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土家文化,发展民族教育--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靛房学校原生态民族艺术教育活动解读
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作者: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学习研究小组来源:《新湘评论》2024年第08期从瑰奇浪漫的不朽诗篇楚辞、道脉千年的正统之学理学,到洞庭湖畔天下名楼岳阳楼、岳麓山脚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再到近现代那一抹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浸染的鲜红底色,湖湘文化的底蕴之深厚让人惊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时代使命中,是一种独特资源,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参照,需要湖南儿女担当起守正创新的光荣使命。
湖湘文化凸显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湘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地域文化之一。
马王堆、玉蟾岩、高庙、城头山、炭河里、里耶、长沙窑、老司城等重大考古发现,都是湖南先民在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创造过程中留下的不凡烙印。
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与苗蛮土著文化在此交相融合,长沙具有了“屈贾之乡”的美誉。
衣冠南渡后中原地区更多先进文化传入湖湘大地,直至唐宋以降,李白、杜甫、元结、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元稹、辛弃疾、陆游等大批文人相继汇聚,形成“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不到潇湘岂有诗”的繁荣胜景。
随着岳麓书院、石鼓书院跻身全国四大书院之列,湖南成为全国文教中心,宋明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等人活跃于此,为湖湘文化注入理学因子,形成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派。
近代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湖湘儿女前赴后继、上下求索,赢得“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的盛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大批湖南人走出家乡,用奋斗和鲜血书写了“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的壮丽史诗,成就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璀璨荣光。
湖湘文化一路沿着中华文明之路发挥着独特魅力,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为我国文明持续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湖湘文化助力于中华文化的主体建构。
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参与中华文化建构的历史。
湖湘文化兴起的历史条件、发展机遇、独特贡献,均与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紧密相关。
湘西土家织锦的传承与保护
湘西土家织锦的传承与保护作者:胡亭来源:《大观》2019年第07期摘要:湘西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人聪慧的象征,它不仅是作为贴身物的铺盖,也是姑娘出嫁时的嫁奁,还是节日祭祀时的神物。
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蕴含着土家族的文化意识、哲学思想、社会环境及认识观念并深深地根植于民间的土壤之中,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土家织锦之所以受人关注并传承至今,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这强有力的后盾支持着它的发展与继承。
关键词:湘西;织锦;民间工艺注:本文系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地域民族特色产品研究——以‘娃崽背带’图案应用为例”(2017KY1424)研究成果。
一、湘西土家织锦工艺传承的现状传统土家织锦手工技艺主要靠师传徒、母传女、婆传媳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继承至今。
这种封闭、保守的家族(家庭)式传承方式,不可避免地让许多优秀产品和传统绝技失传。
笔者暑假在龙山、保靖、花垣等地进行调查,发现当地能掌握织锦工艺的土家妇女微乎其微。
土家织锦技艺基本上以家庭和小作坊的形式存在,个体作坊分布较为零散,一般是自产自销的一种销售方式。
笔者在龙山县洗车河镇调查时,有幸访问到土家织锦工艺厂的厂长叶英,从她的口述中了解到,她1997年创办“土家织锦作坊”到目前为止,已经带动了大批的土家织锦工艺传承人,同时也帮助了村里的妇女就业。
期间,她还被中南民族大学及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邀请展示民间土家织锦技艺。
她还专注于织锦色彩的研究,织造出古朴高雅的织锦,并且她还成功复制出“百幅土家织锦经典纹样”,被多家博物馆及艺术家所收藏。
土家织锦织造均为纯手工制作,耗时量大,大多数青年人较为浮躁,很少能安然坐于织机前织花,他们也不想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织造,并且传统织锦价格较贵,一般当地人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
织锦一般多用于铺盖,一床土花铺盖大概宽一米五,长两米左右,然而织造一床铺盖需要三块窄幅的织锦拼接而成,一件成品往往需要数月时间。
守护精神家园
守护精神家园作者:田顺江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年第02期2007年以来,我们在湘西龙山县开展了“乡土人文资源与校园美育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
本课题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MY06056),得到了省内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实验的背景和意义湘西龙山,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这里少数民族交错聚居,古风民俗浓郁神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结缘,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大地上少有的“文化沉积带”、历史文化的“冰箱”、“文化聚宝盆”。
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土家、苗、回、壮、瑶等1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56万多人,其中又以土家族居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土家族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艳丽的织锦、精美的刺绣、粗犷的摆手舞……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
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土家族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这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
每个民族都力求在现代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因为一方面,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每个民族不应该拒绝现代化,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贫困;另一方面,每个繁荣昌盛的民族都应该保有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应保有自己民族的基本特点,丧失本民族传统文化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忘,意味着对自己祖先的遗忘,意味着对祖先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与历史的遗忘,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丢失。
因此,我们的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同时,还要促使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国家课程改革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双重背景下,对龙山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文化价值取向将重新审视,进行调整和改革,让长期被忽视的乡土文化进入主流教育,推进乡土人文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实验,它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人格、情感、审美观、价值观、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承土家文化,发展民族教育
传承土家文化,发展民族教育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永顺、保靖、龙山三县边陲,距县城103公里,东临永顺对山、西歧两乡,西交洗车、苗市;北倚他砂,南临保靖普戒。
自古是三县边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全镇共有14627人,是纯土家族聚居之地。
由于地处酉水流域的高山河谷,近代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是中国土家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
民风古敦,人物俊秀,风情浓郁,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土家文化艺术,有乡民之处,歌谣舞蹈,融处成群。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老、原始、独特闪耀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土家文化,更好地探索文化创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学科教学资源,从2005年起,学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在王维春校长的引领下,积极投入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实施“土家语、汉语”双语双文教学,保护、传承濒危语种,把土家文化艺术引入课堂。
如把咚咚喹、溜子、土号、野喇叭及土家山歌等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摆手舞、土家游戏等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土家织锦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全体师生“人人会讲土家语,人人会跳摆手舞,人人会唱土家歌,人人会一项土家乐器”。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艺术教育活动”,把一颗颗民族艺术珍珠串联起来,融合成艺术瑰宝。
“原生态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启动于2005年下期,活动程序包括土家大团摆、土家咚咚喹、土家校歌、土家溜子、木叶表演、土家花鼓、土家游戏七大项。
这项活动,得到了州、县民委、教育局、文化局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吉首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的鼎力相助;得到了田隆信、彭继龙、彭南京、冉茂文等县级以上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指导。
传承与创新并融,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中持续稳步发展。
整个活动全体师生参与,形成鼓锣喧天,牛角、土号、野喇叭齐鸣、“千人大团摆”“千人土家花鼓”“百人咚咚喹”等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欢快激越的土家溜子、清脆悦耳的咚咚喹、木叶及丰富多彩的土家游戏活动,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艺术盛宴,沁人心脾、使人陶醉,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在这里得到完美的彰显。
龙山县靛房学校办学情况汇报
龙山县靛房九年制学校办学情况汇报靛房九年制学校校长王维春(2015年3月16日)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龙山、保靖山同脉,水相连,文化同根。
热烈欢迎大家走进‚全国民间艺术之乡‛靛房镇,来到龙山、永顺、保靖三县交界处的靛房学校,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公办学校,拥有21个教学班,在校师生1200余人。
近年来,我校以‚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树品牌‛为办学目标,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打造土家文化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获得了‚中华土家族打溜子、咚咚喹传承学校‛、‚全国‘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校‛、‚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优秀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乡土教材和美术教育’实验校‛等多项荣誉。
近三年来,湖北来凤旧司学校、张家界民族中学、吉首雅思学校、保靖民中、州二民中等70多所学校1000多人次先后来校考察。
下面,就我校办学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明确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才富有生命力,方可持续、高效发展。
多年来,我校立足实际,确立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获得发展、体验成功‛的办学宗旨和‚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励志、文雅‛为校训,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科研领先、特色兴校‛为办学思路,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设计绚丽人生‛的教学理念,提倡每一位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有故事的教育人、孩子精神成长的关怀者,注重培养‚身心、学业、人格等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开拓进取意识‛的学生。
同时,我校还积极利用‚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在靛房积淀深厚、保留完好‛这一资源优势,开创性的实施土家文化特色办学,把土家文化艺术引入课堂,实施土家语和汉语‚双语教学‛,把咚咚喹、土家山歌等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把摆手舞、土家游戏等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把土家织锦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土家文化在学生中开花结果。
行走的教科书·群雄逐鹿土司城 童真野趣惹巴拉 湘西变形计5天4晚
行走的教科书·群雄逐鹿土司城童真野趣惹巴拉湘西变形记5天4晚一、活动介绍此次活动是针对青少年精心设计的、富有当地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教育、为青少年打造以农作体验、乡土乡情、民俗民风、感恩励志为主题的夏冬令营研学活动。
二、活动对象小学、初中三、活动特色主题一:自然奇观(领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树立敬畏自然之心)张家界的峰林被称为“放大的盆景,浓缩的仙境”,无论怎样赞美大自然都不为过。
独奇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在烈日下鲜红闪光,阴雨天暗红,既真实又神奇!在如此美妙的自然奇观中,想象着阿凡达这样的精灵在期间穿梭,让人恍若仙境。
主题二:土家民俗(认识不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生活习俗,学会尊重民族文化)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确保存着被称之活化石“茅古斯“舞蹈。
他们用茅古斯和摆手舞来祈祷祭祀,庆祝重大节日,今天由于孩子们的到来,土家族的村民将用最热情的舞蹈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已尽主人之礼!主题三:土家美食(品尝美食的同时自己亲手制作美食,感受自己动手的辛苦与快乐)想吃到最正宗的土家族美味吗?自己做吧!土家鼎罐饭?土家霉豆腐?油粑粑?当然还土煨鸡蛋这些美食一定是你没尝过的。
去年夏令营的小朋友,对土家族留念最多的就是美食!主题四:生态劳作(真正体会劳作的辛苦,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学会感恩)好的美食源于好的食材,好的食材源于好的生态。
这里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他们一直秉承着古法耕种和食物的生物链的循环。
这个夏天我们将体验最生态的劳作,上山割草喂猪,下河捕捞鱼虾,菜地清泉浇灌,品尝最有机的食物!主题五:土家织锦(学习当地民俗文化,感受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中国五大织锦之一。
“西兰卡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大师,全国一共两位,惹巴村里就住着一位。
跟着大师一起学习土家织锦,比比哪个孩子心灵手巧,看谁能回家的时候,给妈妈带份特别的礼物。
四、具体行程安排天数行程安排D1自然探秘关键词:族人、酋长、原始人、溯溪、帐篷露营06:30-13:00乘车前往张家界13:00-13:30中餐:桌餐13:30-14:30【破冰分组】◆趣味体验这里不光随处可见猴子,这里还居住着一群“猿人”!原始部落组建:推选长老和酋长,选取自己的族名,用部落语言喊出族群的口号,用树枝树叶装扮族人,一群原始人诞生!14:30-17:00【探秘金鞭溪】◆趣味体验溯溪寻源——金鞭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溪水明净,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2023-11-05•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目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非物质表现•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目录的案例分析01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起源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起源于古代巴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不断演变,吸纳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容与形式。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涵盖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特点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现状近年来,湘西州政府加大了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传承教育活动。
挑战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不足、传承方式单一等。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02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以木材为支架,悬空而建,既防潮又美观。
吊脚楼石板房寨落用青石板建造的房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耐久性。
多个石板房组成的村落,体现了土家族的团结和防御意识。
03土家族传统建筑0201土家族男女的服饰各具特色,男性服饰简洁大方,女性服饰则绚丽多彩。
土家族服饰文化男女装土家族童装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假小子”装,寓意孩子健康成长。
童装在传统节日如“赶年”、“牛王节”等,土家族人会穿着特定的节日服饰。
节日服饰土家族菜以酸辣为主,如酸菜、酸萝卜等。
酸辣食品土家族人喜欢吃糯米饭,并在节日和祭祀时食用。
糯米饭土家族人喜欢饮酒,并有独特的酒歌和酒礼。
酒文化土家族饮食文化03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非物质表现节奏与韵律土家族传统音乐舞蹈的节奏通常明快热烈,韵律感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初探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初探摘要:“毛古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家族舞蹈,原始古朴。
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土家族先民在远古时期的信仰、生产和生活,它是舞蹈的“活化石”。
我们应该对毛古斯舞蹈进行挖掘搜集,梳理剖析,把舞蹈中所展现的土家先民的古朴风貌真实、准确地发扬下去。
在其传承与发展中要掌握好平衡,如果融合了太多现代元素,可能会使其失去古朴风格,应保留毛古斯舞蹈的精髓,去除糟粕,在今后还需要不断探索。
时间:2019.6.4—6.6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和镇采访对象:国家级土家族毛古斯舞非遗传承人彭南京老先生采访人员:罗绮儿这是我第一次下乡进行田野调查,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既充满了好奇和激动,也充满了不安。
对未知的事情也都是一头雾水,但当我来到这片神秘的湘西土地,我心中的想法都被眼前的美景所淹没了。
都说湘西人杰地灵,土家人民热情好客,果真名不虚传。
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一来就会爱上。
我们湖南师范大学一行人此行的目的就是在赵书峰教授的带领下,领略和探索土家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舍巴日”,了解其文化内涵、探寻其艺术价值。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探寻当地的毛古斯舞蹈。
在这次土家族“舍巴日”的现场我有幸采访到了毛古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目前唯一的湘西土家族毛古斯代表性传承人彭南京老先生。
当我看到彭老先生的时候非常激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先生,老先生今年78岁高龄了。
之前就有听说老先生作为目前唯一的传承人这么高寿了还一直坚持自己教学授课,把毛古斯舞蹈带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一直是打心底里敬佩老先生。
彭老先生是土家族人,1942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
他自13岁起就开始学习、表演和传承毛古斯舞,现已从事土家族毛古斯舞的表演和传承达56年之久。
彭南京老先生对祖传的“毛古斯”舞蹈技艺情有独钟,深得真传,在传承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湘鄂渝交界土家族乐器“咚咚喹”的考察与探析
“秦代在土家族地区分设南郡、巴郡和黔中郡。
”[1]巴郡为今四川省、重庆市部分区域,南郡为今湖北省荆州地区,黔中郡相当于今湖南省部分区域。
土家族地区处于三郡交界地带,大致为当下行政区的湖南省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和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以及重庆市酉阳县、黔江区等的中南部与西南部交界领域。
清代刘勇行的诗中写道:“新春上庙敬彭公,唯有土家大不同,各地吔嗬同摆手,歌声又伴‘呆呆嘟’。
”“呆呆嘟”就是“咚咚喹”的别称[2],又称“早古得”[3],它在土家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土家族最爱吹奏的乐器之一。
土家族人善于以歌咏事、以歌抒情,“咚咚喹”便是土家族最具[1]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重印,1957。
[2]殷海山、李耀宗、郭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民族出版社,1991,第114页。
[3]应有勤、孙克仁:《中国乐器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第69、88页。
[4]袁炳昌:《论土家族音乐分类》,《黄钟》1993年第1期,第4~8页。
有代表性的独奏乐器之一。
[4]清代《竹枝词》记 云:“三五村姑齐吹奏,婉啭悠扬咚咚喹。
”由此可见“咚咚喹”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竹制气鸣乐器。
按照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的乐器分类法,“咚咚喹”为气鸣乐器中的拍打式单簧管乐器。
演奏时,演奏者口含簧片,竖奏;早期为独奏,后来又出现了合奏、齐奏、双管吹奏等。
“咚咚喹”音质高亢明亮,节奏轻快跳跃,曲调风格别致,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土生土长的原始风貌。
演奏时不择场地,不加伴奏,轻快活跃,别具特色;尤其是妇女儿童在生活劳作中吹奏起来最富有特色,如上山砍柴、扯猪草、放羊、放牛、下河洗衣等。
2021年8月与2022年7月,笔者在土家族世居处进行“咚咚喹”的制作流程和演奏曲目考察,发现“咚咚喹”在命名、形制、制作技艺、记谱等方面存在诸多特点。
一、命名早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乐器的分类与正名》[5]一文中就提出乐器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命名且命名分类混淆问题屡见不鲜,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第一推动力”解读——自治州教育科研扫描
工作给予 了前所 未有的重视 ,州领导亲 自参加全 州
教育科研 工作会议 , 州里 每年拿 出 5 万元 专项经 费 O 支持教育 科研工作 ,并 且提 出了要把教 育科 研摆在 “ 一推动力” 第 的位置。 说到教 育科研是 “ 一推动 力” 张大庆很 兴奋 : 第 , “ 既然是 ‘ 一推动力 ’就要求教 育科研必须 紧紧 围 第 ,
的重要使命 , 以此 为突破 口 还
打造 了一批名师 和名 校 。” 州 教育局局长秦平如是说 。 他举 了几个非常熟悉的例子 。 吉大
民 间剪 纸 — — 老 艺 人 的手 艺 让 孩 子 开 了眼 。
师 院附 小 的徐锋 就是 在教 育
不重视 , 作无计划 、 工 无要求 、 无准备 , 的校长头 脑 有
里就没有教研这根弦 , 工作疲沓 , 看不 到成效 。现在 , 他们都 动起 来 了 , 工作 很 主动 , 了听课评 课 , 除 还积 极开展校本研训 , 课题研究也活跃起来 了。教研工作
一
旦搞 起来 , 问题 出现 了 , 困难也 出来 了 , 他们 自己
不 仅这所 学校 的全 体教师 ,连 附近几 乡几 镇 ,甚 至 全 县的教 师都要动起来 ,交流评 议是全方 位 、会 诊
式、 开放型 的 , 新 的教育 教学 理念要 在 这里 展示 , 最 最新 的教研 动态要在 这里介绍 ,教学 中突 出的问题
和 困难要 有 深入 的讨论 和研 究 , 学生 、 堂 、 材要 课 教
2 0 年 以来 ,蒲公 英行动 ” 03 “ ——“ 推进 民间美术 文化 的普遍 认知与认 同 ,成为现代化进程 中民族 文 在小学美 术教育 中传 承与发展 ” 课题 实验 , 民间文 化的集体传 人 ,实现 民族 文化的活态传 承 。全州在 让 化和 民问艺术正式走 进课堂 。老师们 带着学 生深入 省 、 州两级 立项 的 37项 ‘ 0 十一 五 ’ 教育科研课 题 中 , 就有 7 0多项属 于民族文化 保
新媒体环境下濒危土家语的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基于龙山县靛房镇齐心村的田野调查
FOCUS 本期聚焦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岳麓宣言》。
该宣言倡导各国制定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事业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语言保护机制,通过艺术、课程、媒体等多种方式保护语言的多样性[1]。
目前,语言资源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据曹志耘透露,全球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2],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为“濒危”的语言中就有土家语,拯救土家语亟不可待。
在国内,虽有戴庆夏、李启群、徐世璇等多位学者对土家语的濒危现状及原因进行专题性研究,但这些研究缺少了土家语的生动性,新媒体方面也仍是空白;直到2003年,我国先后有6个国际大型濒危语言记录项目ELDP的子课题立项,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数字化技术对我国的8种濒危语言进行全面的记录,但还是没有全面涉及到土家语。
目前,虽然部分学者对土家语传播的研究已经由传统方式转向新媒体,但仍只是浅谈辄止,他们没有考虑到土家语传播中存在的特殊因素,也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相对于国内而言,国际保护濒危语言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制定保护濒危语言日和相关纲领。
第二,召开国际交流会议。
第三,国际上成立了上百个抢救濒危语言的组织和基金会。
第四,利用多媒体和数字技术等多种手段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
国内外对濒危语言传播的策略研究虽然相差无几,但国外的实践成果显然略占优势。
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土家语的传播形式多样化,将两者恰当的融合传播,有利于促进土家族人民对土家语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加快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进程。
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土家语才能更有效的缓解其濒危现状。
因此,本文以土家族保留母语人口较多的靛房镇为个案对土家语的濒危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新媒体策略。
1 土家族与土家语概括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他们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湘西龙山县土家族丧葬仪式三棒鼓田野文化志
湘西龙山县土家族丧葬仪式三棒鼓田野文化志●向婷[摘要]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信奉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哭婚喜丧”的生死观念。
现今在湘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中以鄂西巴东、建始的跳丧,湘西永顺、泸溪的道士超度和湘鄂西交界地区龙山、来凤的三棒鼓最为典型。
以仪式中三棒鼓的表演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的书写方式,采取定点、定时的聚合型仪式的观察,分析三棒鼓音腔的变化及与仪式中各流程之间的配合规律,阐明当代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转型与再发展。
[关键词]土家族;三棒鼓;丧葬仪式;文化转型龙山县,位于湖南西北部,东与桑植、永顺接壤,西连重庆酉阳、秀山,北与湖北来凤、宣恩交界。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境内山峦重叠,河流纵深,全县面积3131平方千米,现辖民安、新城、华塘3个街道,里耶、洗车河、靛房等31个乡镇。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约57.3万,其中土家族约占55.07%,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①。
当下中国土家族人口约有800多万,仍然会说土家语(毕兹煞)的约10万多人,主要聚居在湘西州酉水流域,而酉水流域许多乡镇和村寨,如龙山县的苗市、里耶镇以及永顺县的双凤村,保靖的普戎乡等地的土家族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龙山坡脚迁徙而来,认为坡脚的土家语是祖先遗留下来的。
所以龙山县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语言环境,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土家族风俗习惯与传统音乐文化。
一、龙山县三棒鼓音乐形态特征龙山县土家族三棒鼓所使用的相关乐器及道具有鼓、鼓架、马锣、花鼓棒、尖刀等5件:鼓:小圆鼓,直径约30厘米,高11.5厘米,用木头、牛皮、竹钉等原料制成。
鼓身边缘绘制有“龙凤呈祥”“富贵牡丹”“二龙戏珠”等传统图案,有些围上一圈自制的土家织锦、锦须装饰,鼓身作者简介:向婷,博士,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本文为20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项目“湘鄂交界区域土家族‘三棒鼓’文化身份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20M682572)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土家文化为载体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年度编号U----123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开题论证书学科分类:教育心理课题资助类别:课题批准号:u----123课题名称:以土家文化为载体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彭武友()主持人所在单位:湖南龙山二中开题日期:2011年12月开题形式:会议论证龙山二中课题组2011年12月7日前言:我校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现状,培养学生目标,所处地域文化,以及教育研究的基础,于今年4月向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审报了《以土家文化为载体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课题,现已批准立项。
今天,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相关内容向各位专家作出汇报,敬请专家指正,完善本课题方案,使我们后面的研究工作能顺利进行。
正文: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一)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土家族聚居地学生偏僻、落后、封建,尤其是总体文化素质水平低,这是土家族聚居地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先进科学技术地渗入,土家山乡变得无所是从,浮躁起来了,古朴淳厚的民风逐渐丧失,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曾经向家长、老师下发913份问卷调查,内容就是积极心理品质中心的24种美德,864份有效卷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勤奋坚毅,诚实真心,责任理想,宽容感恩等四大部分。
家长的普遍结论是:现在的孩子真让人头痛;老师的普遍结论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思考:怎样让这些令人头痛的孩子、难教的学生,自觉地向着党的教育方针中指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成长?(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积极心理品质。
上世纪90年代,有“积极心理学之父”美誉的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曾这样告诫我们:“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
”我们的先人们说:“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许多坏毛病,而是“习相近”所致。
是现实社会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因素太多,而这些对那些猎奇心理重效仿能力强的未成年孩子的诱惑又太大。
《立足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成果公报
《立足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成果公报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自筹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CJJ041学科分类:基础教育3组课题主持人:彭武妤中学高级教师(原雅思学校校长)湘西州民族中学主要研究人员:唐金寿关克虎张宏喜田萍萍包艳玲李晚霞颜利华胡波彭友曾玉芳彭彬申艾平石红徐小云杨维民向志华滕树青刘敏巍薇贾玲玲韩睿全明珠田卫成吴开银石明畅石元江杨恒胡家厚向晓群李喜军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
”而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发现,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进入学校教育的实验虽在蓬勃开展,但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的策略、原则、存现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校本课程以及开发与实施怎样紧密结合,怎样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弘扬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
我校正处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就是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此为基础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既是必要也是必须。
为此,我们提出了《立足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
(二)理论基础本课题在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主要应用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多尔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勾画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杜威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现代课程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使课题成果的推广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一)主要内容1、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文化资源调查、整理及筛选;2、社区资源(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文化)向课程文化的转化的基本原则、方式与策略。
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_企业报告(业主版)
1/17
近 3 年(2020-09~2023-08):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小于 1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82.8%。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0 个。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2 日 生成
1.4.1 重点项目
(1)广告业(6)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关于其 龙山县兄弟广告传 他广告服务的网上超市采购项目 媒有限公司
8.5
成交公告
2023-04-1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2 日 生成
3/17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2)办公消耗用品及类似物品(6)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关于墨 长沙市芙蓉区速印 粉/碳粉的网上超市采购项目成交 宝办公设备商行
土家班会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
土家班会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土家班会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弘扬土家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二、活动目的1. 让同学们了解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活动对象[具体班级]全体同学六、活动内容1. 土家族文化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土家族文化展览区,展示土家族的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土家族文化。
2. 土家族歌舞表演:邀请土家族的艺术家或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展示土家族的特色舞蹈和歌曲。
让同学们感受土家族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3. 土家族手工艺制作:设置土家族手工艺制作区,邀请土家族的手工艺人或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展示,并指导同学们制作土家族的手工艺品,如土家织锦、剪纸等。
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土家族的手工艺文化。
4. 土家族美食品尝:设置土家族美食品尝区,提供土家族的特色美食,如土家腊肉、油茶等。
让同学们品尝土家族的美食,感受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5. 土家族民俗体验:设置土家族民俗体验区,如打糍粑、摆手舞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土家族的民俗文化。
6. 互动游戏环节:设置互动游戏环节,如土家族知识问答、土家族传统体育比赛等,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土家族文化知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七、活动宣传1. 在班级群、QQ 群等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2. 制作宣传展板,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位置进行展示。
3. 邀请学校广播站、校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本次活动预计总花费[X]元,具体如下:1. 场地布置费用:[X]元2. 表演服装和道具费用:[X]元3. 手工艺制作材料费用:[X]元4. 美食制作材料费用:[X]元5. 互动游戏奖品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全和卫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人员。
大美龙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主题班会通用
大美龙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大美龙山,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继承土家文化,品味特色美食,学会推介家乡的美。
2.过程与方法:以“争当小导游”为线索,贯穿整个班会全过程,通过演故事创设情境,启发提问,老师当导游做示范,观看视频,分组合作交流,汇报介绍家乡特色,续编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会之中,了解家乡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启发学生继承家乡传统,发扬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宣传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怀!从而努力学习,走出家乡,做一个放眼看世界的湘西少年。
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认识大美龙山,感受大美龙山的美!难点:通过班会,让学生意识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同时启发学生继承家乡传统,发扬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宣传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怀!从而走出家乡,做一个放眼看世界的湘西少年。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榜样示范法,视频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交流法,汇报表演法,续编情境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联想学习法、合作表演法。
教学过程小主持人上场:男: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X午好!女:欢迎大家来到xxx班班会活动现场。
男:我是主持人xxx女:我是主持人xxx男:金秋9月,硕果累累女:丹桂飘香,麦浪涌动,合:秋意浓浓之中,让我们高声宣布:xxx班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男:首先有请我们可爱的杨老师带来动听的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活动一:听故事:《龙山旧印象》1.教师演故事耶!终于放假喽!可是……妈妈说这次假期要带我去湘西龙山,那个贫穷落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环境很差的国家级贫困县,听说龙山可是土匪窝,《乌龙山剿匪记》和电视剧《血色湘西》里的土匪就是他们,我害怕!不想去啊……2.根据故事内容追问学生:刚刚故事里面的这个小男孩叫兵兵,听完他的话,作为龙山人,大家想说点什么吗?【设计意图:故事的设计是向学生表明:外地人对咱们家乡的印象还是:贫穷落后,土匪窝。
实践活动总结
“我们〞,还将“归来〞——记北大学子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的第三个寒暑假期2021年7月24日到2021年8月10日,北京大学八位学子在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土家部落〞开展留守儿童的平安卫生教育状况的调研和基于调研结果针对性的儿童卫士平安教育讲座,并首次尝试土家族语言文化文化创新,同龙山籍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合作举办土家语版?明天会更好?童声合唱活动。
〔图片说明:坡脚片区夏晨光影〕这已经是北大学子在湘西龙山偏远山区土家族聚集区连续开展公益活动的第三个寒暑假期了:2021年暑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八名13级本科生和两位12级留学生在领队湘西龙山籍杨昌的带着下来到坡脚片区开展为期十天的土家语调研工作,随后杨昌又以副组长的身份协助龙山大学生联合会调研组基于北大的调研进一步开展系统的土家语社会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坡脚片区土家族语言文化濒危的现状。
2021—2021年度,北京大学湘西籍大学生杨昌、谢昌立和杭文杰、郭文君、田蔓菁分别进入他们同湘西籍高校大学生合作成立的4331社团调研组合口述历史组在坡脚片区报格村开展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调研工作。
2021年暑期,敢为天下先的北大学子在4331社团将坡脚片区的土家语工作交付给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3级本科生为主的语言组和将龙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交接给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导的口述历史组之后,果断同4331社团支教部开展合作,从对土家族聚集区语言文化的关注转向对土家族聚集区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土家族语言文化的创新工作。
〔图片说明:2021年调研组在茅古斯国家级传承人彭南京老爷爷家采访〔身穿红色实践衫的为北大中文系13级湘西龙山籍本科生杨昌〕〕〔图片说明:2021年2月初4331调研组成员在报格村采访完咚咚喹传承人后拍摄〕为了确保这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成功,北大的队员们进行了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
早在今年的4月份,团队就开始了队员选拔工作,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对队员进行了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