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

合集下载

香菇菌块栽培中的技术难题

香菇菌块栽培中的技术难题

香菇菌块栽培中的技术难题
利用木屑进行香菇菌块栽培是日本近年来快速普及的种植方法,与原木栽培相比具有周期短、出菇不受气候影响等优点。

但是日本市场对香菇规格和品质的要求很高,生产厂家需要生产高品质的香菇,其品种开发和栽培技术的研发不可或缺。

香菇不同于其他菇类,它是在培养的延长线上形成“原基”,因而对原基数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培养时间过长,原基数量过多,出菇过多,导致菇盖单薄、个头小,商品价值低;相反,过早进行出菇操作,不仅使出菇数减少过多,还会出现畸形菇、不开伞菇。

因此,欲收获优质香菇的关键是要准确地判断菌块的成熟度。

然而,香菇的成熟度的判断非常困难,现在日本的“上面栽培”方式中采用调高培养后半期的温度至27~28℃的方法来调整原基数量,但在“全面栽培”方式中现蕾过多的依然只能靠人工疏蕾来调节。

因此在管理的难度和人力耗费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开发出独家技术来准确地判断菌块的成熟度。

日本香菇菌块栽培中在育种方面需要培育出即使培养过熟也不会出菇过多的品种,在栽培技术方面需要开发能更加节省人力的自动化技术。

- 1 -。

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问题与对策

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问题与对策

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香菇作为食用菌中的珍贵品种之一,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针对常见问题提供解答和相应对策。

二、育种选材合理选材是提高香菇高产的关键。

我们建议选择菌种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亲本进行育种。

同时,能够抵抗病虫害的品种也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三、基质配置香菇的基质配置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我们推荐采用秸秆、木屑、废纸、麦麸等作为基质原料,比例适宜。

在配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适当的通风,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发育。

四、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香菇栽培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活力强、菌丝密布均匀的菌种进行接种。

接种后要注意温湿度的控制,使菌丝迅速生长并形成菌核。

同时,避免接种量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产量。

五、温湿度管理恰当的温湿度有助于香菇的快速生长。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左右。

同时,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性,有助于排除二氧化碳、调节湿度和温度。

六、病虫害防治在香菇栽培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对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是较为有效的策略。

定期对菇棚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掌握好用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七、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7.1菇丝生长缓慢怎么办?首先要检查基质湿度和温度是否符合要求,调整适宜的条件。

其次,检查菌种的品质是否良好,如有必要可更换优质菌种。

最后,注意通风情况,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菌丝生长。

7.2菇盖发育不良怎么解决?菇盖发育不良可能是温湿度不适宜导致的,应及时调整温湿度至合适范围。

同时,检查是否存在病虫害,如有应进行有效防治。

另外,也要注意控制菌棚内的氨氮含量,有助于促进菇盖发育。

7.3出现霉变怎么处理?霉变往往是由于湿度过大或湿度不均匀导致的。

可以调整通风情况,增加空气流通性,降低湿度。

同时,及时清除霉变部分,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菌传播。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摘要介绍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对我国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as introduced,and the restrict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i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ible fungi factory model cutivation in China.Key wordsedible fungi;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restrict factors;suggestions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逐渐显露端倪,食用菌栽培生产向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规模和数量的食用菌工厂。

笔者通过在国内外的栽培生产经历和体会,认识到食用菌的工厂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和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在投资前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现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一探讨。

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1.1食用菌栽培特点及出口受阻,迫切需要工厂化生产纵观我国蔬菜生产,适合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很少,而食用菌生产,以其占地面积小、适于室内栽培生产、光线要求低等特点成为极少数能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之一,在倡导蔬菜集约化生产的今天,正是人们选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因之一。

另外,近些年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频频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政策,导致很多农产品出口受阻,这其中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均一、不稳定是重要原因,而工厂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当今食用菌发展的方向,它可以调节食用菌的鲜菇上市时间,稳定鲜菇上市数量,满足客户的均衡需求,所以无论从鲜菇上市销售到固定客源再到销售价格都是理想的栽培方式。

另外工厂化栽培区别于大棚的栽培投资比例除基建外就是大量的电费开支,根据近几年来对工厂化栽培的研究和食用菌生长的特点,对工厂化栽培作以下几点建议:一、温度: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栽培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栽培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工厂化栽培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根据栽培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香菇栽培的多发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香菇栽培的多发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香菇栽培的多发性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2期近年来,中国香菇生产量及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香菇种植后,很多地区香菇种植业发展迅速。

进入新时期后,中国香菇种植进入规模化时期,显著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本文对香菇栽培中多发性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中国香菇产业发展。

1香菇栽培中的多发性问题1.1生产环境问题生产环境对于香菇生长状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中国香菇生产环境条件较差,急需改善。

再加上种植户非常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种植香菇时,没有及时清理种植区并进行灭虫杀菌工作,进而为害虫快速繁殖提供条件,影响到香菇的正常生长。

1.2生产技术问题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香菇生产技术已经日渐成熟。

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户还未大规模使用新型生产技术,导致香菇种植技术水平较低、新型生产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进而影响了香菇的质量及产量。

1.3菌种问题在过去的香菇栽培过程中,很多种植者盲目引进菌种,没有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及菌种特征科学选择菌种种植,影响良种的推广与普及;还导致香菇病虫害滋生,严重影响香菇正常生长。

1.4病虫害问题在香菇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例如香菇容易感染黑斑病、褐斑病、褶腐病等,出现烂筒、团块菇等现象,病虫害会严重影响香菇的健康生长,为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5出菇和采收问题出菇管理是香菇栽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进行出菇管理时,一般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出菇水分较高,导致香菇品质受到影响。

第二,采收不及时,若错过了香菇的最佳采摘期,会造成香菇老化的现象,进而影响香菇种植收益。

2香菇种植多发性问题的应对措施2.1生产环境应对措施需定期做好清洁工作,这是生产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及时清理废料堆、垃圾和污水沟及旧菇棚等;在清洁地面时,需喷洒适量的药物来进行杀菌消毒。

在香菇种植地区,经常出现废弃菌袋,尤其在5月份昆虫进行繁殖后,严重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易发问题与预防措施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易发问题与预防措施
目前香菇栽培料灭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传统土灶灭菌方式”。为 2~3 层帆布式的灭菌 灶,将料袋直接堆垛灭菌,通入蒸汽帆布鼓起顶部 砖块后继续保持 24~48 h,从料袋进灶到出灶需 4~ 6 d。②“中温灭菌方式”。培养料拌料时需要添加 中温灭菌剂,灭菌时保持 90~95℃料温 3~5 h,焖 4 h 以上,从料袋进灶到出灶控制在 24 h 以内。③“微 高压灭菌方式”,使用工业蒸汽锅炉、灭菌柜(图 1) 及层架式灭菌车进行灭菌,升温至 105~110℃后(灭 菌柜指示温度),维持 12 h 以上[3],此后焖置至降温 到 80℃以下即可开柜转出料袋,从料袋进柜到出柜 控制在 2 d 内。
2018 年第 40 卷第 3 期
指导生产
dible fungi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易发问题与预防措施
耿 立 1,2 王德芝 2,4 李尽哲 2,4 李直鸿 1,3 李春红 1,3
(1 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信阳 465150;2 河南省香菇工厂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 465150;3 信阳 市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及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 465150;4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6)
目前分布于西峡、泌阳等传统香菇主产区的中 小型制棒厂多选择前两种灭菌方式。传统土灶灭 菌方式,因堆垛密度高、蒸汽流通不畅、存在低温死
图 1 采用工业蒸汽锅炉供蒸汽的大型灭菌柜
45
指导生产
dible fungi
2018 年第 40 卷第 3 期
图 2 受到热害的菌棒菌丝柔弱稀疏
角、排冷不充分等问题,整灶或大量因灭菌不彻底 造 成 的 污 染 仍 时 有 发 生[4];而 中 温 灭 菌 方 式 因 添 加 了中温灭菌成分,存在农药残留风险,不符合清洁 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并未广泛推广使用。年产 量 100~500 万棒的大型专业化制棒厂都选择了第三 种 灭 菌 方 式 :工 业 锅 炉 保 证 了 高 温 蒸 汽 的 稳 定 供 应,灭菌时胀袋数量明显减少;钢板保温外壳使灭 菌柜内能够保持微高压,既提高了灭菌效果,同时又 降低了能源消耗;层架式灭菌车保证了每两层相隔 5 cm 以上,足够的空隙使高温蒸汽能够均匀地在柜 内各个区域流动,从而消除了灭菌死角。可见,“微 高压灭菌方式”在符合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要求的 同时,基本避免了灭菌不彻底而造成大比例污染或 整批污染的严重生产事故;同时该方式具有标准化 程度高、人为影响因素少等优点。传统的灭菌方式 随着工厂化制棒行业竞争的加剧,因其菌棒污染率 高、能耗成本高、灭菌效率低等原因,将很快被规范 的灭菌柜结合灭菌车的高效灭菌方式所取代。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ONG YE Z ON G HE NG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 阳市农 业科 学 院 申坚 定 马瑜 杨 玲 陈培 育


南阳 市香菇 产 业现状
( 一) 新 品种 的研发 多年 来 ,南 阳各地主要 以西峡地 区选 育 的 9 6 0 8 为 主 要栽 培 品种 。没 有 能够 替 代 9 6 0 8 的 新 品种 出现 。已
二 、南 阳市 香 菇生产 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南 阳经过多年 的努力 ,香 菇已经 发展成 为解决南 阳市 农村 剩余劳动 力
问题 、 增 加农 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人们 生活水 平的提 高 ,香菇及其 食品 、保健 品等制 品正 日益 受到人们 的重视和 青睐 ,国内市场提 供了前所
经成为制约南阳各地香菇产业扩大规
模的 重要 因素 。选 育出产 量高 、产 量 稳定 、适应性广、菇 型好 、折干率高 、 抗 逆 性 强 的 香菇 新 品种 已 是 当 务之

标准化生产贯彻落实不够 ,缺乏必要
的引导与政策支持 。 ( 四) 增 强科技创 新 ,促进产业
升级
业 者个人兴 趣等形 式进 行着食用 菌产 业 的科研 开发工作 。由于科研经 费投
南 阳市 在 发 展 香菇 产 业 的过 程 中秉 持绿色 、环保 理念 ,从香 菇的 生 产到 运输 、销售 等各个环 节 ,全过 程 实施严 格的质 量标准 ,再 得益于得 天 独厚 的自然 条件 ,造就 了南阳香菇 卓 越 的品质 。其 中 ,尤 以西 峡香菇最 为 出名 ,其高 品质早已名 扬海 内外。在
砍伐受到严格限制,致使菇木资源大
量减少 ,香菇 生产原 料将严重 不足 。 虽然 ,南 阳香菇主栽 区组织专 业人员 拓展外调 菌材供应 范围 ,建立稳 固的 菌材资源 供应基 地。但是 , 从长 远来 看 ,南 阳必须大 力推行灭 菌柴改煤 、

香菇栽培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香菇栽培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51 温 度 因 素 温 度 主 要 是 影 响 头 潮 菇 , 选 择 适 宜 催 菇 . 应
时 间 , 度 较 高 , 脚 较 长 , 宜催 菇 温度 同 35 温 菇 适 .。
52 光 照 因 素 光 照不 足 , 脚 较 长 , 阴 暗 菇 脚 越 长 , . 菇 越 适 宜 温 度 正 常 催 菇 时 应 去 掉 一 层 遮 阳 网 ( 高 度 低 于 3m 除 网
3 结 论 与讨 论
试验结果表 明 , 用配方② ( 豆粉含量 2 % 作 为原料替 蚕 0
代 部 分 米 糠 ) 出菇 快 而 整 齐 , 产 周 期 较 短 , 量 较 高 , 质 , 生 产 品 优 , 到 了 较 好 的统 一 。对 产 业 化 生 产 来 讲 , 瓶 占库 时 间 达 菌
灰 将 培 菌 场 地 不 留 空 隙 的 消 毒 处 理 一 次 , 菌棒 进 菇 棚 后 再 待
的 消 毒 用 药 量 应 增 至 常 规 剂 量 的 2 3 ; 外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倍 另
是 接种后 , 菌种 封 窝 前 要 注 意 通 风 , 时 气 温 较 低 , 多 数 生 此 大
催 菇 时 要 重 碰 重催 , 要 一 个 菌 只
棒 能 出 2 3 香 菇 , 棒 的 通 透 性 将 得 到 改 善 , 快 菌 棒 就 ~个 菌 很
33 转 色 迟 缓 造 成 菌 膜 过 厚 在 第 三 次 刺 孑 时 , 温 湿 度 . L 因 适 宜 菌 丝 旺 长 而 不 倒 伏 , 棒 转 色 过 迟 菌膜 过厚 造 成 出 菇 困 菌
烧炉子影 响很直接 , 往往炉子烧到中途突然降温 、 下雪 、 下雨 ,
这对烧 炉子威胁很 大 , 及时增 加炉堆覆 盖层数 , 应 以加 强 保

香菇工厂化生产的难点在哪?

香菇工厂化生产的难点在哪?

香菇工厂化生产的难点在哪?(一)栽培周期长香菇栽培周期约160天,其中菌丝培养阶段(包括转色)为120天(培养时间少于120天,头潮菇畸形率高),出菇阶段40天(采收2潮,随后几潮,在自然季节时,可置于室外建棚栽培),是目前所有工厂化栽培菌类中栽培周期最长的。

全年复种指数较低,资金周转缓慢的品种。

(二)难以稳定地同步实现菌棒转色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极重要环节,是菌棒表层菌丝内多酚氧化酶氧化“褐变”的结果,在菌棒的表面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褐色菌膜,代替椴木树皮,起保湿作用;否则将出菇困难。

香菇转色需要充足氧气和散射光,自然季节性栽培,菇棚需要有“三分阳,七分阴”,“花花细雨淋得入”,才能制造出褐色的“人造树皮”。

在室内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难以满足这种转色条件,转色稳定性、同步性相当差。

这是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之一。

日本部分工厂化栽培企业也是在适宜的季节里进行工厂化栽培,将生理成熟的菌床置入屋檐下或在室外建棚进行转色,足见光线、氧气对转色的重要性。

这种移动式做法也费时,费工。

(三)不定点出菇香菇出菇不定点、分批次,第一潮菇产量仅占总采收量的25%~33%,明显不同于金针菇、杏鲍菇等的仅一次采收就达到总产量的80%,无法一次性采收结束。

采收同等重量菇,香菇所耗工时是金针菇的12倍、杏鲍菇的8倍,企业采收成本高。

采用全脱袋栽培模式有时会爆发出菇,出菇数量虽然增加,但菌床营养供应分散,菇盖偏薄、偏小。

为了保证鲜菇的品质,使鲜菇直径达到3.5厘米以上,只能分次采收。

(四)菌床补水困难香菇菌床培养阶段失水率约1.5%,出菇阶段因不同菌床的表面积不同,失水率不同。

而香菇好氧,出菇阶段二氧化碳体积浓度须控制在0.12%以下,所需通风量大,必然增加菌床失水量。

国内曾采用涂蜡、保水膜等措施保水,但由于物质残留,食品安全不允许,因此,依然采取注水方式补水。

日、韩工厂化栽培采用浸泡工艺,但费时费工。

(五)优质菇和普通鲜菇的售价拉不开工厂化栽培要依靠电力和设备,我国电费在生产成本中占40%以上,与日本、韩国的低电价相比,成本过高,所获得的利润低。

香菇工厂化可行吗?何时能够实现?

香菇工厂化可行吗?何时能够实现?

香菇工厂化可行吗?何时能够实现?香菇工厂化能实现吗?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工厂化?工厂化有哪些制约因素?这些都是菇农们和香菇从业者们特别关心的话题。

首先,香菇工厂化需要考虑的问题:思考工厂化的概念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设施、现代化设备、程序化生产、数据化管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达到全面模式化、机械化、自动化、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目前的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投产的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类的速生菌类,是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点是属于“速生菌菇”,在设施和可以按照在设施和工艺程序配套的条件下,可以达到“工厂化”生产的基本条件培养料合成、机械化自动装瓶、连续灭菌、机械化冷却、液体快速接种、数据化(温、湿、光、气)管理、整齐快速发菌、整齐出菇、同期采收、标准化整形、商品化包装,达到工厂化模式生产。

其二,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需要解决的障碍因素:目前普及的熟练香菇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是木屑原料栽培和中晚熟类品种的菌棒(菌包)培养时间与出菇管理的时间少则一个月左右,长则几个月,其中的养菌和出菇管理中间环节时间过长而不能适应于工厂化模式。

其三,香菇工厂化模式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培养料高质量(快速分解)、香菇菌株(短菌龄)、菌种接种模式(液体)、发菌到出菇时间缩短(20天左右)、一次性出菇结束、采收、商品化处理,完成香菇工厂化模式全程40至60天结束。

其四,香菇工厂化速生模式实验的经验效果:①出菇速度实验:1997年解决新疆利用棉籽壳栽培香菇连续3年不见香菇问题的配方和菌株表现是发菌的菌穴直径8至10cm开始出菇。

②一次性出菇产量数量:1998年西峡县农业局技术指导总站支部书记李文志送往商州市农科所的17×55cm栽培袋的出菇菌棒样品,在送达商州的一次采收香菇重量是2.4市斤,达到目前规模化产业的4潮出菇总产量。

③一次性出菇的生物学效率实验结果:1997年为解决南阳市南召县石门乡利用花生壳代替木屑原料栽培香菇的香菇,与党祝贺先生现场检验选择配方和菌株出菇效果,菌株一次出菇产量效果实验结果是把出菇母种的培养基和子实体晒干称重结果是100:12(干菇),而目前的规模化产业的生物学效率比例是100:8左右。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浅介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浅介

摘要:香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近年来,香菇生产工厂化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及年产量逐年递增。

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制棒养菌、大棚或农户出菇,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

该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关键技术香菇[Lentinula edodes (Berk.)Pegler]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历经原条木天然接种栽培、段木人工栽培和代料人工接种栽培3个重要发展阶段[1]。

2019年全国香菇总产量超过食用菌总产量的1/4。

随着扶贫政策的推动以及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进步,香菇在全国食用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制棒养菌[2]、大棚或农户出菇,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

近几年的香菇生产工厂化发展中,人们开始注重将后期出菇数据与库房设计参数,环境控制系统选型、培养床架模式、接种后封口方法,培养过程最适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刺孔增氧的方式、时机、次数、孔数相结合[3],以期建立香菇发菌作业指导标准(SOP ),指导香菇生产从经验化向数据可控化转型。

虽然香菇产业发展迅猛,但应该看到家庭小作坊仍是我国目前香菇生产的主要模式,经验化种植依旧处于指导生产的主要地位,建立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体系助推香菇产业发展是企业生产管理者及科研工作者的目标任务。

现将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制棒香菇代料栽培基质配方为硬质阔叶树[4]木屑79%、麸皮20%、石膏1%,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pH 值调至5.7左右。

制棒前约10d ,木屑进行预湿发酵,发酵期间用铲车不断翻堆,使木屑的理化性质保持一致。

预湿发酵的目的在于软化木屑,不仅可避免装袋过程中木屑刺破菌袋致后期养菌时产生污染,还可提高木屑的持水能力。

香菇0912栽培常见问题及对策

香菇0912栽培常见问题及对策

香菇0912栽培常见问题及对策香菇 0912 是抚顺市农科院利用香菇 808 和0517 作为亲本,采用单孢子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香菇新品种,后经品种审定命名为“辽抚4号”。

该品种出菇早、菌丝洁白浓密、抗杂性好、菌棒坚实,高温季节出菇质量好。

目前是辽宁地区香菇的主栽品种,菇农习惯把这个品种叫做0912。

笔者深入香菇 0912 生产基地调研发现,由于菇农大多是初次搞香菇生产,对栽培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不熟悉,加之对0912这个品种的种性特点认识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结合笔者深入生产一线的实践与调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发菌期间常见的问题及对策1~2 月份,菇农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菌种和灭菌的料袋,在接种帐内接种,之后进行发菌管理。

也有部分菇农3 月份直接购买发好菌的菌棒。

前者占绝大多数。

因此,发菌管理的3个多月时间,诸多管理环节需要注意。

(一)温度管理由于在冷棚中进行发菌管理,室外的温度在- 20℃以下,因此菇农往往采取冷棚内烧煤加温。

这个期间一定要注意,环境的温度和菌棒内部的温度监测。

发菌初期,堆垛采用井字型,垛高一般10~15层。

发菌7 d 左右,菌丝吃料速度加快,自身的呼吸作用加强,产生大量热能,导致堆垛内温度急剧上升。

这个管理阶段,要把温度计插在堆垛内部菌棒的接种孔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堆垛发菌的准确温度。

注意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要保持在18~22℃,不能超过25℃,否则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烧菌现象,造成菌丝死亡。

另外在发菌后期,尽量减小温差刺激,防止袋内出菇。

(二)通风管理发菌期间通风管理也是重要的管理环节。

由于室外温度低,菇农往往不愿意通风,担心冷棚内温度低,这是一个管理的误区。

笔者深入生产现场,大多数菇农都存在这个问题,发菌的冷棚内空气污浊,甚至有发霉的味道。

实际的情况是,菌丝在迅速生长阶段,每一个菌棒都是散热体,这个散热量很大,远远超过烧煤产生的热量。

加之食用菌尤其是香菇,是好氧型大型真菌,生长发育过程对氧气的需求量很大。

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近几年来,食用菌在某些食用菌产区有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涌现出不少蘑菇村、蘑菇镇甚至蘑菇县,也有一些种菇户不断扩大栽培规模。

我只能说这么做有利有弊。

多数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加以研究和解决。

现将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菌种问题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菌种生产体系。

母种必须来自正规科研部门并经主管部门认定的正规菌种场,经过严格选育、适合当地实际气候、原料的优良菌种。

二、原料问题原材料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目前规模化种菇的菇为何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料配制不合理造成的。

规模化种菇还导致原材料的紧缺,大量的伪劣的原材料(如不合理的木屑)开始被投入到食用菌生产中去,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菇农开始降低培养料中的营养(如麦麸、玉米面等)导致碳氮比失调,种菇产量低,效益不高。

三、食用菌病虫害问题规模化种菇一旦暴发病虫害,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

纵观现有的规模化种菇区,普遍存在食用菌病虫害防控观念淡薄的问题,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仍然是盲目性、随意性、侥幸性,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区病虫害控制的整体效应,不少菇场一年四季病虫害不断,此起彼伏,年年如此,反反复复,在经历几年之后不得不将菇场关闭,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因此,规模化种菇必须长期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才是保障种菇顺利、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努力做到食用菌健康无病,才能实现规模种菇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我国食用菌领域,专门从事食用菌病虫害防控研究的人员偏少,不少食用菌产区的规模化种菇场难求人才。

出现病情只能有病乱投医,应加大这方面的人才配备。

四、管理问题食用菌行业中有句话是”种菇是三分种七分管”,食用菌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往往从业者能管理到位,效益不错,但一旦规模扩大,就往往会使管理者力不从心,导致大的问题出现,我遇到一位耳农每年种植2-3万袋黑木耳,精心管理,效益相当不错,但去年加大了规模种植了8万袋木耳,结果一算账还没2-3万袋受益高,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待克服的技术难点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待克服的技术难点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待克服的技术难点
木村荣一
【期刊名称】《食药用菌》
【年(卷),期】2018(026)001
【摘要】以日本专家的视角看中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普遍存在的待克服的几个技术难点,包括培养基发酵、灭菌不均匀、倒吸污染等。

对其造成的原因、涉及的原理和相应的对策作出详细的分析说明,并介绍从杂菌感染位置判断感染路径的方法,分析出菇不良的原因及避免出菇期病害侵入的管理方法。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木村荣一
【作者单位】日本Kinokkusu株式会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
【相关文献】
1.先进科技引领食用菌业新潮流——贵阳荣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简介 [J],
2.中国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的现状及技术难点的破解 [J], 王春宝;
3.先进科技引领食用菌业新潮流——贵阳荣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简介 [J],
4.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J], 李博
5.灌南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J], 王伟霞;仝乐涛;安贤惠;吴明富;李福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香菇工厂化的几个观点

关于香菇工厂化的几个观点

关于香菇工厂化的几个观点关于香菇工厂化,现在讨论非常多,看到大家谈的热烈,不加入讨论,心里怪痒痒的,所以就也胡诌了一些内容来聊一聊。

2016年第一期《食药用菌》杂志登载了很多文章谈香菇工厂化的问题,其中黄毅老师和盛敬之先生的文章又被转发甚多,大体上我的看法是一致的,不过从黄毅老师和盛敬之先生的分析里,我也看出了另一些不同的东西,香菇的未来发展中,将出现产品分流,这种分流就是以鲜食鲜销为主的全新模式,趋向于工厂化,以及以干品为主的传统更新模式,趋向于季节化。

所以工厂化香菇生产,将要突破的是技术概念和需求要点、以及实现目标的技术改进。

一、需求带来概念的改变所有的指向性否定,都是基于目前的技术角度和方法以及需求,将来随着需求的改变从而带来的其他改变,会使得这些问题部分得到解决。

关于需求的改变,则要回到鲜品问题上来,鲜品销售目前对质地的要求是按照干品需求去做,但通过对包括境外非东方习俗的消费者市场和中国各地消费市场的综合了解来分析,其实接下来人们对鲜品香菇的要求会更多注重外形、色泽,口感不会那么讲究——鲜品本身比较软绵。

这意味着不需要按照干品质地要求去生产,那么最为重要的成本因素——低温大通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关于对香菇质地影响最大的原料要求,也就随之下降。

鲜品的菇形,现有工厂化例子是湖北的炎帝公司,从他们的生产情况看,优势是畸形率很低。

所以工厂化技术要保持这个优势,但保持优势的方法却未必是现在的做法。

解决这个问题之后,第二个事情就是关于温度需求的降低,带来对菇棚要求的解放。

其他木腐菌的要求,菇房采用板房结构或者普通房屋结构制造,成本自然很高,加上占用期长,又要大功率的机械设备,这方面成本就高太多了。

但根据目前国内的北方夏季生产总结的大棚培植模式,辅以地面硬化和可拆卸支架,轻度调节降温的低耗能方式,菇棚建设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

再配合不同温性品种的搭配,实现周年的低成本后段生产出菇,就比较容易了。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黄毅(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1.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

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

“空”指空间,“龄”指时间。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

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2.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

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误购入劣质菌种等诸多风险,出售的仅是初级产品,无多大的利润空间。

他们所获得的效益,只不过是比简单出卖劳力稍强些。

现代农业生产是逐步向“精品农业”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反季节品种,消费对象是超市、酒楼、宾馆,面对着的是中高档消费群体。

为了保证连续周年供应,只能走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道路。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极丰富的社会里,百姓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只有品质才能够激发起民众的购买欲望。

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节奏加快,日益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导致对小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

所谓的品质,不再停留在简单鲜菇的外观形态上,而是在内在的质量上,表现在其风味和口感上,显的尤其重要,特别是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

熟料栽培,原来就不存在喷农药事情,只不过各地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只注意到栽培产量,连最起码的防虫网都舍不得投入,往往忽视物理防治为先的原则,简陋生产,粗放管理,追求的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病虫害的日益严重。

导致减产。

因此,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所生产出来的鲜菇没有标准可言,已不能够适合市场对品质日益苛刻的要求。

目前政府提倡外向型农业,但为了打破“绿色壁垒”,也必须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才谈的上和国际接轨。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摘要介绍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对我国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as introduced,and the restrict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i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ible fungi factory model cutivation in China.Key wordsedible fungi;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restrict factors;suggestions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逐渐显露端倪,食用菌栽培生产向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规模和数量的食用菌工厂。

笔者通过在国内外的栽培生产经历和体会,认识到食用菌的工厂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和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在投资前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现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一探讨。

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1.1食用菌栽培特点及出口受阻,迫切需要工厂化生产纵观我国蔬菜生产,适合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很少,而食用菌生产,以其占地面积小、适于室内栽培生产、光线要求低等特点成为极少数能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之一,在倡导蔬菜集约化生产的今天,正是人们选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因之一。

另外,近些年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频频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政策,导致很多农产品出口受阻,这其中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均一、不稳定是重要原因,而工厂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始于上世纪中叶。

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蘑菇工厂化生产,随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开始进行。

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白色金针菇为代表的木腐菌。

80年代后,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

我国大陆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蘑菇工厂化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90年代后,台湾一些商人和国内一些企业投资兴建了木腐菌工厂化生产线,其中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随后,规模大小不等的食用菌生产线不断涌现,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此起步并逐渐兴起。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食用菌生产方式。

本文试图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 定义与认识1.1关于定义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

迄今为止,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任为民、刘遐、邱桂根、胡永光[1-4]等人分别提出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

这些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把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作业作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本要素;黄毅从另一角度提出食用菌工厂化的定义,强调食用菌工厂的目的是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实现“空龄效应”[5]。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通过列出一个事物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的意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一种模式。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不宥于地域、不限于季节的全天候生产;其关键是使食用菌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环境调控的工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其手段是用工业设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食用菌生长过程对环境的要求。

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固然是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中应当追求的方向,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目的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相关。

关于香菇工厂化的几个观点(续一)

关于香菇工厂化的几个观点(续一)

关于香菇工厂化的几个观点(续一)这一节属于个人猜想,但或许也能为他人提供思路二、技术到底怎么变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现有的技术进步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1、后熟技术改变有两个苗头香菇工厂化透气袋的方包,为什么畸形率低?我完全同意黄毅老师认为菌丝生长期间的缺氧是畸形的主要原因,现在都做刺孔,而且即使不刺孔,四或五个接种孔的透气量不会低于工厂化透气袋的透气量(透气面积比较)。

我认为造成畸形的原因除了黄老师说的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形成原基的时候遭受的机械压力,所以有第一批菇畸形率特别高的情况,因为这一批菇的原基在脱袋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

因为这个原因,压块方法的畸形率也不高,而对比使用免割袋和无害保水剂两种方法,免割袋的畸形率明显高于保水剂,脱袋之前就出来的幼菇则100%要畸形,除非出在凹坑处又能提前割破。

依照这个理论推理,在后熟完成之前,原料脱离塑料袋的机械压力,畸形率就会很低了,而工厂化方包正是如此。

方包是上架前脱袋,但它在袋内几乎没有紧贴度(底面除外),所以后熟过程没有薄膜的机械压力。

因为方包制作装袋不压得很紧,菌丝长满后很快出现收缩脱壁。

如果中国式菌棒先脱袋再后熟,那么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所以一个苗头是所谓的光棒方法,即没有起瘤就脱袋,然后完成转色,最后达到后熟。

另一个苗头是在长满而未后熟的情况下再度成型,这个就是压块了,但过去压块程序手工太多。

改用中国式菌棒加液体菌种的话,生长时间可以缩短,压块易于机械化,压块程序可以做某些处理,加快后熟。

这个类似的技术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进入应用,但结合中国式菌棒的,还在试验之中,基于保密原则,这个不多谈。

2、如果上述这两个技术要实现,后熟期间的含水量保持就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避开袋子容器,采用人工环境转色,然后施用保水剂。

但方包技术相对成熟,光棒技术有待管理的改变,而二次成型方法前途可能更加好,它有利于效率提高和成本的下降。

因为方包的制作培养条件成本比较高,风险大,而光棒技术的后熟期间失水终归是一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6,24(1):1~6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黄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1)摘 要 从适宜香菇栽培的树种、树种资源现状、寻找替代原料尚未成功三方面,指出香菇栽培需要的木屑资源紧缺;分析我国传统菌棒栽培存在的问题及目前国内、外几种香菇主要栽培模式,比较各模式的利弊;指出目前工厂化栽培的难点,提出现阶段大规模进行香菇工厂化还不现实的论点。

关键词 香菇;传统栽培模式;工厂化栽培模式;原料资源紧缺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1-001-06最近国内持续兴起香菇工厂化种植热,笔者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投资者冷静思考,充分认知香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几个技术难点,不要轻易行动。

1 香菇栽培需要的木屑资源紧缺1.1 适宜香菇栽培的树种很多栽培者误认为用于栽培香菇的木屑与金针菇、杏鲍菇等其他木腐生菌类一样,只要是阔叶树木屑都可。

而实际上,香菇“砍花”栽培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浙江省龙泉、景宁、庆元三县的香菇生产栽培者,经代代摸索、相传、积累,探明了能够获得优质、高产的香菇的栽培树种主要集中在山毛榉科(又称壳斗科)、桦木科、杜英科、金楼梅科(枫香树属、蕈树属)等阔叶树,常见的有:青刚栎、栎树(橡树)、蒙古栎(东北)、小叶青刚、米槠(柔荑花序)、板栗、锥栗、蕈树、枫香等(上网可查阅各树种生态图片)。

保证香菇高产优质,适合种植香菇的树种具有共同的特点:叶缘呈锯齿状,柔荑花序,坚果,乔木为主,成材需要20年以上。

这类树种在砍倒的树桩刀口上,会出现蓝色的斧头砍痕,木材中都含有一定量单宁,这是获得香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1.2 树种资源现状香菇工厂化栽培之前,须进行调查,确保当地适合种植香菇的树种资源的蓄积量能保证工厂的可持续性生产。

而现实情况令人担忧,我国香菇主产区大多处于省界附近山区、半山区,交通较闭塞,经济发展较落后,这些地区的居民为了生存而进行季节性种菇,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加剧,适合种植香菇的树种资源日益紧缺。

迄今为止,日本食用菌栽培所使用的木屑来自进口,台湾省的木屑也日益短缺,部分来自台风过【编者按】本期“第九届中国蘑菇节专栏”是为配合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于2015年11月在福建漳州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蘑菇节活动所设,经组委会同意,刊出国内外学者6篇相关文稿。

· 2 ·2016年 第24卷 第1期后山洪暴发流水飘浮木。

我国大陆每年两千只香菇菌棒货柜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资源正在不断被蚕食。

可以预计,不过五年普通木屑价格将攀升。

1.3 寻找替代原料尚未成功寻找适宜种植香菇的枝桠材的代用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有人利用老苹果树枝粉碎木屑替代30%山毛榉木屑等,取得成功。

台湾农试所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也使用松木屑、杉木屑进行香菇种植试验,虽然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出菇,但无经济效益,得不偿失。

近20年,有人利用象草、芦苇、五节芒等一年生的植物(又称“菌草”)完全替代木屑进行香菇种植,虽产出香菇,但由于费时费工,产品品质差,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

食用菌根据其降解途径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前者以降解木质素为主,后者以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

作为木腐菌的香菇,以降解木质素为主,其培养料木屑完全用一年生禾本科植物(草类)代替显然是违背物种的基本科学规律。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找到大量的、廉价的、有经济效益、适合香菇栽培的木屑替代物。

这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

不难想象,未来因受栽培资源限制,我们的子孙将难以吃到香菇。

而解决办法,只能是先种树,建立“绿色银行”,后种菇。

2 我国传统菌棒栽培存在的问题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是建立在香菇传统季节性栽培基础上的,至今依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我国香菇传统季节性代料栽培多集中在省界交汇处具有森林资源的丘陵、半山区,在冬闲水稻田搭建的“三分阳,七分阴”的遮荫棚内进行。

现今,该栽培模式已在我国香菇主产区普及,其菌棒及栽培工艺已流传到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

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根据各栽培地的小气候地理环境和栽培目标不同,栽培模式分为地面筑畦、挖沟、覆土反季节性栽培和层架式立体栽培等模式。

近年来,为了提高香菇商品质量,层架立体栽培逐渐取代平地栽培。

层架式栽培(图1),出菇前每支湿料重量为1.8~1.9千克的菌棒产鲜菇0.6~0.75千克,干料重量与产量的比值为1︰0.5,是属于转化率较低的菌类。

虽然香菇菌棒栽培模式已存在数十年,但在工艺上还有缺陷。

如,缺乏对木屑颗粒的粗细度标准。

木屑通常通过使用切片机将枝桠材切成小木片,再使用小型粉碎机粉碎而成。

国内很多栽培者对木屑颗粒的粗细度配搭极为随意。

香菇代料栽培模式无论是大陆棒式栽培、台湾短袋栽培,还是日本菌床栽培,菌丝都是在近似密闭的塑料薄膜内蔓延。

香菇属于好氧性菌类,栽培料既要保证颗粒间有足够的氧气量,又要保证栽培袋不被刺破,因此不能够只使用粗木屑,应该粗、中、细配搭,适宜比例为5︰3︰2。

以缠绕菌丝为主的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后很容易将木屑颗粒链接起来,所以不需顾虑使用较多粗木屑的菌棒易被折断。

香菇栽培周期长,使用粗木屑可延长菌丝降解时间,均衡营养供应,均衡出菇,避免爆发式出菇,影响品质。

日本对不同树种的不同加工方法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尚未引起重视,至今仍图1 香菇层架式栽培黄毅: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 · 3 ·停留在经验性栽培,缺乏技术参数。

如,香菇菌棒生理成熟的标准,只有定性,缺乏定量数据;对香菇菌棒转色所需的温、光、水、气等条件尚未探明,缺乏指导香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参考数据。

3 国内外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统称为菌床栽培)有:仿韩国、日本的透气袋菌床室内层架式栽培(图2);室内压砖栽培(图3);室内集中制作、培养菌棒,在室外保温大棚依靠制冷设备进行层架出菇栽培(图4);短袋吊式栽培(图5)。

这几种都以塑料袋为栽培容器,而栽培料的湿重,菌床的形状和菌床的通风透气方式则有所不同。

3.1 仿日韩透气袋栽培模式 转色是香菇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适宜的温度及适量的自然光照是转色成功的前提条件。

但栽培库内往往光线不足,需要利用室外自然光进行转色(图6)。

此外,菌床补水时,须从栽培床架上取下菌床,浸泡16~24小时(图7),再放回床架上;或者使用类似抽真空灭菌锅,置入菌床,加水,进行微压注水,强逼菌床吸水。

两种补水方法都须将菌床搬上搬下,费时费工,损耗大。

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便捷的办法替代。

也正因为转色、补水困难,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栽培。

3.2 菌棒层架式栽培模式该模式(图1)在培养阶段需要“放小、大气”,然后在制冷机组控制的环境下出菇,高度依赖经验判断,操作工艺繁琐、费力,难以适应工厂化栽培流水线生产。

无论哪种环境栽培,都难以解决菌棒失水问题。

如果在棚内非自然季节栽培(图10),只依靠设备控制栽培棚内通风量和温度,应考虑电费运行成本和鲜菇产量、品质、市场价格波动之间的协调与取舍。

图5 短袋吊式栽培模式 图6 日本屋檐下转色 图7 日本箱式菌床泡水图2 仿日本、韩国透气袋栽培 图3 棚内层架式菌棒栽培 图4 室内压砖栽培出菇· 4 ·2016年 第24卷 第1期3.3 菌砖栽培模式菌砖栽培模式是企业利用挖瓶机械挖出生理成熟的香菇菌丝块,置于托盘板上,使用模具进行“压砖”后再置于栽培层架上转色出菇(图3)。

其风险在于,挖瓶机挖出的菌床比较碎,不能成块状,菌丝受伤较严重,愈合时间长。

一旦菌丝生理成熟度不足,又遇到挖瓶车间环境净化度不足,将会导致霉菌污染。

此外,该模式虽然出菇面积大,但蒸发面积也大。

菌砖转色后,在层架上侧立放置,受生物极性的影响菇蕾向上生长,但菇蕾会受到菌砖侧壁挤压,使菇盖的圆整度下降,畸形率增加,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菌砖栽培模式和透气袋栽培模式相同,也是采用浸泡方式注水,费时费工,且菌砖比透气袋模式培育的菌床更容易破损。

因此,笔者认为菌砖模式是否适合香菇工厂化栽培,还值得探讨。

3.4 台湾短袋菌床栽培模式相较其他模式,短袋菌床(包)制作简单,利用企业现有机械设备就能够完成。

假设日本、韩国透气袋栽培的菌床(长方体)大小为12×15×25(厘米),培养基湿重是2.5千克,计算得出该菌床体积为4 500立方厘米,表面积为1 710平方厘米。

短袋使用对折径18厘米,填料高度是18厘米,成圆柱形,重量是1.25千克,通过计算,得出其体积1 855.72立方厘米,表面积854.19平方厘米。

也就是说同样重量的栽培料,使用圆柱形短袋比长方体(日本)透气袋,增加21%的菌床表面积(蒸发面积)。

所以台湾采用不脱袋、端面出菇模式,仅改变栽培包上端的表面形状为漏斗状(图8),以便蓄水;而端面出菇的出菇面积小,菇盖圆整,直径大,鲜菇品质好,但单产较低(每只短袋湿料重1 500克,产鲜香菇600克)。

3.5 短袋吊式栽培模式该模式(图5)可以减少栽培架制作成本,但也同样存在补水困难问题。

另还存在栽培棚体积与菌棒存放量(培养基湿重)之间的矛盾,菌棒存放量过大,会导致近似密闭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而通风不及时或通风量不足会导致菇柄偏长,菌肉组织松软(图9)。

而采用层架式摆袋,端面出菇,则菌床营养供应集中,长出的香菇品质更好(图10)。

受生物极性影响,与菌砖栽培模式一样,短袋吊式栽培模式的菇盖圆整度不如端面出菇模式。

综上所述,现有所有栽培模式,不适合香菇工厂化栽培,应继续进行突破。

4 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4.1 栽培周期长图8 台湾短袋栽培模式 图9 菇柄伸长,菇质松软 图10 短袋层架式栽培模式黄毅: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 · 5 ·香菇栽培周期约160天,其中菌丝培养阶段(包括转色)为120天(培养时间少于120天,头潮菇畸形率高),出菇阶段40天(采收2潮,随后几潮,在自然季节时,可置于室外建棚栽培),是目前所有工厂化栽培菌类中栽培周期最长的。

全年复种指数较低,资金周转缓慢的品种。

4.2 难以稳定地同步实现菌棒转色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极重要环节,是菌棒表层菌丝内多酚氧化酶氧化“褐变”的结果,在菌棒的表面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褐色菌膜,代替椴木树皮,起保湿作用;否则,出菇困难。

香菇转色需要充足氧气和散射光,自然季节性栽培,菇棚需要有“三分阳,七分阴”,“花花细雨淋得入”,才能制造出褐色的“人造树皮”。

在室内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难以满足这种转色条件,转色稳定性、同步性相当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