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教用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难点:
1.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理解和把握。
2.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制度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环境,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针对汉谟拉比法典,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法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深入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艺术》:介绍古代两河流域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科技领域以及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水平。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汉谟拉比法典中的一个案例,翻译并解读其含义,讨论法典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和解读,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特点。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与文明发展: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灌溉农业、城市文明。
2.苏美尔文明的兴起:苏美尔人、乌鲁克城、楔形文字、法律制度。
3.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汉谟拉比法典、中央集权、奴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司法公正、奴隶权益、人类文明。
5.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战争、环境恶化、外来入侵、文明传承。
4.历史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古代两河流域的角色,如苏美尔人、汉谟拉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其历史解释能力。
5.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6 新人教版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的观察,制定了太阴 历。一年分为12个月,全年共354天。设置闰月。他们已经能够区 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对五大行星的运动轨道观察得相当准确。他们 把星宿和诸神联系起来,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号也就用来表示神 的概念。每天有一位星神值勤,七天一轮回,所以把七天作为一周, 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来命名。所谓 “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去掉了加在星期 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天一 星期的来历。
汉谟拉比
太阳神 象征权利的区域变化权杖
法典楔形文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 的成文法典。
• 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 阶级状况。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文物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
(汉 摘谟 录拉 )比
法 典
《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 (1)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成文法典。P5
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 苇管在泥版上刻字,笔画楔形。
4、说一说西亚地区的主要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发明者:
苏美尔人
发明使用的区域: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 的发展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 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 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 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 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 神。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 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 秒。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 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飞文明《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苏美尔、巴比伦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2.思维与技能:通过地图分析、时间线构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观念、空间认知能力和历史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历史连续性的价值观。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幅古代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图,并简述其重要性:“同学们,这片位于中东地区的土地,因其肥沃的冲积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辉煌的历史。
”1.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图,聆听教师介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初步兴趣。
1.3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直观且引人入胜,通过地图展示和简短的介绍,迅速将学生带入古代两河流域的情境中,为后续学习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1.1 教师行为:•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图片,讲解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构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时间线,从苏美尔文明开始,到阿卡德王国、巴比伦王国等。
1.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记录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共同构建时间线,并选代表分享。
1.3 过程点评:•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时间线构建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古代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的理解,还掌握了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了历史时序观念。
(二)苏美尔文明的贡献1.1 教师行为:•介绍苏美尔文明在文字、法律、农业灌溉等方面的成就,重点讲解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展示楔形文字的实物图片或复制品,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1.2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和相关材料,整理苏美尔文明的贡献,并尝试解读简单的楔形文字符号。
九上 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题: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上承古代埃及,下启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自西向东处于第二位,但就时间上却是最早的。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分析:本课课标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学生不仅要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还要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理解古巴比伦王国处于奴隶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及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依次展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三个子目,包含了文字、地图、实物图片、相关史事、问题思考、人物扫描。
第一个子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主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介绍苏美尔人的三项主要成就;第二个子目简要介绍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及制度;第三个子目介绍了古巴比伦王国重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及其主要内容,《法典》的颁布巩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成就之一。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在四大古文明中古代两河流域出现文明的时间是最早的,但是文明出现后内部战乱频繁,同时屡遭外族入侵,最终在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了中下游地区的统一,进而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巩固统治。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唯物史观:通过观察地图,联系所学,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环境因素,理解由于历史环境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的特点,同时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代文明间虽联系甚少,但也有共性。
2.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引导学生站在历史时期思考问题。
通过地图,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3.历史解释: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解读,学生能够理解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制度。
2024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4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中的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习过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对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了初步了解。本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如苏美尔人的发明、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摩拉比法典等,使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两河流域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农业特点主要体现在灌溉农业的发展。由于两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农业生产的提高为文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人口增长、城市兴起和社会分工。同时,灌溉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土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影响了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例题4:比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5. 案例分析:以汉摩拉比法典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容和历史意义,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法律制度。
6. 项目展示:各小组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地图、时间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2. 讲解与互动:教师讲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期间穿插提问,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3. 小组讨论:针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影响等方面,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物,如苏美尔人、古巴比伦国王等,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事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精品教案(含反思)--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优课教案_1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课程标准内容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教学目标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培养历史时空观;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两河文明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三、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本课为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
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分别介绍古代亚非的三个大河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以前学过的黄河流域的中国,这些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其结构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见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四、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已完整学习,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但是世界历史才刚开始系统学习,可通过与中国史联系、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
通过给出一些文献、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六、教学资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世界上古史》周启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4月第4版(3)《世界上古史资料汇编》杨共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4)中央新影集团等制作的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第二集《逐荡两河》(5)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世界历史》第4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第五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6)NHK纪录片《人类四大文明》2004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中国
古代印度
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文字: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意义:楔形文字有力推 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文字: 楔形文字 (2)历法: 阴历、闰月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维护 奴隶主阶级利益。
制定者:汉谟拉比
地 位: 是迄今人类历史上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 法典。
内 容:
实 质: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a.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 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 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 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 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
第一一四大一条特倘征自由,民之男妻居性于自家由长民之有家而绝存心 对权威。 他去,处事浪费,使其家破产,其夫蒙冤,则她应
受检举,倘其夫决定离弃之,则可离弃之;在其他 去时,其夫得不给她任何离婚费。倘其夫决定不离 弃之,则可另取他妇,而此妇应该留夫家,作为女 奴。
小结: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贡献 历法成就:阴历
他们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 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 月为1年,每年354天,并通过设 置闰月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 数差距。
楔形文字
数学成就:60进位制
60进位制的发明和使用是两河流 域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 著特点和独特贡献。直到现代世 界有些领域还在使用60进制。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一个高峰。
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影响。
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通过我国最近较有意义的两部法律文件引导出本次课题:《汉谟拉比法典》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是“一国两制”实践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将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重要转折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最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哪部吗?(《汉谟拉比法典》)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阅读教材P6、P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2.阅读教材,说出两河流域文明的具体表现,并和埃及、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的。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典)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1)让学生总结归纳该部法典的内容《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
《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可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024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4.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过程是古巴比伦王国经历了建立、繁荣、衰落的过程。其中,《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于,它为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课后作业
1. 请结合课本内容,简要概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分析苏美尔文明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3. 请简述阿卡德王国的建立过程及其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意义。
4. 请概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过程,并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 请举例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2024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新人教版》主要讲述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内容。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详细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古代两河流域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4 新人教版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汉 摘谟 录拉 )比
法 典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 为了维持统治。
制定者: 汉谟拉比
地 位: 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 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 的成文法典。
内 容: (见书本P6)
使用的文字是? 有什么寓意?
实 质: 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2)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影响:有利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楔形文字
字母文字
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教科书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楔形文字
发明者: 苏美尔人
意义:
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写下的医案
用楔形文字写下的卜辞
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教科书 用楔形文字记载下来的案件
空中花园想象图
古巴比伦的空中神话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 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 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 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 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 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 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 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 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 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3)腓尼基人的造船业、航海业和商业很发 达,还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拼音文字)。
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影响:
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腓尼基字母文字 22个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有力地推动了文 化的发展,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为以后欧洲 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新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
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人教版九上历史(部编版)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兴起、统一的过程;了 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 2、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 的影响。 3、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地位。 4、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_两__河__流__域____,又称__“__美__索__不__达__米__亚__”____ (两河:是指西亚的_幼__发__拉__底__河__和_底__格__里__斯__河___。大体 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__公__元__前__3_5_0_0_年__起__,产生了一些小国 3、初步统一:大约在__公__元__前__2_4_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 初步统一。 4、科技和文化成就: (1)文字:两河流域的_苏__美__尔_人发明了__楔__形__文字。 (2)历法:_苏__美__尔_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__历___. (3)数学:两河流域人发明了_计__数__法_中的60进位制。
请你告诉我应选哪个作为素材(
)
A.金字塔 C.种姓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D.《论语》
B 4、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
国王是(
)
A.亚历山大 C.阿育王
B.汉谟拉比 D.胡夫
B 5.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 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 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
②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课堂小结
兴起: 约公元前3500年
初步统一: 公元前2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