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语言风格的解读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免费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都有论文是近期写作1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2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3 On Application of Humor in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4 浅谈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5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6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7 简析《日常用品》中的矛盾冲突8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9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0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1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12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13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14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15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6 浅析《圣经》人物典故在《红字》人物形象刻画上的运用17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18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1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20 一首平凡女性成长的赞歌—用“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简爱》21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22 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流利度23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24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25 商标语的翻译26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27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口译水平调查28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29 解读《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30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31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32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33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34 Analysis of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35 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策略中的研究36 中西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分析37 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38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39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40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41 论跨文化人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42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43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44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45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46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47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48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49 The Tragedy of American Dream---On Tragic Image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50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51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52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对比分析53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54 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55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的艺术56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57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58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59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60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61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62 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及其汉英翻译策略63 论海勒《约塞连幸免于难》的黑色幽默的荒诞与反讽64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65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66 《圣经》与人类文明起源67 两性语言差异分析68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 alue69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70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71 论《外婆的家什》中的象征意义72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73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74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5 从跨文化角度看电影标题汉译英76 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77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78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79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80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81 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82 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83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84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85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86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87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88 分析《红字》中的孤独感89 论《天路历程》的批判精神90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91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92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93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94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95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96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97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98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99100 苔丝悲剧的原因与托马斯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101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102 The Joy Luck Club :Chinese Mothers’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Regained 103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104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105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106107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08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9 艾米丽狄金森和李清照自然诗写作风格对比分析110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111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112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113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114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115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116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117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18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19 中英文颜色词内涵异同120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121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122 法律英语的特点123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2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 S.125 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126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127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128 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129 The Tragedies of Meggie and Fee in The Thorn Birds130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131 V 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132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133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134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35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36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137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138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139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140 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141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4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143 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叙事技巧分析144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145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s146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147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148 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149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150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51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52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153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54 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155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15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157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158 浅谈中国菜肴的英译159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16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16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162163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16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165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166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167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168 论《推销员之死》基于传统希腊悲剧的发展169 美国影视剧中的俚语翻译170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171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172 Why i s V alentine’s Day More Popular than Qi Xi —Cultur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1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74 A Ten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Western Wine Culture 175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176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177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178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179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180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181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82 中美企业文化研究183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84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185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86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187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188 广告中的视觉隐喻及其解读189 美国C标准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190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191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19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193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194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95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196197 性格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198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99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200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2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3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4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5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6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7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8 在幻想中回归童年──评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9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10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11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2 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13 论汉英诗歌翻译中对“真”和“美”的追求14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15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6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17 侦探小说的发展18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19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20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21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22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23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24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25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26 流行语的翻译27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28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29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30 新闻英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31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32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33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34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35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36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37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38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39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40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41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42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43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44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45 论文化对词语内涵意义的影响46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47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48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49 对“细密画”的背叛亦或拯救?——从《我的名字叫红》看文明冲突下的阵痛50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51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52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53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54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55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56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57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58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59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60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61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62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63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64 培养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5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66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67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68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69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70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71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72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73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74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75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76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77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7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79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80 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81 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82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83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84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85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86 互联网对英语翻译的影响87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研究88 A Study of Hawthorne’s Criticism on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89 Exploring How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90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91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92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93 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94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95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96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97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98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99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100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101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102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03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104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105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106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07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108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长主题109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110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111 《占有》中维多利亚时代女权主义者的爱情观分析11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113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14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115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16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117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118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19 从文化角度分析《穿普拉达的恶魔》所反映的职业观120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Call of the Wild121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122 从叶芝的诗歌看象征主义的发展123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124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125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126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127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128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129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130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131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32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133 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134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135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136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137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138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139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140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4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142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On Sister Carrie’s Tragedy143 论《欲望号街车》中的两姐妹的角色塑造144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145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46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147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148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149 解读《喜福会》中吴夙愿与吴精美母女之间被误解的爱150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151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152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153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154 从象征主义视角看《阿拉比》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155 美国“寂静五十年代”的骚动——《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分析156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157 英语中法语外来词对英国文化的影响158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15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60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161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162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163 钱钟书翻译研究164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165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166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16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168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169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170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171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172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73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74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175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176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177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78 A Tentative Study of Affective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79 商务信函中的介词用法180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181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182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183 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184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185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186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87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188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89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90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91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192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193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194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195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196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197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198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 ocabulary Learning199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200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英雄主义批评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丧钟为谁而鸣》中的英雄主义批评刘畅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冠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本文开篇简要论述了海明威英雄主义的根源及表现,再深度剖析了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关键词:英雄主义;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作者简介:刘畅(1995.3-),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作者王冠丹(1993.3-),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27-01一、海明威英雄主义的根源以及表现海明威的英雄主义情结与他的早年生活密不可分。
在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海明威爱好钓鱼,打猎,等高难度运动。
由此,他的英雄主义情结根植心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战斗。
然而,战争带给他死亡的痛苦,它不断被战争的梦魇折磨,身心疲惫,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入战争的故事,《丧钟为谁而鸣》便这样产生了。
海明威通过讲述战争中的故事,向人们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他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和他的爱人以及战友们,也让我们看到了被毁掉的人是什么样子。
在叙事节奏上,延续了他一贯的冷峻简洁,但是在敌后游击战这样的战争环境中,这是一种自然的节奏,能够表达沉重的人道主义同情,符合战争沉重的主题,表达了独特的英雄主义。
海明威本人非常有激情,小说中完全是战争中的气氛,没有一点不相关的感情。
所有的语言和情绪都是为主题服务,完全没有冗余。
二、小说主要人物的英雄主义情结(一)男主角乔丹的英雄主义情结剖析一名勇敢的反法西斯战士—罗伯特•乔丹,在战斗中牺牲了自己。
他为了炸毁桥梁,英勇就义。
英雄主义气息渗透在他整篇文章中。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牲格特征
、
硬汉精神
小说主人公 罗伯特 ・ 乔丹 从小受祖父 影响 ,执 著于共 和主义 的 追求, 而这种热 爱和执著是 深埋于乔丹 内心 的。正值西班 牙参战之 时, 在西班牙学 习的他积极投 身于反法西 斯 、 保卫共 和国 的战斗 中, 他奉命 潜入敌后 , 炸毁敌人必 经之桥 , 明知危险重 重 , 他 困难 随处可 识依包 的人》 《 了条胳 、断
欧 内斯 特 ・ 海明威 , 国小说家 , 美 代表作有 《 太阳照 常升起 》《 、永 别 了, 武器 》《 、赌徒 、 女和无线 电》《 修 、乞力 马扎罗的雪》 《 、丧钟为 谁 而鸣》 15 年 因《 人与海 》 ,94 老 获得诺 贝尔文学 奖 。他 一生结 过三 次
婚, 最后 因患 抑郁症吞 弹 自杀。海 明威 以其传奇 的一生及其 塑造 的 硬汉形象 , 奠定 了他在世界 文学史上 的地位 。他 简约有力 的文体 和 现代 派手法 的出色运用在美 国文坛掀起 了一场 “ 文学 革命 ” 许多欧 , 美作 家都受 其影响 , 后来 的许多 作家也 将其奉 为典 范 , 并吸 引了一 代代 的读者 , 经久不衰 。
支援西班牙 的国际纵 队。1 3 9 7年, 西班 牙共和 国政府 军经过 一年抗
击法西斯判乱后, 决定反攻 , 国际纵队特派乔丹深 入敌后 , 络游击 队 联 届时炸掉一座有战略意义 的桥梁, 以阻止敌军增援 。 小说写出 了乔丹 在准备执行 这一任务 的短短 三天内所进行的各 种艰苦工作 : 做游击 队员的思 想工作 , 他们 的士气 , 友军 的支 持 和配合 , 察地 鼓舞 联络 观 形, 查爆破器材 和采取措施修 补被游击 队长破坏 的器 材, 级报 检 向上 告敌情并提 出撤 消原来进攻方案 的建议 等等。 然而, 此时进攻 信号 已 打响, 和游击 队员们 冒着生命危 险完成 了炸桥任务 , 乔丹 乔丹不 幸身 负重伤, 但他仍然坚持一 人留在山坡上掩 护游 击队员们撤退 。
《丧钟为谁而鸣》的评价
《丧钟为谁而鸣》的评价《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之一,堪称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评价,并探讨它对读者的深远影响。
首先,从文学价值角度来评价《丧钟为谁而鸣》。
这部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志愿者罗伯特·乔丹参与抵抗运动的故事。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语言,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作为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丧钟为谁而鸣》的叙事风格简洁明快,语言凝练优美,充满了哲理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从历史背景角度来评价《丧钟为谁而鸣》。
这部小说描绘了西班牙内战期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以及冲突中普通人的选择与抗争。
作者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使读者对战争和暴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还融入了作者自身在西班牙作战经历,使得作品更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因此,《丧钟为谁而鸣》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西班牙内战的背景和意义。
再次,从主题思想角度来评价《丧钟为谁而鸣》。
这部小说深刻探讨了战争对人性和社会的冲击。
通过主人公罗伯特·乔丹的内心独白和行为描写,作者传达了反战和反暴力的思想。
小说中不乏对爱情、友情和英雄主义的赞颂,以及对人性善良和团结力量的讴歌。
《丧钟为谁而鸣》激发了读者对和平、正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引发了对战争真相和价值的思辨。
最后,从影响力角度来评价《丧钟为谁而鸣》。
这部小说出版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和关注。
它不仅在文学界获得了巨大成功,被广泛翻译成各种语言,还对后来的作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现代作家受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的启发,致力于创作更加真实、生动的作品。
此外,《丧钟为谁而鸣》也在学术界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为后来的文化研究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考。
总之,《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杰作。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2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3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4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5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6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的家庭观7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8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9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10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merican Marital Status on the Christian Views of Marriage11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12 汉英“龙”文化浅析13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14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15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16 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英汉习语研究17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18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19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20 TPR教学法在中国儿童英语习得中的运用21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22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23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24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25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26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27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28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29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比较研究:以《简•爱》两个汉译本为例30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31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32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33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34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35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36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37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38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39 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40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41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42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43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44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45 论《飘》的女性主义46 关于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的研究47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48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49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50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51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52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53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54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55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56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57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58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59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60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61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62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63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64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65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66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67 论外交英语的模糊性68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69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0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71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72 The Tragedy of Emma In Madame Bovary73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74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75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76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77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78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79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80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81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82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8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84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85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86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87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88 黑色幽默在《第条军规》中的运用89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90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91 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9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93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94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95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9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97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98 浅析中医词汇英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99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100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101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102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103 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104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105 文化适应性原则在食品商标翻译中的应用106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 ve in Jude the Obscure107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108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109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110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11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112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113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114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115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16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117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118 透过《傲慢与偏见》中四位女性的性格分析她们的不同婚姻119 论零翻译在公司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应用120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121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122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123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124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25 An Analysis of David’ s Dual Personality in David Copperfield126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127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128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129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30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131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132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33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134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135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13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37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38 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139 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140 写作的真“趣”——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文体学分析141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142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143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144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145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146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47 中美称赞语的对比分析148 中英酒俗对比149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150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151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15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153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154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155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156 Bert 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157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158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159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160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161 从语境角度分析英语歧义162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163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164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165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166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67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168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69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70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171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72 数字模糊语义的汉英翻译173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174 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75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176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177 从《绝望的主妇》的字幕翻译中看文化因素178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179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180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181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182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183 浅析《简•爱》的主人公简•爱184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185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86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87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188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189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190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91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192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193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194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195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196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197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198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199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200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海明威反战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人性缺失解析
海明威反战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人性缺失解析作者:慕容倜倜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5期摘要: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写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比如《老人与海》等,同时他也是美国“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丧钟为谁而鸣》是厄纳斯特海明威的一部反战小说。
该小说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在作品中作者对战争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和海明威之前的作品相比,发现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对战争的认识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海明威经过缜密安排,对战争的丑恶进行了重点描写。
本文主要突出了战争对人性的践踏,战争使人们失去了人性,强有力地抨击了战争的罪恶。
关键词:战争人性沦丧《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是厄纳斯特海明威一部著名的作品。
该部作品是《飘》之后的又一美国经典之作,该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
这部小说是根据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亲身经历与海明威对战争的感悟而创作的,该小说强力地抨击了西班牙内战的罪恶,是一篇战争反思性小说。
当然读者对这篇小说的评价有好也有坏,来自西班牙的一名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是“这部小说所写的内容与西班牙的内战真实情况不符”。
当然对于这种评价是有失公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人生永恒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作家表明了海明威自身的真实想法,也详尽地表达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珍视,也间接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感触和想法,这是读书人想说但不敢说的心声,会很容易地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阐述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使人类丧失人性、失去最基本的道德。
战争使无辜的人惨遭不幸,他们可能会失去亲人、家庭或者生命,从而促使他们在人性上发生一些变化,使他们沉浸在痛苦的深渊中不可自拔。
《丧钟》这部小说叙述的是西班牙内战。
在没有战争之前,交战双方具有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信仰,但是战争却毫无保留地隔断了这一切,使他们反目成仇互相成为敌人,在战场上毫无人性,毫无道德。
浅析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语言特色
浅析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语言特色王艳虹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作者简介]王艳虹(1980-),女,汉族,锡盟二连浩特人,讲师,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战争中的爱情催人成熟《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主人公乔丹原来是美国一所大学里的西班牙语教授,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对西班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因此,在西班牙受到法西斯侵略时,他自愿来到西班牙参加了政府军。
负责在敌后搞爆炸活动。
为了配合反攻,政府军需要和地方游击队联合。
乔丹来到了游击队。
游击队的队长巴勃罗在长期的游击战中,已经丧失了斗志。
他只是游击队名义上的队长,但游击队的实际事务由他的妻子比拉尔负责,他在游击队员心目中已经毫无威信可言。
乔丹来后,和比拉尔及其队员们都相处得很好,得到了大家拥护。
在工作中,乔丹游刃有余地布置游击队任务。
同时,在游击队里,乔丹还爱上了被游击队收留的女孩玛丽亚。
玛丽亚的家人被死于法西斯之手,她本人也被法西斯分子糟蹋。
乔丹的爱情使玛丽亚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在准备炸桥的三天中,乔丹因为和玛丽亚的爱情,让他开始了对人生的重新思考,在爱情与职责、生与死的考验中,使他的人性不断升华。
在炸桥后的撤退途中,乔丹被炸弹炸断了腿。
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留下来狙击敌人,最后自己英勇牺牲,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西班牙。
二、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海明威小说的特征是以硬汉形象为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来揭示人物特色。
他的小说主要以描写战争、冒险为主要内容,很多小说还具有“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倾向,小说中鲜有女性形象出现。
这样的表现方式和人们的欣赏习惯很不符,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小说拥有大量读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海明威擅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来表现人物,尽管他的主人公都是具有冒险精神的硬汉,但这些硬汉的冒险都是和生活相关,像钓鱼、打猎、战争,和好莱坞英雄主义的电影有本质区别。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作者:何佳茗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2期【摘要】《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刻画的人物情感,对后人的思想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洗礼。
小说揭露了上世纪人们对于女性主权的不公认识和歧视,在当时人们眼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在现今终于有了重大转变——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逐步推进,人们对女性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笔者将会针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展开具体分析,对这部作品中反映的人性与情感之间的真谛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丧钟为谁而鸣》普世价值意义分析海明威引言《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整篇小说将海明威的很多思想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说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问世,整部小说的题材源自美国人参与的反法西斯战争。
全书通过将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的光辉历史娓娓道来,向读者展现上世纪战争时期的残酷生活。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绝不仅仅是乔丹个人的英雄传记。
在生死面前人们的艰难选择以及横亘在爱情与职责之间的考验,都使得《丧钟为谁而鸣》成为经典之作。
那段岁月似乎已经远去,但并未真正远离。
这大概就是海明威的魅力:纵使跨越世纪的沟壑,依旧为后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以现代化的世俗眼光来看,当面对爱情生死与职责的抉择时,一些人会认为“爱情价更高”,而另一些人则会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公式化的标准答案可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人舍生取义,求得问心无愧;有人贪生怕死,遇事便犹如惊弓之鸟。
从《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不难看出海明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坦然和淡定。
在爱情和职责之间,人永远会遵循自身的原则。
下面将会针对《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具有时代价值的长篇小说展开具体分析,通过论述书中女性地位和男性理性思维等内容,更好的展现作品所反映的情感。
一、《丧钟为谁而鸣》简介《丧钟为谁而鸣》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罗伯特·乔丹的事迹。
从《丧钟为谁而鸣》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从《丧钟为谁而鸣》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作者:曾云芳赵春花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创作的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乔丹三天的战争经历。
从该书的语言、结构以及主题思想来看,小说充分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即含蓄深厚,情感丰富,用八分之一的文字让读者去挖掘八分之七的深刻含义。
本文通过对《丧钟为谁而鸣》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思想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冰山原则;语言结构;人物形象;情感;主题思想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60-02一、引言海明威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个性的小说家之一,其独特创作风格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把其创作风格称为冰山原则,指的是要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程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
作为海明威代表作之一的《丧钟为谁而鸣》,这是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在该小说中,作者完美地展示了其冰山原则的艺术魅力,不仅是在语言的运用,还是结构的安排,仅用简约的风格就表达出了该小说深刻的主题思想。
本文以此为契合点,从语言、结构、主题思想出发,结合小说文本,来探究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艺术魅力。
二、简洁的人物对白小说中,海明威擅长直接用大量的人物对白来叙述、说明。
而在其人物对白中,又有特别之处,用词的精略,没有许多华丽的形容词、修饰语;句子的平实,大多采用短句。
(一)精略的用词精略的用词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处处可见。
在巴勃罗不愿参加炸桥任务时,巴勃罗太太与玛丽亚的对话也充分展现了海明威精略的用词艺术。
“‘外面去,’巴勃罗的老婆对她说,用汤勺做了一个手势。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救赎思想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救赎思想作者:韩茂华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4期摘要:《丧钟为谁而鸣》通过对乔丹这位反法西斯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现海明威内心强烈的反战思想,同时该部作品中还通过另外一些次要人物的塑造,反映出作者人性的坠落与救赎的困境的思考。
海明威认为只有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宗教才是实现救赎的最好方法。
本文叙述了西班牙内战时期救赎思想的产生原因,分析了作品中人物形象折射的救赎思想,阐明了作品中的救赎思想的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救赎思想《丧钟为谁而鸣》是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于1940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发表后在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不久之后便畅销于全世界。
“它不仅是有关作战的,更有着道德方面的寓意”。
一、《丧钟为谁而鸣》作品简介及海明威的救赎思想的产生《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发生于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
作品的主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整个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小说将故事发生的过程限制在短短的三天三夜内,地点局限于瓜达拉马的山谷中,局限虽多,但是海明威却为读者展现了他别具一格的叙事技巧。
小说里海明威对于正义的力量予以了肯定,呈现了战争的残暴。
例如,无辜的平民百姓遭到屠戮、妇女遭到蹂躏等等,通过这些场景来反衬在战争中的人们更需要“精神救赎”。
西班牙作为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其浓厚的天主教信仰的氛围对于西班牙人民来说影响十分深远。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罪是人们生来就有的,因此,赎罪在基督教义中也是蔚然盛行。
二、《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形象体现出的“救赎思想”《丧钟为谁而鸣》“救赎”思想在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上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解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对把握作品和作家的“救赎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救赎自我的典型——安塞尔莫安塞尔莫是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刻画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对自己进行救赎的人物形象。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形象-乔丹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形象乔丹论文导读::《丧钟为谁而鸣》是厄尼斯特•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战争题材小说,也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安塞尔莫和皮拉尔的探究,凸现主人公乔丹的命运观和战斗精神,反映乔丹的性格和思想,表现出人物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从而解读人生。
论文关键词:海明威,安塞尔莫,皮拉尔,乔丹绪论上世纪40年代,著名美国小说家厄尼斯特?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国际纵队的美国志愿兵、反法西斯战士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迷惘、孤独与悲观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成为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该小说被译成几十国文字,成为一部畅销全世界的巨著。
一、人性标准的化身---安塞尔莫在《丧钟为谁而鸣》中,读者看到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在首都东北瓜达拉哈拉城附近大败意大利侵略军,首都已转危为安。
戈尔兹将军率领的政府军正准备对首都西北向瓜达拉马山区叛军山上防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为切断敌人的援路线,乔丹奉命在进攻开始时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
在西班牙老人安塞尔莫的带领下,乔丹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在和游击队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作品从乔丹的角度串起了一系列的栩栩如生的人物。
最后乔丹完成了炸桥任务,自己受重伤留下来掩护游击队撤退。
游击队的其他人员也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或是死亡,或是奔向未知的死亡,而他们各自的性格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在小说中,安塞尔莫是海明威着力刻划的人物之一。
他带领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联系上了山里的游击队。
他是乔丹忠诚的拥护者,义不容辞地执行乔丹的命令,他莫带领罗伯特·乔丹进人敌后,就以乔丹的助手的身份,给乔丹介绍敌情,帮助乔丹了解情况。
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
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1943年被改编成电影。
一、《丧钟为谁而鸣》中相关概述(一)人物语言风格概述《丧钟为谁而鸣》描绘了典型的海明威式人物。
如同在他的其他许多作品中一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也广泛地运用了所谓的海明威准则。
各种各样的人和他的个人生活事件对他的写作也产生了影响。
许多人持这样的观点:没有一个美国作家能和海明威相媲美。
作为一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成员,海明威在很多方面是他自己作品中最好的人物,并成为他自己一生的传奇。
虽然他的生活剧和浪漫史有时似乎掩盖了他的作品质量,但是,海明威首先是一个文学家、作家和读者,在谈到所有关于他狩猎、探险、斗牛、捕鱼和战争的时候,这通常会被忽略。
海明威很享受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后的感觉。
然而,海明威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他并不想因为所有不当的原因而出名。
(二)评论家心中的语言风格几乎是从他的写作生涯的开始,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关注并发表评论。
海明威不肯让步于冗长的地理和心理的描述。
有人说他的风格缺乏实质内容,因为他避免情感的直接陈述和描写。
从基本上说,他的风格简单、直接,有点朴素。
他形成了一种有力的散文风格,特点是句子简单,很少有副词或形容词。
他写的对话简洁、生动,对地点和事物的描述准确。
评论家哈里李文指出了海明威写作中语法和用词的弱点,但很快就赞美他传达动作的能力。
二、海明威与《丧钟为谁而鸣》语言风格形成分析(一)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背景概述海明威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做过记者。
1937年,他为北美报业联盟到西班牙去采访西班牙内战。
在西班牙数个月后,海明威宣布,他计划写一本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书,这就是《丧钟为谁而鸣》。
他大部分的早期小说都以第一人称叙述,并以单一的观点结束,但是,当海明威写《丧钟为谁而鸣》时,他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叙事技巧。
从《丧钟为谁而鸣》探析海明威对男子气概的焦虑
从《丧钟为谁而鸣》探析海明威对男子气概的焦虑◎黄梦琼【摘要】摘要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冰山原则”的独特文学创作风格,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享誉世界,海明威塑造的一个个“硬汉式”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就是读者心中男子气概的代表。
但是,本文尝试从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揭示海明威隐匿于“硬汉”英雄表象之下对男子气概无限的焦虑之情,“硬汉”只是海明威勾勒的理想男性形象,他想借此克服和掩盖男子气概脆弱或者女性化的一面。
【期刊名称】安徽文学(下半月)【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2【关键词】关键词《丧钟为谁而鸣》厄内斯特·海明威男子气概焦虑一、海明威与男性气概作为二十世纪享誉世界文坛的大文豪,海明威塑造的一个个“硬汉式”英雄曾是战后美国社会男性的精神依托,支持着“迷惘的一代”走过最灰暗的年代,如《永别了,武器》中的昂纳德、《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巴恩斯、《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以及《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等等。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世界要把每个人都打碎,但许多人却在破碎之处表现出顽强的精神,世界最急于杀死或打碎的是勇敢、善良和仁慈的优秀者,而从破碎处站立起来的就是硬汉。
他们往往具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素质,如酗酒,秽情换爱,酷嗜猎取大动物,喜欢斗牛以及所有男人的活动,这些行为是典型的美国男人梦寐以求、却从不曾尝试的行为。
海明威倾心刻画的“硬汉式”英雄其实是其表现男性气概的方式,他用这种方式来弥补战后的社会环境中男子汉气概的缺失。
二、焦虑与自我面对的威胁由于战后社会环境的巨变,旧有的十九世纪英美世界维多利亚社会价值体系土崩瓦解,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战后男性和女性身份被重新定义,传统女性向“新女性”转型,她们走出家庭,开始工作,主张妇女享有平等权利;而处于社会控制地位的男性感受到了来“新女性”史无前例的挑战,传统男权社会日渐没落,人们在战后一度感到男性气概受到了威胁,作为文学大家,海明威更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他不知道自己该在这个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该追求和相信什么样的处世原则,于是焦虑之情油然而生。
剖析《丧钟为谁而鸣》独特的艺术风格-最新文档
剖析《丧钟为谁而鸣》独特的艺术风格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然而,这部作品在他的所有作品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海明威投身社会实践,放弃了之前所信奉的虚无主义,树立了新的生活信心,并在生活之中寻找真正的创作题材。
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海明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之中,运用不同的时空艺术手法,把自然时空作为基础,然后通过巧妙地组合自然时空、心理时空以及现实时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迷茫、空虚、绝望以及悲愤之情,充分地展示了人物的生命价值以及意义。
关于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概述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作家以及作品评价的时候,都会和其生活的时代以及背景相联系,并且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奉为经典,往往也是因为其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性。
而关于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被人们推崇,也是因为它的作品具有永恒性的主体,同时也包含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
作者在进行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时,往往隐含有一种反映悲剧意识的死亡意识,而且作者在进行故事人物塑造的时候,结合人物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向读者展现了一种生命的意识,这是一种沉重而又茫然的生与死的思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内战之时,海明威看到了人民独立战争的力量,同时也认清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他的思想开始出现觉醒。
海明威认为,虽然活着很痛苦,但是人们依旧在挣扎着尝试活下去。
在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对于西班牙内战并没有过多地详细描述,他采用轻“战事”,重“人情”的方式进行小说描写,从人民的角度来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小说的故事发展只有三天,当时是在马德里西北部的一个敌后武装区之中,义军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执行了爆破任务,同时政府军也击败了意大利的侵略军,共和政府为了阶段敌人的增援路线,开始对瓜达拉山头的叛军进行反动进攻。
在进攻打响之后,美国志愿军乔丹在敌后深山同游击队进行接头,负责炸毁敌军用来进行物资运输的铁桥,然而他们遭到了游击队首领巴勃罗的干扰,最后在游击队其他队员的帮助之下最终完成了炸桥任务,乔丹也因公殉职。
《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形象格局探究
《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形象格局探究关键词:海明威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玛丽亚巴勃罗摘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广大读者深受启迪。
本文主要研究海明威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和玛丽亚等正面人物形象、揭示反面人物巴勃罗的复杂性格,探讨海明威如何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构成了“三点一线对一点”的人物格局,从而解读人生的。
《丧钟为谁而鸣》描写的是西班牙内战时期,共和国的游击队在美国人罗伯特・乔丹的领导下,炸断铁桥,配合共和国政府军队进攻的军事行动。
海明威主要的笔墨,放在了主人公罗伯特・乔丹身上。
《丧钟为谁而鸣》中和罗伯特・乔丹直接联系的是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游击队。
共和国政府军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乔丹奉命在进攻开始后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使敌人不能增援。
乔丹在西班牙老人安塞尔莫的带领下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在和游击队共同生活的三天里,作品从乔丹的角度串起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
这样,《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体系,就以罗伯特·乔丹为核心和支点,支撑起众多人物,犹如一个大树的主干,支撑起了天一样,这种支撑即是《丧钟为谁而鸣》的人物结构方式,同样也是它的主题表达方式。
1.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教西班牙语的美国教师,他受祖父的影响,一生热爱共和事业。
同时也与职业有关,他一生热爱西班牙,因此,当西班牙战事一起,正在西班牙考察学习的乔丹毫不犹豫地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一方,投身于反对法西斯、保卫共和国的战斗。
在共和国政府军组织的反攻中,乔丹奉命进入敌后,炸毁敌人后援必经之桥,乔丹明知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依然领命而行。
他克服了自然的、人为的各种困难,在敌后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炸毁敌桥,在撤退中身负重伤,乔丹送别战友和爱人,独自留下阻击追击的敌人。
结局是不言而喻的。
乔丹以他最后的毁灭闪耀出自觉地走向死亡的勇士精神,他的宿命和虚无,他的理想追求,他的勇士精神都在这最后的毁灭中得到了升华。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上世纪40年代,著名美国小说家厄尼斯特·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国际纵队的美国志愿兵、反法西斯战士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迷惘、孤独与悲观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成为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小说被译成几十国文字,是一部畅销全世界的巨著。
在这本小说里,人物众多,除了著名的男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之外还有同命运战斗的皮拉尔也非常受读者欢迎。
但是在此我就安塞尔莫详细谈谈我的感想。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在首都东北瓜达拉哈拉城附近大败意大利侵略军,首都已转危为安。
戈尔兹将军率领的政府军正准备对首都西北向瓜达拉马山区叛军山上防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为切断敌人的援路线,乔丹奉命在进攻开始时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
在西班牙老人安塞尔莫的带领下,乔丹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在和游击队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作品从乔丹的角度串起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
最后乔丹完成了炸桥任务,自己受重伤留下来掩护游击队撤退。
游击队的其他人员也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或是死亡,或是奔向未知的死亡,而他们各自的性格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在小说中,安塞尔莫是海明威着力刻划的人物之一。
他带领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联系上了山里的游击队。
他是乔丹忠诚的拥护者,义不容辞地执行乔丹的命令,他莫带领罗伯特·乔丹进人敌后,就以乔丹助手的身份,给乔丹介绍敌情,帮助乔丹了解情况。
游击队长巴勃罗是马贩子出身。
革命爆发时,巴勃罗带领众乡亲在家乡小镇包围了民防团的兵营,逮捕、处死了所有的法西斯分子。
法西斯军队开始反攻倒算,于是他就率众兄弟到深山中打游击,在袭击了几次敌人的据点,炸了一次火车后,意气开始消沉,变成了一个鼠目寸光的酒鬼和胆小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年 6月 ( 上)
J u n . ( i f r s t h a l f ) 2 0 1 5
《 丧钟为谁 而鸣》 中人物语言风格 的解读
高 涵
( 黄河科技学院外 国语学 院 , 河南郑州 4 5 0 0 0 0 )
[ 摘 要】 欧 内斯特 ・ 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 他不仅是一个 经历 了特 殊战争时期的普通人 , 也
第2 8 卷第 1 1 期
总第 1 5 3 期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8 . N O . 1 1 ( G e n . N O . 1 5 3 )
是 一个接 触 了文学, 善 于进行创作的额作 家。在他的作 品中很善 于用 自己独特 的语言风格来表达 写作 的意图 , 他 的语
言虽然 简洁 。 但是却有 自己独有的特征 , 对他 的一生的创作都有很 大的影响。本文对他的代表作 品《 丧钟为谁 而鸣》中
人物的语言风格进行解读 , 以了解海明威创作过程 中的语 言特 色。
品结构是 比较松散的 , 但是语言却是简 明的。
支持西班牙人 民的反法西斯 斗争。海 明威 当时就是一 位战地 记者 , 在做记 者的过程 中, 他 目睹 了历史 的壮举 , 因此用 自己手
中的笔写下 了这一反映历史 的名著。
( 二) 海 明 威 的 语 言风 格
二、 海明威 与《 丧钟 为谁而鸣》 语言风格的形成 《 丧钟 为谁 而鸣》 中有一些政治语 言 , 由于这部作 品的背景 是西班牙 内战 , 因此其 中的一些语言也包含一 定的政治性 , 《 丧 钟为谁而鸣》 中也包含 了一些 与政 治相关 的东西 , 在描述 这些 内容 时使用 的是 比较严肃 的语言。《 丧 钟为谁而 鸣》 中的 内容 体现出喜剧 色彩 的言语表 达 , 文 章的背景是 内战 , 但其 实他是
一
战争时期 , 因此创作出了很多杰 出的文章 。在《 丧钟 为谁 而鸣》 这部作品中 , 简洁的语 言十分多 , 通过简洁 的语言 , 表达出不简
洁 的思想 , 对故事情 节娓娓道来 , 对 主人 公的个性特 征进行展 示, 体现 了伤痛这一深刻的主题 。 对于《 丧钟为谁 而鸣》 的分析 , 在文学评论界 中有很多 的视 角, 从 创作开始 一直到结束 , 都可 以看出海 明威本 身来表达他们 的内心活动。 海明威的语言风格及《 丧钟为谁而鸣》 的简介
、
( 一) 《 丧钟为谁而鸣》 的简介 《 丧钟 为谁而鸣》 创作于上世纪 四十年代 , 以美国人参加西
班牙人民反法西斯 战争为题材 , 作为海 明威 的代表作之一 , 这 部作品中也体现了海 明威 的创作风格 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 《 丧钟为谁而鸣》 的创作要追溯 到 1 9 3 6年 到 1 9 3 9年 , 那时 候西班牙 的内战 已经成 为历史 , 人 们也 渐渐不 再提 起这 件历 史, 但是西班牙 的 内战 其实是 第二 次世 界大 战欧洲 战线 的序
幕。由于很多复杂 的历史 原 因, 在这种斗 争 中, 进 步 的力 量失 败了 , 而且在文学界对 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记 录得并不 多, 而 就 在当时 , 世界各地 的国际主义战士都奔赴到 西班牙前线 , 开始
《 丧钟为谁 而鸣》 这部 经典作 品的创 作原型 , 在这部作 品 中, 海 明威 主要是采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 从“ 我” 的角度 出发 来看 待这个世 界。并且对 小说 中的人物 的语 言特 点进 行 了分析 。 在这部作品 的创 作过程 中, 他还采取 了一些其他 的叙述技巧 , 根据 整部作 品的故事情 节以及语 言特 点的分析可 以看 出, 他作
文坛上 , 海明威是一个十分出名 的角色 , 他是一个铁汉子 , 也是 个迷惘的角色 , 凭借着独 特的语言风格 问鼎诺 贝尔文学奖 , 后人将他的写作 风格概括成为冰山风格 , 海 明威擅长 对人 物进
一
的人物以及语 言结合 的重视程度 , 尤其是 利用语 言对人物 的心 理活动进行描写 , 更 是详 细。从 阅读者 的角度来说 , 他 的文章 读起来并不费力 , 可以实现很轻松 的阅读 , 创作 比较简单 , 而且
[ 关键词 ] 《 丧钟为谁而呜》 ; 语言风格
[ 中图分类号]I 1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f 2 0 1 5 ) 1 1 - 0 1 8 7 - 0 2 [ 本千 q 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1 1 — 0 8 9
人物 的语言情 节也 十分生动 、 简 明。 《 丧钟为谁而鸣》 的产生 背景与海 明威 的成长 以及 所经历 的事情有十分 紧密 的联 系 , 海 明威 是一 个 出生在 文学 创作 之 家, 他 曾经做过 记者 , 因此奠定 了他作为美 国著名 作家和记者 的地 位 , 他作 为战地记者 的时候 , 曾经远赴西 班牙对西班牙 内 战的状况进行报道 , 在这 个报道 的过程 中 , 他 也累积 了很 多关 于西 班牙 内战 的消息 , 并 且对这些素材进 行累积 , 渐渐形成 了
引 言
提到海明威 , 人 们的第 一反应就是《 老人与 海》 , 这部作 品 已经成 了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一个 里程 碑 , 这部作 品不仅作 为
文学作品在很多 国家流通 , 在我国还被纳入语文 教育系统 中。 除了《 老人与海》 , 《 丧钟 为谁而鸣》 这部小说也 十分 知名 , 在这 部 小说中 , 他 用一种体现 了人 道主义的态度对人 物进行刻 画, 在语言上是简洁的, 这部作 品也被改编成为影视剧作 。在美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