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因素对第一次英日同盟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
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行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冲击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首先,出现了租界制度——香港割让给了英国,澳门则被葡萄牙人夺走,1843年,上海正式开放,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在上海租得一大院落为领事馆。
巴富尔向清方讹诈,要求划定一块纯粹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
1845年11月29日,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以个人名义颁布了《上海租地章程》。
1848年3月,英国驻沪领事强迫新任道台麟柱答应了扩充居留地的要求,使居留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
1848年,以文惠廉为首的美国传教士,擅自在虹口地区广置土地,建造房屋,其它美国人纷纷效法。
待到1863年正式划定界址时,7856亩土地成为美国占领的地域,比英国居留地要大得多。
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1848年到任后,于次年要求吴健彰援英国例设立居留地,胁迫新任道台麟柱于1849年4月6日发布告示,将986亩土地作为法国人的居留地。
本来在居留地内,中国政府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有干预权,且保有领土主权。
但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保有的权利逐步沦丧。
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规定外国侵略者在上海租界内享有行政、税收、财政、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
“工部局”的机关出现了,下分设警务、税务、财务、学务等机构,且设有法院,俨然就是一个市政府,居留地也便完全变成了租界。
1863年9月,美、英两国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
租界制度在上海建立后,逐渐推广到其它一些口岸。
通过租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英日同盟名词解释
1111
英日同盟是 1902 年至 1923 年期间存在的军事同盟,旨在维护英国和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该同盟于 1902 年签署,是英国和日本在 20 世纪初为了对抗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而建立的。
英日同盟规定,英国和日本将在军事上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来自第三国的威胁。
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将采取行动进行援助。
该同盟还涵盖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合作领域,包括贸易、外交和殖民地事务。
英日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和日本站在同一阵营,共同对抗德国和其盟友。
然而,随着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英日同盟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
在 1921 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英日同盟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更广泛的国际协议和安排。
英日同盟是 20 世纪初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反映了英国和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以及对俄国扩张的担忧。
该同盟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和亚洲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
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作者:王蓉霞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摘要] 英日结盟是20世纪初英日两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权宜之计。
由于相互的利益需要和地缘政治的因素,一强一弱的英国和日本通过同盟暂时稳定了两国关系。
但是,“一强一弱”本身就预示着同盟带有致命的缺陷:如果两国国力发生变化,英国为维护既得利益和日本为谋取扩张机会的不同目的势必会引发它们之间的矛盾与争夺。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同盟的解体则是英日两国的基本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以致无法协调的结果,文ujj从日英缔结同盟之初入手,分析了同盟在两国带来的不同结果和反应。
[关键词] 英日同盟;解体;远东;国内舆论[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3—0134—06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同盟成为国际关系交往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家之间结盟与反结盟的斗争便贯穿了国家间关系的始终。
纵横捭闽的缔结同盟与同盟解体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而大国的结盟抑或解除盟约关系又常常对各个历史时期国际格局的形成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在其经典著作《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又名《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中,对联盟即同盟的一般性质进行了考察。
他认为,联盟是保持国家间均势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摩根索指出,在多国体系中,互相竞争的A国和B国为维持和改善它们相对的强权地位,可作出三种选择:其一,增加自身的强权;其二,利用其他国家的权力加强自身的强权;其三,阻止敌手获得其它国家的强权。
当它们作出第一种选择时,就开始了军备竞赛,选择第二和第三种方法时,就会实行联盟政策。
因此一国是否采取同盟政策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是权宜之计。
联盟能否存续及其作用大小取决于联盟的基本利益。
一战的背景与起因
一战的背景与起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一战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引发,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的交织。
本文将逐步探讨一战的背景与起因。
一、国际形势与殖民帝国主义的竞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主义运动迅速扩张势力范围,掌控了大部分非洲和亚洲地区。
这种殖民帝国主义的竞争引发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紧张局势。
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资源,不断扩充军备,建立军事同盟,导致了欧洲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的激化。
二、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兴起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在一战的背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个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不断增强,鼓舞了人们向全球范围内扩展自己国家的影响力和地盘。
民族主义思潮不仅增强了国家团结,还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军备竞赛与同盟体系的形成殖民帝国主义的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军备竞赛的加剧。
为保证自己在这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不断提高军事力量,制造和采购军备物资。
此外,为了对抗敌对势力,各国开始组建军事同盟,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同盟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组成的“三国同盟”以及法国、俄罗斯和英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四、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众所周知,巴尔干半岛一直都是欧洲各国争夺的重点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和民族矛盾的加剧,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成为引爆一战的导火索。
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导致了一系列的外交紧张和军事对抗,最终演变成一战的全面爆发。
五、意外的战争爆发在一连串的政治危机和冲突下,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之后各国因为军事同盟的关系相继加入战争。
恶性循环下,战事迅速扩大并且扩及全球范围,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六、总结与反思一战的背景与起因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不可以简单归结为某一国家或者个别事件的结果。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
·【核心概念】 闪电战
施里芬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的做 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迅速 攻入法国。
·【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
结合教材图片《一战墓地》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提示:战争规模大、危害大、损失大、伤亡惨重。
·【图解识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唯物史观】
◆从经济与政治关系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 一事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集团已 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均已制定作战计划
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奥秩匈序帝 ,(是国3重与)新俄性瓜国分的世质矛界盾,:集奴列中役在殖_民强__地__半重__殖__民新__地,使的瓜这 体里系分成”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帝__国__主__义__之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希拉克的评价,如“勇士”“捍卫”等,由此可得出C最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会议,德国等战败国没有资格参加和会,所以,争吵不能反映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答案:(1)联系: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击败主要对手,各国从各 自切身利益出发,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_____是决定性战场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系。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经济因素对第一次英日同盟的影响
经济 因素对 第一次英 日同盟 的影 响
王 红 霞
( 西北 师范 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 2 0世 纪初 的 英 日同盟是 西 方 大国与 东方 小 国缔结 的 第一次 同盟协 定 , 其 深刻地 影响 了远 东国பைடு நூலகம்
际关系, 也影响 了 世界 国际关 系, 在近代 国际关 系史上具: 有重大的意义。 英 日同盟的缔结对两国来说 , 经济 和商业是第二重要的考虑 因素 , 经济因素作为强有力的力量促使 两国相互接近。 英国势力的下降要求减少
上并 超 过英 国。 但 英 国从殖 民地和 国外 投资 场所 攫
取 的利 润远 远超 过 了美德 , 是 大宗 贸 易 的最大 获 利
在 中国取得 一 系列利 益 。俄 国军 队拥有 满洲 , 俄 国 银 行管 理满 洲资 金 , 俄 国采 矿公 司声 称 满洲是 其 天
然资源 , 俄 国铁路 系统垄断满洲的运输 , 中华帝 国 已经实际上被肢解 , 世界商业权 已经屈从于一个大 国 自私 自利 的利 益 。 这 种进 攻性 的政策 对英 国的远
一
、
第 一次 英 日同盟 的历 史背 景
拿破 仑 ・ 波拿 巴说 过 : “ 有两 种 力量 将人 们 联合 起 来— —恐 惧 与利 益 。 ” 第一次英 H同盟是 对 共 同 威 胁 作 出 的反应 ,是 英 日预 防俄 国扩 张 的 战 略协 定。 首先 , 英 国在 广泛 的范 围都感 到有 领土 野 心 的 俄 国 的威 胁 , 英 国在 中东 、 中亚 、 印度 、 西北 边 界 和
上的法俄联合海军力量 , 在战舰数量上 以 9比 4 超 过英国, 但英国若与 日 本结盟会使它在战舰数量上 以l 1 比 9占上风, 而在巡洋舰方面也 占优势。 英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斗争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 矛盾表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三大矛盾、两大集团形成示意图:
意
1882年
突尼斯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法
1904 三 1 三 (英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 永恒的 8 国 国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首相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同 英 9 协 帕默斯顿( 德 1784-1865) 2 盟 约 1879年 1907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两大军事集团 的最终形成
俄
b.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 备战,恶化了欧洲局势,一触即发。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第一次 世界大战
英 德 法 意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
奥
英国工厂内炮弹的海洋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一粒 火星将它引爆。(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巴尔干半岛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 桶”? 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东线:波罗的海南 岸至罗马尼亚 俄 西线:比利时、 法国北部和德 法边境 英法 德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德、奥匈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 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2)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关键是 1916年出现的三次大型陆上战役和一次海战, 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转折点战役) (3)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加速战 争进程的事件)1、1917年,美国参战加强了 协约国的力量,中国也参战;2、俄国爆发 “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 战争的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起因
一战爆发的原因08历史刘琴080200043内容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混战。
它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各国间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
下面主要从环境、经济、政治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协约国,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军备竞赛,巴尔干问题,矛盾冲突,殖民地。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费迪南大公的遇刺,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显要,但怎么会由于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这说明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等诸方面的原因。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岸线总长度为5500公里。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接意大利境的阿尔卑斯山脉,西南部接西班牙境的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是巴黎盆地,中南部是中央高原,西北部是北法平原。
主要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最大的科西嘉岛位于地中海。
法国三面临海,西端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是连接英国和欧洲的最短海道,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要道;的比斯开湾有重要港口,同西非和南、北美洲各国的往来十分便利;经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可到达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各国。
法国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法国是世界上铁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西欧之首。
最大的铁矿在洛林,储量有96亿吨,占全国铁矿总量的80%,是西欧最大的铁矿。
铝土矿藏量丰富,约有9000万吨,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矿区在布鲁里。
英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英国是位于太平洋航线上的岛国,拥有很多优良港口,通往欧洲大陆和非洲、美洲等地都很便利。
同时,英国国内的资源也很丰富。
英国拥有煤、铁、锡、铜、石料和盐等宝贵资源,煤田分布很广、质量好,铁矿储量高,且多靠近煤田。
英国四周大洋环绕,拥有很多适于航行的河流如克莱德河、泰晤士河等,有不少良港如伦敦、利物浦,水路运输便利,价格也便宜,使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890年是近代德国外交史的一个分水岭。
是年3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令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这宣告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终结。
对于欧洲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德国新的领导人——威廉二世为德国外交战略设计了所谓的“新路线”政策。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构建以“大陆政策”和“均势外交”为基点,明确了统一后的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
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和孤立法国,并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避免东西作战;联合奥匈帝国,阻止俄向中欧和南欧发展;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相互制约。
根据这张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网,1873年俾斯麦促成俄、奥、德缔结三皇同盟。
1879年德奥缔结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后,针对俄法组成三国同盟。
此后同俄国关系紧张,80年代后期几启战端。
1887年缔结德俄再保险条约,以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
对于英国,俾斯麦设法避免冲突,1878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实际支持英国,阻止俄国取得黑海制海权。
80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德俄矛盾、德英矛盾加深,大陆政策破产,俾斯麦被迫辞职。
1890年后,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1888年威廉二世继承德国皇位,在俾斯麦被免职后,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便积极对外推行“世界政策”。
“世界政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他试图把德国从一个欧陆国家变为世界帝国,妄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并与世界列强争霸世界。
正如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934年日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构想论析
1934年日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构想论析王小欧【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渐渐破坏着凡一华体系的短暂平衡.满足并试图维持现状的英国与不满足并希望改变现状的日本都在思考新的外交方针.从各自利益出发,本因贸易冲突而关系紧张的英日两国曾于1934年构想签订日英互不侵犯条约.对此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以探析及评价,对于厘清东亚国际史的这一局部是必要的.【期刊名称】《北方论丛》【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日本;英国;1934年;互不侵犯条约【作者】王小欧【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1520世纪30年代初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渐渐啃噬着凡—华体系的短暂平衡。
满足并试图维持现状的英国与不满足并希望改变现状的日本都在思考新的外交方针。
但是,直至1934年,由于日英贸易冲突、海军裁军以及远东政策等问题的存在,日英仍未能作出选择。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作出最后选择的过程中,本因贸易冲突而关系紧张的英日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曾于1934这一年各自向对方伸出过橄榄枝,曾构想签订日英互不侵犯条约。
虽最后未果,但却是英日关系中难以逾越的一段历史,“不应仅仅作为一个插曲从英日关系史中抹去”[1](p.516)。
英日两国的亲善行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远东国际政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1933年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亦即退出了一战后建立的维持国际秩序的机构。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日本与列强的全面对抗。
尽管如此,这一挣脱凡—华体系束缚的行为,客观上还是令日本陷入了在国际政治舞台中的孤立境地。
1933年9月14日,广田弘毅就任日本外相,推出“和协外交”,试图通过开展双边外交来摆脱在国际政治上的不利地位,阻止在国际上继续被孤立的趋势。
对日本来说,当时可能合作的对象有三个:苏联、德国、英国,一旦抉择,无法逆转,日本能否成功平衡利弊、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在此一举。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 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 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C. 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D. 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美国人对英、法阴谋的愤怒美国参议院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从而否决了其中加入国际联盟的内容美国作为国联的首倡者最后竟然没有加入国联体现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歌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A. 凡尔登战役B. 库尔斯克会战C. 索姆河战役D. 马恩河战役【答案】C【解析】3.1917年英国首相建议议会早日通过方案并召开各党派会议商讨妇女参加选举的办法1918年改革方案正式成为法律这成为英国成年女性拥有普选权的前奏这主要说明A. 代议制政体推动了立法发展B. 妇女在战时的突出贡献赢得承认C. 战争实现代议制民主的完善D. 战后男女政治平权问题得到实现.【答案】A【解析】议会的改革方案最终成为正式法律说明英国的代议制政体推动了立法发展故选A 材料没有涉及妇女在战时的贡献问题排除B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完善是在一战爆发以前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917和1918年都正处于战争期间“战后”的说法有误排除D4.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种情况说明()A. 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B. 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 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D. 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倡导者但由于巴黎和会上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法所控制这说明美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支撑它的野心 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排除A项仅由材料得不出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5.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它试图()A. 插手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B. 巩固在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优势C. 严厉制裁德国,讨好英国D. 与美国联合打压英国【答案】B【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巴黎和会上日本主要是想稳定自己在中国山东地区及远东的利益所以对欧洲事务比较“沉默” 故B项说法正确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并未插手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一战后法国要求严厉制裁德国不是英国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突出的是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意图它只是想稳定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6.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B. 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C.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D.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答案】C【解析】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双方阵亡共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这与材料“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吻合故C正确.排除A.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同时也标志“施里芬计划”破产.故排除BD.故选C.7.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①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8.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战后列强开展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B. 凡尔赛体系受到各方面冲击C. 巴黎和会未能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D. 战后美日两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答案】B【解析】华盛顿会议要解决凡尔赛体系还未调整的亚太地区的问题与凡尔赛体系受到冲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B9.下图为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所作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写着“无尽的赔偿” 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A. 违背了英法两国意志B. 对德国制裁过于严厉C. 迫使英国放弃“大陆政策”D. 导致对德“绥靖政策”产生【答案】B【解析】由材料“马车上的货物写着‘无尽的赔偿’”可知一战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过于严厉 B选项正确A选项凡尔赛体系没有违背英法两国意志说法错误排除C选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选项因果关系错误排除故选B10.20 世纪初某国际会议把出席会议的国家分为几等第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国” 它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该国际会议A. 规定德国军队在莱茵河的西岸不得设防B. 确定战败国德国的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C. 决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D. 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同等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参加会议的国家被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它们是美、英、法、意、日这五个超级帝国它们可以参加一切会议第二类是“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包括比利时、中国、巴西、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和英国的一些自治领它们可以参加讨论与各自相关问题的会议第三类是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乌拉圭它们只能在讨论涉及本国的问题时才允许出席第四类是中立国它们可以在五大国的邀请下就直接问题发言巴黎和会中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正确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中规定莱茵河两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排除A 巴黎和会上由于存在分歧并未确定战败德国的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排除B 华盛顿会议上《四国条约》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排除D.11.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B. 国联由英法控制C. 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D.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所以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缩小海外殖民体系受到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也缩小了国际联盟是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建立的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欧洲大国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特权故A正确故选A12.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的建立对匈牙利所产生的影响与对捷克斯洛伐克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在确定匈牙利的战后国界时它被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新的边界将大约三分之一的匈牙利人排除在外原来在中欧居统治地位的匈牙利现在被削弱成一个小国身处敌对的“小协约国”的侧翼匈牙利将它的外交政策朝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后来在(20 世纪)30 年代又转向同样对凡尔赛体系怀有强烈不满的纳粹德国上述现象反映了()A. 法国为寻求安全保障在一战后加入了“小协约国”B. 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来处理C. 匈牙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D. 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暂时缓和了矛盾却不具有稳定性【答案】D【解析】A.材料没有特别强调体现出法国的要求B.材料体现不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是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来处理C.材料只能反映出匈牙利转向了纳粹德国没有体现出他加入了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D.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国际关系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一战以后的欧洲并不和平13.【加试题】下各项属于国联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有①维护和平”②“保留条款”③“委任统治”④“全体一致”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③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4.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 克里米亚B. 凡尔登C. 列克星敦D. 萨拉热窝【答案】D【解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阿尔萨斯洛林”“殖民对手” 充分体现了一战前各国的矛盾触发矛盾的导火线即萨拉热窝事件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5.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鼓吹者但是最终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法所控制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根本原因是A. 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B. 美国没有实现它夺取世界霸权的目的C. 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D. 美国在殖民地分配上的要求未能满足【答案】B【解析】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是想建立由它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是认为该条约没有充分反映美国利益因此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它夺取世界霸权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如果美国的主张在《凡尔赛和约》中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建立起世界霸权孤立主义势力就不会影响到拒签《凡尔赛和约》排除A项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美国没有提出在殖民地分配上的特殊要求 D项也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16.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山东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A. 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B. 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C. 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D. 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漫画可知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列强主动分给日本“蛋糕” A项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并无此效果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主宰国家是美、英、法三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是因为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故B项正确 C项不是关键因素应排除德国虽是战败国但绝不可能主动把山东交给日本故D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17.1918年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指出“中国在威胁下被迫加强和扩充了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特权地位并且预先同意它在山东建立类似满洲的特权制度……现在当压力终于解除的时候美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必须面对这个已经造成的局面”这表明美国A. 对战后东亚和平深表关切B. 倾向于联合日本制衡欧洲C. 意欲借中国问题遏制日本D. 对日本在华现状表示不满【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1918年”“当压力终于解除的时候”“已经造成的局面”等信息可知美国认为日本在华特殊地位是日本借一战之机胁迫中国的结果并且对此局面表示不满故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并非“东亚和平”问题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遏制日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日本在中韩两国英国在中国拥有特殊的利益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18.(2)日英双方为了保护以上的利益而和第三国开战的时候另一国将保持中立18.(3)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交战中的第三国和其他一国或数国结成同盟进行参战的话日英特协同作战畴和也将根据同盟国相互间的协议进行--第一次英日同盟协约材料二在1921年召开的英帝国会议上就英日同盟是否续约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F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指出劳合•乔治对待美国、日本的态度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答案】(1)理解英国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等保障其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则借助英国力量加大在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扩张.【解析】(1)本小问实际是在考英日同盟的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01年以来的20年间英国获得的好处有英国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等保障其在中国的利益日本获得的好处有日本则借助英国力量加大在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扩张.【答案】(2)态度优先与美合作但也不放弃与日结盟.原因一战间日本扩展了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对美国有经济依赖美国实力上升极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英国需要与日本合作抵制.【解析】(2)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二“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F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可以得出态度是优先与美合作但也不放弃与日结盟.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可知一战间日本扩展了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对美国有经济依赖美国实力上升极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英国需要与日本合作抵制.【答案】【解析】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主义兴起的背景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威尔逊主义【答案】(1)背景一战后国际旧秩序崩溃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国力增强威尔逊个人的努力一战后反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解析】(1)根据材料“威尔逊主义集中体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期对美国新的‘国家身份’、‘国际角色’和‘国际秩序’的追求”等可知背景是一战后国际旧秩序崩溃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国力增强威尔逊个人的努力一战后反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答案】(2)评价其本质是美国领导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反映出威尔逊本人及美国在主观道德原则、外交意旨的推行与现实世界强权政治原则美国综合实力差距之间的矛盾【解析】(2)根据材料“威尔逊的内心世界陷入分裂状态并造成极度痛苦的自我认同危机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的实现而放弃对中国的道义承诺这对威尔逊而言是一个‘受难时刻’的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际秩序、外交政策、国际影响、个人等方面评价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加人国联的原因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加人国联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方国家在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西方国家担心德国被苏联拉拢德国想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解析】(1)由材料“在巴黎和会上德国被确认是不准加入国联的”“在1925年10月召开的洛迦诺会议上国联会员国讨论了德国加入国联的问题”“英法及其盟国为了把德国拉入西方国家集团决定让德国有所保留地加入国联”“英法为了防止德苏接近……即增加了一个德国”“国联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接纳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可直接归纳得出【答案】(2)影响使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德国成功加入西方国家阵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欧洲形成英法德三国鼎足之势)使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大为下降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孤立了苏联【解析】(2)由材料“英法为了防止德苏接近最后决定将行政院常任会员国由四国改为五国即增加了一个德国”可知德国成功加入西方国家阵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孤立了苏联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由材料“国联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接纳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可知使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使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大为下降。
2021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8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答案】A
【解析】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万安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这反映了一战前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的背景,故选A;1929年暴发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排除D。
17.(2021年四川遂宁)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五:
(5)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15.(2021年贵州黔东南)根据提示写出相关战役。
(1)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______。
【答案】
(1)凡尔登战役。
【解析】
(1)1916年,德国和法国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9.(2021年湖北宜昌)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
A.“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B.“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集团主义对日本结盟外交的影响
集团主义对日本结盟外交的影响作者:王轶群邱永新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04期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以至于广义上的文化来考虑。
日本文化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它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外交政策。
集团主义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外结盟是日本外交极具特色的现象,在上个世纪一百年之内,日本有着长达七十余年的结盟历史。
本文拟从集团主义的视角,来探析其对日本结盟外交的影响。
一、集团主义日本人的集团主义与其农业社会中的“村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日本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环境之下,水稻的耕种需要村落民众的共同努力,不论修筑水渠还是建设道路,都离不开整个村庄的集体协作。
日语中的“村”一词与“群”有关,村庄的群体行为是日本集团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这种文化下,个体都不愿意让自己的言论损害集体的和谐。
一旦违背团体规则,他将受“村八分”处置,所以,他们的行为极为谨慎。
同时日本岛生活条件恶劣、可耕面积少,又是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人需要集团力量对抗恶劣的环境。
日本人在小学阶段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适应性和协调性。
对于日本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其幼年时就形成日本人重视集体的待人处事意识。
学校也会鼓励学生们形成集体,让他们自然地理解和体验在集体的益处,脱离集体的坏处,维护集体的重要以及集体的力量。
在这样的氛围中,日本小学生十分重视培养和维护小集团,为了与小集团成员行动一致,站得住脚,原本不想欺负他人的人甚至会半主动地去欺负他人。
日本公司选择职员,比其他民族更重视集团协调能力。
日本企业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度”和“年功序列制度”保证了这种集团主义的实现。
这两种制度能激发员工不断进取的关键在于利用了的归属意识。
作为个体,个人只有长期依附于一个企业,才能获得稳固的社会关系、资历、地位和工资。
一个如果能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就会获得一笔丰厚的退职金。
协约国和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联盟
协约国和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冲突,在这场战争中,协约国和同盟国成为两个相互对抗的联盟。
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组成,而同盟国则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家组成。
本文将重点探讨协约国和同盟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联盟及其影响。
一、协约国的联盟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组成。
这些国家为了共同对抗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形成了一种统一合作的联盟关系。
协约国的联盟关系不仅在军事上进行合作,还展现在政治、经济和战略层面上。
首先,在军事合作方面,协约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协议和战略计划,例如《伦敦公约》、《凡尔赛公约》等。
这些协定旨在互利互助,共同应对同盟国的进攻,确保彼此的安全。
其次,协约国在政治层面上也形成了紧密的联盟。
各成员国之间进行了互相承认和外交支持,共同对抗同盟国的侵略。
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协调机构,以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此外,经济合作也是协约国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盟成员国在资源和经济支持上进行了合作,以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和财政援助。
这种联盟经济力量的增强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同盟国的联盟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组成。
同盟国的成立旨在共同对抗协约国的进攻,并互相间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支持。
同盟国联盟的具体形式和措施如下。
首先,在军事合作方面,同盟国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协议和防御计划,比如《柏林条约》、《图尔条约》等。
这些协议旨在加强同盟国的军事合作,提高军事力量,以应对协约国的挑战。
其次,在政治层面上,同盟国成员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和相互承认。
他们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国际支持,并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增强联盟的稳固性。
同样,同盟国的联盟也涉及到经济层面。
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了资源和经济援助的合作,以满足战争所需,并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三、协约国和同盟国联盟的影响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联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
◎“为了和平”--《九国公约》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政治安抚 (2)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 政府; (3)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 利益均沾 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 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打破独霸
英国警察拒捕反战和平人士
材料4 “几千年来舆论第一次在 中国被唤醒并被组织起来了。这既 需要帝国主义一起来协商新的侵略 策略、制定新的规则,也需要把中 国拉进来对中国进行安抚和欺骗”。 ----《太平洋历史评论》
一、角逐亚太——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目的:缓和矛盾、限制军备、重新划分、建立新秩序 减少战争,增进和平,减轻负担,改善现状
经过近3个月的明争暗斗, 华盛顿会议在1922年2月6 日闭幕了。美国总统哈定 在闭幕式上称赞这次会议 是“人类进步新时代的起 帝国主义的这种协同侵略,将 点…实现了减少战争,增 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 进和平,减轻负担,改善 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 现状的目标” 。 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 -- ----《华盛顿会议与“门 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 户开放”》 这哪里是什么谈判,这简直就 是对日本的审判。 ---日本外务部大臣币原重喜郎
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5 4 3 2 1 0
Ó ¢ Ã À È Õ ¨ · Ò â
÷Á Ö ¦½ ¢× ܶ Ö »µ Πı ÈÀ ý
ÖÁ ÷ ¦½ ¢× Ü ÖÎ ¶ »µ ı È ý À Õ± È ¾µ ÄÒ ª ó Ç
英国战列巡洋舰
5 : 5 : 3 : 1.75 : 1.75
同盟国的战争经济
同盟国的战争经济同盟国的战争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战争给各个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要求它们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着重讨论英国、法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同盟国在战争期间的战争经济策略和影响。
一、英国的战争经济在战争爆发后,英国迅速调整其经济政策以支持战争努力。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战争经济的稳定运行。
首先,它将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给战争工业和军队,以提供足够的物资和武器装备。
英国通过全国动员计划动员了大量的劳动力,建立了军事工厂和造舰厂,增加军工生产。
同时,为了保障供应线的畅通,英国实行了海军封锁政策,削弱了敌国的经济力量。
此外,英国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战时财政措施。
其中包括征收战时所得税和战时利润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为了筹集更多资金,英国政府还发行了战争债券,并鼓励公众购买以支持战争。
这些经济措施使得英国能够有效地维持其战争经济,并与其他同盟国一起战胜敌人。
二、法国的战争经济法国作为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支持战争努力。
首先,法国政府实施了战时计划经济,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来增加军事生产和物资供应。
它建立了军事工厂和武器工厂,提高了军事装备的生产能力。
同时,法国政府还开展了广泛的军事采购活动,从农业到工业,从交通到金融,全面动员国家经济资源。
为了筹集资金,法国政府不仅实行了战时所得税和利润税,还借款和发行债券。
法国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了政府收入,并为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
此外,在战争期间,法国政府还实施了紧缩政策,限制了消费,节约了资源,以满足军队和战争工业的需求。
三、俄罗斯的战争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罗斯陷入了战争经济危机。
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
尽管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些战争经济措施,如军事工业扩张和物资供应调配,但由于内部不稳定和政府腐败,这些措施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俄罗斯的战争经济问题最终导致了政治和社会动荡,俄国革命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1第一部分背景一、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1)政治: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制度比较民主,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经济: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列强经济实力与其占有殖民地的数量倒挂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因素)1、三大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1)主要矛盾一: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主要矛盾二:法德矛盾(矛盾的缘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
)(3)主要矛盾三: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2、三国同盟(1)原因: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2)过程:1879德奥结盟1882《三国同盟条约》3、三国协约(1)原因:三国同盟威胁法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孤立,寻求盟友。
(2)过程:1892《法俄军事协定草案》1904《英法协约》1907《英俄协约》4、影响: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5、启示: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科技条件)1、传统武器的改进:传统的武器得到改进,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新式武器的研制: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相继问世,战争突破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三栖作战)3、新的交通手段:新的交通手段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范围,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使远距离调兵成为可能。
4、新的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1.军国主义(1)原因:近代以来欧洲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西方列强纷纷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1.含义: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3.英国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可以坐山观虎斗).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光荣孤立大陆势力均衡≠光荣孤立近代以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
这一政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伊丽莎白认为在外交政策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从而改变了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处理外交问题首要考虑的做法,把维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
此后英国放弃了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大力发展海军,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
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
其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一、近代以来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表现18--19世纪,英国以其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力量,把“大陆均势”政策运用得得心应手。
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政治上保持霸权。
“光荣孤立”政策是在英国势力特别强大时“大陆均势”政策的具体体现,它与大陆均势政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英国外交“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因素对第一次英日同盟的影响作者:王红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20世纪初的英日同盟是西方大国与东方小国缔结的第一次同盟协定,其深刻地影响了远东国际关系,也影响了世界国际关系,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英日同盟的缔结对两国来说,经济和商业是第二重要的考虑因素,经济因素作为强有力的力量促使两国相互接近。
英国势力的下降要求减少预算开支,减少帝国防卫的代价;日本则希望日英同盟带来工商业利益,获得财政支持与通商利益。
因此,经济因素在同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日同盟;贷款;日俄战争;经济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09-04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1900年它曾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帝国,拥有大约12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和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单单在此前的30年内,大英帝国就增加了425万平方英里的领土和6600万人口。
正如当时人们所认为的,“如果确实有某个国家企图称霸世界,那就是英国。
事实上,它不仅企图称霸世界,而且是已经称霸于世界”。
①但是到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的经济发展日趋缓慢,新兴的强国——美德在经济上逐渐赶上并超过英国。
但英国从殖民地和国外投资场所攫取的利润远远超过了美德,是大宗贸易的最大获利者和国际支付体系的中心,英镑仍是世界上最坚挺的硬通货,英国银行家仍然能向外国政府和企业界提供最大数额的信贷。
尽管如此,绝对优势毕竟丧失了,英国不可能处处强大,进入20世纪,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继续下降,往日“世界工厂”的荣耀已成为历史。
1902年的英日同盟的建立是英国经济和军事势力衰落的表现。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英日同盟建立的历史背景、促成因素,揭示出经济因素对英日同盟的影响,以图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第一次英日同盟。
一、第一次英日同盟的历史背景拿破仑·波拿巴说过:“有两种力量将人们联合起来——恐惧与利益。
”②第一次英日同盟是对共同威胁作出的反应,是英日预防俄国扩张的战略协定。
首先,英国在广泛的范围都感到有领土野心的俄国的威胁,英国在中东、中亚、印度、西北边界和远东处处都面临着俄国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
20世纪初的远东,中国成为外国势力的竞技场,俄国在中国取得一系列利益。
俄国军队拥有满洲,俄国银行管理满洲资金,俄国采矿公司声称满洲是其天然资源,俄国铁路系统垄断满洲的运输,中华帝国已经实际上被肢解,世界商业权已经屈从于一个大国自私自利的利益。
这种进攻性的政策对英国的远东利益构成威胁,打破远东均势。
相对英国相对下降的势力来说,同盟提供了战略收益并节省了开支。
要取得反俄战争的成功,花费极为昂贵。
1901年8月,陆军部推论:“除非将巨大的财政开支投入到印度防务中,否则,我们在与法俄交战中,丢失印度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财政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尖锐指出:“我们防御的力量,对财政的依赖不亚于对军队和海军的依赖。
在我看来,目前我们的财政状况不可能支撑一次大规模战争,除非我们的经济完全瘫痪。
”③1899-1902年的布尔战争恶化了英国财政形势,与日本的结盟也会代替与俄国竞争海军造舰计划的的额外开支。
其次,英国认为,日本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力量实现其影响,日本海军是东亚水域唯一的现代化海军。
“根据1901年英国海军部的一份备忘录分析,中国水域上的法俄联合海军力量,在战舰数量上以9比4超过英国,但英国若与日本结盟会使它在战舰数量上以11比9占上风,而在巡洋舰方面也占优势。
英日同盟将大大加强英国的海军力量,在与法俄同盟作战时,就会发挥其效力”。
④并且日本经济增长迅速,1866-1873年日本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2%,而英国(1851-1873)则为3.3%,美国(1861-1873)为5%,德国(1861-1873)为3.8%。
1874-1890年日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1%,而英国则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
⑤日本迅速发展的经济、海军力量、现代化军队,被英国视为在东亚对抗俄国的主要缓冲力量。
而且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野心主要在朝鲜,不会对英国造成威胁。
再次,1900-1902年的外国介入是英国政府贸易和投资的考虑因素之一,英国政府一再声称英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受到威胁。
危言耸听的媒体报道、兰开夏棉花工业的请愿、商业委员会的决议都表达了对外国势力介入的担忧。
商人警告俄国在中国的影响会封锁英国贸易与投资的重要市场。
虽然曼彻斯特的商会认识到日本是远东市场竞争的商业对手,它没有将此认为是一个威胁与日结盟并没有遭到工业界的反对。
对于日本来说,自从“干涉还辽”之后,日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到1901年时,这种孤立感更为加深,痛感“无论在外交上还是财政上,如果不和欧美列强的任何一国联合,就毫无办法。
”⑥日本也害怕俄国的影响,并且日本对周边地区有扩张的野心,与英国的结盟会帮助日本在与俄国的战争中避免法国的介入,而且日本希望得到英国对其在中国和朝鲜特殊权利的认可。
1901年12月7日,外相小村寿太郎提出的“关于缔结日英同盟的意见书”中,全面分析了日俄妥协与日英同盟的利弊得失以及在列国纷争的时代推行结盟外交的重大意义。
他认为,如果日本与俄协商:(1)暂时维持和平;(2)经济上利益少;(3)有损日本在华利益;(4)必须维持与英国海军的抗衡。
如果日本与英国结盟:(1)可以获得较长期的和平;(2)可保持日本对外政策的连续性,防止列国的非难;(3)可以扩大日本在华利益;(4)有助于根本解决朝鲜问题;(5)获得更多的财政利益;(6)日本可享有通商利益;(7)可确保与俄国海军抗衡的能力。
⑦说明了日俄协商与对英结盟的利害关系。
他认为与英结盟可获得财政上的方便利益,通商利益不少等优势。
对日本来说,与英帝国的经济联系为密切英日的经济联系建立了支持。
英帝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可以从印度获得原材料,如棉花;从澳大利亚获得羊毛,这对日本的纺织业是必要的,这是日本最大的收入。
当日本在安全战略上摇摆不定时,金融与投资利益促使与应达成同盟。
1901年夏日本经历了金融危机,导致桂太郎政府寻求5800万的外国贷款。
英国在1901年夏拒绝了日本的贷款要求,日本政府与英建立同盟可能使日本政府对英在未来批准贷款心存希望,外交官小村寿太郎认为与英缔结同盟协定可提升世界范围内商业圈的信用,与俄结盟是不可能达成的。
而且日本与英国结盟认识到在中国和朝鲜建立铁路的便利,桂太郎提到他的愿望是协定可以导致日本商业和工业的进步。
桂太郎内阁寻求贷款而不是通过削减防务费用解决日本预算困境,与英结盟是最理想的解决办法,不仅带来了所期望的经济收益,而且为日本反对俄国的行动自由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时日本学界也认为经济因素是促使英日结盟的推动力之一。
如历史学家茂黑羽认为经济因素作为强有力的力量促使日本政府接近同盟。
尼西总结道,经济因素不是结盟的主要原因,但日本领导人期待从同盟中获得经济利益。
⑧很明显,1902年英日同盟的缔结,对两国来说,商业和经济位于第二考虑的因素。
二、第一次英日同盟中的经济因素关注帝国防务的英国保守党在与俄妥协无望,寻求英德同盟也是南柯一梦之后,与1902年1月30日签订了《第一次英日同盟条约》,协定没有在英国公开发表,但在日本,此举受到热烈的欢迎,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包括广泛的学生游行,日本出现了疯狂的公众热情”⑨该同盟公布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日英同盟的成立,“就好像庆祝军事上的胜利一样。
”⑩《英日同盟条约》共六条,主要内容有:如日本或大不列颠之一方,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即英国在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及朝鲜的利益因别国侵略行为或因中国、朝鲜发生动乱而受到威胁时)而同各国开启战端时,另一缔约国应保持严重中立,并努力防止他国对其同盟国交战;条约有效期为五年。
根据条约解释,如果日俄开战英国应尽力阻止法国加入俄国一方;如果法国加入,英国便对法俄宣战。
双方还以秘密照会的形式确定两国海军在平时协同行动,并在远东保持对法俄的海军优势。
同盟很快就有了效果,因为法国于1902年1月贷款给朝鲜政府,日俄在朝鲜问题上又产生了新的对抗。
因为俄国是这次贷款的主要推动者。
由于英国和日本反对法国贷款给朝鲜,对朝鲜政府施加压力,致使朝鲜政府谢绝了法国的贷款,另由日本第一银行向朝鲜政府以五年期限活期透支三百万的形式,给予事实上的贷款。
谈判时,朝鲜的海关总税务司布朗(英国人)协助日方做了大量工作。
11列宁曾指出,“1902年英国和日本结成联盟,准备了日本对俄国的战争。
”12 英国除了以《英日同盟》作为日本的后盾外,还答应日本的经济支持,表示只要军事行动一开始,英国立即借款给日本。
到1904年1月初,日本又及时地向英国提出了借款问题。
英国外交大臣口称困难、“不合时宜”,但却表示“与同僚商议”。
而后日本政府则与英国缔结了在伦敦募集公债协议。
战争受到英美的积极支持,日本政府对俄作战的经费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来源于英美。
日俄战争爆发后,英国宣布中立,但英国给了军事与财政上的支援,美国也压德法两国表示中立。
英国先是设法为日本政府购买智利的两艘大型军舰,而后鉴于日本政府的经费不足,则自行购买了上述军舰,其目的就是不让俄国增加舰队实力。
不久后,当俄国政府正式交涉购买阿根廷的两艘装甲巡洋舰时,英国政府又以财政支持日本,成功地抢购了在意大利下水的上述两艘装甲巡洋舰。
日本的海军主要依靠的是英国建造的战舰,它的陆军依靠的是克虏伯制造的枪炮。
最主要的是它发现靠本身的资源不可能在财政上支持高昂的战争花费,但它还能依靠从美国和英国筹措到的短期贷款。
在战争中,由于英美的支持,它们除了大量贷款和军事物资援助日本,担负了日本全部军费的一半以上外,英国还阻止俄国里海舰队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去救援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毕竟国力有限,随着日俄战争的推进,军费开支激增,日本财政金融出现严重的窘困局面。
自战争开始后1904年5月至1905年7月,日本共4次向英美等国募集外债总额达八千二百万英镑,其中有三千六百万英镑得自英国,成为日本维持战争的重要财源。
虽然在此期间,“英国政府没有特别居中斡旋募集,但英国政府所表示的欢迎和友好态度,对于公债的投资者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重要的信心指标。
”13 英国的友好态度或者同盟本身就是对日本改善国内财政,向外贷款、募集外债的重要保障。
有统计显示,1900—1913年间,英国对日本贷款占全部政府贷款额的21%。
14 在贸易方面,英日两国间的贸易流量在1902—1905年之间翻了一番,其中英国对日贸易占其对外贸易的比例从12%上升到15%;同期,日本对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从24%增加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