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
略谈“典型”与“传神写照”
略谈“典型”与“传神写照”【摘要】本文探讨了“典型”与“传神写照”两种描写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及区别。
在我们对“典型”和“传神写照”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分别探讨了典型的特点和意义,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们也提出了如何构建典型与传神写照的描写方法。
在我们总结了典型与传神写照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它们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典型与传神写照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丰富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关键词】典型、传神写照、定义、重要性、特点、意义、内涵、区别、构建、描写、总结、展望、发展。
1. 引言1.1 定义“典型”和“传神写照”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来谈谈“典型”的定义。
在文学创作中,“典型”指的是具有普遍代表性和典型特征的人物、事物或情节。
这些典型形象往往具有某种普遍性和共性,能够代表或概括一类事物或情况的特征和本质。
通过对典型的描写,作者可以更好地传达主题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典型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某个特定类型的人物,如英雄、反面人物等;也可以是某种特定情节或场景,如爱情故事、成长经历等。
无论是哪种形式,典型都应该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性往往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能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典型”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通过对典型的刻画和描写,作品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典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1.2 重要性重要性是典型与传神写照在文学创作中的核心价值所在。
典型代表着某种普遍性和象征性,能够将具体事物抽象为整体性的符号,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
传神写照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传神写照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传神写照
成语读音:chuán shén xiě zhào
成语解释: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传神写照的故事
成语出处: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近义词:传神阿堵
反义词:下逐客令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十分逼真
成语繁体:傳神冩炤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传神写照成语接龙: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
照着本子念条文。
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照功行赏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
照人肝胆比喻以赤诚相见。
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照章办事按照规定办理事情。
传神写照的意思是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 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 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 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 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 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4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 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 尤其擅长人物画。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 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 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 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 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 籍,提出“以形写神”。
《洛神赋图》中山水画法也未脱离前朝的影响,通过树木的穿插来表现空间,呈现 出明显的装饰趣味。树木表现出两种样式:一种似柳树,疏密相间的共有20棵左右 ,分组为伍,或聚散于空间转换,或穿插于人物前后与其它景物形成松紧自然的衔 接.
古代官员的生活
13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传
__
神中
写国
照
人 物
画
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画
人 家在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同 物 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
初中美术教案 传神写照
初中美术教案传神写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比例、线条运用等。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感度,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3. 引导学生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达到传神写照的效果。
教学重点:1. 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2. 如何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人物画像的范例。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人物画像的范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画像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
Step 2: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比例、线条运用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技巧的应用。
Step 3: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基本技巧,自己尝试进行人物画像。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
Step 4: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人物画像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指导。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画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物画像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达人物,如雕塑、剪纸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并能够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
描写语言艺术的词语
描写语言艺术的词语【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
极其高超的境界。
形容文学艺术达至极高的成就。
【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独具匠心】匠心:精妙的心思。
具备精辟的轻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
形容艳丽夺目。
也用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画苑冠冕】苑:汇聚的地方,多指学术、艺术的分散处;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
在美术界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
比喻艺术珍品。
【良工苦心】形容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又泛指用心良苦。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心精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想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有整体表现。
也泛指天资聪颖,精明能干。
【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
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写的人物生动、细腻;阿堵:六朝人口语,即为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绘人物,能够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
极其高超的境界。
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写照】传神:指迷人文学艺术作品描写的人物生动细腻;真实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绘人物,能够生动细腻地描摹出。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光彩夺目】耀眼:夺目。
形容艳丽夺目。
也用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画苑冠冕】苑:汇聚的地方,多指学术、艺术的分散处;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课题
(一)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 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 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 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 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 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别离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 喻现实、见证历史”为题目,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进程 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 2~3 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 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 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庭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 墨神仙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 与写意) ,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 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 开始提及,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建国大典》的赏析,回 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按如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 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腕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术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 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观点。 3. 情感目标: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 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育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酷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 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受时代的影响,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形”与“神”这一核心问题贯穿了中国画论的整个发展过程,经由历代画论家的发展,最终演变为当代画家齐白石所提出“似与不似”的理论。
标签:传神写照;顾恺之;形;神“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绘画思想。
这一思想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绘画理论影响深远。
一、“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与背景《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
顾曰:‘四体妍蚩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1]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这一重要的绘画思想。
这与当时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战乱时期,但其间的文学艺术却奇迹般的飞速发展,真正进入了自觉的阶段。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动乱社会与艰难人生等客观现实造成了知識分子思想上的普遍消极,佛教的迅速蔓延,老、庄哲学的渐次盛行,使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逐渐被玄学所代替。
据《文心雕龙》记载:“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元论。
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
”[2]玄论之风大盛,清谈玄理之风日浓。
同时,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残酷镇压异己,新兴士人不敢妄谈朝政,只得转而品评人的形貌、容止及风神才情。
再加上六朝时的绘画以人物为主,重视人物的精神才貌成为时代的主流。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论遍应运而生。
二、绘画中的“形”与“神”探源“传神写照”中的“神”是指人的风神,即描绘对象的内在个性和气质;“照”指描绘对象的外在形体和形象。
“传神写照”传达的实质是绘画中的“形”与“神”即形体和精神的相互关系。
这是中国传统画论的精髓。
汉代以前,中国绘画以“写形”为主,自魏晋南北朝始,进入了以“传神”为表现核心的阶段并延续至今。
需要指出的是,顾恺之重“神”但轻“形”,恰恰相反,他主张“以形写神”。
他在《魏晋盛流画赞》中强调:“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就会“神气与之俱变矣”[3]。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及其认识-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及其认识-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顾恺之的传神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翻开任何一部中国绘画理论专着,都可以感受到传神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神论在我国美学理论家的剖析下,一点一点以系统的完善的面貌见于世人,像在周积寅的《中国画论辑要》中便把顾恺之的传神论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1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及背景谈及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的背景,我们就不得不回归到魏晋南北朝那个充满个性和人性自觉的年代,亦是文化艺术自觉的时代.在这个思想开放, 的年代,究竟充斥着何种思想,怎样一种氛围,促使顾恺之会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这一理论.(1)汉代哲学关于形神理论的着述为传神写照这一理论的提出作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追溯战国到汉代这段哲学史,会发现有很多哲学家都曾经致力于研究形和神的关系.汉代的《淮南子》对形与神的关系有好多的论述,这些都与书画理论的形神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淮南子原道训》有记录:夫形者生之合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这里把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对立统一的整体用四分法加以分析,出现了形、生、气、神.其中神者生之制,就是指由神来制约生命活动《.淮南子》此种论断在那个时代着眼点虽然不在于绘画,而是养生之道,但把其所用的分析方法、思维方式灵活的运用到书画创作的形神关系上来,就极具有价值.书画的形象的创造,要由神来掌控形,神采为上,但是神采的存在又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形的创造和存在.而形又必须有生(生机、生命),必须贯以气(生气、气势、气力、气韵).如果形、生、气、神四者,其中有一个不存在了,其他三个就会大受影响甚至于有可能不存在.透过这种论析,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命题迟早会产生和确立的.(2)魏晋玄学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影响.魏晋玄学发展至东晋,辨明哲理的清淡之行.对人物的才情风貌、言谈的超尘绝俗的美是极其讲求的,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美的追求,给人一种只可欣赏而无法用言语道明的感觉.就像《魏晋胜流画赞》里写道: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是因为道教、玄学经常使用得鱼忘筌来形容得意忘形或得意忘象,反映了形而上的思考.超言忘象而追求意的理论.而生与神在中国哲学(尤其是佛学)中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荃生也就是传神.在这里,毫无疑问顾恺之通过魏晋玄学的观点,说明绘画不应拘泥于形似形象,根本目的在于写神传神.(3)魏晋风度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影响.六朝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在玄风大振中,人们的思想也难免随之变化,于是乎出现了品评人物时将重神而轻型的思想贯穿.魏晋时期士大夫之间多重视人的精神面貌,只要高逸,形骸是可以忽视的.于是,一种新的美学标准便成立了.王弼的《周易略例* 明象》云:故立象尽意,而像可忘也,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言论的出现无疑为这种美学标准作了强有力的后盾.说到这里我的大脑不禁浮现出了许多顾恺之作画的故事.譬如大家熟知的:顾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的故事.在画裴叔则时,顾将特征的表现锁定在了面部,遂加上了三毛.通过这原本子虚乌有的三毛,就将裴非凡的见识表露的淋漓尽致.这里顾恺之的创作思想和王弼的言论竟是如此出奇的一致啊!2 对传神写照中神的理解提到传神写照无疑神是重中之重了.这里所讲的神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是一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是一种具备审美意义的人的精神,是人性本质的一种呈现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品格.顾恺之对神的理解充分表露在他的作品中,脍炙人口的有: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晋书* 顾恺之转》)此画论大意应为顾每画一幅人物画,往往好几年不点睛,有人问这是为什么,他回答: 的人物在姿态的美丑方面本来并不缺少什么,不过传神写照正在这里(指眼睛).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神的基本含义是眼神,眼睛之所以有这样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具有和鉴一样的特点,正如达芬奇的名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归其一点就在于虽然眼睛也是有形的一个物,但这个物不同其他,它有清、虚的特点,不是呆板而无生命.所以,眼睛可以通达道德,体现神.值得一提的是顾恺之虽然强调传神的重要性,但他并不忽略,更不形的作用.传神写照的基础还是在于写照,只有恰如其分的写照才能达到传神的要求.正如顾氏有云:若长短、刚柔、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可见神气必须通过外形表现出来,外形必须寄寓着神气在它里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后才能表现出它的生动性和真实感.3 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传神论在绘画中的影响是深远的,自顾恺之的传神写照一出,后人对它的认同及发展可谓异彩纷呈.最为有名的三大论述莫过于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和顾的传神写照既是一脉相承的,是传神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清朝,清四僧的着名代表石涛提出了不似之似的美学原则,亦在强调传神.这些美学理论经齐白石大师后遂演变成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此我截取了我国绘画美学发展家最为熟知的三大论述来展现传神写照的发展.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讲做到了从古至今,即从南齐到清初再到时期.若要细数传神写照的发展与衍变那就有太多的着录可寻了,像六朝宋宗炳和王微、五代着名山水画家荆浩、宋代的苏轼等在这方面都有颇多的笔墨记载.传神论的发展不仅遍及了中国画的各个领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它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我国传统的世界艺术上独一无二的书法创作中去了.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就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笔墨与情感,形与神的统一.4 结语传神论这个在绘画美学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汇集了中国绘画的全部精神,成了艺术家进行创作和理论家品评画作时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因而系统地掌握传神论有助于理解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国画家的艺术思想.参考文献:[1] 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杨成寅. 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M].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3] 俞剑华,等. 顾恺之研究资料[M].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4]敏泽.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M]. 齐鲁书社,1987.。
略谈“典型”与“传神写照”
略谈“典型”与“传神写照”“典型”与“传神写照”是文学与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两种手法,它们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
在文学艺术史上,这两种手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等方面,为读者和观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审美享受。
下面将对“典型”与“传神写照”这两种手法进行略谈。
首先,我们来探讨“典型”这个概念。
所谓“典型”,即通过对一个类别中具有共性特征的人物或物体进行刻画,以此代表该类别的特征。
典型人物或物体具有某种特定的形象符号,以及对于群体特征的具体化体现。
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通过使用典型角色,可以更加深刻地描绘一种特定人物类型,使作品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
例如,汉代的《离骚》中,以屈原作为诗人的形象,展示了受到政治压迫的吟游诗人的悲苦遭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而“传神写照”则强调刻画人物的具体特征,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个性与特点。
这种写照追求真实、细腻的形象,力图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和观众。
例如,在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变态人间》中,对于主人公罗瑞薇的描写就采用了传神写照的手法,通过准确入微的细节,生动刻画出她独特的形象和性格。
典型和传神写照在文学与艺术创作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典型刻画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类别的共性特征,从而更好地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普遍问题。
通过将人物置于一种代表性的情境中,读者和观众可以更好地领悟到某种普遍或特定的社会规律。
例如,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红与黑》中,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形象就具有典型性,通过对他在19世纪法国社会上升和败落的描写,反映出了社会等级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传神写照则更重视细节表现和艺术手法,通过对人物具体形象的刻画,使读者和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传神写照,读者可以共情,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心理和内心痛苦的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和对矛盾心理的刻画,使读者得以深入理解并共鸣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
写 四字词语
写四字词语
写四字词语有:初写黄庭、淡写轻描、描写画角、能写会算、倾抱写诚、轻描淡写、输肝写胆、三写易字、三写成乌、传神写照、绘声写影、开心写意、写经换鹅
【成语解释】
(1)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意思。
(2)淡写轻描:犹细写细描。
谓描写细致。
(3)描写画角:比喻无中生有。
(4)能写会算:谓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倾抱写诚:谓推诚相待。
(6)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7)输肝写胆:见“输肝剖胆”。
(8)三写易字: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9)三写成乌:同“三写易字”。
(10)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11)绘声写影:绘:描绘,描摹。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12)开心写意:写:通“泻”,宣泄。
开诚相待,披露心意。
(13)写经换鹅:以书写经文来换鹅。
形容书法高超。
略谈典型与传神写照
略谈典型与传神写照内容摘要:关键字:典型传神写照内容提要:与西方只是在个性、共性、个别性、普遍性这些概念上打转转不同,中华古代文论在塑造典型人物上,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观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典型人物形象的根本特征,就是要形神兼备,让读者感到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同时又在它身上能够见出深刻的社会意义来。
中国古代的“传神写照”说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论。
小说、剧本等基本上是写实型作品。
一讲到中国古典小说,我们的眼前立刻就涌现出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
文学作品中创造的人物形象不可胜数,但我们只把那些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称为典型。
一个小说家和剧作家是不是优秀,不是以他们写了多少作品为标志,而是以他们创造出多少典型人物为标志。
曹雪芹只写出大半部《红楼梦》,但他却创造了十余个典型人物,他当之无愧是中国古典的小说大师。
典型无疑是写实型文学的审美理想。
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吗?在西方文论中,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等原因,由于哲学上的崇实的倾向,由于文学摹仿论在长时间里占着统治的地位,文学典型论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典型理论提出得比较早;第二,典型论到了黑格尔和别林斯基那里已经基本成熟,提出了个性与共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相统一的典型观。
但是在黑格尔与别林斯基之后,典型问题仍然争论不休,中国与西方皆如此。
歧见纷呈成为一种理论景观。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在理论上有重大缺陷。
从哲学的角度看,不但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实际上世界上我们可感知到的一切事物(包括人与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例如,教师里面坐着的这些学生,每个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你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一个与他或她完全一样毫发不差的学生,这是它的个性。
但这一学生毕竟是学生,他或她几乎具有所有学生的普遍性质,这是它的共性。
世说新语·巧艺原文注释及翻译
世说新语·巧艺原文注释及翻译世说新语·巧艺原文注释及翻译【题解】巧艺,指精巧的技艺,这里的艺主要指棋琴书画、建筑、骑射等技巧性。
技术性的技能。
例如第2 则记工匠所造楼台之巧,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有一些条日记述、赞扬画家、书法家们特出的艺术造诣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执著追求,例如第7、11、12、13、14 则所记大画家顾长康的故事,第3 则所记韦仲将书榜的事。
其中一些内容如颊上益三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及评绘画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等,已经被引伸、凝炼成为名言而流传后世。
(1)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①。
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
客著葛中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②。
【注释】①弹棋句:弹棋是一种赌输赢的棋类游戏。
相传起源于西汉,到曹操掌权时,宫女用金钗、玉梳在镜匣上作弹棋游戏,其实非始自魏宫内。
②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按:弹棋是用手把棋子弹起,魏文帝和客人不用手,所以称妙。
【译文】弹棋是从魏代后宫开始出现的,用梳妆的镜匣来游戏。
魏文帝对这种游戏特别精通,能用手中角去弹起棋子,没有弹不中的。
有位客人自称能这样做,文帝就叫他试一试。
客人戴着葛中,就低着头用葛巾角去拨动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2)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①。
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
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注释】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
楼观(guàn):楼台。
锱铢:指微小的数目。
锱和铢都是重量单位,有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负揭:指秤杆的下垂与翘起;高下。
【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
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
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着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
传神写照的意思_传神写照的成语解释
传神写照
成语解释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成语繁体傳神冩炤
成语简拼CSXZ
成语注音ㄔㄨㄢˊㄕㄣˊㄒ一ㄝˇㄓㄠ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传神写照作宾语、定语;指十分逼真。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传神阿堵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顾长康画人像十分有名,有的画了几年不点上眼睛。
有人问他原因,顾长康说:“四肢身体的美丑,本与神韵无关,要想人像画得传神,关键在于这眼睛上。
”。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小卡片
白描,源自绘画的粉本画样,经隋唐至宋,逐渐发展 为独立的绘画样式。白描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形象, 画面朴素优美,要求画冢有很局的绘画技巧。
表达感受
梁楷可以说是大写意人物画 的开山鼻祖。这位极具个性和敢 于创新的画家,是画史上最有特 色的人物之一。他性格高傲,嗜 酒,世称“梁疯子”,皇帝赐予 金带,他却挂于院内,不受而去。 他的画风正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 的表露。《泼墨仙人图》用寥寥 几笔,将人物的神韵表现得淋漓 尽致,生动诙谐。你有没有想过, 人物画还可以这样画?
谈谈你对《开国大典》这幅画的感想。
谢谢
九方皋(中国画)
徐悲鸿的《九方皋》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意思是说 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精神、品质。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奔放不羁的野马,从来不戴缰辔,画中黑 色的雄马却是个例外。有人问他为什么,休悲鸿曾解释说: “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已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见证历史
老一辈艺术家为中国的美术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新中国 成立以后,油画、中国画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广度和深度, 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就。董希文的油 画《开国大典》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具有伟大历史 意义的事件。
开国大典摄影图片
开国大典(油画)
《开国大典》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作者董希文曾亲身参加开 国大典,他把自已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开国大典》不仅 真实再现了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而且以宏大的气势、庄严的 构图、灿烂辉煌的色彩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镐前程和无限生机。
女娲补天图(中国画)
任伯年,名颐,字伯年。他的人物画题材非常广泛,历史 人物、神话传说、神佛鬼怪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市井 人物都会在他笔端生动流现。历史传说人物、神佛鬼怪形象出 在任伯年的画中,常常是寓意深刻、有所特指的。《女娲补天 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 满。
美学概论名词解释
1、“心斋、坐忘”出现于庄子。
是用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心斋”的原文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待万物。
坐忘”的原文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是通过废除肢体,停止思想。
开窍而去真正感知宇宙,与道大通。
“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其修养历程是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内省过程,主要内涵是虚静空明,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
庄子把"道"作为人存在于自然的最高形式并加以推崇,他认为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对话的形式,阐明了这个道理,提出只要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就能达到一种"至美至乐"的境界。
而这种境界只有那些抛弃了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体会,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无功、无名这三个层次的精神状态,是达到"至乐至美"的先决条件,然后才是"隳肢体、黜聪明"的状态。
从对物质世界的排除到对思想意识的排除与否定,庄子把这种最高层次称为"心斋",又称为"坐忘"。
2、象罔亦作"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
含无心﹑无形迹之意。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一本作"罔象"。
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
3、声无哀乐嵇康认为,五音、五色、五行以及天地万物,都是客观的存在。
浅谈我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
308文|杨 华浅谈我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美学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家顾恺之并提出新的绘画思想“传神写照”,本论文通过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分析其理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和我对“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解一、“传神写照”的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剧烈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引起了社会、思想等一系列变化,其中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强烈的抨击,各种思想开始展露头角,成为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这个社会不稳,战乱频繁的年代里,许多文人志士在老庄之学的影响下选择了脱离世俗,淡漠世事,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
于是清淡“玄学”之风弥漫。
道家的发展和“玄学”的兴起,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美学思想出现了一个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历史性转折,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专职的文人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美术,对后来绘画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艺术从稚拙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在这一时期,人物绘画不单单局限于“形”,而是转向更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的“神”。
因此,东晋画家顾恺之则扮演着导航者的角色,提出了新的绘画思想“传神写照”并以此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
二、顾恺之及其“传神写照”理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思想上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
在此阶段,美术作为文学意识的一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涌现了一大批文人画家,如著名画家“顾恺之”等。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生于一个宦官家庭中,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因其聪明过人的本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被上层人士所器重并先后担任桓温参军和散骑常待。
形容描写形象逼真的词语
形容描写形象逼真的词语形容生动逼真的成语: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活神活现——形容生动逼真,像真的一样。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真龙活现——形容逼真。
假戏真做——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呼之欲出——呼:叫,喊。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绘影绘声——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绘声绘影——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体贴入妙——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刻鹄类鹜——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
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莫辨楮叶——莫:不;辨:分辨。
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
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
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买王得羊——①谓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
意为差强人意。
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唯妙唯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刻木为鹄——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
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
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活神活现] 形容生动逼真,像真的一样。
[活龙活现]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活灵活现]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活眼活现]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艺术常识之中外绘画(一)(讲义+笔记)
中、小、幼三个学段都适用艺术常识之中外绘画(一)(讲义)!中国绘画(上) 魏晋 唐宋一、东晋顾恺之: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理论:“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春蚕吐丝描“班姬辞辇”《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相遇相知分离tips:根据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作唐代阎立本吴道子韩滉二、唐代1.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光武帝—刘秀蜀主—刘备《步辇图》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2.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爷,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3,韩滉《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宋代李公麟张择端三、宋代1.李公麟,北宋文人画家,人物、山水、鞍马、花鸟、竹石皆精,工写兼长,创白描人物画,代表作有传世真迹纸本白描《五马图》。
2.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属山东)人。
《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北宋风俗画。
采用长卷形式、散点透视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汴梁,现在)《清明上河图》——“船过虹桥”片段开封清明上河园前段局部中段局部后段局部1.【中学】(2018 上)下列哪位画家被尊为“画圣”()。
A.顾恺之B.陆探微C.阎立本D.吴道子2.【小学】(2016 上)图中《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阎立本B.李公麟C.张择端D.吴道子3.【小学】(2017 下)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有关西藏的历史画是哪一幅()。
A.《历代帝王图》B.《女史箴图》C.《步辇图》D.《五马图》中华珍宝馆——首页——中华珍宝馆艺术常识之中外绘画(一)(笔记)【说在课前】中、小、幼三个学段都适用!【解析】前面听了文化常识的部分,大家对考情已经有了基本了解。
1.文化素养部分一共9道单选题,共18分。
2.上课时间大家都已经很清晰了。
【解析】1.艺术常识包括绘画艺术、文字和书法和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有中外雕塑、建筑艺术等,内容略有一些多,但并不是特别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神写照教案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
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
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
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
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
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
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
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
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
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
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
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
制。
”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
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