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摘要随着内镜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陆续发布,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已成为早期胃癌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镜治疗对传统外科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同样风险与获益并存,外科医师提供的外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保障,可以保证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病人的肿瘤学安全性和治疗安全性,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在临床新技术的创新上,无论是内镜科医生或是外科医师,均应坚持严谨学风的精神,积极思考、钻研技术、循序渐进的创新模式,为我国胃癌病人建立更好的诊疗模式,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优的诊治体验,做出各自领域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癌症筛查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内镜设备和诊断技术的革新发展,我国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z EGC ) 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而以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EGC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5 年生存率>90% [l]0 EGC 的治疗手段呈现内夕济举多元化,理念更趋于微创和器官功能保护,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外科治疗方式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在符合特定适应证的前提下,内镜治疗在安全性和预后生存方面均达到满意效果,且较外科手术治疗更具独特的微创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2-3 ]o这些使得EGC治疗的多元模式更趋于精准方向发展。

内镜切除手术作为内科外科化的治疗手段,其获得的成功使外科医师不得不承认外科手术已不再是EGC的专属治疗手段。

在EGC 内镜治疗获得迅猛发展的当下,外科医师如何加深对内镜治疗适应证、理念、方法、技术手段的理解,如何理性客观的看待内镜治疗发展趋势、取得的成果和所存在的问题,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和知识更新参与到合作共赢的治疗模式中,这些均是胃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1EGC内镜治疗的历史变迁和进展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最早提出了EGC的概念,这也源于当时纤维胃镜的应用,而随之而来的内镜下活组织检查更是给EGC的诊断准确率带来了质的提高。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13
三、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与常规内镜诊断 1早期胃癌的症状和体征 ① 上腹痛 起初仅感上腹胀、沉重感、隐痛,
常被误认胃炎。北京协和医院107例表浅型胃 癌分析,出现上腹隐痛者可达80%左右。
② 早饱、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可作为胃 癌的首发症状,在早期出现。北京协和医院早 期表浅行胃癌的病例中,出现此症状者约20%, 并且可不伴有上腹痛。
19
② 染色法与亚甲蓝 染色法是指色素浸润消化道 粘膜或被吸收使之染色。
亚甲蓝又称甲蓝、美兰:是塞秦类可吸收染 料。正常的小肠细胞、结肠细胞、胃的肠化型 上皮和食管的特异性肠化生上皮均可被染色; 食管鳞状上皮、胃上皮和胃型化生上皮均不被 染色。食管鳞状上皮或贲门柱状上皮的不典型 增生或癌多表现为染色不良或不然色。亚甲蓝 可用于检则Barrett食管、贲门肠化生上皮以及 胃的肠型化生上皮。此外,亚甲蓝还可检测热 烧或激光下粘膜消融术后是否有肠化生上皮的 残留。
2
一.早期胃癌的定义和分型 ⒈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 胃癌病变限于胃壁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不论其浸润范围大小,单发或多发及有无淋 巴结转移。
其中,仅限于粘膜层的癌称粘膜内癌,已 侵及粘膜下层者称粘膜下层癌,有二个以上 癌灶者称多发癌,直径小于1.0cm者称为小胃 癌,直径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中晚期胃 癌亦称进展期胃癌,是指病变深度已超越粘 膜下层者。
16
根据日本胃癌专家的研究,胃镜操作经历 不满10年的医师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为25%, 尤其是贲门附近的胃癌漏诊率可高达32%; 操作经历在10年以上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漏 诊率也为20%,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被漏 诊。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 结提高。
17
四.早期胃癌诊断的新方法 1、染色内镜 染色内镜的概念是指应用特殊 的染色剂对消化道粘膜染色观察病变的一种 内镜下诊断方法。染色后粘膜结构更加清晰, 病变部位与周围对比得到加强,轮廓更加明 显。如能结合新型放大电子胃镜,可进一步 观察消化道粘膜的隐窝、腺管开口的形态、 粘膜下血管的分布,对早期粘膜病变的诊断 效果优于普通胃镜,从而提高早期癌及癌前 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PPT.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PPT.
Data courtesy of Dr.Sano, National Cancer Center East Hospital
NBI:Narrow Band Imaging
NBI=光学的图像强调功能
白色光
NBI Filter
窄波光
图像提供:国立癌中心東病院 佐野先生
图像调整回路
NBI合成颜色的方法
病例2: 67岁,胃窦片状糜烂,活检病理高分 化腺癌,拒绝手术和化疗,坚持气功和中药调 理,前2年镜下表现变化不明显,第三年病变 明显增大,呈溃疡改变。存活4年。
肠息肉自然癌变的时间10年左右
我们足够长的时间来发现早期癌
早期诊断基本条件
病人就诊时机
国人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医疗资源不平衡。
“怕看病”、“看不起病”,导致很大一部分
总体,早期诊断率很低
消化科内镜中心 特需胃镜室 国际部胃镜室 50%左右 南楼内镜诊疗科 50-72%
基本手段:常规内镜,偶尔使用染色、NBI
胃癌自然状态下演变
病例1:64岁,胃底小片状糜烂,活检高度不 典型增生伴癌变。拒绝任何治疗,坚持每年复 查,前3年局部病变变化不明显,活检均为腺 癌,第四年镜下表现溃疡,发展到进展期,存 活7年
415nm
415nm
540nm
暗蓝 + 暗绿 + 明红 = 红茶色 明蓝 + 明绿 + 暗红 = 蓝绿(靛蓝)
NBI的基本效果
3.小结:在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只有守秩序、守规则,才能愉快又安全。 三、 让学生懂得野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
普通观察 NBI 2、 教育学生生吃瓜果要注意卫生。
(4) 用好用足狂犬病疫苗。即在咬伤后的当天及第三、七、十四、三十天各肌注一针,不能半途而止,疫苗要在10度阴暗处保存。 为什么三餐要定时定量? (7)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左右。洗后不在澡堂内久留。 2.5.1要点 专营店里面还应摆放一些点心、糖果。营造这种环境,目的就是把客户紧张的心理缓解下来。很多汽车公司都采取这种方法,美化环 境,播放背景音乐,甚至车里边还会根据客户喜好的不同预备不同的CD音乐。例如有的客户想听听车的音响系统好不好,这个时候销 售人员要注意细节,要问客户喜欢听哪方面的音乐,客户马上就会眼睛一亮,“怎么,还有我喜欢听的。”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治愈率远高于进展期胃癌,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诊断率偏低,进展后极大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情况。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制订《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胃癌早期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

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X 线钡剂造影检查、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HP 感染检测。

1. X 线钡剂造影检查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X 线钡剂造影检查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病死率,胃癌检查中应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

但与内镜检查比较,由于上消化道X 线钡剂造影检查有放射性且阳性率较低,因此,胃癌筛查时需谨慎应用。

2. 内镜筛查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被视为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其费用相对较高、受限于设备和医师技术造成患者不适,因此,该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3. 血清学筛查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可分为PG Ⅰ和PGⅡ2 种亚型,可反映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外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出现萎缩时,血清PGⅠ的水平及PGⅠ与PGⅡ比值(PGR)可能会降低,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

4. HP 感染检测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因素被认定是HP 感染,尤其对于肠型胃癌的发生。

(1)血清HP 抗体检测胃黏膜严重萎缩患者,可能存在胃黏膜HP 菌量减少等干扰因素,可使其他方法检测假阴性率较高,血清学检测不受该因素影响。

(2)尿素呼气试验(UB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13C-UBT 和14C-UBT,具有较高准确性、操作便捷及不受HP 在胃内分布影响等优势。

(3)粪便抗原检测HP 随着胃黏膜上皮每3 d 更新1 次,其代谢产物及死菌体等作为非特异性抗原,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

HP 粪便抗原检测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酶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色谱法。

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的特点及临床特征

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的特点及临床特征

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的特点及临床特征【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早期胃癌的镜下特点及临床特征。

方法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结果癌变部位以贲门及胃体部多见,病理胃镜下分类以浅表凹陷型和浅表溃疡型多见。

结论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镜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21-01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占全球肿瘤发病率和癌症病死率的第二位[1]。

早期胃癌指胃癌仅侵及粘膜、粘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层[2]。

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现将我院确诊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胃镜下特点及临床特征作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胃癌患者318例,其中确诊为早期胃癌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40岁-73岁,平均(57.3±8.4)岁。

1.2 临床特点 45例(75%)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表现消化不良、胃纳差的患者有12例(20%),表现消瘦无力的患者有7例(11.7%),上腹部存在轻压痛者35例(58.3%)。

所有病例均未触及腹部包块。

2 结果2.1 胃镜下特点及分型 60例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贲门部33例(55.0%),胃体部15例(25.0%),胃窦部7例(11.7%),胃角5例(8.3%)。

所有癌灶都属单发,地图样糜烂灶20例,粘膜色泽发红,触之易出血;浅凹陷与浅溃疡者23例,凹陷中央为不规则的颗粒状;结节样隆起病变17例,边缘粘膜隆起,欠清,形态极不规则,质硬。

2.2 术后病理分型根据日本内镜学会关于早期胃癌分类标准,ⅰ型12例(20.0%),ⅱa型5例(8.3%),ⅱb型15例(25.0%),ⅱc型7例(11.7%),ⅱa﹢b型3例(5.0%),ⅰ+ⅱc型18例(30.0%)。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的发展消化内镜从硬质内镜到纤维内镜最后发展到电子内镜。

目前电子内镜新技术层出不穷。

超声内镜系统。

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超声内镜检查以及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胶囊内镜。

最早由以色列开发研制,形如胶囊,属一次性用品,含有闪光装置和摄像传感器。

吞服后通过整个消化道,所拍摄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收器存于电脑加以分析。

胶囊内镜则随粪便排出。

胶囊内镜对小肠检查价值较大,患者痛苦少,由中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实现全消化道的观察、诊断。

放大内镜。

1990年代,日本Olypus公司和Fujinon公司先后开发出放大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在内镜头端接近目镜的地方安装可以移动的凸镜,能将局部病变黏膜放大10~100倍,可观察到胃小凹和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特征。

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小癌灶、微小癌灶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其他还有例如小肠内镜、磁控胶囊内镜、放大内镜等;不管是哪一种内镜,其主要的诊断价值在于:提高消化道早癌诊断率: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内镜等。

消化道肿瘤及早癌临床定义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大肠癌,胃癌,食道癌,早期的这些肿瘤。

对于不同的消化道早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的食道癌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一个微创的切除,在内镜下把黏膜切除,从而避免切伤患者的食道,创伤比较小,也可以重建上消化道,这是早癌的处理方法。

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术前准备很重要,术前常用药有:祛粘剂:得佑(链霉蛋白酶颗粒),比较贵。

一般用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加在床上不停地变换体位,比德佑便宜,效果很好。

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冲洗。

局麻除泡剂:达克罗宁。

综述-早期胃癌

综述-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D4C5班李成龙学号:118112168 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居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常伴有转移,总体预后不良。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仍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分为内镜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两大类。

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治疗方面的文献,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CG)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胃癌,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1]。

根据癌肿滋润深度又可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和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

早期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适当的治疗,其预后将明显好于进展期,术后5年生存率将达到90%以上[2],总体复发率在1.5%-13.7%。

既往早期胃癌(EGC)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的大量资料显示[3]MC和SM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6.4%、9.7%-24.3%,而且随着内镜设备和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EGC的治疗以从单纯外科手术转向内镜局灶切除。

研究表明,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开腹手术和内镜手术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90%以上[4]。

1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section,ESD)EMR和ESD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因此治疗前应常规行色素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1.1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即通过吸引或用钳子将病变处牵拉呈息肉状,然后借助圈套器将病变切除的方法。

其适应症是[5]:肿瘤局限在黏膜内;单一病灶;直径≤2cm的隆起型病变(Ⅰ或Ⅱa);≤1cm的平坦型(Ⅱb)及凹陷型(Ⅱc);肿瘤无溃疡及脉管癌栓;癌细胞分化良好。

胃癌的诊断方法都是什么

胃癌的诊断方法都是什么

/胃癌的诊断方法都是什么家属们都知道肿瘤疾病是非常难以治疗的,所以对于胃癌的诊断很多家属想多了解些,专家针对于胃癌的诊断这个问题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吧。

胃癌的诊断检查方式有:胃癌的诊断之CT检查:胃癌的CT征象:早期胃癌常规CT难以显示,主要依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纤维内镜,采用动态cT可显示胃壁的多层结构和粘膜层破坏,而诊断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表现为:胃壁增厚,但胃壁增厚并非胃癌特有表现,需与胃淋巴瘤,慢性肥厚性胃炎等作鉴别诊断。

胃腔内肿块,其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可伴有深浅不一的溃疡。

肿瘤向外浸润时表现为胃周围脂肪层变薄,并累及肝、胰腺等邻近器官。

胃大弯、小弯、腹主动脉旁等区域淋巴结肿大。

胃癌的诊断之X线钡餐检查:钡剂造影是胃肠道肿瘤检查的首选和主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对于老年人、儿童、脊柱严重畸形者,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以及恐胃镜者,胃肠钡餐X线检查应是除胃镜外的首选。

但也有些病变是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例如早期胃癌等。

因此,X线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对可疑病灶反复检查,严密随访,X线检查阴性不能排除病变的存在。

胃癌的诊断之内镜检查(胃镜):目前胃镜已成为胃癌的诊断检查方式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所使用的内镜主要有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三种。

胃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征对于胃癌内镜下主要观察病变的基本形态:隆起、糜烂、凹陷或溃疡;表面色泽加深或变浅;粘膜面粗糙不光滑;有蒂或亚蒂;污苔附丽与否;病变边界是否清楚及周围粘膜皱襞性状态情况。

和正常粘膜对比的方法来区分辨别病灶。

胃镜检查特别适用于:①怀疑胃部良性或恶性肿瘤者;②短期内动态观察胃的溃疡性病变,以鉴别良性或恶性;③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癌找原发灶。

以上就是关于“胃癌的诊断”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通过上文的讲解应该知道胃癌怎么诊断了吧。

原文链接:/wa/2012/1213/70346.html。

早期胃癌诊断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诊断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诊断治疗进展胃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以中老年多见,青年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根据癌组织在胃壁的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和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为EGC 。

EGC 又分为黏膜癌(M ucosal Cancer,M C)及黏膜下癌(Submucosal C ancer ,SM C)。

近年,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加强,检查方法的改进,EGC 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较大进展。

1EGC 的分型日本内镜学会将EGC 分为(图1)隆起型(I 型)、浅表型(II 型)及凹陷型(III 型)。

其中浅表型(II 型)又可分为浅表隆起型(IIa)、浅表平坦型(IIb)及浅表凹陷型(IIc )。

临床上EGC 可以表现为混合型(如I+IIa 、IIa+IIc 、IIc+III 等)[1]。

2EGC 诊断技术进展2.1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通过含有色素的溶液使胃黏膜着色,病变组织与正常黏膜形成明显对比,从而可提高对癌性病变、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等)的诊断与鉴别[2,3]。

常用的色素包括亚甲蓝(M ethylene Blue,M B)、靛胭脂(Indigocarmine,IC )等。

MB 为吸收染色剂,不能为正常黏膜上皮吸收,容易被肠化生上皮吸收,并可和糜烂、溃疡结合成蓝色;IC 为对比染色剂,沉积于胃小凹,与胃黏膜形成鲜明对比。

临床上联合应用M B 和IC 可明显提高对EGC 诊断的阳性率[4]。

2.2荧光内镜(Fluorescence Endoscopy )生物组织内的化合物与特定波长的光发生反应,能发出特(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29)赵洪川ZHA O Hong-chuan作者简介:赵洪川(1959-),男,教授,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胃癌有哪些诊断方法

胃癌有哪些诊断方法

胃癌有哪些诊断方法胃癌有哪些诊断方法?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早期胃癌诊断并不准确,所以也有可能发生误诊的现象,胃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胃癌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胃癌的检查方法到底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尽早识别胃癌,争取早日治疗,控制病情的发生、扩大。

一、西医常规检查方法1、X线诊断:(1)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早期胃癌系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调线检查结合纤维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

(2)进展期胃癌的X线诊断:进展期胃癌的调线表现与大体病理分型有密切关系。

不同部位胃癌与胃溃疡癌变的特殊X线表现。

2、CT检查:CT检查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附近的解剖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

胃癌通过血道转移均可在CT上清楚地显示。

3、胃癌的内镜诊断:纤维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可以发现早期胃癌,对良恶性溃疡进行鉴别,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并可对癌前期病变进行随访检查。

4、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检查者可以直接地看到胃壁的各层,了解肿瘤的全貌,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TNM分期。

内镜超声在美国的许多中心应用较广,现在已经能够经普通内镜活检通道插入超声探头,用于临床检查。

5、其它检查:另外胃癌的检验项目还有:血常规,血沉,便常规、隐血试验,胃液检查,血清胃泌素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

检验的结果结果判定如下:(1).胃液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样沉渣,乳酸、乳酸脱氢酶、β葡萄糖醛酸酶增高。

(2).血清胃泌素显着升高。

(3).血清癌胚抗原(CEA)可呈阳性。

(4).血液检查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血沉大多增快。

(6).便隐血试验多持续阳性。

二、胃癌的经络体质消瘤法检查方法胃癌经络阻塞主要体现在全身15经络经络堵塞。

经络体质消瘤法认为:经络堵塞是胃癌的病因,是经络堵塞引发的一种多脏器功能低下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目前多进行门诊有症状患者的胃镜筛查,总体上同日韩相比
差距明显。
图3

中国部分省市及地区男性胃癌死亡率分布图(2009年)

图1
中国部分省市及地区男性胃癌发病率分布图(2009年)

图4中国部分省市及地区女性胃癌死亡率分布图(2009年)
四、危险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病理过 程,是人口学因素、生活饮食因素、遗传基因、感染因素和环 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对胃癌病因学和危险因素
resection/R0
resection):整块切除
标本水平和垂直切缘均为阴性称为完全切除。 8.治愈性切除(curative resection):达到完全切除且无 淋巴结转移风险。 9.局部复发(10cal recurrence):指术后6个月以上原切 除部位及周围1 cm内发现肿瘤病灶。 10.残留(residual):指术后6个月内原切除部位及周围
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胃癌的一级预防,更为正确区分胃癌高危 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二级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万方数据
虫堡逍丝凼缝塞壶垫!兰生!旦筮!!鲞筮!塑£!也』旦螬垦!!!竺:』!!Y!Q!兰,!生:!!:塑!:Z (一)胃癌的危险因素 1.人口学因素:年龄和性别等人口学因素是胃癌的危 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我国在40岁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缓慢下降, 30岁以下发病病例较为少见;30岁前胃癌死亡病例很少见, 40岁以后胃癌死亡明显增加,并随年龄增长死亡率亦上升。 世界各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2008年 IARC数据显示胃癌的男女比例为1.8:1,男女发病比例在 不同国家范围为(1.1—2.3):l,胃癌发病率高的地区男女 比值也相对较高旧J。我国按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计算男性 约为女性的2倍。男高女低的趋势并不取决于吸烟差 异Ⅲ1,遗传因素及其他外源因素(如性激素分泌差异。1…,饮 食习惯及行为差异等)的影响可能导致了胃癌分布的性别 差异。 2.生活饮食因素: (1)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有关0191,日本一项大型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每日摄盐超过

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

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

11 85% 18 42.9% 11和16 22.45%和32.65%
3个月时病理重度浅表性炎 伴中度肠化、中度不典型增生 HP+++
1年后Ⅲ型sm胃腺癌Ⅱ级
• 综上,对高危人群,特别是对胃癌前疾病进 行长期随访和监测是防治胃癌的关键,而胃 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往往是从胃癌前疾 病的长期追踪随访中获得。
郑某 72岁 Sm腺癌
• 胃息肉癌变率6%~27%,腺瘤性息肉直径大于2cm癌 变率达50%以上。 • 胃溃疡癌变率2%以下。 • 残胃癌指良性病变切除胃5~10年,胃癌切除10~15 年发生的残胃癌,国外报道发生率6.3%~10.6%,为 对照组的3-6倍。
例数
随访(月) 癌变
比例
Lansdown 13 15 Saraga 85 42 Farinati 49 12和60

癌前病变的发生及其性质与癌变机制有联系。 关于癌变,有两阶段学说,即触发过程和促进 过程。触发过程是由于某些致癌物质引起的细 胞变化,是非特异的,但可以遗传给子代细胞, 并一直到变成癌细胞。这种病变的细胞一般处 于静止状态。促进过程是指癌变的细胞由于一 些刺激而活跃增生,如免疫系统的变化、激素 平衡的失调、慢性刺激及炎性刺激等,也有时 是致癌物质的重复作用。这时,致癌物质既是 触发因素,又是促进因素。细胞的触发变化包 括体细胞的突变,并反映出细胞遗传物质-DNA 的变异。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上出现异常, 都是癌前病变组织中所常见的细胞病变,也是 触发过程的组织细胞学上的表现。
进展期胃癌临床表现
• • • • • • • 上腹痛-----最常见 37.5% 贫血----40.1 % 体重下降---60.4% > 10kg 食欲不振 腹部不适 无主诉-----4.6% 便潜血++ ----81.7%

消化内科常见病指南汇编内镜下部分

消化内科常见病指南汇编内镜下部分

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概述: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2015 年我国新发胃癌67.91 万例,死亡49.80 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胃癌的转归和预后与其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低,生活质量差,其5 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不足30%,而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内镜下切除术( Endoscopic resection) 已成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主要包括: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并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定义与术语:1.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 : 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2.整块切除( en bloc resection) : 病灶在内镜下整块切除,并获得单块标本。

3.完全切除( complete resection /R0 resection) :水平和垂直切缘均为阴性的整块切除。

4.治愈性切除( curative resection) : 病灶整块切除,大小≤2 cm、垂直切缘与水平切缘阴性、无合并溃疡且无脉管浸润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5. 相对治愈性切除( curative resection for expanded indications) : 病灶整块切除、垂直切缘与水平切缘阴性且无脉管浸润的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早期胃癌:( 1) 直径> 2 cm,无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 直径≤3 cm,可伴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直径≤2 cm,无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4) 直径≤3 cm,分化型浅层黏膜下癌。

胃癌早期筛查的新进展

胃癌早期筛查的新进展

胃癌早期筛查的新进展胃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据统计,2018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的42%和44%,而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因此,胃癌早期筛查的新进展备受关注。

一、胃癌的早期筛查胃癌的早期筛查可以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进行,如内镜、超声波、X线等。

内镜是目前最有效的早期诊断胃癌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和切除病变组织。

而其他检查方法则常用于筛查人群,并可以配合内镜检查提高检出率。

最近,胃癌早期筛查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精准医疗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成为了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精准医疗是一种根据个体的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多方面数据,对疾病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精准医疗的应用有望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在过去,人们对胃癌的诊断仅依靠肉眼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和正常组织的差异。

然而现今,利用基因检测和单细胞分析等技术,可以对胃癌的微观变化进行探测,甚至可以在肿瘤组织中发现微小分化状态的肿瘤细胞。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早期发现肿瘤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另外,精准医疗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及其相应代谢功能的不同,针对个体化治疗进行选择和定制。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的肿瘤基因变异情况,可以对基因靶向治疗进行精确选择,从而达到适应症最佳医疗效果。

三、荧光内镜下光学活检技术荧光内镜下光学活检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无创检查方法,它结合了内镜和荧光成像技术。

通过将荧光苯丙氨酸等荧光剂注入血管中,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病变范围、病变结节等。

随后,利用光学活检技术可以在荧光诱导下实现对病变区域高分辨率图像采集和活检组织的获取,并且可以进行多个原位的活检。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它是一种无创性的光学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组织的位置和范围。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提高内镜检查的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最大限度地增加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一项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新技术。

ESD技术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等优点,为早期消化道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详述ESD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参考大量临床资料,分析研究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标签: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早癌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

每年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大约有64万,占癌症死因的第2位。

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呈隐匿性发展,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关键。

日本、中国和中南部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为胃癌高发区[1]。

目前,内镜技术的大量应用,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起重要作用,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明显提升。

1962年,日本消化内镜学会首次提出早期胃癌这一概念,可分为原位癌、黏膜癌、黏膜下癌。

外科根治术曾经被认为是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达43%和6.5%,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无明显差别[2]。

上世纪80年代,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早期癌的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许多国家迅速推广。

在我国,内镜技术现在发展较快,早期消化道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为早期及时治疗奠定了基础。

近期,新加坡的一项针对我国中老年男性的模拟实验分析,建议对我国50~70岁的男性进行内镜普查,会获得一定的成本收益[3]。

1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大多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为筛查或体检时偶然间发现,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肿瘤一般都较大,其诊断主要依据内镜,超声内镜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确诊需要行病理组织活检。

1.1 内镜检查技术①普通内镜:起筛查作用,可全面观察黏膜,发现疑似病变。

内镜下,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特征性,极易与良性黏膜病变相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1 早期胃癌的定义及分型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内镜学会1962年提出[1],定义为癌肿位于黏膜和黏膜下未达肌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EGC 又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及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

早期胃癌的概念是就癌肿的浸润深度而言,在内镜就大小而言,与EGC相关的有小胃癌、微小胃癌、超微小癌三个概念。

小胃癌指的是直径为6-10 mm的EGC,小胃癌指直径在5 mm以下的癌灶,超微小癌,又叫“一点癌”系胃癌黏膜标本为恶性,但是手术切除的标本却找不到癌灶[1]。

1962年日本内镜协会按胃癌侵犯深度不同,将早期胃癌分为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又分为Ⅱa(微隆起)、Ⅱb(表面平坦)、Ⅱc(浅凹陷);Ⅲ型(凹陷型),这一分类方法2002年在巴黎会议上被西方学者接受[2],现在成为早期胃癌的主要分类方法。

2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3]:EGC约有7%~29%的病例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EGC 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

但是EGC有无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因而强调认识EG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彻底廓清受累淋巴结的重要性。

EGC还具有浅表性扩散和多灶性生长的特点,浅表性扩散的EGC具有沿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胃壁四周呈扩延性生长的倾向[4]。

3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日本的EGC的诊断率最高,达50%,我国报道仅为10%左右[5]。

3.1 普通电子胃镜:普通电子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形态变化,并可以取病变组织活检,多块组织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率。

对黏膜粗糙、色泽改变、表面有白
苔样分泌物附着和黏膜受到轻微碰撞易出血处;对所有溃疡、片状浅表组织糜烂、息肉、结节和半球状或结节状隆起部位进行病理检查。

也可以采取剥离活组织检查和内镜直视下细胞学检查:剥离活检是通过胃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造成黏膜层和黏膜下组织分离,使原来平坦或凹陷的病变形成人工隆起,用高频电凝电切采样。

内镜直视下细胞学检查主要包括:组织印片法(活检小片组织在玻片上将黏膜面或病灶面朝上,反复按压固定)和细胞刷检(选取糜烂溃疡处用细胞刷轻轻擦拭,是细胞刷端粘上细胞,然后同胃镜一起拔出,涂片)。

3.2 色素内镜:色素内镜是内镜下直接散布色素液(或经口给予)的一种检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将这种方法分成几类:
3.2.1 对比法:利用色素积聚在胃黏膜的沟凹内,使胃黏膜凹凸更加鲜明,有利于更细致地观察病灶的形态,常用靛胭脂。

可以发现5 mm以下的微小病变,EGC的主要表现是:(1)病灶表面的凹凸变化,出现异常颗粒结节。

(2)黏膜色调和血管变化:发红、易出血和黏膜下血管紊乱消失。

(3)病灶处隆起或凹陷。

(4)病变处胃壁的硬化、变形。

3.2.2 反应法:利用上皮细胞分泌糖原或酸性液体与染色剂发生反应而变色的原理。

刚果红在酸性区变为蓝黑色,可以判断泌酸区域。

利用酚红可以碱性环境中由黄变红,幽门螺杆菌(Hp)可以产氨使酚红变色来判断Hp的存在。

3.2.3 荧光色素法:静脉注射某种荧光色素,来观察胃黏膜荧光,判断胃黏膜血流情况。

但国内目前色素内镜的应用并不广泛,有人用美兰直接镜下喷洒诊断早期胃癌,比口服更易被接受,简单易行,临床实用性强。

3.3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6]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超声探头离病变部位较近,无腹壁衰减和胃内气体的影响,可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获得较好的图象。

超声内镜胃壁可以分5层[7]:第一层高回声带;第二层低回声带(相当于黏膜层和界面波);第三层高回声带相当于黏膜下层;第四层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第五层高回声带是浆膜层和浆膜外组织。

超声内镜检查黏膜EGC时,发现第一、二层结构紊乱而第三层结构保持完整。

黏膜下层癌时第三层结构中断。

Yanni比较了超声内镜和普通内镜判断EGC总的正确率,发现结果近似。

但二者分别存在高估和低估,因此建议将两者联合应用克服对胃癌浸润深度的高估和低估。

超声内镜还可以周围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可以了解肿瘤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4 放大内镜:对于一些细微病变,常规电子内镜难以察觉,容易漏诊。

放大内镜[8]作为一种诊断用内镜,其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可以发现黏膜的微小病变,提高诊断率。

条纹状、网格状的小凹以及肿瘤血管的出现和集合静脉、真毛细血管网的消失为放大内镜下EGC的比较有特征性的改变。

4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随着EGC确诊率的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方式也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由所谓根治性手术向限制性手术过渡。

特别是没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更是适合现代微创手术。

4.1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9]和病变组织破坏术。

其中EMR近几年发展较快,以日本为代表,技术逐渐成熟。

利用高频电流的内镜息肉摘除术,适应于带蒂的隆起型病变。

不过一些病变无法安放套圈,为此人工地使病变部位隆起,然后于基底部借助高频电流予以切除。

这种人工地将病变隆起的方法有机械的牵引法、局部注射水溶性药物的方法及病变部位黏膜吸引的方法等。

主要的手术有如下几种[10],如:内镜下双套圈息肉摘除术(endoscopic double snarepolypectomy:EDSP法)、借助双内镜的内镜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 by double fibroscope method:ERHSE法)、深凿活检法(strip off biopsy)、用吸引帽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cap fitted panendoscopy:EMRC法)及应用结扎装置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ligating device:EMRL法)等。

近几年来在EMR基础上改进的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逐渐成熟且被人们接受。

4.2 EMR为早期胃癌的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还存在许多争议。

且传统EMR有一些缺点[11],如:难以一次性全切除(en bloc resection)大于2 cm 的病变;即使是小于2 cm的病变,全切除率也只有65%-93%。

全切除组比逐步切除组的复发率低4倍,且后者难以构筑病变原形;只有全切除才可以获得完整标本做出准确诊断排除附加外科手术的必要性。

在EMR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

1983年平尾雅纪曾用针形刀切开胃黏膜,1996年细川浩一和小野裕之首创顶端带有绝缘陶瓷圆球的电刀(IT knife),可以全切除90%以上的直径大于2 cm的病变。

在应用IT刀后提高了全切除的成功率,数据显示无论直径大于2 cm还是小于2 cm,成功率都提高了。

对困难部位切除的成功率也有提高。

4.3 内镜下其他治疗方法:是用于不能进行外科手术和没有内镜EMR适应证的患者。

如内镜激光治疗、内镜微波治疗、内镜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激光治疗[13]:激光照射后使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继之凝固、胶原纤维收缩,组织皱缩,EGC组织表面产生碳化、蒸发、气化而被清除。

内镜微波治疗是将微波治疗头通过内镜活检钳通道插入与病灶接触(微波电源为200V+10%,输入功率0~220 W,频率2 450 MHz)进行多次点灼,使病灶部位气化或呈白色凝固。

内镜药物治疗是将一些肿瘤治疗药物通过内镜注射到病灶局部,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

5 总结及展望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美国2003年死于胃癌的也高达12 000人。

报道显示,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20%-30%左右,而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60%-70%。

差距的原因在于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较低,仅仅为日本的1/4-1/5。

近年来内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内镜越来越重要,相信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会越来越高,治疗疗效也会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