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

合集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具体步 骤如下:(1)首先白光观察病变后使用靛胭脂喷洒后确定病 变 的 边 界 ,在 病 变 周 边 进 行 电 凝 标 记 。( 2 )于 病 变 部 位 及 周
通讯作者 *:郭享(1981-),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消化内 镜微创治疗,邮箱:18223115@。
观察组 30 22(73.33) 6(20.00) 2(6.67) 28(93.33)
边给予靛胭脂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黏膜下注射。(3)应用 IT 刀 进 行 黏 膜 切 开,然 后 进 行 黏 膜 下 剥 离。 术 中 如 果 出 血,用 IT 刀或热活检钳进行电凝止血,若出血不止可用止血夹止 血。(4)完 整 剥 离 病 变。(5)术 后 固 定 标 本,送 至 病 理 科 进 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标准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2.049 本文引用格式 :梁英 , 郭享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72):87-88.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 察 组 患 者 的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低 于 对 照 组,但 无 显 著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28 20(71.43) 6(21.43) 2(7.14) 26(92.8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72 期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疗效。

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择取本院36例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组,ESD治疗归入A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归入B组。

结果:A组术后疼痛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与B组存在差异,P<0.05;A组术后穿孔、出血或狭窄等并发症风险降低,低于B组,P<0.05。

结论:ESD用于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治疗中,患者疼痛感轻,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

【关键词】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ESD;疗效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ESD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Yangzhou University Hospital,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in thetreatment of early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the digestivetract in Yangzhou. 225000.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May 2020,36 patients with early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received ESD treatmentand Group B receiv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B, Group A had lower pain score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 (p < 0.05) , and Group A had lower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erforation, hemorrhage or stenosis (p < 0.05) .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of digestive tract, ESD has less pain, less perforation and Stenosis,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 keywords ] early cancer of digestive tract; precancerous Lesion; ESD; curative effect消化道早期癌分为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多种分型,此时癌细胞仅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层。

ESD术与EMR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ESD术与EMR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临床经验·ESD术与EMR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研究黄星,周峰,李相林,林军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复发病变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n=40)和EMR组(n=4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切除病灶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等差异性,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ESD组患者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0 05),切除病灶直径大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少于EMR组,手术时间长于EMR组(P<0 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3年,ESD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低于EM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ESD组、EMR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 50%、83 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与EMR治疗早期胃癌比较,ESD切除病灶效果更好,术中出血量更少,不增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虽手术时间较长,但仍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更佳选择。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早期胃癌;复发;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35.2;R5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0.10.016作者单位:43000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林军,E maillinjun@126.com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基金(WJ2019H075) 胃癌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消化道疾病,且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一旦癌组织浸润至肌层,疾病进展至中晚期,则会导致预后不佳。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黏膜失去色泽 � ; c 型: 浅表凹陷型, � 病变处黏膜表 浅凹 陷伴 糜烂, 基底 不平 整�( 3 ) 型 : 凹 陷型 下陷较 a+ c 型等�
, + 齿, 周 边黏膜隆起�( 4 ) 混合型: 两种形态共存于一个癌灶中 � � 其中以深浅凹陷型多见, 其次是隆起伴浅凹陷者, 如
5.E SD 方法: ( 1) 电凝标记: 首先用 0 . 2 % 靛胭 脂染色, 清楚 地显示 肿瘤的 边界, 用针刀 或氩气 刀在 病灶周 围进 行电凝 标 记, 输出功率 1 0 15 W , 标记间隔 2 m m, 标记点离开病灶边缘至少 0 . 5 cm�( 2 ) 黏膜注射: 将 5 ml 靛胭脂� 1 ml0 . 0 0 0 5% 肾上 腺素和 1 0 0 ml1 0 % 甘油� 5% 果糖和生理盐水混 合液配 置成注 射溶液 , 于 病灶 边缘标 记点 外侧 进行多 点黏 膜下注 射, 每点 2 ml, 至 病灶明显抬起�若病灶大� 位于胃体上部或内镜不易操作部位时 , 则可加用 1% 透明质酸钠�甘油果糖 和透明质酸 钠的 混合比例约为 7 :1, 以延长注射液维持的时间�( 3 ) 环 形切开: 黏膜 下注射 病变充 分抬举后 , 以Fl e x 刀或针 状刀行预 切开, 以 IT 刀或 F le x 刀沿标记外侧作环形切开�术程中及时追加黏膜下注射以维持病 灶的充分 抬举及保持 剥离视野清 晰�( 4 ) 黏膜 剥离: 借助透明帽, 通过反复的黏膜下注射� 分离, 根据情况采用钩形电刀或 IT 刀将病灶从黏膜下层进行剥离( E ndd o cut模式 , 输出功率 60 8 0 W ) , 大块� 完整地切除病灶�若肿瘤较小, 也可用圈套器剥离切除病灶�( 5 ) 创面处理: 肿瘤完 整切除后, 对 gra spe r 止血钳� 黏膜缺损创面所有可见血管以 Co a 氩离子凝固等实施预防性止血措施, 较大裸露血管则以止血夹 夹闭, 最后创 面上喷洒硫糖铝混悬液等胃黏膜保护溶剂以确认完全止血 � 保护创面及预防出血� 6. 标本处理: 切除病灶标本应用大头针固定 4 周, 4 % 甲醛固定 后送病理 检查�标 测量病灶最大长径和与之垂直的短径 , 本完整包埋, 每隔 2 m m 连续切片, 以确定切除是否完全�注意观察标本底部和切缘是否有肿瘤组织, E GC 病灶深度局限 于黏 膜内, 以切缘内 2 m m 和底部无肿瘤组织残留 为完全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天津医药 2 0 1 3 年1 1 月第 4 1 卷第 1 1 期
【 6 】 Q i a o y u n F , X i o n g f e i J , L i h u a n L , e t a 1 .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 e t i o l o g i c a l
内镜黏膜下剥 离治疗早期 胃癌 的临床疗效
马 丽莉
【 关键词 】 冒肿瘤 ; 内窥镜检查 ; 胃 镜 检查 ; 黏膜; 出血
采用 内镜 黏膜 下剥离 ( 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 u c o s a l d i s s e c t i o n , E S D ) 治疗早期 胃癌 , 在国外 已经成 为标 准的处理方式 。相 比 传 统 的 胃大部分 切 除+ 淋 巴结 清扫 术 , 其 具有 创伤 小 , 恢 复 快, 而且不降低 患者生存率等优 点u J 。E S D是否 能成 功治疗 早期 胃癌 , 在于其 能否 达到肿瘤 的整块 切 除和完全切 除 , 能 否降低 术后病 灶残 留率和 复发率 。 目前 国 内对 E S D治疗 早 期 胃癌的报道较少 , 因此 对其疗效 和安 全性不是很清楚 。现 就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早期 胃癌 的临床疗 效 , 分析如下 。
m u c o s a l r e s e c t i o n , E MR ) 和E S D术 。开放性手术创伤 大 , 而且
其治疗早期 胃癌的临床疗效 和 E S D相似 , 因此对于早期 胃癌
基本 已停用此 术式 。E MR治疗 早期 胃癌 的整块切 除率和完 全切 除率较低 , 导 致术后病灶残 留和复 发率较高 。因此多数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a n d, f o o t a nd mo u t h d i s e a s e i n Hu i z h o u Ci t y b e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及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及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1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113 ·论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及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姜经伟1,胡青青2,安方梅3,占强3,袁晓晨4,伏亦伟5,邢一鸣6,王雷1,吕瑛1,徐桂芳1,6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的疗效及预后,并探讨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62例早期胃S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34例和非治愈性切除组2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切缘、溃疡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 整块切除率为100%(n=62),完全切除率为83 9%(n=52),治愈性切除率为54 8%(n=34)。

术中穿孔率为1 6%(n=1),迟发出血率为1 6%(n=1)。

28例非治愈性切除的患者中,20例追加了外科手术,死亡2例,其中1例在外科手术后死于术后出血,另1例在外科手术后死于术后感染。

8例非治愈性切除的患者没有追加外科手术,其中2例患者死于淋巴结转移。

ESD治愈性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SD非治愈性切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3)。

肿瘤直径>20mm(OR=59 73,95%CI=9 94~358 87,P<0 001)及溃疡是(OR=24 49,95%CI=2 11~284 72,P=0 011)是早期胃SRCC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达到内镜下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早期胃SRCC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治愈性切除的患者。

肿瘤直径>20mm和溃疡为早期胃SRCC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19例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19例分析
西南军医 2 1 0 0年 1月
第1 2卷
第1 期
Ju om ̄ 0 Mit yS meni o tw s C ia V 11 N . . n a 2 1 f la u o nSuh et h , o.2.o 1j u ̄。0 0 ir n a
・7 - 3
成 病 人 的恐 惧 与 不 适 , 且 对 听 力 也 造 成 损 害 。因 此 , 人 进 而 病
向患 者 介 绍 磁 共 振 检查 的 原 理及 过 程 , 用 有 效 的 心 理 干 预 能 采 够 使 患 者 减 轻 或 消 除 因 各 种 因 素 引 起 恐 惧 、 虑 等 不 良情 绪 ; 焦
人磁体 间前 , 当给病人耳塞并嘱咐其塞紧 J 应 。 36 对 疼痛病人应 在检查前告 之患者在检查床上要 保持 同一 . 体位 1 5分钟 左右 , 要求患者 自己评估疼痛 耐受力 , 能坚持者 不 要提前服 用镇 静止痛药 或者 静脉 注射安 定等 。晚期肿瘤 病人 的痛阈值减低 , 此时光靠 止痛药 不能解 决 问题 , 时患者 应 当 这
话, 当患者 只能 听懂 方言时要请 家属在 旁传话 。
4 小

( 收稿 日期 :0 91 -2 20 —0 1 )
通过实践总结 , 认识 到运 用适 当的方 式方法 , 过简单 的 通
内镜 黏 膜 下 剥 离 术 治 疗 早 期 胃癌 ; 关 内镜 粘 膜 下 剥 离术 ; 疗 治
20 0 8年 1 月至 1 0月共 采用 E D治 疗 E C 1 , S G 9例 并取得 良好
疗效 , 将 其 治 疗 、 发 症及 预 后 分 析 如 下 。 现 并
愈性切除 ; 切缘可能存在癌 细胞为 可能 治愈性 切除 ; 以上两 非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通讯: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胃肠外科046000摘要:目的: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者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EsD手术治疗。

结果: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失血量等观察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整块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2组相比差异小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70%、10.81%,P<0.05。

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行EsD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当,然而ESD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胃癌;早期;EsD;腹腔镜手术;价值胃癌为近年来高发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与其疾病确诊时的临床分期等因素紧密相关,早期胃癌患者病变范围往往仅仅局限在黏膜层或位于黏膜下层,在该阶段进行妥善诊治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给予早期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切除病灶,取得良好预后,然而该手术的创伤性高,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使得临床应用受限[1]。

近年来微创外科医疗理念不断发展和普及,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微创手术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腹腔镜手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均是具有代表性的微创治疗方案。

以下将进一步探究此两种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病例选取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均确诊为早期胃癌,共计74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7例;年龄分布于41~83岁,均数(59.8±2.5)岁;肿瘤直径为9.5~22.6mm,均数(14.5±1.6)mm。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8例;年龄分布于42~82岁,均数(59.7±2.6)岁;肿瘤直径为9.3~22.8mm,均数(14.4±1.7)mm。

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14例,研究组18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手术结果情况。

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IL-8、IL-12及IL-1β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相比,早期胃癌患者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少IL-6、IL-8等炎性因子的分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术后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黏膜剝离术;早期胃癌;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手术结果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已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由于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胃癌能够早期被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

早期胃癌是癌组织存在于黏膜层或者黏膜下层[1]。

研究表明,局限在黏膜及其下层的胃癌通常预后情况比较好,5年的生存率可达90%左右[2]。

现阶段,临床治疗早期胃癌多采用胃部分切除术,但是术后复发率比较高。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可以在内镜下直接剥离黏膜下层,使大部分病变组织进行完全剥离,存在较多的优势。

因此本文特此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14例,研究组18例。

研究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4~67岁,平均(55.3±3.6)岁;病程4~22个月,平均(13.1±1.8)个月。

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46~66岁,平均(55.6±3.5)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3.3±1.7)个月。

探讨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引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作用

探讨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引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作用

文章编号:WHR201909187探讨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引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作用李能刚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将ESD应用于胃肠道早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组(狀=60)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狀=60)行常规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治疗、病灶组织整块完整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研究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4.78%,对照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3.89%;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4.98%。

两组对比,以上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胃肠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无显著差异,但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术中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早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比较高,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早期胃肠道肿瘤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0%。

胃肠道早癌通常是指发生位置位于患者的黏膜下层以上,一般比较浅表,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胃肠道早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

研究组中,男患31例,女患29例;平均年龄为(56.78±6.33)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30例(早期癌21例,癌前病变9例),肠道肿瘤患者30例(早期癌20例,癌前病变10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
的专家共识意见(
2018,北京)»3 评估 2 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完整切除,且 表 现 为 低 甚 至 无 淋 巴 转 移 的
风险即为治愈性切 除;一 次 性 将 病 灶 进 行 整 块 切 除
即为整块切除;整块切除样本的水平、垂直 2 个切缘
均为阴性表现即为完整切除.
2)手术指标:比较 2 组患者的病灶大小、手术时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
对照组 49
36
0.
0394
0.
05),见表 4.
2 结果
完整切除

85.
97±8.
24
<0.
0001
90.
14±5.
07
<0.
0001
89.
05±6.
47
14.
4320
<0.
0001
Prac
t
i
ca
lCl
i
n
i
ca
lMed
i
c
i
ne,
PLG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 取 郑
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99 例 EGC 及 PLGC 患者,根 据 手 术 方 法 的 不 同 分 为 对 照 组
和观察组.对照组 49 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观 察 组 50 例 接 受 ESD 术,观 察 2 组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治 愈
在内镜下,于病灶边缘外约 4 mm 区域行电凝标记,
将生理盐水 95mL+ 透明质酸 5mL+ 靛烟脂 3m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2024混合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预后评估

2024混合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预后评估

2024混合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预后评估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胃癌根治术。

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治疗作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并根据病变浸润深度、病变大小、分化程度及溃疡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内镜下治疗适应证。

指南中组织学类型均根据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分类制定相应的适应证,对于混合型相关研究较少。

有研究报道,不同分化程度的早期胃癌其治疗方法和预后存在差异,混合型早期胃癌存在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而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是早期胃癌患者能否选择内镜下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暂无统一的评价准则。

应用较多的是采用eCura评分系统来评估内镜治疗的根治度。

因此,准确评估早期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风险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等之间的关系,对术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探讨组织学为混合型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本院就诊行ESD治疗并参与完成随访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图1),最终纳入患者269例(280个病灶),其中男216例(80.30%)、女53例(19.70%),年龄为(60.43±8.01)岁。

本研究通过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伦理审批(伦理审批号:2022-伦理审查-23)oI269例一期"癌病例纳入最终分析I图1患者纳排标准流程图二、混合型早期胃癌的定义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分型对混合型早期胃癌的定义,即含有腺样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低黏附性癌成分的早期胃癌。

=■研究方法纳入的患者均由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早期胃癌,其中,内镜治疗有关术语及定义参照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初步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初步评价

C N w n ,XUMe—o g HO igh n ,Y O L—i . D p r e tf a t etrlg ,E d so i C ne, HE e g i n ,Z U Pn —og A i n d qg e at n s o n ooy n ocpc e t m oG r e r
I s at Abt cl r 0bet e T v l t te f ci n s adsft o d so i sb c sl i et nfr al gs i jci oe a ae h f t e es n e f n ocpc u muoa ds ci r atc v u ee v a y e s o oe y r
c n e n te ede l M e hods a c ri h l ry. t Thepaint i a l srcc nc role ha a sw e ee r le c or i g t h e te sw t e ry ga ti a e d rt n60ye r r n ol d a c d n o t es — h lce rtrafom u s 06 t t be 09. W e p ror e D o e ur sont e n s e s d hec r bii nd e td c i i r e A gu t20 o Oc o r20 e f m d ES pr c d e h m a d a s s e t u a lt a y t ec h omplc to s. Fa tn n cd s pp e so r d i ser dpo t pe ai ey, r g a o lw — nd c pyw a a e iai n sig a d a i u r si n we ea m nit e so r tv l e ulrf lo up e os o st k n

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

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

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㊁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高境蔚㊀㊀作者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㊁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ꎮ方法㊀收集120例早期胃癌患者ꎬ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ꎬ比较两组手术疗效㊁围术期相关指标㊁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ꎮ结果㊀ESD组大块切除率㊁完全切除率㊁治愈性切除率较EMR组明显高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ESD组手术时间较EMR组明显长ꎬ术中出血量㊁VAS评分明显小于EMR组ꎬ住院时间较EMR组明显短(P<0.05)ꎬ病灶切除面积较EMR组明显大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ESD组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与EM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但ESD组术后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ꎬ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25%)明显低于EMR组(55.00%)(P<0.05)ꎮ结论㊀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疗效较EMR治疗有明显优势ꎬ且前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㊁减轻疼痛㊁增加病灶切除范围㊁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ꎬ但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ꎮ㊀㊀ʌ关键词ɔ㊀早期胃癌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ꎻ内镜下黏膜切除术ꎻ复发ꎻ并发症㊀㊀DOI:10.3969/j.issn.1001 ̄5930.2020.09.026㊀㊀中图分类号:R735.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5930(2020)09 ̄1489 ̄04CurativeEffectofTwoEndoscopicSurgicalMethodsonEarlyGastricCancerandtheInfluenceonPerioperativeIndexesꎬRecurrenceRateandComplicationsGAOJingwei.㊀WestChinaHospitalꎬSichuanUniversityꎬChengduꎬ610041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f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andendoscopicmuco ̄salresection(EMR)onearlygastriccancerandtheinfluenceonperioperativeindexesꎬrecurrencerateandcomplications.Meth ̄ods㊀120patientswithearlygastriccancerweredividedintoESDgroupandEMRgroupaccordingtothetreatmentmethod.Thecurativeeffectꎬperioperativerelatedindexesꎬrecurrencerateandcomplicationswerecomparedbetweenthe2groups.Results㊀TheenblocexcisionrateꎬcompleteresectionrateandcurableresectionrateinESD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EMRgroup(P<0.05).TheoperationtimeinESDgroupwassignificantlylongerthanthatEMRgroup.TheintraoperativebloodlossꎬVASscoreandandhospitalstayweresignificantlyless/lower/shorterthanEMRgroup(P<0.05).TheremovedareaofthelesionwassignificantlylargerthanEMRgroup(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recurrenceratebetweenthe2groups1yearaftersurgery(P>0.05).HoweverꎬtherecurrencerateinESD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EMRgroupduring2yearsoffollow ̄upaftersurgery(P<0.05).Thetotal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ESDgroup(11.25%)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EMRgroup(55.00%)(P<0.05).Conclusion㊀ESDhassignificantadvantagesoverEMRinthetreatmentofearlygas ̄triccancerꎬespeciallyinreducingintraoperativebloodlossandpainꎬincreasingtheremovedareaofthelesionꎬdecreasingrecur ̄rencerateandincidenceofcomplications.HoweverꎬthedurationofESDislonger.㊀㊀ʌKeywordsɔ㊀Earlygastriccancer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ꎻ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ꎻRecurrenceꎻCompli ̄cations(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ꎬ2020ꎬ35:1489~1492)㊀㊀早期胃癌系指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生癌变(不管病灶大小或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ꎬ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ꎬ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检出率日益增高ꎬ外科手术仍是临床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案[1]ꎮ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ꎬ由于内镜切除手术只切除患者部分病灶ꎬ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传统开腹手术明显优ꎬ因而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内镜下切除术治疗[2]ꎮ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ꎬEMR)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ꎬESD)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早期胃癌的常见内镜微创术[3]ꎬESD是基于EMR发展而来的1种消化道病变微创治疗方式ꎬESD因可完整切除早期胃癌病灶㊁能够精准获取早期胃癌病理诊断以及分期且利于后期随访观察ꎬ已成为消化道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的研究热点[4]ꎬ但因ESD手术操作难度大[5]ꎬ目前临床开展的研究较少ꎮ本文以入选的12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进行EMR㊁ESD治疗ꎬ比较内镜下两种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㊁复发率和并发症等的影响ꎬ旨在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ꎬ具体结果报告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㊀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ꎬ①入选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ꎬ术前胃镜检查明确有早期病灶ꎻCT检查未见淋巴结以及腹腔脏器转移ꎻ肿瘤长径ɤ30mmꎻ有EMR㊁ESD治疗适应症ꎻ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和目的ꎬ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ꎮ②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ꎬ手术禁忌症ꎻ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等ꎻ排除存在淋巴结或腹腔脏器转移者ꎮ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n=80)和EMR组(n=40)ꎬESD组男性53例ꎬ女性27例ꎬ年龄30~71岁ꎬ平均年龄(51.06ʃ3.18)岁ꎬ肿瘤直径1~5cmꎬ平均(3.18ʃ1.06)cmꎻEMR组男性53例ꎬ女性27例ꎬ年龄30~71岁ꎬ平均年龄(51.06ʃ3.18)岁ꎬ分化型㊁未分化型各38例㊁42例ꎻEMR组男性29例ꎬ女性11例ꎬ年龄31~70岁ꎬ平均年龄(51.82ʃ3.20)岁ꎬ分化型㊁未分化型各26例㊁14例ꎮ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有可比性ꎮ1.2㊀研究方法㊀㊀①ESD组[6]:全麻成功后ꎬ取患者左侧卧位ꎬ在内镜头端附带透明帽ꎬ靛胭脂染色明确病变范围后ꎬ在病变外缘外侧约0.5cm处应用Dualknife刀(KD ̄650L)ꎬ沿病变外缘点状电凝标记后ꎬ在标记处黏膜下注射混合液(甘油果糖+肾上腺素+亚甲蓝混合液)ꎬ直至病变均匀隆起ꎬ随后应用针状刀在患者病变标记处切开ꎬ病变周围黏膜切开后ꎬ沿着黏膜下层使用IT刀(KD ̄611L型)剥离病变支持整块病变剥脱ꎬ将病变完整剥离后ꎬ对创面显露小血管后应用热止血钳(FD ̄410LR型)进行止血ꎬ对于较深创面则应用钛夹(HX ̄610 ̄135型)将创面周围黏膜夹闭ꎬ待病灶切除后应用甲醛固定ꎬ均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ꎮ②EMR组[7]:全麻成功后ꎬ取患者侧卧位ꎬ标记早期病变ꎬ将甘油果糖混合液注入患者病灶周围黏膜下方ꎬ确保病灶呈抬起状态ꎬ将透明帽(内装入高频圈套器)套在内镜前端ꎬ将病变黏膜经过负压吸引到透明帽中ꎬ采用圈套器切割ꎬ如若病变范围较大(较难一次性切除)ꎬ可分次切割ꎬ将止血药物喷洒在出血处ꎬ同时可应用热活检钳(或钛钳)进行电凝处理ꎻ术后给予患者常规补液㊁止血㊁抗感染㊁质子泵抑制剂处理ꎬ对于存在出血㊁穿孔的患者ꎬ需延长禁食时间ꎮ两组术后均进行心电监护以及禁食和保护胃黏膜等处理ꎮ1.3㊀观察指标㊀㊀①手术疗效评估[8]:两组疗效分为大块切除率(一次性切除病灶的患者比率)㊁完全切除率(病灶被完整切除且未发现切缘和基底部存在肿瘤细胞的患者比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病灶完全切除)ꎮ②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ꎬ包含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住院时间㊁病灶切除面积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ꎮ③两组随访复发率比较ꎬ复发判断标准:原切除部位检查出同样组织学类型的肿瘤ꎮ④两组并发症比较ꎬ并发症包含胃肠功能障碍㊁肺炎㊁血栓形成㊁切口感染㊁出血㊁吻合口瘘㊁肠梗阻等ꎮ1.4㊀统计学处理㊀㊀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ꎬ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ꎬ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ꎬ计量资料( xʃs)表示ꎬ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ꎬ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手术疗效比较㊀㊀ESD组大块切除率㊁完全切除率㊁治愈性切除率较EMR组明显高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1ꎮ表1㊀两组手术疗效比较(例ꎬ%)组别例数大块切除完全切除治愈性切除ESD组8072(90.00)69(86.25)66(82.50)EMR组4028(70.00)27(67.50)25(62.50)χ27.6905.8595.820P0.0000.0150.0162.2㊀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㊀㊀ESD组手术时间较EMR组明显延长ꎬ术中出血量㊁VAS评分明显小于EMR组ꎬ住院时间较EMR组明显缩短(P<0.05)ꎬ病灶切除面积较EMR组明显增大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2ꎮ表2㊀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xʃs)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病灶切除面积/mm2VAS评分/分ESD组60.02ʃ11.0367.65ʃ6.0310.19ʃ2.1633.16ʃ8.164.16ʃ1.02EMR组30.59ʃ8.0385.69ʃ7.1821.68ʃ3.6813.69ʃ5.197.65ʃ1.01t14.99214.48221.52413.74817.726P0.0000.0000.0000.0000.0002.3㊀两组随访复发情况比较㊀㊀两组患者均随访6~24个月ꎬ平均随访时间(16.02ʃ2.03)个月ꎬESD组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与EM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但ESD组术后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ꎬ见表3ꎮ2.4㊀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㊀㊀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ꎬ见表4ꎮ表3㊀两组随访复发情况比较(例ꎬ%)组别例数术后1年复发术后2年复发ESD组802(2.50)5(6.25)EMR组403(7.50)10(25.00)χ21.6708.571P0.1960.003表4㊀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ꎬ%)组别例数穿孔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合计ESD组802(2.50)0(0.00)4(5.00)1(1.25)1(1.25)1(1.25)9(11.25)EMR组400(0.00)1(2.50)10(25.00)6(15.00)3(7.50)2(5.00)22(55.00)χ226.640P0.0003㊀讨论㊀㊀近些年来ꎬ早期胃癌临床确诊率增幅不断提高(5%~40%)ꎬ自日本首次报道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以来ꎬ胃镜黏膜下手术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及接受[9]ꎬ流行病学数据指出早期胃癌淋巴结远处转移率较低ꎬ并且早期胃癌病灶较小ꎬ为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提供了可能ꎬ而EMR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ꎬ通过黏膜下层注射足量生理盐水使黏膜层从黏膜下层抬举起继而达到分离黏膜层以及固有基层是该技术的关键[10]ꎬ并且随着内镜技术设备不断更新以及辅助治疗配件不断发展ꎬEMR改良方法应运而生ꎬ其中ESD便是在EMR基础上改良的术式ꎬ文献研究证实EMR术能够将肿物整块切除ꎬ在减少患者复发率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11]ꎮ目前国内外有关EMR与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研究不少ꎬ例如孙运军等[12]研究证实ꎬESD是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1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ꎬ吴大海等[13]文献研究也表明ꎬESD治疗早期胃癌ꎬ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灶完整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ꎬ在彻底清除病灶㊁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㊁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相较于胃镜黏膜下切除术更具优势ꎬ但鲁文君等[14]文献研究则指出ꎬ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切除率较高且局部复发率较低ꎬ但仍存在手术时间较长和穿孔率较高等争议ꎮ㊀㊀为此本文开展前瞻性研究ꎬ进一步深入探究内镜下EMR㊁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㊁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等的影响ꎬ本次研究结果显示:ESD组大块切除率㊁完全切除率㊁治愈性切除率较EMR组明显高ꎬ表明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EMRꎬESD是基于EMR发展而来ꎬ其在内镜引导下可沿黏膜下层精准地剥除肿瘤病灶ꎬ并且其能够将范围较广的整块病变切除干净ꎬ可确保组织学的完整性[15]ꎬEMR只能切除病灶直径<23mm的病灶ꎬ临床应用中存在切除病灶不完整性和局限性等不足[16]ꎬ因而ESD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EMRꎮ在围术期指标方面ꎬ本研究结果显示ꎬESD组手术时间较EMR组明显长ꎬ术中出血量㊁VAS评分明显小于EMR组ꎬ住院时间较EMR组明显短ꎬ病灶切除面积较EMR组明显大ꎬ提示ESD治疗早期胃癌虽手术时间更长ꎬ是因为ESD操作步骤复杂程度较EMR高ꎬ但ESD在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中有创伤较小㊁术中疼痛更轻㊁切除病灶范围更广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等明显优势ꎬESD手术操作中应用特殊器械沿着黏膜下层将肿瘤病灶剥除从而减轻患者创伤和疼痛ꎬ此外ESD术开展过程中ꎬ一旦出血可采用内镜止血钳凝固血管ꎬ止血成功也不会影响患者的病灶切除效果ꎬ提示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切除后若创面存在血管残留ꎬ需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ꎬ但过分血管凝固会增加患者穿孔风险[17]ꎮ在随访复发率方面ꎬ本研究提示ESD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ꎬ因ESD治疗早期胃癌时可一次性切除大范围肿瘤病灶ꎬ并最大程度降低病灶淋巴结转移风险ꎬ从而减少局部肿瘤的残留ꎬ最终实现组织学上的真正根治[18]ꎬ因而ESD组在降低早期胃癌患者复发风险方面有明显优势ꎮ㊀㊀基于以上分析ꎬ本次前瞻性研究证实了ESD在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较EMR有更明显的优势ꎬ主要体现在前者可优化围术期相关指标㊁提高手术疗效㊁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方面ꎬ适用于手术耐受性较好以及病灶范围较大的早期胃癌患者ꎮ参考文献[1]㊀梅丽红.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分析 J .中国内镜杂志ꎬ2018ꎬ24(2):75 ̄79. [2]㊀董㊀雨ꎬ党旖旎ꎬ张国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中国内镜杂志ꎬ2017ꎬ23(5):57 ̄63.[3]㊀贺艳婷.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病理分析 D .宁夏医科大学ꎬ2018. [4]㊀陈庆法ꎬ徐㊀燕ꎬ薛方喜ꎬ等.年龄因素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单一病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肿瘤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J .中国内镜杂志ꎬ2017ꎬ23(2):53 ̄57.[5]㊀邱洪波ꎬ王㊀旋ꎬ何㊀甜ꎬ等.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术后免疫应激反应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J .癌症进展ꎬ2018ꎬ16(12):1529 ̄1531ꎬ1561. [6]㊀刘㊀晓ꎬ窦利州ꎬ薛丽燕ꎬ等.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对比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ꎬ2017ꎬ34(8):543 ̄548. [7]㊀周㊀萌ꎬ魏晓艳ꎬ李颖霞ꎬ等.早期胃癌EMR术后异时性远处转移1例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ꎬ2017ꎬ16(11):1037 ̄1042.[8]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内镜杂志ꎬ2018ꎬ17(1):50 ̄55. [9]㊀钟㊀斌ꎬ崔红义ꎬ候凤杰ꎬ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J .实用癌症杂志ꎬ2016ꎬ31(6):997 ̄999.[10]㊀蔡方宙ꎬ梁远国ꎬ郑丽梅ꎬ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J .临床医学工程ꎬ2019ꎬ26(2):147 ̄148.[11]㊀韩㊀美ꎬ李庆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刊ꎬ2017ꎬ52(12):103 ̄104.[12]㊀孙运军ꎬ刘㊀松ꎬ李㊀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ꎬ2018ꎬ25(9):45 ̄49.[13]㊀吴大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J .微创医学ꎬ2018ꎬ13(6):51 ̄53.[14]㊀鲁文君ꎬ姜㊀雷ꎬ甘亮亮ꎬ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ꎬ2014ꎬ23(9):1232 ̄1240.[15]㊀吴学队ꎬ沈静侠ꎬ王东江ꎬ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研究 J .实用癌症杂志ꎬ2015ꎬ30(3):398 ̄400.[16]㊀刘㊀岚ꎬ王云霞ꎬ郭建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Meta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ꎬ2015ꎬ35(7):1804 ̄1808.[17]㊀吴义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D .安徽医科大学ꎬ2012.[18]㊀王㊀伟ꎬ郝㊀璐ꎬ施新岗ꎬ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价值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ꎬ2017ꎬ38(7):923 ̄927.(收稿日期2019-08-07㊀修回日期2020-04-25)(编辑:吴小红)。

2023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处理及病理学评估完整版

2023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处理及病理学评估完整版

2023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处理及病理学评估(完整版)针对发病较常见的结直肠腺瘤/息肉性病变,临床广泛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即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当病变>2cm、EMR难以完整切除时,可采用分片EMR(Piecemea1EMR)切除。

后者虽可切除较大病变,但局部复发率高(7.9%~31%),标本病理学评估也有局限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起源于日本对早期胃癌的治疗,目前已在包括食管、结直肠等消化道,甚至咽喉等部位广泛应用,而对于结直肠大型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已被认为是高效成功的切除手段。

ESD比腹腔镜辅助手术创伤小,更重要的是手术标本可进行精确的病理学评估。

在我国,虽已一定范围开展ESD 手术,但对标本完善细致的处理尚缺乏规范。

我院内镜中心自2012年开展ESD,现参照先进国家和我们之前处理的经验,探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ESD切除标本的规范处理和病理诊断评估问题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我院内镜中心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间共进行结直肠ESD治疗113例,患者均诊断明确,35例(30.97%)有术前活检及病理诊断结果。

113例中男64例、女49例,年龄38~88岁,中位年龄65岁;病变位于结肠43例(38.05%)、直肠61例(53.98%)、盲肠9例(7.96%)。

二.标本处理及取材按照日本结直肠癌治疗指南(2014)及早期结直肠癌组织学评估指南(2012),标本经2位病理医师操作进行如下操作(图1):⑴标本放置于放有滤纸的泡沫板上,适度伸展与活体程度接近,不锈钢大头针钉住周边切缘,标记体内对应位置近(口侧)、远(肛侧)端,5倍体积10%缓冲福尔马林(40%甲醛)固定12h以上;(2)大体观察肿瘤位置、外观、病变大小及切缘情况;(3)固定前、后标本行大体照相;(4)沿标本长轴水平放置,基底及四周切缘采用不同颜色墨汁标记;(5)肉眼确定距病灶最近切缘,垂直于此切缘方向每间隔2mm平行切开;病变远离各切缘时沿标本短轴平行切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周鋆;季大年;李风;肖子理;黄任翔;项平【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lderly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treated by ES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ge:elderly group (≥ 65 years old) and non-elderly group (< 65 years old);ESD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 and the safety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in elderly group was (74.5±20.0) min while that in non-elderly group was (66.5 ± 18.1) min,the difference wa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the occurrence of ESD complications,the en bloc resection rate,the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and the curative resection rate in elderly group were 2.2%,100%,95.6% and 95.6%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rom those in non-elderly group (2.4%,100%,97.6% and 97.6%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s ESD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the elderly.%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ESD 治疗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观察比较2组的ESD的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老年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5 ±20.0) min,非老年组为(66.5±18.1) min,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ESD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2.2%、100%、95.6%和95.6%,与非老年组的2.4%、100%、97.6%和97.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3页(P203-204,210)【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老年;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疗效;安全性【作者】周鋆;季大年;李风;肖子理;黄任翔;项平【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以通过微小的创伤整块切除浅表黏膜病变 [1],近些年ESD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与传统外科手术有同等疗效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超英;黄建敏;潘慧;刘兰仔;何利平【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2(32)15【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内镜诊断发现的21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接受ESD治疗(内镜治疗组),1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观察内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完全切除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病灶大小、术后住院天数及病理浸润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总结ESD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达到了完全切除,且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肿瘤病灶大小、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住院天数上,内镜治疗组患者短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早期胃印戒细胞癌,ESD具有与外科手术相似的良好效果,ESD术后住院时间甚至更短,但是ESD术前需严格评估病灶的边界以及适应证。

【总页数】4页(P72-75)【作者】方超英;黄建敏;潘慧;刘兰仔;何利平【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福建省立医院金山院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2.内镜下经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3.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及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5.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的疗效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
作者:周炳喜李晓芳张慧丽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0例患者的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组织学完全治愈切除率达到84.6%,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疗效
胃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近年来,随着各项检查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新型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

本研究中,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男100例,女30例,年龄580~86.0岁,平均年龄(65.0±80)岁,病灶直径07~3.4 cm。

130例早期胃癌分布,胃窦部82例、胃角部20例、胃体上部14例、贲门部1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仪器应用奥林巴斯胃镜(型号为XQ260J)及其配套的超声小探头(UM3R),内镜注射针、Hook刀、Flex刀、IT刀、ERBE高频电发生器、氩气刀等。

1.2.2 术前检查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心肺功能等各项检查,积极备血,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手术方法在胃镜引导下,喷洒靛胭脂,对病灶组织进行有效染色,于病灶外5~10 mm处,应用氩气刀做电凝标记。

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靛胭脂混合液,充分游离病灶黏膜,应用Hook刀,从病灶远端开始,做环形切口,进行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反复注射混合液,以确保充分游离,尽可能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一旦出血,找到出血部位,及时止血,小血管渗血时,IT刀电凝止血,大血管出血时,应用止血钳电凝止血或者应用金属夹止血。

待病灶完全
剥离后,对可见性血管畸形预防性电凝止血。

置入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进流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进溃疡愈合。

1.2.4 标本处理整块黏膜标本切除后,甲醛溶液固定,制作成2 mm切片,确保病变组织处于标本边缘之内。

1.3 组织学治愈标准①完全治愈性切除:一次性整块切除病灶,标本切缘及基底部均未发现癌细胞。

②可能治愈性切除:标本切缘可能存在癌细胞。

③非治愈性切除:标本切缘发现癌细胞。

2 结果
130例患者的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根据组织学治愈标准,其中110例达到完全治愈性切除(84.6%)、17例达到可能治愈性切除(13.1%)、3例为非治愈性切除
(2.3%),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病例。

3 讨论
胃癌的临床症状特异性差,有时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呈隐匿性发展,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仅存在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没有侵及肌层,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患者多有消化道疾病史、胃癌家族史[2]。

早期胃癌的治疗原则是在确保患者长期生存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各脏器功能均处于减退状态,而且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很难耐受损伤性较大的传统胃癌根治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其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

有研究表明,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近期效果与外科根治术的近期效果相似,但是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对病灶浸润深度、浸润范围,进行准确评估,借助CT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4]。

值得注意的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时,由于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最好选用气管插管麻醉,便于术中麻醉控制和气道管理,患者也不会由于麻醉产生胃肠道不适症状。

术后留置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并能及时发现术后出血情况。

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运动,同时辅以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130例早期胃癌患者,经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组织学完全治愈切除率达到84.6%,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等病
例,总而言之,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诸多特点,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国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老年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06.
[2] 陈峻青胃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评价.中华医学杂志,2009,84(24):2057.
[3] 练晶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初步评价.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16(2):79.
[4] 王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24(12):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