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合集下载

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

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岳小利,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岳小利,任宗明,李莉,等.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6):687-689.论著·临床研究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岳小利1,任宗明1,李 莉1,伏 俊2(1.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元628000;2.广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元628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TP患者93例(ITP组),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ITP)患者50例(sITP组)。

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诊断ITP的作用。

结果 ITP组患者PAIgG、PAIgM、PAIgA均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TP组患者PAIgG、PAIgM、PAIgA异常率均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8+异常率均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小板抗体联合T细胞亚群诊断IT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7.5%。

2023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考试一、单选1、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一般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急性发作出血或血小板过低时应卧床休息B、注意保护、避免创伤C、注意防治感染D、加强营养E、发热时可用阿司匹林√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患儿病情常可自行缓解,6个月内其自然痊愈约占病例的()[单选题]*A、15%B、35%C、55%D、65%E、85%√3、小儿原发性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以何期多见()[单选题]*A、初生儿B、新生儿期C、婴儿期D、幼儿期4、原发性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高峰年龄是()[单选题]*A、<1岁B、1~2岁C、2~5岁√D、5~10岁E、7~10岁5、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大量出血时为紧急止血,可输浓缩血小板,通常每次剂量为()[单选题]*A、0.5u/kgB、0.5u/6kgC、1u/6kg√D、2u/kgE、2u/6kg6、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或急重病例的激素疗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为防止颅内出血常用泼尼松口服连用2~3周(第3周减量、停药)B、停药后除非有明显出血,虽血小板仍低,也不再继续服用C、如再发生出血症状,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维持至不出血为止D、慢性型有出血症状,血小板<50×109/L,泼尼松口服,疗程2~3周√E、急重病例也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病例少数病程达6个月或1年,甚至转为慢性型,约占()[单选题]*B、12%C、15%D、20%E、25%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单选题]*A、血管内B、脾脏√C、肝脏D、肺脏E、淋巴结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出血的机理主要是()[单选题]*A、血小板数量减少√B、凝血因子减少C、纤维蛋白原降低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E、血小板功能障碍1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须作脾切除,最佳年龄是()[单选题]*A、<1岁B、1~3岁C、3~5岁D、>5岁√11、应用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剂量和疗程分别为()[单选题]*A、0.2g/kg·d,3天B、0.4g/kg·d,3天C、0.4g/kg·d,5天√D、0.5g/kg·d,5天E、0.5g/kg·d,7天12、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急、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血小板上升时间通常在用药后()[单选题]*A、2天内B、2~5天内√C、5~10天内D、10~15天内E、15~20天内1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致死的原因是()[单选题]*A、合并感染B、颅内出血√C、严重贫血致心功能不全D、低血容量休克E、胃肠道大出血1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多见的出血部位是()[单选题]*A、皮肤、粘膜√C、关节腔D、胃肠道E、泌尿道15、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自然痊愈率为()[单选题]*A、10%B、10~20%C、20~30%D、30~50%√E、5%1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病死率约()[单选题]*A、1%√B、2%C、0.5%D、15%E、3%1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明显,常低于()[单选题]*A、20×109/L√B、30×109/LC、40×109/LD、50×109/LE、60×109/L18、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的机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被抗体补体或免疫复合物附着的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数量减少B、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C、血小板也可在肝脏破坏D、巨核细胞发生成熟障碍,使血小板生成减少E、血小板功能障碍及毛细血管内皮受抗体损伤,是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1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单选题]*A、激素及脾切除无效的慢性难治病例√B、急性型大量出血的患者C、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病例D、用激素治疗血小板上升过高的患者E、并发颅内出血的患者2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适于脾切除者其远期有效率达()[单选题]*A、10~20%B、30~40%C、50~70%D、70~90%√E、100%测验1.关于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中,()等器官,特别是()是生产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主要部位。

骨髓检查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价值

骨髓检查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价值

性 血小 板减少症 )患者其骨髓象与P I ( A g 血小板 的相 关抗体 )的检 测 情 况进 行归纳 总结 ,并分析 不同方法 的治疗效果 以及骨髓 中巨核细 胞
的增生度与表达P I之间的关系,包括患者疾病其转归情况,以及骨 Ag
髓 检查 于诊断 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报道如 下。
性 。方 法 回顾 我 院 自2 0 0 2年至 2 1 来收住 院的 IP患者 临床 资料 2 0例 ,应 用激 素治后 有 效 的惠 者 为 15 ,8例 为激 素禁 忌 ,应 0 0年 T 0 3例 用激 素 治疗后 无效 的患者 为 5 例 ,将 激素 治疗 后 无 效的 患者依 据 其 治疗 方案 分成 两 组 ,A 组 (5例进 行脾 切除 ) 7 3 ,B组 (2 应 用 免疫 2例 抑制 剂 )并对 两组 临床 资料对 比 。结果 患者 巨 细 胞增 多或正 常者 为 8 . 应 用激 素 治疗后疗 效显 著优 于 巨核 细胞 减低 惠者 < 0 1; , 核 2 %, O .) 0 A、B 两组 疗 效不 具 有显 著性 差 异 ( 尸> 0 5 ;B 组 巨核 细胞 增 多 患者 较 减 少患者 其 疗 效不 具 有显 著 性 差异 ( > O 5 ;10例 惠者 应 . ) 0 尸 .) 0 0
用 P I 检 测 ,其 巨核 细胞 正 常或增 多 患者 的抗 体 阳性率 显著 高 出巨核 细 胞减低 者 ( Ag P< 0 1 ;而抗体 阳性 患者其 激素 治疗 的效 果较抗 体 .) 0 阴性 患 者具 有 显著 性差 异 ( 0 1 ;A、B 两组患 者抗体 阳性较 阴性 者 其疗 效均 不 具有 显著 性差 异 ( O 5 ;P I 阳性 ,进行 激 尸< . ) 0 尸> . ) A g呈 0 素 治疗 与脾 切除 术 治疗 以及 免疫抑制 剂进 行 治疗 中有 效者 ,治疗 前后 分别 对 比其抗体 水平 均有 显著下 降 ( 0 1 。结论 IP惠者 其骨 P< . ) 0 T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价值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价值
性组 ( 00 ) 双抗体 阳性组血 小板计数 平均值 亦明 显低 P< .5 ;
于单抗 体阳性组 和双抗 体 阴性组 ( P< 0 0 ) T .5 。IP组 与正 常对照 组相 比较 , D T淋 巴细胞 、 D CM T淋 巴细胞 C3 C3 I 百分率 以及 C 3 D C 3 D 比例减低 , D C 8 D C 4 / D C 8 C 3 D T 淋 巴细胞 、 D 9 C 1 B淋 巴细胞 、 D 9 D B淋 巴细胞 百 分 C 1 C 5
11 研 究对 象 .
血小 板 减 少 患 者 6 5例 , 为 安 徽 均
医科 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 院 门诊及 住 院患 者 。其 中 IP T 患者 4 O例 , 1 男 5例 , 2 女 5例 , 龄 1 6 年 9— 9岁 ( 中位 年龄 3 5岁 )均 符合 IP的诊 断标 准 ; , T 非免 疫性 血 小板 减 少患 者 2 5例 , 中急性 白血 病 2 其 0例 , 生 障 再
( A P 技术 J检 测 IP与 非 免 疫 性血 小 板 减 少 M IA) , T 患 者 两 种 主 要 的 血 小 板 膜 糖 蛋 白 ( P I bI 、 G I 1 Ia
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及 自身抗体与 IP病情 间的关系 , T 评价其 在 IP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T 应 用改 良 的单 克 隆抗体 俘获
确诊 。所 有 患者 近 3个 月 内未 输 注 血 小 板 , 集 标 采 本 时 患 者 血 小 板 计 数 均 <1 0X1 L 同 时选 取 0 0 / 。
鉴别 IP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 价值 , T 自身抗体 与
IP的病 情有 一定关系 ; T 血小板特 异性 自身抗 体和 T B淋 巴 、 细胞可 能共 同参 与 了 IP的发 病过 程 , 在其 中起重 要 作 T 并

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由抗自身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破坏增
加。

,脾不增大,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2、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于儿童,遗传性疾病,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出生后即有血小
板减少,且长时间内血小板计数稳定,家族中有类似表现患者,外周血图片可见体积巨大或过小的血小板;对ITP的常规治疗无效。

3、脾功能亢进:多为继发性,以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

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可以一系至三系同时减少。

血细胞减少与脾大程度不一定成比例。

4、系统性红斑狼疮:常出现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抗体、抗磷
脂抗体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SLE常有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免疫学异常等。

5、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以全血细胞减少及其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
血为特征,网织红细胞降低。

骨髓活检特点是:脂肪滴增多,骨髓颗粒减少。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网织血小板联合检测对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网织血小板联合检测对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Pl Ag G结果均显示增 高 , 但差异无显著性 ; 血小板 特异性抗体检测 是特异 性较 强的一项 指标 , 提高 IP确诊 率及 鉴别 对 T 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 紫癜 有意义 。 关键词 : 血 小板特异性抗体 ; 血小板相关抗体 ; 网织血小板 [ 中图分类号 ] 5 8 2 [ R 5. 文献标 志码 ] [ A 文章编号 ]0 9 6 1 (0 7 0 — 2 — 3 10 —2 3 2 0 ) 52 10
t r mb c tpe i n n mm u e t 0 0 y0 e i s M e ho A o a f75 c s sp te t t hrm b c — h 0 0 y0 n a a d no i n hr mb c t p n a . t ds tt lo a e a in s wih t o o y

要 : 目的 探讨血小板 相关 抗体 ( Ag 网织血 小板( P 及血小 板特异性抗体 ( G Pl G)、 R ) 抗 PⅡb Ia 抗 G b /I 、 I PI 、 本院 7 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 中 5 其
抗 P 选择素 ) 一 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诊 断。方法
t ei ii dhc ho oyoe i p rua IP 3 ae ,n oi u etrmb ct e i 4 ae. n o na, o ti trmb ct nc up r(T ) 5cssa dnnmm n o oyo na 0cssA — p dp p h p
t GPIb i /m .ni GP Ib a d a t— — eein a ta t o iswee d tce y amo ie n co a ni — I a at — n ni P s lt uo ni de r ee td b df d mo o ln la t o b i —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3 讨 论
[】胡亚 美,江载芳,主编. 1 诸福棠实用儿科 学 [ . 7 M】 第 版.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2 2. 02 2 3
[】金汉珍 , 2 黄德珉, 官吉希. 实用新生儿学 [】 第 3版. M.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 9 . 02 5 5
者 ,由于尿布未漂净 , 且大部分婴儿及新生儿使用橡 皮布 、油
布或塑料布 ,使臀部处于湿热状态,也会 引起尿布皮炎 。 鱼肝油滴剂含有维生素 A ,它能促进皮肤组织生长,且有
【】魏小强. 4 百多邦 ( 匹罗星软膏) 莫 治疗皮肤感染的临床研究
[】 陕西 医学杂志,2 0,3 (0 :14 . J. 0 6 5 1) 1 3
有效: 红斑程度减轻或部分消失, 糜烂渗出减少; 无效:红斑、 糜烂及渗出未减轻 。
2 两组 疗 效 比较 . 2
菌也有效 。 而尿布皮炎引起的不 同程度的皮损, 易并发细菌感
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故使用莫匹罗星软 膏后皮肤复原快 。 另外,莫匹罗星软膏还能起到隔水 、 保护创 面、促进皮肤修复效果,能减轻粪便对局部刺激 。 达克宁霜剂对皮肤刺激性较大, 偶可 出现过敏反应, 对照组 中有 5 例红肿加重 ,3 例并发感染,而治疗组中无一例发生不 良 反应 。且本文中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 9. 8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3% 7 .6 。 0 9% 两组 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 1. 96 P0 01 。 x 19 5 ,< .0 ) = 故联合使用鱼肝油滴剂、 莫匹罗星软膏疗效显著, 使用方 便,无污染,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的该酶亲和力极低, 故其对人体无副作用。 该药为亲水性软膏, 能透入人体皮肤 , 所以对人体皮肤细菌感染是一种疗效较好 的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41 。 7例
小板 血 浆 移 至 另 一 塑 料 试 管 , 经 ( 0 再 100—
1 0 )× 0 g离心 5 m n 弃 去上清 。 2 i,
1 2试 剂与仪 器 .
微柱 凝 胶 血小 板抗 体筛 检 卡 ,
1 3 3指 示 红 细 胞 制 备 冻 干 指 示 红 细胞 现 配 .. 用 。用 1m 生理 盐水融解 后 , l 再用 生理 盐水 洗 涤
标 本 中存 在抗 血小 板 抗体 , 抗 体 Fb段 与血 小 该 a 板抗原结 合 ,c段 游 离 ; F 同时 指示 红 细 胞 上 包 被
的鼠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的 Fb a 段也结合血小 板抗 原 , 成 免 疫 复 合 物 ( 清 抗 血 小 板抗 体 一 形 血
血小 板抗原 一指 示 红细 胞 ) 。凝胶 中抗人 球 蛋 白
Fb段结合 复合 物上血 清抗 血小 板抗 体 F 段 , a c 由
此相邻 的复合 物通过 凝胶 时 , 以抗 人球蛋 白为桥 , 形成红 细胞免 疫 网络状 凝 集复 合物 ( 示 红 细胞 指

血小板 抗原 一血清抗 血小板 抗体 一 人球 蛋 白 抗
血清抗 血 小板 抗 体 一血 小 板 抗 原 一指 示 红 细
3次 ( 0 100~12 0 0 )×g离 心 1m n 最 后 用 1m i, l
血小 板广 谱裂 解抗 原 , 释液 , 细胞 保存 液 , 稀 红 指
示红 细胞 , 阳性 对 照 血 清 ( 阴 长春 博 迅 生 物 技术
有 限责 任 公 司) 专 用 孵 育 器 ( 班 牙 Dan sc , 西 i ot g i

激 活相应 B淋 巴细胞 , 其增 殖 分化 为浆 细 胞并 使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赵益明(教授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院、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一、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成份。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是血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科学研究也证实血小板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聚集率增高或聚集率降低)时发生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要维护机体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控制血小板功能处于合理的功能状态范围内。

二、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是临床对血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的和重要的“核心措施”。

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部长马格丽特. 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就向全美中老年人推荐: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性疾病。

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中血小板的功能实现预防血栓的目的。

但专家们的研究发现,机体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本认为约有30%的个体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出现无反应性(无效),相关研究也证实同时还有约10%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会出现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约达到1.6%。

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总体利大于弊,但这些研究均证实机体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十分明显的的个体差异,而且在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中发生血栓或再次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高于抗血小板药物有效的患者,这种差异可高达5倍,即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个体发生或再次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几率是抗血小板药物有效个体的5倍!因此,如果及时检测出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以及用药过量或不适的患者,抗血栓的预防、治疗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由于以往检测技术困难及相关专业知识普及的原因,目前95%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及血栓病患者都没有得到血小板功能检测,无法及时发现抗血小板预防、治疗无效及受到不利影响的群体,其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只能靠临床观察总结甚至听天由命。

血小板参数测定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血小板参数测定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建议测定 C P时要使用含有液状石 OC
够全面l 。 1 碱储备需要通过肾脏来调节 , ] 但作用迟缓。 在急性 呼吸衰竭时,O 急剧潴留, C 碱储备的增加落后于碳酸增加 速度,O C C P就偏低。C P增高 : OC 表示代谢性碱中毒或代 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 常见于幽门梗阻、 剧烈呕吐、 胃酸损失 过多; 或服过量碱性药物后所致之代谢性碱中毒。 以及肺源 性心脏病等呼吸中枢抑制疾患所致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C P减低: OC 表示碱储备不足, 为代谢性酸中毒, 亦可为代偿
作 者 简 介 : 彩 霞( 9 1 )女 , 西省 大 同 市人 , 士 学位 , 管 检 验 师 , 要 从 事 , 床 检 验 工作 。 管 17 一 , 山 学 主 主 I 占
文章 编 号 : 6 1 6 1 2 1 ) 9 0 7 ~O 1 7 —8 3 ( 0 1 0 — 6 8 2
偿, 也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的直接后果。相反 , 碱储备减少, 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 或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在呼吸性
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时, 仅借 C P说明呼吸衰竭不 OC
氧化逸出, 从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临床提供

个调整酸碱平衡的可靠依据和有力手段 。 因此为了提高
症 病 因 判 断 的 良好 初 筛 指标 。 关 键 词 血 小 板 参 数 ; 小 板 减 少 疾 病 ; 血 临床 应 用
中图 分 类 号 : 5 4 6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 血细胞全 自动分析仪的
分析仪用核酸荧光染色所得到的新检测指标, 是临床应用的
・67 ・ 8
Pr c e ng o i c lM e i i Se o e di fClnia d cne. p.2 Vol2 01 1. 0 No.9

免疫性疾病继发性ITP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免疫性疾病继发性ITP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03.019-专题综述•免疫性疾病继发性ITP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①杨慕然周泽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650101)中图分类号R58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03-0361-06[摘要]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仍是一种排除性诊断。

由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免疫甲状腺疾病或Evans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ITP与原发性ITP之间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且治疗存在重叠之处,因此本文将对免疫性疾病继发性ITP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继发性ITP;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治疗Update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secondary ITP from autoimmune diseasesYANG Mu-Ran,ZHOU Ze-P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101,China[Abstract]Objective: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is a bleeding autoimmune disease and still is a diagnosis of exclu­sion.Secondary ITP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condition(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immune thyroid disease and Evans syndrome)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with primary ITP.And the therapies between secondary ITP and primary ITP are similar.Therefore,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ITP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condition.[Key words]Second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utoimmune diseases;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2009年,国际专家工作小组定义了成人和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专业术语及疗效标准,并定义了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second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sITP)的概念[1]。

ITP中国专家共识及特异性血小板抗体

ITP中国专家共识及特异性血小板抗体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召集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研讨会”于2009年4月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

来自全国30余位学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就成人ITP(以下简称ITP)的诊断与治疗达成以下共识。

一、ITP的定义国际ITP工作组新近提出将ITP定义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以强调其免疫发病机制,缩写仍为ITP。

二、ITP的诊断1.至少2次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假性血小板减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妊娠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等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5.诊断ITP的特殊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膜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可以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助于ITP的诊断。

②血小板生成素(TPO):不作为ITP的常规检测,但对诊断复杂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有所帮助,可以鉴别血小板生成减少(TPO水平升高)和血小板破坏增加(TPO水平正常),从而有助于鉴别ITP与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ITP的分型1.新诊断的ITP:诊断后3个月内血小板减少的所有患者。

2.慢性ITP: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有患者。

3.难治性ITP:满足以下所有三个条件的患者:①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②需要(包括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险;③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ITP。

4.重症ITP:BPC<10×109/L,显著的皮肤黏膜多部位出血和(或)内脏出血。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总原则采血要顺利,不可反复穿刺,采血
不顺利,轻易激活凝血因子,或激活血小 板,影响血小板旳凝聚力,标本从采集到 操作完毕在4小时内完毕,放置过久降低血 小板旳汇集强度和速度。用凝血蓝帽旳抗 凝管采血3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至少5次 ,不可过于剧烈,防治激活血小板。
TEG临床应用
• (四)判断肝素旳效果 • 血栓弹力图旳肝素酶对比检测常用于围
手术期判断肝素抵抗情况、监测肝素化情 况和评价鱼精蛋白对肝素旳中和效果。 • (五)诊疗纤溶亢进 • 血栓弹力图不但能够诊疗纤溶亢进,还 能够对纤溶亢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另 外,TEG能够精确判断急救中DIC旳高凝、 低凝和纤溶亢进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一、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 标本采集:EDTA-K2真空采血管即血常规 管,提议与血常规分开抽血,如若多种项 目一起时,血常规能够和血小板抗体绑定 同一管,糖化血红蛋白(Hb)单独,BNP 单独一管。PS:Hb一定要和BNP分开。
• 临床意义:血小板抗体含量阳性可见于急 性型和慢性ITP( 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 ),可作为ITP旳诊疗指标之一。
•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r值k值明显延长, ma、mε值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 板降低症,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二、血栓弹力试验
• 3.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 病r值k值明显延长,ma、mε值降低。尤其 对XIII因子缺乏症旳诊疗具有特殊旳意义。
•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及继发性纤溶在血 液凝固后忽然发生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TEG不但能体现出纤维蛋白旳溶解现象, 还可表达纤溶旳强度和速度,TEG还可做 为抗凝疗法旳一种监测手段。

血小板抗原血清学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抗原血清学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抗原血清学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血小板血型抗原是一种通过同种免疫抗体检测而来的血小板表面抗原,一种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和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

血清学定型方法要求抗血清对待抗原要有活性。

目前,在许多实验室中,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的表型定型方法是较实用的血清学方法[1]。

使用整个血小板进行实验比较易于操作。

但是,当HLA类抗原在血小板定型时出现强表达时,要用氯喹或酸进行预处理,去除血小板上的HLA抗原。

此方法操作简易、方便、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强,下面以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为例介绍血清学检测方法。

1.原理SEPSA试验在U型孔微量反应板上进行,将血小板抗原固定在U型孔壁上,与被检血清反应后洗净,以抗IgG(或抗IgM)细胞指示反应结果。

如果血小板上结合了抗血小板抗体,则致敏在指示细胞上的抗IgG(抗IgM)与血小板抗体结合,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被阻滞,广泛覆盖在固定的血小板单层上,为阳性结果[2]。

如果血小板上无抗体,则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不受阻,聚集在孔底中央,呈扣状,为阴性结果。

2.操作2.1直接测定法:即测定血小板表面结合的血小板抗体。

受检者血小板固定于反应孔底。

各孔加入25μl抗IgG致敏红细胞。

反应板置于湿盒内,室温静置3h以上或次日观察结果。

2.2间接测定法:即测定受检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

弃去受检者血小板孔内的生理盐水,各孔加入pH7.2、0.05%吐温-PBS 25μl。

各孔加入受检血清25μl,并加入LISS(低离子溶液)、pH6.7、25μl,置湿盒37℃孵育30min,再用pH7.2、0.05%吐温-PBS洗涤5次。

各孔加入pH7.2、0.05%吐温-PBS,25μl及抗IgG指示细胞25μl,室温湿盒静置3 h以上或次日观察结果[3]。

2.3交叉配血试验:用以选择配合的血小板供体。

将所需筛选的献血者血小板分别再反应板孔中固定后,把受检者血清25μl加入各孔中,并加入LISS(低离子溶液),pH6.7、25μl,置湿盒37℃孵育30min,然后用pH7。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的研究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的研究

中检测到大量IgG型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脾脏中被巨噬细胞摄取后破坏。

细胞免疫异常:ITP是一种免疫调节失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hl相关细胞因子的上调引起Thl型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致细胞毒细胞活性增加、补体形成和巨噬细胞,最终导致引起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质量异常和释放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情况的发生。

CD4+辅助T细胞通过产生免疫性抗体,调节机体免疫活动,当抗原特异性辅助T细胞受到异常刺激出现免疫缺陷时,有可能会让机体免疫程序的正常反应失去平衡,导致免疫系统失衡。

众多研究表明在ITP患者中可检测到CD3+、人类白细胞抗原一DR+(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T细胞的增加,这些患者中T细胞的异常激活增加,可进一步导致血小板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快速发展,许多学者针对ITP的发病机制做了更多的探索研究及有了更深的认识,对ITP发病机制认识上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探索研究证实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过多产生引起了血小板破坏增加或者(以及)细胞毒T细胞参与了对巨核细胞的损伤或抑制血小板的分化、释放及成熟是造成ITP患者血小板生成不足主要原因,由于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进一步导致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生偏移,从而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活化,诱导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大量相应抗体等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病理性破坏或生成减少。

其二,瑞典学者Olsson等提出细胞毒T细胞可通过直接作用于血小。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IIb/III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IIb/III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包被微球效果 微球包被好后用 FITC 标记羊抗鼠的 IgG 检测其荧光强度,用 FITC 标记的 羊抗人 IgG 作为阴性对照,检测包被微球 MFI,一 共检测 6 次。 MFI 比率(测定 / 对照)为 4.43 ± 1.55 (2.15 ~ 6.53)。 2.2 微球的稳定性测试 表 1。 2.3 3 组 样 本 的 MFI 比 率 分 布 情 况 及 统 计 结 果 表 2、3。
敏感性
ROC Curve 1.0
0.8
0.6
0.4 AUC = 0.848
0.2
0.0 0.0 0.2 0.4 0.6 0.8 1.0 1-特异度
图 1 ITP 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平均荧光强度 比率的 ROC 曲线,曲线下面积为 0.848,95%的置信区间为
(0.75,0.95)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了 32 例 ITP 患者、26 例非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患者及 20 例正常对照进行 CBA 检测, 结果显示:ITP 组的 MFI 比率(2.61 ± 1.09)高于非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1.32 ± 0.59),亦高于正常对 照组(0.95 ± 0.40),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01),而后两者的 MFI 比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 如果将正常对照的 MFI 比率上 限定为界值,MFI 比值大于 1.93 认为是阳性(即诊 断为 ITP),则 CBA 诊断 ITP 的特异度是 84.62%,敏 感性是 71.88%。 用 SPSS 软件生成的 ROC 曲线得 流式微球技术区分 ITP 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 少患者的能力为 0.848。 在本实验中,应用 CBA 检 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时,只采用 1 × 107 个血小 板,血小板需要量远少于文献报道[9](1 × 108 个血 小板),更容易获得患者对实验的支持,而实验的 检测效能并没有大打折扣。 但是,本研究应用 CBA 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特异性较刘新光等 [9]报道要低,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1)所选 取研究对象的样本量偏小;(2)单克隆抗体包被微 球的包被效果和稳定性欠佳(CV:12.7%较文献 报 道 要高);(3)不同型号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可能存 在一定偏差。目前,应用 CBA 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 身抗体在临床上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考虑与实 验步骤未标准化有关, 比如适合检测的最佳微球 直径、包被抗体的浓度确定等。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顿晓熠;哈力达·亚森;马艳;郭新红【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30)001【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1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10例外周血系均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SIA法进行PAIgG、PAIgA、PAIgM 3项联合检测.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液系统肿瘤、肝病患者PAI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TP、AA、血液肿瘤组及肝病组患者的PAIgG、PAIgA、PAIg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g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总页数】3页(P64-65,68)【作者】顿晓熠;哈力达·亚森;马艳;郭新红【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J], 任娜;邱广斌;王成彬2.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46例维吾尔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 [J],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黄竞3.血小板相关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J], 张雪;陈振萍;巩文玉4.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膜糖蛋白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J], 王明弘;宋玉国;黄建文;熊英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价值 [J], 汤复根;龚立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