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2三、次科改技革命革的兴开起和发放展。后:欣欣向荣
随后各省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
(1)党报:继续主导宣传 (1)党报:继续主导宣传
1、1994年正式接入 ②《万国公报》:19C60D;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
(2)其他类型报刊迅速发展(专业性、娱乐性) 《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
②《万国公报》:19C60D;
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
随后各省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 与维新派论战,宣传革命思想
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
与维新派论战,宣传革命思想 (2)辛亥革命时期(指戊戌变法后至辛亥革命前)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③《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首份中文报纸 2、表现力和感染力强。
①内容:时事、商情、评论。 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3)20C20D至40D,发展迅速: 《歌女红牡丹》 (1)19C末20C初,电影由西方传入中国
①内容:时事、商情、评论。
《渔光曲》《风云儿女》
2、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革命战争为主题 (2)20C80D中期以来: 走向辉煌
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
前夕,该报终刊。
《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其他类型报刊迅速发展(专业性、娱乐性) 2、普及(改革开放后): 随后各省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
1931年3月,
①《中国丛报》:19C30D; (1)19C中期前后,外人开始在华办报。 ①物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教版 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 序编号之外,故名。
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中万国国丛公报报》》_ 1833、1872••《《东申西报洋》考每月统记传》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改革开放后
恢复了生机,出现欣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欣向荣Leabharlann 景象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电影(历程、特点) (二)广播
(三)电视(诞生、发展)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 (一)电影(历程、特点)
• (1)历程:电影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 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 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 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 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正因为这种视觉暂留现象。 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电影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1895年2 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的“连续摄影和 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 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 入了实用阶段。 ①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了电影。不久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 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② 1905年,中国人 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 始起步。(《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 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在北京首映时极为轰 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等
诗云:
见闻历历备于此, 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 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提 到的一 种大众 传媒是 什么?
1、起步阶段
洋人 办报
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电影
(1)起步
思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网址设置 “1905”的寓意是什么?
标志
《定军山》 首映成功
这一年 中国电 影事业 起步
(2)发展至成熟
拍摄于1931年,是我国第一部 歌女红牡丹 有声电影,它是《 __________》
(2)发展至成熟
拍摄于1934年,是我国第一部获得 渔光曲 国际荣誉的影片,它是《 _______》
(2)发展至成熟
拍摄于1935年,它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 风云儿女 来成为新中国国歌,它是《 _________》
(3)走向辉煌 建国后
主题:
(3)走向辉煌
名导、 名演
80年代 中期后
“数”“质” 远超以前
改革开 放之后
品牌栏目
“家庭电脑有 朝一日会像电 视和洗碗机一 样普及。”
“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 时代,欢迎来到你 的世界。”
1、接入
时间
1994年
材料1: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 达1.23亿。 (教材P75) 材料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 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 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 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原名《青年杂志》,1915 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 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 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 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 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 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
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于1932
年12月在江西瑞金出版。 该报积极配合党政的中心任务,进行 建设和巩固工农民政权的宣传,贯彻党的 抗日主张。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 报纸。在过名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 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 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阶段(2)
表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影响: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R
他们(国民党)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 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 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王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宏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是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
报》。我国第一个报刊评论家王韬1874年1月在香港支持创办《循环日报》; 容闳在上海创办的《汇报》。从此,中国的报刊业形成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9张PPT)
影响
19世纪末
电影传入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1935年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主要的电工影农题生材活:和革命战争为主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④改变人们娱乐、社交方式
⑤推动生产方式(经济)的深刻变化,使信息化社会 开始出现,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生产力 的极大提高
⑥突破空间限制,世界联系更紧密,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 6.存在问题: 必修三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①西方侵略的客观作用(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②民主革命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化 ③政策的促进 ④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 ⑤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深入 ⑥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⑦先进中国人推动
3.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 ▲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渐进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即大众传媒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发挥的共性影响
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了解社会
②开启民智,思想启蒙,解放观念
③开阔眼界,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④反映民情,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3.报纸的局限: 书面化特点 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报刊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探究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
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互联网普及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产物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理利用网络的责任意识。
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
(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比较丰富。
3.繁荣(1)时间: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表现①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
②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事业不断发展。
主要表现在:
1、电视逐渐普及; 2、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 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 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联华 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 生编导,王人美等主演。 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 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 由母抚养,仍袭父业。在一 场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 家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 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 小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 死去。影片创卖座最高纪录, 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荣誉奖。
3.广播事业
1926年6月1日,中国人 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 台正式开播。随后,无 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 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 容。
三、“第四媒介”的兴起
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 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表现: A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中国丛报
旧译《澳门月报》, 是西方传教士在清末 中国创办的中国境内 最早的英文期刊,创 办与1832年5月,主要 发行地点是广州。该 刊物的读者主要是在 华的西方商人传教士 为主,内容以介绍中 国的社会、文化、地 理等相关知识.
1872年,英国商人 美查在上海创刊。1907 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 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 报馆全部产业,从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 权归中国人。是中国近 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 的一份报纸,1945年抗 战胜利后,《申报》被 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 该报终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6张ppt)
(4)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报刊具有: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 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 的功能,
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 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创办的报纸越来越多: 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 革命派办《民报》,同维新派进行论战。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0C前后,中共先后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 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成为我党的 主要舆论工具。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B.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C.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是政府刊物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 中华》报、《中央日报》等报刊
2、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D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3、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角度看,如果你欣赏一场
精彩的球赛,你会选择下列哪一种传播媒介? D
A. 报刊
B. 电影
C. 电视
D. 互
联网
4、“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D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15张PPT)
四、互联网的兴起
1. 互联网的发展
①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 2006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2. 互联网的特点
①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 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1. 电影事业的发展
① 1905年,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 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 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走向成熟; ③ 20世纪30年代,诞生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④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上荧幕。 ⑤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20世纪30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
三、广播的发展历程
①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②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的主要电子媒介。
③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 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 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
探究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政治:宣传了改良、革命等思想,促进了政治变革; ②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国民素质; ④社会: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
本课知识结构
怎样变迁? 为何变迁? 变迁影响?
一、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3. 新中国成立后
①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人民日报》、《红旗》 ②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光明日报》、《文汇报》
4. 改革开放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
依据上面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 些积极影响? 提示 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 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 颜”、是“祸水”原因何在?
学传媒,看社会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 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 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 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 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 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 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 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 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 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 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 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 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 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 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 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 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 的中心。
? 请思考:报刊有何作用
⑴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 ⑵开启民智,唤醒民众,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促进中国近代的 思想解放。 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政治纲领,促进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 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⑷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 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 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 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 正常的社会交往。
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16大众传媒的变迁
-4-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 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学习要点 (1)近代以来报刊业的发展成就。 (2)近代以来影视业的发展成就。 (3)当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一、报刊业 1.旧中国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自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 (3)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4)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 想,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5)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等政论性报刊, 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 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921.9.1901:25:5701:25:57September 1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