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检查(六) 心脏检查-视诊
3胸部检查是整个体格检查中是核心的部分
胸部检查是整个体格检查中是核心的部分,具有考点多,操作难的特点;主要包括胸廓、肺脏、乳房和心脏的检查。
检查时应在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在尽可能暴露检查部位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被检者隐私;检查中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
第一部分——胸部视诊胸部视诊时,首选需要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以此来判断被检者胸部发育情况;同时,体表标志是定位胸部各个脏器的重要参照物,因此掌握下述体表标记是学好胸部检查的核心基础。
1.骨性标志前胸部骨性标志包括:①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
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的正中央。
②胸骨柄:是位于胸骨上端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与两侧锁骨相连,形成胸锁关节。
③胸骨角(Louis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接。
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以及第4胸椎下缘。
④肋骨:一共十二对,双侧对称,上一肋骨与下一肋骨之间的区域称为肋间隙。
⑤腹上角:即胸骨下角,指左右肋弓在胸骨下段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相当于横隔的穹窿部,正常约70~110°。
2.后胸部的骨性标志有:①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其肩胛下角,与第7肋或第7~8肋间水平,是常用的计数肋骨的标志。
②第7颈椎棘突:又称为隆突,为重要的计数椎体,当被检者低头时,可在后方发现颈部有一突出的椎体,即为第7颈椎棘突。
③肋脊角:为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区域。
3.前胸部的垂直线标志①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②胸骨线:是指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③锁骨中线:是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的中点,向下的一条垂直线;④胸骨旁线:是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垂直线。
4.侧方胸部垂直线标志①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②腋后线:是通过腋窝后皱襞,沿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③腋中线:是自腋窝顶部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5.后胸部的垂直线标志①肩胛线:是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也称为肩胛下线。
胸部体格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胸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用于评估胸部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匡助医生发现胸部相关疾病和异常,如肺部疾病、心脏病等。
在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执行以下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掉上身的衣物,穿上医院提供的病号服。
在检查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胸部相关的症状、病史以及服用的药物。
2. 视诊:医生首先会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胸部外观。
他们会注意胸廓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是否存在皮肤变化、肿块或者瘢痕等。
3. 触诊:医生会用手触摸患者的胸部,以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他们会注意胸部的温度、湿度和皮肤的纹理。
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按压胸部不同部位,以寻觅肿块、疼痛或者其他异常。
4. 叩诊:医生会用手指轻敲患者的胸部,以评估胸部内部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胸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如果声音异常,可能表示胸部内部存在液体积聚或者其他异常。
5. 听诊:医生会用听诊器子细听取患者的胸部听诊音。
他们会在不同的位置上听取呼吸音和心脏音,以评估肺部和心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做深呼吸、咳嗽或者进行其他动作,以更全面地评估胸部的情况。
6. 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进一步的检查,如胸部X射线、胸部CT扫描、胸部超声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胸部结构和功能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胸部体格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或者疼痛。
医生会竭力确保患者的舒适和隐私。
如果您对检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或者耽忧,请随时向医生提问。
医生会解答您的疑问,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心脏(视诊、触诊)-诊断学查体
关注健康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增强对心脏 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早发现疾 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诊断学查体:心脏(视诊、 触诊)
心脏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对于对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心脏的听诊
四个听诊点
心前区、心尖区、主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
五种心脏音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分裂心音、杂音、无音 (弱音)
心脏的触诊
随着科技进步,触诊在临床诊断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大。触诊融合多种实体 感受,对于心溢血、心肌萎缩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
心脏听诊的分点位置与音色
1
心前区
第一心音清晰,第二心音较弱,杂音较少
心尖区
2
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清晰,分裂心
音加强
3
Hale Waihona Puke 主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清晰、响亮,有分裂音,无杂音
主动脉瓣区
4
第一心音清晰,第二心音常常有响声较 大的支气管二度音
心脏触诊的使用方法
按压深度
•深 •浅
触诊位置
• 心前区 • 心尖区 • 主肺动脉瓣区 • 主动脉瓣区
心脏常见疾病的查体指标
• 心尖搏击比正常范围大 • 非正常收缩期杂音 • 心音过于清晰或过于低沉或有异常声音 • 心尖扪及心尖搏动范围扩大或左间隙增大
诊断学查体:心脏(视诊、触诊)-结论
视诊、触诊结合
在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的基础上, 心脏的视诊、触诊对于疾病的诊 断及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意生活保健
心脏检查要掌握的内容
心脏检查要掌握的内容一、视诊: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下至中上腹,两侧至腋中线。
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隆起:F4、PS、MS、心包炎。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强度和范围的改变;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2.0-2.5cm。
增强:胸壁薄、肋间宽、剧烈运动、激动、高热、严重贫血、甲亢、左室肥大。
减弱: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梗、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负性心尖搏动:心包粘连、重度右心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右心肥大);剑突下搏动(右心搏动、腹主动脉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2肋间(肺高压)或右缘第二肋间(升主动脉瘤)。
二、触诊: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
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收缩期连续性舒张期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包摩擦感: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双相。
前倾坐位、收缩期、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胸部检查的方法与顺序
胸部体格检查步骤主要是视触叩听:
一、视诊,观察胸廓是不是对称,呼吸活动度是不是相等,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是否正常,胸部皮肤颜色,有没有皮疹和出血,有没有疤痕、静脉曲张或者是蜘蛛痣等情况,心脏视诊包括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和心前区异常搏动;
二、触诊,包括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有没有胸骨压痛,有没有肋骨以及脊柱压痛;心脏触诊包括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三、叩诊,包括双侧肺的上界,下界情况,以及心脏的边界情况;
四、听诊,主要是听双肺有无干、湿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心脏各个瓣膜听诊区有没有杂音。
此外女性乳房的专科体格检查主要是视诊和触诊。
视诊观察双侧乳房大小是否对称,乳房皮肤颜色是否有红肿、溃烂;局部是否有橘皮征、酒窝征;双侧乳头是否内陷,溢液。
触诊是用四指并拢,用指腹由乳房外周向乳头乳晕方向滑动,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滑动,最后再检查乳头乳晕区域,在触诊过程中,要注意是否有肿块,肿块位置、大小、质地、边界、移动度等情况。
最后再检查腋窝,锁骨上淋巴结。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听方法讲解
心尖搏动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条件:体位改变的影响 体型不同的影响
病理条件:
心脏疾病
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胸部疾病 腹部疾病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条件:胸壁厚与薄
肋间宽与窄 运动、激动
病理条件:
增强:左室肥大、甲亢、发热等 减弱:心肌病变等
常见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
震颤(触诊)与杂音(听诊)
1.产生机制相同 2.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
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
震颤的临床意义:
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特征性体征之一 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部位及时相不同
(三)心包摩擦感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 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 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 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外因素:胸壁厚度、肺含气量多少等。
第一心音增强(举例)
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充盈↓→收缩时间↓
↓
↓
二尖瓣位置低 左室内压迅速上升
(心室开始收缩时) 二尖瓣关闭速度加快
↓
↓
二尖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大
第一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舒张期
瓣膜损害
过度充盈
闭合不严
↓ 心室收缩前
二尖瓣位置较高
(三)听诊内容
• 心率 • 心律 • 心音 • 额外心音 • 杂音 • 心包摩擦音
1.心率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60~100次/分 成人心率 > 100次/分,称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 < 60次/分,称心动过缓
2.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青年和儿童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随呼吸改变)
心脏检查--视、触、叩 ppt课件
ppt课件
16
心尖搏动改变
主要是心尖搏动位置、 强弱 及范围的改变
ppt课件
17
3.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因素-1
体位改变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1.5cm
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如无移位,提 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二、触诊方法
用右手全手掌开始 手掌尺侧—震颤 示指、中指的指腹 —心尖搏动
ppt课件
27
一、心尖与心前区搏动
临床意义
证实视诊所见的异常搏动, 较视诊更准确
检查不能视到的心尖搏动 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心尖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
--左室肥厚的可靠体征
ppt课件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
2、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室肥大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升主动脉扩张
或主动脉弓动脉瘤 4、剑突下搏动:可见于右室肥大或腹
主动脉搏动----鉴别 L
ppt课件
21
4.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
----生理因素
胸壁厚度和肋间隙宽度 胸壁增厚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 减弱,范围也减小 胸壁薄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 范围也较大
ppt课件
4
一、 心的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of heart 位于纵隔内,2/3居于正 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课件
5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 具瓣膜结构,分隔为心房 心室并与血管连通
通过心肌细胞电活 动,心脏交替进行收缩和 舒张,以及瓣膜规律性开 启/关闭,实现泵血功能
心脏视触叩诊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正常人心前区与右 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 ①儿童时期患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
病,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炎后心肌病 伴有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增大时,使正 在发育中的左侧前胸壁受压而向外隆起; • ②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胸壁受挤压而 向外膨隆,外观显得饱满; • ③鸡胸和漏斗胸畸形伴心前区隆起,提示 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 2)胸部疾病: • ①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
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 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 移动。 ②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 搏动亦相应移位。 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 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移位,从而使心尖 搏动位置上移。
• 震颤的临床意义 • 震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及震颤则
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常见于某些先天 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 窄)。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较少见。 • 发现震颤时,应注意其部位及出现时间。 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出现的时期亦不同。 按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 震颤和连续性震颤三种。
心尖搏动改变:主要是心尖搏动位置、强弱 及范围的改变
•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生理条件下,心尖搏动
的位置可因体位改变和体型不同有所变化。仰卧 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 移2-3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小儿、 矮胖体型、妊娠时,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 移,可达第4助间;瘦长型,心脏呈悬垂位,心尖 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显; • 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 及; • 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 • 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
医学知识之心脏视诊
心脏视诊心脏视诊的主要内容如下:1.心前区隆起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双跟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心前区隆起是指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第3~5肋软骨及肋间的局部隆起,主要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期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右心室肥大者,也可见于有大量渗出液的儿童期心包炎患者。
成人有大量心包积液时,挤压心前区胸壁而使肋间隙外突,心前区可隆起。
2.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引起局部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O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cm.观察心尖搏动时,应注意其位置、范围、强度、节律及频率等。
(1)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生理情况下,体位、体型、呼吸等对心尖搏动的位置有影响。
如卧位时,膈肌位置较坐位时稍高,心尖搏动可稍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2.0~3.0cm;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右移1.0~2.5cm.矮胖体型、小儿及妊娠,心脏常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向外移位,可达第4肋间隙;瘦长体型者,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可向下、向内移至第6肋间隙。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尖搏动可下移至第6肋间隙;深呼气时膈肌上抬,心尖搏动可上移至第4肋间隙。
另外,肥胖者及女性乳房遮盖时;心尖搏动不易看到。
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有: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胸部右侧相应部位;②胸部疾病:如肺不张、胸膜增厚粘连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胸腔积液、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侧卧位时,心尖搏动无移位提示存在心包纵隔胸膜粘连的可能;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因心脏位置改变,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相应改变;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瘤等,因腹内压增加致膈肌位置升高,心尖搏动位置可向上向外移。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胸壁厚或肋间隙窄者,心尖搏动弱且范围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宽者,心尖搏动强且范围大。
心脏检查(视触叩听、健康评估)
心脏检查步骤(检查前应洗手,穿隔离衣、事先征得病人的同意、注意病人的反应、保护病人的隐私、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等)一、视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护士立于患者的右侧,视线于病人胸廓同高,视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2.内容:○1心前区外形:检查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
○2心尖搏动:观察心前区胸部搏动的位置。
看看有无异常。
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二、触诊:1.方法: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病人心前区进行触诊,必要时,可用手掌尺侧或并拢的示指与中指指腹进行触诊以准确定位。
2.内容:○1先找心尖搏动的位置:用食指轻轻按压,可触到心尖搏动的地方。
然后再从第二肋间隙开始数,找到心尖搏动的具体位置,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2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用右手掌轻轻按压感受有无震颤以及心前区摩擦振动感,触诊时要注意震颤的强度、处于心动周期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以及位置。
三、叩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护士立于病人的右侧。
仰卧位时,护士的叩诊扳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垂直。
叩诊时以轻叩为宜,力度适中,用力均匀。
2.顺序:先扣左界,后扣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内容:(叩诊时应注意心脏浊音界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1叩诊心前区的外形:叩诊心左界时,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向外)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提示已达心脏边界,用笔做一标记,如此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
叩诊心右界时,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做一标记,在逐一肋间向上叩至第2肋间。
心脏检查(1)视诊
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 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波动 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 见于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 主动脉弓瘤或升 主动脉扩张
心脏检查
• 视诊 • 触诊 • 叩诊 • 听诊
目录
视诊
• 心前区隆起 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心脏增大,常见原因
为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 尖瓣狭窄、急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局部隆起,多为主动脉 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胸
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心脏增大与心尖搏动位置移动
左上—右心室增大
左下—左心室增大
•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部胸壁搏动内陷
粘连性心包炎 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重度右心室肥大
• 心前区搏动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上述部位出现强 有力较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肥大象征。
剑突下搏动 右心室收缩期搏动或腹主动脉搏动
鉴别方法:
正常: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生理情况下:
胸壁增厚、肋间隙窄—弱、范 围小
胸壁薄、肋间隙宽—强、范围 大
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增强
病理情况下:
• 高烧、严重贫血、甲亢、左室肥大—心尖 搏动增强
• 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 气胸—心尖搏动减弱
健康知识之心脏检查——视诊
健康知识之心脏检查——视诊
1.心前区隆起心前区隆起的意义。
儿童时期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尤其是右心室肥厚。
常见先天性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二尖瓣狭窄。
大量心包积液。
胸骨右缘第2肋间隆起伴搏动,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2.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直径2.0~2.5cm。
(2)心尖搏动移位
1)生理性移位:年龄、体型、体位。
2)病理性移位
心脏因素:右心室增大,向左侧移位;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非心脏因素:患侧胸腔积液、气胸,心尖向健侧移位;患侧肺不张、胸膜肥厚粘连,心尖向患侧移位;膈肌上抬,心尖向上外移位;膈肌下移,心尖向下内移位。
(3)心尖搏动强度变化
增强:心脏收缩增强,如心室肥大、运动、高热、严重贫血、甲亢。
减弱:心脏收缩减弱,如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
其他因素: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等均可使搏动减弱或消失。
(4)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重度右室肥大。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外貌、呼吸、面色和活动能力等,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2. 视察胸部:观察胸部的形状、鼓胀、凹陷等情况,并检查有无异常皮肤变化、肿块或伤口等。
3. 视察心脏区域:注意观察心脏区域有无隆起或凹陷,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直接观察、侧面观察和倾斜观察等。
4. 视察颈部静脉:观察颈部静脉的充盈情况,可用于判断心脏功能。
5. 视察周围水肿:观察患者四肢、面部和颈静脉有无水肿,水肿可以是心脏疾病的一个指标。
6. 视察心尖搏动:观察左侧胸壁心尖区有无搏动,正常情况下有规律的心尖搏动可以指示心脏健康。
7. 听诊心脏:使用听诊器仔细听诊心脏区域的心音,主要包括心脏的四个瓣膜区域和心尖区。
通过以上的视诊操作方法,可以初步了解患者心脏的情况,有助于判断有无异常、病理变化等,进而指导进一步的心脏评估和诊断。
心脏查体视诊报告内容
心脏查体视诊报告内容
患者信息
- 姓名:XXX
- 性别:男
- 年龄:XX岁
-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就诊目的
患者主要就诊目的为进行心脏健康检查,了解心脏状况。
临床症状
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心脏相关症状,如胸闷、胸痛、气促等。
查体结果
一、一般状态
患者身体挺直,精神状况良好,面色红润,瘦弱程度适中。
二、皮肤
患者皮肤黏膜正常,无黄染、苍白、水肿等异常现象。
三、巩膜
患者巩膜呈正常状态,无黄染。
四、浅表淋巴结
患者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质地柔软,无压痛。
五、呼吸系统
患者呼吸平稳,语音清晰,无明显喘息音。
六、心脏
患者心脏位于胸骨后,未触及心浊音界扩大,心浊音界正常,无心包摩擦音。
1. 心尖搏动
患者心尖搏动正常,无异常移位。
2. 心率
患者心率正常,心律齐。
3. 心脏听诊
患者心脏听诊时,心音正常,无杂音,心音强度均匀。
七、血管
患者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搏动正常,无明显搏动减弱或消失。
八、肺部
患者肺呼吸音清晰,无异常湿啰音。
结论
根据患者心脏查体的结果,未发现明显心脏异常。
建议
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及查体结果,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以维持良好的心脏健康状态。
> *本报告仅基于心脏查体视诊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诊、触诊、扣诊
3、正常心相对浊音界
右界 (cm) 2~3 2~3 3~4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界 (cm) 2~3 3.5~4.5 5~6 7~9
正常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
4、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 左界:
(P149图)
• 2肋间处:肺动脉段 • 3肋间处:左心耳
• 4、5肋间为左心室
• 右界:
《诊断学》第8版
第三篇第五章第五节
心脏检查
(Cardiac Examination)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放疗科
• 心脏外形、大小、 重量 • 心率60-100次/分
(每年心跳次数4000万次左右)
• 主要功能是提供压 力,把血液运行至 身体各个部分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心血
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 大量腹水等 严重肺气肿
2.心 尖 搏 动:强度、位置改变
心尖搏动强度变化
心尖搏动增强 运动、激动 发热、贫血、甲亢 左室肥大 心尖搏动减弱
扩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3.心 尖 搏 动:负性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因素 心尖搏动移位 常见疾病 心脏因素 左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双心室增大 右位心
左下 左侧 左下 右侧胸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扩张型心肌病 先天性右位心
--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因素 心外因素 纵膈移位 横膈移位 心尖搏动移位 常见疾病
患侧 病变对侧 左外侧移位 内下移位
•
相对浊音界 --反映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心脏查体幻灯:视诊、触诊、叩诊、听诊(苍松书屋)
2-3
II
2-3
2-3
III
3.5-4.5
3-4
IV
5-6
V
7-9
记录时应注明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cm数
专业课件
25
专业课件
26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dullness border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
Displacement of heart 心脏位置移位的因素
✓ 浊音界向病侧移位 如肺不张、肺组织纤维 化及胸膜粘连增厚等
✓ 心浊音界向健侧移位 如一侧胸腔积液、气 胸
✓ 心浊音界向左上移位 当腹内压力升高时, 因横膈位置抬高可将心脏推向左上方,如腹 水、腹内巨大肿瘤、妊娠
专业课件
27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dullness border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
专业课件
15
Cardiac Palpation----Thrill
概念 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
专业课件
16
震颤的临床价值
时相
收缩
部位
常见疾病
2nd intercostal space of left 肺动脉瓣狭窄
parasterm
2nd intercostal space of right parasterm
专业课件
40
心律
概念: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的刺激来自窦房节点与常规的节奏
常见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
专业课件
41
Auscultation2—Rhythm
Premature beat
✓ bigeminy(二联律) ✓ trigeminy(三联律)临床价值:偶尔早搏没有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检查(六) 心脏检查-视诊
来源:济宁医学院发表:08-04-26 17:37 浏览:690 字号大小:
心脏检查(examination of heart)指对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检查。
对判断有无心脏病以及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每位医生必须熟练掌握。
因为只有通过细致准确的心脏检查,才可得出正确的诊断,并对某些诊断不明的心血管疾患进一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
切忌过分依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心导管等器械检查而忽视或不重视心脏的视、触、叩、听检查。
心脏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2.受检者应充分袒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进行检查。
3.身体勿左右倾斜,以免影响心脏的位置。
4、环境安静,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室温不低于20℃。
5.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
6.如为重症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保持安静、舒适的体位。
一、视诊
(一)心脏视诊方法
心脏视诊
1.受检者取卧位,头部和躯干抬高15~30度;
2.医生应站在病人右侧,先观察体位、呼吸、皮肤、胸廓外形等一般检查;
3.医生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便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
4.当发现异常时,检查者站在床尾,取切线方向观察有助于发现搏动最强处。
(二)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正常人心前区(相当于心脏在前胸壁上的投影)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异常改变:
1.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时期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有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增大时,使正在发育中的左侧前胸壁向外隆起。
2.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胸壁向外膨隆,外观显得饱满(特别是肋间隙)。
3.鸡胸和漏斗胸,心前区呈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三)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
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与第一心音一致出现的向外搏动,即为心尖搏动。
对于微弱的搏动,检查者的双眼应在病人胸廓表面切线方向上观察。
1.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cm处,其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
2.5cm。
有相当一部分人如过胖或女性有悬垂乳房等,心尖搏动不易看到,常需触诊才能确定。
检查时应注意心尖搏动的节律、速度、部位及性质。
注意不要把心尖搏动与心脏收缩期出现的胸壁牵缩相混淆,后者的面积较大,多在心尖与胸骨之间。
2.心尖搏动的改变包括位置、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1)生理条件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可因体位和体型不同有所变化。
如:
①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②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③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
④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达第4肋间。
⑤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2)引起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
①心脏疾病左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左、右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右位心时,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
②胸部疾病凡能使纵隔及气管移位的胸部疾病,均可致心尖搏动移位.如: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
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
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如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
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搏动亦相应变化。
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横位,可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1)生理情况下
①胸壁增厚(如肥胖、乳房大等)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减弱,搏动范围也减小。
②胸壁薄(如消瘦、儿童等)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范围也较大。
③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心搏有力和心率加快,心尖搏动也可增强。
2)病理情况下
①心尖搏动增强(apical pulsation increase)指心尖搏动强而有力,其范围直径大于
2cm。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室肥大(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等。
②心尖搏动减弱(apical pulsation decrease)指心尖搏动微弱无力、范围小、甚至不能触及者。
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左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及严重休克时;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在急性心脏扩张时,心尖搏动减弱且较弥散。
③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指心脏收缩时心尖区胸壁内陷者。
此现象又称Broadbent征。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粘连时。
在右心室明显肥大时,因心脏顺钟向转位,亦可出现。
(四)心尖区以外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正常青年人。
搏动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多示右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室肥大,亦可见于腹主动脉瘤。
鉴别方法是:病人深吸气,如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瘤;或以手指平放于剑突下,指端指向剑突,从剑突下向上后方加压,如搏动冲击指尖且吸气时增强,则为右心室搏动;如搏动冲击掌面且吸气时减弱,则为腹主动脉瘤或主动脉腹部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