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5章》)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学(第一章)
(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 、 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1)层次增多 (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 )
(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 ) 试相结合, 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4)加强 ) 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 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 的教学、科研、 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 、 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
不难理解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活动? 1、为什么说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活动? 小猫为什么不吃小老鼠?) (小猫为什么不吃小老鼠?) 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 伴随着人类传递经验的需要产生的? 伴随着人类传递经验的需要产生的?
3、请对下列叙述进行评论: 当非洲南部狮子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 观察的时候,人们发现, 观察的时候,人们发现,非洲南部的狮子 为了避免由于距离判断不准致使猎物逃脱, 为了避免由于距离判断不准致使猎物逃脱, 往往会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 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猛扑。 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猛扑。经过反复 练习后,掌握了扑的技巧, 练习后,掌握了扑的技巧,就会把其他狮 子引来进行演示。在这个全过程中, 子引来进行演示。在这个全过程中,狮子 不断地吼叫、 交谈” 多亏了这种教育, 不断地吼叫、“交谈”。多亏了这种教育, 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 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教育学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复习资料2
教育学复习资料2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5、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7、学生观——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8、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形式。
绪论:教育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第一章: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礼乐射御书数2、学校诞生奴隶社会;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3、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价值所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性得到发展,得以完善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4、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既统一又对立,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往往成为人的发展的异己力量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才能达到高度统一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要素及作用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先天的但非遗传的各种因素、成熟机制。
社会因素:当生物因素确定之后,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三是从高等教育的特征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内涵:(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
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可以划分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院校等。
(三)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需要上,实行以学科为参照,按照社会分工或行业分类设置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修学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起初,高等教育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在当代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社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一)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基础题库(重点版)
《教育学基础》题库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实践活动。
2、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__________。
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__________的人。
4、教育者意味着一种________,而不是一种“实体”。
5、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 ________ 。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__________。
7.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是教育的_________起源说。
8、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________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________日益突出。
10、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11、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
1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把握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对“教育”定义的理解,下面描述正确的是…………………………………○○1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放到火苗上被灼伤,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
○2老母鸡带领小鸡找东西吃的活动。
○3“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4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行为。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指…………………………………………………○○1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手段○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3、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被认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①洛克的《教育漫话》②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③卢梭的《爱弥尔》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4、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1《民主主义与教育》○2《教育漫话》○3《爱弥儿》○4《普通教育学》5、“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的观点属于……………………………○○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4教育的交往起源说三、多项选择题1、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1家庭教育○2早期教育○3学校教育○4社会教育○5终身教育2、教育影响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1教育手段○2教育方法○3教育内容○4教科书○5教育组织形式四、名词解释:1、教育2、教育影响五、简答题1、谈一谈你对教育要素中“教育者”的理解。
教育学1-5章提高班测试卷(题目+答案解析)
教育学1—5 章测试卷(提高班)一、单项选择题1.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基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了()。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2.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构成了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下列选项中难以反映经济对教育制度制约功能的是()。
A.古代学校教育内容大多是伦理、宗教内容,而非生产知识与技能B.一些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达到 12 年C.近代以来出现了一些专门培养工业、农业、商业人才的学院D.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则实施分权制3.我国在十多年前决定高等教育进行扩招,高校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种扩招从根本上来看是由()决定的。
A.社会生产力B.传统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周朝D.西周5.“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认可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6.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铄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B.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点是学习C.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由于否认心理反应的能动性从而走向了机械主义发展观的极端7.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偶然间身体被火苗灼伤,由此获得关于“火”的知识。
这一过程不能称为“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教育具有目的性C.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总是好的D.教育就是学校教育8.许多调查表明:学生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部分重点知识罗列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概述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的发展历程: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组成。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如下:第一,教育的终生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记起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收入《礼记》)《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部称为助产术,亦称助产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632年。
夸美纽斯发表的《大学教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费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还犯教育学的建立。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师即经验。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第⼀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名)(1)从社会的⾓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形式化的程度)⾮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员、机构及其运⾏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时间标准)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产劳动。
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产劳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产劳动过程中的⼝⽿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产劳动的变⾰是推动⼈类教育变⾰最深厚的动⼒。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把“⾦钥匙”。
5..⼯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简答) 农业社会3、信息社会4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与⽣产劳动从分离⾛向结合,教育的⽣产性⽇益突出c、教育的公共性⽇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觉性都越来越⾼,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中的作⽤越来越⼤。
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概述:一、概念1、广义:凡是教书+育人、三结合教育:社会、家庭、学校2、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3、古文记录:《孟子·尽心上》、“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要素教育者(主导者、引导者)、受教育者(教的对象、学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措施(媒介)包括:教和学的方法、物质手段(教具、实验设备和仪器))三、教育本质属性育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质的规定性: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由教育本身职能决定);历史性:不同时期,性质、目的、内容不同;继承性:不同时期教育前后相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产性:生产性活动;民族性:教育是在具体的国家或民族中进行的;思想、制度、内容上都具有民族性;民族特征(语言、文化等)。
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超前”“滞后”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体现阶级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宋】宗教、最古老的观点教育是由神所创造的,体现神的意志,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目的性心理起源说:孟禄【美】教育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教育起源于劳动,社会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教育的功能按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性)、社会发展功能(派生性)按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内容、场所、制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古代中国)夏朝:最早出现学校形态(萌芽)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学体系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心:礼乐)、分科教学的雏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稷下学宫:建于齐国;官家举办私家支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集讲学、著述、育才、资政为一体。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项选择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奉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项选择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电脑等。
教育学复习重点提要
教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什么是教育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教育起源说:(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三.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苏联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他们认为,教育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来自于人的劳动。
1.首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中逐渐积累了有关经验、技能和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为了使年轻一代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不至于牺牲,不至于变为野兽,变产生了上一辈向下一辈传递这些经验、技能和规范的必要性。
2.同时,人是在劳动中得以进化的,人的意识、语言以及发音器官的改变都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和实现的,这就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劳动起源说的基本逻辑是:劳动创造了人,因而也创造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一切。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8点)1.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2.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3.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4.教育的多元化5.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7.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8.教育技术不断更新五.、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主要有:(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及其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育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修理工道之谓教——《中庸》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美国教育家杜威(现代教育学主要代表)。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其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传统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是,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现代教育学派只承认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否认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谈谈对双主体的认识(简答题):1、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构成和决定教育教学过程的内因;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实质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相互作用。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说(神话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动物世界》认为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沛西.能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及教育的社会性。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要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过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克服工作的盲目性。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习这一章,要着重掌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以提高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实践与应用一、填空1.教育起源于劳动。
2.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大要素组成的。
3.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非独立性、平等性和普及性、原始性。
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2.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点。
3.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社会科学。
4.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阶段和理论深化阶段。
5.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____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10.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学校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学是一门( B )。
A.应用性学科 B.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 C.理论性学科D.技术性学科 3.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 A ),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05第五章教育制度(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五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注意:教育制度不是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教育制度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广义的教育制度。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正规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或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一般来说,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它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了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制定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改革的趋势)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掀起了社会生产的改革浪潮,给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各国都进行了有关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并呈觋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第二节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卢梭《爱弥儿》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杜威《儿童社会中心说》《民主与教育》第二章:1、教育功能的分类:(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分类(二)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教育功能的层次分类(三)正功能与负功能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与作用方向分类(四)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分类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的作用,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历来与政治紧密结合,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的重要功能:⑴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第一,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第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公民。
第三,教育通过宣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⑵教育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变革的功能。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⑴教育通过生产人力资本,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⑵教育通过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⑴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保存与功能;⑵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⑶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第三章:1、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定向功能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它既是学校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也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学校只能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来办学。
具体体现为:一是明确规定了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即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二是规定了社会所需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即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三是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取舍,即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四是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和质量标准,即对教师的定向作用。
(二)调控功能教育目的自身的各种内在规定性对整个教育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功能。
首先,某种教育目的总是被赋予特有的价值取向要求,并成为衡量教育活动意义及质量的内在根据,起到调控实际教育活动的作用;其次,教育目的对人才培养基本质量规格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依循,直接调控着教育内容或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最后,教育目的自身衍生的一系列各级各类教育目标,起着具体调节和矫正教育活动的作用。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1.1(简答)教育的涵义及起源。
教育概念可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
广义的教育指能增加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物起源论者: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劳动起源论。
1.2.(填空)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1.3.(填空+简答)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
原始教育具有原始性(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剥削;生产资料公有):1.教育对象的全民化、2.教育内容的生活化、3.教育场所的社会化、4.教育价值的实用化。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与封建社会):1.学校出现并成为基本的教育形式、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教育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近代教育(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兴起;2.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3.职业教育获得发展;4.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并重。
现代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国际化;4.教育的民主化;5.教育的人性化;6.教育的一体化;7.教育技术现代化。
1.4(填空)教育学发展各阶段出现的主要的教育家及其代表性的著作或理论。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西方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著作。
教育学成为独立的规范性学科的标志:德国哲学兼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2. 1(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涵义。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
5章》)
教育学基础重点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 1 章第 5 章) 1、教育学的萌芽: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学记》:
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
3、世界上第一个教师:
昆体良。
代表作:
《雄辩术原理》 4、教育阶段性的出现:
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教育成了统治工具,其工具开始有所显示。
5、第一本现代学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6、教育的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社会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的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从多维度的复合分类等。
7、个体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
1 / 7
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现实特征的过程。
8、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
9、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10、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1、教育功能释放的场域:
社会,环节:
一是产品的社会输入,产品的社会利用。
12、教育目的:
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13、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14、教育目的的功能:
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15、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对教育活动有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有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有评价功能。
---------------------------------------------------------------最新资料推荐------------------------------------------------------ 1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1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8、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构建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的品德的以构建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体质、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9、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0、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
二、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
3 / 7
的阶级性。
三、文化,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
21、义务教育:
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给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3、教师职业的作用: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
24、教师职业的地位特点:
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专业地位。
25、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二、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26、教师的专业素质: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其包括:
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最新资料推荐------------------------------------------------------ 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27、教师的职业角色:
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责及相应的行为模式。
其基本角色有:
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28、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并具有明显的特征,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的过程。
29、学生的社会地位:
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30、学生的发展:
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3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32、师生关系:
5 / 7
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在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33、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34、师生关系的调节有 3 种:
师生关系的社会调节,师生关系的学校调节,师生关系的教师调节。
3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的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关系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6、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37、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
---------------------------------------------------------------最新资料推荐------------------------------------------------------ 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