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时1word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1word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1word版(两课时)一、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种类。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透镜(一)谈话导入:(二)新授:1.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①先让学生观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透镜: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并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1所示。
再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3.1-2简单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对于光心,让2.想想做做做课本图3.1-3的实验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
这个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镜演示。
实验时,可以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实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3.焦点和焦距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4所示。
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③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每个凸(三)课堂小结,作业.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
这个问题已经在“想想做做”的栏目中做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word文档资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设计思路
1、通过比较鱼缸中的“蜡笔小新”和空气中的“蜡笔小新”的不同,复习巩固放大镜(即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
再出示照相机,巩固复习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通过演示对比得出凸透镜能成放大与缩小的像,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欲望。
3、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讨论后得出结论。
5、交流讨论实验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
6、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编成一首歌,以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7、通过“物像大比拼”游戏,巩固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8、通过比较两幅抗击冰雪最感人的照片,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同学们在学本节课之前, 基本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把简单的折射光路图补充完整;对生活中的一些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等有一些感性认识;对物理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比较欠缺,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指导。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指引探究式教学 ◆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课 时◆2课时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不同形状的透镜、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一、 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
2.实验操作中,准确测量物距、像距,并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3.将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课后习题,巩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
-设计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针对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记录和结论。
2.实践作业:
-布置一道开放性实践题目,鼓励学生利用家中或学校内的凸透镜设备,进行自主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描述不同物距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2.学会使用凸透镜成像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凸透镜成像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展示凸透镜成像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感受物理学的实用价值。
2.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凸透镜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概念:讲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记录、分析成像规律。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3word版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3word 版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幻灯机放大镜》课时教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知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知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4.简单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放大原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教学难点: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教学方法:演示、作图法活动资料:幻灯片、投影仪、屏幕、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粉笔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策划备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
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
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
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思考:1、字为什么变大了?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实象的条件和成放大虚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1. 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①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
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
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哪一侧?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些,仍在焦点以外。
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四章第五节,主要讲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投影仪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8. 知识拓展:介绍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 成像特点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何确定物距和像距?2. 答案:(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硬币看起来变大了。
(2)通过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确定物距和像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及其特点。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中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探究生活的乐趣,通过观看单反相机镜头的生产视频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凸透镜知识及其特点。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难点1、科学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比较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光屏、厚度不同的凸透镜、蜡烛、近视眼镜、凹透镜、火柴、视频短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精彩时刻,也会有很多美好的瞬间。
那么,你们是如何留住生活中的这些美好瞬间的呢?师:你们刚才所说的照相机摄影机之所以有这个功能是因为它的镜头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透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像这样的玻璃元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多媒体展示各种透镜产品。
)二、新课教学1、认识透镜师:我今天呢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类用的最广泛的透镜。
(拿出准备好的放大镜和凹透镜。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类透镜有什么不同?总结: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师: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最广泛的“凸透镜”。
接下来我们对它做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凸透镜及其相关概念师:首先我们要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
(多媒讨论:我们可以用手机拍照;用照相机照相;开启摄像头直接录像......观察:老师展示出各种运用透镜的产品: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眼镜、放大镜、投影仪......活动:仔细观察桌上的两块透镜,并用手去感知它们的厚薄。
带眼镜的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和桌上的透镜进行比较。
得出:一类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中间薄边缘厚;他们的近视眼镜也是中间薄边缘厚,但是厚度和老师给的不一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成像的性质。
3. 实验演示:使用凸透镜、光屏、蜡烛等教具,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或投影仪。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2. 成像的性质二、实验演示1. 实验现象观察2. 数据记录三、应用举例1. 放大镜设计2. 投影仪设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一个放大镜或投影仪。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放大镜或投影仪应符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实现预期的放大或投影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哪些环节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学课件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在下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学生自答】
【教师点评】 错误之处:①光线方向错误; ②折射情况错误:过凸透镜焦点入射的光线,经过透镜会聚 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
【正确答案】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 凸透镜成像
【体验】凸透镜成像
活动1:用放大镜靠近课本看上面的字。
3.如图是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后形成的光路图,请在下面横线 上标出主光轴、焦点、光心、焦距f。
参考答案:如图所示
4.怎样获取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有焦点吗?如果有,怎
样找出它的焦点? 提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上, 这一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找到 焦点后用刻度尺测量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凹透镜虽 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是也有焦点,只不过它的焦点不是实 际光线的交点,而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的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观察____________,
测量
。
参考答案:凸透镜 物距 成像情况 物距和像距
3.实验数据及分析:
实验 序号
凸透镜 焦距 f/cm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像放大 或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像的 像的虚、 物距
正、倒
实
u/cm
倒立
实像
30
倒立
实像
20
倒立
实像
15
不成像
10
正立
虚像
5
像距 v/cm
活动2:用放大镜远离课本一定距离看上面的字。
(1)活动1中,观察到的字较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 透镜) 教学课件
“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探险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种而欢呼起来。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据东汉《博物志》记载: 令冰削圆,举以向日,以艾 承其影,则得火。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 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一、分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概念:1.主光轴
2.光心
3.焦点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四、特殊光线
4.焦距
O
F
F
F
F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1.画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确定透镜类型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O) →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
光心。
焦点( F)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 点叫实焦点。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 焦距( f )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时1 透镜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2.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能准确的画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我设计这节《凸透镜成像》的科学探究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凸透镜成像的现象;3. 学生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包括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的成像原理;2.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现象;3. 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 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活动难点:学生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
通过这节《凸透镜成像》的科学探究课程,我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凸透镜成像》的科学探究课程时,我认为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凸透镜成像的现象,这是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关键。
学生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培养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关键。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一步补充和说明。
2019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2019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引言本次教学设计将围绕凸透镜成像展开,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能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已学习的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知识,为学生引入凸透镜成像的新知识做好铺垫。
2. 展示示意图给学生展示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现象。
3. 探究凸透镜成像3.1 实验准备:准备凸透镜、纸板、光源等实验器材。
3.2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凸透镜放在纸板上,调整光源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观察成像的现象。
3.3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中记录观察到的成像现象,并分析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4. 实验结果讨论学生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拓展应用通过给出不同凸透镜、不同光源和不同物体的组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情况下的成像现象和规律。
6. 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讨论,评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同学间的互评和自评。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19)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透镜
2、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轴) 2、光心:光心是凸透镜的中心,主光轴上的一点,用 字母O来表示。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凹透镜 。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透镜
4、在下列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制
作
:
湖
北 省
F
F
F
F
老
河
口
市
洪
山
嘴 中
5、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
学
詹 振
一侧前后移动, 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 最亮,这
亚
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焦点 。在 焦点 处可点燃火柴。
市
洪
山 嘴
4、焦距( f )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中
学 詹
四、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振
亚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五、三条特殊的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
2、通过焦点的光线
3、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
4、想一想 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当太阳光射到地
面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平行光。那么同学们 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透镜
演示实验(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4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
案4
课题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由上节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对数据的初步分析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初步培养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重点得出实验结论
难点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
处理上节实验数据物距小于焦距时
得到正立放大虚
象,像距大于物距.
物距在一倍和二
倍焦距之间时
得到倒立放大实
象,像距大于物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
距时
得到倒立缩小食
相,像距小于物距给出数据和结论
给出数据和结论
给出数据和结论
课件演示实验物距等于二倍焦
距
得到等大倒立实
象,物距等于像距.
物体在一倍焦距
处?
学生发现和总结
规律
板书规律,找到记
忆方法。
给出数据和结
论
不成像.
发现1、虚象在
透镜同侧,实象
异侧。
2、像距
变大。
3、像距
大于物距,成放
大像;像距小于
物距成缩小像;
像距等于物距
成等大像。
4、
一倍焦距之内,
物距变大像距
变大;一倍焦距
之外,物距变大
像距变小。
5、
物距在一倍和
二倍焦距之间
时,像距在二倍
焦距之外;物距
在二倍焦距之
外时,像距早一
一倍焦距是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倍和二倍焦距之间。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光学的重点,是学习光学仪器(如眼镜、照相机、显微镜等)的基础。
历年各地中考命题中,考查本节内容的题目约占中考光学题目的一半,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结构及其对光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和解答有关问题。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自主获取有关数据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养成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凸透镜及焦点、焦距等概念,介绍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而在教材的最后以信息窗的形式介绍了凹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教学中可把凸透镜与凹透镜一起讲解,以巩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
然后教材详细地安排了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以及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交流讨论是探究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不仅要求学生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由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比较复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实验来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及其对光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从生活中或以往的经验引入,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出关键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以示范和指导,分析实验数据时,教师最好能给学生提纲,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结论。
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积极动手做探究实验,与同学密切合作,获得科学、正确的数据,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汲取正确有益之处。
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不同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双边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焦距,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教具准备】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眼镜、近视眼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学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学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学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学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进行新课】知识点1 识别凸透镜教师出示一组透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结构(不可用手摸),然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如何进行分类.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后,积极发言.学生1:透镜都是透明的,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学生2:透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教师总结:(1)透镜是一种折射镜,是用玻璃、石英等透明物质磨制而成的,它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光通过透镜经两次折射后改变光路,透镜遵守光的折射规律.(2)透镜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直接影响对光的作用,透镜可以分成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板书: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教师展示一个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请几名同学上讲台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1:我发现近视眼镜中间薄、边缘厚,它应该是凹透镜.学生2:我发现老花眼镜中间厚,边缘薄,它应该是凸透镜.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给例题1中的透镜进行分类,加深学生的理解.例题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六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用字母表示).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这样的透镜有B、E、F三块;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这样的透镜有A、C、D三块.答案:B、E、F;A、C、D【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学生:有亮点产生.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个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学生1:“亮点”很亮说明它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太阳光较多.学生2:亮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会聚到亮点上了.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现在,让我们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1:说明了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成亮点.学生2: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因此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几个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1、2、3)实验1: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实验2: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实验3: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分别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板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3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透镜的结构图(如下图),引导学生观察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师研究透镜时常用到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师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板书:(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2)光心:主光轴上经过透镜中心的点叫做透镜的光心.(2)焦点和焦距师下面我们再进一步学习关于透镜的两个重要科学术语:焦点和焦距.它们决定了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并讲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多媒体课件)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解析: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点.由图可知,焦距为11.0cm.答案:11.0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并讲解.(3)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路师在透镜中有三条特殊的光线分别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②通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③通过光心的光线.这三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它们.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路”,并讲解.(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来理解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路:垂直入射介质表面的光线方向不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例题3 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解析:从S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答案:例题4 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解析:判断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可以采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如图甲所示,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发现折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说明此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了,该透镜为凸透镜.如图乙所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交点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离透镜的光心更远了,此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了,该透镜为凹透镜.答案:【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难点是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来完成光路图.学习时应做好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并注意运用已学过的光路可逆性原理来完成有关的光路图.【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并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2.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3.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师事先画好表格,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思考得到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7、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出:
当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f<u<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当u=f时,不成像;
当u<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估时
引
入
新
课
教师出示放大镜、老花镜和近视镜的镜片,让学生上讲台感受一下3个镜片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从而进入新课
作
交
流
一、凸透镜
特点:
二、凸透镜成像:
1、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情景,从而提出问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有凸透镜,但有大小、倒正和虚实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临沭县石门镇石门初级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学期总编号:15
课题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教后
反思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本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学点1 认识透镜阅读教材P70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对以下透镜分类。
图4-5-1一类是:__A、C、D__,依据是__中间厚,边缘薄__,叫__凸__透镜。
另一类是:__B、E、F__,依据是__中间薄,边缘厚__,叫__凹__透镜。
问题2:分析一下,放大镜、照相机的镜头、近视镜它们各属于哪一类透镜呢?你是如何判断的?[答案] 放大镜、照相机的镜头属于凸透镜,近视镜属于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学点2 透镜的基本概念阅读教材P70第二、三自然段,观察图4-5-2,回答下列问题。
图4-5-2问题1: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__球心__的直线。
②光心(O):凸透镜的__中心__。
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__不改变__。
③焦点(F):__平行于主光轴__的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有__两__个。
④焦距(f):焦点到__光心__的距离。
问题2:如图4-5-3所示是我们实验中所使用的平行光源,其前端是一个凸透镜,为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一束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原因是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焦点上的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出__。
图4-5-3学点3 透镜对光的作用问题1:用平行光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得到下列光路图,请比较。
图4-5-4①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又叫__会聚__透镜。
②凹透镜对光有__发散__作用,又叫__发散__透镜。
问题2:根据图4-5-5中已知的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4-5-5 [答案] 如图4-5-6所示图4-5-6。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
凹透镜的焦点与焦距
凹透镜有几 个虚焦点?
凹透镜有 焦点吗?
F
F
f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叫虚焦点(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想一想?
(1)经过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怎 样的?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 。
达标训练
1、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A
B
C
D
E
属于凸透镜的是: A 、C、D
属于凹透镜的是: B 、E 、F
F
G
2、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 适当类型的透镜.
甲
丙
2、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 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B )
主光轴
C1
C2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透镜有什么光学作用?
探究实验: 1、探究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如何播?
2、探究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如何播?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如何传播?
O
F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 上的一点。
可见: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
F
F
F
F
结论:
(1)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 因而利用凸透镜能得到平行光!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后平 行于主光轴射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时1word版科
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教学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学生列举:穿衣镜,汽车后视镜,哈哈镜,老花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等。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透镜。
二、新课教学
出示一块凸透镜,让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
画出凸透镜的示意图,对照图,讲述概念:
主光轴:两个球心的连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演示实验:将一束平行光照到凸透镜的上,在凸透镜后放置一块光屏,前后移动,观察屏幕上的像。
实验现象:在某一位置,光线集中于一点。
焦点(F):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该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中焦距。
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则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即左、右焦距相等)。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学生计论:生活中哪些仪器中使用了凸透镜?
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有可能举出:眼镜的镜片。
分析:老花镜的镜片为凸透镜,但近视镜的镜片为凹透镜。
出示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凹透镜与凸透镜在结构上的区别: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引导学生猜想,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讲台上演示实验: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向外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要求学生画出光路图。
补充: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
将水倒入废灯泡中,观察现象。
另外的透镜的设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设置。
三、本节小结:
透镜有两种: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又称为会聚透镜。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又称为发散透镜。
四、作业:1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1、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2、焦点F,焦距f,光官O。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