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江南春》。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诗人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写下千古诗句或文章来赞美歌颂我们的黄河母亲。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就让我们跟随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再次走进黄河吧。
二、回顾方法,初解诗题1、师:在学这首古诗之前,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古诗的学习方法。
生回答:解诗题,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解诗题。
“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
(浪淘沙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3、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一)初读古诗1、指名朗读古诗。
2、纠正字音,指导书写。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形容黄河非常曲折。
②簸:指由于风大,黄河水颠簸摇荡,波涛滚滚。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逆流而上。
4、全班齐读古诗。
(二)理解前两行诗意1、交流理解前两行诗意。
前两行诗意: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
2、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生:“九曲黄河”“浪淘风簸”师: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②学生读,全班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
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诗。
)4.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在钟山的邻居。
了解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
主要作品有《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读准生字“畦、闼”的读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指名读。
(3)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2)结合注释理解“苔”“畦”“排闼”这几个字词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理解“长”“手自栽”的意思。
(“长”是“经常”的意思,“手自栽”是“亲手栽种”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一间茅屋”。
(4)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
(简朴的茅屋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5)指导朗读。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
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横江词(其四)》《山房春事(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2.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
3.想象古诗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2.抓住景物特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古诗内容。
2.想象古诗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有声有色,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三首》,思考三首诗中分别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
2.指导学习《浪淘沙》。
(1)品读第一、二句诗。
思考: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品读第三、四句诗。
思考:品味“上”字。
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
(4)小结学法: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知景物的特点。
3.指导学习《江南春》。
(1)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2)品读探究,体会情感。
说说前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想象画面,感受明媚和生机)读读后两句诗,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南朝:公元420 年至589 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
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说课稿1.阅读法: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注释法: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生词和诗句的意思。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写法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
5.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主动性。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
通过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采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在初读课文环节,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
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研究《浪淘沙》在研究《浪淘沙》环节,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研究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研究。
学生自主研究、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相关典故资料。
在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引导学生入境,交流感受诗人的情感。
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
四、研究《江南春》在研究《江南春》环节,教师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节奏朗读。
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汇报诗意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
其中,XXX指的是绿树红花相互掩映的美景。
2.修正和改写:2.1 水村山郭: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村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江南春》优质课教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这叫声鸣唱的是什么?是春天,是美好,怎么不叫人喜爱呢?谁来读读
2、在这一句中,你还看到了什么?(绿树红花)在哪里?哪里告诉你的?(绿映红)哦,(出示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形容?(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使这绿树掩映在岂止是红花啊,那简直就是--(美丽的江南,美丽的春天……)
学生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理解,也就很难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能够简单了解画面,很难深层次去发现诗人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发现景物美。
2.通过读悟结合,借助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牧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4.你觉得花大代价大建佛寺能保江山稳固?
5.如果你是诗人杜牧,你会对当时的唐朝皇帝说什么呢?
谁来做皇帝?谁当杜牧,让我们穿越千年来一次对话
(杜牧:希望建寺庙来保佑江山是不可能的,南朝早都灭亡了,我们唐朝还仿效他们,早晚也会灭亡的。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速我们大唐王朝的灭亡。皇帝:爱卿言之有理)
6.你觉得杜牧,他真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杜牧看到江南之地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慨叹:我的大唐王朝可不要走南朝的老路呀!看到(烟雨楼台。)不由愁上心头。
小结
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朗诵《江南春》吧!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
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一)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1.过渡语引入。
(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202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word部编版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书湖阴先生壁》作为一首题壁诗, 画面感极强, 这就给了学生很好的想象平台. 将诵读与想象结合, 那种呼之欲出的画面和情感即跃然纸端. 基于这样的理念, 个人有了以下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古诗, 感受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这种画面所传递出来的情感;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 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的恬淡、愉悦、轻松心情.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诗歌朗诵视频四、教学方法诵读、想象、小组讨论、电子白板五、教学重难点1.诗歌炼字——“静〞“长〞“护田〞“送青〞, 体会诗歌用字用词的精确与精妙;2.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 由景及人, 由湖阴先生及诗人自己, 领悟诗人内心的恬淡、清静、脱俗情趣.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解析标题1〕白板出示郑燮的《竹石》, 学生背诵. 教师提问:《竹石》是诗人题于自己《竹石图》上的一首诗, 同时以诗明志. 它属于什么类型?2〕由“题画诗〞引出“题壁诗〞概念. 黑板板书诗题——书湖阴先生壁.3〕白板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解析诗题“书湖阴先生壁〞, 白板出示王安石简介, 介绍作者王安石.2.教学活动——读诗论诗1〕自由诵读诗歌. 白板出示诵读提示:读完诗歌你有什么感受?2〕同桌互读诗歌. 白板出示诵读提示: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了你什么感受?3〕小组合作讨论, 用自己的话初步完成诗意解析. 小组展示.3.教学活动——辩诗赏诗1〕单个朗读“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载〞. 提问: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诗句中的“长〞“静〞“自〞如何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读出环境清静及人物心静与志趣〕引导分析湖阴先生形象与情感:长、静——爱干净、喜爱清静自——喜爱花木、热爱生活、文人雅士的生活品味2〕齐读“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提问:读了这两句, 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理解句中的“护田〞“送青〞?从中你有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读出诗人的情趣〕引导分析作者王安石情感:护田拟人化写法——对田园风光、生活的喜爱与愉悦, 恬淡送青4.语感教学——读诗背诗1〕读诗要求——读出湖阴先生的文人趣味、读出诗人的田园生活趣味.2〕超链接播放《书湖阴先生壁》朗诵视频.3〕背诗写诗.5.课后补充——自主学习白板出示《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要求:课后自行查找资料, 背诵诗歌, 理解该诗.七、板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湖阴先生长、静——爱干净、喜爱清静自——喜爱花木、热爱生活、文人雅士的生活品味王安石护田拟人化写法——对田园风光、生活的喜爱与愉悦, 恬淡送青《孔乙己》导学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毕生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第一课时咂摸带笑的泪一、新课导入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 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 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 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听老师范读课文, 圈画课文的生字词.颓唐〔〕附和( )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 砚( )荤菜( )羼水〔〕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屑置辩:分辩:格局:缠夹不清:之乎者也:大抵:附和: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颓唐:营生: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 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 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依然存在, 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 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 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 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 说说课文表达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各局部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局部内容.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表达在哪些方面?4.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环境描写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这篇小说哪些语句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四、板书设计咸亨酒店←—缩影—→封建社会环境:在笑声中登场, 在笑声中谢幕取笑新伤疤——开端嘲笑总落第情节为偷书作辩发教伙计识字展分食茴香豆断腿的悲惨——高潮和结局五、拓展延伸“孔乙己〞原型的几种说法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 据鲁迅先生说, 实有其人, 此人姓孟, 常在咸亨酒店喝酒, 人们都叫他“孟夫子〞, 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2.他本姓孟, 大家叫他孟夫子, 他的本名因此失传. ——他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 又不会营生, 以至穷得几乎讨饭. 他替人家抄书, 可是喜欢喝酒, 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 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 被人抓住, 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 可能住在近地, 却也始终没人知道, 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 两手撑了走路, 也还来吃过酒, 末了便不见了. 〔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3.作者的本家, 名叫“四七〞. 此人喜欢喝酒, 抽鸦片, 但能写得一手好字. 经常穿着破旧肮脏的竹布长衫, 头上歪戴瓜皮帽, 到处游荡. 他好骂人. 却经常被人打.〔陈根生《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4.相传当时绍兴城内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 此人生活贫苦, 为谋生计只得以卖烧饼油条度日, 但不肯脱下长衫, 又不愿大声叫卖. 小贩们吆喝一声, 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声“亦然〞, 令人啼笑皆非. 孩子们常围着哄笑, 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 从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 就缓缓踱到咸亨酒店, 掏出几枚铜钱, 要一碗酒, 一碟茴香豆, 慢慢边喝边嚼着茴香豆. 孩子们见了纷纷赶来讨豆吃, 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 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无几, 就用手盖住碟子, 嘴里还念念有词:“多乎哉?不多也——〞. 〔黄道富《咸亨酒店与孔乙己》〕第二课时品味含笑的哀一、新课导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 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 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 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 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孔乙己这个完美的艺术形象究竟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今天, 我们就来品析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速读课文,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完成下面的填空.开端〔开头3段〕:开展〔4—9段〕:高潮和结局〔l0-13段〕:2.以下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 窃书! ……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学生质疑, 讨论解答. 〔略〕2.即兴表演.〔教师指导〕独幕剧一:窃书之辩场景:咸亨酒店人物:孔乙己;酒客甲乙丙三人.幕启孔乙己〔得意地踱进, 至柜台前, 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酒客甲〔望着孔乙己, 故作惊讶〕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乙己〔不理〕我是现钱, 酒要好!酒客乙〔走近孔乙己, 高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酒客丙〔抢过话题〕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 吊着打.孔乙己〔脸色涨红, 额上青筋绽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烂矣……偷书乎, 窃书也……〔众人哄笑, 下〕讨论:孔乙己为什么成心混淆“偷〞和“窃〞, 强词夺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独幕剧二:不第的屈辱〔略〕3.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二〕写法探究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 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2.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 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表达.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小说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确实死了〞, 既然是“大约〞, 为什么又说“确实〞, 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三〕人物赏析速读课文,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1.填写以下句子, 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 _的人.②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③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的人.④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的人.⑤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⑥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 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的人.⑦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的人.⑧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的人.2.合作探究:造成孔乙己矛盾表现的原因是什么?3.自主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4.师生归纳: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点?〔四〕语言赏析本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生动传神, 尤其是动词运用得非常准确, 试分析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妙处.〔1〕只有穿长衫的, 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2〕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4〕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五〕主旨探究1.请你说说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四、板书设计环境:咸亨酒店←—缩影—→封建社会人物形象: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孔乙己好喝懒做——四体不勤麻木不仁——至死不悟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主题:批判麻木冷漠的社会五、拓展延伸请你设想一下, 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 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4 灯笼【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2.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赏析文本写作特色.3.热爱传统文化, 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 笔名山屋、山荪, 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 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2.灯笼文化灯笼, 又称灯彩, 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 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 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开展,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 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自主学习】1.根底字音岁梢〔〕神龛〔〕斡旋〔〕怅惘〔〕静穆〔〕【整体感知】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文本的线索, 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合作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 但第九、十自然段却跳出回忆, 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 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哎, 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文本最后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拓展延伸】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特色一: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 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特色二:结构严谨: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 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 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 巧设结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 言行一致的做人原那么, 建全自己的人格, 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1、味文中重要语句,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解文章表达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容易无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 让我们走进臧克家, 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二、资料读演, 资源共享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全班共同交流, 互动互学, 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1、关于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 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奋然而起, 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最后献出珍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郭沫假设称其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2、臧克家臧克家, 现代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催促学生积累词语.2、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表情朗读. 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表演朗读, 其余学生评议.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 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文章表达了哪几件事, 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4、整体感悟,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四、课堂小结阅读文章, 理清思路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 注意过渡段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第二课时一、学生合作研讨, 深层探究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 作者为什么单项选择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 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 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⑵联系时代背景, 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 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二、学生品读课文,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按照“我欣赏, 因为他具有美, 表达在〞的句式说话.三、质疑问难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四、课外拓展学习本文后, 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 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 行必果等五、课堂小结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的精神.六、布置作业: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七、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设计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7.27.2.202021:1521:15:24Jul-2021:15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21:157.2.202021:157.2.202021:1521:15:247.2.202021:157.2.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7.2.20207.2.202021:1521:1521:15:2421:15:24
5、三军可夺帅也。
Thursday, July 2, 2020July 20Thursday, July 2, 20207/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9时15分9时15分2-Jul-207.2.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20.7.220.7.220.7.2。
2020年
7月2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21:1521:15:247.2.2020Thursday, July 2,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的主题为“古诗三首”,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第17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古代的诗歌文化,感受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净沙·秋思”、“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用意,领悟作者的感悟。
2.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古人的感悟和修养。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天净沙·秋思》1.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2.教师通过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老师做诗的带读引导学生朗读。
4.师生共同对这首诗做出感悟,体悟其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登鹳雀楼》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鹳雀楼”的真实图片和位置,激发学生探究鹳雀楼的兴趣。
2.老师讲解“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出处和背景,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
3.读诗并指导学生分析诗的性质、作者的心情以及诗歌的结构,学习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静夜思》1.师生共同探讨“静夜思”是写什么的,让学生看懂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2.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格律和押韵,学习古诗的技巧。
3.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静夜思》这首诗,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教室或家中寻找适合的场所写下自己的“静夜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欣赏和体验中理解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材分析】:《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
这首诗开篇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接着用神话传说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给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朋友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
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学诗意为前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分析每首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5.揣摩诗歌语言,掌握想象、情景交融等写法。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第三、四句: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四、背诵、默写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课件出示“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图片,根据图片配诗句。
3.指名背诵,男生背、女生背,齐背。
第3课时
《书湖阴先生壁》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
一、导入解题
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
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诗。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江南春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江南春》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整体把握诗歌的意思。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比较不同景物的特点,学习诗人的表达方式。
3、领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通过梳理诗歌大意,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比较,掌握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法与学法分析1、勾画圈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
2、反复诵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
3、合作研讨法:小组合作讨论“十里”、“千里”的用法,得出作者想象之丰富,进而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4、以写促读法:学习诗歌后,对诗歌内容进行扩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江南风景图片,请同学们回忆描写江南的诗句。
(如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泊船瓜洲》)2、师:那么,在你的印象里,江南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诗人杜牧,看看他笔下的江南。
二、整体感知1、听读:教师播放《江南春》音频,请同学们边听边圈画,全诗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2、散读:找出表明景物特点的词语,并重读。
(明确:“千里”“蹄”“映”“南朝”“四百八十”)3、师:都是写景,前两句与后两句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明确:前两句描写了晴朗天气中众多景物组合而成的画面,画面风格明艳活泼,表现了春之勃勃生气;后两句独写迷蒙烟雨之中的寺院楼台,取景单一,表现出另一种朦胧迷离的春意,两者对比鲜明,突出了江南春景的层次之丰富。
)三、领悟情感1、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江南春景?2、师:我们都知道,同一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补充杜牧个人生平及写作背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收录在《王临川集》。
最新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2年月日【授课内容】第6单元第2课:《古诗三首》【授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江南春》是唐诗,《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全诗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有意要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到这短短的四句诗中。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种种图景。
第一幅图画的是诗人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的情景;第二幅图描绘了江南水乡风光,近处绿树掩映、酒旗飘飘,远处雾失楼台、烟雨蒙蒙;第三幅图画出了流水环绕着绿野的田园风光,一侧隐约可见两位先生坐于清幽的茅屋之中。
这些插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这几首古诗所描绘的景致,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学情分析】对于这三首诗的学习,仅从字面理解诗意是不够的。
因而需要学生提前收集有关作者,有关古诗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情感。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上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部编版语文六上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3.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4.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达成评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3.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难点:1.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2.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九曲黄河浩荡奔流,辽阔江南春景如画,田园山水中也蕴含着无穷乐趣。
山水永恒,美景无限。
你听,遥远的古代又响起了诗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吟唱……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节奏。
三、学习《浪淘沙》。
1.知诗人,解诗题。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交流了解。
全班汇报。
师相机指导。
学生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师相机补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学生汇报对诗题“浪淘沙”的认识。
出示: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17
第六单元大地上的事情第17课古诗三首【设计依据与构思】《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人的高洁。
教学这首诗时,首先从复习前两首诗入手,导入课题后,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接着,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走近作者,了解诗歌写作背景,为理解全诗内容做好铺垫。
赏读环节,创设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交流的时间,真正地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升华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理解全诗的内容,在实践中学会理解古诗内涵的方法。
【教材分析】《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即使不知典故内容,也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如果读者能搞明白典故的出处,则能更深刻地体会全首诗歌的深意妙趣。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挥想象力感悟诗人丰富的感情,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想象、理解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读中感受。
教师: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古诗三首》,(教师板书课题)还记得前两首诗的名字吗?大家齐读两遍。
预设:《浪淘沙》(其一)、《江南春》。
(齐声背诵。
)2.过渡:每首诗都给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情景和意境,相信大家通过细细地品味,一定能感受得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浪淘沙》。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浪淘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浪淘沙》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刘禹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一)直接揭题:浪淘沙(二)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三)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三、抓字眼,明诗意(一)初读,理解词义。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二)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三)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四、品用词,练语感(一)品评“上”字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
(来、去、到、见……)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二)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三)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
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课后习题一、基础题1.给下面的字注音。
淘( ) 曲( ) 簸( )涯( ) 银( ) 织( )2.比一比,再组词沙 ( ) 浪 ( ) 淘 ( ) 崖 ( ) 织 ( )砂 ( ) 狼 ( ) 涛 ( ) 涯 ( ) 帜 ( )3.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浪淘风簸:天涯:全句的意思:(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银河:牵牛:全句意思:二、综合题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代诗人。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还写过著名的诗句()“至今广为传唱。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提高题浪淘沙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táo qūbǒ yáyín zhī2.泥沙风浪淘沙悬崖织布沙砾狼群浪涛天涯旗帜3.(1)九曲: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转变很多。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全句的意思: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2)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全句意思: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二、综合题1.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或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
三、提高题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2.对比、衬托,动静结合。
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
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江南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一)前两行——晴景、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春日题画[宋] 朱熹[清] 袁牧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江南春杜牧(唐)江南美景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