概念。

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应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

统计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或者数理模型来让学生理解问题并进行解答。

例如,当教授抽样和调查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数据模型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运用有趣的课件或视频来教授概率和统计学知识。

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游戏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并且提高其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中加以关注和培养。

通过教授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统计和概率应用能力,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

《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

《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1通过学习,认识到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概率的教学,离开了具体案例寸步难行,要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率有关问题的情景,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案例情景,以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

2、概率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掌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突出其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标》中强调了数学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数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

并提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以生活事例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刻体会到数学来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2今天县教研室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上了一节初三《统计与概率》试卷讲评课,虽然这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一堂课下来,本人觉得我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题目在黑板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巩固练习没能很好地处理。

课堂小结流于形式。

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没能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提炼,没能站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通过教研室刘老师的点评,本在今后的试卷讲评课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上让学生们解决重点出错的问题上。

2.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提升,站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3.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中的有效方法,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佳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课程分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课程分享
建议利用现实问题中的随机数据引入百分数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 的统计意义,了解利用百分数可以认识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作出判断,发 展数据意识。
谢谢聆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统计与概率”学习分享
汇报人:
1、划分三个主题

数据分类
这些内容分布在三个
计 与 概
数据的收集、整 理与表达
学段,由浅入深,相互 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 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

随机现象发生的
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
识。
可能性
2、主要内容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物体的分类; (2)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动手活动中感悟分类的价值,在分类的过 程中,学会分类的方法。 (3)运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记录并描述分类的结果,体会如 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学业要求】
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 1 ) 能收集、整理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
2、条形统计图教学要通过现实背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 3 、 平均数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所具有的代表性,例 如:某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业要求】
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1)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获取数据; ( 2 ) 能把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会解释统计图表达的意义; ( 3 ) 能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问题 。
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能列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属于概率的范畴,概率有随机的特性,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像逻辑推理的结果那么肯定。

在小学阶段增加这样的内容,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感觉到除了我们天天学习的确定性,数学里还要研究一些不确定的知识内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联系、发展的游戏情境”,使全体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试验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

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深刻。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摸球的实践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解决。

课堂上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游戏的广度深度符合学生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思维方法要渗透。

在计算全班共摸到两种颜色的球各几次时,渗透了怎样计算更简便。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

为什么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
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教育价值)。 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切忌将统计的学习处理成单纯数字计算和绘图技能。
话题四: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据随机性的内涵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老师们存在这样的困惑:概率也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那么为什么又提出数据的随机性呢?
话题四: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体会随机类
组织小组活动:盒子里有3个黄球、3个白球。每次摸出1个,摸之前先猜猜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每次你都猜对了么? 活动结束时,老师询问:有没有每次都猜对的同学?
话题四: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类:“推断”类
我给大家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另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1、2、3组是一种骰子,4、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至少抛15次,记录下分别是几点,然后我们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
读图的三个水平
Curcio (1987 )把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分为三个水平:(1)数据本身的读取(reading the data),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2)数据之间的读取(reading between the data)。这包括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3)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reading beyond the data),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一、科学性设计好的统计与概率教案应该注重其科学性,这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在教育教学方面,如果没有科学性的支持,就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针对这一要求,我们要求教师在制定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参照国家或地方的教育标准及其相关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课程的选题、知识点的讲解、案例的论证等方面,要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等。

最重要的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感知和掌握统计与概率的科学基础,从而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二、可行性制定一份好的教案,在可行性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因为一个虽然严谨、科学,但是拼凑而成的教案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效果和教学成果。

在制定教案的时候,要考虑全面,包括师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的情况、时空环境的限制、学科水平的特点等,从而更好地规划课程的实施。

在制定教案的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确保教育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实施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三、实际应用一个好的统计与概率教案必须考虑其实际应用值,即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发挥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需要注重考虑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将其置于具体的实践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应用。

例如在小学统计课程中,可以采用平时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例证讲解,例如天气预报、奥运金牌排名等等,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在中学、大学等阶段,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统计与概率的应用潜力,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份好的统计与概率教案应该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教学计划、自由的教学方式、友好的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创新,以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和最佳的教学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为例

㊀㊀㊀143㊀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㊀㊀㊀ 以 统计与概率 的教学为例Һ杨永姐㊀(甘肃省礼县盐官镇新合小学,甘肃㊀陇南㊀742201)㊀㊀ʌ摘要ɔ数据意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未来成长影响深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统计与概率 已被引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学习数据统计和概率分析的相关知识,学生能体会到数据的意义与随机性.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统计与概率 为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意义,从数据收集㊁数据分类㊁数据统计㊁数据应用四环节入手,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加深学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据意识;人教版; 统计与概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据意识有助于实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在数据分析活动中,学生能明确数据蕴含的信息,从中发现数学规律,逐步养成用数据表达的习惯.因此,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在小学数学 统计与概率 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引导学生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些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的随机性特征.一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统计的概念.学生通过学习平均数㊁中位数等知识,从数据的意义与随机性中提炼出统计的概念,根据问题背景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获得有用信息.统计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具备数据意识后,能通过统计㊁收集㊁整理㊁分析,深入理解统计的概念,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关数据意识的内容数不胜数,其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分析数据㊁研究问题时,能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获得学习满足感㊁自我效能感.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对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数据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与创新发展大有裨益,学生可以凭借数据意识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提高解题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㊁归纳㊁统计和应用,能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创新发展有促进作用.(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研究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数据意识能帮助学生分析出问题的显性条件㊁隐性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研究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数据意识能让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运用数学知识研究问题,应对学习㊁成长路上的不同挑战.良好的数据意识还能让学生保持数据研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二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包括对数据进行统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学习数学感受统计数据的意义,理解数据的随机性特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 统计与概率 主题有关的课程有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可能性 数学广角 找次品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等.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据的㊀㊀㊀㊀144㊀意义和价值,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学会判断可能性的大小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据的收集㊁分类㊁统计㊁应用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开展数据收集活动,增强学生的数据整理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学生在面对诸多数据时,应能辨别不同类型的数据,知道不同类型数据的价值.教师要精心设计数据收集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数据收集活动提高数据整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当先对问题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映的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对简单的数据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据收集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数学现象㊁数学题目㊁数学符号㊁数学模型中的数据,体会这些数据反映的信息.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引导学生初步完成数据收集活动,再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 可能性 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 统计与概率 主题设计数据收集活动,如天气数据㊁彩票中奖数据等,增强学生的数据整理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数据收集小组,围绕给定的主题,每天收集十组数据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数据收集情况.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学生能明确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对比可能性的大小来明确数据的意义.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说一说自己对数据的可能性的看法.如有学生认为,有些天气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天气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又如,有学生认为,彩票号码的中奖概率是不确定的㊁随机的.接着,教师可以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总结本组的数据收集及整理情况,分析本组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提出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对数据的收集㊁分析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据整理意识.(二)开展数据分类活动,教给学生数据处理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数据比较丰富,学生在面对诸多数据时,很容易失去学习方向,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理性思考,教给学生数据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㊁讨论和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的抽象性较强,而小学生年龄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象化的数据比较敏感.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教给学生数据的处理方法,让学生高效处理数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数据的意义和本质特征,教给学生数据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方式并内化吸收,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 数学广角 找次品 一课教学为例,本节课涉及逻辑推理和数据分类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开展数据分类活动:假如你是管理员,管理一批重量不同的盒子,这批盒子有两类,一类是轻盒子,一类是重盒子,你能将盒子按重量标准分类吗?在情境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同重量的盒子,先引导学生记录每个盒子的重量,然后按照轻重的标准将盒子分类.这一过程为学生记录数据㊁给数据分类提供机会.在分类之前,教师要强调分类的标准,并为学生提供电子秤㊁天平等工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认真对盒子进行称量㊁记录,然后根据轻重分类标准,将盒子分类.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对数据分类有清晰的认识.教师要在分类活动结束后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数据的特征和差异.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轻盒子和九个重盒子,把它们的重量当作一组数据,开展教学: 假设轻盒子是次品,重盒子是合格品,这十个盒子中有一个是次品,如果不采用一一称量的方法,怎样才能快速找出其中的次品呢?最少需要称量几次? 这时,教师就将数据分类活动与 找次品 教学内容建立起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 找次品 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开展数据统计活动,强化学生的数据统计意识统计与概率 教学贯穿数据意识培养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统计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数据反映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数据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数据统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数据统计时对数据的背景㊁现象㊁应用等进行分析,寻找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总结数据反映的信息.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探究,与同伴一起学习㊁讨论㊁相互帮助,掌握统计方法,从整体上认识数据的意义.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利用自己获得的数据构㊀㊀㊀145㊀㊀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数据统计活动前,教师要完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㊁折线统计图㊁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明确基本的统计概念.围绕 统计与概率 的教学主题,教师可开展具有实践性的数据统计活动,引导学生在统计活动中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某次跳绳测试成绩㊁某天的温度变化㊁某学期的班费支出三个数据统计活动,让学生分别使用条形统计图㊁折线统计图㊁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统计的数据.1.统计某次跳绳测试中全班学生的成绩,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计算全班跳绳测试的平均成绩.2.通过上网查询或看电视等方式,记录某天的温度变化情况,从早上八点开始记录温度,每小时记录一次,直到晚上八点,找出这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最后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3.了解上学期班费的支出情况,将支出项目和支出金额记录在表格中,如购买文具㊁购买扫除用品等,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绘制一个扇形统计图.以上三个数据统计活动能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运用学过的知识收集㊁记录㊁统计数据,总结数据反映的信息,再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绘制不同的统计图,直观呈现数据,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发现它们不同的优势.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㊁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数据统计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数据统计意识的高低,进而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数据统计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学生可能因基础薄弱㊁数据统计意识不强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不能严厉地批评学生,而应鼓励学生㊁肯定学生,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在课下帮助学生查缺补漏㊁夯实基础.(四)开展数据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应用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数据应用实例及数学训练题开展数据应用活动,让学生明白数据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和数据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开展调查统计全校学生在交通拥堵时选择的出行方式的数据应用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综合教材中有关 统计与概率 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统计全校学生喜欢的出行方式,然后从中选出最受学生喜欢的出行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数据样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㊁概率知识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统计.学生在实践中容易遇到一些问题,如样本选择不合理㊁数据统计错误㊁数据计算方法效率低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应用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示范,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当交通拥堵时样本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学生需要通过统计㊁计算㊁画统计图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分析条形统计图㊁折线统计图㊁扇形统计图等,学生能明确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全校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坐公交车出行.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数据应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的知识,分享自己的活动经验,介绍自己的统计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并做总结.结㊀语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数据,围绕教学主题 统计与概率 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㊁统计㊁应用,强化学生的数据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数据意识的培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对数据的理解也由最初的表面变为深入.教师应展开不同类型的数据教学活动,将数据意识的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同时,教师要介绍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㊁独立实践,提升他们对数据意义的感知和对数据随机性的体会,真正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ʌ参考文献ɔ[1]张宝书.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新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2(35):41-42.[2]顾静娴.把握 核心力 ,培育数据意识: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12):58-60.[3]蔡争怡.指向数据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22,(19):59-61,65.[4]张昆.从 数据分析观念 到 数据意识 :课标修订后的教学变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1):16-18.[5]杨松.关于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 数据分析观念 的几点思考[J].新教师,2021(5):50-52.。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价值与实践思考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价值与实践思考

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价值与实践思考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与人们的生活愈发紧密。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也能够注意到《统计与概率》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地位持续上升。

在本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小学《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教学价值,并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为提高《统计与概率》教学效率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价值;实践;教学策略引言: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统计观念,使其掌握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学价值加强《统计与概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观念、数据应用意识和客观看待事物的思维能力。

数据分析观念指的是能够收集、归纳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种数学观念[1]。

通过主动探索,能够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数学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类比思想、统计思想,进一步促进其深度学习、终身学习。

数据应用意识能够使学生从更为全面、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

通过《统计与概率》教学,使其能够将统计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拓宽其生活视野,在分析问题时不再局限于“对”与“不对”当中。

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与概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思维。

首先,使其明确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随机性文字。

其次,使其能够在混乱的数据中找到数据运行的规律,建立“随机”与“规律”的统一。

最后,能够帮助其建立数据意识,使其能够从统计的角度看带问题,在混乱的数据中找到关键点,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学价值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使其能够根据数据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从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1.提高《统计与概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1.搜集客观数据,培养统计观念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是统计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编者按1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7年3月29日至30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衢州举办了“浙江省小学数学农村课改经验交流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研讨会”。

会上,省校本教研示范校——衢州市实验学校凭借自身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把小学数学教师不甚熟悉的新课程新增的概率统计模块的教学作为研讨内容。

小学和初中分别开设《众数与中位数》《频数》两节研讨课,并邀请了省数学特级教师胡赵云老师就概率与统计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点拨。

胡老师借助一些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把握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

为此,本刊特约刊出胡老师的专题讲座以及两节观摩课的案例,以飨读者。

i“、Ⅲ-№一~一.一一。

.,。

,。

..,。

,。

,,。

.。

?。

.j÷j÷…..一、+z…j..,,,.。

.….。

一。

一一一一一”_-““。

关亍《乡充什与舭率》臼孝丈学侨值与麦跋思考■一一一一一…一…?:…_==:=!『。

“■”■~~…~~~~。

、j一、问题的提出一位教师在借助“抛硬币”的活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时,给学生下了这样的结论:“随着抛掷硬币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1/2。

”且不说这一结论中的概念不清,事实上“越来越接近”的说法也有问题。

如果抛硬币2次恰好各有1次正、反面朝上,再抛第3次,那么哪一次更接近1/2呢?说明一些一线教师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不仅要加强研讨,深入钻研教材,更需要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

二、统计学的教育价值与实施在中小学,统计学的教育价值是什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其实质是通过事实来分析问题,当遇到问题时,应当去调查研究,应当去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推断才可能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

其次,建立随机的概念。

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不发生,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

即便如此,只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多了,也能够合理地推断实际背景。

第三,学习如何去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

统计学能够在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提炼信息、寻找规律,这就需要抓主要因素,当然核心价值是培养统计观念。

”胡赵云1.什么是统计观念简单地说,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技能和统计评判质疑能力的统一体。

我们不妨来看几个例子,以检测自己的统计观念。

例1.某市社会调查队对城区内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该社区共有500户,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分别有125户、280户和95户。

如果该市有100万户家庭,是否可以认为该市高收入家庭约25万户,中等收入家庭约56万户,低收入家庭约19万户呢?显然,用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判定整个市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不恰当的。

首先,这个社区居民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好,不具有代表其他家庭经济一般或更差的社区;其次,只用一个社区的情况来估计整个市的情况,样本太小。

接受过良好统计学教育的公民看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有评判质疑的意识与能力。

例2某公司2006年的24250000利润是2100万元,2007年;230000的利润是2400万元,在;0100002007年底召开的股东大会2006年2007年上,该公司提供给股民的财务报表中选用右边的条形图说明盈利情况。

如果你是股民,想一想:公司绘制的条形图是否合两相对的韵律节奏,都很好地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

在剧本<半截蜡烛>中,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和行为的表现无疑是相当精彩的,而重要的道具“半截蜡烛”更不能忽视。

剧本以“蜡烛”来勾连惊险的情节,十分扣人心弦:故事的发生——“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故事的发展——“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故事的高潮——。

蜡烛越燃越短”;故事的结局——。

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戏剧的语言在无声的道具中巧妙演绎。

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既学习文章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也学习如何观察思考、生活交际,同时还在进行文化积淀和情操陶)台。

因此,教师要眼光开阔,合理选择,把最合适的营养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

(浙江省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324400)—鬻鞴-N鬻然2008嚣5嗣厂教学月小学版.上_理?为什么?怎样画才合理?该统计图给人的感觉是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好多倍,好像公司2007年的利润增加非常快、业绩好,而事实上,2007年的利润只比2006年增加300万元,只增加14.3%,这就是不合理的统计图给人直觉的误导。

2.关于统计学要明确什么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受教育的限制,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统计学的教育,存在统计学本体知识缺失,小学数学教师有弥补统计学知识的必要。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而不是数字。

一方面数据应该有实际背景或是实际意义的,另一方面数据可以不是数字,比如研究学生成绩等级分布情况,等级可以用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也可以用A、B、c、D,还可以用。

☆”等来表示。

此时,显然不是数字了。

其次,要明确收集数据的方法有通过实验制造数据和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中小学统计学主要学习后一种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登记法等。

获得一个统计对象的数据可以采用普查方式,也可以采用抽样方式。

用哪种方式、方法收集数据,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有哪种方法更合适、更节约、更能获得“好”数据之别。

再次,要明确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收集完数据,如何整理?它是基本的统计技能。

通常先对数据进行分类,然后用表格、统计图(包含象形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等)、语言描述等方式表述数据,整理数据。

还要明确分析数据基本特征的基本概念的含义。

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反映数据平均水平的量有平均数、中数与中位数:反映数据波动水平的量有方差、标准差与极差: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量如频数、频率、概率等。

对于这些概念,重在理解概念的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计算。

3.实施统计学教学应注意的几点(1)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要重视分类思想方法的渗透与统计直观的培养分类思想方法是学习统计学的重要基础,教学中要重视借助学生熟悉的物品与生活经验,如运用文具、水果等实施直观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装有各种文具(文具来自学生)的文具袋,与学生一道来学习怎样描述这些文具的数量。

这个过程涉及分类,可以按照文具的类型分为圆珠笔、铅笔、橡皮、/J xT J、尺子等,也可以按照文具的功能分,还可以按照文具的主人是谁来分:这个过程也涉及数据收集,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统计文具的数量;这个过程还涉及数据整理与表示,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表格或象形统计图来表示。

当然,在表格填写时应该符合年龄特征,随着年段嗣筹箫鬻鬻飘’t的提高,先从图画再到数字。

统计图的表述也应符合年龄特征,从物品的图画到象形图再到以1格为1单位来描述。

水果、运动方式以及全班同学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特别是全班同学可以设计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性别、出生月份、身高、体重、居住社区、家离学校的远近等等。

(2)选择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充分而完整地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体会整理数据不同方式的优劣,学会描述分析数据的特征,是第二学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比如调查分析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学生在调查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怎样获取数据?可采用登记、报告。

②如何整理数据?按男女分类整理,先排序分组统计,可制成表格、条形统计图。

③怎样描述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读出哪些信息?比如:最高(最大值)、最矮(最小值)、相差多少(极差);大部分同学的身高(众数):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数);自己的身高的位置(顺序);等等。

.④延伸1:分析三、四、五各年级本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研究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并预测六年级学生的身高。

延伸2:将本班的数据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的技能。

当然,应用学生喜欢的运动、课外阅读调查、学校的校园信息,以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3)重视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实际意义将一堆复杂的数据经过排序,找出中位数、众数,求出平均数,是基本的统计技能。

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并不难,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这些概念,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在现实生活中,如鞋的生产、经销商都很重视根据调查的数据或经验,先判断普通人群中穿哪种尺码鞋的人比较多,然后安排生产与进货。

这个生活中比较多的尺码就是数学中众数的原型。

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信息,全面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它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总体情况,这就是在许多比赛评分中,防止个别评委的不公正要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再计算平均成绩的理由。

又如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为:.副经职员职员职员职员职员职员杂工员工经理理A B C D E F G月工6000加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资元如果用月平均工资2000元来说明普通职员的工资,显然就不恰当了。

而中位数只需排序找出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很简单,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其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更多数据的信息。

(4)注意利用媒体的统计图表信息,让学生从统计角度分析统计图表的真实性。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培养统计意识三、概率论的教育价值与实施。

概率论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演绎的研究,由于随机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概率论与统计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仅仅学习概率论的最基本知识,渗透随机观念是学习概率论的核心目标。

1.关于随机观念,、学生对随机观念的认识表现为两个方面:对随机现象本体的认识,应用随机观念解释自然、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后者是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通过课堂中大量实例的示范和学生的亲身实践逐步形成,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随机现象本体的认识,可分为五个层次:(1)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一个事件是否是确定事件。

(2)粗略地感知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量刻画,这个数量可以通过试验的方式或计算的方式得到。

(4)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存在偏差,而且偏差的存在是正常的、经常的。

(5)理解模拟试验或随机抽样结果的随机性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关于概率论要明确的问题如同统计学本体知识缺失一样,对于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概率论本体知识缺失也同样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