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背景
患者:王先生,男性,60岁,2型糖尿病患者。

病情:王先生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一直通过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来维持血糖水平。

然而,最近他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和焦虑症状。

问题分析
王先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1. 疾病压力:长期患有糖尿病可能给王先生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导致焦虑和抑郁。

2. 自我管理困难:可能存在王先生对于疾病管理的困难,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导致心理问题的加重。

3. 社会支持缺乏:王先生可能缺乏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导致他感到孤单和无助。

心理护理干预
为了帮助王先生应对心理问题,以下干预策略可以考虑:
1. 心理咨询:建议王先生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和支
持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2. 自我管理培训:提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培训,帮助
王先生学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3. 社会支持:鼓励王先生加入糖尿病患者支持组织或参加相关
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绪,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4. 家庭教育:与王先生的家人一起进行教育,增强他们对糖尿
病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

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疑难病例,我们可以通过心理
咨询、自我管理培训、社会支持和家庭教育等干预策略来帮助患者
应对心理问题。

这些干预措施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用的应对
技巧,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伴心理障碍护理

糖尿病患者伴心理障碍护理

糖尿病患者伴心理障碍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原因,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适时干预,减轻或消除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通过对86例糖尿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通过对86例糖尿病伴心理障碍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有效的改变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消除了心理障碍,使患者的治疗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论: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活动复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61-0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

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的损害,导致患者引起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重症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症状的综合病症,需要终生治疗。

[1]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逐年增加,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和肿瘤,who 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75亿,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

[2]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是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通过正确合理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皆影响病情,病人常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给护理、治疗造成严重影响,适时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院2010年3月2日—2011年3月5日86例dm伴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心理障碍明显者86例。

60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60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梅 梅
是父母遗传 的结果 , 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
33 焦虑 、 惧心理 . 恐
糖尿病是一种难 以治 愈的终 身性疾病 , 可能 出现多种并 发症 , 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 少并存在许 多误 解 , 因此
9 % 的 患 者产 生 焦 虑 、 惧 的 心 理 , 心 会 影 响 自己 的将 来 , 0 恐 担

38 ・
20 0 8年 第 5卷第 4
6 O例 糖 尿 病 患 者 抑 郁 症 状 调 查 分 析 与 护 理 干预
张 俊
糖尿病 是常见病 、 多发病 , 其患病人数正 随着 人 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 口老化 、 人 生活方式 的改变 以及诊 断技 术的进步而 迅速增加。已成 为发达 国家 中继心血管病 和肿瘤 病之后 的第
3 2 失 望 和 无 助 感 . 患 者 一 旦 被确 诊 ,3 的 患 者 表 现 为 失 望 和 无 助 感 。 因 6%
绕疾病病 程长 、 见效慢 、 易反复 等特点 , 调节情 绪 、 换心境 、 变
安慰鼓励 , 之不断振奋精神 , 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 使 顽
糖尿病患者多数终 身依 赖外 源性胰 岛素治疗。患者得知没有 根治 的可能后 , 常有 一 种愤 怒 的情感 , 之必 须终 身控 制饮 加 食, 更加重 了愤怒 的心理 。他 们感 到被剥夺 了生活 的权利 与 自由, 对生活失去信心 , 情绪低落 , 日沉浸在 悲伤 的情绪 中, 整
力 。
患病早期 9 % 的患者往往 不能接受 这一事实 , 2 持否认 或
怀 疑 的态 度 , 疑 医 师 诊 断 有 误 , 认 自 己 患 病 , 绝 接 受 治 怀 否 拒
疗, 不注意饮食 , 自认 为得 了糖尿 病无 非就是血 糖高点 儿 , 或 对身体无大影响 , 对疾病采取满 不在 乎的态度 , 导致 病情迅速

糖尿病焦虑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糖尿病焦虑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糖尿病焦虑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糖尿病焦虑的护理措施糖尿病焦虑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身体不适及与疾病相关的心理压力,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但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还要进行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心理压力。

焦虑的心理状态会对糖尿病的控制和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糖尿病焦虑,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是护士给予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护士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沟通,建立患者的信任感,让患者感受到关注和照顾。

在与糖尿病患者沟通时,护士应该注重倾听,重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安慰,减轻其焦虑情绪。

二、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往往对疾病本身和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对于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虑。

因此,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如疾病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饮食的控制、运动的重要性等,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三、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心理问题需要护士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压力,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建立康复小组,开展心理辅导、瑜伽、放松训练等活动,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影响,提高抗压能力。

四、饮食管理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哪些食物对血糖控制有益,哪些食物应该少量食用或者避免食用。

此外,还要教育患者如何正确饮食,饮食控制的要点,饮食的分配和搭配,以及合理的餐食间隔等。

通过饮食管理,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控制能力,减轻焦虑情绪。

五、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糖尿病心理护理

糖尿病心理护理

糖尿病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要应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一、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还需要进行频繁的血糖监测。

这些限制和约束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以下心理问题:1. 焦虑和抑郁:由于疾病的不可逆转性和长期治疗的需要,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疾病,担心并发症的发生。

2. 自我认同问题:糖尿病会让患者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失去了健康和自由。

有些患者甚至因此感到自卑和无力。

3. 丧失希望:长期的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使患者感到失去了未来的希望,他们对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丧失了信心。

二、糖尿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糖尿病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下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 促进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遵守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锻炼计划。

2. 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促进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体重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常用的糖尿病心理护理方法1. 教育和咨询: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挫折,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3. 心理疏导:通过话题引导、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本文阐述了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产生的原因及护理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抑郁紧张护理随着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综合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感到身心疾病产生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

同时糖尿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运用心理学方法,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变化,收集其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一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多数糖尿病病人患病后,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他们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是过分担忧。

病人希望对疾病做深入的调查,但又担心会出现可怕的结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因而产生焦虑。

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上不平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妨碍身体的康复。

2.恐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需要终身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有的病人得病后,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感到恐惧。

特别是得知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的危害后,如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坏疽要截肢、合并心脏病容易得心肌梗塞等,思想顾虑更多,对糖尿病更加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儿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恐不安、恐惧心理。

3.抑郁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易感素质者更易产生。

这些人性格内向,易悲观,将生活看得灰暗。

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被改变,由于长期控制饮食,无法享受到“美味佳肴”,对自己不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感到悲观失望,有的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

有些老年人则因自己患病给儿女造成的负担过重而抑郁,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毕业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毕业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尽管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非常进步,但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保持他们的健康状态。

由于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带来的压力,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糖尿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的平衡状态,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逆境和压力。

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地接受治疗和管理,这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其次,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病、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此外,糖尿病还会对患者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影响,这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无助、恐惧、不安和沮丧等负面情绪。

2、自我怀疑: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能正确地控制血糖水平和遵循医嘱等。

3、社交和情感问题: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社交和情感生活造成影响。

4、对未来的担忧: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担忧,尤其是对于潜在的并发症和持续治疗的负担等问题。

三、心理护理策略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以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护理策略:1、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和治疗的培训。

这有助于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理机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信心。

二型糖尿病心理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心理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心理护理措施二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二型糖尿病心理护理措施:1. 教育和认知:患者和家属需要有关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并发症等。

了解疾病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管理疾病。

2. 心理支持:医务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也可以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团体或社区,与其他病友分享经验和取得支持。

3. 应对焦虑和抑郁:许多糖尿病患者会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和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和抑郁。

医务人员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并应对这些情绪,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进行干预。

4. 自我调节:患者需要学会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比如运动、冥想、放松训练等。

5. 制定目标和计划:通过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患者可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管理计划,从而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心理护理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务人员和家人应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护理。

强调心理护理对于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个体的重要性。

其中,教育与认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病情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并发症,患者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从而更积极地对抗疾病。

除此之外,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视。

医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同时,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支持小组或者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对于已经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来说,更需要加强心理干预。

医务人员可以建议他们尝试一些有益于放松心情的活动,比如瑜伽、冥想等。

同时,启动心理治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专业心理师的帮助,患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而找到应对的途径。

糖尿病个案护理心理护理

糖尿病个案护理心理护理

糖尿病个案护理心理护理病例背景:张女士,53岁,患有糖尿病已有10年。

由于疏于管理,她的血糖水平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多次低血糖和高血糖发作。

护理心理护理:1. 情绪支持:面对长期的疾病,张女士常常感到沮丧和焦虑。

护士应当与她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她的心声,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鼓励她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2. 教育和指导:护士应当为张女士提供关于糖尿病的详细知识和管理技巧,让她了解自己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学会正确地使用胰岛素并且合理地控制饮食和运动。

护士还要时刻提醒她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体检的重要性。

3. 心理疏导:长期的疾病使得张女士十分消极,生活质量大为降低。

护士可以通过激励和激发她的生活动力,让她找到重新热爱生活的动力。

同时鼓励她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加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4. 接触家属:护士还应当主动接触张女士的家属,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病人的需求,促进全家人对疾病的共同认识,提高对疾病的关爱和理解。

通过上述心理护理措施,张女士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护理人员也在日常工作中更能够关注和关心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5. 建立自我管理技能:护士可以帮助张女士制定并执行一份个性化的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适度锻炼等方面。

护士还可以教授她应对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方法,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帮助她建立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6. 心理干预和放松技巧:护士可以引导张女士学会一些放松技巧,如呼吸训练、冥想和放松练习,让她学会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保持心态平和。

此外,护士还可以推荐一些心理干预项目,如认知行为疗法或心理治疗,帮助她调整负面情绪和缓解压力。

7. 疾病知识培训:护士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或资料手册,向张女士介绍关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并发症的知识,提高她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可能导致焦虑,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减轻她的紧张情绪。

糖尿病伴有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糖尿病伴有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糖尿病伴有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糖尿病是因多种病因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而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遍布全身各个重要器官,糖尿病在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的同时还会增加心理负担,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共患精神疾病的现象。

糖尿病伴焦虑患者在治疗中比较常见,患者的心理与躯体互相影响,对糖尿病伴焦虑患者的治疗中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糖尿病伴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吧!一、认识糖尿病伴焦虑症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因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因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影响,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到破坏而引起,患者缺乏胰岛素,在发病后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是因遗传、肥胖、老龄的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胰岛素发挥的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同时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进而引发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间因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症状,在分娩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低,主要有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等。

在糖尿病的所有类型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2、什么是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属于人的正常情绪心理状态,而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或处境不符,或焦虑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即焦虑症。

焦虑症,实际上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焦虑症的症状可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是患者主观体验到的紧张、焦虑,可表现为过分担心和不安、睡眠障碍、警觉性增高、注意力难以集中。

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躯体症状的焦虑,如运动型不安、肌肉紧张,同时伴随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有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有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进行治疗和管理。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1. 接受自己的状况:患有糖尿病的人往往会感到焦虑、沮丧和愤怒。

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面对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2. 寻求支持:和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患有糖尿病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可以让患者感到更加理解和支持。

3. 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定时运动、良好的睡眠等,可以有助于控制血糖,并改善情绪。

4. 接受心理咨询:如果患者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其他不适,可以考虑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心理支持。

5.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参加社交活动可以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心理护理。

通过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寻求支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规律地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因为稳定的血糖水平不仅有助于控制疾病,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处理疾病时,患者还要尽量避免与不良的情绪诱因接触,比如焦虑、忧郁或愤怒情绪。

此外,要保持开朗的心情,尽量寻找快乐的事物,放松身心,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观看喜剧节目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重营养均衡,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及控制饮食的份量。

定期进行身体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增强体质,减轻情绪压力。

此外,病患者应该学会应对疼痛,了解病情,与医护人员保持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关于治疗方案还是心理健康问题都要及时沟通。

最后,建立一定的目标和希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疾病,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动力。

糖尿病护理问题及措施及护理目标

糖尿病护理问题及措施及护理目标

糖尿病护理问题及措施及护理目标
糖尿病护理问题:
1. 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血糖升高或波动较大的情况。

2.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

3. 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食欲不振、长期控制饮食等问题。

4. 心理影响: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影响。

护理措施:
1. 血糖监测与管理: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保持血糖稳定。

2. 健康饮食和体重控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控制体重。

3. 提高运动量:进行适度的有氧锻炼,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增加身体代谢。

4. 心理支持和教育:提供对糖尿病的教育,帮助患者管理疾病,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5.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定期进行眼部、肾脏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6. 营养支持: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护理目标:
1. 维持血糖水平在理想的目标范围内。

2.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3.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防止营养不良。

4. 引导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增强糖尿病的意识和知识。

5.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6.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生活影响。

糖尿病病人焦虑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病人焦虑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病人焦虑的护理要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

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常常容易感到焦虑,因为他们需要不断地监控血糖水平,遵循特定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定期接受医学检查。

以下是护理糖尿病病人焦虑的一些要点:1. 提供信息和教育:护士应该向病人提供关于糖尿病的详细信息和教育,包括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这有助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2. 建立信任关系:护士应该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他们在出现焦虑和困惑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

3. 管理血糖: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协助病人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治疗和饮食计划,以确保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

4. 支持心理健康:护士应该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活动,如锻炼、休闲娱乐等,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5. 提供支持和鼓励:护士应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治疗的执行力。

总之,护理糖尿病病人焦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管理疾病,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6. 鼓励自我管理:护士应该教育病人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合理饮食和锻炼,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对医疗人员的依赖,提高疾病的自我控制能力,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7. 提供情绪支持:护士要耐心倾听病人的抱怨和恐惧,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理解和认可他们的情绪,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纾解焦虑情绪。

8. 鼓励参与支持小组:护士可以鼓励病人参与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糖尿病病友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加强彼此的支持和鼓励,减轻焦虑和孤独感。

9. 提供持续教育:护士可以定期进行病情教育和康复指导,不断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执行力,增强他们对疾病的信心和控制能力。

10. 监测并及时干预:护士应及时监测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对症状加重或情绪波动严重的病人,进行及时干预和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防止病情恶化。

对于糖尿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

对于糖尿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

对于糖尿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和饮食习惯。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关注身体健康,也需要注意心理健康。

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面临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复杂的治疗程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就尤其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

1. 接受诊断并认识疾病接受诊断并认识糖尿病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患者需要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技术。

了解自己患有糖尿病并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且现代医学可以有效控制这种疾病,这一认识会使糖尿病患者摆脱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2. 保持积极的态度保持积极的态度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担。

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心理技巧,如正向思考、积极情感、放松训练等来维持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需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并相信自己可以抗击疾病。

3. 维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健康,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发展。

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定期检查是维持健康的最佳途径。

坚持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摆脱不必要的心理不适,也可以减轻与糖尿病相关的焦虑和抑郁。

4.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糖尿病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心理咨询师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处理与疾病相关的压力和焦虑,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启示,帮助他们适应与疾病相关的挑战。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认可自己的疾病,积极处理相关的心理问题。

他们可以尝试采用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例如积极的思考、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定期检查和心理咨询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缓解与疾病相关的不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一、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二、糖尿病的危害三、适合糖尿病人的零食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1、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1.1、焦虑及护理:病人因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焦虑,表现在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害怕并发症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感、盗汗、腹部不适、感觉异常、胸痛、怕冷等。

1.2、恐惧及护理:病人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在对血糖测定、胰岛素注射产生持续及不必要的恐惧以及极力回避。

在5例恐惧症的病人中,有1例43岁女病人,在门诊确诊时号啕大哭,入院后对胰岛素注射不了解,对各种并发症恐惧,情绪波动较大。

就此例病人进行了如下护理: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为病人详细讲解病区的设施和介绍所有的医护人员,以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1.3、抑郁及护理:抑郁症病人主要表现心境低落、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自责感强甚至有轻生念头。

要改善抑郁症可适量增加病人的运动时间,运动可减轻胰岛素抵抗。

同时,提高病人的生活情趣,可组织病人收看有积极意义的喜剧影片,以排解压力,培养病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2、糖尿病的一般治疗
2.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

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

糖尿病心理护理问题及措施

糖尿病心理护理问题及措施

糖尿病心理护理问题及措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除了身体上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也常常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心理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首先,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感到沮丧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疾病会限制他们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有安全感和被关注的。

其次,一些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和管理疾病的要求感到压力。

他们可能觉得应对疾病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自我管理计划,让他们更好地控制疾病。

另外,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治疗效果不佳而感到沮丧。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对疾病失去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治疗进程和预期效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和信心。

最后,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影响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和朋友可以多陪伴患者,尽量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帮助。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难期,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面临着对社会的歧视和误解。

他们可能因为疾病而遭受到不公正对待,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疾病,减少对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应该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接受和适应疾病,寻找支持和帮助的途径。

加强自我管理意识,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血糖,这些都是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和更好地管理疾病的关键。

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重要,定期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将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孤独感。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包括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包括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包括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和控制,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心理护理的措施:1. 接受疾病并与之和谐相处。

首先要接受疾病的存在,并且要积极面对它。

学会接受并适应疾病,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

2. 寻求支持和理解。

糖尿病患者可以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交流,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这对于情绪的舒缓和心理健康的维护非常重要。

3.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面对疾病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

学会承担、乐观地对待疾病,有助于增强抗压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注重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

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5.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自我管理,能够提高对疾病的控制,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上述的心理护理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对疾病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心理护理时,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做瑜伽或者进行放松训练。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

另外,良好的社交生活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部分。

与他人交流、共享和家人朋友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或社交聚会,有助于改善心情,缓解压力。

另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或加入相关的社区组织来寻求帮助。

在这些组织中,患者可以找到同病相怜的朋友,分享经验、获得信息和支持,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疾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要保持定期的心理咨询。

找到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有助于患者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解决心理困扰,建立更好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的措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病人焦虑的护理诊断

糖尿病病人焦虑的护理诊断

糖尿病病人焦虑的护理诊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病人长期坚持治疗和管理。

由于糖尿病对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交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很多病人会出现焦虑情绪。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更容易患抑郁和焦虑症。

焦虑情绪会影响病人对治疗计划的遵循程度,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对于焦虑的糖尿病病人,护理诊断非常关键。

护士需要通过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计划。

为了减轻病人的焦虑,护士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提供准确的医学知识和治疗信息,与病人建立信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顾虑,鼓励他们与社会支持系统互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技能。

在日常护理中,护士还应该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干预焦虑情绪的变化。

护士可以通过沟通和陪伴,帮助病人释放压力和情绪,指导他们学会应对焦虑的方法。

此外,护士还可以组织糖尿病康复教育课程,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之,护理诊断是对病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对于焦虑的糖尿病病人来说,护理诊断的重点是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健康管理能力,加强康复效果。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关怀是病人康复的重要保障。

在对焦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诊断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重病人的个人情况和需求,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更多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中,建立亲密的护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该花时间与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担忧和挑战,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护士还可以鼓励病人参与支持小组,和同样有类似经历的患者进行交流。

心理上的支持同样重要,护士可以教导病人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层呼吸、冥想和正念练习,以帮助他们面对焦虑情绪。

通过这些方法,病人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

在与病人的交流中,护士需要展现出同情和尊重,肯定病人面对疾病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除了心理支持,护士还应该提供相关的医学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评估结果用于调整心理干 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 心理干预方法
评估结果用于改进心理干 预措施的效果
评估结果用于制定个性化 的心理干预方案
心理干预措施的注意事项
每个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都是独特的 心理干预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意愿,避免强迫或诱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社区、社 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心理治 疗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教育支持:糖尿病教育课程、糖 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 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 变消极认知,建立积极心态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 励,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
带来的心理挑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建立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 定期组织活动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增 强社交互动
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
心理症状改善程度: 如焦虑、抑郁等
血糖控制情况:如血 糖水平、胰岛素使用
量等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如饮食、运动、睡眠

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如工作、学习、社交

心理干预措施的接受度 和满意度:如患者对心 理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
和满意度
心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善 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影响 心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心理干预措施的分类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干预措施,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婚先孕、未婚人工流产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方思潮涌入,人们的性观念正逐渐开放,导致未婚先孕及人工流产发生率逐年上升。

心理护理是指用医护人员的行为和言语影响患者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行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术者是一群特殊的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226例未婚先孕患者实施人工流产术,年龄为17岁~25岁,停经36d ~70d,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后决定人工流产开始至手术结束的全过程,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使她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 心理状态分析2.1 恐惧和紧张心理 由于未婚先孕的女性,多数为初次怀孕和进行人工流产,到妇科门诊可能是第一次,她们对医院的环境,手术过程处于陌生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担心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同情,怕受到歧视,怕碰到熟人,而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担心术后影响以后生活和前途而消极悲观。

2.2 羞愧和焦虑 未婚先孕女性未得到社会认同,就诊时往往躲躲闪闪不愿意暴露真实姓名、年龄、住址和工作单位。

检查时十分害羞、怕痛,担心造成不孕,渴望手术安全和可靠。

2.3 孤独和不安全感 由于人工流产手术过程需要严格无菌操作,患者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是陌生的仪器,离开亲人的陪伴,感到孤独和无助。

2.4 痛苦和悲观 未婚先孕女性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和情感的创伤,加剧了心理刺激,表现出痛苦和精神不振。

3 心理护理措施3.1 术前心理护理 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主动和她们交流,态度诚恳。

向患者提供有关人工流产手术信息及心理上的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

介绍人工流产室的环境、人员及术前准备事项,讲解放松技术和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有意识的缓解及控制自身紧张。

3.2 术中的护理 患者一进入人工流产室,自己的家属不能入内而失去依赖,便感到恐惧不安,我们应用温柔的眼光、轻柔的语言及时接待患者,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陪伴患者上手术台,不停的进行交流,鼓励患者有疑问尽管提出,不要害怕,手术中轻微的疼痛和不舒服是正常现象,运用暗示、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

术中我们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人工流产综合征出现。

减少器械的碰撞声,室内保持安静,医护人员关闭手机,注意语调、语速。

不要随意嬉戏和大声喧哗,使受术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

3.3 术后护理 手术后应告知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协助患者整理衣物,陪同进入休息室休息。

耐心讲解术后的一些情况和注意事项,给予情感支持,解除患者疑虑,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再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心理动向,通过分析、说理、安慰、解释等方式解除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讨论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中通过治疗、护理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可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对手术有所了解,可以保证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心理障碍不容忽视,正确加强和引导青少年尽量减少未婚性交,避免未婚先孕、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已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

(收稿日期:2008203215)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护理措施高月英(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1722276202Nur si n gM ea sures to D i a betes Pa tien ts C o m b i n ed Dum ps an d AngstG A O Yue2ying(The F ifth People’s H ospit a l of D a t ong,D a t ong,Sha nxi037006,China) Key wor d s:Diabe tes;Co mbined;Du mp s and angst;Nursing measure 糖尿病(DM)为世界流行性疾病,我国的D M患病率已达1%~3%,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DM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血糖控制不佳伴发精神障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对我院收治36例2型DM伴精神障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象和方法 对象 型DM36例,均符合W O诊断标准,男性例,女性例,年龄3岁~岁,平均年龄5岁,病程平均12a,排除各种严重精神病和急性脑血管意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做血糖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 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1],入院时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做自身对照,采用t检验。

 结果干预后S 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6722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6月第15卷第17期(旬刊) J P MT,June.2008,Vo l.15,No.17(Issued Every Ten Days)11.12H241227442AP0.013 讨论在目前尚无特殊根治D M方法的情况下,患者一旦发现有DM,即有恐惧心理,或者因为经济等原因,总希望迅速将血糖控制或自行减药停药,此外,有部分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有顾虑,也加重心理负担,因此DM患者明显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障碍[2]。

有研究表明: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3]。

血糖高、合并并发症是影响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2型DM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D M合并抑郁、焦虑障碍主要护理措施有:3.1 D M知识宣教3.1.1 基本知识 通过各种形式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D M 并不可怕,目前医学水平对D M无法根治,但通过综合措施科学治疗,持之以恒地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对健康和寿命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使患者坚定信心,树立信心,建立起信念,因为信念是任何药物不能代替的。

其次,使患者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积极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地延缓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1.2 合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饮食治疗是D M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控制。

根据个体化原则帮助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谱,其中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配比例,限盐,富含纤维素,戒烟、限酒等。

3.1.3 运动疗法 恰当运动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可以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有助于血糖下降,但不恰当运动也会造成危害,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帮助患者制定出有效合理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强度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3.1.4 监测 方法有医院监测和自我监测,内容包括血糖、尿糖、尿酮体等。

3.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除宣教疾病的基本知识外,重点强调其危害性,使其重视所患疾病;对于慌恐焦虑不安的患者,首先安慰患者,着重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对于沉默寡言、消极逃避的患者,要耐心开导,关心体贴,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防护,防止自杀。

对于因经济条件不佳存在焦虑心理者,尽量使用疗效好又廉价的药物,尽量减少检查和住院费用。

3.3 药物治疗指导3.3.1 降糖药物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要帮助患者了解各种药物作用机制、副作用,用药剂量、极量、间隔时间、次数及餐前后服用等注意事项,对于首次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多存在顾虑,认为会成瘾,产生依赖性,应耐心说服教育,同时可让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应告诉患者及家属对低血糖识别和一旦出现时的自救方法。

3.3.2 抗抑郁、焦虑药物 黛力新是小剂量三氟噻吨与小剂量甲蒽丙胺合剂,其药理作用是在两种成分的综合作用下,提高突融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2羟色胺等多种不同递质的含量,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的特性。

对有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情绪及血糖波动,有助病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DM的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D M的教育所起作用已被公认,如果每个D M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遵从医嘱,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及监测血糖和并发症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D M病情就可以有效的控制。

这将会大大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面对越来越多患病群体,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为了提高DM教育质量,需要我们医务人员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提高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

相信通过不懈努力,DM 的健康教育会越搞越好。

参考文献:[1] 王征宇,迟玉芳.焦虑自评量表[J].上海:上海精神医学,1984,2:71.[2] 马建东,查彩慧,周中华,等.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状态调查[J].健康心理学,1996,6(4):210.[3] 刘克嘉,邬勒娥.应激与应激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6246.(收稿日期:2008203215)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及护理体会孙 霞(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摘 要]气管插管是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通气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点。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常存在潜在的器官功能失调、内环境紊乱,插管伴随的并发症常在所难免,同时插管导致的任何一个并发症皆可给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做好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病情评估及充分的抢救准备工作,可有效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通过急诊科收治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及插管后护理体会,认为做好术前评估、术者配合、术后护理,是减少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气管插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1722277203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6年月至年月收治气管插管后应用机械通气患者5例中男例,女5例。

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O D并发呼吸衰竭3例,冠心病3例,脑外7722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6月第15卷第17期(旬刊) J P MT,June.2008,Vol.15,No.17(Iss ued Every Ten Days)120012007117989C P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