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019最新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019最新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目录首诊负责制度.................................. - 3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3 - 会诊制度...................................... - 5 - 分级护理制度.................................. - 7 - 值班和交接接班制度........................... - 11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 12 -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13 - 术前讨论制度................................. - 14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 14 - 查对制度..................................... - 15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18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19 -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 21 - 危急值报告制度............................... - 22 - 病历管理制度................................. - 27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28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 33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33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18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该当作好医疗记实,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该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身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 18 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者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
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
首诊医师应当做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2。
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4。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2 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1 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2 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3 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 24 小时内查房。
5。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6。
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者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者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
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分别是:
1. 首诊负责制度。
2. 三级查房制度。
3. 会诊制度。
4. 分级护理制度。
5.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6.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7.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8. 术前讨论制度。
9.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0. 查对制度。
11.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2.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3.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 危急值报告制度。
15. 病历管理制度。
1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7.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基础,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执行本机构的核心制度,并遵循每项核心制度的定义和实施基本原则及关键环节的要求。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下面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要点:1.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目标、质控指标、质量评估和监测等内容,以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与持续改进。
2.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流程、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等,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立临床路径,明确和规范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等过程,以提高医疗效果和质量。
4.感染防控制度: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手卫生制度、器械消毒与灭菌等,以降低医疗感染的发生率。
5.医疗记录管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历记录,包括病史、诊断、治疗过程等,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6.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购进、存储、配备、使用和处方审核等,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7.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8.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规范、操作规程、患者护理评估和宣教等,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9.输血管理制度:包括输血适应证的判断、输血前的检查和观察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手术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器械管理和手术护理等,以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11.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的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2.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13.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医患沟通的机制,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效果和满意度。
14.违规行为处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利益。
15.医务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价,根据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16.临床研究伦理管理制度:建立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规范临床研究的道德和伦理要求。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控制。
2.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和环境的安全。
3.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4.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采购、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5.药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6.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的感染传播。
7.手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手术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8.输血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和指征的合理性。
9.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和用药质量。
10.医疗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11.医患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12.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加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3.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14.诊疗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15.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安全。
16.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17.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18.制度落地与监督:确保上述制度真正落地和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以上18项核心制度涵盖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方方面面,是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权益的基本保障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019年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会诊制度五、危急重患者抢救制度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七、术前讨论制度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九、查对制度十、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十一、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十二、分级护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首先,对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英国国家民主党政府提出了18
项核心制度,确保公共卫生及社会的安全。
1、医疗机构负责制度:医疗机构应对其负责,负有责任,保证每一
项服务的质量。
医院和诊所要编制一份医疗机构责任书,明确医疗机构的
职责和义务,以及涉及安全和质量的责任和制度。
2、权威专家审查和监督机制: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和诊疗服务的安全,需要建立一个权威专家审查机制,在诊疗过程中定期审查和监督。
3、诊疗服务质量监测系统:根据患者的特点,按照国家标准要求,
建立质量监测系统,定期检测,时刻关注患者病情,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诊
疗服务。
4、告知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义务: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应该向他们充
分地告知有关诊疗的相关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并掌握自己的疾病,以及
避免出现不可替代的错误。
5、对患者的风险管理:关于患者的风险管理,包括:病人资料的登记、病历记载、数据辅助决策和药物管理等。
6、健康管理指南和安全制度: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应规定安全指
南和安全制度,并进行定期抽查,确保按照标准医疗政策执行。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9版)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9版)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度,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全程的诊疗管理。
首诊医师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首诊医师应当负责监督和管理患者的治疗进程,确保治疗效果的达成。
同时,医务人员应当积极配合首诊医师的工作,确保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
第2项三级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是指医院通过定期组织专家查房,对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的制度。
医院应当按照科室特点和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查房方案,明确查房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查房活动,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
第3项会诊制度会诊制度是指医院通过组织专家会诊,对疑难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的制度。
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会诊流程和标准,明确会诊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会诊活动,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
第4项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的制度。
医院应当根据科室特点和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级护理方案,明确不同级别患者的护理要求和服务内容。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分级护理方案开展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
第5项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是指医院通过制定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制度。
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值班和交接班流程和标准,明确值班和交接班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值班和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第6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医院通过组织专家讨论,对疑难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制度。
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讨论流程和标准,明确讨论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讨论活动,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诊疗水平。
最新2019年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精编版)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一、首诊负责制度 (2)二、三级查房制度 (2)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四、会诊制度 (4)五、危急重患者抢救制度 (6)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7)七、术前讨论制度 (11)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1)九、查对制度 (12)十、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4)十一、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9)十二、分级护理制度 (20)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22)十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2)十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3)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24)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25)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6)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1.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责任和要求,确保全员参与、全面管理。
2.医疗机构行为准则:明确医疗机构的行为准则,包括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医疗服务规范等,保证医务人员的行为合法、合规。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过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控制度: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控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5.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差错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差错时进行报告,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
6.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制度:建立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制度,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纠纷。
7.临床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和保密性,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8.医疗质控小组制度:建立医疗质控小组制度,组织质控评审、医疗事故分析和学术讨论等活动,推动医疗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9.药品管理制度: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管理药品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10.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做到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合理使用。
11.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12.信息化建设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3.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推动医疗纠纷的及时调解和解决,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5.医疗质量安全培训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培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6.学术研究管理制度:建立学术研究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学术研究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和诚信。
2023版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9版)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9版)
1. 统一的医疗制度: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
2. 医保制度: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民医疗保障。
3. 医疗费用控制: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
上涨。
4.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民基本
医疗保障。
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
疗卫生服务质量。
6.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7.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8. 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
能力。
9. 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参与,推动医疗制度改革。
10. 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11. 创新药品和医疗技术研发:加强创新药品和医疗技术的研发,提高医疗水平。
12. 医疗服务品质评价:建立医疗服务品质评价体系,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选择。
13. 健康促进: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4. 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
15. 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
16. 药品供应保障:加强药品供应保障,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17. 医疗服务准入:优化医疗服务准入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
18. 医疗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医疗争议解决机制,维护医患关系平衡稳定。
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利益。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被提出并逐步实施。
下面将对这18项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面质控制度全面质控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质控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质控方案、开展质控活动、实施质控措施等方式提升医疗质量。
二、医疗安全强化制度医疗安全强化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危险事件报告、风险评估、事故调查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住院医师绩效考评制度住院医师绩效考评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住院医师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对住院医师的工作进行评估,促进医生执业水平的提高。
四、药品安全保障制度药品安全保障制度通过建立药品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
五、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手术过程和手术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六、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的选择、采购、验收、使用和维护等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可靠。
七、疾病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制度疾病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管理,提高疾病治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八、医疗工作文书书写规范制度医疗工作文书书写规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保证医疗文书的准确、完整和合法。
九、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十、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
十一、医疗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处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通过及时、准确的报告和处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和危害。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一、管理办法
1.设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下称安全委),具体组成、职责等
事项由安全委负责制定并实施。
2.专职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测独立的质量安全
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3.建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疗质量报告、安全事
件上报等,定期监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向安全委汇报。
4.定期对医院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建立医院就诊人群权益监督考核制度。
二、贵重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1.建立贵重药品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开箱检查,拒绝使用
破损、变质的药品,确保贵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疗效。
2.严格按照药品使用管理要求,对贵重药品进行使用报告,定期监测
贵重药品使用情况。
3.严格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量和费用,避免误用、浪费。
4.建立核算清册,定期查帐复核,并定期进行贵重药品库存盘点,确
保库存安全可控。
三、病人安全护理制度
1.建立病人安全护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病人安全护理标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2.建立病人身份识别和。
医疗质量安全制度(18项核心制度) gov
医疗质量安全制度(18项核心制度) gov
医疗质量安全制度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机制。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和规定,医疗质量安全制度通常包括以下18项核心制度:
1. 医疗机构设置与管理制度
2. 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制度
3. 医务人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4. 医疗技术操作与管理制度
5. 药品管理制度
6. 耗材设备管理制度
7. 感染控制制度
8.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9.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
10.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1. 医疗记录管理制度
12. 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
13. 医疗质量提升制度
14. 医疗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15. 护理管理制度
16.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7. 病历审核与评审制度
18. 终末关怀与病情告知制度
这些制度涵盖了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医疗技术操作、药品和设备管理、感染控制、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医疗质量提升等方面,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权益。
政府在监管和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这些制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目录
首诊负责制度.................................. - 3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3 - 会诊制度...................................... - 5 - 分级护理制度.................................. - 7 - 值班和交接接班制度........................... - 11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 12 -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13 - 术前讨论制度................................. - 14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 14 - 查对制度..................................... - 15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18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19 -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 21 - 危急值报告制度............................... - 22 - 病历管理制度................................. - 27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28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 33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33 -
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政科/院总值班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临床科室和病区建立三级医师诊治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和值班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患者住院30分钟内有医师诊查,急诊住院患者立即诊查。
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查看和诊疗患者,主治医师应在24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诊疗组无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由上一级医师代行查房职责;病区无主任(副主任)医师,由科主任代行上级医师查房。
六、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下级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并请上级医师签名。
七、查房内容:
(一)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
重点查看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查看病情稳定的一般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开具和核对当天的医嘱并确定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二)主治医师查房: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特别要求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确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决定手术及检查治疗;倾听患者的陈述,进行医患沟通和医疗告知;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有计划地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记录;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
(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
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八、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职称、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
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每周不少于2次,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每周不少于1次,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
由下级医师书写的查房记录,在标题中显示上级查房医师的姓名和职称,记录中有查房指示,上级医师签名并确认;由上级医师本人书写的查房记录,签名时须有职称显示。
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
急会诊也应及时书写会诊单,以便会诊医师签署会诊意见(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并作为医疗责任的依据。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
主要对本科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
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
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
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
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申请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
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单独执业满三年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进行会诊(夜间会诊除外)。
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
会诊后填写会诊记录。
对病情允许能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