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1)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青少版《西游记》,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听歌]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是动画片《西游记》中的插曲。
[板书西游记] 《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男女老少无人不晓。
前段时间老师和你们一起认真阅读了这部青少版的《西游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好好地回味一下吧。
二、整体感知,“考考你”:填一填:1、《西游记》是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
2《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历时年,途经、、、等国家,经历了难,终于取得真经,“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3、《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选一选:1、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是()A猪八戒B、孙悟空C、哪吒 D、牛魔王2、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 )A毫毛变的 B捉的C与人赌来的D观音给的3、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几件宝贝? ( )A七星剑 B红葫芦C铁扇D芭蕉扇E玉净瓶 F幌金绳猜一猜:1、老师这里有《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它描写的是其中哪个故事的哪个场面?2、《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你一定还记忆由新吧?(只要让学生说出故事即可)过渡导入:读后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板书:故事)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也可结合故事片段来说。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分析和评价。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等。
2. 作品情节概述:主要情节、章节分布、角色关系等。
3. 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形象意义。
4.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对人性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情节概述、人物形象分析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作品中的角色、情节进行评价和分析。
4. 展示法:鼓励学生通过制作PPT、表演等形式,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情节概述。
2. 第二课时:分析唐僧、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5. 第五课时:学生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主动参与程度。
2.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读后感、人物评价等写作作品的质量。
3. 展示效果:评价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如内容完整性、表达准确性等。
4. 综合素养: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以便于阅读和参考。
2. 相关研究资料:包括对作者、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学术评价等。
3. 影视作品:推荐一些经典的《西游记》改编影视作品,供学生课后观看。
4. 讨论话题和问题清单: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关于作品的话题和问题,引导其深入思考。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1.2 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他们的冒险经历。
1.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阅读交流,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角色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孙悟空的故事。
2.2 学生分组讨论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分析,并汇报讨论成果。
2.3 教师总结四位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强调他们在团队中的互补作用。
第三章:情节解析3.1 教师选取《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如“三打白骨精”,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最有趣或最感人的情节,并简要说明原因。
3.3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节中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中的宗教元素,如佛教、道教等,并讨论这些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4.2 学生分组探讨《西游记》中的友谊、奋斗、成长等主题,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分析,并汇报讨论成果。
4.3 教师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强调《西游记》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和价值。
第五章:阅读拓展5.1 教师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古典名著、相关研究书籍等,并介绍这些材料的特点和价值。
5.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六章:作品比较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与其他古典名著的异同,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6.2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研究,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并汇报比较成果。
6.3 教师总结比较结果,强调阅读不同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比较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角色或情节,进行创意写作,如编写一个续篇、改编一个情节等。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1.2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1.3 教学资源《西游记》原著教学PPT或黑板参考资料和问题列表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作者和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概述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探讨人物形象分析和解读2.2 教学安排第1-2周: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和背景,概述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第3-4周: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解读主题思想第5-6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提供阅读指导和技巧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3.2 教学策略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章: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或人物分析文章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4.2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口头反馈,指导其改进和提高书面反馈:在学生的写作作业中给予书面反馈,提出改进建议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和背景,概述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阅读原著第1-20回讲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5.2 第二周:继续介绍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阅读原著第21-40回进一步讲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发展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第六章:深入分析人物形象6.1 教学内容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成长变化研究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6.2 教学安排第7-8周:分别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人物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原著和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分享对不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第七章:主题思想探讨7.1 教学内容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如信仰、勇气、团结、成长等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思考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7.2 教学安排第9-10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思想的探讨阅读原著中的关键章节和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意义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分享对作品主题思想的见解和感悟第八章:讨论交流活动8.1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8.2 教学安排第11-12周:进行讨论交流活动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时,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辩论,促进深入思考和理解9.1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和表达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9.2 教学安排第13-14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供写作题目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构思10.1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10.2 教学安排重点和难点解析《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一、课程介绍中的课程目标制定二、教学内容与安排中的章节分布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中的阅读指导和讨论交流四、评价与反馈中的多元评价方式五、教学计划中的每周阅读任务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七、主题思想探讨中的寓意和启示八、讨论交流活动中的互动和辩论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一、课程介绍中的课程目标制定:重点关注如何通过阅读《西游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以及如何通过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主题思想理解能力。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设计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朱华庆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1分钟)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二、读书汇报。
(14分钟)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42位同学读完了《西游记》,真不简单,这本书有八十万字呢!请读完这部书的同学起立,扬起手中的《西游记》通读证书,为自己欢呼!也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还没读完的同学可要加油哦!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西游记》一书共有——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7、沙和尚的法号是——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二)我来考考你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来出题?(三)趣人妙事我来说。
西游记阅读课教案 (1)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设计河下小学李爱瑜【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结合故事精彩片段分析理解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掌握阅读课外读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激发学生重读《西游记》及阅读其他课外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西游记》,激发深层的阅读欲望,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掌握阅读课外读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的学习,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曲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2、生交流对《西游记》已有的学习成果①说说知道的人物及基本评价(引发对人物的争议)教师相机出示人物的图片。
②谈谈了解的故事及基本内容。
(师:有41个故事)教师出示几张含有故事的图画。
二、指导学法,片段赏析: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家喻户晓。
可以说我们是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刚才我们大家交流了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故事,说得都非常的好。
事实上《西游记》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有很多,故事也很多。
有待我们好好的进一步去研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
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
老师想问问你们是用什么读书方法通读全文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控,分层提问)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
(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课件出示: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思考或参照注,也可以请教别人。
四引导读经典内容的方法1、明确读法。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篇:《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青少版《西游记》,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听歌] 你们喜欢吗这首歌吗?这是动画片《西游记》中的插曲。
[板书西游记] 《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男女老少无人不晓。
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读完了《西游记》,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作者是谁?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吴承恩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吗?介绍这要背景二、整体感知,“考考你”:三、填一填:四、1、《西游记》是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
五、2《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历时年,途经、、、等国家,经历了难,终于取得真经,“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六、3、《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七、选一选:八、1、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是()九、A猪八戒 B、孙悟空 C、哪吒 D、牛魔王十、2、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十一、A毫毛变的 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十二、3、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几件宝贝?()十三、A七星剑 B红葫芦 C铁扇 D芭蕉扇 E玉净瓶 F幌金绳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第二章:分析作品的开篇,了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3. 第三章:研究主要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第四章:探讨作品中的神仙妖怪、地理风俗等元素。
5. 第五章: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利用课堂讲授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需提前阅读《西游记》,掌握作品内容和相关知识。
2. 准备相关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划分学生into小组,确保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报告中的表现,包括内容阐述、观点阐述和逻辑性。
六、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讲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西游记》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神话传说对作品的影响。
2.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的开篇,了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阅读作品开篇部分,讨论故事主人公唐僧的的身世和取经任务的来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 第三课时:研究主要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教学内容: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探讨作品中的神仙妖怪、地理风俗等元素。
4. 第四课时:探讨作品中的神仙妖怪、地理风俗等元素。
教学内容:讲解作品中的神仙妖怪体系,如观音、玉帝、菩提祖师等,以及作品中的地理风俗、历史传说等。
《西游记》阅读分享教学设计.doc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话西游品人生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熟悉作品主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西游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猜一猜:(教师出示以下提示,让学生猜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说。
它是我国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它是一部古典神话小说,鲁迅评价它“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它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上天入地的神话英雄。
揭示答案,明确课题:名著导读《西游记》。
作为中国的国民读物,《西游记》几乎陪伴了每个人的成长。
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们的阅读成果。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知内容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感受是啊了八啊“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
那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故事 ⋯ ⋯好⋯ ⋯ 比如:⋯ ⋯ . :《些故事是完整 而又 相一百回就采种冰糖葫芦构。
,有者的决定因素, 吴承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人物 人物繁多,不能数,那么你或最谁?可以各、畅所欲言成的你也可一定要拿出理明你的看法。
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点也有不足。
明确:要全面、公正要学别人,不能以偏概全。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其作者吴承恩、成书背景、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民间传说,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把握故事线索。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欣赏《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作品的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游记》原著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西游记》原著阅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作品基本情况1. 导入: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成书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故事情节。
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的特点。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课时:欣赏《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体会作品艺术特色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如神仙、妖怪等。
2. 学生举例分析神话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教师总结神话元素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影响。
第四课时: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作品的感悟1. 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感悟。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1. 教师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 第二课时:分析孙悟空形象3. 第三课时:探讨猪八戒、沙僧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 第四课时:解读唐僧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5. 第五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形象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西游记》相关内容,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对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每个课时的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西游记》原著及配套辅导书籍。
2. 课外资料:相关研究文章、评论和视频资料。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六课时:比较《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活动设计: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作品,对比分析三部名著的主题思想,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2. 第七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寓言和象征手法活动设计:请学生举例分析《西游记》中的寓言和象征手法,如孙悟空代表孙悟空、猪八戒代表贪婪等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3. 第八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道德观念活动设计:请学生讨论《西游记》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这些道德观念的意义。
4. 第九课时:欣赏《西游记》中的诗词活动设计:请学生挑选《西游记》中的诗词,进行朗读和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和寓意,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1.2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阅读交流,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中的神话色彩,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讨论其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3 教师总结各角色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学生简要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重点关注经典片段。
3.2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情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3.3 学生分享自己觉得最有趣或最感动的情节,交流心得体会。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宗教、文化、道德等角度思考《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4.3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强调《西游记》的多元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2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展开交流讨论。
5.3 教师总结学生的感悟,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
6.2 学生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手法,分享并解释其作用。
6.3 教师总结文学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对故事表达和人物塑造的影响。
第七章:宗教文化探讨7.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中所涉及的宗教文化背景,如佛教、道教等。
7.2 学生探讨宗教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及其对故事的影响。
7.3 教师总结宗教文化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教师引导学生将《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8.2 学生分析比较阅读的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8.3 教师点评比较阅读的优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资源《西游记》原著。
相关研究资料。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3 主题探讨人性善恶与修行。
忠诚与背叛。
人与神仙、妖怪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
3.2 讲座与讲解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讲座,深入解读《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教师讲解重点章节和难点问题。
3.3 创意写作与表演学生创作与《西游记》相关的短文、剧本或画作,进行分享和评价。
学生表演《西游记》片段,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阅读笔记和心得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心得,评估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3 创意写作与表演评估学生的创意写作和表演能力,以及与作品相关的创意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作品背景介绍讲座:吴承恩及其生平。
讲座:《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5.2 第二周:故事梗概阅读指导:如何阅读《西游记》。
分组讨论: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
5.3 第三周:主题探讨(一)讲座:人性善恶与修行。
分组讨论:举例分析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
5.4 第四周:主题探讨(二)讲座:忠诚与背叛。
分组讨论:举例分析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
5.5 第五周:创意写作与表演学生创意写作展示。
学生表演《西游记》片段。
第六章:教学活动(续)6.1 第六周:主题探讨(三)讲座:人与神仙、妖怪的关系。
分组讨论:举例分析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
6.2 第七周:作品分析与批判引导学生从文学、哲学、文化等角度分析作品。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阅读交流,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章:分析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勇敢、智慧、忠诚等特点。
3. 第三章:研究猪八戒的形象特点,讨论其憨厚、自私、勇敢等性格特征。
4. 第四章:深入了解沙僧的形象,评价其忠诚、踏实、忍辱负重等品质。
5. 第五章:探讨唐僧的形象及作用,认识其坚韧、慈悲、睿智等特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毅力。
2. 课堂发言及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中关于《西游记》的题目,检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布置阅读任务。
2. 第二章:2课时,分析孙悟空形象,进行案例讨论。
3. 第三章:2课时,研究猪八戒形象,进行小组讨论。
5. 第五章:2课时,探讨唐僧形象及作用,进行课堂发言。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理解这些情节对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2. 第七章:探讨《西游记》中的寓言和象征手法,如孙悟空代表的反抗精神、唐僧代表的信仰等,解读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3. 第八章:研究《西游记》中的文化元素,如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等,了解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感情。
2、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3、通过欣赏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学会想象,体会原著的精妙。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指导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熟悉这旋律吗?是什么?《西游记》。
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
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
二、聊聊人物1、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
(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2、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3、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4、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成语,高度赞美了孙悟空这一“神”的形象。
出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5、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孙悟空是“神”。
但是,别忘了,最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谁能模仿一下孙悟空行动的样子?6、除了美猴王出世之外,你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情节描写告诉我们孙悟空就是一只猴子?三、聊聊情节1、这是一处细节描写。
你读书真细心,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描写。
同学们,只有当我们关注、品味小说中的情节——(板书:情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对人物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像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还有不少,作者这样做,正是为了提醒读者时刻不要忘记孙悟空是个猴子。
当然,孙悟空又具有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
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会唱的一起唱。
(播放歌曲《白龙马》)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动画片()中的主题曲。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3、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啊(吴承恩)(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
过渡: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走进《西游记》)<1>知识大盘点1、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2)、谁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不知道啥滋味3)、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哪些神通4)、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是哪个故事5)、孙悟空被众猴推举为水帘洞洞主后,从谁那借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6)、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是谁<7)、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梨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结果是谁未能经得考验8)、三次变化戏弄唐僧的妖怪是谁9)、是谁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10)、师徒四人西行途中在火焰山受阻,是谁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2、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你们真了不起!不过光知道这些可不行,我们得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有兴趣吗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2>人物辩论会1、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2、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
同学们说说看;3、人物真多呀!我们不能一一细数,那主要人物是谁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多媒体出示四人)4、你能说说你印象中的他们是怎样的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A、谈孙悟空(1)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其作者吴承恩、成书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简介2. 第二章:主要人物介绍及性格特点分析3. 第三章:故事情节概括及精彩片段解读4. 第四章:《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文化内涵5. 第五章:作品主题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知识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神话元素、主题及价值观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西游记》原著及配套辅导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课堂讨论准备:提前分组,分配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章节讲解:详细讲解第一至第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5. 总结:强调《西游记》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作品。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孙悟空形象分析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7. 第七章:猪八戒与沙僧的性格特点及其象征意义8. 第八章:唐僧的角色定位及其在取经过程中的成长9. 第九章:《西游记》中的仙魔世界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反映10. 第十章: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及其艺术价值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僧在取经过程中的成长,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仙魔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理解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交流课——《西游记》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第一小学甘启连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青少版《西游记》,每人准备读书卡。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西游记》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听歌] 你们知道
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吗?板书:西游记
2、《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男女老少无人不晓(出示图片)。
前段时间老师和你们一起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整体感知,走进《西游记》
(一)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抢答。
①《西游记》是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
(请同学补充作者的简介)
②《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历时年,途
经、、、等国家,经历了难,终于取得真经,“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③《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
三、学一学——归纳读名著方法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对这本书的内容那么了解,我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是怎样读这本书的呢?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
(整本书——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
四、讲一讲——分享精彩故事片段
1、同学们,你们阅读西游记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精彩故事片段让你们印象深刻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就分享一下吧,先在小组中讲,然后请一两个学生汇报。
课件提示:讲述《西游记》中你最喜爱的一个精彩故事片段。
可以采用“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句式回答。
2、那你们最喜欢哪个故事片段,请同学讲一讲。
3、师补充出示精彩故事。
五、评一评——人物形象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的几个经典故事,赏析了几个精彩的片段,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唐僧师徒四人。
在他们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从哪个情节看出。
1、小组交流:我最(不)喜欢-------(人物),因为,-----------(特点),可以从------------(故事、情节)看出。
2、学生自由汇报。
师根据学生讲的人物随机出示课件。
3、人物赏析:孙悟空
(1)学生汇报。
(2)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教师总结: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天不怕地不怕,他有火眼金睛,又明辨是非,疾恶如仇,降妖除魔,对有恩于自己的师傅忠心耿耿,他跟着唐僧一路西天取经,也变的越来越有人情味,我们也更喜欢他。
过渡: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我们只要一想起他的所作所为,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就是——猪八戒。
喜欢他吗?为什么?
3、人物赏析:猪八戒:
(1)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评价人物要全面、辨证、一分为二。
(2)进行猪八戒之小辩论。
反方:不喜欢的,说理由。
正反:喜欢。
举例论证。
(3)教师总结:是啊,猪八戒的确很丑,不仅长得丑,还净做一些丑事,但正应为如此,我们才觉得他很有意思,他同样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和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4、简单分析唐僧和沙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意志坚定,能禁受住各种诱惑,他还有同情心。
一心向佛。
(2)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
哪位同学举个例子?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西游记》中塑造的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最为鲜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当然除了师徒四人,书中还写到了各类神佛,大大小小的妖精,比如说——我们课后再一起交流,好吗?
5、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几个故事,最主要的几个人物,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那就是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生动的语言。
《西游记》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再过一年,两年,或更多年,我们再来读读这本书,再读读它的原著,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
六、激发阅读兴趣,好书推荐
1、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出示推荐书目: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板书:
整本书——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