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群体行为的基础
群体行为的基础
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行为是指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共同参与的行为,它是群体成员根据自身需要、利益和目标而表现出的一种集体行为。
群体行为的基础是群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运作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群体行为的基础可以从多个方面解读,其中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规范和集体动力。
首先,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于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在群体行为中,个体的认知会受到他人观念的影响,甚至可能发生认知冲突。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会通过归因、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从而形成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认识。
社会认知还涉及到个体对于自我形象和社会身份的认知,这些认知会影响个体是否参与群体行为,以及在群体行为中的角色定位。
其次,社会规范是指群体中存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社会规范是群体行为的规范化依据,它们具有指导和约束个体行为的作用。
社会规范可以包括正式的法律法规,例如交通规则和公司制度,也可以包括非正式的规范,例如道德和礼仪。
社会规范在群体行为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能够规范个体的行为,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社会规范还可以帮助个体理解他人的行为,从而在群体行为中更好地协调和合作。
最后,集体动力是指个体在群体行为中表现出的动机和意愿。
个体参与群体行为通常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例如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个体的行为意愿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自我价值感、社会压力和奖赏机制。
集体动力是群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它能够激励个体投身于群体行为中,并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
群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群体内部的互动可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从而进一步推动群体行为的发展。
同时,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群体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
群体的竞争、合作和冲突会对群体行为产生影响,它们可以引发群体行为的变化和演化,甚至导致群体的分裂和重组。
总结起来,群体行为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现象,它涉及到个体的认知、行为动机和社会规范等多个方面。
群体行为的基础对于解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改进群体的决策、合作和社会互动方式。
群体行为的基础
工作组织中的基层群体应该是同质的. 在下述条件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有高效率
工作比较复杂; 决策过程不能太快; 工作需要有创造性.
群体结构—群体构成
几点说明:
群体结构的同质或异质,不能把人们的 基本观点,基本信念包括在内; 同质与异质只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 化; 群体结构分析是一种对静止状态的分析, 但群体实际上是动态的.
假设群体 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 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实际群体 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参照群体 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 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 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群体
人们为什么会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 心理安全 地位需要 社会承认 自尊需要 被人需要的自尊 情感需要 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需要 权力需要 指挥和影响他人 实现目标需要 合作才能达到某些目标
群体发展的阶段
前阶段
阶段1形成
阶段2震荡
阶段3规范化
阶段4 任务执行
阶段5中止
五阶段模型
形成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震荡阶段: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
群体行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性是人 的本质属性.人的一生,谁都离不开家 庭,学校,工作单位而孤立地生活,他 们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群 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
群体是指为了共同实现具体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个体组合成的人群集合 体.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第六章、群体规范、群体沟通与非正式群体
(三)地位 指人们对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性排序,是
群体成员的威望和影响力的等级,是群体 成员的身份系统。
(四)群体规模 指群体的大小。 德国的马克斯· 瑞格尔曼就比较了拔河比赛
中的个人绩效与群体绩效的关系。他发现 1+1+1=2.5 1+1+1+1+1+1+1+1=4
第二节、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第六章
群众规范、群众沟通与非正式群体
关于蚂蚁
蚂蚁与恐龙
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 恐龙早已灭绝 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繁衍成鼎盛的王国
蚂蚁做事的流程与分工 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 蚂蚁一旦缺少合作,就会导致“蚂蚁帝国”的 崩溃
蚁群效应
第一节 群体的形成及发展
一、群体行为的基础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为了实 现某个特定目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一 种组合。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 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 斗目标。 群体的特征: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群体意识、 群体成员是有机结合不是松散的、群体自身的相 对独立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构成群体的四要 素:活动、相互作用、感情、群体规范
业已建立的社会规范——诸如刻板印象、时尚、习惯、习俗和价值观念 的心理学基础。一旦这种参照系得以建立并为个体内化,当以后个体单 独面对情境(社会的、非社会的情境),尤其是当刺激领域没有完好结 构的情况下时,它们就会成为决定或修正他对情绪反应的重要因素。他 认为,他所揭示的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不仅适于小群体,而且适 于国家、民族这样的大群体。 群体规范除了如谢里夫所揭示的,具有为个体提供参照框架的作用外, 还具有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功能,群体规范是要求其个体共同遵循的行为 准则,决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是否会得到大家的欢迎。表现出符合群体 规范行为的个体很可能得到群体的接纳和欢迎;而违反规范的个体将感 受到群体一致性的压力,遭到群体的拒绝和排搞清,甚至惩罚,从而在 心理上产生对偏离规范的恐惧,不得不按照群体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 因此,莱温说过,与其改变个体的行为,不如改变群体规范。 不过,群体规范的压力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具有制约作用。J。M.雅 各布森曾试图用规范潜在收效模式来表示群体规范的压力及其作用范围。 他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的所有行为都反映着某种规范。因此, 可通过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来测定群体规范的适当性;此外,几乎在所 有的场合,群体规范都体现在其成员对事物表示赞成与否的态度的评价 中。因此,又可通过评价活动来考察某种群体规范被其成员接受的程度。 于是他把行为和评价作为两个维度,构成测定群体规范压力的平面图。 把成员的评价和行为表现对立起来的点色成的曲线绘出,叫潜在收效曲 线。通过这条曲线,可以判断,某种群体规范能在多大范围内被其成员 所允许,以及某种群体规范所具有的压力的强度。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功能)
2019/9/14
群体支柱功能 评价标准功能 群体动力的功能 行为定向的功能
Page 20 of 40
2 群体压力及其意义
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它 使成员只能做出为群体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
群体压力的意义:对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力宣传, 造成舆论,使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 行为,这也就具有转变社会风气的积极意义;对于群体 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2019/9/14
Page 21 of 40
3 概念: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 叫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增强群体效 能、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群体能否存续 的必要条件。
2019/9/14
Page 22 of 40
2019/9/14
2019/9/14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第六章 群体与群体行为
Page 1 of 40
教学提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2)群体规范的概念。 (3)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熟悉: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了解: (1)梅奥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发现“非正式 组织(群体)”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Page 27 of 40
2 决策的分类
重大和普通决策(目标重要与否)。 战略性和战术性决策(影响时间长短)。 确定性、风险性和非确定性决策(信息多少)。
其他类型。如: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竞争 性决策、追踪性决策等。
2019/9/14
Page 28 of 40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六章群体过程与行动6.1群体6.1.1定义: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6.1.2特点①成员们的目标共同性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它是以若干人的共同的活动目标为基础的,正是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才能走到一起并彼此合作,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以他人之长,弥合自己之短,使群体爆发出超出单个个体之和的能量。
群体的这一特性,也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②群体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群体虽然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构成的,但一个群体,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一面。
它有着自身的行为规范、行动计划,有自己的舆论,而这些规范、计划和舆论,不会因为个别成员的去留而改变。
③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性作为一个群体,它之所以能对各个成员发生影响,并能产生出巨大的动力,就是因为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某一个群体里,在这个群体中,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在心理上,彼此之间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成员。
④群体的有机组合性群体不是一个个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成员都在这个群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职务,负一定的责任,并以作好自己的工作而配合他人的活动,使群体成为一个聚集着强大动力的活动体。
6.1.3结构群体的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及这些成分的有机组合。
群体成员的结构可根据不同纬度进行划分,如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信念的结构等。
群体结构对于群体成员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群体成员搭配不当,会使群体涣散,经常发生冲突,降低工作效率。
群体结构根据其成员在群体组成成分的接近性程度可分为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
同质结构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方面都比较接近。
研究表明,在以下三种条件下,同质群体可以达到最高的生产率:⑴当工作比较单纯,而又不需要许多种类的资源来完成工作时,同质群体有较高效率;⑵当完成某一件工作需要大量合作时,同质群体往往有效。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六章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群体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历史、互动、理论,以及决定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制约群体行为的外部因素、群体工作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涵义群体是指组织中由一定数量的成员根据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按照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组合而成的分层次、分职能的人群集合体,它是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组织与个体之间保持正常关系必要的中介体系,具有群体共同的职能目标、行为规范、隶属关系等。
1.群体的属性1)基本属性:组织内部的人群集合体。
2)功能属性: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组织与个体之间必要的中介体系。
2.群体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
2)形成的方式: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
二、群体的特征(一)合成性——群体总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合而成的,没有成员的组合也就没有群体的存在,所以人群合成的客观事实就成为群体存在的基本特征。
(二)职能性——价值特征群体是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根据组织运行的程序和专业分工的要求所设置的具体职能单位,每一个职能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失去了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的群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价值,所以实现职能目标、发挥职责功能就成为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价值体现,而每一个群体的职能目标的轻重、履行职责的绩效也就成为衡量各群体价值高低的客观标准。
(三)多维性——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程序形成的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使组织中的群体形成了多维性的表现特征,群体既有纵向的层次区分,也有横向的部门划分,而每一个群体又都处在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的特定结合点位上,由此就形成了群体在组织立体式结构中纵向的一维性、横向的二维性、交叉的三维性等多维性的表现特征。
(四)隶属性——组织中的各职能群体都是以具有明确隶属关系的部门形式存在的,组织对各个职能群体的职能范围、人事编制、物质设施等所属关系都有明确规定,各职能群体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相关群体而围绕着本隶属系统的职能目标自主运行的部门建制,而群体成员也都有定位于所在群体而有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特定隶属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发现:
•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 •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 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 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 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如果运用群体形成的五阶段 模型的术语,那就是,群体通过其形成和规范化 阶段的结合而开始存在,接着经历一个效率较低 的执行任务阶段,随后是震荡阶段,然后是一个 高绩效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
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
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导向。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群体概念包括的含义:
2、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
和心理所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
上的交流。
5、群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一定的角色、地 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三)规范的一般类型:
•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设计员 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行为
第六章 群体概述本章要点群体是企业或单位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集合体。
它对于群体内的成员,对于其他的群体或整个组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群体心理的研究已成为组织行为学的重要课题。
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对群体的概念及特征,群体的类型与规模以及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既可以了解它对组织所起的作用,又可以分析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群体的类型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其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故将在第三节中对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特点、作用作一详细介绍。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及特征一、群体的概念群体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介于个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之间的特殊心理。
人们总是通过归属于一定的群体而意识到自己是归属于社会的,而且通过群体活动参与整个社会的活动。
一个群体不同于个体的简单集合,几个人乘坐电梯或者几个人围观某一件事,都不能称其为群体。
群体应是一个整体,建立在其成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并有特定的群体目标。
关于群体的概念和定义,由于不同学者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因而对群体定义的表述也不一样,下面介绍两种表述。
赫雷季尔(O .Hellri8e1)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组织行为学》中,所提出的群体定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互相交往沟通的一群人,其中每一个人都能够与这一群人中的任何一人进行面对面的交往沟通,而不是通过其他人来进行间接的交往沟通。
”在赫雷季尔等人看来,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群体的成员们一定能够互相看见和保持接触;第二,群体的每个成员必须与其他成员进行双面(two -way)个人间的交往;第三,群体内部不要像军队或其他正式组织的那种指挥系统.而应该是有尽可能小的等级差别,然而,群体内部成员在地位、或对群体的影响方面尚存在差别。
西拉季(A .D .szilagyi)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组织行为与绩效》(Orgawsation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中,提出群体定义是:“两个或更多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工作目的和目标而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相作用的集合体。
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基础知识概论
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
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
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诗。
•
•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 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结果 仲永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原来神童的 特点全部消失了。
• 不确定性规避用来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避 免冲突的程度。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成 员能够平静地接受不确定性,安全感强, 挪威、澳大利亚属于这类。
• 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中,人们面临不确 定性时焦虑程度较高,精神高度紧张,压 力较大,希望避免冲突、达成共识。
• 强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的人们更为忙碌,常 常坐立不安,喜怒形于色。
•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 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 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因此,在 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 (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 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 非常重要。
•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 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
• (9)声东击西 • (10)惊蝉脱壳 • (11)缓兵之计 • (12)“假定。。。将会。。。”策略 • (13)赤子之心 • (14)走为上策 • (15)杠杆作用 • (16)态度简明
• 中国式喝酒谈判技术?行贿受贿式?
演讲完毕,谢谢
• (二)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 遗传与社会习得的关系?
• 所有行为的习得都是反射行为。生物体对 内外环境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非条 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
2,群体转移
•
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 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 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是在 大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 脑力震荡法(头脑风暴法)、 • 德尔斐法(专家决策法)、 • 名义群体法、 • 电子会议法 。
四、关于凝聚力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1、5阶段模型:
• 形成、震荡、 • 规范化、 • 执行任务、中止。
2、间断-平衡模型
• • • • • 第一次会议、 阶段1、 飞越、 阶段2、 结束。
• 3、两种模型的特点及启示:
• 对群体寿命期望及社会涵义
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解释
本节内容框图
群体 成员 资源
施加于 群体的 外部条件
•
关于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两周、6天)。
• 2,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略)
• 3,规范的形成(略)
• • • • • •
阿希实验
4,规范的作用(略) 5,地位 (略) 6,群体规模和群体构成 (略) 7,群体互动过程 (略) 8,群体任务(略)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主要内容
• • • • 一、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二、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四、关于凝聚力
群体 任务
群体 过程
绩效和 满意度
群体 结构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 条件
• 1,组织战略 • • • • • • • • 利德尔· 哈特:战略是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策目标的 2,权力结构 3,正式规范 4,组织资源 5,人员甄选过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7,组织文化 8,物理工作环境
艺术。(科学)
群体行为的基础
第七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1、了解如何识别群体;2、区别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解释群体对个人和组织的功能;4、明确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5、描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解释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6、对群体决策进行利弊分析;7、比较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法、电子会议法的有效性;李岳是一位生产线的主管,他正坐在办公桌旁,为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李岳管理的生产线需增加3 名操作工,他们已经来了将近一个月了。
通过观察,他发现其中2 位已和工友们打成一片,只有一位叫王莉的似乎在让班组接受她这件事上,进行的不怎么顺利。
李岳在这个公司已有许多年了,根据他的回忆,许多新来的员工很容易就能适应公司的体制,可王莉呢?问题出在哪?李岳感到束手无策。
王莉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年青姑娘,刚刚从技术学校毕业,刚来的时候,她的工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她虽然努力工作,但进步不够快。
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在职培训是通过老员工的传授示范来进行的。
但有好几件事使得王莉处竟非常复来,如:同事某甲说:王莉有点“古怪”,某乙说:“怪里怪气的普通话,真难听。
”某丙说:个子真矮。
某乙说:“没有教养。
”李岳感到,由于班组对王莉的排斥,使得她的在职培训受到了很大障碍,而她因得不到其它组员的感情上的支持,得很孤立。
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案,能保证王莉一定能成功地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
前几章我们通过学习感知、个性、态度和激励,可能帮助王莉提高个人的绩效,但王莉是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她需要掌握的是应付个人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知识和技巧。
个体、群体、组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如果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那么群体使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单元。
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群体中的其它成员,或被其它成员影响。
也就是说: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
群体行为的基础
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行为是指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共同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方式。
它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集体心理过程所驱动。
群体行为的基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具有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双重需求。
个体在群体行为中会受到集体共识和同伴压力的影响,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和标准,往往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种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在群体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促使个体表现出符合群体所期望的行为。
其次,群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
个体之间的互动会导致信息传递和共享,从而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某个群体中的一个成员可能会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或建议,这个观点会经过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评估和改进,最终可能会影响群体的决策和行为。
此外,群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群体内部的规范和价值观。
群体内部存在一系列的规范和价值观,这些规范和价值观会指导群体成员的行为。
个体在群体行为中会考虑群体内部的规范和价值观,以及其他成员的期望和态度,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最后,群体行为的基础还有个体的信任和协作。
个体在群体行为中往往需要依赖其他成员的合作和支持。
个体之间的信任和协作关系在群体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群体的成员之间存在较高的信任和协作时,他们更倾向于共同合作,共同追求群体的目标和利益。
综上所述,群体行为的基础包括社会影响力、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群体内部的规范和价值观,以及个体的信任和协作。
了解群体行为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群体行为,也有助于指导和引导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群体行为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如何在群体中相互影响、共享信息、形成共识并采取行动。
了解群体行为的基础是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关键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群体行为的基础,并探讨其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和影响。
首先,社会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基础之一。
人类是社会动物,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由此,个体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和标准。
群体行为的基础《组织行为学》罗宾斯中文版
群体结构- 角色
角色 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 式。
角色认同 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
角色知觉 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 了解。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2u0rn0a7l, APprrile1n99t5i, cp.e56H5.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EXHIBIT 9–5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思维现象表现出多种症状
• 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 合理化
• 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群 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 那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 过保持沉默,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点的不一 致。
• 缺点 – 浪费时间 较慢 – 增加了从众压力
– 可能会被少数人控制 局面
– 责任不明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决策
群体思维 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 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
群体偏移 在讨论备选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放大自己最初的立 场或观点。群体整体决策与成员个人决策之间的决策风险改变要么倾向 于保守偏移,要么是冒险偏移。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你第一节群体基本概念一群体及其类型1 群体的定义:(1)①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一张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中文版教材②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从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第二,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三,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以达成共同的目标或者谋求共同的利益③群体是指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群体是个体有条件的特殊组合,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具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第二,有持续的互动关系第三,有共同规范第四,有共同的目标导向2有学者认为,群体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中文版教材①各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②各成员在行为上有互动关系,即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③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我们同属于一群的信念,具有共同个的心理需要和共同的目的;注:群体意识——是群体成员作为该群体一个成员对这个群体的认识,也是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意识;2构成群体的要素:1中文版:①成员关系必须具备相互依赖性;②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2)陈春花版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通过对群体的剖析,发现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要素,即活动、相互作用、感情;群体通过一定的活动表明其现实的存在;群体成员之间通过信息沟通使得彼此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群体内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思想情绪和情感反应,这种情绪和情感上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群体的活动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三种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3群体的特征:从想象上看,群体是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个体的组合,但并非任意集合起来的一些人都可以成为群体,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有持续的互动关系;群体成员之间彼此有经常的、人对人的相互接触和联系;第二,有一致点对点群体意识;群体具有其成员应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第三,有共同的行动能力;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或工作,并对外界环境的挑战做出反应; 第四,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群体之所以产生和存在,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只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群体的功能主要是完成组织上分配下来的任务和执行所规定的职责,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群体对个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其心理的需要,而这也正体现了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其中包括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以及完成任务的需要;第三,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5群体的分类5-1 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①非正式群体的特征:a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b成员具有交叉性c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d排他性和不稳定性e信息沟通快②非正式群体的成因:A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或互补B相互认同尤其是在社会价值得不到承认时C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我认识等相似D工作与生活方式相似E亲朋关系③非正式群体的分类P156 表6—2④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积极作用: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消极作用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利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⑤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第一,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第二,运用舆论导向引导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其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5-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5-4按群体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5-5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5-6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1)假设性群体:又称为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5-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2)一般性群体5-8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分:(1)开放群体: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人员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任务,但经常输入“新鲜血液”、新思想、新人才,所以环境适应性较强;具有发展眼光;(2)封闭群体:成员稳定,成员等级关系严明,具有历史的眼光;长期任务更有效;5-9按工作性质分陈春花版(1)任务群体(2)友谊群体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59-160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第五阶段:结束阶段三群体行为1 从众行为: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有:P161第一,对群体的信任度第二,对偏离的恐惧第三,群体的规模第四,群体的专长第五,个体的自信心第六,责任感第七,性别差异2 顺从行为:又称为依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①顺从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期待第二,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第三,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②顺从行为与从众行为的异同相似点:两者都是由于外在的群体压力而产生的区别:行为者的内心是否处于自愿;在群体压力下的作用下,放弃自己原先得到想法去附和大家的意见,这是从众;而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顺从;与从众行为相比,顺从行为是外在的:虽然个体的外部行为发生了改变,但内心的态度和看法并没有改变;3 暗示、模仿和感染(1)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特点:①暗示是一种刺激,那些能够引起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不能引起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不能称之为暗示;②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直接暗示:有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被暗示者;间接暗示:暗示者额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为中介,被暗示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观念是有暗示形成的;所以,间接暗示一般不会使被按时装周产生心理抗拒或逆反心理;(2)模仿:是有意无意得对某种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态度等;可分为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自发模仿:即无意识的模仿他人自觉模仿:有意识地模仿他人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可分为个体间的感染、间接感染和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个体间的感染:发生在两个人或能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间接感染: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它的显著特点是“循环反应”,一个人的情绪会引起其他人相对应的情绪的发生,而他人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了此人原有的情绪,反复振荡,激起强烈的情绪爆发;四中国当前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一,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第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第三,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第二节群体动力“群体动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提出群体动力的公式为:B = fP,E B:behavior,指个人的行为;P:person,指个人,包括遗传素质、情绪、能力、人格等内在因素;E:environment,指现实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影响、群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压力、领导作风等;群体动力: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群体动力的三种模式见P167图6—2.一、群体规范:1定义①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②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规范是对人的行为的某种制约,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2 群体规范的类型:A绩效方面的规范B形象方面的规范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3群体规范的一般特征:①它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调自律与默契;所以,它可以使成为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②群体非凡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③并非所有的规范都对所用的成员使用;4 群体规范的作用:第一.维系群体的作用第二.认知的标准化作用第三.行为的矫正作用第四.惰性作用二群体压力: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种力量就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的作用:三群体凝聚力:1定义:①又称为群体凝聚性或内聚力;它是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②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其他因素:成员在一起的时间、群体性别、以前的成功经验3群体凝聚力的计算公式:多伊奇p1714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P1715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制约群体凝聚力大小的因素第一,群体的规模第二,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第三,外部压力第四,群体的领导方式第五,群体内部的奖励第六,促进信息的沟通、提高群体的地位、努力达到目标等也能够增强群体凝聚力;有效的控制和利用这些因素,就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四、群体士气1概念士气原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精神,现在也应用与企业中,表示群体的工作精神或服务精神;心理学家史密斯把士气定义为对某一群体或组织感到满足,乐意成为此群体的一员,并协助达成群体目标的态度;因而,士气不仅表示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还包含了确认此满足得之于群体,因而原以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含义;柯瑞琪认为,一个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奇特特征P1722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3影响士气的因素①对群体目标的赞同②合理的经济报酬③对工作的满足感④群体成员间的和谐⑦良好的身心工作环境第三节团队建设一、团队的概念1定义: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些列绩效目标,以及使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相互依赖性;2团队与群体的比较P1753团队的类型:1问题解决型团队:一般由来自一个部门的5到12个员工组成的,每周用几个小时来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的团队;2自我管理型团队:是为了弥补问题解决型团队的某些不足而出现的,这种团队一般由10到15人组成,他们承担着以前自己的上司所承担的一些责任;一般来说,其职责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工间休息等;3多功能型团队:是为了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的团队;4虚拟团队:是指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成员之间主要通过电子技术进行沟通的跨功能团队;5英文版补充团队授权:指成员感知到下面四个方面的程度:第一,团队的有效性第二,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三,工作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四,体验到群体对完成工作及目标达到的重要性及影响力二、有效团队的特征一个有效团队由一群相互独立却拥有共同目标的人员所组成,同时成员也认同共同努力是达成目标的最佳方式;有效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p178第一,目标明确第二,非正式的气氛第三,参与第四,倾听第五,君子之争第六,共识第七,公开的沟通第八,明确的角色与任务分派第九,分享领导权第十,对外的关系第十一,多元化风格第十二,自我评估一个团队拥有以上特征的程度决定它的有效性,这些基本特征同时适用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三、管理者建设团队的策略p1801认识成员2确定团队的目标3明确角色4建立标准5描绘计划6鼓励提出问题7维持均衡8分享荣誉9强调参与10庆祝11评估团队的有效程度。
群体行为的基础课件
1、群体的定义和分类
❖ 问题:人们为什么组成群体?
❖ 社会认同理论 ❖ 认为,人们会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成功或者失败产
生情绪,因为他们的自尊同群体的表现是紧密挂 钩的 ❖ 社会认同能帮助人们减少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性, 帮助她们认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 ❖ 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它会导致内群体偏爱,认为 群体内的人要优于群体外的人
❖ 任务型群体,由组织确定,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 共同工作的群体
❖ 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 利益型群体,大家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具体目标
走到一起 ❖ 友谊型群体,因为其成员拥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特
征而组合
群体行为的基础
4
1、群体的定义和分类
❖ 问题:人们为什么组成群体?
❖ “人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当今的人想叛逆却 找不到叛逆的方向。所谓的价值观都不存在了, 对不对?我们这一代缺少的,就是一个能让我们 都团结在一起的目标。”
群体行为的基础
7
1、群体的定义和分类
❖ 问题:人们什么时候会形成某种社会认同
❖ 相似性,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或特征 ❖ 独特性,更可能注意哪些能够表明他们与其他群
体有何不同的特征 ❖ 地位,运用社会认同来定义他们自己和提高自尊,
更有兴趣把自己同那些地位高的群体联系起来 ❖ 降低不确定性,群体成员资格还可以帮助某些成
群体行为的基础
13
2、群体发展的阶段
❖ (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 规范阶段 ❖ 群体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
❖ 纪律铸造力量,制服消除差异,团结提供保护。丽萨不再因被排 斥而自卑,蒂姆不再因懦弱被欺负,小混混们不再逃课,不可一 世的凯文也变得收敛了。
❖ “浪潮”成员之间关系变得密切,友爱和共同的责任感开始树立。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①群体与群体行为(一)什么是群体:所谓群体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的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②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关于加入群体的动机,不是列举一、两种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
一般来说,个人加入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利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③群体发展阶段(1)五阶段模式在本节中,我们对大家比较熟悉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式和最近的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模型—进行评术。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第二阶段:震荡。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
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第四阶段: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了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第五阶段:中止: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解释者都带有这样的假设:随着群体的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虽然这种假设在一般意义上可能成立,但使群体有效的因素远比这个模型所设定的因素更复杂。
因此,五阶段发展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工作群体有时很可能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间断—平衡模型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时期的依赖性运动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群体行为的解释
• • • • • •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群体成员资源 三 群体结构 四 群体互动过程 五 群体任务 六 群体决策
16
为什么有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容易成功?
群体 成员资源 施加于群体 的外部条件 群体 任务
群体过程
绩效 和满意度
群体 结构
图: 群体行为的模型
17
36
群体规模
• 1.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 2.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 3.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37
1.群体规模上下限
• 国外学者对于小群体规模的研究往往是在实验 室条件下进行的,孤立地比较不同规模的群体 在完成一些实验课题时的工作效率。 • 詹姆斯研究指出,小群体的人数一般为2-7人。 • 詹姆斯主张小群体的下限为2人;一些人认为 下限3人,2人不算群体,纯感情关系,发生意 见分歧或冲突时不可能自行解决,须第三者仲 裁。 • 上限意见更为分歧,多数认为7人为佳,也有 主张20、30甚至40人。有人提出应为72。
26
3.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 • • • 个体特征。智力越高,越不愿意建立遵循规范 群体构成。同质群体比异质更容易确认规范。 群体任务。常规、清楚任务,规范易形成。 地理环境。地点近、相互作用机会多,易形成 规范。 • 组织规范。多数群体规范与组织规范一致,如 果群体成员不赞成组织的规范,发展与组织相 对抗的规范,如怠工、罢工等。 • 群体绩效。成功群体维持现有规范并发展与其 一致的新规范。失败群体改变重建有关规范。
27
4.群体规范的功能
• • • • 群体支柱功能 。促进群体的生存。 评价准则功能。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 。鼓励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身 份的表现,将有助于强化和维持群体的存 在。
28
5.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 强化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削弱不符合组织目标 的规范。阿尔文赞德提出指导原则。 • 强化群体规范的原则: (1)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 规范和他们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太多牺牲; (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3)帮助成员 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 (4) 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 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5)让 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 进行改革。改革从最上层群体开始,逐级 向下。考虑对企业效率影响的大小,确定 优先改革项目,不一定要把规范差距大的 项目列为优先项目。
33
• 4 地位 • 1)地位与规范。地位高的人,自主行为范 围更大。 • 2)地位公平 • 3)地位与文化
34
地位
• 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位置或层 次的社会性界定。 • 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群体正式给予的, 工资、头衔、资历、实权。教育、技能、 经验而获得。 • 地位公平:相信地位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 地位公平观会影响群体的绩效
31
7.群体规范分析法
• 60年代后期, S. Pilnick认为群体规范与企业 利益有直接关系。提出“规范分析法”作为改 进群体工作效率的工具。三项内容: • 明确规范内容。了解已形成规范,特别起消极 作用的规范,并听取改革意见。 • 制订规范剖面图。分为“组织荣誉”、“业务 成绩”、利润、合作、计划性、督导、训练、 创新、客户关系、诚实安全十类,每类定出理 想给分点。理想给分点与实际评分的差距称为 “规范差距”。
• • • • 2)从众 参照性群体:了解 想 身份重要 阿希实验 3)工作场所中的偏差行为。员工个体的反社会 性活动,受到他们所在的群体背景的影响和塑造。
23
群体规范
• • • • • • • 1.实施群体规范的重要性 2.规范的一般特征 3.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4.群体规范的功能 5.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6.群体规范建立方式 7.群体规范分析法
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1
• • • • • • •
§4.1 §4.2 §4.3 §4.4 §4.5 §4.6 §4.7
群体的概念 群体发展的阶段 群体的特征 群体内行为 群体间的行为 团队管理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
2
§4.1 群体的概念
• 一. 定义 • 二. 群体类型
3
一. 定义
• 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 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 着共同目标。 • 群体三要素: 1.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 2.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系成整体; 3.为完成 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 人们在群体中可以满足的需要:1.安全需要 , 2.情感需要, 3.尊重和认同需要(如地位权力 等), 4. 完成任务的需要。
9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 开放群体:开放---经常更换成员,来去自 由,输入“新鲜血液”,适应性强;地位 和权力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 •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等级关系严明,历 史的眼光
10
§4.2 群体发展的阶段
• 一.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11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20
三 群体结构
• 工作群体是有结构的,群体结构塑造着群体成员的行为。 • 1 正式领导 • 2 角色: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的行为 随着我们扮演角色的不同而不同。 • 1)角色认同。是指在一种角色当中,它的态度与实际行 为保持一致。 • 2)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 的认识和了解。 • 3)角色期待。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 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你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由你做出行 为的背景决定。 • 心理契约;在雇主和员工之间,存在一种不成文的亵渎。 它以双方的相互期待为出发点,也即员工对管理层的期待 和管理层对员工的期待。
18
• • • •
4 群体规模与资源的丰富性。 5 组织在员工录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 6 组织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 7 组织所倡导的文化。它规定了员工的哪些行为 可以被接受,哪些行为不被接受。 • 8 群体所在的工作物理环境也对群体行为有重要 的影响。
19
二 群体成员资源
• 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 中每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 • 1知识、技能和能力 • 但“赛跑并不是最快的赢。” • 事实表明:在高绩效的工作群体中,人际交往技能始终很 重要。包括:冲突管理和冲突解决、协作性的解决问题和 沟通。 • 2 人格特点 • 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格特点更可能对群体生产率、群体士气 和群体内聚力产生影响。如社交性、主动性、开放性和灵 活性。反之,如专制、支配、不和习俗等, • 但群体成员某方面的人格特点并不能成为群体行为的良好 预测指标。任何单一人格特点的影响力都很小。要综合起 来考察人格特点对群体行为的意义。
4
二.群体类型
• 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5
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 大型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 目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社会因素有更 大作用。例如,阶级、阶层群体、大型企 业、大学校等。 • 小型群体 :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 素的作用大。
24
1.实施群体规范的重要性
• • • • • 促进群体生存的规范。 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确保成员满意,防止发生不愉快的事。 减少成员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 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鼓励群体价值观 和群体身份的表现。
25
2.规范的一般特征
• 规范:群体成员们建立的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 )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 群体一员违背规范行为将受到排斥和口头攻击: 开始,劝回到集体。执迷不悟则被群体拒绝,心 理冷淡。惩罚使得群体规范更明确。 • 规范被成员认可接受后,成为以最少外部控制影 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约束成员行为。 • 高层成员不一定象低层成员一样严守规范。但高 层成员必须顾及忽视群体规范带来的后果。
6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
7
(1)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 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正 式群体有固定编制,个人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的职责分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 指向组织目标的。 • 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由组织结构规定。 它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 • 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 它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
29
5.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 削弱群体规范,采用如下手段:1.找出志 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2.与志 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建立 联合阵线;3.防止内部分歧;4.坦言你的所 作所为,不怕压力;5.宣传与你合作的好 处与报偿。
30
6.群体规范建立方式
• • • • 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 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 最初的做法 过去延续下来的作法
• 60年代中期,人们大都认为,群体发展经历5阶 段的标准程序。 • 形成,目的、结构、领导、规范不确定。 • 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 规范,形成亲密关系、结构。 • 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 中止
12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发展过程并不一定像五阶段模型所描 述的那样经过统一的一系列阶段 • 在群体如何形成和变化的方式上有明显一 致的地方。认为群体发展的过程基本以接 近中间的某时间作为分水岭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群体运行的方式与第二阶段有 明显不同。
13
第一阶段
• 首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但这些在第一 个阶段中不太容易发生改变。 • 即使有群体成员有新的想法提出,大多也 不会被付诸行动。 • 这个阶段群体的运行是处于一个平衡的阶 段。
14
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