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doc

合集下载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探索论文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探索论文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探索【摘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从校本研究的实践出发,系统归纳了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开发流程和开发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69-011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的原则1.1 理论的必需够用原则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学习是主要的,但既然培养的是人才而不仅是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操作工人,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一定的理论知识,这并非是要还原学科体系,而是在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中涉及的每一门行动导向型课程,在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时,必须遵循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入一定的理论知识,即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为前提,穿插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学习一定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1.2 循序渐进原则在设计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时,必须符合人的发展规律,遵循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注重课程的前后有序衔接和工作任务难度的螺旋形上升,避免课程的跳跃,减少难度跨度,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激发学习动力,感受成功喜悦。

1.3 适当拓展原则学生毕业后很少一辈子从事一个岗位的工作,大多数人会在本专业、本行业内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间流转,甚至从事跨行业的工作。

因此,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课程体系,让学生能精通一门专业技术,能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但同时,教育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还应有一定的专业方向课程,让学生能涉猎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有专业内转岗的可能,同时,加强人文类课程的学习,打造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业余爱好,为今后转岗或跨行业就业乃至提高幸福指数提供可能。

2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流程:2.1 本专业岗位调研一是开展行业企业专家、技术员调研。

“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前言“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把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我们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法,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的软、硬件条件,设计并实施了职业行动导向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调研数据为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设置。

本方案主要适用于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开发方法1、调查分析开发职业行动导向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的现场,获得关于职业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要分析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然后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现场,观察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调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分析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2、课程开发按照教育规律,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构建“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的内容包括名称、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四个部分。

在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时,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劳动组织、对工作的要求等内容。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文章在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后,按照认知规律,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工学结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知、习、行”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拆分+建造”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认知规律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一、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思路是: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

如何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具体落实上述思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目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是沿用以往“学科型”教学体系,教学环节分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这种体系不针对岗位工作,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品型”教育,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抽象,学习内容没有与岗位工作及时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学生自然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加以串接,形成对房屋建造整体的认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

因此,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差。

三、符合认知规律,以行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基于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

《.NE-T-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标准

《.NE-T-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标准

《.NE T 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针对.NE TWeb企业级开发职业领域中的.NE TWeb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而设置的课程,属于专业学习领域。

.NE TWeb软件工程师是指熟练应用微软ASP.NE T技术进行Web项目开发的软件设计人员,在开发团队中负责根据详细设计进行具体的界面和程序设计。

2、课程目标与课程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具备在.NE T平台上熟练运用HTML、Java Script、ASP.NE T、ADO.NE T、Web Service、XML、N层架构、Ajax等主流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能力,这是当前就业市场上Web软件工程师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了解.NE TWeb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全面掌握.NE TWeb程序设计的综合职业技能,毕业后能在软件研发单位从事企业级Web项目的技术研发、管理工作。

3、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的内容以“销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任务设置8个学习情景:①搭建.NE T开发平台,创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②设计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界面;③信息录入合法性验证的设计;④交互操作与页面处理;⑤系统会话与状态管理;⑥“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访问设计;⑦实现查询、显示会员消费及积分记录;⑧部署安装“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4、课程所处的地位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首先必须学习《.NE T开发平台与C#编程》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如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等最基本的能力,其次需要学习像《.NE T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这样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实践性很强、切入到企业最重要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课程,因此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处于最重要地位。

考虑到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学习一系列前驱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被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执行教学任务。

二、课程理念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学习情境的构建观组织教学,加强学生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这种变化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人才培养的现实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因此,近20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

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作者:姜婧娆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本文重点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思想内涵和主要特征。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内涵;主要特征一、概念及内涵二战之后,德国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事实。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德国人创造出很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想方法。

它指导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被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同仁所遵循和推崇。

“行动导向”一词德语也译作“行为导向”,其核心思想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并要求围绕培养目标,把课程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建构和形成的过程。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学过程意味着学生职业行为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如果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类型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指向是职业行为能力的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是,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具备技能型人才所应有的那种实践操作能力,即工作能力。

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导向的教育,其教学目标指向知识和理论系统的建构,评价结果是看学生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应有的学科知识。

与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就其内涵而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课程教学这一载体,导向于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发展变化,导向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为能力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

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课程教学设计,其逻辑基础是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

职业工作过程是职业工作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逻辑基础。

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动体系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本质,是理解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思想精髓。

二、主要特征1.以学生为中心。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车(铣)工技能综合训练》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学时,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数控车铣自动编程加工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数控车铣加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机械产品加工能力的培养,反映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实际流程,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为主线,根据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及数控车铣加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模块,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CAD/CAM技术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CAD/CAM软件完成相关任务,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初步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思维,具备从事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2.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掌握CAD/CAM软件中零件三维建模、工程图创建及自动编程的相关知识。

3.会分析典型零件的建模工艺,能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刀具路径用于生成加工程序。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作者:姜婧娆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本文重点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思想内涵和主要特征。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内涵;主要特征一、概念及内涵二战之后,德国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事实。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德国人创造出很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想方法。

它指导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被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同仁所遵循和推崇。

“行动导向”一词德语也译作“行为导向”,其核心思想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并要求围绕培养目标,把课程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建构和形成的过程。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学过程意味着学生职业行为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如果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类型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指向是职业行为能力的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是,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具备技能型人才所应有的那种实践操作能力,即工作能力。

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导向的教育,其教学目标指向知识和理论系统的建构,评价结果是看学生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应有的学科知识。

与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就其内涵而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课程教学这一载体,导向于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发展变化,导向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为能力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

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课程教学设计,其逻辑基础是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

职业工作过程是职业工作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逻辑基础。

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动体系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本质,是理解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思想精髓。

二、主要特征1.以学生为中心。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这种变化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人才培养的现实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因此,近20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一、什么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

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5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模拟教学环境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根据课程内容,教学中能运用直观性教具,开发教学课件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且教学效果明显。
3.学校硬件环境能够支撑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5
K4师资队伍

20


K4-1课程负责人
1.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在专业学科上有一定知名度。
2.课题研究体现创新性,丰富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3.研究成果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在校内推广斌取得较好效果。
3
K3
教学方法与手
段(10分)
K3-1教学方法
K3-2教学手段
1.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1.实践教学环节有序,并突出对学生时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管理严密、规范,实训、实习大纲、计划。
3.落实顶岗实习制度,并有相应的实践报告。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6教学效果

10分

K6-1教学评价
1.学校成立精品课程督导组,对课程建设及教学等情况作评估。
2.授课班学生对教学满意度≥80%
3.学生获得课程相关的终极职业技能证书80%以上。
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5
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K1-2课程设计理念
1.运用符合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是 以培养社会高技能人才为 目标 的。长期
( ) 一 尚未突破学科课程体 系的束缚 。 缺乏对学生职
业适应性的关注。
以来 , 职业 教育 中存在 的理论 与实践相脱 离, 离工作 远
世界等 问题使得 这一 目标难 以完全实现 。 尽管高职教育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的结构主要包括基础课 、
界, 一个 是 工 作 世 界 。 美 国 提 出 要 让 学 生 逐 渐 从 学 校 过 渡 到 工 作 , 解 工 作 世 界 , 是 职 业 院 校 的 一 个 非 常 重 了 这 要 的任 务 。
照这种观点 , 程还 是“ 课 学科 ”仍然 是一 种“ , 学科知识体 系” 。这种课程 体系明显不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 能 人才的 目标。
行 学 习 。 种 课程 设 置 与长 期 稳 定 不 变 的 学科 课 程 设 置 这 相 比具 有 灵 活 性 , 由于 该 课 程 体 系 的 编 排 还 处 于 探 索 但 阶 段 , 免 出 现 一 些 问 题 , 中 比较 突 出 的是 编 排 过 程 难 其 中忽 视 了学 生 的 职 业 适应 性 。 如 在 课 程 的设 置 上 为突 例 出职 业 性 , 学 生 需 要 掌 握 的 能 力 按 一 般 能 力 、 业 能 对 专
高 教 “动 向’程 系 构 职 育行 导 ’ 体 的 建 课
兰先芳 张彦 忠 刘婷 婷
摘 要: 目前 , 随着高职教 育课程理论的不断丰富, 高职教 育的课程体 系 也越 来越 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 , 立足高技 能人 才培养 目标 来探讨课程体 系 的设置主要还是停 留在 经验层 面上 , 缺少理性 的思考 。这是 由于我 国高职教 育学科课程体 系还较高程度 地存在教 育教 学远 离学生工作世界 、 实训 实操项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实践作者:岳丽英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33期摘要: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基础电路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了“顺序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行动导向教学案例,开展了“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作页引导、理实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典型职业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案例作者简介:岳丽英(1972-),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电气技术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北京102202)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25-02一、教学背景1.教学改革背景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08年作为北京市电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和实施项目组长校,在岗位调研基础上明确专业定位,设置工业电气技术、工业企业变配电技术和电梯电气技术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了电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制定了电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构建了由专业公共课程和三个专门化方向课程所组成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并从2009年开始在我校2009级电控专业选取试点班级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改实验项目实施。

在电控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了“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作页引导、理实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针对岗位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实际职业活动和生活情境为背景,借鉴或引入实际工作项目,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工作项目,整合教学内容;按照认知规律,充分考虑趣味性,设计各种教学情境,突出能力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整体教学设计,利用小班制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构建电控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框架。

2.学生学情分析学习者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认真努力,但知识层次差别较大,不愿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基础弱、学习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的意识,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案例来贴近实际,以设计的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和反馈等步骤实现一个完整的、接近现实的行为来完成客户委托通过学生完成的具体的项目或任务:识图与原理分析、元件与工具选取、线路连接与部件安装、检查与调试、故障排除与维护、现场管理与恢复。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摄像技术基础》《动画设计软件应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视频剪辑、音频编辑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影视编辑、视频包装与合成等岗位需求,围绕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关键能力,反映影视编辑、视频包装与合成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媒体图形、音视频及动画的编辑与制作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数字媒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数字媒体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新媒体的制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掌握视频编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

2.了解常见的视音频格式,掌握帧速率、像素宽高比、电视制式等相关概念。

3.理解数字媒体节目制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音频编辑软件基本操作方法。

4.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意识,具有安全、环保、生态观念。

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生 考试 、 调课等。 通过 校 园数 字 化建 设 , 信 息 网络 校 园 全覆 盖 , 确 保校 内师 生 信 息 沟 通及 时顺 畅 。 二、 推 进信 息化 后 学 分 制教 学 管 理 面 临 的 问题 是 通 过 网络教 学 , 学生 的成 绩评 定 客观 性 、 全 面性 不 够 按 照传 统 的 成 绩 评 定 标 准 ,学 生 的成 绩 一 般 由两 部 分 组 成, 平 时 成 绩 和 卷 面成 绩 , 平 时 成绩 主要 来 源 于学 生 的考 勤 记 录, 上 课 的 态度 , 以及 对 当 堂课 课 程 知 识 的接 受 情 况 。 而 网 络 教 学在 学 生 选 课 后 , 包括上课 、 提问、 答疑 、 测 试 及 成 绩 评 定 等 所 有 的教 学 环 节 均 利 用 网络 完 成 。 学 生 在 网 上上 课 的 过 程 中 . 没 有像 传 统 教 学 那 样 , 与 老师 面对 面 地 交 流 , 学 生 学 习 的主 动 性 难 以保 证 。 而提 问和 测试 的教 学 环 节 , 老 师 不 能确 定 学 生 在 教 学过 程 中 的真 实 参 与 性 。 因 此很 容易 造 成 老 师 对 教 学 过 程 管 理 的 缺失 ,从 而 很 难 对 学 生 学 习 一 门课 程 的综 合 成 绩 做 出 全 面 客观 的考 量 。 二是 学分 认 证 的 难度 加 大 。 随着 网络 公 开 课 的 流 行 ,教育 部 以建 设 精 品视 频 公 开 课 和 优 质 资源 共 享 课 为 抓 手 ,积 极 推 动各 个 学 院 的教 育 信 息 化 建 设 ,学 生 可 以 通 过 网 络 平 台 接受 世界 范 围 内名 师 的 授 课 及 其他高校的特色课程 ,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得 到 了最 大 限 度 的 利 用 和 共 享 。而 学 生 在 读 书期 间 首 要 任 务 是 完 成 学 业 . 在 精 力 有 限 的情 况 下 , 学 生 更 愿 意 有 选 择 性 地 利 用 优 质 资 源 学 习 。但 各个 高校对课程 内容 、 难 度 的要 求 有 所 不 同 , 如果 学 生 通 过 网 络课 程 的学 习方 式 获 得 了 学 分 . 但 不 一 定 能 得 到 学 校认 定 . 而 其 又不 不 得不 在 学 校 的安 排 下 重复 学 习 。 就 造成 了学 分浪 费 的情况。 三、 更 好发挥 信 息化作 用 。 助推 学分 制教学 管理 的几 点建议 针 对 上述 问题 , 为 更 好地 发 挥 信 息化 对 高 校学 分 制 教学 管 理 的作 用 , 建议 如下 。 是 综合 利 用教 学资 源 , 有 针 对性 地 选 择 网络课 程 。 高 校 的课 程 常 见 分 为 专 业 核 心课 程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和 素 质 教育 课 程 几 类 ,其 中专 业 核 心课 程 确 定 了 人才 培养 的规 格

学校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学校要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就必须构建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

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认知规律相统一,才更具有生命张力。

只有通过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让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课堂真正改变,课程才能有效落实。

一、确立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目标必须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统一,没有课程支撑的学校特色培养目标定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

(一)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有民族情怀、有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即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又要有放眼世界的宏伟志向;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既能全面发展,又能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主动发展,形成个性特长。

我们拟在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和实现德、智、体、美等具体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达到如下个性特长目标:能在校本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1-2门课程,并为该课程的发展做出贡献;参加一个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并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研究;至少还要娴熟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娴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至少做60个小时的志愿者或社区服务;至少要以合作小组形式探究4—8个“五洲文化名城”课程设计,并能明确分工完成巡回演讲或一幕话剧演出;阅读10本世界名著、4本(数学)科普读物、2本英语原著;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德育系列课程,并完成规定学分。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完整心灵成长和完美人格塑造;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德育活动课程化,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成为有民族情怀、有世界眼光、能主动发展的阳光学子。

课程建设具体目标:1.国家课程校本化。

即通过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达到重复的内容有效调整,把零散的内容系统整合,通过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国家与地方课程,真正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基础目标的自主实现。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摘要: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就业导向的社会需求、能力本位的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性需求为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和设计导向论是确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目标、结构和内容等要素的原则和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特征;要素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1]。

高职教育无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其课程体系必定是行动导向,具有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要素、结构要素和内容要素。

一、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系统。

具有以下特征:1.能力本位的职业性。

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自已‘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2],即职业能力。

显然,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这一特征决定了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将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地结合,它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而是力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

其职业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不仅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职业的要求,而且也为学生的动态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空间;第二,以职业工作为基础,培养能够解决岗位工作中综合的、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职业人才;第三,以职业需求为根本,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培育学生的职业兴趣,优化学生的职业素质;第四,以完整行动过程为导向,形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完成学习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过渡。

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施工组织 地基基础 工程力学 施工技术
模拟图纸会审过程
相关标准 构造与识图
教学 方法 建议
媒体,录 像,角色 扮演,过 程仿真
计划 实施
议程安排、设计人员介绍意图、施工单位提问、会审纪要 场地布置、人员分工、会议准备、召开会审会议
检查 评估
检查会审记要 会审过程是否规范、组织是否合理、形式是否合乎要求
图纸会审
施工图识读与会审
编制施工方案 编制资源计划 施 工 定位放线 过 抄平放线 程 沉降观测 的 土方工程施工 典 型 基础工程施工 工 作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任 务 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
建筑施工方案与资源计划编制
建筑施工测量放线
土方工程施工 基础工程施工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钢结构工程施工 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
相关法律、 法规知识
“砌体结构施工”领域学习情境3
工作 过程
咨讯 (信 息采 集)
施工 任务
相关 行业 标准
材料 工具
质量 验收 要求
决策
计划 实施
检查
评估
工作任务
标准层放线及材料计划
工程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地方标准、施工工艺标准,国家 和行业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
计算器、皮数杆、尼龙线、墨斗
检查和评价,使其习得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或学习),不是一种教育理论,也不 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教育范式,即在特定的 历史阶段的教学活动的典型模式,以及基于这种模式形成 的关于教育和有效组织教学的主导性社会观念。
PART ONE
动导向教学的核心在于把工作过程与 习过程相统一,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 了行动而学习。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作者:王粉萍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4期摘要:行动导向理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

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搭建一个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促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以此为契机,探索适合经贸类专业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heory is people-oriente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stated objectives, whose core is to optimize the learning proces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action orientation in the major of real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we build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build a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real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promo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make them become high-quality, high-skilled talents of higher technology. We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case,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model of adapting the curriculum of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团队;职业能力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eam; occupational ability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88-011什么是行动导向行动导向理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

项目课程建设体系——行动导向教学

项目课程建设体系——行动导向教学

项目课程建设体系之三——行动导向教学(教务科)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围绕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工作过程)来进行的,完成一个项目就会产生一个阶段工作成果。

什么是工作过程?“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可以说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在前期项目课程建设体系的工作——教材编写。

教材的内容就一个项目或一个模块而言,也是根据工作过程表述的。

工作过程有那些主要环节?虽然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从事的工作任务千差万别,但人们在完成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大体是相同的。

参照德国职教所的6阶段模型,工作的6个阶段分别是1.资迅(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

2.计划。

根据已以经明确的任务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

完成一个任务可以有许多种途径,可按照不同的步骤、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3.决策。

即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

4.实施。

即按照确定的最佳解决途径开展工作。

5.检查(控制)。

即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

6.评价与结果记录。

即从技术、经济、社会、道德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因此,要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形成工作思维,建立特有的认知结构,最好也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掌握技能,建构知识体系,教学要根据工作过程,工作如何做,就如何学,如何学就如何教。

当然职业教育只培养学生的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体现学校的育人功能,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这才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可以达到这些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作者:钟芳林马宁尚慧文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摘要]文章在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后,按照认知规律,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工学结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知、习、行”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拆分+建造”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认知规律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作者简介]钟芳林(1963- ),男,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结构工程、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马宁(1969- ),男,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基基础工程、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尚慧文(1966- ),男,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比较教育学。

(河北邯郸056001)[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077-02一、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思路是: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

如何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具体落实上述思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目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是沿用以往“学科型”教学体系,教学环节分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这种体系不针对岗位工作,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品型”教育,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抽象,学习内容没有与岗位工作及时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学生自然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加以串接,形成对房屋建造整体的认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

因此,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差。

三、符合认知规律,以行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基于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认知规律的分析依据专业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目前企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对企业而言,希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能够直接上岗,省去就业后上岗前的再培训、再适应;对学生而言,则希望提高岗位竞争力,尽快占领岗位,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据此,我们确立了专业教育的任务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岗位能力的基本训练,即要拉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所需能力之间的距离。

这里所说的“岗位能力”是指: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岗位工作的经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经验总结和人们的共识)、良好的职业素质。

专业教育强调采用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较好地获得“岗位能力”的前提是:首先学生(被训练者)对这种训练一定要有兴趣,具有积极性;其次,教学安排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单一到全面,逐步深入。

房屋建造是各种构件的建造和组装过程,知晓各类建筑的构造组成和传力途径是先决条件,因此,应先“分解”建筑,使学生掌握建筑的组成和传力,再进行房屋的“建造”。

课程的安排自然分为拆分类课程和建造类课程。

我们的思路是从一开始就在课程中引入房屋建造和项目的概念,师生共同经历先“拆房子”和后“建房子”的过程,通过“拆”了解房屋整体的构造和受力,学习建房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建”掌握各分项目施工的方法和管理。

其中,“拆房子”是指针对房屋整体,以服务于房屋施工为目的,拆分出房屋的构件以及建房所需的材料、力学、结构、识图、施工技术与管理等知识。

这与传统的学科原理研究型的课程知识拆分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工程项目,明确知识在项目施工中的作用或应用点,这样才能界定理论“以够用为度”中的“够用”,突出学习的目的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建房子”,我们按照施工工序、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建房所需知识与技能将教学分为若干个分项目,在各分项目中暴露问题,掌握房屋的整体构造和建房的全过程。

上述通过课程学习的是房屋建造的单点知识和技能,它们之间还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校内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综合实务训练,可以有效地将单点知识和技能予以串接,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之后,再通过施工岗位实际训练,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岗位工作能力,达到上岗的标准。

针对工程项目,由构件到整体,通过讲学做的方式,达到“知、习、行”的统一,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学习途径。

(四)改革后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基于以上分析,重新构建“拆分+建造”核心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与之相配合,原有的多门课程也进行了整合,如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三门课程整合为“建筑工程基础知识”。

课程的目标是为房屋建造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教学要求自然发生了变化。

而以往的课程安排并非如此,虽然各门课程悉数开设,但并没有为建筑施工服务而设置拆分课程的明确目的,多数课程仍然以建筑设计或结构设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较少提及课程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因此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误导作用。

对于教学的整体安排,则按照施工工序、岗位工作内容以及房屋建造所需知识与技能将教学分为“知、习、行”三个阶段和若干个分项目,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知”的阶段。

即1~4学期完成全部核心课程的学习。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重点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双证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

这个阶段是针对建筑施工一线岗位工作所需单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第二阶段:“习”的阶段。

即第5学期在校进行综合实务训练。

这个阶段是将单点知识和技能按照施工一线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接,形成生产力。

此时是站在建筑施工的全局来进行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要求,为顶岗实习的进行创造条件。

第三阶段:“行”的阶段。

即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这个阶段是实战过程,是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通过锻炼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通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讲学做结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符合“知、习、行”的认知规律,解决了以往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内涵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针对孤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的是工作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能够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对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有机分解,把完整的工作过程分解为多个工序,根据学习任务与工作过程一致性的要求,按工序构建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

2.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逐步全面过渡为项目导向教学法,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团队,根据工作过程的要求设置教学项目,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依据企业、行业标准,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教学,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环境,通过现场实物展开教学,采用互动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具体工作。

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检查、独立评估的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习得岗位职业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

当然,专业的属性不同,认知规律也有所不同,但先整体后细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工学结合却是共性。

认真研究专业岗位工作的特点,找到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否则就会造成课程设置盲目、课程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效果差的后果。

最后,作为课程体系的保障,要特别注重适应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03.[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