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
乐高教案设计范文
乐高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通过乐高积木的拼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
2.了解乐高积木的历史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乐高积木套装2.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3.工程图纸和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乐高积木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些乐高的历史和经典案例。
2.引导学生讨论乐高积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乐高积木的原理和拼装的基本技巧。
2.分享一些乐高积木制作的原理案例,如桥梁、机械装置等。
3.介绍乐高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三、团队合作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组建一个团队。
2.每个团队选择一项乐高项目进行拼装。
3.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分工。
四、展示和总结(20分钟)1.每个团队展示他们完成的乐高项目,并讲解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延伸活动(20分钟)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乐高项目,并进行拼装。
2.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乐高积木的虚拟拼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1.实际拼装的乐高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3.学生在展示和总结环节中对乐高项目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参加乐高比赛,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2.组织乐高制作俱乐部,提供更多的乐高项目和挑战。
总结:通过乐高积木的拼装,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了解乐高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展示和总结,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乐高项目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延伸活动和教学扩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乐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乐高积木搭建出简单的模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乐高积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运用乐高积木搭建简单模型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模型。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如何解决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让学生对乐高积木有初步的了解。
讲解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搭建的基本要领。
讲解运用乐高积木搭建简单模型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搭建的流程和要求。
2.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乐高积木的搭建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搭建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通过演示运用乐高积木搭建简单模型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搭建的步骤和要求。
3. 实践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搭建乐高积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搭建乐高积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乐高积木搭建的作品,如机器人、飞机、汽车等,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搭建的?你们想不想也用乐高积木搭建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乐高积木的搭建。
中学物理乐高教育教学设计7篇
中学物理乐高教育教学设计7篇中学物理乐高教育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W(2)能用公式P=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功的`概念是什么?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4、说出功的公式及单位二、新课教学一、复习1、功的概念: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W=Fs单位:J焦耳二、新课导入1、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起重机搬运,对砖块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时间不同,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以时间(2)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5、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单位WP=tP——功率W——功t——时间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7、例题讲解P668、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三、练习略(四)小结(五)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附板书2、功率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1)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大小(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3、概念:功与时间之比4、定义式:P=W/tW—功—Jt—时间—s5、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P—功率—W中学物理乐高教育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能力目标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教法建议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乐高初中课程教案
乐高初中课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乐高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的基本原理。
2. 乐高齿轮、杠杆、滑轮等传动装置的应用。
3. 乐高马达、电池组的安装和使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传动装置,如自行车、汽车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传动装置的作用和原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乐高动力与传动的工作原理。
2. 讲解乐高齿轮、杠杆、滑轮等传动装置的构造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这些传动装置在乐高作品中的应用。
3. 讲解乐高马达、电池组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乐高作品的动力来源。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配件。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自行搭建一个具有传动功能的乐高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的进阶知识,如齿轮的组合、杠杆的平衡等。
2. 讲解乐高作品中传动系统的优化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乐高作品的传动效率。
3. 讲解乐高马达、电池组的调试方法,让学生掌握乐高作品的动力调节技巧。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配件。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自行搭建一个具有复杂传动功能的乐高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乐高机械动力与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乐高教育设计(初中物理)
基本信息
姓名
电子邮件
所学科
物理
学校名称
学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活动
是
√
否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
牛顿第一定律
主要学科
物理
涉及其他学科或领域
物理,数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活动开展前学生在第七章已经学习了《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引导如果平面的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么样?
生:学生顺利的回答出,小车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师:做补充说明。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老师的提问。
投影与演示成果形式。
设计意图
深化能力,升华知识,提升理解力。
Continue拓展(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播放一些交通和交通事故的图片。
老师提问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上网,深入了解大型车辆在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思考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
上网找图片和视频。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切身了解身边的事物,激起学习物理的欲望,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15分钟
老师布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任务,提示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中记录数据的表格。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乐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掌握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乐高积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以及搭建方法和技巧。
演示法:通过演示乐高积木的搭建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搭建方法和技巧。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乐高积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搭建乐高积木的经验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乐高积木搭建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作品的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搭建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搭建乐高积木作品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搭建自己的乐高积木作品吧!讲授新课 (1)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① 讲解乐高积木的基本组成:乐高积木由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块组成,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② 讲解乐高积木的特点:乐高积木具有颜色鲜艳、质地坚硬、拼接方便等特点,可以搭建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作品。
(2)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① 讲解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乐高积木的搭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图纸搭建,另一种是自由搭建。
② 讲解乐高积木的搭建技巧:乐高积木的搭建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积木块:根据搭建的作品选择合适的积木块,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积木块。
注意积木块的拼接方向:乐高积木的拼接方向有多种,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拼接方向,以确保搭建的作品牢固稳定。
1. 2. 3. 1. 2. 1. 2. 3. 4. 1. 2. • •合理利用空间:在搭建乐高积木作品时,需要合理利用空间,避免出现空间浪费或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乐高教学设计案例
乐高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提升科学素养。
2.教学内容:建筑设计和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
3.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乐高模型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介绍乐高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乐高的用途和功能。
步骤2:基础知识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乐高建筑和机械元素的基本知识,如乐高积木的连接方式、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积木等。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乐高模型背后的原理和科学概念,如杠杆原理、力学和运动学等。
步骤3:小组合作构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乐高积木。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合作完成一个指定任务,如建造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或实现一个简单的机械动作。
鼓励学生在构建过程中进行创新和实验,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步骤4: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完成后,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选,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步骤5:延伸活动给学生进一步的挑战,如提出更复杂的建造任务或引导学生进行乐高改造。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设计一个可运行的乐高车辆或机器人模型。
4.总结和评估:在课程结束前,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体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
确保学生掌握了乐高建筑和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构建和设计。
5.拓展思考:在乐高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例如,将乐高模型与数学、科学或艺术等学科进行结合,让学生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创作灵感。
这个乐高教学设计案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乐高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和机械知识,还可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
乐高陀螺发射器教案
乐高陀螺发射器教案
乐高陀螺发射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高陀螺发射器的原理和组成结构。
2.掌握乐高陀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
1.乐高积木套装。
2.陀螺。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拿着陀螺向学生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问学生:你知道陀螺是如何旋转的吗?
2.陈述:
解释陀螺的原理:陀螺是一种力学玩具,通过旋转转速和支点来保持平衡。
说到这里,陀螺的原理就是基于角动量守恒和陀螺稳定性原理。
3.展示:
教师拿出乐高陀螺发射器示意图,向学生展示陀螺发射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4.制作:
学生根据示意图,使用乐高积木套装按照一定的步骤制作陀螺发射器。
5.调试:
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陀螺发射器,并帮助学生进行调试。
6.实践:
学生自行进行实践,尝试发射陀螺。
7.总结:
请学生观察和思考,发射陀螺时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陀螺能保持平衡?
8.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释陀螺保持平衡的原因。
9.拓展:
教师展示一些利用陀螺原理制作的其他乐高玩具,如陀螺车、陀螺磁铁装置等。
10.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再次强调陀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四、作业:
让学生在家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乐高陀螺发射器,并写一份制作过程的实验报告。
五、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乐高陀螺发射器比赛,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弹性势能乐高教案
弹性势能乐高教案教案标题:弹性势能乐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利用乐高积木搭建模型来演示和实践弹性势能的转化。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1. 乐高积木套装(包括弹簧、轮子、杠杆等部件)2. 讲解用的投影仪或白板3. 学生用的纸和铅笔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力学中的势能概念,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弹性势能,以及弹性势能的应用领域。
探究:1. 分发乐高积木套装给学生,并简单介绍其中的部件。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高模型来搭建。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乐高积木来演示弹性势能的转化,例如利用弹簧装置或杠杆原理。
4.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搭建模型,同时记录下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实践: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模型,并解释其中涉及的弹性势能转化过程。
2. 学生观察其他小组的展示,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组展示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模型中的弹性势能转化原理。
拓展:1. 教师提供更复杂的乐高积木套装,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并搭建更具挑战性的模型。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或个人间进行竞赛,看谁能设计出最具创意和效果的模型。
3. 鼓励学生将弹性势能转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例如设计一个弹簧动力的玩具车或弹簧驱动的机械装置。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转化原理。
2.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加深对弹性势能的理解和应用。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提交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过程记录。
3.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结果。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能够转化弹性势能的装置。
2. 学生可以利用乐高教育网站或其他资源,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有关弹性势能的知识。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他们正确使用乐高积木和其他材料。
乐高重力小车教案
乐高重力小车教案
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和制作乐高重力小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材料:
1. 乐高积木套装
2. 重力小车教学指南
教学过程:
引入:
1.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作用和重要性。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重力现象,并汇报给全班。
实践:
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乐高积木。
2. 每个小组根据教学指南中的步骤,设计和制作乐高重力小车。
3. 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积极尝试不同的构思和组装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车辆性能。
展示和反馈:
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乐高重力小车,介绍车辆的特点和性能。
2. 学生们观察和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给与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4.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下他们在本次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延伸拓展:
1. 学生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他们的乐高重力小车,并进行比赛,看看哪个车辆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行驶得更远或更快。
2. 学生可以将重力小车与其他力学原理相结合,例如运用弹力原理设计弹簧加速装置,加强车辆的性能。
3. 学生可以与其他小组合作,尝试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乐高机械车。
结束语:
通过乐高重力小车的设计和制作,学生们不仅培养了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展示和反馈,学生们能够从其他小组获得启发,并在延伸拓展中不断探索更多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活动。
初中物理乐高教案
初中物理乐高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状改变和运动状态改变。
2. 学生能够通过乐高积木的搭建,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教学准备:1. 乐高积木一套2. 力的作用效果演示道具3. 教学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状改变和运动状态改变。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演示道具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教师发放乐高积木,指导学生进行乐高搭建,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搭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练习与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PPT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二、拓展与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教师发放乐高积木,指导学生进行乐高搭建,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学生搭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乐高作品,分享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的体验和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乐高积木的搭建,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乐高搭建教案
初中乐高搭建教案教案标题:初中乐高搭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乐高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乐高搭建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乐高积木进行创造性搭建。
2. 帮助学生解决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乐高积木套装。
2. 教师准备好示范模型和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准备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乐高搭建的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乐高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2.1 教师讲解乐高搭建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例如如何连接积木、固定结构等。
2.2 教师示范搭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解释搭建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3. 分组活动(20分钟)3.1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3.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例如建筑、交通工具等,并规划他们想要构建的模型。
3.3 学生利用乐高积木进行搭建,并在纸上记录搭建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4.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所搭建的模型和设计理念。
4.2 学生们共同讨论各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和赞赏。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乐高搭建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5.2 教师对学生的搭建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使用电子积木软件进行虚拟搭建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组织学生参观乐高搭建比赛或展览,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3. 探究乐高搭建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例如桥梁设计、城市规划等。
七、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活动的启发,继续进行乐高搭建设计,在下一堂课上准备展示。
同时,要求学生写一份感想,包括收获、困难以及改进的建议等。
乐高 物理课
乐高物理课
乐高是一款让孩子们在游戏性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
物理知识的教育软件。
它从一些小物体开始,运用拼接的方式以及具有实验性、可视化、简单易行的物理知识去构建一个具有可穿戴性的“行星”,孩子们可以在它上面进行简单的实验,学习物理概念及其
实用性。
乐高是一款科学软件,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通过拼接积木,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齿轮、杆杆及其他构件,配以模块性的程序,孩子们便可以利用它们让模型动起来,将学习的物理知识变成一种乐趣性的体验。
乐高物理课实际上是一种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的教育
游戏。
它能够模拟出各种物体,通过把积木当做模块,结合程序,构建出各种机器,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物理知识。
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以视觉感官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把物理知识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可视的形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除了拼接积木,乐高物理课还储备了大量的其他实验用品,使让孩子们能够在课程中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用气压发动机驱动模型,使用静电力引力按钮等基础实验,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制作物理模型。
乐高物理课还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课件,介绍每一章的知识点,并配有简单的拓展题及其解释,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物理的有趣,更好地把物理学习深入他们的脑海。
通过乐高物理课的学习,孩子们既可以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更重
要的是它还能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表达能力,解决问题。
它让孩子们通过可视化、实践、足够的思考时间,去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提高物理成绩。
发射器乐高课教案及反思
发射器乐高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发射器乐高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使用乐高积木和发射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适用于中小学生,特别适合科学课或STEM课程的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如力、速度、加速度等。
2. 学会使用乐高积木构建一个发射器,并理解其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乐高积木套装2. 发射器模型示例3. 实验记录表4. 讲解PPT或白板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发射器,并引发学生对发射器的兴趣。
- 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力学原理,如力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等。
- 介绍乐高发射器的原理和构造。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套乐高积木和发射器模型示例。
- 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构建发射器,并测试其发射效果。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和改进他们自己的发射器模型。
4. 实验记录和分析(10分钟):- 学生记录他们的发射器设计和实验结果。
- 分享小组之间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成果。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设计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改进的可能性。
5. 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困难,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乐高发射器的设计和实验。
2.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类型的发射器,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 组织学生参加乐高发射器竞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实验成果。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乐高积木和发射器的实践操作,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会了力学原理,还提高了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力学原理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下次我将更加注重知识讲解的清晰度和有效性。
初中物理乐高教育创课教学设计
1、一大批零件装在另一大批零件上是困难的。
2、一大批零件里旋转个别零件是困难的。
3、批量选择有时是必要的。
4、隐藏零件是必要的。
5、齿轮旋转固定角度是必要的。
6、中途存副本是相当必要的.
学情调查
按照以下指标设计了《学情调查表》
1.学生学习习惯
2.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3.学生心理特点
4.活动难易程度
5.学生互动收获
本节课重难点完成情况
学生自评
《小组自评表》形式有纸质评价表和网上评价。各小组从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实验设计、程序功能及活动收获5方面进行小组自评。学生自评表评价的目的是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发展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
布置设计自动升降衣架的任务,提示学生要根据衣物的重量设计实验和数据表。学生组装搭建自动升降衣架,测试不同衣物对滑轮称重的要求,分析数据。学生能够分析出衣服重量与衣服架称重之间的联系。
老师对学生设计结果进行一系列提问,与学生互动。在这一过程围绕衣服重与衣架承重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绳子与衣杆的方式,也会有学生通过改进滑轮组结构实现更大承重。开放式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散性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组装搭建自动升降衣架,测试不同衣物对滑轮称重的要求,分析数据。
9686动力机械套装,弹簧测力计测量衣物重量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15分钟
老师对学生设计结果进行一系列提问,与学生互动。
介绍自学习成果回答老师的提问。
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初二物理《简单机械》这一章中,学生需要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设计了一个模拟自动升降衣架的实验。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学生必须事先计算衣架的最大承重,联系实际应用,实验衣架的功能。
乐高重力小车教案
乐高重力小车教案教案标题:乐高重力小车教案教案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在物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教学资源:1. 乐高积木套装(包含轮子、轴、重力小车底盘等)2. 纸板、胶带、剪刀等材料3. 计时器4. 白板和马克笔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在白板上写下“重力”一词,询问学生对重力的了解。
引导学生讨论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2. 展示乐高重力小车底盘,并解释它是如何受到重力的影响而运动的。
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乐高积木套装。
2. 向学生解释他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能够利用重力推动的小车。
3. 学生使用乐高积木组装小车,确保它能够自由滚动。
4. 学生测试他们的小车,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斜度的表面上的滚动速度和距离。
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记录。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车在斜面上会加速或减速。
3. 引导学生总结重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小车在斜面上会滚动。
拓展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纸板、胶带和剪刀等材料。
2. 学生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可以改变斜度的斜面,并测试他们的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滚动速度和距离。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发现,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他们的设计。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可以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的总结,评估他们对重力和物体运动的理解。
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摩擦力和施加力的大小。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这些因素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使用乐高积木时遵守安全规则,以防止意外发生。
2.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想法,促进合作和沟通。
乐高火箭教案
乐高火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学会使用乐高积木搭建火箭模型。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火箭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乐高火箭模型的搭建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观看关于火箭发射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火箭的兴趣。
2. 火箭原理讲解:a. 介绍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燃料、喷射口等。
b. 解释火箭发射时的反作用力和推力的关系。
3. 乐高火箭模型搭建:a. 分发乐高积木和搭建说明书,让学生根据说明书搭建火箭模型。
b. 提醒学生注意搭建时的细节和顺序,确保模型的稳定与完整。
c. 引导学生探索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4. 模型展示和测试:a. 让学生展示各自搭建完成的火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拍照和视频记录。
b. 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射测试,观察火箭模型的飞行效果。
c. 学生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5. 总结和归纳:a. 让学生总结乐高火箭搭建的核心要点和关键步骤。
b. 引导学生思考火箭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与课堂所学进行联系。
四、教学资源:1. 火箭发射视频。
2. 乐高火箭积木和搭建说明书。
3. 相机和摄像机等拍摄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对火箭原理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考察学生对火箭模型发射效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火箭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搭建和测试过程,并及时反馈和指导。
此外,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提升整个课堂的实效性和学习效果。
乐高初中教具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乐高教具教学方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高教具的基本结构和拼装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和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乐高教具的基本结构和拼装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乐高教具的拼装技巧。
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乐高教具一套。
2. 乐高教具拼装说明书。
3. 投影仪和电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乐高教具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乐高教具的兴趣。
2. 展示乐高教具拼装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乐高教具的拼装过程。
二、基本操作(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乐高教具的零件,了解乐高教具的基本结构。
2. 讲解乐高教具的拼装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拼装练习。
三、团队协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乐高教具。
2. 每组根据拼装说明书,完成一个指定的乐高教具模型。
3.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彼此的成果,互相学习。
四、创新思维(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乐高教具创造一个新的模型?2.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乐高教具进行创新设计。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评价彼此的成果,互相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乐高教具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2. 展示一些乐高教具的高级拼装技巧,激发学生对乐高教具的兴趣。
二、进阶操作(15分钟)1. 讲解乐高教具的高级拼装技巧,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进阶的拼装练习。
2. 学生根据拼装说明书,完成一个较复杂的乐高教具模型。
三、团队协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乐高教具。
2. 每组根据拼装说明书,完成一个指定的乐高教具模型。
3.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彼此的成果,互相学习。
四、创新思维(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乐高教具创造一个新的模型?2.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乐高教具进行创新设计。
能量锤乐高教案
能量锤乐高教案教案标题:能量锤乐高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使用乐高积木和能量锤,培养学生对能量转换和机械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
教学资源:1. 乐高积木套装2. 能量锤套装3. 白板、彩色笔4.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乐高积木和能量锤套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他们对能量转换和机械原理有什么了解。
探索(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乐高积木和能量锤套装。
2. 学生通过阅读手册和观察积木和能量锤的零件,探索如何组装和使用这些零件。
3.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和尝试不同的组装方式,以实现能量转换和机械运动。
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 提问学生,他们如何使用能量锤实现能量转换?他们观察到了什么机械原理的应用?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应用(20分钟):1.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和构建一个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机械装置,使用乐高积木和能量锤。
2. 学生需要考虑如何转换和利用能量,以实现任务的目标。
3. 鼓励学生记录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机械装置,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成果,包括对能量转换和机械原理的理解,以及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探索,以继续培养他们的科学和工程兴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实验,使用乐高积木和能量锤进行更复杂的设计和构建。
2. 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如科学实验视频、科学工程书籍等,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2. 评估学生在设计和构建机械装置中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进行书面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2、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3、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4、Continue延续(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杠杆》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内容,教材第七、八章分别各用一节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杠杆的基础上,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通过本节实验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物理知识,并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动手实验,能得出杠杆和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放手学生实践,从概念的得出到课堂实验,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全过程,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指导者。
只有完成这种转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是物理思维活动的教学,本节课力求做到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
综上所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靠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活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
(2)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做实验,对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3)分层次教学法:一个班学生人数多,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一样。
这一点主从练习体现出来,练习中分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给有能力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乐高积木拼装玩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拼装杠杆支架,和杠杆,为后面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准备好实验器材。
让学生在拼装的过程中对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有一个认识。
1、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杠杆,你都见到那些杠杆?你们小组能不能利用乐高积木拼装出来?)活动时长5分钟
2、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杠杆和杠杆支架)活动时长教师活动猜一猜]引导学生从杠杆的五要素方面考虑,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
[议一议]在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说明合理的实验步骤;[做一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探究卡,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具体做法:将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探究出两个力的大小和力臂关系。
[画一画]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学生用刻度尺将两个力的作用点连接划线,观察
两根细线和所画的线的位置关系,清晰同一直线的特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环节一:视频引入从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景观看视频出发,激疑生趣,引发学生思考,接受任务很直接的引出杠杆平衡的概念。
视频,教学PPT,投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学生们按照搭建手册搭建小车模型,尝试编写程序控制小车的运动,小组内讨论如何实现程序分支。
他们要不断的调试程序以满足任务的要求。
3、学生电脑、编程软件、搭建手册20分钟
4、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