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和称谓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
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
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
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
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各年龄称谓
【各年龄称谓】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
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
90岁称合耄耋。
100岁称乐期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热门题型——对对联对对联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在学生的知识链上属于最基本的技能——“语言表达”中“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中的“对偶”一项。
【知识梳理】学生要在对对联这一题型上拿到高分,就必须了解对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这是指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即不能多也不能少,并且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都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一般来讲,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古“平”韵字,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古“仄”韵字。
就对联来讲,一般上联末字要用“仄”韵字,下联末字要用“平”韵字,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这一要求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具体地讲,就是名词要对名词,动词要对动词,形容词要对形容词,数量词要对数量词,副词要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4.句式一致,节奏相协。
这一要求指主谓结构要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要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要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要对并列结构,动补结构要对动补结构。
5.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这一要求指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且不能重复。
【题型预测】1.调整式。
题型示例: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语序与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给出的上联作适当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已被打乱的下联:树边红雨,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应调整为:题型解析:这种题型既测试对联的相关知识,又测试语言表达连贯与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龄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màodié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108岁——茶寿年岁别称婴儿:人初生襁褓:0岁孩提:2至3岁、垂髫:童年髫年:女孩7岁韶年:男孩7岁黄口:10岁以下舞勺:13岁至15岁舞象:15岁至20岁豆蔻:女子13岁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花甲,耳顺:60古稀:70仗朝:80耄耋:90期颐:100部分农村地区在人死亡时称呼年龄0——20岁为夭折21——30岁为短寿31——40岁为强寿41——50岁为艾寿51——60岁为周寿61——70岁为稀寿71——80岁为耋寿81——90岁为耄寿91——100岁为期颐。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1、孩提:2~3岁的儿童。
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各个年龄的称谓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ji迹):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hao浩)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年龄段的称呼
年龄段的称呼
人生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一、年龄段为童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童年——垂髫;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束发。
二、年龄段为少年: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三、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五、百岁以上:
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不同年龄称谓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 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 别》诗:“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 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10.束发、志学之年: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旧时文人拆“瓜” 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舞勺:13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 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 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金钗之年:女12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 梅之年,标梅之年:至出嫁(女); 半老徐娘:至30岁(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后 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14.不惑、强壮之年:四十岁。《论语· 为政》:“四十 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五十岁。《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 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 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 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 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 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 年”。黄口,十岁以下的幼儿。
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的年龄称谓(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的年龄称谓壹年龄称谓1. 襁褓:婴儿。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岁的儿童。
2. 垂髫(tiáo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 总角:指幼年儿童。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4.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女子。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 及笄jī :指15岁女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字,是指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6.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 而立:指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 不惑:指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指50岁(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为政》)11. 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指60岁。
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2. 古稀:指70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13.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14. 期颐:指百岁。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耋,而传。
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年龄男女初生婴儿不满周岁襁褓2至3岁孩提7岁韶年、始龀、髫年8岁始龀、龆年9岁九龄幼年(7-9岁)总角、垂髫、童龀10岁以下黄口13岁至15岁舞勺之年15岁志学之年15岁至20岁舞象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成童)15岁束发(成童/少年)及笄之年(成年)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弱冠(成年/青年)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待年或待字30岁而立之年半老徐娘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还历之年61岁还历寿70岁中寿、古稀寿、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伞寿80岁以上中寿88岁米寿90岁鲐背之年、上寿
8、90岁耄耋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颐、人瑞老年皓首长寿老人黄发、鲐背晚年,暮年暮齿
1/ 1。
你知道10岁到100岁年龄的各种称谓吗
你知道10岁到100岁年龄的各种称谓吗?1.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2.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3.幼学:10岁。
4.外傅:儿童10岁,出外就学。
5.金钗之年:女孩12岁。
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7.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8.及笄:指女子15岁,已到出嫁年龄。
9.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11.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12.二八:为16岁。
13.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4.加冠:指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15.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6.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8.而立(而立之年):30岁,三十而立19.始室:30岁20.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21.半老徐娘:女子30岁。
22.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23.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4.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25.六九年:即54岁。
26.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27.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28.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29.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30.还历寿:61岁的寿辰。
31.从心之年:70岁。
32.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33.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4.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耋之年。
35.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36.朝枚之年、朝枝之年:指八九十岁。
37.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38.中寿:指80岁以上。
39.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40.上寿:90岁为上寿。
常识古代年龄称谓
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三、2岁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四、3-8岁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五、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六、9岁九龄:为九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七、10岁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八、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九、13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至十四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十、14岁将笄之年:指女子十四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十二、16岁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十三、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十五、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十六、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十七、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十八、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
湖南浏阳:王永福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24岁(女)――花蓓(信)年华、
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曰耋之年
88岁——米寿80-90岁――曰耄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
100岁――期頣,人瑞108岁——茶寿。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常识:年龄和称谓
(1)束发:男子15岁;
(2)垂:幼年;
(3)总角:童年;
(4)襁褓:不满周岁;
(5)孩提:二三岁;
(6)豆蔻:13岁女子豆蔻年华;
(7)及笄:女子15岁,可以嫁人了;
(8)弱冠:男子20岁
(9)而立:三十而立
(10)不惑:四十不惑
(11)知天命:五十知天命
(12)花甲、耳顺:60
(13)人生七十古来稀:70
(14)耄耋:80,90
(15)期颐:100岁
(16)米寿:八十八;
(17)喜寿:七十七岁。
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称。
(18)白寿:九十九岁。
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称。
(19)茶寿:一百零八岁。
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入”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
加即“十八”。
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