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光辉孤立_到英日同盟_试析19世纪末英国在远东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世纪,英国一直奉行着“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方针就是不参加任何正式固定的同盟,对英国而言:“如果出现某种霸权威胁或危害到它本身利益的争端,英国即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进行干预,把自己的砝码加到霸权威胁或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此外,作为殖民大国,欧洲均势的维持有利于它把注意力集中于海外扩张方面。”[1]然而,与“光辉孤立”政策相呼应的是英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是,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的经济发展日趋缓慢,新兴的强国——
—美国、德国在经济上逐渐赶上并超过了英国。英国在许多地区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无法应付群雄角逐、纷争不断的局面,大英帝国的利益到处经受着空前的压力。在远东地区,俄国扩张速度的加剧,法俄同盟的建立,以及德国介入远东事务等事件的发生。俄、德、法三国三国势力的联合使英国在列强对远东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光辉孤立”政策听起来虽然情感上让人满意,但却不是一项长久之计。
英日两国政治上的接近开始于1894年的5月,英日双方进行了一次谈判,英国政府提出:如果日英缔结新约而“俄法要求策略性的让与,日本该当如何?”“如果俄法在日本要求储煤基地又当如何呢?”对此,日本公使言称:“若是俄法由此要求,那么英国也有此种要求的权利。然而,若是违反道理,敢于依恃暴力来向我国提出不法的要求,那么无论是俄法还是其他国家,日本都将不惜举国化为焦土也要进行反抗。”[2]这等于日本对英国作了政治上的保证,不会对俄法进行妥协,这就避免了俄法日三国互相妥协联合的可能性,这个则是英国希望看到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以咄咄逼人的势态向中国进攻。英国政府鉴于形势紧迫,先后进行了两次调停。10月5日,英国政府倡议共同行动,以求在“即将爆发的革命运动中”保护侨民。次日,呼吁德法意俄美各国对战争进行联合干涉,并指示驻日公使刺探日本政府对讲和的意向。10月6日,英政府向德、法、俄、美等国提议联合劝告中日战争和平解决。对于联合干涉的提议,德国答复说:“为时过早”,美国拒绝参加,俄国和法国对此也表示消极的态度。共同干涉没有实现,英国的“孤立”再次体现出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取得胜利,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将中国问题推向了当时世界政治舞台的前沿。对英国而言,华的商业利益决定了它必须阻止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
—“维持着两个奄奄一息的帝国——
—中国和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是英国在近东和远东地区外交政策的基石。”[3]索尔兹伯里也强调说,英国在华的最大利益在于在一切地方进行无限制的贸易[4]。但是,英国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重重挫折。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等土地割让给日本。该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际社会强烈的反响,严重影响了俄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益。俄德法三国极力要求英国参加,但英国一直保持着“中立”的姿态而拒绝参加。索尔兹伯里特别害怕的是俄德法三国联合起来反对英国,“正如三国干涉还辽时反对日本那样的情形”[5]。
英国在远东的孤立形势在1900—1901年间表现的更为严峻。首先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军正在南非忙于布尔战争,它担心俄国可能利用中国的局势出兵,因此英国在1900年6—7月份英国先后三次向日本发出派兵的呼吁。俄国最先不同意,它不愿意日本军队的出现而丧失了利用中国动乱的机会。德国、法国也紧随其后反对英国的提议。最后,英国屈服了,各国决定进行联合干涉,并以德国的将领为主帅。另一方面,英日两国的关系在后来的镇压义和团运动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义和团战争的结果使得日本获得了广泛的尊敬。日本将国内主要的兵力都派去中国,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勇猛和坚韧提升了日本在英国的形象。”
纵观19世纪末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处境,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在远东外交上的尴尬境地。英国处理对华政策时都意识到了他在外交上的孤立境地以及由于他卷入了南非战争,不能采取强硬立场以捍卫其利益。英国人看起来处境艰难,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反对俄国。法国因为法绍达事件而疏远了,德国人决定不让自己做任何承诺,以便保持自身的自由行动。为了能够继续维护英国在远东的既得利益,英国需要寻找自己的盟友。事实上,英国在这个方面还是做了不懈的努力。
英国首先努力的方向是与德结盟。内阁中张伯伦等人开寻始求同盟以加强英国的地位。他们最主要的考虑对象是德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坚信,英国的光辉孤立政策正在走向终结,特别是在1897年远东危机的时候,欧洲列强的行动危及到了该地区稳定,光辉孤立的窘境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在1898—1901年间,英国曾经有三次主动建议达成一相应的谅解,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是直接出于英国对其在东方的地位的焦虑。在内阁中,张伯伦想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设计师,而与德国结盟的价值是由于中国的局势才予以实际考察的。但是德国却还有另一种想法:“如果德国保持独立于俄、英两国之外的立场,那么这两大强国之间的日益紧张的关系将使他
从“光辉孤立”到英日同盟
——
—试析19世纪末英国在远东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
顾烨丽
(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19世纪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光辉孤立”政策也面临着调整,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无法应付群雄角逐、纷争不断的局面,大英帝国的利益到处经受着空前的压力。在远东地区,英国要保全自身利益就要寻求盟友。而日本则成为了英国结束光辉孤立政策的首个结盟的对象。但是这一结盟过程并非一蹴
而就,其间穿插了众多国家的利益纠纷和政策权衡,英日同盟的建立也在整个国际关系发展史上也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光辉孤立英日同盟政策变化
50
【黑龙江史志2009.20(总第213)】
们的力量相互抵消,从而使事情的决定性控制权落入德国的手中。”[6]在1901年5月末的时候,德国政府表示,如果英国想与德国结盟,德国希望英国能够加入三国同盟。比洛夫认为,只有英国完全付出才值得德国冒险与俄国对抗。德国这一建议的提出并不是想达成任何切实的结果。英国无法加入三国同盟的事实使得英国与德合作变得不可能,虽然英德两国的有着共同的敌人——
—俄国、法国。但是他们与法俄两国冲突的地区是不一样的,英国所关注的是印度地区,而德国关注的是本国的东边边界。并且,德国当时认为一场英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内阁中索尔兹伯里等人当时主张与俄国达成谅解,以保持英国在华利益不受侵犯。1899年,英国提出了一项与俄国互相谅解的建议,看英国与俄国是否有可能在维持中国主权的完整上互相合作。维特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俄国将会最终吞并中国北方的领土”[7]。这一建议并最终以俄国侵占旅顺口而破产。1901年兰斯多恩提出了一项英俄关于解决满洲地区和俄国军队撤退的问题的建议。尽管俄国表现出了相当友好的态度,但是这些提议最未能够实现。甚至在秋季英日同盟正在讨论的时候,英国再一次试图与俄国达成谅解,但由于俄国外长的拒绝而再次失败。俄国人不想收敛一点他们的野心,除了控制北部中国之外,他们又增加了一条要求:在波斯湾占有一个港口。而这样的条件也是英国所无法接受的。
英国的第三种设想是与日本结盟。寇松曾经给索尔兹伯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欧洲大国继续在远东地区联合起来反对英国的话,英国迟早会和日本共同行动。自此之后十年之内日本在远东海域将会拥有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现在忽视日本的这些欧洲国家到时候就会争着和他结盟。但是索尔兹伯里认为,尽管日本正在积极地发展自身的防务力量和军事力量,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是一个很脆弱的盟友。他认为与日本结成同盟并不是十分必要。英日之间可以说一至维持着的友好的态度,因为两国之间并不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日本外长曾经表示:“自从1895年英国没有参与三国干涉还辽的事件……英国与我们的政治关系一年比一年亲密”[8]。在英国占领威海卫港口这一事件上,日本对待英国的态度是相当友好的,日本主动提前撤出了自己的军队。在1898年旅顺口危机时,英国国内就开始有与日本缔结同盟的呼声。义和团运动进一步证明了得到日本支持的重要性。在进军北京和使馆解围的时期,英日派遣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从这次接触中,日本的军事效率受到英国的赏识。但是,直到1901年,从大国结盟的标准看,日本被当作一个二流的国家,英国欢迎它在远东给以支持,是为了加强英德同盟,以对抗俄国和法国。
面对俄国在中国势力迅速扩张的局势,日本在1901年的强硬的态度给远东形势带来了一个新的因素。对于日本而言,确定朝鲜的独立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本国的海岸的安全是当前紧迫的事情。1901年秋,他们决定孤注一掷——
—在英国和俄国间取其一。日本的驻伦敦大使林董负责去进行同英国结盟的试探;同时伊藤博文负责去谋求同俄国达成协议。而法国对日俄接近表示欢迎并表示:如果日本能够同俄国把问题解决的话将会给日本一笔贷款。当伊藤博文到达圣彼得堡时。“俄国人像以往一样愿意谈交易,但也像通常一样,什么也不给。”维特准备让日本人在朝鲜放手,理由是:占领朝鲜的费用将毁了日本。并要求日本如果再朝鲜取得所要得权益的话那么在中国的所有地方就要支持俄国的计划,俄国军方则表示日本得不到俄国的同意不得在朝鲜采取任何行动。
对于英国而言,他们认为日本人当然需要鼓励,他们担心日本人如果得不到鼓励,将会同俄国人达成交易,而把所有其他列强排斥在外。在7月份的时候,开始有消息称,俄国正在试图和日本和解。伯蒂说:“可取的做法是向日本政府询问起对中国和远东的观点,以从而使他们相信,我们以后愿意与其达成一项谅解,以免他们倒向我们的对手。”在这个时候兰斯多恩也提出了一项与日本互相谅解的提议。另一方面,到1901年的中期,很明显,除了日本之外,英国寻求同盟的努力没有获得什么成果。于是,英日同盟的谈判就此开始筹划了。英国放弃了它“光辉孤立”的政策,兰斯多恩坦率地承认,与日本的接近,事实上承认了我们不希望继续孤立下去。
英日同盟是一个满足当时英国外交的实际手段。它有助于保持英国在东方的利益,而不用在欧洲承担义务,他抗拒了俄国的持续扩张,而为使英国卷入直接的反俄联盟。同时,这一同盟是一个地区性的同盟,仅仅局限在远东地区。他作为一个在远东地区反俄的前沿,同时也能够在太平洋上平衡俄法的海军力量。最后,英日同盟对日本产生了稳定的效果,并防止了日本与俄国达成协议。
综上可知,与德国接近失败,与俄国和解遭到拒绝之后,英日同盟的谈判才开始。在布尔战争期间,不列颠的光辉孤立的传统以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对英国的敌意都明显的在国际政治中体现出来了。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国的战略地位正在削弱,为此,英国试图加强与德国、俄国法国之间的关系来改善自身的处境。当这些外交努力最终失败之后,英国才开始转向日本。1902年的英日同盟在某种程度上是英国的最后的一种政治诉求。英日同盟在东亚政治中起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个同盟的时期内,俄国被击败,朝鲜被吞并,中国国内发生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同盟确定承认了日本的大国地位,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乃至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瀛泉.国际关系史:第3卷[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330.
[2]米庆余.日本近代外交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20.
[3]Peter Mangold,Success And Failure in British Foreign Policy,2001, Oxford,P.31.
[4][英]杨国伦著,王庆成主编.英国对华政策:第1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67.
[5]Phillips Payson O’Brien,The Anglo-Japanese Alliance,1902—1922 ,2004,RoutledgeCurzon,P.4-15.
[6]A.J.P.Tayor,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Oxford,P.397.
[7]Sneh Mahajan,British foreign policy,2004,RoutledgeCurzon,P.115.
[8]Philip Towle,From Ally To Enemy,GloralOriental,2006,P.12.
作者简介:顾烨丽(1984-),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