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分析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
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
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学情分析小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学生非常愿意阅读小说,而就学生的阅读经验而言,这篇小说和他们以前所读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说所传达出的属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而这种气息和氛围,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隔了一条大大的鸿沟。
另一方面,就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他们现在的农村生活经历与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况且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
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诵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
2.体会作者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推敲鉴赏与反复诵读,概括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4.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5.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在小说阅读的实践中,学会“品味、感悟、欣赏”的读书方法。
所选的四篇小说都是传统名篇,作品在烛照现实丑恶的同时,更表现出作者悲悯博大的情怀,蕴涵着永不磨灭的人文精神的光辉。
因此教学本单元课文,我有以下一些基本设想:1.本单元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知道读小说应读什么,该怎么读。
2.教学可从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读出作品的味道。
3.教眼要设在“理解、鉴赏”之上,让学生多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感悟,尽量避免零敲碎打的问题教学。
4.每篇小说都要注重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各有侧重,《故乡》可侧重人物形象的品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侧重情节的赏析,《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侧重环境描写的赏读,《多收了三五斗》可侧重对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群像的学习。
5.本单元的教学应特别重视综合学习与探究,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蕴涵在本单元小说中的一些有趣的话题,确立专题进行比较阅读和探究,使学生学会开掘阅读的深度,避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快餐式阅读。
6.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可引导学生与文学家展开对话,使学生在读出社会,读出人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
学习目标1.通过自由阅读,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了解小说的特点及基本欣赏方法。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研究专题。
课堂学习《故乡》学习目标1.能梳理小说情节,找出对人物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2.能结合小说反映的时代,分析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探究文章的主题。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议论来突出主题的方法。
4.揣摩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藤野先生》课文解析 苏教版
《藤野先生》课文解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段析】写在上野公园赏樱花时所见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并进行辛辣讽刺。
【品味】“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
文章第一句就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出对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用“富士山”和小姑娘“油光可鉴”的发髻来表现“清国留学生”的特征,实在恰当。
用“实在标致极了”这一反语,辛辣地进行了讽刺。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①开头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 【品味】“有时”并非“随时”,去转一转,是因为那里“有几本书买”,流露出作者的志趣。
“响得震天”“烟尘斗乱”,写出留学生会馆的吵闹和污浊,表现出作者的厌恶之情。
“精通时事”在这里是反语,讽刺那些无聊的人。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段析】通过写留学生会馆里一些人学跳舞,作者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活画了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出他们腐朽的灵魂,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品味】“到别钓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过渡句,承上启下。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段析】写去仙台的途中所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洗练新颖的语言艺术——阿城《溜索》语言特色赏读
洗练新颖的语言艺术——阿城《溜索》语言特色赏读阿城的小说《溜索》,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曾经被选作高考语文阅读试题(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可能是由于高考阅读篇幅的限制,高考试题在文本上作了很多删节。
在此全文刊出《溜索》文本,供大家参考)。
小说的语言艺术值得体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词凝练,以上胜多。
诗歌的语言讲究凝练含蓄,小说同样如此。
这有利于节省笔墨,以少胜多,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
“阿城的小说语言,近乎中国文学中的古典诗的手法。
明白一点说,阿城的小说语言的特色是: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
”(郭枫《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略测钟阿城的小说世界》)这个评价是切中肯綮的。
首先,用词精妙传神。
小说开篇写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这里的一个“磕”字,准确表现了马帮与马的关系。
不用“打”“抽”等词,而用“磕”,写出了首领与马的默契关系。
唯有“磕”字能表现马帮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
写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的急速迅猛的特点。
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
“绝壁”本是静止不动,但在马帮的汉子们眼里,却是“飞快地垂下去”的。
这里作者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写怒江:“怒江自西北的天际亮亮而来”。
“亮亮”有力传达出在高处眺望怒江的视觉感受。
写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细”(不说“眯”而言“细”,多么凝练新颖的语言艺术啊!)“绷”等词语的选用,将首领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第二次,“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岸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赏析语言品人物 活动一
整理回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学的 从人物描写、情节和环境等角度来分析人 物形象的方法。
2.赏析语言品人物
活动二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精读小说,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并用150字左右概述人物形象填写人物卡片。
1.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在文中圈划出描写孔乙己神态、外貌、语言、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低阶目标
通过阅读鉴赏活动,认识四篇小说不同的语言风 格,体会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感受小说的语言 艺术。结合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 历,放在时代背景中客观认识和评价小说中人物 和故事。
2.高阶目标
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旨,情境仿写 等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评价、整理总结等活动,激 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提炼、分析、评价、思 辨、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
三、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分为三个课段,层层递进,第一课段“梳 理情节讲故事”,学生初步阅读小说,通过回顾方 法、撰写故事稿、开展故事大赛并布置“小说天地 ·故事荟萃”区域的活动梳理故事情节;第二个课 段“赏析语言品人物”,学生运用前一个小说单元 习得的方法即从人物描写、情节或环境的角度的方 法,并借助制作人物卡片写人物简介或作画的活动 分析人物形象;第三个课段“综观百态辩主题”, 学生在探讨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开展“时代造就人还 是毁灭人”的辩论活动,加深对小说通过塑造人物 反映社会问题的认识,并让学生综合小说所学知识 和技能,通过微写作将自己对课文人物、情节和主 题的理解展示出来。
3. 开展讲故事大赛,评选“最佳故事讲述人”。
4. 选取4份优秀的情节梳理成品,做适当的美化,粘贴到黑板“小说天地”的“故事荟萃”。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梅岭三章》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梅岭三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陈毅创作的一组诗歌,描绘了梅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事业的热爱。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梅岭的壮丽景色,领略诗人的豪情壮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所描绘的背景和诗人的豪情壮志,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梅岭的图片和相关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在此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梅岭三章》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咏史怀古”,通过阅读古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梅岭三章》是一首描绘梅岭风光的诗歌,作者通过梅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在教材中,这首诗歌被安排在第二单元,与《登高》、《夜泊牛渚怀古》等诗歌一起,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理解诗歌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语文下册九下第二单元的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个小说单元的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
《孔乙己》:文章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一方面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另一方面通过咸亨酒店的酒客们对孔乙己的戏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
《变色龙》:文章通过描写警官奥楚梅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刻画了一个欺上媚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
《溜索》:这篇小说通过写“我”的观察和感受,讲述了在怒江大峡谷中一群马帮汉子飞渡峡谷的故事,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蒲柳人家》:小说通过塑造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赞扬了醇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表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话的风格。
本单元法制安全渗透目标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孔乙己》、《变色龙》涉及《民法典》中有提到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安全是有法律保护的,一切犯罪行为也同样受法律制裁。
我们要做一个守法、明理、爱国、奋进的青少年。
本单元课时安排5、《孔乙己》 2课时6、《变色龙》 2课时7、《溜索》 1课时8、《蒲柳人家》 1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及设置意图介绍内容介绍(一)阅读1.本单元共四课,收入了毛泽东的词两首,中国现代诗人的诗歌两首,外国诗人的作品两首。
这几首诗虽然题材、体裁和创作风格各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热点,那就是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2.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教师应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诗歌体裁样式方面的知识,例如什么是词、现代派诗歌及其特点等,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
3.教学过程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之美。
(二)口语交际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目的是检阅学生诗歌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体会、展示个人文学欣赏和口语表达才能的良好机会。
(三)写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记下你心中的美”,这是一个协作范围,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题材、体裁不限。
但是对作文的主题提出了要求,即:必须是记录你心中对美的记忆,写作目的是发现美、展示美、讴歌美、追求美,通过记录美,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设置意图1安排内容,写法和风格各异的诗歌作品编成一个单元,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2.安排学生学习阅读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歌作品,意在让学生认识诗歌形式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训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独到的情感体验,以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作品的基本方法。
3.本单元的作品都是名家之作,但是作品的风格迥异。
毛泽东的词奔放豪迈,大气磅礴;徐志摩的诗柔美细腻;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则通过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手法,记录了诗人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外国诗两首》,前者通俗浅显,后者朦胧抽象,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包含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积累人生的经验,陶冶自己的性情。
4.通过本单元安排的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小说天地湖北省枣阳市实验中学严慧源一、教学目标1、积累小说知识,扩大阅读视野。
2、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感悟别样人生。
3、激发阅读兴趣,感悟小说情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小说的阅读量已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尚显肤浅,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和主题正是时候,也十分必要。
活动前期学生已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小说阅读,并写过读后感,对小说也做过改写、续写或与小说人物进行对话等尝试,本节活动课既是对以往活动(第一课时)的一个阶段性展示与小结,也是下一次活动(第三课时)的开启。
三、教学重点:表达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感悟小说情怀,理解小说人生。
四、教学难点:学习分析小说。
五、教学方法:竞赛法、讨论法、点拨法相结合。
六、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经说过:“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可见小说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妙不可言的作用。
小说也以其通俗性、趣味性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们今天要一起走进小说天地,去感悟小说的精彩人生!同学们课内课外已经读过不少小说,积累了不少小说方面的知识,到底谁积累得更多些呢?我们马上要来举行一次小说知识大赛,通过竞赛选出优秀读者。
请大家准备好——(二)活动一:举行知识大赛,积累小说知识1、活动要求:学生举手抢答。
答对加一分,答错扣1分。
分数最高者为优胜者。
(由专人负责记分。
)2、活动竞赛:(竞赛题见课件)3、教师为优胜者颁奖并请其发表获奖感言。
(三)活动二:分享读书体验,理解小说人生1、导入活动:做一个读书的英雄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的竞赛只是让我们知道大家积累了多少小说知识,但这不是读小说的终极目的,读小说的最高境界是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小说。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同学们阅读小说的体验。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四篇风格各异、写法不同的中外小说,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态人情。
单元编写要求在学习中要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
其中,《孔乙己》以小伙计的视角,以咸亨酒店为背景,截取生活的几个场景,塑造了一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1];《变色龙》围绕狗咬人的事件,以讽刺幽默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和官僚阶层的厚颜无耻;《溜索》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马帮气定神闲地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突出马帮人的勇敢、沉着和冷静,展现了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蒲柳人家》(节选)以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塑造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
在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七、八年级,特别是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专题学习过小说,对于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文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
但之前的小说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作用的分析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上,而这个单元的小说学习不仅要巩固之前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力上要迭代升级,注重小说阅读策略的掌握,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初、高中教学过渡的要求,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录制一个8分钟以内的微课,分享小说阅读的一种策略”。
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学法指导,本质上为小说欣赏,本单元四篇风格鲜明的小说提供了阅读小说的多种角度。
学生可以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利用叙事学的对话理论,品析人物之间对话的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学生可以从语言表达入手,品味白描式的动作描写、幽默式的语言描写、洗练式的语言描写、乡土味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小说的语言风格;学生还可以从叙事视角入手,分析视角不同产生的效果,感悟小说叙事特色……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为学生提供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品味人物对话、分析语言风格和赏析叙事视角。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的教材分析,首先要从整个第二单元的内容入手。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探索”,包含了五篇文章,分别是《太阳》、《松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奇妙的克隆》、《现代传播手段》。
这些文章都是围绕着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索来进行写作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每篇文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例如,《太阳》一文中涉及到一些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的结构、太阳的能量等,需要学生掌握;而《松鼠》一文则主要描述了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相对较为简单。
二. 学情分析在进行了教材分析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能够理解。
但是,由于科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辅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精神和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每篇文章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如太阳的结构、松鼠的生活习性等。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四. 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一些重难点,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例如,《太阳》一文中的太阳能量的产生和转化、《松鼠》一文中的松鼠的生活习性的形成等,都是需要重点讲解和理解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和理解科学理论,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统整曾欢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这个单元在九年级下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唯一的小说单元。
本单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都是写人的名篇,但侧重点不同,《孔乙己》侧重于批判现实,《蒲柳人家》侧重于展现风俗人情和独特风貌,《变色龙》侧重于揭露黑暗,《热爱生命》则侧重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拼搏精神。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学习这一单元,这能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课标对本单元的相关要求有: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二)教材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确定理由: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重点和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 辨析各种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 欣赏小说的语言。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分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分析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我将分四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这个单元在九年级下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唯一的小说单元。
本单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都是写人的名篇,但侧重点不同,《孔乙己》侧重于批判现实,《蒲柳人家》侧重于展现风俗人情和独特风貌,《变色龙》侧重于揭露黑暗,《热爱生命》则侧重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拼搏精神。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学习这一单元,这能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课标对本单元的相关要求有: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确定理由: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辨析各种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欣赏小说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小说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
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不放松,充分借助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
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小说的主人。
例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通过“画脸谱讲故事”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小说课堂,接着在师生互动和小组学习中走进课文解读例子,再以学生在解读例子时获得的语用经验和语感体验为基础,进行自我创作(续写小说),引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物化作者的语用经验、情感和生活经验为自己的语用经验、情感和生活经验,实现语用经验的转移、语感的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
1、情景设置法:情景设置法能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采用电教平台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如在教授《变色龙》一课中,导入部分,我采用大量图片,展示图片,让学生先认识变色龙这种动物,接着告诉他,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类人,被赋于了“变色龙”的称呼,今天我们就走进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变色龙》。
这是导课部分,在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时,我也采用电教手段,播放奥楚蔑洛夫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继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人物形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2、诵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放声朗读和朗读挑战等途径深入品味课文。
如《孔乙己》这篇课文中,通过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蒲柳人家》中通过诵读,要感受小说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变色龙》中的人物用语言来表现性格,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热爱生命》中要诵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3.复述法:本单元属小说单元,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教学本单元,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文中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4、讨论探究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比如关于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
5、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课文与以往学过的课文或课外阅读进行比较,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命运和品质。
如:将《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将《热爱生命》与《荒岛余生》和《伟大的悲剧》进行比较,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命运和拼搏精神。
6、拓展延伸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如学习《孔乙己》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学习
《变色龙》之后,想象奥楚蔑洛夫去了哪里,续写小说。
(二)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我将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充分预习:通过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如每课的字词,相关句,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写作背景的介绍,作者简介都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收集信息,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按综合素质等方面搭配,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交流。
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共同突破本单元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
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基于此,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二、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文章的主旨。
三、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