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测量体系监控管理办法
测量体系监控管理办法1 目的为规范公司AAA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装置状态及其标识管理、检测证书计量确认、关键测量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装置计量确认校准等工作相关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各环节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
3 术语与定义3.1监视和测量装置附属于相关生产或监视和测量装置上的所有计量功能的一般指示用仪表,包括电流表、卡尺、数显扭力扳手、电压表和压力表等。
4 职责4.1生产准备部4.1.1 负责公司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
4.1.2 负责校准/检测证书领取、发放登记和计量确认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
4.1.3 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4.1.4 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非固定资产)年度预算、采购、封存、备用、报废审批管理工作。
4.1.5 负责组织策划AAA测量体系监督检查管理年度策划、实施。
4.1.6负责MSA测量系统分析策划和运行管理工作。
4.1.7负责公司计量管理系统日常维护和台账管理。
4.2各使用单位4.2.1 负责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日常管理,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计量确认。
4.2.2 负责本单位测量要求的识别。
4.2.3 负责本单位测量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2.4 负责本单位MSA测量系统分析组织和实施工作。
4.2.5 负责本单位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采购、封存、备用、报废管理。
4.2.6 负责本单位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器具周期检定管理工作。
4.3综合管理部4.3.1 负责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必要的培训及资格鉴定工作。
5 工作程序5.1 监视和测量装置状态及对应标识管理5.1.1 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有表明当前状态的标识:a) 合格证——经检定合格并处在检定周期范围内的监视和测量装置;b) 准用证——使用性能正常仅用于显示不需进行量值传递的仪表/仪器;c) 封存——暂未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得用于生产及检验过程;d) 停用——偏离校准状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得用于生产及检验过程;e) 报废——经检定不合格,且经维修人员修理后,由检定人员确认仍无法满足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得用于生产及检验过程。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1. 0 适用范围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
2.0 定义2.1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2.2 重复性:是指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2.3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2.4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2.5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6 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2.7 零件变差:测量过程中各零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0 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实施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报告。
3.2 制造部、工艺部负责参与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 0 工作程序4.1 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4.1.1确定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和频率,一般选择分析的时机在新的测量系统使用前,分析的频率可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
4.1.2 确定测量系统分析项目。
4.1.3 确定评价人,从正常操作该检测设备的人员中选择。
4.1.4 确定被测特性,当一个检测设备适用于多个产品测量特性时,应选择被测产品特性要求最严格的特性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1.5 确定分析方法,根据测量系统实际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
4.1.6 确定满足分析方法所需的辅助设备及工具。
4.2测量系统的研究工作4.2.1 选择基准样件,基准样件的选择对适当的分析是很关键的,对计量性检测设备,被测量件的选择尽可能覆盖整个预期的过程变差。
4.2.2 根据《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中规定的日期,评价人,分析方法等,组织测量系统使用部门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当实际情况偏离年度计划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4.2.3 计量型检测设备的宽度误差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平均值和级差法研究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办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办法1 / 12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办法一、目的1.1为规范地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工作,确保测量系统分析准确、有效,特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适用于新的或改进后的,用于产品测试和测量中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的管理。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三、术语和定义3.1 MSA:即测量系统分析,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目的是发现哪种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影响,验证一个测量系统是否可行,并保持持续的恰当统计特性。
3.2测量系统:系指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体(包括:量具、测量者、测量方法等)。
3.3“计量型”数据:测量后所给出的具体测量数值。
3.4“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的途径:包括“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偏倚”及“线性”(五性)的分析、评价。
3.5稳定性:系指测量系统变差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3.6重复性:系指于测量某零件的某一特性时,一位测量者同一量具多次执行这一测量所获得的变差结果。
3.7重复性: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来源于连续试验的普通原因随机变差。
3.8再现性:测量过程中由于正常条件改变所产生的测量均值的变差。
系指于测量某零件的某一特性时,由不同测量者使用同一量具执行这一测量所获得的变差的结果。
3.9偏倚:系指测量所得数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距。
3.10 线性:系指在量具预期工作量程内,各量测数据与相应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偏倚)之变化情况。
3.11量具的分辨力:若被测特性的变差要求为0.01,测该量具应能读出0.001的变化(分辨能力),即:量具的分辨能力应至少能直接读取被测特性预期变差的十分之一。
3.12计数型测量系统:属于测量系统中的一类,其测量值是一种有限的分级数。
与结果是连续值的计量型测量系统不同。
最常见的是通/止量具,只可能有两个结果。
四、职责4.1品保部: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及测量工具校验计划。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主要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
量测分析管理作业办法
量测分析作业管理办法1. 目的:降低量测误差值,使量测值之数据标准偏差尽量接近真值之标准偏差,量测系统之质量合乎要求,以便进一步了解量测数据之质量状态。
2. 范围:2.1 本公司所有计量值量测仪仪器设备(如:游标卡尺、分厘卡、投影仪).2.2 对新进品管/制造量测人员建立公允的合格认证系统。
2.3 新购仪器及校验后有效之验收。
3. 权责3.1 品保单位: 执行量测系统分析系统之督导、测试及汇总分析。
3.2 使用单位: 配合量测系统分析系统之推动及测试。
4. 名词解释:4.1 量测系统:操作准则量具和其他设备,软件及指定之一群待量测之集合,经由完整程序而取得量测值。
4.2 GR&R:量具能力(量具再现性;再生性)。
4.3 G(Gage)量具:测量使用之量测仪器、设备。
4.4 R(Repeatability)重复/再生性:是指同一量具,同一位作业者,多次量测相同零件(产品)的指定特性时所得的变异,目的是确认量测仪器之变异性。
4.5 R(Reproducibility)再现性:是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的量具,测验量相同零件(产品)的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异,目的是确认不同人员间之变异性。
4.6计数型量具:就是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满足限值则接受否则拒收。
4.7计量型量具:用来测量一个样品量值的量具。
5. 流程图(略)6. 作业内容:6.1 取测量产品(零件)10个,由责任人员对测量的产品(零件)进行编号,选择三位测量者。
6.2 由三位测量人员在测量前不了解待测物品规格的情况下,对此10个编号的产品依次进行测量,并由责任人员将测量数据记录。
6.3 填写表头部分:其中TTL Tolerance=(规格最大值-最小值),OPRS表示测量人员个数,TRAILS表示单人对单个零件的测量次数。
6.4 责任人员将各测量者测得的数据分别键入计算机的窗体中。
将第一个样品对应的三个数值填入第一行,第二个样品对应的三个数值填入第二行,依次类推。
MSA管理办法
文件会签/审批记录文件修订记录1.目的本程序文件针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与管理,使测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过程输出所测得的数据有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亦适用于其它客户及本公司内部要求。
3.定义3.1测量过程:是指给具体实体或系统赋值的过程。
3.2测量系统:是指操作、零件、评价人、测量工具、设备的集合(整个获取测量结果的过程)。
3.3 MSA :全称为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对测量体系进行分析的过程。
3.4分辨率:是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又称最小刻度读数。
3.5测量系统的术语与评价参数3.5.1偏倚:是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3.5.2线性:是指测量设备在正常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变化量;3.5.3稳定性:是指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3.5.4重复性(设备EV):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5.5再现性(评价人AV):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5.6GR&R (测量设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是指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与可再现性的联合估计值,英文全称为 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
3.5.7分级数(ndc):是指覆盖预期的产品变差所用不重复的97%的置信区间的数量,其值等于零件变差除以GR&R再乘以一个系数(1.41),用于判断测量体系分辨力是否可接受。
3.6零件间变差(PV):由同一或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个的测量仪器,测量不同零件的同一特性时零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7评价人变差(AV):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3.8总变差(TV):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MSA管理办法.doc
-------------精选文档 -----------------文件会签/审批记录文件会签栏部门签名日期部门签名日期技术市场部材料部财务部企划部质量部采购部生产部装备部物流部审批栏批准审核编制-------------精选文档 -----------------文件修订记录版本修订处数标记修订原因描述签名日期1.目的本程序文件针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与管理,使测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过程输出所测得的数据有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亦适用于其它客户及本公司内部要求。
3.定义3.1 测量过程:是指给具体实体或系统赋值的过程。
3.2 测量系统:是指操作、零件、评价人、测量工具、设备的集合(整个获取测量结果的过程)。
3.3 MSA :全称为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对测量体系进行分析的过程。
3.4 分辨率:是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又称最小刻度读数。
3.5 测量系统的术语与评价参数3.5.1 偏倚:是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3.5.2 线性:是指测量设备在正常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变化量;3.5.3 稳定性:是指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3.5.4 重复性(设备 EV ):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5.5 再现性(评价人 AV ):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5.6GR&R (测量设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是指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与可再现性的联合估计值,英文全称为 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
3.5.7 分级数( ndc ):是指覆盖预期的产品变差所用不重复的97% 的置信区间的数量,其值等于零件变差除以 GR&R 再乘以一个系数( 1.41 ),用于判断测量体系分辨力是否可接受。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评定及维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的检验、量具的分析。
3.定义
重复性:由一人评价,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② 对数据进行统计:算出 UCL 和 LCL 值,画出X/R 图;
③ 分析步骤:按《测量系统分析》手册(第三版)P71-72 执行。
5.2.3.3 偏倚:
① 抽样、测量:在生产现场中选取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由检验员测量(≥10 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由另一检验员对该零件测量≥10 次;
● 数值分析:根据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AV)
R&R 变差
零件间变差 PV
总变差 TV;
④ 分析、评价准则
● 若 R&R 百分比为 10%以下,ndc≥5 认为该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 若 R&R 百分比 10%-30%之间,认为该测量系统尚可接受;
● 若 R&R 百分比 30%以上认为该测量系统不可靠,不能接受。
● 若同一测量者两次结果不一致或两个测量者之间结果不一致时,则测量系统需加以改进后重新评价。
5.2.3.2 稳定性:
① 抽样:在生产现场中选取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由检验员测量(10 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CL);由另一检验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该零件测量 3 次,作为一组数据,共测量≥10组数据,并填入稳定性分析数据表中;
5.2.4.3 分析步骤:按《测量系统分析》手册(第三版)P109-118 执行。
MAS管理办法汇总
三级文件MSA管理办法文件编号:TQ3-01 版本:1发布日期:2011.12.01 实施日期:2012.01.01文件更改履历表1.目的: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2.范围: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及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
3.定义:3.1 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3.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4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3.5偏倚(准确度):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3.6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7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3.8 ndc:仪器分辨率。
4.职责:4.1 工程计量科:负责制定MSA分析计划,以及MSA的评价。
4.2 现场品管人员:参与MSA的评价。
5.工作内容:5.1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5.1.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差的1/10,对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变差的1/10。
报告采用附录中MSA-000B2。
(2)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并贴有“合格证”标识。
(3)随机选取几个有资格使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员,评估测量器具。
(4)被测物(半成品)在生产线上定期随机抽取(要求同一型号)。
5.1.2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均值和极差法)(1)对测量仪器(包括新购入仪器)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将作业者分为A、B、C三者,在生产中抽取零件(产品或半成品)10个,并对零件编号,但作业者无法看到零件号码。
(3)再现性量测:使作业者A\B\C分开,使他们不能互相看到,依随机顺序抽取10个零件,分别进行量测,由观测者将量测数据分别记录在【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有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
3 职责:3.1品技课负责制订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与实施,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负责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当测量系统分析结果趋近允收下限时,负责通知量具使用单位。
3.2 量具使用单位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 定义:4.1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4.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并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3 盲测:量测系统分析人员在不知被测状态及被测结果的条件下进行取样。
4.4 准确度: 是指一个或多个量测结果的平均值与一个参考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度,量测过程必须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否则谈过程的准确度没有意义.在某些组织内,准确度通常与偏倚互用。
4.5 偏倚: 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差异。
4.6 稳定性:测量系统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4.7 线性: 是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8重复性:是指用同一种量具,同一位评价人员,当多次量测同一零件之指定特性时所得之变异。
4.9再现性:是指不同评价人员以相同量具量测相同产品之特性时,量测平均值之变异。
5 工作流程图:6.1 GLQP-01-07/A 《记录管理程序》7 使用表单:7.1 03R-WI01-01/A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7.2 03R-WI01-02/A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7.3 03R-WI01-03/A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7.4 03R-WI01-04/A 《计数值量具研究报告》。
GRR管理办法
GRR管理办法GRR(GR&R)是指测量系统重复性与再现性(Ga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的能力,即评估测量工具或设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GRR管理办法则是指在实施GRR评估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措施和步骤,旨在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GRR管理办法的基本概念、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概述GRR管理办法是在进行GRR评估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旨在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评估,可以判断该系统在不同操作者和环境下的测量误差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测量系统和优化测量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GRR管理办法的步骤1.确定评估目标:在进行GRR评估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即确定测量系统的可接受误差范围以及评估结果的判定标准。
2.选择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GRR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ANOVA法、均值偏移法和范围法等。
在选择评估方法时,需要考虑测量数据的特点和评估的目的,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确定评估样本:根据评估目标和方法,确定评估所需的样本数量和样本组成。
样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实际的测量情况。
4.进行评估实验:按照评估方法和样本要求,进行评估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的操作者应按照统一的操作流程进行测量,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注意记录实验所需的关键参数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
5.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对实验中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到评估指标和结果。
根据评估指标和判定标准,对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评估和判定。
评估结果应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便于理解和使用。
6.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测量设备、改进测量方法或调整工艺流程等,旨在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1 目的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变差进行分析,确定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等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为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管理。
3 术语和定义3.1检具能力:由检验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比例关系确定。
3.2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个特性时,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变差。
3.3再现性:由不同的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个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4稳定性: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测量同一个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3.5偏移: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测量值的平均值与该零件的被测特性的真值或参考值的差值。
3.6线性: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不同数值偏移值的差值。
3.7盲测:在实际测量环境下,操作员在事先不知道正在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
4 分析的界定4.1批量生产产品的测量系统根据量检具的使用特性、使用频率和分析方法,确定是否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及分析的周期;一般生产阶段分析频率为1年一次。
4.2新产品过程策划及过程更改时,按项目计划的时间要求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在APQP 第三阶段根据试生产过程控制计划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4.3对于测量特殊特性的量具,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5 实施测量系统分析时按《测量系统分析方法MSA》手册的规定要求进行。
5.1 GRR分析5.1.1 GRR分析方法,即用重复性与再现性评定测量系统。
5.1.2 确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并将测量系统的自然状况记录清楚,其包括:量具: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测量参数和操作者。
5.1.3 抽取10个同一产品作为测量系统分析的样本,并按1#至10#给样本编号记录。
5.1.4 从该测量系统的操作人员中,指定三名评价人:A、B、C。
5.1.5 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样本,。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办法
批准审核编制1.目的:为决定测量系统的选择是否适当,并通过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分析,量化测量系统和产品的变异量。
2.范围:测量系统分析实施。
3.术语:无。
4.职责:4.1数据测量:量具使用者;4.2数据分析:量具管理者。
5.流程图:无。
6.内容:6.1执行准备:6.1.1决定进行分析的产品及量具;6.1.2决定参与分析之测量人数,至少两人测量、一人数据记录;6.1.3决定测量次数,至少两次。
6.2数据收集方法:6.2.1 由数据记人员将抽取的零件5~10件予以编号(编号不可让测量者得知);6.2.2将该量具的使用者分为作业者1,作业者2...;6.2.3由作业者1,作业者2...轮流测量直到测量完毕;6.2.4测量数据由非测量者记录于“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2.5各测量者的测量数据应避免给其它测量者得知(避免造成影响测量结果)。
6.3数据分析:6.3.1将各测量数据算出平均值与极差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2将各测量数据之极差加以平均而得极差平均值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3将各平均值加总后除以测量件数而算出所有平均值的平均值并填入“QR7-19-01-01量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4将各测量者同一测量编号测量物之平均值加以则得零件平均值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5将零件平均值之极差算出而得Rp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6将极差平均值之平均值算出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7将各平均值的平均值之极差算出而得Xdiff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8将极差平均值之平均值乘以系数D4而得到管制上限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9将极差平均值之平均值乘以系数D3而得到管制上限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
MSA管理办法
(3)可能需某些夹具协助作业者,更具一致性的使用量具。
(4)量具与夹治具校验频率于入厂及送修校正后须再做量测系统分析并记录之。
5。2。5允收水准
5。2.5。1量具R&R的可接受性准则
(1)误差在10%以下:量具系统可接受。
(2)误差在10%~30%量具视情况接受(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费用及修理费用需定)。
5。2。3。4再现性量测
请作业者B.C量测相同10个零件,但不使他们看到他们的量测值,将量测分别记录.
5.2.3。5重复这个循环,但以不同的随机顺序进行量测。
5。2。3.6计算
a。量具再现性及再生性计算,应用整个研究的数据表及个别项目的记录和依规定公式的计算表.
b。线性计算公式如下
斜率:a=;截距:b =
5.1.5作业者需了解一般性操作,避免操作之不一致性.
5。1。6使用量具之精度值为被量测物公差的1/10。
制订日期
核准
审查
制订
生效日期
版本
1。0
5.2量测仪器及人员选择
5. 2。1量具之选择,其最小刻度应能读至1/10,制程变异或规格公差之较小者,以避免量具之鉴别力不足
(例如最小刻度0.01mm,则应读到0。015或0。002或0。005).
EV—设备变差。
3。5线性:线性是指量具在使用范围内偏倚(准确度)差异之分布状况.
4。权责
品管人员主导进行MSA分析。
5。作业内容
5。1量测系统分析研究
5。1.1研究主要变异形态之对象决定.
5。1.2使用全距及平均数方法。
5.1。3基于统计配合实际之制程选择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
MSA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1目的:1.1 评价整个测量系统(即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是否具有可接受的测量水平,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适用。
2范围适用与公司所有 MSA 活动,凡用于检验、测量与试验的设备、工具、仪表(器)均属于。
(包括顾客提供的计量器具)3术语定义3.1 测量系统:指由人员、量具、操作程序及其他设备或软件的集合称为测量系统。
3.2 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使用极差及均值方法,基于统计配合实际的过程选择适当的操作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主要变异形态的对象。
3.3 量具重复性:指量具由同一操作者,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或产品,其测量特性的重复能力,也指其测量之间的变异。
3.4 量具再现性:指不同操作者使用相同量具测量相同产品特性时,其操作者之间测量平均值的变异。
4确定方法:4.1 计量型量具(如游标卡尺)采用均值和极差法研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4.2 计数型量具(如通止规),采用假设实验分析法(大样发)研究。
4.3 根据类型确定相应的计量型或计数型量具或设备,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5测量设备选购5.1 测量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敏性:5.1.1仪器要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应至少保证仪器的分辨力能将公差分成十份或更多,即第一准则应至少是被测范围的十分之一,最好是保证为过程变差的十份之一。
5.1.2仪器要具有有效的分辨力:应保证仪器对所探测的产品或过程变差在一定的应用及环境下的变化具有足够的灵敏性。
5.2 测量系统必须是稳定的:5.2.1在重复性的条件下,仪器变差只归因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
5.2.2测量分析者必须经常考虑到仪器的稳定性对实际应用和统计的重要性。
5.3 统计特性(误差)在预期的范围内一致,并足以满足测量的目的(产品或过程控制)。
6测量系统分析过程6.1 采用均值和极差法研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指导:6.1.1准备工作:6.1.1.1确定评价人数量、被测零件、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6.1.1.1.1评价人: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选择,并且采用盲测(即选定评价人事先不知道本次研究事件),评价人数量至少为 3 人。
量测系统分析管理办法2013-1
文件类别 标准文件
翼晖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量測系統分析管理辦法
文件编号 版 页 次 码
QS-QCD-002 A00 5 / 7
B.當現性(AV)變巽值大于重復性(EV)時應考慮: ①修訂作業標準,加強對操作員的操作技能培訓。 ②是否需采用夾具協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③量具校準后再進行 GR&R 分析。 5.4.3.5GR&R 接收準則 A.GRR<10%可接受。 B.10%≤GR&R≤30%,依據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維修費用,決定是否接受。 C.GR&R>30%不能接受,必須改進。 5.4.4 極差(R)法 5.4.4.1 選擇二位評價人和 10 個產品,每個評價人對盲測一次,將測結果記入《量具分 析(極差法) 》表格中。 5.4.4.2 用表中的公式計算%GR&R(當過程變差不能求得對,公式中過程變差可用規格公 差代替) 。 5.4.4.3 GR&R 接收準則 A.GRR<10%可接受。 B.10%≤GR&R≤30%,依據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維修費用,決定是否接受。 C.GR&R>30%不能接受,必須改進。 5.5 穩定性研究 5.5.1 選取一個樣品,并確定其相對于可追溯標準的基準值。如果沒有這樣的樣品,則從產品 中選取一樣品,其測量值應處于預期測量范圍的中間區域,將其作業標準樣品。可能需要準備 對應于預期測量范圍的低、中、高數值的三個樣品,對每個樣品單獨測量并繪控制圖。但一般 只需做中間值一個就可以了。 5.5.2 定期(天、周)測量基準樣品 3-5 次,決定樣本容量和頻率時考慮的因素有:校準周期、 使用頻道、修理次數和使用環境等。 5.5.3 將測量值所描繪在 X~R、X~S 控制圖上。 5.5.4 計算控制界限,并對不穩琮或失控做出判斷。 5.5.5 計算測量結果的標準偏差,并將其與過程(工序)的標準偏差比較,以確定測量系統的 穩定性是否適宜。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一、引言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
因此,科学有效的测量工作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测量工作的筹备、实施、评估等环节,提出一套测量工作管理的实施细则,旨在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测量工作的筹备阶段1.明确测量工作目标:在项目开始之前,要明确测量工作的目标,如精确测量地形、确定建筑结构尺寸等。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项目整体目标一致。
2.制定项目测量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制定测量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测量方法、工具设备的准备、人员配备等内容。
3.进行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始测量之前,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测量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等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阶段1.合理安排测量时间:根据项目的工期和测量工作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测量时间。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车等。
同时,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3.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
如确保测量精度、把控测量误差等。
4.合理分工和协作:根据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合理分配测量人员,确保团队的协作和高效运作。
四、测量工作的后期处理1.数据分析和处理:测量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
同时,要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测量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清晰、准确、可读性强的特点。
3.信息共享和交流:在测量报告完成后,要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会议、报告发布、交流讨论等形式,与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4.评估和总结: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过程要客观、全面,以促进测量工作的不断提高。
五、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1.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使其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MSA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MSA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和改进,确保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证实汽车配件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类型的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出具测系统分析报告。
3.2制造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3.3 APQP小组或品质部负责对达不到接收准则的测量系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改进。
4. 定义无5.工作程序5.1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5.1.1针对新产品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第三阶段由品质部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负责制订《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报品质部经理批准;5.1.2针对批量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测量系统,每两年由品质部根据批量生产控制计制订《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报品质部经理批准;5.1.3《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应规定各种类型的测量系统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人员、进度要求。
5.2 品质部负责根据《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做好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确定评价人员、选取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样品等),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并按5.4的接收准则作出判定结论, 形成相应的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5.3 当测量系统分析结论达不到接收准则时,品质部应负责对达不到接收准则的测量系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或通知APQP小组(新产品APQP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分析达不到接收准则时) 对达不到接收准则的测量系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品质部或APQP小组负责作出判定结果,并确定和实施改进对策后,由品质部对改进的测量系统按5.1-5.2重新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直至达到接收准则。
5.4 测量系统分析接收准则5.4.1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接收准则:a. %R&R<10%接收。
b. 10%≤%R&R≤30%,由品质部或APQP小组依据测量系统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收。
c. %R&R>30%不接收。
5.4.2偏倚接收准则:a.对测量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偏倚%≤5%时接收,偏倚%>5%时,不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变差进行分析,确定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等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管理。
3 术语
——检具能力:由检验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比例关系确定。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个特性时,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变差。
——再现性:由不同的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个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测量同一个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偏移: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测量值的平均值与该零件的被测特性的真值或参考值的差值。
——线性: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不同数值偏移值的差值。
——盲测:在实际测量环境下,操作员在事先不知道正在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
4控制流程
5 程序说明
5.1 需求的确定
a.批量生产产品的测量系统根据量检具的使用特性、使用频率和分析方法,确定是否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及分析的周期;
b.自制综合检具,涉及稳定性量具一般需要定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c.新产品过程策划及过程更改时,按项目计划的时间要求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d.综合检具等更换了操作者会影响测量结果的量具,更换操作者后应做测量系统分析。
e.对于测量特殊特性的量具,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5.2 实施测量系统分析时按《测量系统分析方法MSA》手册的规定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