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的全球化问题
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实践
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实践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危机不断加剧。
这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是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经济发展迅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许多地区的一些稀有资源已经被完全开采殆尽。
环境污染是生态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工业污染、化学物质排放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使得影响到全球的自然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二、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日益加深,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平衡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
只有通过平衡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够实现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和互惠共生。
三、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1、开展环境教育。
通过大众媒体、活动、教育等方式普及环保理念,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2、推行新能源。
新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除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我们普遍认知的能源外,还有一些发展前景很大的新型能源,如氢能、核能等。
这些新型能源的推广应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大方向。
3、加强污染防治。
加强环保工作,尤其是建立一项完整的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严格监督管理,增强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苛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4、改善生产方式。
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物质和能源的使用强度,推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生态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地球的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从空气污染到水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也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
贸易的自由化和跨国公司的扩张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一些地区的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的侵蚀,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是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引发了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冰川融化、永久冻土解冻,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还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沿海地区面临着被淹没的风险,许多岛屿国家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
极端天气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同时,气候变化也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全球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许多物种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和过度的捕捞、狩猎,使得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也削弱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水源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各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进行了无节制的开发。
一些地区的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能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速度,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面临枯竭的危机,其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化时代的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生态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愈发紧密,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问题。
一、生态问题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愈发频繁,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广。
而这种跨国交流和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四处战火不断的中东地区,不仅造成了无辜民众死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令该地区的当地居民生存环境愈发恶劣。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许多国家和地区因为严重的气温变化问题而面临着粮食短缺、水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全球化时代生态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问题不仅是对于环境的一种严重破坏,同时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国家的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进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农业和渔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给经济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此外,生态问题还会减少旅游业、采矿业等诸多行业的收入。
这些行业所依赖的景区、资源,都会因生态问题而受到影响。
而这些行业的收入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生态问题的严重化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小的压力。
三、如何平衡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生态问题。
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在全球层面上进行合作和协调。
例如,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
各国需要相互协调,共同为生态环境和贸易自由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优先保护自然资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以来,针对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探讨解决的办法,联合国也通过了2000年前停止使用“氯氟烃”的决议;1992年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会议。这些对策,可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新举措。
在21世纪,世界上国力的较量将以环境质量和资源储量为基础,而这个基础要靠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来保障。到了新世纪,越来越多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会把环保视为重要的事,在言谈举止有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对个人行为的小心,对其他生命的善心,和对未来的责任心。这就是最实际的环保意识。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子孙。我们都该为爱她、打扮她、珍惜她、保护她而尽一分自己的小心和责任。
包括:①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②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
③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
④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对有害人体的汞、铅、镉、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后,不加妥善处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环境,等等。
2023年高考地理全球生态问题与解决方案
2023年高考地理全球生态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地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2023年高考的地理考试中,全球生态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就全球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
这造成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推广可再生能源,提倡循环经济。
2.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另一个全球生态问题。
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限制砍伐和开垦活动,增加树木种植和森林恢复,同时禁止非法捕猎和贩卖珍稀动物。
3.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废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问题加剧了水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应加强水污染的控制,强化水质监测和水环境治理。
4. 土壤退化与农药使用农业是全球生态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
长期的过度耕作和农药的滥用导致了土壤的退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提倡可持续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技术。
同时,应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限制农药的使用,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控和绿色农产品种植。
5. 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是全球面临的另一个生态问题。
由于大量的垃圾排放和不当处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
同时,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地球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危机与应对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危机与应对一、生态系统的生态危机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大规模化经营,使得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一些关键的方面,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生态危机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冰川融化、生物种群迁徙、自然灾害频发等。
2.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森林砍伐、水域污染、土地开发等活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土地沙漠化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张,土地沙漠化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业的过度耕种和滥伐林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沃度,也导致了土地的水土流失。
4.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也是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而可用的水资源却在减少。
水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生态系统的应对面对生态危机,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沙漠化、解决水资源短缺等方面。
1.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类需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防洪、抗旱、减灾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类需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推动物种保护、防止非法捕猎和盗伐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3.防止土地沙漠化防止土地沙漠化是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生态问题之一。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为了生活的更舒适、更安全,大力发展工业化和进行军备竞赛,而且是全面追求GNP,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恩格斯指出:“地球表面和一切生活条件的暂次改变,直接导致有机体的暂次改变和它们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导致物种的变异性。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表现如下:1.荒漠化日益严重草地退化(degeneration)是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据联合国专家估计,全世界有3.5%以上的土地面积正处在沙漠化的真接威胁下,每年有210万hm2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状态,每年损失的农牧业产量价值达260亿美元。
2.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1万年前,地球上森林的面积大约为76亿hm2,地球森林的覆盖率在60%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40%的土地面积已变成了耕地或永久牧场,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森林和草地为代价而实现的。
现在全世界每年要砍伐密林600~800万hm2,疏林400万hm2。
目前热带森林每年减少1130万hm2。
3.生物多样性大量消失世界上物种的总量据计约为1400万种,目前已经鉴定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约有170万种。
但随着人类的影响愈来愈大,世界上的许多物种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如已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速度在1600~1950年间增加了4倍。
到1950年,鸟类和哺乳类灭绝速度每100年分别上升1.5%和1.0%。
自1600年以来,大约有113种鸟类和83种哺乳动物已经消失。
在1985~1950年间,鸟类和哺乳类平均每年灭绝1种。
现在速度更快了。
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种动物绝迹;在20世纪之前,大约每4年有一种动物绝迹;近150年来,鸟类灭绝约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近40种;现在,每年约有40000种生物绝迹。
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消失的速率较过去6500万年之中的任何时期都要快上1000倍,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危机与应对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危机与应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涉及全球范围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
生态系统生态危机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它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环境方面,还牵动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存在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一、生态系统的危机问题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存续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其营养素与材料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与物种间关系的调节对环境的质量十分重要。
生态系统的生态危机是指由于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等方面发生变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使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生态价值,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
1.水资源危机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农业需求的上升,水资源短缺成为全球普遍问题。
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导致水质恶化,水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终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生物多样性危机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但是随着不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生境破坏、物种灭绝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气候变化危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和广泛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影响到水文循环、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导致物种分布、生长、繁殖等方面发生变化,更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气候变化也加剧了干旱、洪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应对之策1.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是生态系统中的必要环节,各国应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措施,鼓励环保科技和环保意识,减少污染和浪费,恢复和提高环境质量。
2.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各国应动员社会资源,推广绿色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协调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危机的认识
生态危机的认识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系统的严重变化和破坏,威胁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气候平衡等,从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状态。
以下是有关生态危机的一些重要认识:1. 生态系统崩溃:生态危机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包括水域、陆地和大气系统。
这可能会引起植被的消失、土壤侵蚀、水质恶化,最终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状况。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危机通常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关。
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城市化等都导致了很多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产生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生态危机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系统造成深远的影响。
4. 资源枯竭:过度的自然资源开采和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导致了许多资源的枯竭,如水资源、土壤、矿产等。
这加剧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并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5. 社会经济问题:生态危机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还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粮食短缺、水资源匮乏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贫困。
6. 可持续发展:解决生态危机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这包括采取环保措施、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等。
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以减缓生态系统的破坏。
7. 全球合作: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协同行动,制定和执行全球性的环境政策,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8. 教育和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教育和意识提升,人们更容易采纳环保行为,推动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生态危机的认识需要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关键。
当今面临的生态危机
一、全球变暖
科学家们称,目前大气层 中的温室气体已达到44万年以 来前所未有的浓度。由于这些 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 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 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 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 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 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前 已知约有100多种。 有自然因素(如森林 火灾、火山爆发等) 和人为因素(如工业 废气、生活燃煤、汽 车尾气、核爆炸等) 两种,且以后者为主, 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 通运输所造成的。
三、水污染及海洋污染
水污染严
重影响着人类 的生产生活, 治理污染刻不 容缓。
感悟
为何面临这些生态危机? 看到这些危机你想说些什么? 你准备如何做来应对这些危机?
地球的生态危机及其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生态危机及其原因是什么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
地球上的森林正在迅速消失,河流、湖泊、海洋受到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反映了我们面临的地球生态危机。
接下来我将探讨一下地球生态危机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人类是地球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污染、破坏和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不仅导致了物种的灭绝,而且还导致了严重的土地侵蚀和气候变化。
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了空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也导致了紫外线的加剧,进一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其次,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国家的经济增长,生产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等污染物也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城市化也带来了各种问题,例如城市的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使用,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威胁。
另外,城市的交通拥堵、工业废气排放等问题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全球化和人口增长也加剧了地球生态危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竞争加剧。
很多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进行了竞争和掠夺,导致了森林的消失、自然资源的耗尽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何应对地球生态危机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全球环保意识。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破坏的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植树造林、控制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等。
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政策鼓励绿色经济的发展,降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最后,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寻找替代能源,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总之,地球的生态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需要增强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相依存度也日益提高,然而,与此同时,全球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与减少、气候变化与适应等方面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资源利用与保护是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大量的资源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的发生。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增加,这些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保护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是解决全球资源问题的重要策略。
各国应加强资源管理,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促进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与减少是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空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破坏。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各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等。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与适应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问题,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各国应共同努力,签署和执行国际气候变化协议,通过减排和适应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与减少以及气候变化与适应。
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Thanks
愿天更蓝,愿水更清! 愿生命之树一直常开,愿你我都有美好的明天!
•
感 谢 阅 读
感 谢 阅 读
二、臭氧层的破坏 Destruction of the Ozonosphere
1.臭氧层的定义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 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 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 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 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 称为臭氧层。
2.臭氧层的破坏的定义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 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 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 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 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 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2.大气污染的影响
01
02
03
对人类
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 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 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
分为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对工业
对农业
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 污染的大气可以直接影响植 染物和二氧化硫、二 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
氧化氮等,对工业材 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
2009年6月16日,一位渔民从安 徽合肥巢湖里捧出充满藻类的水。
2009年11月,湖北武汉东湖, 由于湖水污染,难闻的气味吸 引了很多蚊蝇。
七、酸雨
Acid Rain
1.酸雨的定义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 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 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如大量燃 烧含硫量高的煤而以及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其应对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其应对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生态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沙漠化、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
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人类早期社会(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工业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3)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现在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人类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近代城市环境问题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污染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污染9、海洋污染和破坏10、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真 正根源
小组成员:
什么是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 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一、 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
题)
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 身变化引起的,没有 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 与。如西北地区干旱 、多风、土壤风蚀强 烈;南方多暴雨,广 大丘陵山区易发生水 土流失。这是经过较 长自然蕴蓄过程后发 生的,主要受自然力 操纵。
二、 次生环境问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 情
2. 工业化压力 3. 人口压力 4. 发展思想的偏差 5.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6. 政府与执法部门生态保
措施五
政府积极作为,把保护生态环境工 作真正做到实处 “把好事做实, 把实事做”,不搞“面子工程”、 “形象工程”。
结语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 分,保护生态环境就
是保护人类自己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 在生态保护方面,“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
• 在生态管理方面,“强化 监督”
•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 坏、谁恢复,谁受益、谁 补偿”
• 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符 合现代化的要求,应着重采 取下列措施:
措施一
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好 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 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 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护工作不足
1.社会主义 程中出现生态问题,可以 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始积累”不可逾越的过 程。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摘要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本文通过对全世界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世界范围的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联系,进而探析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治理对策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
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21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1]全球性的生态问题自古有之,纵观历史,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
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200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
当时世界大陆的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
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
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
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为什么当代生态问题如此严重,影响如此之大?下面我们探讨世界生态问题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我国经济落后,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纵向分工的不利地位。
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在处于转轨中的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上缺乏约束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种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生。
再加上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浓,政府对环境立法、执法的力度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够等自身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国外国内原因,我们应积极思考有效对策以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有以下几条策略: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的局面,加强环境保护参与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思想。
2、建立全社会都参与的环境知识教育网络·加强环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环境知识水平。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网络。
建立环境教育协调机构,加强环境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和加强课外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基地。
二是要开展针对成年人群体的环境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发挥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作用。
3、是要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组织的环境教育,提高党政领导的环境政策水平,规范企业组织的环境行为。
为减少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积极作用,中国要走“内外兼修”的路径:对内,必须探索和实践一种适合中国的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要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污染排放,涉及企业外部性问题,在增加社会福利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创新改变企业生产的边界条件,使企业排放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排放能降低企业成本。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困境及出路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困境及出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生态风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大多数学者对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解读仅拘囿于历史的、国内的视阈。
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一个新的视角。
全球化视阈下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困境在于能源风险的凸显、资源风险的考验、生态环境风险的加剧、核能风险的显现。
当下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诸多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伴生高自然生态风险、自然生态消耗及补偿制度缺失、科技的“飞去来器效应”等是其根本原因。
应对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出路在于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完善国家资源管理战略、加强生态环境风险治理、建立核能安全机制。
标签:全球化;自然生态风险;生态环境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间年均增长9.9%,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我国社会已经实现人均GDP4000美元的跨越,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
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及资源结构性短缺风险逐渐加剧。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在寻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生态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
所谓自然生态风险,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进程中自然的、社会经济的与人们生产实践的诸种因素可能引发的危险、威胁或危机,“与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概念是分不开的”①。
自然生态风险当下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显学。
但纵览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对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解读仅拘囿于历史的、国内的视阈。
这是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
如果脱离了全球化这一更加宏阔的世界视阈,我们就很难清醒地认识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困境,更无法理解消解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深层意蕴和路径选择。
因而,从全球化这一新视角来解读我国自然生态风险,不仅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研究的新视阈。
高三地理全球化与地球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方案
高三地理全球化与地球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地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将综合分析全球化对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些问题。
一、全球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工业发展,而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全球化加速了物种的交流和迁移,导致大量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对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二、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地球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解决方案:1. 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和执行环境法规,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浪费。
2.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国际环境公约的制定和执行也是必要的。
3. 提高环境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素养,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通过教育,激发公民的环境责任感和参与度,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4.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获取有关环境变化的数据和信息,并加强环境评估工作。
通过科学的数据和评估结果,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语地球环境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问题科技进步的福与祸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科技的发展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祸害,它是一把双刃剑。
生态环境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基础。
当人类在运用科技创造物质文明时,也给这一基础造成损害,导致生态环境的危机。
这是因为:①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手段的科技,随着它的改造能力的增强,也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组成与结构,改变了大自然的循环系统。
这就必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例如化学农药的使用,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破坏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物圈。
②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实现,同时使对能源和原料的消耗量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增。
众多的公害事件就是由“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造成的。
③科技发展使人口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造成人口的增长。
1900年世界人口约有16亿,1999年增至60亿。
人口的剧增要大量消耗耕地和其他资源。
人们消费的高档化,如使用汽车、冰箱等都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④高科技使战争与社会冲突的破坏性与杀伤力加大了,它们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生存的地球造成长期的贻害,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就是这样。
过去在漫长的传统农耕社会里,虽然有毁林开荒破坏生态的现象,但数量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保持着相对的和谐。
进入工业社会后则不然了。
从18世纪后期起,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人类征服、驾驭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破坏环境的问题也出现了。
1852年,酸雨现象首次发生在曼彻斯特,1873、1880、1891年连续出现伦敦的烟雾污染事件。
不过19世纪还只是环境问题的初发期,而20世纪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深化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开始,工业浪潮更扩大了,使环境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
20世纪环境生态危机有两个发展阶段。
前60年为第一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对生灵屠杀和环境的破坏以及公害事件的产生是这阶段的突出表现。
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空气污染致人死亡;1948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的空气受二氧化硫污染;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1954年和1955年美国洛杉矶的汽车废气引起光化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富山神通川污染导致骨痛病;1959年日本九州的水俣病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的气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四国的米糠油事件,人与家禽因食用含毒的米糠油及副产品而致病。
从70年代起,环境生态危机进入第二阶段。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投入应用,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更加强烈。
加上原有的环境问题继续在扩大,致使公害事件更是频繁发生。
仅70~80年代的10年间,就发生了著名的十大公害事件:1979年3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溢出辐射,致使10万人撤离;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毒气泄漏,死伤数万,受影响者达20万人;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 万人死亡,13万人疏散,辐射扩及欧美各国;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发生化工厂仓库失核电站事故,导致125火污染莱茵河事件;80年代后期,还有圭亚那蔗农的硫酸铊中毒事件;巴西戈亚尼亚市核泄漏伤害事件;美国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导致原油泄漏污染海岸事件;苏联乌拉尔油管爆炸事件;伊朗超级油轮“哈克五号”爆炸起火,大面积海域被污染事件。
这十大公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比前八大公害事件要严重得多,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表现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主要有大气圈、水体圈、地质土壤圈、生物圈。
70年代以来,它们都发生危机,产生全球性影响,从而使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1.大气环境圈的污染:一千多米厚的大气层保护着生物不被炙热的太阳光毁灭,并提供维系生命的氧气。
但是每年以5亿吨速度递增的含有一百多种有毒化学气体的排放,给大气层造成污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3°C~0.6°C,近10年的升高幅度最大。
这将使海平面升高,威胁诸岛国的生存,干旱地区将更干旱。
1985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南极臭氧层空洞问题。
1989年又发现北极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人造化工制品氟里昂等污染大气的结果。
太阳紫外线将会大量辐射地面,导致皮肤癌等疾病的发作。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严重起来,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出现有史以来罕见的两次,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大范围、长时间、不间断地增温,造成气候反常,致使雨林地区持续干旱,北方地区暴雨成灾。
2.水体环境问题:地球上的水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只占2.5%,人类可利用的水则只占1%。
然而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使得20世纪的用水量增加了10倍,排污量也空前猛增。
据世界银行1995年发展报告统计,已有八十多个国家约占世界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不足问题,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不净水而染病。
淡水短缺、河海污染、湖泊缩小、地下水位下降成为普遍现象。
3.地质与土壤环境问题: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0年代初世界石油已探明的储量为957亿吨,1983 亿吨,按此速度,已探明的储量只能开采37年。
其他矿产如氟、银、锰、铁等,从1976年起,多则能开采年世界石油产量257六十余年,少则开采十多年就要告罄。
人类活动的消耗和气候的变迁,导致土壤退化与土地荒漠化。
水蚀、风蚀、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使土壤贫瘠化。
尤其是沙漠化已影响全球环境,据统计,80年代沙漠化的速度为每年600万公顷,每分钟就有10公顷土地被沙化。
世界上有2/3的国家面临沙化威胁。
1975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0.32公顷,到2000年将减至0.15公顷。
4.生物环境圈问题:在地球生物圈中,森林有着重要的环境保护功能,它能净化大气、保护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地球曾有2/3的表面覆盖着森林,但由于过度采伐及各种灾害的作用,林木逐年减少,到1960年覆盖面仅1/4,世纪末又减少为1/6。
热带雨林的消失速度最快,联合国粮农组织在90年代初推测,每年要减少1130万公顷。
与此同时,草原在退化,物种加速灭绝。
地球上现存的500万~1 000万种动植物与人类相依为命,它们构成一个食物链,维持着生态平衡。
但是环境的污染,人类的过度捕杀和消费,致使从80年代后期起平均每天有一种生物灭绝。
专家估计,目前约有5400种动物、400种植物面临绝种危险。
预计到2050年,将有25%的物种灭绝,总数约达60万~186万种。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危及人类的生存。
环保意识的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他强调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83~384页。
然而人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树立起环保意识,则是很多年后的事了。
1954年美国成立“环境科学学会”,出版杂志,标志这门学科的建立。
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希尔·卡逊出版预言性著作《寂静的春天》,具体描述环境污染使明媚的春天变成“死一般的寂静”。
该书的出版和引发的讨论被公认是环保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人们由此开始对生活质量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罗伯特·戈特利布:《改变春天:美国环保运动的演变》,华盛顿,1993年,第81页。
1972年罗马俱乐部组织出版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批评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及纵欲式消费对环境的危害,它对世界前途的估计令人心悸。
1972年7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首届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这是标志人类环保意识提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是,当时的环保认识常常是把环保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主张在经济和人口“零增长”的条件下实现环境保护。
经过一番争论与研究。
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G.H.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1987年该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
其含义是既要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后几代的需要。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大规模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5个文件,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文件指出,为有利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同时也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利益。
会议强调环境、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繁荣经济、消除贫困。
这是人类环境意识的又一次飞跃。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21世纪的实施,将给人类以美好的希望。
图瓦卢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看过电影《大撒把》的人,恐怕都会对男主角葛优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一串璀璨的明珠。
”的确,在美丽的南太平洋上镶嵌着许多风景绮丽的岛国。
在这串珍珠之中,位于斐济以北的图瓦卢便是其中亮丽的一颗。
然而,就在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并宣布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
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美丽的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在世界地图上人们再也找不到这个国家的位置。
图瓦卢总面积只有26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人们将构成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并不过分,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图瓦卢真的像一个世外桃源。
然而,2001年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发表了一份不仅令图瓦卢人民,也令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人闻之心焦的“讣告”: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
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据悉,移民将从2002年起正式启动。
2000年2月18日,生养图瓦卢人民的大海已经给了他们一次可怕的预演。
在那一天,该国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首都的机场及部分房屋都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
该国的海平面于2月19日下午5时左右上升至3.2米,2月20日下午5时44分海潮才缓慢退却。
由于这个由9个环形小珊瑚岛组成的国家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所以低洼地方的房屋全部没顶。
2001年初,气候变化国家小组公开了一份由以3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厘米到8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