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1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物质文明的进步

课 题

第19课 物质文明的进步 教学目标

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通信工具的革新。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新物质文明之最、新物质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何以会成为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摇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 法 自主、探究

学 习 过 程 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

名 称 类 别 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

水路 交通运输 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陆路 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

司的城市

第一个开通有轨和无轨

铁路的城市

第一个使用煤气灯的城

照明 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

线

通讯 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照相

馆的城市

第一部无声电影

影像 第一部故事短片

第一部有声片

【导入新课】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1)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2)抗争、探索、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革……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物质文明的进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二)探究回答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当堂检测】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D.报纸

3.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

【布置作业】记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知识链接】

电灯、电报、电话

1879年10月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可以实际使用的白炽真空电灯泡。1882年,爱迪生电气公司建立了第一座发电站,供应照明。1882年7月26日,电灯在上海招商局码头和几家洋行点燃,观者往来如潮。有人认为电灯之电是雷电之电,积聚雷电发光有违天意,将遭报应。上海道台也发布文告禁止使用。后见无害,对之赞赏有加,“泰西奇巧真百变,能使空中捉飞电!电气化作玻璃灯,银海光摇目为眩”。夜观电灯一时成为上海一大夜景。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制造出电磁式电报机,成功地将信号传送了500米的距离,不久,发明莫尔斯电报码。1871年4月17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从香港铺设海底电缆,从长江口架设陆线抵达上海市区南京路12号大北公司发报房,是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早期的电报设备都是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发报速度约每分钟20-25个汉字。费用极端昂贵,主要用于政治、军事、外交与商业方面,一般人不敢问津。

1861年,德国物理学家莱伊斯发明一种通过电阻的变化传递声音的装置,他称之为“电话”,但仅能近距离传递只言片语。1876年,寓居美国的苏格兰人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1877年,轮船招商局开始使用电话,其后,电话在上海和全国逐步推广。在进入中国之初,人们称电话为“德律风”(telephone)有人写诗赞叹: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