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行为jiao
陈春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第6章 群体行为
五、群体互动
1.群体内互动:
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中,除了最常出现的从众效应和社会惰化现象, 还有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和社会标准化效应。
组织 行 为学
五、群体互动
1.群体内互动:
社会标准化效应是 指成员在群体共同 活动中对事物的知 觉和判断,以及工 作的速度和效率趋 于同一化的倾向。
•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是群体共同的行动方向 •群体成员的一切努力都应该紧紧围绕群体目标展开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群体的功能: 1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2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3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 4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2.群体的组成要素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2.群体士气
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的一种 齐心协力、高效率地进行活动的精神 状态。群体士气对于群体绩效水平的 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2.群体士气
高
士气
低 低
生产效率
高
图6-4生产效率与士气关系示意图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3.群体凝聚力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5.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 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
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 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 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 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功能)
2019/9/14
群体支柱功能 评价标准功能 群体动力的功能 行为定向的功能
Page 20 of 40
2 群体压力及其意义
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它 使成员只能做出为群体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
群体压力的意义:对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力宣传, 造成舆论,使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 行为,这也就具有转变社会风气的积极意义;对于群体 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2019/9/14
Page 21 of 40
3 概念: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 叫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增强群体效 能、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群体能否存续 的必要条件。
2019/9/14
Page 22 of 40
2019/9/14
2019/9/14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第六章 群体与群体行为
Page 1 of 40
教学提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2)群体规范的概念。 (3)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熟悉: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了解: (1)梅奥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发现“非正式 组织(群体)”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Page 27 of 40
2 决策的分类
重大和普通决策(目标重要与否)。 战略性和战术性决策(影响时间长短)。 确定性、风险性和非确定性决策(信息多少)。
其他类型。如: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竞争 性决策、追踪性决策等。
2019/9/14
Page 28 of 40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六章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群体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历史、互动、理论,以及决定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制约群体行为的外部因素、群体工作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涵义群体是指组织中由一定数量的成员根据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按照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组合而成的分层次、分职能的人群集合体,它是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组织与个体之间保持正常关系必要的中介体系,具有群体共同的职能目标、行为规范、隶属关系等。
1.群体的属性1)基本属性:组织内部的人群集合体。
2)功能属性:组织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组织与个体之间必要的中介体系。
2.群体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组织运行程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需要。
2)形成的方式: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组织体制的规定。
二、群体的特征(一)合成性——群体总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合而成的,没有成员的组合也就没有群体的存在,所以人群合成的客观事实就成为群体存在的基本特征。
(二)职能性——价值特征群体是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根据组织运行的程序和专业分工的要求所设置的具体职能单位,每一个职能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失去了职能目标和职责功能的群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价值,所以实现职能目标、发挥职责功能就成为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价值体现,而每一个群体的职能目标的轻重、履行职责的绩效也就成为衡量各群体价值高低的客观标准。
(三)多维性——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程序形成的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使组织中的群体形成了多维性的表现特征,群体既有纵向的层次区分,也有横向的部门划分,而每一个群体又都处在纵横交织的结构关系的特定结合点位上,由此就形成了群体在组织立体式结构中纵向的一维性、横向的二维性、交叉的三维性等多维性的表现特征。
(四)隶属性——组织中的各职能群体都是以具有明确隶属关系的部门形式存在的,组织对各个职能群体的职能范围、人事编制、物质设施等所属关系都有明确规定,各职能群体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相关群体而围绕着本隶属系统的职能目标自主运行的部门建制,而群体成员也都有定位于所在群体而有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特定隶属关系。
第六章群体行为
对于高凝聚力的群体,如果作正面引导,生产效率将有明显提高,如 果做负面引导,生产效率将有明显抑制。
组织 行 为学
三、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1):
①群体成员相处时间:
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就会比较容易的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 更多的接触机会,代表着更多的影响力。
②进入群体的难度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4.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是影响群体整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12个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观点, 所以,大群体适合于完成诸如调查事情的真相之类的工作目标。 相反,小群体善于完成像生产性任务那样比较明确的工作目标, 因此,成员在7人左右的群体在执行生产性任务时,将更为有效。
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
是否实际存在
群体规模的大小
实际群体:实际存在的 群体。 举例:公司,班级;
假设群体:为研究分析 人为划分的群体。 举例:老人,学生。
群 体 的 分 类
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 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 群体的目标
是否真实存在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5.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 为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 结构等。
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 群体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 的个体所构成,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
社交规范
分配规范
主要涉及员工的工作报 酬,棘手任务的分配等 组织 行 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发现:
•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 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 (二)间断-平衡模型
• 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 •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 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 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 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如果运用群体形成的五阶段 模型的术语,那就是,群体通过其形成和规范化 阶段的结合而开始存在,接着经历一个效率较低 的执行任务阶段,随后是震荡阶段,然后是一个 高绩效阶段,最后是结束阶段。
意识和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
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导向。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群体概念包括的含义:
2、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
和心理所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
上的交流。
5、群体中的成员都能找到一定的角色、地 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三)规范的一般类型:
•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设计员 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6 第六章 群体行为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群体内互动 出现的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群 体活动的绩效水 平将大于个体绩 效水平的简单加 总。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当个人与其他人一 起工作时,由于他 人的在场而激发了 自己的工作动机, 由此而引发的绩效 水平提高的倾向。
组织 行 为学
导致不同群体间互动过程的不协调和不配合。
组织 行 为学
五、群体互动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群体行为的选择性
如果一个群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时,所拥有的资源范围越广,服务的对象 越多,群体的互动活动就越有效。
(6)资源配置
组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降低群体间冲突,促使群体互动向积极 的方向发展。
组织 行 为学
二、群体属性
5.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 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
➢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 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 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 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
组织 行 为学
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1.成为群体的条件
1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
2 有持续的互动关系
•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经常的、人对人的相互接触和联系
3 有共同规范
•群体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约束着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4 有共同的目标导向
[课件]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PPT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22
社会懈怠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有他人在场而且自己的表现 无法得到评估时,群体中有一些不履行职责而 “搭便车”的人。 原因
◦ ◦ ◦ ◦
个人对群体缺乏责任心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公平思想 职责不清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23
消除社会懈怠的途径
•明确个人的贡献 •按劳计酬 •用惩罚来威胁 •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6
命令型:由组织章程规定的,由直接某个管理者汇报工作 的下属组成。 任务型:也是由组织确定,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共同工作 的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利益型: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具体目标走到一起。 友谊型:因为成员拥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而结成的群体。
群体分类: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
◦ 目标导向 ◦ 共同规范 ◦ 相互影响
群体的基本内涵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4
完成组织任务 满足成员的需求
群体的功能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5
群体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
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以 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 成的群体。
2018/12/2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11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群体绩效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做兼职,学业难免 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 如果学生单科成绩80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 种情况下,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2、留面子技术the door-in-the-face technique
语言(即说出的话) 7%
可视性的,外表的:55% (非语言的) 眼神 身体语言 手势 面部表情
语调 38% 音频/音调/音量/音质 语速、顿挫 声音的吸引力 声音的可信度
艾伯特.梅拉比安
表:非语言沟通形式
非语言表述
手势
脸部表情
行为含义
柔和的手势表示友好、商量,强硬的手势则意味着: “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
二、诱导人们依从的社会影响技术
1、登门槛效应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
原指推销员只要能把脚踏进客户的大门,最后就有 可能成功地让客户购买商品,实现推销目的。 社会心理学:用“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 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 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合作优于 竞争 若群体有明确的目标,则群体合作的工作成绩优于个人竞 争的成绩;若工作本身缺乏内在兴趣,则个人竞争的工作 成绩优于群体合作的成绩
四、合作的条件
目标的共同性 利益的互惠性 行为的协调性 分工的明确性
五、合作策略
副语言
通过非语词的声音 重音、声调的变化 哭、笑 停顿来实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烦恼、悲 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惧、惊 奇或气愤。 副语言研究者迪保罗的研究发现,鉴别别人说谎 的最可靠线索就是声调。 测谎仪可以通过分析人们说话的节奏,声音的频 率、波长等信息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在说谎。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
2,群体转移
•
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 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 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是在 大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 脑力震荡法(头脑风暴法)、 • 德尔斐法(专家决策法)、 • 名义群体法、 • 电子会议法 。
四、关于凝聚力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1、5阶段模型:
• 形成、震荡、 • 规范化、 • 执行任务、中止。
2、间断-平衡模型
• • • • • 第一次会议、 阶段1、 飞越、 阶段2、 结束。
• 3、两种模型的特点及启示:
• 对群体寿命期望及社会涵义
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解释
本节内容框图
群体 成员 资源
施加于 群体的 外部条件
•
关于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两周、6天)。
• 2,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略)
• 3,规范的形成(略)
• • • • • •
阿希实验
4,规范的作用(略) 5,地位 (略) 6,群体规模和群体构成 (略) 7,群体互动过程 (略) 8,群体任务(略)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主要内容
• • • • 一、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二、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四、关于凝聚力
群体 任务
群体 过程
绩效和 满意度
群体 结构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 条件
• 1,组织战略 • • • • • • • • 利德尔· 哈特:战略是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策目标的 2,权力结构 3,正式规范 4,组织资源 5,人员甄选过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7,组织文化 8,物理工作环境
艺术。(科学)
06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群体行为-38页精选文档
22
群体士气
• 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一种齐心协力、高效率 地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
• 士气高昂的群体具备的特征(D.Krech):
(1)群体的团结来自于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于 外部的压力;
(2)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敌对的小团体的倾向;
(3)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内部冲 突的能力;
(4)各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其原有的个性特征完全埋 没在群体之中,成为“没 有个性”的个体。
产生原因: 群体成员匿名性 群体责任模糊性
25.12.2019
27
绩效
25.12.2019
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
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 时更努力的倾向。
群体规模
出现原因 (1)社会评价的作用 (2)社会认知的作用
• 角色 • 规范 • 地位 • 群体规模 • 群体构成
25.12.2019
11
群体结构 – 角色
角色
人在某种社会情境 种的一系列典型的行为 特征。
角色认知
个体对于自己在某 种环境下应该作出的行 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
在一定的情境中某 个角色应该做出什么样 的行为。
25.12.2019
12
群体结构 – 角色(续)
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
以及成员与群体目标的
一致程度。
影响因素:
1. 成员的同质性
2. 群体规模
3. 外部影响
4. 群体地位
5. 目标的达成
6. 领导要求
25.12.2019
21
凝聚力对群体生产力的影响
凝聚力
目
高
低
标
一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领导方面 目标方面 协作方面 责任方面 技能方面 结果方面
组织行为学
群体向团队的过渡
组织行为学
计划 (Plan)
6.4.2 团队的构成要素
组织行为学
要素
目标(Purpose) 人(People) 团队的定位(Place) 权限(Power) 计划(Plan)
6.4.3团队具备的优势
计划 (Plan)
团队具备的优势
组织行为学
优势
创造团结精神
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提高决策速度 促进员工队伍多元化 提高绩效
6.4.4团队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
解决问题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多功能型团队
计划 (Plan)
6.4.5如何创建高绩效团队
要点
团队规模较小 清晰的目标
相关的技能 相互的信任
6.4.6 团队面临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
“搭便车”效应(free-rider problem)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团队内某个成员为 了团队的利益所作的努力,团队内所有的 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 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6.4.6 团队面临的挑战 个性化与团队合作的冲突
组织行为学
个性化与团队合作的冲突是比较明显: 组织文化是高度个人主义的;
第六章 群体与团队
课件内容
群体 与 团队
组织行为学
学习目标 本章内容 本章小结
模拟练习
学习目标
组织行为学
? 熟悉角色和规范是如何影响员工行为的; ? 熟悉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团队担任的角色。 ? 掌握群体行为模型中的一些关键构成要
素; ? 掌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 掌握有效团队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
01
积极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
增强创新能力
02
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行为能够推动组织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机
会,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提升员工满意度
03
良好的群体行为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降低员工流
失率,从而有利于组织绩效的稳定和提高。
组织绩效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激励作用
良好的组织绩效可以激励团队成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形成积 极的群体行为。
导向作用
组织绩效的标准和目标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导向,引导团 队形成符合组织要求的群体行为。
凝聚作用
高绩效的组织能够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 好的群体氛围。
提高组织绩效的群体行为策略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协作效率。
群体冲突的解决策略
总结词
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主要包括缓解紧张、促进沟通和协调合作。
详细描述
缓解紧张的策略包括采取中立态度、倾听各方意见和寻求共同点。促进沟通的策略包括建立开放、坦诚的沟通氛 围,鼓励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协调合作的策略则强调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寻求共赢方案,促进群体内部的 协作与配合。
创新团队通常由具备创造力和自主性的成员 组成,他们愿意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的思 路和方法。在创新团队中,群体行为表现为 高度的创新氛围、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成 员提出新颖的想法,共同推动创新成果的实 现。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VS
详细描述
虚拟团队是指成员在不同地理位置、通过 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合作的团队。在这种环 境下,有效的沟通工具和技术对于建立和 维护群体行为至关重要。成员需要相互信 任、协作和支持,以克服距离和时间上的 障碍,共同完成任务。
第六章_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概述)共15页文档
群进群 体入体 规群成 模体员
的相 难处 度时
间
01.06.2020
影响因素
历外群 史部体 上威中 的胁的 成性 功别
构 成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LAN ZHOU UNIVERSITY FUWEINING
群体的发展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
段 第五阶段:中止阶段
01.06.2020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LAN ZHOU UNIVERSITY FUWEINING
人际关系与群际关系
➢ 人际关系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 人际关系对群体、工作效率以及员工的身心健康都 会产生重要影响。
➢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因素、社会因素、组织 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
LAN ZHOU UNIVERSITY FUWEINING
第二部分 群体行为
【主要内容】
第六章 群体行为概述 第七章 冲突管理与群体决策 第八章 有效沟通 第九章 团队建设 第十章 领导与权力
01.06.2020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LAN ZHOU UNIVERSITY FUWEINING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01.06.2020
群体结构:角色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群体成员角色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2、群体的分类 、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 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 直接或间接联系。
4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大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 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29
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groupthink) )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J. Janis)分析了美国历史上若 干重大决策成败的案例后,发现了一种“groupthink” 现象,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 风,在这个群体中,人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 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34
名义群体法
指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 (1)讨论之前,每个人先写下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每人逐次向群体说明自己的观点,一次一个。 (3)群体讨论和评价这些观点。 (4)每人对所有观点进行排序。
35
德尔斐法
这种方法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
30
群体思维的表现:
(1)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效应
群体决策的优点
集思广益 – 信息全面ຫໍສະໝຸດ – 方案多样 获得广泛认同群体决策可能的弊端
效率低、成本高
群体思维 – 群体沉思(从众压力) – “同声重复”(自我强化)
极化倾向
责任分散
群体决策技术
头脑风暴法
名义群体法 德尔菲技术 电子会议法
1.4 团队的类型
问题解决型 – 质量圈(质量小组) 自我管理型 – 设计、执行方案,自我负责
多功能型 – 项目小组
2 群体意味着什么?
讨论:老板错了,我是否应该附和?
角色、角色同一性、角色冲突、心
理契约
– 位置、行为预期
规范
– – – – 不确定性 奖惩 从众行为 霍桑实验
信任感指什么?
正直 (Integrity)(诚信) 能力 忠实(维护别人) 一致(一贯) 开放
问题:诚实可以客观衡量吗?
如何培养信任感?
阐明利益的一致性(自己与他人的利益) 成为团体一员 开诚布公 公平 表达自己的感受 目标连续一贯 保守秘密 展示自己的才能
1.2 群体的发展阶段
形成
震荡 规范 执行任务 中止
1.3 群体(组织)的分类
正式组织 – 命令型 – 任务型
非正式组织 – 利益型 – 友谊型 问题:你怎么看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理由
员工的内在态度、信仰和情感存
在差别
员工行为和认知能力各异 存在工作场所、内容以外的社会
头脑风暴(脑力激荡)法
平等、开放的参与 – 主意越多越好(数量导向) – 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有新意)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①群体与群体行为(一)什么是群体:所谓群体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群体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的归属感。
2、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3、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5、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②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关于加入群体的动机,不是列举一、两种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
一般来说,个人加入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利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③群体发展阶段(1)五阶段模式在本节中,我们对大家比较熟悉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式和最近的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模型—进行评术。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第二阶段:震荡。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
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第四阶段: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了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第五阶段:中止: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解释者都带有这样的假设:随着群体的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虽然这种假设在一般意义上可能成立,但使群体有效的因素远比这个模型所设定的因素更复杂。
因此,五阶段发展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工作群体有时很可能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间断—平衡模型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时期的依赖性运动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共73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中的其他角色种类
信息搜集者:搜集团队成员的想法,解决问题 和支持意见的信息 信息给予者:分享有关团队任务目标的信息和 意见 评价者:根据标准对团队成员的功能作出评价。 导向者:引导团队成员始终聚焦小组的目标 协同者:协助下属团队,齐心协力
第4章 群体行为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26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群体活动的效果不同于个体活动效果之和, 协同效应可分为协同正效应和协同负效应。 协同正效应指群体整体的产出大于群体成员个人产出 的总和。 协同负效应又叫社会惰化,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 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要克服社会惰化现象,使群体工作产生协同正效应, 必须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 制度。
(1)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的领导方式——民主导致高凝聚力 民主导致高凝聚力 (2)外部压力 )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 (4)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 (5)加入群体的难度 ) (6)群体规模 ) (7)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 (8)以往成功的经验 )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34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下述情况下, 在下述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 作效率: 作效率: (1)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 (2)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 结构为好。 (3) 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较为有利。 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各 类组织领导班子应为异质结构。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9
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 为2—7人。有些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下限应为 3人;多数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上限以( ) 人为最佳。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0
群体规模与社会惰化
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不适当的扩大群体 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陈述5条理由: 1 1、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发挥 2、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奖励的机会减少 3、协调成员的活动困难 4、相互冲突增多 5、相互了解的程度低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6
三、群体类型
群体载体 家庭 学校 公司 民族 国家 群体类型 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成员之间有 直接的、个 人间的、面 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 成员之间是以 间接的方式 (通过各层组 织机构等)联 系在一起的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的群体内聚力实验
高 诱 导 积极 高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 低
积极 消极
低内聚力
积极 消极
消极 高内聚力
低内聚力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35
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和生产率的关系
强 高 绩 效 规 范 低 凝聚力 弱
高生产率
中等生产率
低生产率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7
六、群体中的角色
角色的概念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 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实验证明进入组织的人会迅速表现出与他扮演 的角色一致的行为方式。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8
个体在团队中的角色测试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4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 的工作效率? 在什么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 高的工作效率?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5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下述情况下,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 在下述情况下, 效率: 效率: (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2)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时,同质群 体较为有效。 (3)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则同质群体较好。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29
群体压力形成阶段
(1)合理辩解阶段。 )合理辩解阶段。 (2)劝解说服阶段。 )劝解说服阶段。 (3)攻击阶段。 攻击阶段。 攻击阶段 (4)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30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1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 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随着群体规 模的扩大, 模的扩大,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 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 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 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9
6、在小组会议上,只要其他成员提出自己的观 点想法,我总是表扬他们而不是打击他们。 1、
2、3、4、5
7、在小组会议中,大家总是依靠我对小组成员 刚才发表意见的真正含义进行说明。 1、2、3、4、
5
8、当场面快要无法控制的时候,小组成员总是 指望我能够防止相互的争吵。 1、2、3、4、5 9、小组会议中我总是愿意提出一些让大家感到 是完成工作最好的意见办法。 1、2、3、4、5 10、开会时,小组成员一般依靠我来给大家一个 公平说话的机会。 1、2、3、4、5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2
五、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群体成员的 结构可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能力结 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 信念结构等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3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同质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方 同质群体 面都比较接近; 异质群体: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 异质群体
低于中等生 产率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36
九、群体决策问题
群体决策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害怕一个人权力过大 利益集团的代表,减少政策实施的难度 促进部门协调 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通过参与来激发积极性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37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低分者为被试主 要趋向的小组角 色 高分者为被试最 不趋向的小组角 色
22
团队角色识别
鼓舞者=赞扬支持其他成员以显示团队的 友好和团结 看门者= 鼓励和促进团体成员的参与 协调者=在小组成员中间活动以减少紧张 关系 发动者= 明确团队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 途径 总结者=团队活动的记忆者
第六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1
团队活动的意义
群体可以使2+2=5, 也可能使2+2=3 有很多动物是孤独活动的,有很多动 物是群体活动的 人为什么是群体活动的? 人都喜欢群体活动吗? 人是如何进行群体活动的? 如何提高群体活动效率和效益?
7
三、群体类型
群体载体 家庭 学校 公司 民族 国家 群体类型 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正式群体
命令群体 任务群体 非正式群体 利益群体 友谊群体
8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群体的规模
人多力量力量大吗? 人多力量力量大吗? 小群体完成任务比大群体快 大群体(12人)在完成发现事实,解决问题更 有效 小群体(7人)完成生产任务更好
完全不象 1、2、3、4、5 完全象
1、我经常负责小组讨论并帮助大家达成共识, 确定本小组未来活动的目标。 1、2、3、4、5 2、我经常对本小组成员的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总 结。 1、2、3、4、5 3、在小组活动中我经常帮助其他成员克服他们 之间存在的分歧。 1、2、3、4、5 4、在小组活动中我努力促进小组成员能够明确 当前的问题是什么。 1、2、3、4、5 5、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我总是帮助其他成员积 极投入讨论活动。 1、2、3、4、5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20
11、在大多数会议中,我很少像其他人那样拒绝 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 1、2、3、4、5 12、我总是积极地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他们之间的 分歧。 1、2、3、4、5 13、开会时,我总是鼓励那些不爱发表意见的小 组成员,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一五一十地 说出来。 1、2、3、4、5 14、每次开会的时候,大伙总是依靠我把会议的 目的内容进行分类说明。 1、2、3、4、5 15、开会的时候,我总是承担会议记录的工作。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24
七、群体的动态研究
观众效应 协同效应
第4章 群体行为
余建年 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25
§观众效应
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 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当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熟练程度较高时,会发生 社会助长效应,否则,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1、2、3、4、5
第4章 群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