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观察分析表
康复治疗9 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
四、常见异常步态
㈠异常步态分类 1.基础分类:支撑相障碍和摆动相障碍。 ⒉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疾病、末梢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 ⒊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 ⒋按步行异常类型分类:中枢型异常、末梢型异常。 ⒌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和静态畸形。
㈡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
1. 拮抗肌协调障碍 常见的有足下垂、拇趾背伸、膝僵直、膝过 伸、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等。
观察法-步态观察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 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 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 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 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 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 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 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 评估。
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 关联。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
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联。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
步行周期
骨盆
关节运动角度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5 °旋前
观察法-观察评价
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常表现。检查人员 能够系统地对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在步行周期的各个分 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该表横行为步行周期的各 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 序将 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涂黑的格子无需观 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 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有异常存在的 格中打“”。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者“右”表 示。空白格表示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步态分析
· ¹ Ö × ¬ Ê Î ´ Å ¬× µ © Ç Å ½ Æ Õ Å ¬× µ ¨ È á ¬¬ µ Å ¬× µ á ¬Ä Å ô º × µ æ à ý ¸ È ¶ Å õ ü Ç ý ¸ È ¶ ³ ªü Ç Ú Ä ª « à Í ª « á ¬ú · ë À × µ Þ Î á ¬ú · ë À × µ á ¬¹ Ö ò º © Ç Å ½ Æ Õ Ï Í × µ Ô ¶ ² © Ç Å ½ Æ Õ Ú õ ð Æ ý ¸ È ¶ ì É ¸ Õ ¨ £ Ï É Ì Ç ¦ £ ì É ¸ Õ º ² â ³ Ö « ý ¸ È ¶ ü Ç ú Ç Ð ³ × Ö ´ «¥ Ó
站立时的生物力学
踝关节的背屈力矩被
踝跖屈肌力矩相对抗
安静时需不停活动的
下肢肌肉是踝跖屈肌
双脚站立时,足底力的分布
重心指所有重力集中
于此的一个假设点 正常人体处于解剖位 时在S2前面 重心的垂直位移比水 平位移更影响能效
步行是平滑、毫不费力的移动
正常人群,步行速度80米/
步态分析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一
正常步态
步行周期
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
站立相 (stance phase)
步行周期中从足跟着地到足趾离地
的过程。约占60%GC。其中包含 两个双支撑期和一个单支撑期。
步行周期
双支撑
(double support)
行走中双脚与地面同时接触的时 期。以秒为计时单位,或步行周期 百分比表示(各占10%GC,共20% GC)。
踝关节:15°跖屈-10°背屈
足跟离地(站立末期)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10°过伸展 膝关节:0° 踝关节:10°背屈-0° 趾关节:0°- 10°过伸展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一、概述行走是人体躯干、骨盆、下肢以及上肢各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和骨骼肌肉系统因疾病或损伤而受到损害时,就有可能出现步态的异常。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步态分析步骤1、描述研究对象的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并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2、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制;3、确定改善步态的治疗方案,包括步态训练的方法、假肢或矫形器的装配、助行器的选择。
(二)步态分析方法1.运动性步态分析对步行的运动模式或步行时身体节段间的相关进行描述,此类分析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临床上应用简单,易于开展,后面将详细介heel off,HO terminal stance足尖离地支撑腿仅剩足尖着地摆动前期从对侧下肢开始着地到支撑腿足趾即将离地的阶段toe off,TOPre-swing摆动相加速期从支撑腿足尖离开地面摆动到身体下方的一瞬间摆动初期由足尖离地以后到摆动腿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为止acceleration,ACCinitial swing摆动中期摆动腿刚好在身体的正下方摆动中期由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继续向前摆动到胫骨与地面垂直mid-swing,MSWmid-swing减速期摆动腿继续向前摆动,减速准备足跟着地的瞬间摆动末期由胫骨与地面垂直开始直到再次开始着地之前deceleration,DEC terminal swing(三)步态参数1、步长从一侧足跟着地处至另一足足跟着地处之间的线性距离,以cm为单位,正常人约为50~80cm。
2、跨步长同一腿足跟着地处至再次足跟着地处之间的线性距离,以cm为单位,正常人跨步长是步长的两倍,约为100~160cm。
体姿体态评估表
体姿体态评估表体姿体态评估表姓名:日期:评估项目:1. 身体对称性评估2. 脊柱姿势评估3. 上肢姿势评估4. 下肢姿势评估5. 步态评估评估方法:1. 身体对称性:a. 进行全身观察,判断是否有明显的左右不对称b. 分别观察双侧肩膀、肩胛骨、髋骨、膝盖和踝关节是否对称c. 判断是否有明显的倾斜现象结论:_________(选择一项)对称性良好对称性一般对称性较差2. 脊柱姿势:a. 正面观察,判断脊柱是否呈现自然的S形曲线b. 侧面观察,判断脊柱是否呈现自然的前凸和后凸结论:_________(选择一项)脊柱姿势良好脊柱姿势一般脊柱姿势较差3. 上肢姿势:a. 观察双臂是否平举,是否有左右不对称b. 观察手掌是否有拳曲、指曲或外展结论:_________(选择一项)上肢姿势良好上肢姿势一般上肢姿势较差4. 下肢姿势:a. 观察双腿是否直立,是否有左右不对称b. 观察膝盖是否过度屈曲或伸展结论:_________(选择一项)下肢姿势良好下肢姿势一般下肢姿势较差5. 步态:a. 观察受评者的行走方式,包括步幅、步频和极端摆动结论:_________(选择一项)步态良好步态一般步态较差总结评估结果:根据以上评估项目的结果,综合分析受评者的体姿体态,评估结果如下:体姿体态良好体姿体态一般体姿体态较差建议:根据评估结果,为受评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包括调整不良体姿体态,改善相关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以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评估师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
14
sEMG(表面肌电图)
.
15
.
16
髋关节(hip)
•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梨状肌、
• 髋内收肌群:耻骨肌、长/短收肌、大收肌
•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梨状肌、 闭孔内肌
. 45
.
46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 骨盆向前及向对侧发生 一定的旋转,正常约5°
.
12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角度的变化
关节运动角度
步行周期 骨盆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髋关节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膝关节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 27
观察法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 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包括步行 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 、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 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 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 ),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 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
•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步态分析
剪刀步态:
膝关节始终屈曲 体前倾,足前部着地行走并呈剪刀步
或交叉步 支撑相延长,摆动相缩短 不稳定的疲劳步态
帕金森病步态:
表现为双侧性运动控制障碍和功能障碍
以面部、躯干、四肢肌肉运动缺乏、僵硬为 特征;
双支撑期时间延长;行走时体前倾、髋膝关 节轻度屈曲、关节ROM减小,踝关节摆动相 时无跖屈,足擦地,步伐细小、快速;上肢 几乎无摆动;
髋关节:支撑相时:躯干向患侧过度倾斜; 摆动相:患处轻度屈曲、外展、外旋;患肢 尽量避免足跟着地。
膝关节:在整个行走周期中以轻度屈曲膝关 节为特征;避免足跟着地而以足尖着地。
踝关节:患侧跨步长↓,正常的足跟-足尖 运动模式消失。
2、肌无力:
对步态的影响主要见于步行周期不同 阶段中肌肉的等张性收缩活动中;
和摆动相(swing phase)两个阶段。
支撑相约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约 占40%;
支撑相与摆动相的时间比例与步行速 度有关。
双支撑相:步行中双足落地的时相; 每个步行周期包含两个双支撑相,
各占10%; 双支撑相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
单支撑相:一条腿与地面接触,即对 侧的摆动相;
同一标记物被两台以上的检测仪同时获取时, 即可进行三维图象重建和分析。
输出结果包括:数字化重建的三维步态、各 关节三维角度变化、速率和时相。关节标记 物一般置放于需要观察的关节或重力中心。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1、疼痛:
患者会尽量减少活动→关节活动能力 下降、关节固定→疼痛进一步加剧;
疼痛步态的特征:跨步长↓、步速↓、 支撑相时间↓。
背面:臀中肌步态 侧面:脊柱伸屈运动,髋、膝、踝的伸
步态观察分析表
步态观察分析表(1)观察项目负重单腿支撑摆动期向前迈进首次着地承重反应站立中期站立末期迈步前期迈步初期迈步中期迈步末期躯干前屈后伸侧弯(左|右)旋后旋前骨盆一侧抬高后倾前倾旋前不足旋后不足过度旋前过度旋后同侧下降对侧下降髋关节屈曲受限消失过度伸展不充分后撤外旋内旋内收外展、步态观察分析表(2)观察项目负重单腿支撑摆动期向前迈进首次着地承重反应站立中期站立末期迈步前期迈步初期迈步中期迈步末期膝关节屈曲受限消失过度伸展不充分不稳定过伸展膝反张内翻外翻对侧膝过度屈曲踝关节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足拍击地面过度跖曲过度背曲内翻外翻足跟离地无足跟离地足趾或前脚掌拖地对侧前脚掌踮起足趾过度伸展(上翘)伸展不充分过度屈曲步态目测观察表的内容:该表(见下图)横向栏目为步态周期的各个分期,纵向栏目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序,将 47 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深蓝色格子表示与步行周期相对应的关节运动情况,无需观察。
空白格和黄色格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其中空白格的内容需要重点观察,在有异常存在的格中打上勾,例如踝关节内翻,在迈步相甚至负重期存在并无大碍,但对于单支撑期来说十分不利,因此,踝关节内翻使单支撑腿的站立面不稳定,很容易摔倒,因此在有关踝关节运动的目测观察中,应当重点审视在单支撑期有无踝关节内翻的情况。
再者由于前脚掌着地的方式,会影响完成负重反应,所以在首次着地期应重点观察足首次着地的方式,从评定表前脚掌着地一栏中可见,只在首次着地期有一个空白格,提示了检查者应观察的重点。
观察顺序:由远端至近端,即从足踝关节观察开始,依次评定膝关节、髋关节、骨盆及躯干。
在评定每一个部位时,应按步行周期中每一个环节发生的顺序进行仔细观察,将首次着地作为评定的起点。
先观察矢状面,再从冠状面观察患者的行走特征。
步态分析 含步长、步幅等[专家学习]
肘关节屈伸在双足同时支撑时改变运动方向 最大屈曲约为38.9° 最大伸展约为-0.4°
一类特制
21
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
头颈部 头的上下移动与重心的上下移动几乎一致 上下振幅约5-6cm 左右移动振幅约5-6cm
在头移动的同时,颈部也做着相应的位移
一类特制
22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竖脊肌:背部深层肌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活动达到高峰 确保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16一类特制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骨盆骨盆移动可被认为是重心的移动上下移动约为45cm最低双支撑相最高单支撑相侧方移动3cm水平面沿垂直轴旋转单侧44双侧88沿冠状轴倾斜约5517一类特制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髋关节最大屈曲约30摆动相中期最大伸展约20足跟离地最大外展约66足跟离地最大内收约44足底着地最大外旋44足趾离地到足跟着地的摆动相最大内旋44足跟着地到足跟离地的支持相18一类特制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膝关节最大屈曲约65摆动中期最大伸展为00足跟着地19一类特制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踝关节最大背屈约15足跟着地最大zhe屈20足跟离地20一类特制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上肢上肢的关节运动主要发生在肩关节足跟着地时最大伸展约211足跟离地时最大屈曲约174肘关节屈伸在双足同时支撑时改变运动方向最大屈曲约为389最大伸展约为0421一类特制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头颈部头的上下移动与重心的上下移动几乎一致上下振幅约556cm左右移动振幅约556cm在头移动的同时颈部也做着相应的位移22一类特制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竖脊肌
一类特制
45
四期分析法 两个双支持相、一个单支撑相、一个摆动相 (各约12%) (约60-62%) (约38-40%)
各时相的长短与步行速度相关 行走快时,双支撑相减小,跑步时消失 一侧下肢不能负重时,则其支撑相缩短
超详细步态分析(收藏)
超详细步态分析(收藏)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正常步行并不需要思考,然而步行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踝、膝、髋、躯干、颈、肩、臂的肌肉和关节协同运动。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
临床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协助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机理研究等。
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步态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步态分析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stance phase=支撑相;swing phase=摆动相C支撑中期;D脚跟离地=支撑末期E蹬离期;F摆动中期;G摆动末期gait cycle 步行周期;正常步态基本概念1、步行的基本功能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1)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2) 上身姿势稳定。
(3) 最佳能量消耗。
3、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1) 具备控制肢体前向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
(2) 可以在足触地时有效地吸收机械能,以减小撞击,并控制身体的前向进程。
(3)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重力方向),以及充分的支撑面(足的位置)。
(4) 摆动相有足够的推进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触地姿势控制。
步态周期1、支撑相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态周期的60%,包括:(1)早期(early stance):包括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态周期的10%~12%。
首次触地是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
下肢承重能力降低时可以通过减慢步速,减少肢体首次触地负荷。
缓慢步态的GRF等于体重。
(2)中期(mid stance):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态周期的38%~40%。
步态分析
减速期(acceleration) 中间摆动期(mid swing) 减速期(deceleration)
一条腿与地面接触并负重时称“单支撑期”,体重从一 一条腿与地面接触并负重时称“单支撑期” 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传递, 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传递,双足同时和地面接触时称为 双支撑期” “双支撑期”。在步行周期中支撑长于摆动期,因此每 一步行周期中约有15%的时间即自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 足趾离地,双腿都处于支撑期,称为双侧支撑期 (double support)。是为步行的特征,如没有双侧支撑, 相反出现双足腾空即为跑步。
3、临床观察的局限性
(1) 时间局限 步行速度较快,临床肉眼很难同时观察到瞬间变化的情 况,例如足在摆动相的旋转,足跟着地时的旋转倾斜、 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等。 (2) 空间局限 人的视觉局限,三维方向观察局限。 (3) 记忆局限 人的记忆能力难以对长期纵向变化进行客观和全面对比 分析。 (4) 思维局限 步态的临床观察主要依赖个人的观察能力和经验,缺乏 客观数据,难以进行定量评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步态分析
当一个人在站立时,重力对髋关节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正常站立位上, 髋关节的重力中 心是在髋关节外 侧轴的后面
重力的力量, 重力的力量,以髋 关节为轴, 关节为轴,产生骨 盆倾斜 在一个封闭的链, 在一个封闭的链, 相对固定的股骨, 相对固定的股骨, 骨盆倾斜, 骨盆倾斜,产生髋 关节伸展
步态临床观察要点
步态内容 步行周期 步行节律 疼痛 时相是否合理 节奏是否匀称 是否干扰步行 观察要点 左右是否对称 速率是否合理 部位,性质于程度于步行 发作时间和步行障碍的 障碍的关系 关系 前后退缩 扭转 左右抬高 肩活动度降低 摆动过度或不足 旋转或扭转 关节是否稳定 关节是否稳定 是否稳定 是否稳定 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
康复训练观察记录表
康复训练观察记录表标题:一段康复训练的见证观察日期:2022年5月15日患者姓名:李先生年龄:45岁诊断:右侧脑卒中后偏瘫观察记录:康复训练第一天:今天是李先生开始康复训练的第一天。
他的右半身肌力明显减弱,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影响。
在训练开始时,他显得有些紧张,但通过与他的交流,我努力让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和鼓励。
开始的几个训练项目包括平衡练习和手部功能恢复,通过反复练习,李先生逐渐适应了这些动作。
尽管在过程中有些吃力,但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积极性。
康复训练第二天:今天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肢体协调和步态恢复上。
我引导李先生进行一系列的肢体活动,通过双手抓握球和单脚站立等练习,他的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步态恢复训练中,我使用了平衡器材和步行辅助器具,帮助他正确地分配体重,保持身体的平衡。
尽管他仍然需要我的协助,但他的步态已经比昨天更加稳定和顺畅了。
康复训练第三天:今天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语言恢复上。
李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较大的损害,他常常会用错误的词汇或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和他的交流中,我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帮助他组织语言并正确表达。
通过反复练习,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改善。
我还鼓励他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以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康复训练第四天:今天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上。
我引导李先生进行了洗脸、刷牙和穿衣等动作的训练。
在过程中,他需要克服右手的肌力不足和协调能力的问题。
通过反复练习,他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这些日常生活技能。
他的进步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他自己对康复训练充满了信心。
康复训练第五天:今天是李先生完成康复训练的最后一天。
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的努力和挑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今天,我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评估,发现他的肢体功能、语言表达和日常生活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虽然他的康复之路还很长,但我相信他会继续坚持下去,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步态分析——精选推荐
第十四章步态分析步态的矫治训练是物理治疗师的工作内容,训练方案的制订以及疗效观察均以步态分析为基础。
步态分析是对患者行走方式的检查,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在康复医学、骨科学以及神经学领域里,应用步态分析进行障碍学诊断,分析障碍发生的原因,制定康复治疗方案以及评价疗效已显现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章将讲授正常步态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临床步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
第一节概述生物力学将力学与生理学相结合,用以研究人体姿势与运动规律和变化。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步态分析的原理,本节将对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做简要介绍。
一、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行走是人在出生后,伴随着发育过程不断实践而习得的一种能力。
步态体现行走的方式或模式。
行走及其步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
在神经学水平上,运动单位的许多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汇聚,这是生物学信号的第一级水平的汇聚。
然而,在此微观水平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意图或目的并不明确。
生物学信息的第二级水平汇聚体现在肌肉水平上,肌肉力量的大小通过运动单位募集率的高低而体现。
在关节水平上,我们看到了第三级水平的汇聚即关节的运动,它是所有主动肌与拮抗肌力量和力矩臂长度的乘积的代数和即力矩作用的结果,力矩所反映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所有控制力量的代数和。
因此,正常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协调工作。
下肢肌肉、韧带、骨骼、关节乃至脑、脊髓、周围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相互间的协调与平衡受到损害时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表现出异常步态。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患者来到物理治疗科时就诊时,临床诊断已经明确。
因此,步态分析的目的并不在于协助临床诊断,而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为此,通过步态分析要确定以下问题。
1.异常步态的障碍诊断。
2.异常步态的程度。
3.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含假肢)、矫形器、下肢矫形手术的作用以及对于步态的影响。
步态测量量表
步态测量量表介绍步态测量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步行能力和姿势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生、物理治疗师、康复专家等专业人士全面评估患者的步态和运动功能,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目的步态测量量表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记录与步行相关的数据,以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姿势。
通过定量和客观地测量步态参数,可以了解个体的步态特征、步态周期、支撑周期等信息,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或缺陷。
常用步态测量量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步态测量量表:1. Berg平衡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并提供关于患者在步行时可能出现的失衡风险的信息。
Berg平衡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并提供关于患者在步行时可能出现的失衡风险的信息。
2. Timed Up and Go(TUG)测试:通过测量患者从坐姿起立后行走一定距离并返回的时间,评估患者的步行速度和平衡能力。
Timed Up and Go(TUG)测试:通过测量患者从坐姿起立后行走一定距离并返回的时间,评估患者的步行速度和平衡能力。
3. 10米步行测试:通过测量患者在规定距离内行走所用的时间,评估患者的步态速度和步幅。
10米步行测试:通过测量患者在规定距离内行走所用的时间,评估患者的步态速度和步幅。
4. 步态测量系统:一些高级系统使用传感器和摄像机等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患者的步行数据,提供更详细和精确的步态评估。
步态测量系统:一些高级系统使用传感器和摄像机等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患者的步行数据,提供更详细和精确的步态评估。
使用步态测量量表的步骤使用步态测量量表的步骤通常如下:1. 针对特定的步态评估目的,选择合适的步态测量量表。
2. 对患者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指导,确保他们理解测试的流程和要求。
3. 进行步态测量,记录相关数据。
可能需要使用工具、设备或技术来测量步态参数,如步态分析仪、摄像机等。
4. 根据步态测量量表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步态进行评估和分析。
5. 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和临床背景,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步态观察分析表
观察顺序由远端至近端,即从足、踝关节观察开始依次评价膝、髋关节、骨盆及躯干。
在评价每一个部位时,应对按步行周期中每一个环节的发生顺序进行仔细地观察,如从首次着地作为评价的起点。
先观察矢状面,再从冠状面观察患者的行走特征。
表14-4 踝、足趾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异常表现及定义变异定义前脚掌着地首次着地方式为足趾着地全足底着地首次着地方式为全足底着地足外侧缘着地首次着地方式为足底外侧缘着地足拍击地面承重反应期出现失控的踝关节跖屈过度跖屈在特定时期(环节)跖屈角度大于正常过度背屈在特定时期(环节)背屈角度大于正常过度内翻可见距骨下关节内翻过度外翻可见距骨下关节外翻足跟离地足跟未与地面接触无足跟离地足跟在站立相末期前脚掌与地面接触时未离开地面足趾拖地迈步相期间足趾或前脚掌与地面接触5°足趾伸展不充分在特定时期(环节)趾伸展角度小于正常爪形足趾足趾屈曲超过5°表14—5 膝关节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异常表现变异定义屈曲受限在特定时期(环节)膝关节屈曲角度小于正常屈曲消失在特定时期(环节)膝关节屈曲角度消失屈曲过度在特定时期(环节)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正常伸展不充分在特定时期(环节)膝关节伸展角度小于正常不稳定单支撑期时,膝关节交替屈曲与伸展过伸展膝关节伸展角度大于中立位膝反张膝关节强力伸展内翻膝关节内侧成角外翻膝关节外侧成角对侧膝过度屈曲在一侧下肢迈步相末期和首次着地期时,对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正常表14-6 髋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异常表现变异定义屈曲受限在特定时期(环节)髋关节屈曲角度小于正常屈曲消失在特定时期(环节)髋关节屈曲角度消失屈曲过度在特定时期(环节)髋关节屈曲角度大于正常伸展不充分在特定时期(环节)髋关节伸展角度小于正常past retracts 大腿于迈步相末期从屈曲位退回外旋偏离中立位内旋偏离中立位内收偏离中立位外展偏离中立位表14-7 骨盆在步行周期中的异常表现变异定义一侧骨盆抬高一侧骨盆高出正常水平后倾骨盆后倾致耻骨联合指向上(腰椎变平)前倾骨盆后倾致耻骨联合指向下旋前不足在特定时期(环节)旋前角度小于正常旋后不足在特定时期(环节)旋后角度小于正常过度旋前在特定时期(环节)旋前角度大于正常过度旋后在特定时期(环节)旋后角度大于正常同侧下降处于迈步相的下肢侧骨盆下降对侧下降一侧下肢处于站立相中期和末期时,其对侧骨盆下降表14-8 躯干在步行周期中的异常表现变异定义前屈以髋关节为轴躯干向前屈后伸以髋关节为轴躯干向后过度伸展侧弯(左/右)躯干向侧方倾斜旋后被观察侧躯干旋转大于中立位旋前被观察侧躯干旋转大于中立位。
步态分析
支撑前期:足跟着地,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中立位,地面反 应力位于髋关节的前面。
支撑初期:从足跟着地到全足着地,髋关节进行向心性收 缩以克服屈髋,屈膝20°,地面反应力位于踝关节后方。
支撑中期:髋关节逐渐由屈曲过渡到伸直,地面反应力通 过髋关节以消除髋伸肌的收缩,膝关节的地面反应力由后 方转移到前方,股四头肌由被动离心性收缩变为主动向心 性收缩。
定量分析法: 一、运动学分析:1.步态距离参数的测量 2.步态时间参数的测量 通过直接测量(电子关节角度计)与成像测量技术(多次 曝光照片、电视摄像等)分析关节运动角度。
行走能力的评定
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采用7分制,最高7分,最低1分,具 体如下: 7分:完全独立,不使用辅助设备或用具,在合理的时间 内至少能安全的步行50m,不用轮椅。 6分:有条件的独立,步行者可以独立步行50m,但需要使 用辅助器具,如下肢矫形器、假肢。可上行30°的斜坡, 能在地毯上操作轮椅,能通过门槛。 5分:可以步行50m,但需要他人监护、提示及做行走前的 准备。患者不能独立步行50m,在没有他人帮助或辅助器 械的情况下可以步行17m,达到室内生活的功能水平。
4.足偏角:在行走时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 夹角称为足角,如图IV,健全人约为6.75°。
5.步频:指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 步调,双人并肩行走时,一般是短腿者步频大于长 腿者,通常用steps/min表示。 6.步速: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 的直线距离称为步速,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 分钟表示。
支撑末期,躯干由中立位变为前倾位,髋关节的地面反应 力在其后方,被动型的产生伸髋,当足跟离地时踝关节前 方的地面反应力产生的踝背屈力矩诱发踝跖屈。
步态分析【范本模板】
步态分析项目七步态分析第一节概述一、步态分析的目的1.确定异常步态的障碍学诊断。
2.确定异常步态的程度。
3.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假肢、矫形器)对步态的影响。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瘫,帕金森病.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
3.下肢肌力损伤: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4.其他如疼痛。
(二)禁忌症1.严重的心肺疾患。
2.下肢骨折未愈合。
第二节正常步态一、步行周期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
分为:1.站立相(stance phase 62%):又称支持相,为足底与地面接触的时期。
2.迈步相(swing phase 38%):又称摆动相,指支持腿离开地面想起摆动的阶段。
二、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组成(一)双支撑期和单支撑期双支撑期(12%):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前双腿与地面接触的时期。
每一个步行周期中,有两个双支撑相,即负荷反应期和站立末期.(二)步行周期分期1.首次着地指足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瞬间,此时骨盆旋前5度,髋关节屈曲30度,膝和踝关节中立位。
正常人首次着地方式为足跟着地,病理步态时表现各异:脑瘫患儿可出现脚掌着地,脚后跟疼痛患者可见足底外侧缘或内侧缘着地。
2.负荷反应期(承重期)――双支撑期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接触的一段时间,即一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足趾离地.此时,膝关节屈曲达到站立相的最大值。
3.站立中期指从对侧下肢离地至躯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时。
4.站立末期指从支撑腿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
5.迈步前期――双支撑期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间。
6.迈步初期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
7.迈步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退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康复功能评定——步态
康复功能评定——步态1)正常步行周期正常行走时,从一侧腿迈步向前、足跟着地开始到该腿足跟重新着地为止的时期为一个步行周期。
每一个步行周期都要经历站立相(stancephase)和摆动相(swingphase)两个阶段。
1.站立相:占整个步行周期的60%左右,它又分为几个阶段:⑴全足放平、足跟着地(0%-15%)⑵足跟离地(至30%处)⑶屈髋、屈膝(从30%-45%处)⑷足趾离地(至60%处)2.摆动期: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包括:⑴足趾离开地面⑵足背屈足趾悬空加速摆动⑶腿摆动减速由于行走时一腿足趾离地之前,另一腿足跟已经着地,因此存在双足同时接触地面的瞬间,称为双腿支撑期,该期在每个步行周期中出现两次,每次约占整个周期的11%左右。
2)正确步行的姿态1.躯干必须保持正直,不向左右歪和前后仰。
2.髋关节只作伸屈运动,不作外展内收。
3.足尖指向前方,重力由足跟转移到足趾。
4.当身体重心落在一腿时,该腿膝关节必须完全伸直,当重心转移到另一腿时,膝关节屈曲。
5.步幅均匀,两腿距离大致相等。
6.步速中等、规律,一般速度时,每分钟约走80-100步。
正确的步态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紧张度来维持。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骨骼、肌肉或神经病损时,步态就发生异常。
3)步态分析的方法在全面客观地进行步态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运动的平衡性和对称性。
步态分析一般分为临床观察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
㈠临床观察法包括1.目测法: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病人行走过程,然后根据一定观察项目逐项评价的结果,作出步态分析结论。
具体方法如下:⑴病人以自然和习惯的姿势和速度步行来回数次,观察以下内容:①全身姿势是否协调。
②各时相下肢各关节姿位、位置、活动幅度是否正常,速度是否匀称。
③观察骨盆的运动、重心的转换、上肢的摆动是否协调。
⑵病人作快速和减慢速度行走,并做立停、拐弯、转身、上下坡或上下楼梯、绕障碍物、缓慢踏步、单足站立等动作,有时还做闭眼步行,使轻度异常步态表现得更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曲
受限
消失
过度
伸展不充分
不稳定
过伸展
膝反张
内翻
外翻
对侧膝过度屈曲
踝关节
前脚掌着地
全脚掌着地
足拍击地面
过度跖屈
过度背屈
内翻
外翻
足跟未触地
无足跟离地
足趾或前脚掌拖地
对侧前脚掌踮起
足趾
过度伸展(上翘)
伸展不充分
过度屈曲
评定日期
评定者
注:
:与该步行分期相对应的关节运动情况无需观察。
: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存在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空白格内容需要重点观察,
步态观察分析表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诊断
观察项目
负重
单腿支撑
摆动相向前迈进
首次
着地
承重
反应
站立
中期
站立
末期
迈步
前期
迈步
初期
迈步
中期
迈步
末期
躯
干
前屈
后伸
侧弯(左︱右)
旋后
旋前
骨
盆
一侧抬高
后倾
前倾
旋前不足
旋后不足
过度旋前
过度旋后
同侧下降
对侧下降
髋
关
节
屈曲
受限
消旋
内旋
内收
外展
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