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6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最新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三、十年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失误
(一)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
内容、评价(积、局)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原因?特点?危害?
3.反右倾斗争
(二)三年经济困难(时间、原因?调整?)
(三)教训—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建设的发展: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经过几个月的盲目蛮干, 加上相当程度的虚报浮夸, 到年底,宣布钢产量到达 1108万吨,生铁产量达到 1369万吨。北戴河会议确定 的钢产量翻番的指标从数量 上说算是完成了,但给国民 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破坏却是 相当严重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 党历史》第二卷
1956年到1966年十年 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一、十年探索背景 国际: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一定程度上脱离苏联模
式的束缚; 国内: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一五”计划成就巨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党中央急于求成; 3.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问题思考]
1.十年探索中有哪些正确的探索?为何是正确的?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 理的农村社会组织。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 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 调”(平均主义、无偿调拨)。所谓“大”,就是 规模大。所谓公,是指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 度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07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 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 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 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 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 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 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 么?(4分 )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 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 之间的关系。(2分 )
——齐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 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 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 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所谓综合平衡,包括农业和工业的平衡、重工业和轻 工业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平衡,以及工业内部的平衡等 。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对新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三大改造。
二、曲折前进时期(1956-1966年)1、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十年建设,成就很大,如科技(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失误与挫折:1958年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三、十年文革(1966-1976年)1、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完全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科技和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与日、美等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现在)经过两年的徘徊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日关系专题古代:日向中学习,派遣隋使、遣唐使,中日关系友好。
近代:明治维新后,日强大,侵略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中日是敌对国,后中赶走日本侵略者。
现代:日政府追随美国,继续与中敌对。
1972年与美国关系松动后,中日建交。
现存问题:教科书问题(日右翼分子否认或美化侵略史实);慰安妇问题(日否认是强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神社是历次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头目的灵位安放处,日右翼尊其为民族英雄);领土问题(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
如何看待和处理: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继续使中国强大起来,发展经济;二是坚持还历史真相;三是把日本右翼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不能盲目仇日排外。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①土地改革(1952年底完成)影响: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建立合作社,农民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影响:建立人民公社,农民土地被收归公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势力残余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D.实行改革开放6.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是A.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B.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新的生产关系D.保护和发展生产力7.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对抗性矛盾10.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批评与自我批评C.改进党的作风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B.封建主义势力的复辟动乱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D.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天安门事件爆发D.反击右倾翻案风15.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大成就是A.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B.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C.核武器研究成功,奠定了我国核大国的国际地位D.外交工作最终打开局面,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得到改善16.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B.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C.社会精神文明程度越来越高D.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17.1967年6月我国A.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远程导弹D.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8.1974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指的是A.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放到美国人手里B.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C.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20.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1年B.1972年C.1949年D.1956年二、多项选择题2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B.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C.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D.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A.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B.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C.如何建设统一战线的问题D.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3.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方针有A.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B.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C.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D.加强与国外合作2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主要内容有A.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B.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D.在经济建设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2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专题2.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析版)
【知识背一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1949-1956)1、过渡时期总路线(1)背景:1949-1952年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2)内容:1953年6月制定。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指导方针。
(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一)正确决策1、中共八大(1956)(1)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运动: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3)影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大跃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考研真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2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一、单项选择题1.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
[2014年统考真题]A.毛泽东B.朱德C.刘少奇D.周恩来【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员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已经列入宪法,这个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结束。
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
会议推举了毛泽东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等16人为副主席。
2.20世纪60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2013年统考真题]A.英国B.联邦德国C.瑞典D.法国【答案】D【解析】1972年,中国分别与英国、联邦德国建交,中国与瑞典建交时间为1950年,与法国建交时间为1964年。
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主爱丽舍宫后,推行戴高乐主义,与美国相抗衡。
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
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
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二、名词解释“四清”运动[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答:“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
该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打击。
八年级下历史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知识梳理与测试新人教版
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知识梳理与测试知识梳理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像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重点难点1、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究其原因,需要从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分析。
参考资料:影片《创业》、《焦裕禄》典型例题例1: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辨析能力。
题干限定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准确分析本题要求能够明确,正确答案必须是“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的会议”。
对问题选项具体分析可知,A.B都是建国前的会议,C是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只有D项完全符合要求。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试题(含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
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2.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由此可见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3.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 D.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基层民主D.经济建设;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科学发展5.“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
”这些主张A.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成为三大改造的指导思想D.属于新三民主义理论范畴6.1985年,沈阳市防爆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度企业,职工在企业门口哭成一片,难以理解;而十年后一些大中型企业破产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A.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走向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D.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减少改革阻力7.中共“八大”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八年级历史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探索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 “大跃进”
开始标志: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 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二、全面内乱
1.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 2.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 3.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6年——1966年)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十年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为建设指明方向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探索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 调整及建设成就
。
新中国国防科技成就
时间
1964年
成
就
影 响
依靠自己掌握了核技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6年
1967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
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 的结合 成为第四个自己研制 氢弹的国家
“长征1号”运载第一颗人造地球 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 1970年 界先进国家行列 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轨道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为建设指明方向
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 2、时间: 1956年9月;地点 北京 ; 3、特点: 建国后,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4、内容:(1) (2)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5、成果: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
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 1966年 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 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 开始 轰炸机部队的“三位一体”战略 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核力量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1953-1956年期间,国家为公私合营企业颁发凭证(如:上海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凭证),其目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D.保持多种经济成分,促进经济恢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形式及赎买的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解析: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
依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后开始上升。
依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工农业比例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此图反映的是粮食生产基本状况。
答案:B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依据教材内容,①③属于八大内容,②④则不属于。
故选A。
答案:A4.“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是在1973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增长9.2%,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解析:本题中的“关键时间”是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原因主要是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故选D。
答案:D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B、C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2017年9月27日1956—1966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含解析
2017年9月27日1956—1966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5年福建卷)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必备】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与失误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 A .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 .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 C .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 D .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
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 .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B .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C .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D .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A 项错误;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此时中央下放权力,从而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B 项正确;在当时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下放权力不会协调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也不会使经济良性发展,只会使经济发展更混乱,故C、D两项错误。
高考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线索复习本章内容时,应理清线索,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可从以下角度来掌握:一条主线: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个特征:这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特点,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也不同于后十年全局性的“左”倾错误严重。
总体特点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两大问题:十年的探索面临两大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或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或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存在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
两种趋向: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一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
即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
如《论十大关系》的提出;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总任务的规定,以及综合平衡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五七整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等。
二是“左”倾错误的趋向。
如“多快好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和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59年反右倾斗争等。
三个阶段:初期与后期形势较好,中期失误多。
①1956年9月到1957年底,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迷信。
《论十大关系》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共八大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论断、方针。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1957年整风运动。
②1958年初到1960年秋,经济建设急躁冒进,如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三年困难时期到来。
③1960年冬到1966年春八字方针,但政治、思想上、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又有所发展。
三点认识:这十年党的探索工作主导方面还是好的。
主要是基于下列三方面依据:①从指导思想上看,这十年总的来说是正确的,有时错误虽然很严重,但还是居于局部性质的错误,而且我党能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纠正已经认识到的错误,尽管纠正得不彻底,毕竟取得了很大成绩,所犯的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掩盖成就的地步,因而错误并不是主导方面。
【课后习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2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年9月~1966年5月)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包括以下几点:(1)中共八大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关于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决策,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它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答:(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①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②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③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原则和方针政策。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意义①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做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来,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成果,为保证如何顺利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指明了方向。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答:(1)“大跃进”运动的原因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继迅速顺利,产生了巨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内驱力,而毛泽东等领导人没有驾驭好这种内驱力。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毛泽东“一言堂”倾向相对严重,导致党的决策过于盲目偏颇。
③紧张的国际形势,制约中国为求生存发展而“大跃进”;苏联的急躁冒进,促使中国以苏联为师而“大跃进”。
(2)“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影响①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的秩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各方面的紧张,影响到各个阶层的关系,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
②政治上,左倾思想更加严重。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使人民不积极进取,铺张浪费,不计成本。
湖南省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含解析
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
”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三大改造2.1951年9月9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这里的“组织起来”是指()A.进行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4.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二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
这是出于()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C.“大跃进”的需要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5.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
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
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A. “一五计划”B. “三大改造”C. “大跃进”运动D. “文化大革命6.下图是某一年代的漫画,其突出反映这一时代的风气是()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7.下面哪个选项可以概括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A. 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巩固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D.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8.下面这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它们共同的主题是()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初建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D.改革开放之路9.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国民收入(%)商业零售(%)工业产值(%)公有制经济92.9 95.8 100私有制经济7.1 4.2 0A. 新中国成立B. 抗美援朝胜利C. 土地改革完成D. 三大改造完成10.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这一行为有利于()A. 社会主义改造实施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 改革开放的实施11.如果要拍摄一部影片,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最合适的素材是()A. 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B.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C. 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D. 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12.下图是《1953年和1957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从图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 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C. 农业生产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开展13.仔细观察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指出从A到B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一五计划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14.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业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项目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1953年农轻重比重(%) 52.8 29.6 17.61957年农轻重比重(%) 43.5 29.2 27.3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 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发展15.下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
论1956至196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论1956至196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黄如军【期刊名称】《中共党史研究》【年(卷),期】1995()2【摘要】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
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在八大前后分别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
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初步的,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
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走自已路的基础上,方向是正确的,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8页(P56-63)【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中国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级斗争;建设道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公社【作者】黄如军【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232【相关文献】1.195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J], 魏遂群2.毛泽东1956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造性探索 [J], 朱峻峰3.试论1956年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J], 甄尽忠4.1956年至1966年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J], 熊乐兰5.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在1956年的伟大探索 [J], 朱峻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年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一)1956年-1966年历史阶段中的几个问题1、阶段特征: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有正确的决策,也出现了指导方针上的严重失误,但能有错必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虽尚未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但却为文革十年的严重错误埋下了伏笔。
2、1956年中共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2)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3)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困难,中共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
(4)中国周边环境相对安定。
3、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二)1956-1966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是中共八大召开的理论基础。
它是中共借鉴苏联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说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十分注重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2、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方法途径: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它不仅在十年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内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调整所有制结构
B.实行改革开放
C.扩大经营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全面把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特点
(1)“大跃进”的主要特点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虽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学科&网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D【解析】折线图显示从1958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该年实行了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以及人民公社会化运动,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1952年完成的,折线图并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主要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工农业发展还不是背离状态,故C项错误。学科.网
A.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B.推动了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D.公开否定了“大跃进”运动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大发展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经验教训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要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能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不能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1961年6月,中央决定城镇人口三年内在1960年底的基数上减少2000万人以上,1961年内争取至少减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0万人,1962年至少减少800万人。这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