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1.据《汜胜之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这最能说明A.人们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2.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这种现象给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4.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与资本主义农业比肩B.“困顿”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C.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D.“高效”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5.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6.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其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说明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7.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8.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意思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学家在辽宁西北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女神庙遗迹,以神庙祭坛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积石冢组成的基群。

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都是一种特权象征,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原始先民的手工艺水平精湛B.代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C.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D.产生了等级分化和神权色彩2、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

商汤周武王这样做,旨在( )A.减少政局动荡B.承袭前代制度C.构建政治认同D.形成官僚政治3、西汉初年,汉高祖授权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以凸显君王威仪,鲁地两名儒生冷言道:“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

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公去矣,无污我”。

据此可知,这两名儒生( )A.反对礼乐治国的方针B.秉持外儒内道的观念C.鄙视谄媚权贵的行为D.无视秦亡汉兴的时局4、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 )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体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C.客观上反映了南方经济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5、“飞天”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飞天”结合了道教“羽人”的形象和汉族传统服饰褒衣博带的风格,到隋唐时期披着佛教大巾、穿上长裙的“飞天”普遍存在。

这说明( )A.敦煌壁画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B.敦煌壁画具有浓厚的异域特色C.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D.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艺术发展6、明清时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日渐广泛。

明代松江府地区超过50%的垦田用来种植棉花。

清前期,大量产自河南的棉花被贩运到纺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这反映了当时( )A.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瓦解B.自由雇佣劳动现象十分普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手工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7、从1840年到20世纪初,清政府一直沿用《大清律例》。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题版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题版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半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6年3月25日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儒家思想始终是主流思想B.儒家思想本能排斥其它学说C.名家和佛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特点25.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26.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察举制度存在弊端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地方分裂势力坐大27.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B.自由观念C.政治主张D.公民意识28.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人粮食)。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29.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30.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

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

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 强化宗族认同B. 继承华夏传统C. 凸显贵族地位D. 维护尊卑关系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僧人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

这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C.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3、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强调了它的道德性质,其竭力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同时,他又反对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

后来有些思想家对此作了改造,强调人的理性作用和独立思考。

这说明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其观点与程朱理学有本质上的不同C.该观点包含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的因素 D.理学解决了儒学衰微的问题4、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特权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A.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 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C. 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D.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6、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

2022~2023年高一下半期期中考试历史考题(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

2022~2023年高一下半期期中考试历史考题(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

选择题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

这主要说明A. 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 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 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 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从题目可知,周襄王将“公田”作“私田”进行赏赐,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

题目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只是经济改革的一方面,同时维护统治才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故B项错误。

题目中无法得出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故C项错误。

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与题目土地制度改革不符合,故D项错误。

所以选A。

选择题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所述工具有利于锄地翻地,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正确;精耕细作很难缓解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A错误;材料没收涉及铁犁牛耕的相关信息,C错误;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不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 错误。

选择题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B项正确;宋代经济没有严重衰退,A项排除;坊市制度崩溃,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中的土地政策调整无关,C项排除;宋代政府管理没有失控,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蓬蒿藜藿”“南鄙之田”“隙地”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结合所学,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故选C。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故A错误。

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故B错误;私田的大量开垦,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之一,故D错误。

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答案】A【解析】材料“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表达的意思是百姓康乐,人口增加,土地开辟了很多,说明当时的土地兼并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故A正确;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土地政策发挥的积极作用,C 选项表达的是消极影响,故C错误;题目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故D错误。

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沙市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练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2.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3.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4.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

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A.贵族阶层B.工业资产阶级C.城市工人D.农业工人5.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以坚决排除现代思想和现代技术的途径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后一次努力。

”它应该是指(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6.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舶修理等业。

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A.便利列强经济侵略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7.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

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

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

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

得年仅三十有六。

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8.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A.筒车 B.翻车C.耧车 D.曲辕犁2.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3.历史上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根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的记载为4—5倍,根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

而从《齐民要术》的记载来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B.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4.《吕氏春秋》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的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5.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

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

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反映C.有利于保证人口的增长D.落后的封建思想的体现6.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A.商品经济取得全面发展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改变重农仰商政策7.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10月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10月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10月第二次双周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D.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2、“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西周 B.秦朝 C.西汉D.唐朝3、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4、王焕同学在游览邹城峄山时,发现一块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这段刻石肯定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材料不能说明清初A.皇权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牵制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7、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及两个朝代的采用完全相反的统治策略,却都导致了王朝动荡:甲“削宗室而权臣篡”,而乙“封同姓而骨肉残”。

这两个朝代分别是:A.西汉和西周 B.秦朝和明朝 C.元朝和南宋 D.曹魏和西晋8、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

”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①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②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③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④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

A. 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①②③④3.如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装置主要用于()A. 灌溉B. 制瓷C. 冶铁D. 纺织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5.“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A. 唐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B. 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C. 明清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D.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6.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 有利于社会稳定C. 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D. 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7.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

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6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2016年10月11日一、单项选择题:(20×2.5=50分)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

”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削弱诸侯王的力量3.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最能反应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4、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表明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5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6.史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A.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赏罚分明利于官员廉洁C.造成贵族垄断官职局面D.以德才作为选拔的依据7.南宋降臣程钜夫上书元世祖“今欲正名分、省冗官,宜罢诸处行省”。

长期生活在原金统治区的王恽也认为“既远阙廷,岂容别置省府?……不可为法”。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3月10日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大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

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B.河南地区开发较早,经济更发达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当时的北方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2.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3.现在网络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盛行,小明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盛唐的夙愿,请问可以出现于其小说之中而又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在柜坊使用交子结交程咬金②与诗仙李白用白底蓝花的酒杯畅饮③用灌钢法炼制的长剑迎战安禄山的叛军④与魏征共游长安夜市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4.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5.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

今小商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

”可见其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C.关注商业流通D.提出农商皆本6.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考试时间:2021年4月8日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

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

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 传贤优于传子B. 宗法制度瓦解C. 王室逐渐衰微D. 殷人旧俗影响2.“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可能体现的是()A. 老子的学说B. 荀子的学说C. 墨子的学说D. 孟子的学说3.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

据此作者认为()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4.《无锡白话报》是江苏最早的白话报。

其创办人裘廷梁《无锡白话报•序》中说:“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该报()A. 呼应了维新思想的宣传B. 促进了共和思潮的传播C. 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D.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5.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

”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 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B. 群众基础极其薄弱C. 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D.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6.1935年6月28日,美国决定将中美外交关系提升至大使级。

最新版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最新版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2017级第二次双周练数学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3月29日一、选择题(60分)1( )A. B.C. D.2)B C.32π) )A. B. C. D.4.在中,,,则().A. B.5.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B. C. D.6.函数的一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A.B.C.D.7).A. B.C. D.8.已知函数,若的两个零点,满足)A.9.)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10.已知,点为斜边的中点,,则等于()A. -14B. -9C. 9D. 1411()A. B. C. 2 D.12A. 2B.C. 1二、填空题(20分)13______.14是.15. 在△ABC cos A+cos C的最大值为.16.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其面积,角的平分线________.三、解答题(70分)17.(10分)已知向量.(1)若,求的值;(2)记,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的值.18.(12()求的值和函数的对称轴方程.19.(12分)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角;(220.(12分)在△ABC中,设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向量向量.(1)求角A的大小;(2)若,求△ABC的面积.21.(12分)22.(12分)已知三角外心若(1(2参考答案1.D2.B3.D4.C5.D6.D7.C8.C9.C10.C11.B12.D13.51415.1.16.317.(1);(2)时,取到最大值;当时,取到最小值. 18.(1)见解析;(2).19.(1);(2)320.(1);(2)16.21.22。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图1 图2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2.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

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 啬夫由中央任命3.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 利于小农经济发展B. 繁荣思想文化C. 扩大地方权力D. 强化大一统4.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

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

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5.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D. 宋朝的枢密院6.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A. 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 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7.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专业.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 .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2、阳光卫视播出的 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大量引进外国技术A .①③④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括( ) ①保护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②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③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④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4、下图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据此可以推知( ) A .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 B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一战的爆发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5、1913①挽救民族危机 ②振兴民族产业 ③抢占国际市场 ④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专业.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6、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

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发展情况的是( )7、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B .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C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D .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8、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 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图片是:A .春B .秋C .冬D .夏9、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因素,下列因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洋务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合作社经济 B .民族资本 洋务资本 官僚资本 合作社经济 外国资本 C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合作社经济 D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洋务资本 合作社经济 官僚资本 1913 年至织布机由 2016 台,增至 5825 台,增长了 188.9%。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 牛耕的出现B. 井田制的瓦解C. 铁农具的使用D. 周王室的衰微【答案】A【解析】材料“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指的是用作祭祀的牲畜在农田里耕作,这说明了牛耕的出现,故选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说明井田制的瓦解,故B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的含义,即原来用于宗庙祭祀的牲畜成为在农田里耕作劳力。

2. 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片中的内容均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翻土工具,所以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应该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答案选C,ABD三项含义与材料主题不相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3.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某某兴隆县一次出土铁X87件,大多为农具X。

某某新X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X300余件,其中农具X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这些考古资料说明: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 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工具知识点。

根据材料信息“铁X87件,大多为农具X”.“陶X300余件,其中农具X占60%以”.“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墓葬及铁作坊遗址中铁农具占据了大多数,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开始”一词,错误,春秋时期就开始了;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牛耕,排除B;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铁农具的制作技术问题,排除D。

湖北省沙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在明末棉花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清代棉花种植更加盛行。

如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 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2.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

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A.清雍正年间,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B.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C.“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D.《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3.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下列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市布局彻底打破“坊市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C.市民阶层形成 D.手工工场大量出现6.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8.《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这些考古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3.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

如右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

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

据此可知当时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4.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

南日墟,北日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

……南人日趁墟,北人日赶集”。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 19.8%9985785 80.2%唐代3920415 43.2%5148529 56.8%北宋11224760 62.9%6624296 37.1%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6.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D.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7.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

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

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8.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

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

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

“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A.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西方的殖民侵略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9.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10.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11.《沈氏农书》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应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12.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

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

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

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

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

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13.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欧洲的商业革命,经营方式的变化是其表现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亦呈现繁荣景象,有人甚至称其为不成功的商业革命,就经营方式而言,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的相似之处是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1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

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

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A.保护商业贸易B.拓展殖民地C.传播天主教D.掠夺工业原料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17.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18.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其主要原因是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19.某国政府重视贵重金属,除立法禁止输出金、银外,还规定外国商人前来贸易时,须以金、银支付货款。

为振兴经济,又取消国内贸易障碍,已建立单一市场,并补贴本国商品奖励出口,同时还限制殖民地仅能与母国贸易。

某国是指A.十五世纪的荷兰 B.十七世纪的法国 C.十九世纪的日本 D.二十世纪的英国20.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C.始终依靠殖民扩张 D.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21.(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著名的大盛魁(晋商)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意在警示其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其特点。

(6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8分)(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5分)(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3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

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

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

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3分)(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分)(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4分)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泉州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东方第一大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

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

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进入明代,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

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泉州港走向衰落,变成地方性的小港。

——摘编自《泉州网》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最早的港口活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

阿姆斯特丹港于1342年首次被记载,见于阿姆斯特丹获得城市权的相关资料中。

在荷兰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港发展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港口。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港,港内船桅林立,岸上堆满货物,一派繁荣景象。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海外财富时,精明的荷兰商人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阿姆斯特丹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还是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等(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的异同。

(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崛起的主要原因。

(8分)参考答案答案 C D C A C D D D D C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A B B A C D B B具有脆弱性;勤苦辛劳;负担沉重(4分)(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